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骨之轻水重生文:初中三年早知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31:49

初中三年早知道

2011-06-26 20:49:26|  分类: 学生教育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12345678《初中三年早知道》

 

初一起步年

做好过渡,稳中求胜

初一新生是初中阶段一个极为活跃又极具可塑性的群体,但是,由小学跨入初中对每个新生来说是一种质变,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 

1、学校环境改变,要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主体班会。初一新生入学后,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引起心理紧张与不安。新的校园、新的教室、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以及对初中新生活的向往会让他们局促不安甚至不知所措。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初一新生尽快适应崭新的校园环境。

2、学习上不适应,要帮助转变观念。由于小学生和初中学生在心理与生理上的差异,他们在思维特点和学习方法上会存在很大不同。很多初一新生都会感到学习不适应,自信心受到打击,甚至出现迷茫、焦虑、厌学的情绪。 因此学生和家长在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引导他们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人际关系紧张,要增强交流了解。进入初中后,由于择校、分班等原因,初一新生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极容易产生孤独、寂寞和压抑的情绪,因此,学校要多举办一些课外活动和主班会,在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中增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相互了解。

4、考试中挫败,要引导正确定位。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后,家长经常会把“竞争”“中考”挂在嘴边,教育孩子要有紧迫感、要有竞争意识,这难免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与紧张。家长要让学生意识到: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是在为今后实现人生价值做准备。因此,找准自己奋斗的目标才是最关键的。

在解决了心理问题之后同学就是要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是听课方面(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好课后小结。

其次是思维方面(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课堂上的笔记是相当重要的,要学会合理记笔记(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最后就是复习与课后作业了要切记不要只是为了写作业而写作业,不要单纯的完成任务,要把做作业当成是锻炼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检测自己的过程。课后的复习一定要及时,要同步而且要经常行的总结。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生活就是一方沃土,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纪律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都会奠定我们中学以后的命运。选择从现在开始,让良好的习惯成就我们的未来。

初二转折年

养精蓄锐 厚积薄发

初二,对初中生来说,是求学生涯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是初中阶段知识点最多的时期,所以这一阶段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着你的中考成绩。这一关闯过去了,初三基本上能处在比较有利的竞争态势。所以有“得初二者得天下”的说法。

初二作为初中承上启下的阶段,课程量进一步加大,增加了几何、物理等课程,学科内容难度也逐渐加深。面临学习、生活和身体等方面的改变,很多同学觉得原本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难以适应新的学习任务,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未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学会高效的学习至关重要。

学习方法推荐

1.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

把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有条理有顺序的串联起来,使知识结构不断的明晰系统起来,这样在解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的调用相关知识,既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也可以不让无关的知识干扰我们的思路,做到“稳准狠”。我们可以先从一堂课做起,把这堂课老师讲的内容简洁明了的做个总结,再扩大到一周,一月直至整个初中三年。

2.注重一题多解

在初二年级,我们的时间还比较充裕,所以在做题时应尽量多想几种解法,不要仅仅满足于把这道题做出来,而应想想这道题还有没有其它的解法,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而且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应对压轴题或者是附加题。在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应开始尝试着“多题一解”,即能不能把所做过的题目分类,把解法相似的题目归纳在一起,分析解法之间有没有共同的规律,尝试着把规律提炼出来,也就是我们说的解题思路。题目是无限的,但是解题思路和方法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思路方法掌握了就可以应对绝大部分的题目,而不需终日沉浸在题海当中无法自拔。

3.学会预习

真正的预习是自己试着把明天要讲的概念定义出来,把定理试着自己证一遍,把公式试着推一遍,例题自己试着做一遍,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既然定理公式概念是我们自己推出来的,轻易就不会忘记,哪怕考试忘了也不会紧张我再推出来就好了,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大量的记忆时间,比被动的从老师或者书本上得到要扎实深刻的多。

4.建立一个错题集

把我们在考试、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包括因为审题不认真,计算失误等这样的原因做错的题目)整理在一个本子上,把做错的步骤也要写上,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步骤。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想想是因为什么原因出的错,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对提高我们的考试成绩时非常有帮助的。

初二综合症

案例一:儿子进入初二后,苦恼的赵女士学会了一个新词“囧”。孩子学习很优秀,但变得非常逆反,家长说的话他偏不听,对老师也是如此,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赵女士还发现,近来孩子好像添加了不少苦恼,总是为“为什么同学老不理我”、“同学他们一起出去玩可是却不告诉我”之类的事情不开心,天天说自己“囧”。赵女士也觉得自己很“囧”,因为不知道怎么对待他。“看他苦恼很心疼,但是他就像浑身长了刺一样,你一说他就把全身的刺全立起来,让你没法说。”

案例二:某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刘同学,周六、周日休息时还一切正常。没想到周一早晨上学,竟发起高烧。在医院检查,虽然体温测试为39℃,但其他常规检测指标全部正常。家长犯疑了,孩子一向学习很好,不会装病逃学,那么这孩子究竟病在哪儿呢?

