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骨之我的魔后:正月十五话安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01:08

正月十五话安乐

(2012-02-06 09:45:37) 转载标签:

人生感悟

分类: 内院文集


    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元宵节美食——元宵节要燃灯。)

    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由于它是紧挨着春节的节日,故又称为“小年”。小年一过,也就预示着今年的春节告一段落。小年里,正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元宵赏雪看花灯的时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以往每年这一天,乐园人山人海,满大街都是看花灯的人。如今乐园已经改建成天津文化园区,不知道以后看花灯要到哪去了?老话还有一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不过谚语并不太准,再说今年八月十五朗月当空,恐怕今天是下不了雪了。要说吃元宵,大家都来精神,大桥道每年这一天都排起了长龙。虽然说现在年味变淡了,但是老天津卫人还是应节应景,丝毫不错过任何一个节日。

    其实大家可曾想过,过节过的是什么?虽然说过节家家都很劳累,准备这,准备那,翻新花样还唯恐不够热闹。过节就是过的热闹喜庆,过的就是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吃元宵的含义也在于此。所以说中国节日的精神不外乎一个“和”字!这个“和”是和谐和美的意思,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昌盛!大家忙碌一年了,只有到了这一天才坐下了一家子唠唠家常,和乐融融地吃顿年饭,预祝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其实往深里说,“和”的精神来自于“孝”,因为过节我们都要和父母长辈团聚,向他们道声辛苦,问句平安!父母看着子孙儿女,一家人和乐融融、平平安安这就是人生的福气!我们说人生的幸福其实很简单,也很实在,它不是你腰缠万贯,位高权重就代表你一定幸福!幸福的定义来自于心灵的充实,寻常百姓一家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和美美,其乐融融,哪怕过年只是吃着粗茶淡饭,但是心里就是觉得幸福!这可不是由金钱地位来决定的!当然我们现在都比以前富裕了,兜里有钱自然生活质量就有了提高,幸福指数也会有所攀升,但是幸福还是属于那些能够乐天知命、安分从时(安于本分,知达天命)的人!

    如果我们能够懂得“乐天知命”就一定可以活得快乐,活得充实。往往在都市生活的人们就不像乡村里的人那样闲适,那样开心。因为后者简单、知足;前者的攀援心太重。什么是攀援呢?是心意不定,随着外境而转的意思。凡夫之心,时常攀缘外境,随著外境而转,没有一刻的宁静;有道之士,放下万缘,凡事随缘而不攀缘,其心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换言之就是欲望太强,好像我们都知道钱这东西没有止境,什么才是个头呢?你得到一元就想二元,得到一百元就想一千元。富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富有,因为他只看到在他头上生存的人。那么什么才是乐天知命呢?
    乐天
    有一首禅诗是解释“乐天”最好的注解: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在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们看这首诗说得多好啊!幸福原来就是这样的简单,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是这样的多。春花秋月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当然这要看我们是否留意和欣赏了。我们天天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但我们是否懂得感恩和知足呢?我们心里的事太多了,占据了我们太多的心灵空间。以至于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思索。没有空间让我们容纳。器小易盈。我们的心好像一个装得太满的容器,没有空间再接受月白风清、朗朗乾坤。上天对待每个人都是无私的给予。可是每个人生活的质量截然不同。可能我们会羡慕田园里喝茶的老者,泉林间垂钓的渔翁。或者欣赏老僧的淡然入定,智者的醍醐灌顶。为什么他们就那样的潇洒、闲适、风流、优雅。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无闲事在心头”,换句话说就是心无杂念。心里没有太多奢侈的欲望,粗茶淡饭就可以了。我们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是道理是道理,赚起钱来就忘乎所以了。我们都在糟践自己!因为上天化生我们来到人间一定是有所作为而来,决不是没有因果,毫无缘由的做作。从佛教来说作者是自己,因为有一首诗还说:“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什么意思呢?你想知道前生自己做过什么?你现在最好看看自己,现在你的生活、相貌、环境等等都是前生所作的业导致的果报。同样的,想知道来生的事情吗?你现在正在作啊!做什么?作业!现在学生留的作业其实是借用佛教的名词。作业就是作导致来生果报的业,我们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无不是作业。

