神秘老公求休战免费:课程改革---綦江给我们什么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3:05:21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南岸区教育学会

 

撰稿论评:李莉萍  陈  志   资料整理:毛 擘

 

一、        綦江课改的启示

到綦江学习观摩,到底要学什么?看什么 我们不禁反躬自问。获得积极、正面的启示,促进课程改革是我们追求的根本。

学习只是获得启示,不是全盘照搬,而是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实践研究和探索。

学习后,重在行动、重在实践,贵在把简单事情做到极致。

 

(一) 綦江课改理念、特点

总理念: 以人为本,体现教育本质。

特  点:有效课堂的多样性;整体设计,区域推进;差异发展,一校一品。

课改---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

 

(二)綦江课改实质---三个着力点

着力一:课堂---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秉持“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指导思想,探索出了十多种适合学校实际的新型高效课堂模式。

着力二:课程---改革从课堂延伸到课程

将教材、教案、教辅资料校本化、生本化、教师化,生成学案或教学案;

所有中小学均开设“2+X”拓展活动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2+X”: 2:两项体育技能;X:包括艺术特长、创新能力、劳动技能和阅读习惯等在内的各种素质。)

着力三:评价---以学生入校时成绩为基础

“发展性增量评价”,用每学年学生取得的成绩减去学生入校时的成绩,得到的增值分来考察学校教学质量。

为获得更高增值分,学校必须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发展,留住更多的学困生,因为他们的发展空间更大,这对于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减少辍学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綦江课改支撑----教研助推引领

教研模式:“二三三”教研模式

教研实施:抓好“二线”,实施全员教研

工作线路:一是“县—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线

二是“教科所—学校”的直接对接指导工作线

教研特点:突出“三课”,打造精细教研

开展“课堂、课例和课题”的“三课”研究

教研形式:强化“三动”,共享优质教研

“三动”即城乡联动、学区互动、基地学校带动

教研方式:初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一人联系一个片区

一人帮扶一所校,与老师们一起备课、上课、研究问题

每个学期至少在联系的片区和学校蹲点两个星期以上

在蹲点时间以外,保证每周与学校联系一次

将情况进行汇总,再由教科所根据学校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

 

(四)綦江课改措施---落实三项措施

措施一: 政府主导,区域推进

成立工作机构:县级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以分管县长为组长)

---教委成立课改中心(以教委主任为组长)--- 学校成立课改组(以校长为组长);

措施二:系统构建,联动策略

以初中为承接点,助推高中,指导小学,辐射幼教。建立学校间的结对帮扶制度,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提高。

措施三:聚焦课堂,模式推进

以“以学论教,少教多学”为指导思想,探索一校一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綦江课改案例与评论---农村学校的涅盘

 

案例一:东溪镇尚书村小学(一所村小)

理   念:让村小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特   点:村小更需要课改, 千方百计开齐开足课程。

通过“走教”、“送教”、“支教”、“跨教”的形式,整合利用各种师资,保证开齐、开足各类课程。

 依托本土资源,丰富校本课程。有励志类课程、综合实践类、“2+X”拓展活动三大类。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了“先学后教、以旧促新、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四个环节常规教学模式。

评   论:只有“碳渣”操场的村小,课改理念充分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实在让人肃然起敬!

 

案例二:东溪中学(一所农村薄弱初中)

理   念:通过三个“自主”,实施课改革新。

特   点:改革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模式:先学后导,训练展示;

----课堂策略:搭建平台,让学生自主管理。

建立校学生会(七部一助理)—— 年级学生会——班级自主管理体系,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发展。开设选修课:六类选修课程共计26个项目。

评   论:“自主”从关注学习方式延伸到关注学生的管理与发展,“自主”为薄弱学校的涅盘助推、起航助飞——教育需要相信学生!相信教师!相信学校!信任即尊重,尊重乃教育本真之追求。

 

案例三:陵园小学

理   念:开始七彩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

特   点:设置必修类和选修类课程,其中必修类又分励志修身类(包括升旗课、班队活动课、夕会课)、学科延伸类(包括版画课、经典诵读课、器乐课、形体课)、实践探究类、健身活动类(探索“间操课”特色)四大类;选修类课程采取俱乐部及社团形式进行开展。

评   论:引入“必修”与“选修”的理念构建校本课程,其课程之丰富,让人赞叹。正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材发展中心的刘坚主任对该校题词所言:这是一个让儿童产生梦想的天堂!

