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轻相声演员名字:心里一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14:50
一篇情理相溶的文章,读着让人心里一软,同时平添了一份勇气与豪情——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日前,读《孟子卷》,知道《三字经》的首句“人之初,性本善”,是由孟子提出,并贯穿于其思想学说中;而“性相近,习相远”,则为孔子提出,并由孟子作了进一步阐述和完善。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性可以为善,人为不善,不是人自身材质的罪过,而是周围环境的影响。“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人没有不可以为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人之可使为不善,不是人的本性,而是象水被“搏”、“激”而向上一样,是“势”造成的。“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滕文公上》)“尧舜,性者也。”(《尽心下》)孟子认为,尧舜是人的本性扩充最完美的人。他推崇尧舜,最终目的是让人们效法尧舜,“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其对性善说的进一步发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孟子性善论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由此,我想起几年前经历的两件事,并欲从性善论的角度,对事件的主人公作一比较和剖析。
    一个是子救父的故事。有一年,我在北京住院。同住一个病房的,还有山西大同的老张,60多岁了,严重心衰,医生给他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血管没有缝合好,造成大出血,命悬一线,幸亏医生抢救及时,给他做了第二次手术,缝合了出血点,才化险为夷。两次手术,医院给他输了1000cc的血,费用1万多元。老张家在农村,经济困难,为给他治病,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其弟变卖了自己的汽修厂,还借了亲戚朋友的一些钱。家里,债台高筑,妻子愁的病卧在床;家外,欠医院万余元的医疗费,护士天天催交。走投无路下,护理他的16岁儿子,听说医院有规定:在市内献血,医院将按照3倍的比例进行补偿,如患者的直系亲属献出1cc的血,医院将按3cc的比例冲抵患者的用血,于是,他悄悄跑到市内的一个采血点,献出了600cc的血液,尔后把献血证交给医院,冲抵了父亲的用血及拖欠的医疗费用。而他回到病房,却因献血过量晕倒在地。
    另一个是子伤父的故事。几年前,我审理一起故意伤害案。父亲是受害人,儿子是被告人,儿子因家务琐事把父亲打成轻伤。经过庭审,我厘清了纠纷的原委:老人已经70多岁,生有六个子女,把他们抚养成人后,又逐一给他们结婚成家。纠纷就出在二儿子身上。按照农村习俗,儿子结婚后,就要另起炉灶,分家单过,老人也不例外。在给二儿子婚后分家时,因为少分给了他一点东西,引起二儿子和儿媳的不满,认为父亲分家不公,偏袒其他子女,于是从此不进父母的家门。之后,老人患病住院,花掉的医疗费,要求儿子们分摊,遭到二儿子的拒绝。老人拄着拐杖到其家中催要时,二儿子重提当年分家不公旧事,表示对其治病所花医疗费分文不负。老人很生气,说把二儿生下养大不容易,还给他盖房娶妻,要求付给他这几十年的抚养费。二儿辩解道,自己是老人从路上捡来的,不是亲生的,没有骨肉情。老人异常气愤,举起拐杖把二儿家中新买的电视机、家具等物什砸烂。之后的某一天,又趁二儿家中无人,爬到其新建的房顶上,把房瓦揭掉,扔在地上,摔的粉碎。二儿回家后,看到满地碎瓦,非常生气,于是跑到父亲家中,把他打伤。
    法庭上,老人作为受害人,坚决要求法办二儿子,叫他蹲监狱,还要付给这些年拖欠的医疗费和赡养费;二儿子作为被告人,委屈地认为,老人也有过错,自己已经被派出所拘留了15天,不应再负责任了。看到二人争执不下,互不相让,我给他们讲了亲情、伦理和法律,讲了双方各自的过错和应负的法律责任,对其儿子进行了批评教育,经过耐心细致地说服和调解,最终,儿子承认了错误,表示今后一定善待老人,尽好赡养义务;老人也原谅了儿子的违法行为、次日,二儿子把拖欠的医疗费和赡养费送到父亲手中,并与媳妇一起跪下,给父亲赔礼道歉。
    第一个故事中,未成年的儿子在不知道献血过量会造成生命威胁的情况下,义无反顾,为父亲献血晕倒在地,这是孟子性本善的真实体现。他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通透散发着纯正、善良、无暇的人性之光。第二个故事中,因为少分了一点家产,儿子与父亲情同陌路,兵戈相见,这是孟子“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的另一种表现。据此观点分析,其子的劣行,不是他自身材质的罪过,而是各种外因造成的。欲使其本性得以回归,不妨齐之以礼,道之以情,通过感化教育,唤回其迷失的良知和缺位的本性。
    人的本性像太阳一样光亮,像镜子一样明净,而来自肉体的****,犹如遮掩太阳的云雾,遮盖镜子的灰尘。无论云雾灰尘怎样蒙蔽,只是浮于表面,太阳的光亮和镜子的明净却依然如故。如此相似,人的本性由于欲情的遮掩可能变得灰暗,然而本性中的光亮和善良,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对于原始本性中****的教化驯化,对于本然之性的绝对善良加以扩充,即为人性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本性中的浩然正气,清除本性中的不义之气。
    有一则禅语,师父是这样教育弟子的:
    一群弟子要出去朝拜。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过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做晚餐。
    进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
    众弟子听了,当下就有好几位开悟了。
    苦瓜的味道是苦的,无论它经过多少圣水浸泡,进过多少圣殿受到加持和膜拜,其性不变,我们的心也是如此,无论是圣是凡,无论在何种境地,清灵之性,明空本质,宛然无异。
    人情冷暖,世事纷扰。在这样的世界里,最能打动人心的究竟是什么?是真情和善良,这是现代的人们最为缺少、又是最为渴求和需要的东西。只要我们每个人轻启一扇尘封的心扉,善良的本性就会回光返照,纯正的真情就会永驻心田。我们深信,上善若水,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