当少年儿童进入初中二年级后,一个原本学习较好,做事认真,家长和老师都较放心的孩子,变得学习力不从心,成绩明显下降,时常有头痛、腹痛等不适,出现焦虑、抑郁,甚至有厌学心理时,就应高度警惕孩子是否患了“初二综合症”。

何谓“初二综合症”,其实是一种心理问题,表现为:对新课程不适应,上课听不懂老师讲的是什么,容易走神,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等。此种现象主要集中出现在13岁至15岁之间,而以14岁的孩子占较大比例,即以初二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所以称为“初二综合症”。其中女生所占比例较高,统计资料表明,女生为62.5%,男生占37.5%。

  专家分析指出,引起该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没有刚上初中时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且面对的是日益迫近的中考大关,突然的压力增大或预感压力的到来必然引起孩子的心理改变; 

二是这些孩子的荣誉感很强,在初一时,通过努力尚可与大家同步,但是到了初二,由于新设了物理、化学、几何等抽象概括性思维课程,继续死记硬背的他们开始吃力了。原先的缺乏主见、创造性差的学习方法使这些孩子感到力不从心,上课时,他们不知道老师讲了些什么,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常走神,导致完成作业困难,成绩下降; 

三是上学以来,因性格乖巧,听话,服从教导,做事一板一眼,认真负责,因而受表扬多,批评少。当他们一旦遇到困难或批评时,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就会产生过度的紧张焦虑,以至出现“学校恐惧症”; 

四是随着年龄增长,接触社会机会的不断增加,各种新奇事物及异性的吸引,以及心理生理等多方面改变,造成他们的精力过于分散。如果再缺少与父母、同学、朋友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在家长和学校赋予的期望值过高时,孩子的烦躁、抑郁情绪将会日趋加重; 

五是进入初二,象征着长大,变成青年人了,要承受比以前更大的困难和挫折。这对那些依赖性很强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不太情愿的事。所以,这些孩子的潜意识中害怕长大、拒绝长大,于是,他们就通过“生病”使自己得到照顾。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患病,就可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宽容。这种情况长时期反复的出现,促使心理问题躯体化,就变成了本症。

初二综合症的解决办法:

1、 家长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多关注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看到生活的光明,让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向往。

2、 家长和学校要配合。两者要迅速沟通,多多给孩子关爱,以减少孩子对家长,学校的敌对态度。根据平时观察及家长反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心理辅导。

3、 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4、 多给孩子看些积极向上的书籍和文章,帮助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

      初三中考年

知己知彼 决胜中考

进入初三年级,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愈发紧张、压力大。繁重的学业,频繁的考试,家长的高要求,学生自我的“突然成长”与严格要求……这些内外压力,排山倒海般地汹涌而来,使部分学生的心理出现偏差,甚至严重扭曲。在考分至上的“魔咒”里,他们表现得很矛盾,在成熟与成长两股力量的交锋里,他们想玩怕学,但又不得不学,他们似乎懂事可是意志力又不够……重重矛盾的激荡、煎熬,让他们心力交瘁。初三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异常的现象,人们称之为“初三现象”。其实这些现象在初三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对这些种种心理不适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的话,就很有可能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因此,认识初三、了解初三,做到知彼知己,才能在明年的中考中取胜。

自我调节 克服不良心理

一是“急功近利、欲速不达”。

在社会心理学上,人们把行为举措产生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完全相反的现象,称为“飞镖效应”。具体表现为,很多学生为了取得优异成绩,完全忽视了手段的择优选取,不顾发展的可持续性,无视体育锻炼,放弃了一切平常的兴趣爱好和文娱活动,拼命加班加点开夜车。这种做法不但无益于学习,反而会弄得整天头昏脑涨,甚至出现厌食、胸闷、失眠等一系列生理表现,降低了学习效率。

在整个初三的学习中,要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保证睡眠、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学习效率。 
  

二是 “高原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在人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的时候,由于身体的疲倦和知识结构的重复性,可能会出现成绩暂时停滞不前的现象,心理学家把它称为“高原现象”。这种现象在初三的复习阶段表现特别明显:过去学习新知识,头脑中的知识点与日俱增,能明显地感受到进步、体会到较强的成就感;而初三的学习大部分时间主要是不断重复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难以感受到明显的进步、体会不到成就感,从而就容易感到沮丧,对自己丧失信心,出现心理疲惫现象,影响以后的学习。

要突破“高原现象”,就必须明白自己的高原现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自己缺少独立思考意识;没有认真分析自己学习的优势和劣势,做大量的无用功……

 “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讲,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内容的新鲜感,学会挖掘所学内容的新意,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时进行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和结果,这些都是克服“高原现象”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是心情焦躁、意志不坚。

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短期内感觉自己再怎么用功也不行,学习定不下心来,越是这样就越急,越急就越不行;有的孩子老是觉得自己初一初二没学好,担心剩下的复习时间不够用;有些孩子缺乏坚韧的意志,浅尝辄止。开始学习时,懂了一些就沾沾自喜,一遇到学习内容加深,又灰心丧气;有些孩子学习目标定得过高,学习动机过强,但自己又经常无法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焦躁不安,进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针对这类问题,首先要克服急躁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对学习要有耐心。成绩的提高是要达到一定量的付出和努力才能显现出来的。其次要给自己合理定位,树立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自己学习的实际出发,找到学习的自信心。

四是缺少规划、自乱阵脚。

有的同学自感危机,看看各科都需要补习,然后四处出击,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接下来心理更加慌乱、焦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这类问题,建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先学习自己的薄弱环节,一个一个知识点去突破。最终达到考试范围内的基本知识点全部真正的掌握的目的。

 

推荐阅读 :初中三年早知道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读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