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欣香港房子的多少钱:胶州湾联动莱州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08:35
一)
  20多年前,由青岛市政府东迁带动的城市中心转移,在战略上绝对是大手笔,遗憾的是,城市建设太靠海边了。青岛的海边空间应该留给旅游、休闲,结果政府各部门、银行、企业都紧靠海边盖房子。以香港路为轴线的东部滨海地区,集中了过多的城市功能:旅游,行政,商务,商业,居住……香港路俨然成了青岛的“长安街”。
  过多的城市功能高度叠加在一起,相互干扰,造成了城市的紊乱和交通的拥堵。现在青岛的上下班时间,路上堵得一塌糊涂。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规划。首先必须把滨海地区的行政功能转移出去。拖下去将来付出的代价更大。把服务于青岛内部的机构和产业转移出去,服务于外部特别是国外的机构和产业,比如会展之类的保留下来。对内部的搬走腾出来的空间也是让外部进来。比如外地大企业在青岛设总部等。
  去年12月出台的青岛总体规划肯定了1935年的《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77年前的这个方案就规划了青岛的行政区再往北“北上”5公里左右,就是说,政府和商务都别靠海,而是大踏步“北上”,沿海就是旅游和休闲。城市功能应该从以现在的香港路为轴线的滨海区域转移出去。
    (二)
  桥隧贯通,特别是海底隧道通车,黄岛跟青岛之间只需七分钟车程,黄岛已经融入主城区,或者已经成为主城区了。黄岛的城市功能定位需要大调整。1985年黄岛开发时,青黄不接,门槛很低,滨海区大都让工业给占了,工业用地高达31.8%。光海信、海尔、澳柯玛三家电器企业就占了五六平方公里。而整个工业的外向度并不高,好多企业和港口根本没关系,应该转移出去,转换成服务业或者和港口有关系的高端工业。
  青岛当地的专家郭先登教授提出,把市政府迁址黄岛,很有道理。但黄岛经过近30年的建设,已经满满当当。市政府过来,有关部门和产业过来,黄岛非有大规模的工业外迁不可。那么这些工业搬到哪里合适呢?不光黄岛,整个胶州湾高速路沿线布满了工厂,青岛老城区亟待转移的工厂还有很多。
  集中连片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是最经济的。可以分门别类把过去七零八落的工业,以产业集群的形式转移出去,效率更高。青岛本土没有很合适的地方接纳这样的转移。退一步说,就是有这样的地方,土地指标也成问题。从黄岛的情况看,就近转移不合时宜。有的工厂,从区政府附近转移到跨海大桥附近,过不了多少年,还得搬。
  青岛,不能老在自己的地盘上打转转,需要跳出青岛,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三)
  两年前,记者受潍坊有关部门委托经过调查研究,提出过“青潍联合发展区”和潍北临港工业区的设想——
“青潍联合发展区”
  纵观整个半岛蓝色经济区,潍坊沿海地区最突出的优势,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有地、有水、有种子,距青岛近。
  所谓有地,是指潍北有着极其巨大的可建设用地,至少2000多平方公里,和天津的滨海新区总面积旗鼓相当。再发展上几十年恐怕都不存在侵占耕地的问题,这不光在山东沿海,在中国同类的经济新区中也是极其罕有的。
  所谓有水,是指潍坊虽然整个市域缺水,但在半岛蓝色经济区7市中,是相对用水最充裕的。白浪河水系的淡水资源不但够用而且有富余。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淡水白白地流入大海,这在北方大多数沿海城市是想都不敢想的。通过三大水系和10座水库联网,增加了3亿多的可用水量,这也是别的城市无可比拟的。
  所谓有种子,是指潍坊滨海已经有像海化这样的企业。说海化是种子,那是因为海化是一个完全体现山东发展战略的代表性企业。“海”代表什么?代表着蓝色海洋产业;“化”代表什么?代表一种先进的制造业方式。“海化”一体代表着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所以,在今天这个时点上再看海化,它就不仅仅是一家企业,而是为未来播下的一颗希望的种子。有了种子,就等于有了基础,有了希望,有了方向。
  就靠这三点,再加上离青岛距离近。从潍北沿新开通的高速公路到青岛,比潍坊中心市区到青岛还快捷。青岛本身恰恰就是一个缺地缺水不缺钱的城市。
  不和青岛结合起来,就不能把潍坊有地有水的优势发挥足,那就等于浪费掉了我们最大的一个竞争优势。潍坊近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青潍一体化”,也正是着眼于这几点。
  目前,青岛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数以百计的工厂需要迁移出来。在青岛所属周边县市土地和淡水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迁到“有地、有水、有种子”,离青岛又不远的潍北应该是最为明智的选择。而且这种转移不只是简单的地理上的转移,按照产业集群的理念布局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过程必然是产业重组的过程和提升的过程。