    好了,佛教不承认有宿命,不承认有主宰。我们自己就是主宰,因为我们可以为善,也可以作恶。主导者就是自己,没有别人。关键是我们自己对于善恶、对于自我、对于自心还不够了解和认知。佛教还有一首诗说得更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直白明瞭,大家都能明白。关键是什么是“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就是破除邪僻颠倒的恶见,了知世间出世间因果,常称佛名,读诵经典,观察因果,礼拜众生,赞叹福德,供养善知识。还要多做一切诸善万行。简明扼要的讲“自净其意”就是能消除心垢,清净那些心底的瑕秽。可以说我们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放纵自己,糟蹋时间,因为“是日已过,如少水鱼。命亦随减,斯有何乐?”我们就像那河里少水的鱼儿,随着河水的干枯我们的生命也将一点点耗尽。今天又已经过去了,究竟有什么快乐啊?我们应该感到悲哀才对啊!反思现代人的生活目的,爱好取向,都是及时行乐,金钱至上;几乎是过一天算一天,哪里来得及反思自己?又懂什么是因果报应呢?
    其实每一天都是人间好时节!每一刻我们都要珍惜,都要感恩,感恩众生给我们带来快乐的生活,感恩父母把我们带来这个世界,不懂感恩的人一定是一个冷血无情的家伙,他永远不会懂得人生的快乐!懂得感恩的人看众生都像亲人,都像菩萨!所以他们的心永远都是柔软的、慈悲的。他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懂得惜缘。更懂得给予别人快乐,分享自己的喜悦!他们的心是宽敞明亮的,整个世界都在他们心里。他们爱风花雪月,爱世间万物。因为他们心无偏见,心无杂念。所以他们永远快乐!

    知命
    什么才是“知命”呢?
    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佛教不承认有主宰,所以我们不是上帝创造的!我们是自己的因果导致的轮回产物。好多人都信命运,明朝有个叫袁了凡的人,他本来不信命,可是有人给他算了一卦,谁知还真灵。说他某某年科第高中,某某月应该当官,就连他的官俸应拿多少都分毫不差。于是他成了彻头彻尾的宿命者。直到他遇到了一位禅师,这才知道事皆前定都是因果的道理。而因果都是自己作下的。怪不得别人,也没有谁在操纵。只有从现在起改正以前的过失,端正自己的心念。才能获得好的果报。袁了凡按照老师所给的“功过格”严格要求自己,不敢隐瞒自己一丝一毫的过错。开始过失比功德多;直到作的好事越来越多,功德超过了过失。结果,奇迹出现了,本来算命的人说他命中无子,可是他竟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官越做越大,可他坚持为民造福,并不敢自私为己。晚年他感叹自己的一生,对儿子谆谆教导,他的教导之辞被写成一本书,这就是我们现在还在广泛流传的《了凡四训》。袁了凡重申了立命之学,这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反观现代人,学佛是为了什么呢?说明白了,不是学佛,都是在求福!求佛赐福!可是他们哪里知道佛不会给我们赐福,佛只能告诉我们相信自己,相信因果!你以为佛只在大殿之上吗?佛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他时时刻刻和我们心心相印!求福不如惜福!想要学佛就要学减法,怎么讲?学佛是祛除心里的狭隘、自私、欲望,是不停地减才对!你怎么反而在不停地加呢?佛永远在观照我们,加持我们,他只给那些自食其力,自强不息的人加持福气!因为这一刻我们就代表了佛!每一个人都能成佛!每一个人都是因地佛!佛都要在娑婆世界成就,然后再去其他的世界!因为在五欲杂陈的世界成就才最可贵!就好比莲花的风采!出淤泥而不染!佛代表了宇宙的真理!

