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肝图片大全大图:恽寿平墨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58:52
  


    恽寿平行书立轴

释文∶

    高馆芳樽话远征,萍踪犹繫故人情。祗应避世从屠钓,何用诸侯识姓名。别路且攀吴苑柳,无心重听蓟门莺。三年芜下栖迟客,一夜离愁白髮生。王太史拙修堂宴集分韻,时将移家还里,即有远行,留别娄中诸君子。癸亥三月南田寿平。

钤印∶寿平、南田草衣、寄岳云
藏印∶张晓峰珍藏章、金传詧、休阳汪梅亭心赏印、程乡梁氏考藏书画、留生审定、张氏珍藏、石门李氏吟莲馆珍藏书画印

 

    恽寿平《临帖三种》,17 50.8 cm。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恽寿平《南田翁题咏》(一册)

 


    恽寿平《月窟留香》手卷(1688年作)   

 


    恽寿平《临文徵明册》,20.6 x 30.5 cm。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恽寿平《牡丹册》,30.2 x 20.6 cm。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恽寿平《秋山渔隐图》立轴

 


    恽寿平《三多图》绢本立轴

 


    恽寿平撰《南田画跋》翁斌孙印、虞山翁韬父珍藏印。清光绪四年(1878年)仁和葛氏啸园刻本(选页)

    此书尾均刻有光绪四年仁和葛元煦题识。《南田画跋》卷末栏外有“上海新北门内谢润卿刊字”一行,首尾有翁斌孙手录恽寿平佚诗近十首。此本为江苏常熟翁氏旧藏之物。

 







《行书画论一则》释文:

    解衣磅礴,一丘一壑,乐吾天真。笔华飘缈,与古为新。心间手敏,以有道之器,合无累之神。云泉胞,与莺花比邻。张目人间,消遥物外。咄以轩冕,若野马之与埃尘。睹君仪形,识君性情。其西畴之傲宾,墨苑之逸民。

    恽寿平书法扇面

 

    恽寿平行书对联 

 


    恽寿平书法册页

 



    恽寿平闲章(将移我情/问花阜/ 贤者而后乐此)

 



   恽寿平画作

 

    恽寿平(1633-1690),清代书画家,与“四王”(王鉴、王翚、王原祁、王时敏)及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号南田、白云外史、云溪外史等。江苏武进人。恽寿平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一生坎坷,饱经困苦,他幼年聪颖玲利,遭遇战乱,与兄皆被俘,与父亲失散,后遇灵隐寺方丈相救,才得以与家人团聚,归家后,发奋读书学画。经刻苦钻研,于古文、诗词、书画无不精擅。他崇尚气节,誓不应科举,少时的忧患,留下深深的创痛,一生未尝忘情。
    恽寿平悲欢离合的少年经历,对其成年后的绘画成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的性格不像石涛、八大两位朱氏后裔寄画于恨,而是淡泊其志,雅逸其画。艺术上,恽寿平最初从父亲学习诗文,从叔父学画,又在山水画上师王蒙、倪瓒等元四家及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等人;花鸟兼学黄筌、徐熙;书法兼褚遂良、米芾,融会贯通,自成格数。
    恽寿平创常州派,为清朝“一代之冠”。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后转为以画花卉禽虫为主。他从明代沈周、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再参考画史文献资料,创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其山水画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韵、情趣取胜,与清初四王及吴历合称“清六家”。他又善诗文和书法,诗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书法主要学褚遂良,被称为“恽体”。在绘画理论上亦甚有建树,后人为其编有《南田画跋》一书。
    据传,其初画山水,与王石谷交谊甚厚,自以为不能超过王石谷,便曰:“是道让兄独步矣,恪妄耻为天下第二手。”于是舍山水而专攻花卉,其实从他现存的《山水轴》等作品看,其山水画,笔墨洒脱秀逸也堪称大家手笔。但是其最拿手的还是花卉,其画作用笔爽利而含蓄,设色洁净而秀润,题字清丽,诗句超逸,时称“三绝”,名盛一时。  
    恽寿平的花卉画,以五代(公元907—960年)时徐崇嗣的没骨法为宗。其作画时以写生为基础,必对真花极力摹写,力求得其活色生香。他力主“惟能极似,才能与花传神”。其善于用色渲染,点染并用,创造出一种明丽淡雅,如笼薄纱,似沐雨露,赏心悦目的境界,让人心醉。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荷花图轴《出水芙蓉》,观之似有“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绰约藕花初过雨,出浴杨妃娇无语”之感,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在恽寿平的影响下,常州画派被奉为“写生(花鸟)画派”,与“娄东画派”,“虞山画派” 并列,成为清代最有影响的画派之一。  
    在恽寿平被奉为写生(花鸟)画派的同时,王石谷(王)的绘画也“名惊爆海内”,成为清代 “四王”中最有影响的大画家。恽寿平的《牡丹图》和王石谷的《桃花渔艇图》,是康熙十一年(公元1673年),两人同游江苏宜兴时合作的册页之中的两帧。在恽寿平画的《牡丹图》上有王石谷的一段长题,从题字中可以看出王石谷对其绘画成就的肯定和推崇。
    其父恽日初为崇祯六年副榜贡生,复社要人,曾拜著名理学家刘宗周为师,后为“东南理学之宗”。叔父恽向(道生)为著名山水画家,自创一派。恽寿平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受门第书香熏陶,自幼敏慧,八岁咏莲花,惊其长者。清初遭遇战乱,年仅12岁的恽寿平随父远走浙、闽、粤几省,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后参加了福建建宁王祈的抗清队伍。顺治五年(1648),闽浙总督陈锦率六万清军强攻建宁,15岁的恽寿平坚守孤城。城陷后,与兄皆被掳至清兵营。陈锦无子,其妻见寿平聪明清秀,收为养子。陈锦遇刺身亡,寿平扶灵北归时,在灵隐寺与父相遇,留寺为僧若干年,其间恽寿平从父读书、学诗,课余绘画以娱情寄兴,与复社遗老及反清秘密志士交游。大约在顺治十一年(1654)前后,恽氏父子返回故里。少年时代这段出生入死的历练,对他一生可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叔子既经丧乱,少壮时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忽如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叔子意气如常。”(顾祖禹《瓯香馆集序》)。  
    此后,他刻苦钻研学问,古文、诗词、书画无不精擅。恽寿平崇尚气节,誓不应科举。为了生计,变卖书画也不向权贵低头。在卖画生涯中,恽寿平在其瓯香馆中结识了唐宇昭、莫云卿、庄子纯、杨兆鲁、笪重光、毛先舒、诸匡鼎等一时名流,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与王翬友情弥笃,二人游历山水,品茗倾谈,切磋画艺,甚为投机。恽寿平为王翚作品写的大量题跋,更使王翚的作品锦上添花。《国朝画征录》说:“石谷画得正叔跋,则运笔设色之源流,构思匠心之微妙,毕显无遗。”   
    康熙二十九年(1690),恽寿平结束了劳碌、贫寒、悲凉的一生。其子恽念祖年方5岁,家贫不能举丧,幸得王翬、董珙、邹显吉等老友鼎力相助才得以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