  联合发展区并非仅仅作为青岛的产业转移园区,还应该是青岛和潍坊两地更高层次合作的平台。正在建设中的从青岛港到潍北的输油管道等设施,为这种更高层次的合作提供了条件。
  在新一轮全省发展战略格局中,潍坊是唯一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于一身的城市,有了“青潍联合发展区”,潍坊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申请把潍北列为“两区”的重中之重、主战场了。河北把沿海发展的核心摆在了曹妃甸,江苏把沿海发展的核心摆在了连云港。山东沿海也应该明确哪里是重中之重,哪里是主战场,哪里是核心区。
  至于青潍联合发展区在操作层面上如何进行,财政、税收怎么分享等等,外地已经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早在几年前,隶属于苏州的江阴跨越长江,到对岸隶属于南通的靖江市建立开发区,他们不叫联合发展区,实际上就是联合发展区的最早的成功尝试。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眼下正在长三角调研,大约在年底将正式提出“联合发展区”和“冲突协调区”的概念。如果我们工作跟上,潍北完全有可能成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命名的“联合发展区”。
“潍北临港工业区”
  从港口和城市以及产业的关系看,几乎所有的沿海城市都是以港兴市。潍坊与之迥然不同。潍坊是城市发展起来以后,产业发展起来以后,推动港口建设。潍坊港有两大尴尬,一是水浅,再就是离青岛枢纽港陆路近,水路远,从陆路到青岛港不过200公里,走水路得绕过差不多整个山东半岛,那么,潍坊港究竟怎么定位?
  他们最近邀请建港专家、港口物流专家论证,得出的结论是,潍坊港定位在一个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很工业化的港口比较适宜。具体说,就是潍北依托潍坊港浅水浅用,建设临港工业区。这在整个半岛蓝色经济区最具优势。
  潍北做加法,中心城区做减法,潍坊的两大支柱产业海洋化工和装备制造业都应该转移到北部沿海,以前港后厂、港区和厂区连成一片的生产方式最为经济。这样就解决了目前潍坊企业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现在好多企业燃料油都靠卡车拉来拉去,很不经济。水浅不要紧,尤其化工码头不需要大船,3000吨,5000吨,上万吨的驳船就可以满足需要。
  临港工业区可以和上边说的青潍联合发展区完全分开,也可以融为一体,部分重合。我国最早、最成功的临港工业区无疑是深圳蛇口工业区。现在蛇口已经转型成功,港区几乎没有工业了,但积累的丰富经验仍值得借鉴。
(四)
  新年伊始,记者了解了一下广东产业转移的情况,发现又有了突破性进展。
  去年底,佛山的顺德区和清远的英德市在英德合作成立了面积36平方公里的“两德产业特别合作区”。这种合作模式全国独创。有人概括为:“政策叠加,利益分享,顺德服务,清远成本”,由顺德主导成立合作区管委会。企业和当地政府建立了默契的关系,产业转移后还是由顺德管理,这就解决了企业走出去人脉不熟、水土不服的后顾之忧。企业从哪里转移来的,由哪里的政府来管,况且一般来说,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政府管理水平更高。此举是政府管理平移,没有降低。两地的优惠政策都享受。清远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生活成本都比顺德低得多。优势互补。合作期25年,其间,GDP、税收、工业产值、能耗两地按五五分享或分担。
  潍坊的同志讲,我们和青岛可以参照广东的“产业特别合作区”,就是我们对青岛的条件更优惠些,也不是不可以。潍坊也鼓励企业总部迁到青岛,希望青岛也出台针对潍坊企业总部迁移青岛的特别优惠条件。这样的状态出现的话,产业转移就由单向转移变成更加互惠互利的双向转移了。
  两湾互动应该是“组合拳”,把黄岛的一部分和港口没有关系的工业转移到潍北,腾出的土地接纳行政中心和一些对青岛内部服务的产业西移。东部滨海区腾出空间还给旅游休闲和高端服务业。
  纵观全国各地,城市功能的调整往往是通过行政区划的整合实现的。最近十年,上海黄浦区先是合并了市南区,继而合并了卢湾区,现在正在酝酿合并静安区。浦东开发以来,先后合并了川沙县和南汇区。北京西城区和宣武区合并,东城区和崇文区合并,由此形成的大西城区和大东城区集中体现首都功能。天津把塘沽、汉沽和大港三区合并,滨海新区由功能区变成行政区。
  现在的青岛胶州湾西岸,一个大县的地盘上分布着黄岛区、胶州市和胶南市,还有保税港区等功能区。黄岛本身好似开发区,胶州、胶南各自都有开发区,造成重复建设和对岸线资源的低效利用。比如,三区都搞大学园区,结果10多所大学落地,却形不成气候,连个像样的人文书店都养不起来。
  两湾联动,不仅是青岛和潍坊的战略,而且是山东的大战略,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