 

案例四:隆盛中学

理   念:从教师精彩到学生精彩。

特   点:探索以学案为载体、小组为单位的“四段六步”高效互动课堂。

评   论:不一样的课堂,成就了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学校。

 

案例五:古南中学

理   念:再生课程资源,实现减负提质。

特   点: 开展以“导学图”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创立“零教辅”品牌学校。

评   论:一张“导学图”,导出课程学习“新天地”。

 

案例六:綦江中学

理   念:教育改革从“问题”开始。

特   点:构建“问题式”创新教育体系:

---“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拓展性校本课程

---“问题式”校园生活

评   论:从“问题”确立着手,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对綦江课改的十个叩问

(一)如何实现农村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

思  考:綦江教育没有好的硬件条件,但有好的理念;

没有高学历的教师,但有掌握了先进教育教学方式的教师;

没有一流的学校,但有最接近教育本质的学校教育。                     

(二)如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思  考:关键在领导(政府职能转变)

核心在教师(提升教师素质)

抓好教研是关键(转变课程教研行为)

(三)课程中究竟有哪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关键性、根本性的影响?

思  考: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学习态度

学习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

学生的心理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四)当前“先学后教”课堂模式要解决哪几个对应关系?

思  考:求知欲与表现欲的关系;

学生独立阅读和依赖阅读的关系;

学生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教学的关系。

(五)从教案到学案,开发主体与操作程序是什么关系?

思  考:学案与导学图的关系 ?

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

学科间的差异与表现形式?

(六)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后,教师应怎样“教”?

(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但要思考是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

(八)不放弃每一个老师,怎么让每一位教师立足校本专业成长?

(九)统整、提升教研指导水准,怎么让教研适合每一位教师?

(十)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结合,怎么将课堂教学变为课程学习?

 

三、我们对课改的认识

(一)课程是教育质量的物质基础

论  点:每所学校需要构建有特色的高水平课程体系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的高水平和校本化实施

       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和有效性实施

(二)教学是教育质量的活动基础

论  点:每所学校都需要创生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论教,少教多学”是我国具有原创性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是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支点

“以学论教,少教多学”有四个关键要素:

----以探究与体验为主要特征的个体自主学习;

----以对话与互助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

----以表现与分享为主要特征的全班展示学习;

----以深化与拓展为主要特征的教师启发与引导。

(三)师资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论  点:一是校长的理念;二是教师的觉醒;三是教研员助推。

(四)文化和传统是教育质量的精神基础

论  点: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传统与发展的生成。

 

四、对本区学校的守望

(一)发展方针

1、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准则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原则。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素质教育内涵)。

2、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旨要

  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播的学科倾向。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二)课程体现

1、严格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

2、课程结构: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开展以学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基础课程:国家课程计划规定课程。

   活动课程:社会实践与服务课程(校本课程)

   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延伸、整合、重组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校本课程)

(三)课程征象

1、最大难度:教师将教学意识转变为课程意识,再将课程意识转变为课程行为。

2、重要关节点

l       首要点——课堂变革(不是教学特点体现,而是课程价值体现)

²     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新型式学习课堂。

²     彻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如: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

l       转变点——课堂延伸、整合、重组的课程

²     课程校本化学习的选修课。

²     “2+N”项拓展型课程(活动课、综合课)

l       提升点——“协商式发展性评价”

²     以现实学生水平为基础的协商式提高性评价为主导。

²     增强对学生潜力提升与挖掘评价,学生优势智能、潜能得到提升。

(四)理念要点

1、教育是慢的艺术,不是急功近利的事业。

2、自上而下的育人理念,上下结合的课程意识,自下而上的课程创生。

3、每次校本教研都能使每位教师(含跨学科教师)受益。

4、教学为思维而教,为理解而教。

5、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是个性发展的阵地。

(五)教研涅

1、蹲守课堂、培植课程,构建方法。

2、跨学科教研引领指导、创构重组的课程体系。

3、校本构建、基地示范、片区联动、城乡结合(一校一特色)。

4、开展对教研员高效课堂操作评议活动(含课程理念、指导方法、精细课程,反思构建)。

(六)三大体现

1、学校系统:

以德育“1221”工作目标为方向;以必修课、选修课为两翼,基础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为主体;“2+N”项目活动为途径。

2、德育:

使每门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体验与升华。

    将行动德育、体验式德育构建成课程学习。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将在校本化课程体系中得到发展。

3、课程(智育)

将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结合体现,将课堂教学变为课程学习。

坚持“以学论教、少教多学”的指导思想。

 

五、观点与反思

l       农村教育更需要改革。

l       课程改革不能“等”、“靠”、“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l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可以通过课程改革得以涅盘。

l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学校特色建设之路。

l       课程是教育质量的主要形成机制,但课程并非多多益善,学生需要自由支配的时间,需要个性化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时间。

l       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

l       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教师教学自主权、学生学习自主权。这与当初农村改革释放农民的积极性的本质是一样的。

l       课程改革需要自上而下,我们更需要自下而上的生长。

l       好的学校看课堂,好的课堂看学生。

l       不把学生当成制造分数的机器。

l       不囿于条件的限制,不迷茫理论的困惑,而是大胆实践改革。

l       有价值的事,即使不完善,也要努力地去做。

l       正面思维才是改革者的思维。

l       改革注重亮点策略——用正面思维,发现生成性亮点。

l       綦江教育有非常好的政策环境。

l       教育家办教育,綦江有一批“教育家”群体。

l       课程教育改革本身应该有所作为,并且能够大有作为,有为必然会有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综合发展研究部编撰