    为什么我们会成为众生,而不能成佛呢?学佛的人一定要好好反思这个问题,再去学佛才是。因为无明才导致的轮回不断。无明就是不能出离,出离尘世的苦海而到达涅槃的彼岸!简而言之就是贪、嗔、痴、慢、疑这些颠倒妄想。我们众生妄念不断,没有一刻清净;或者是在大殿上还能自制,因为有佛在那看着哩!出了寺庙就回归了本性,照样五欲颠倒,哪个五欲?财、色、名、食、睡啊!这是大五欲,还有小五欲:笑、视、交、抱、触。这又代表了色心不除,永远不能出离!人存在的实质是灵魂的存在,肉身只是灵魂的载体!真善美源自于灵魂的纯洁,而非肉身的英俊或漂亮!真爱源自于对至真至善的心灵的向往与渴求,而非对感官之乐的追求!大家一定要记住 《楞严经》上所说的:“纯情即堕;纯想即飞!”,走精神修养的,有修养,又学佛,精神是上升的。“纯情即堕”,情欲是向下走的,向下流的;光走情绪化的,又做些坏事,堕落的,会落入下面三道。人死后升天界的中阴身都是直接从顶门走!当然天界还在三界之中。密宗相信即身成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凭借这个肉身立地成佛。但是这又是何其之难啊!路子走不好还要堕入地狱的啊!禅宗走轻灵的路线,但那也是大智大慧的人才能修行;律宗的清规戒律相信我们没有几个人能够把持;相形之下,只有净土宗走老实踏实的路子。而且它的开创者慧远大师以前还是一位儒学大师呢,所以净土宗又不折不扣的反映了儒家文化的特色,净土宗教我们老实念佛,一句老实可谓用心良苦,试问你能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心地清净的念佛吗?可能刚念两句就想今天晚上吃什么饭?某某还该我两吊钱了吧!其实清净是学佛的目的,念佛是为了获得清净!


    我们的心里总是烦恼不断,妄想连连,为什么?你的心被太多的污垢杂念占据!被太多的欲望左右!念佛就是让我们心里清净。净土宗提倡人间佛教,也就是说净土就在这个世界!其实净土宗最早又称莲宗!效仿的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啊!可能很多学佛的人都想往生西方,可是我们想过我们自己的心还分东西方吗?你的心当下清净了,这就是净土了,就是西方啊!所以净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此外,净土宗还提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防非止过!远离恶念!孔子教导我们要见贤思齐,见不贤思内省。看到好人好事就想向他学习,做到和他一样。见到不好的行为马上想想自己到底也有没有这些恶习?也是这个意思。儒家是主张出入世的,有所作为的,它和佛家的普度众生都是积极向善的宗旨!有很多学佛的人以为佛教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学了佛反而变得不通人情,越来越冷漠,这仍然是自私的心理在作怪!学佛不是学“我”!没有众生我们永远不能成就!所以我们要多做好事,但是心里不要有得到功德的念头。所谓:“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其实所谓的为恶还并不是全然无心的,只因为我们心底还存有恶的想法而已。只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众生服务当中,这才是知达天命之所归!
        
    《易经》中说我们众生来到世间的目的就是:“参赞天地之化育”。就是协助天地平衡这个世界,普度所有的众生,开演那一段绵延万世的文化历史!所以佛教并不是无为的,它是有为的!所谓的无为是道教的观念,道教认为宇宙本来是清净的,不需要后天的造作,我们现代的文化、思想都是有违于先天的自然状态。所以老子提倡绝圣弃智,提倡小国寡民。道家的人物都是闲云野鹤一流的神仙隐者,他们翩若游龙,在历史乍隐乍现。他们以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耻辱。他们更加相信天命所归!修身养性地陶冶自我,这不能说是自私。只不过孔子说过:“鸟兽不可为伍。”毕竟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朋友,您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当然您的人生也一定会因为您的选择而有所改变,但是看门人要告诉您的是:您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要问以后的命运如何,只要走好现在脚下的路!
      
    回到正题,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乐天知命,才能更好的生活,我们还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赐我生命,我们才能在这世间走这一回,所以父母在时一定要及时尽孝,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悔恨已晚!佛经有云:谓若能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则必慈心不杀,修行十善,是为净业。(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父母为形生之本,教养鞠育,爱念切至,子当竭力奉养,顺适亲意,以报劬劳之恩,是为福田。可见“孝”是慈心的基础,懂得孝心的人才能称为人,因为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生育抚养长大,一份恩情比海还深,就算是动物尚且懂得跪乳之恩,我们难道还不如动物吗!人类的文化其实就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之上,一个家庭的核心也在于“孝”,而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单位,可见“孝”是关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石,没有了“孝”一切也就无从谈起!大家现在知道“孝”是多么的重要了吧!那么趁着今天是元宵佳节,赶快买上元宵,去给父母拜个晚年,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儿女的懂事孝顺,让他们的晚年在亲情温暖中渡过,那么等到我们老的时候,才不至于孤独寡欢,对泪洗面!
                    


    最后hjh2004祝天下所有的朋友元宵节快乐!祝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安乐吉祥!

                                                                    

                                                             201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