2010年5月28日

 

 

附:国内八省市地区课改经验介绍

 

一、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教育局:

① 提炼出“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的教学模式,抓实“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全旗(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编制各校统一使用的导学案的“通案”--- 学校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形成初案--- 教师再次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导学案。

② 打造学习共同体;

③ 区域构建,强力推进;全员参与,合力攻坚;

l       运行机制--- 分类包扶制:教委和进修校领导包片、教委机关和进修校处室包校、教研员包教师;

l       明确校长是各校深入推进课改的“第一责任人”,对课改不力、经两次督导仍无工作起色的,要求其必须主动辞职;

l       实行课改月反馈制,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④ 强化队伍建设:

l       教研工作重心转移到学校,教研员每年在基层学校进行教研指导100天以上;

l       采取阶梯式骨干教师培养方式;

l       建立“问题-读书-行动-反思-改进”为基本模式的校本培训模式。

 

二、 黑龙江省宁安市教育局:

① 科学定位农村基础教育的功能目标,确立了“升学有基础,发展有潜力,就业有素养,创造有能力”的培养目标;

② 三级课程管理:开齐国家课程、开好地方课程、开活校本课程。充分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做到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③ 师资建设:

l       从培训者的培训抓起,优化教研员队伍;

l       教师全员培训、全体测试(测学科水平、教育理论、计算机水平);

l       倡导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网上培训,做到信息共享、共同提高;

l       建立城乡交流机制: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农村教师到城市跟岗学习;

④ 评价改革:

l       初中学业考试:按照新课程理念单独命题;

l       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并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作为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

l       改革高中录取办法:

高中招生指标全部分配到校,其中60%是在综合素质良好以上的学生中按学业成绩录取。40%是把进入投档线的学生成绩定为同一等级。按综合素质的评定结果来录取;

招生指标的分配主要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综合办学水平、实施新课程情况以及控制辍学率等因素确定,同时向农村薄弱初中进行倾斜;

⑤ 加强课程实验基地建设:中学平均有课程实验基地52.3亩,小学平均31.6亩.

 

三、 福建省大田县教育局

①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课堂。其先后以文体活动、读书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满堂灌”的弊端。当推行“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后,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意义上把课内、课外的时间还给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② 区域推进关键在于教育主管部门。

l       组建一支以星级教师为主的“教改示范、扶贫助弱”队伍;

l       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四个一”任务:写一课最优秀的导学案例,上一节最满意的汇报课,写一篇最实在的教改小结或反思,参加一次校际以上的经验交流活动;

l       建立“示范带头、农村跟进”的机制;

l       开展“片际协作、共谋高效”的联谊活动;

l       在小学和初中率先推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其策略是:1-2年级渗透,3-4年级过渡,5-6年级衔接,7-9年级养成。

l       德育工作与课堂相融合。

③ 学校工作关键在校长。校长带头是推行课改的关键因素,抓校长建设要敢于碰“硬”,不能“心慈手软”。具体做法概括为五个字:读、论、考、上、比。让校长读书思考、开辟论坛、考测理论、登台上课、比“校长示范课”。

 

四、安徽省五河县教育局

l       提出“让每个学生都学得好” 的办学理念;

l       区域推进“三为主”高效课堂建设: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

l       区域推进课程改革需要相互借道,抱团发展。

 

五、黑龙江讷河教育局

课堂坚持“四变”的教学原则:

苦学乐学,学会—会学,难学—易学,知识-能力。

 

六、甘肃省天水市教育局

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设计评价手册,开发设计软件。

 

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教育局

研究开发出一套符合“发展性评价”体系又独具特色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袋包括固定格式内容和自由格式内容两个方面。固定格式内容包括学生的生理状况、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六个维度、个人特长、荣誉与奖励、学科成绩、身体素质、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自由格式内容根据《学生成长记录袋》建立的原则和要求,在教师德指导下,有学生建立。这部分是重要内容。《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结构由“袋、册、表”三部分组成,“袋”中装“册”,“册”中夹“表”及其他内容。每个学生每学期一“册”,两年或三学年用一个“袋”。

引导学生手机整理“学生成长记录”是形式、手段、载体,关键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认识、总结、反思、成长。

 

八、山西省绛县教育局

l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校长引领,四课联动。课程是基础,课堂是核心,课题是保障,课改是抓手;

l       课改必须实行“榜样+底线”的管理模式,既要有个体的典型榜样,更要有整体推进的底线;

l       课改需要坚持的管理、实事求是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