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土豪分田地骗局知乎:大道回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10:34

大道回歸

懿旨
玉詔
著作之任務
釋迦牟尼佛 降序
元始天尊 降序
至聖先師 降序
第一回 弘先天之真詮,行天地之大道
第二回 立杏壇之規範,度眾生之回歸
第三回 初心
第四回 自性佛性
第五回 初因
第六回 天命
第七回 了願
第八回 真假
第九回 虛幻
第十回 藉假
第十一回 修真
第十二回 智慧
第十三回 福報
第十四回 理障
第十五回 事障
第十六回 自縛
第十七回 魔難
第十八回 考程
第十九回 礙障
第二十回 惑障
第廿一回 業障
第廿二回 知障
第廿三回 了劫
第廿四回 起心動念
第廿五回 超性
第廿六回 淨靈
第廿七回 垢識
第廿八回 三曹普渡
第廿九回 真如
第三十回 靈魂
第卅一回 真我
第卅二回 本靈(原靈)
第廿三回 如來藏
第卅四回 菩提
第卅五回 開悟
第卅六回 明心
第卅七回 見性
第卅八回 覺滿
第卅九回 自覺
第四十回 滿圓
太上道祖 降跋
南海古佛 降跋
道濟古佛 降跋
南天文衡聖帝 降凡例
母娘賞賜頒旨
註:本書由懿敕崇心堂扶鸞著作 歡迎翻印 廣種福田



 

本堂主席 玄天上帝 登台

  詩曰:懿敕道場接天旨 無極降臨重心治

     天道無私任心憑 惟德惟輔真心持

聖示:今夜恭接 母娘懿旨,命本堂福神十五里外接駕

   。命本堂濟佛十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

   不得失儀。吾暫退。

無極駕前元君 董雙成仙姑降

  詩曰:懿敕道脈嶄新機 崇心道理遍大地

     皇母降旨著天書 大道回歸普真理

聖示:今夜欽奉 無極皇母懿旨降臨懿敕崇心道場,恭

   聆 母命,神人排班俯伏,不得失儀。

    懿旨

  欽奉

無極皇母大天尊懿旨曰:

 母居瑤池聖地,觀世道人心,皆在功利主義之橫行下

。無法真正的拿出,個己之無私。而廣化眾生,在現今

世道中能體 娘心之修子,鮮矣!今懿敕崇心道場理筆

陳子,開堂廣渡眾生,廣演教化之機模。令為娘十分欣

慰,因此特敕懿旨一道,命由 南海古佛與濟公活佛兩

位為主著仙師三界聖神仙佛陪著。由理筆陳子扶鸞闡教

,冀望眾修子不分儒、道、釋三教,任何宗、派、脈,

皆能回返。

 母心特命名曰:「大道回歸」。如此能令眾原靈,而

能回返,乃娘所盼。並於八月十五日起接旨著作。娘特

予鼓勵,以償眾兒女神人之苦心,俟完竣後, 娘將賞

賜功勳以酬分勞之憂,勿負母意

 欽哉勿忽 神人叩首謝恩

天運丙子年八月十五日於懿敕道場崇心堂

 

本堂主席 玄天上帝 登台

聖示:續接 昊天玉旨,命本堂福德正神十里外接駕,

   命本堂觀世音菩薩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

   駕,不得失儀。

欽差大臣 李太白仙翁 降

  詩曰:昊天降旨懿敕堂 崇心崇德為理彰

     道心大顯天德樣 大道回歸渡眾揚

聖示:欽奉 昊天玉旨降堂,神人俯伏。

    玉詔

欽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朕居九五至尊,觀南贍部洲台疆中壢市懿敕道場崇

心堂。理筆陳子體天行道,無為無私,犧牲奉獻,扶鸞

著作,普化大地眾生。

  朕心悅特賜玉旨一道,命由濟公活佛與南海古佛兩

位為主著仙師,三界聖神仙佛陪著,書名曰:「大道回

歸」。以闡理教化方式,啟化眾生,望九二原靈皆能歸

返,以償 母娘思子之泣心。

  旨到之日,逢鸞期著作,不限時日,完成為主。冀

望眾修子皆能體天行道,無為奉獻犧牲。以成就大道之

回歸,以渡原靈之彰顯,並成就眾生提昇心性為至要。

乃朕所盼,書成之日論功行賞,勿負

朕意

  欽哉勿忽 叩首謝恩

天運丙子年八月十五日中秋夜於懿敕道場崇心堂

 

南天文衡聖帝 降

  詩曰:南天開啟大道路 文衡保奏理筆殊

     聖帝降來作凡例 師言眾生回心初

      凡例

一、大道回歸所闡述的真理,能符合現今不論儒、道、

  釋、耶、回及天道真修實行。諸修子能回歸於自我

  的真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天書。其間每一章回必

  細心體悟,才能了知真髓也!

二、大道回歸之著作,融合三界高真的心血歷程,是故

  此書在處,有仙佛護佑,不可褻瀆,因此必要保持

  潔淨,以邀天神註福旺運。

三、大道回歸所著作的目的,乃是要現今眾生能自我了

  悟,自己的本來。因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聖性!仙

  性!皆可自我彰顯而回歸。不必靠仙佛來成就,自

  己就能成就自己,才是真實也!

四、大道回歸著作完成,現今必須加強編排付梓,此書

  能廣為宣化,廣泛印刷,而成就無量的眾生。而此

  天書是為崇心堂往後教學的基礎,亦為儒、道、釋

  、耶、回及天道修子修持指標,亦供修持參考的天

  書也!

五、大道回歸繳書前,諸賢生若有所請求,可助印此書

  。上天會斟酌,賜予消除業障,完清業報,而清淨

  自我性靈也。

六、大道回歸、大道天德、大德心燈,可將此三冊,合

  而為一,於丁丑年六月廿四日。恭祝 玉皇大天尊

  玄靈高上帝聖誕佳辰,書繳天庭。諸賢生的辛苦與

  努力,上蒼不會辜負也!

天運丁丑年三月廿三日戌時頒凡例於無極大道院懿敕崇

心堂。

 

西方人天教主 釋迦牟尼佛 降

  詩曰:西方極樂傳大乘 人天教主渡眾生

     理筆著作天德根 大道回歸普聖靈

    序

  夫,人生於世,彰顯佛性乃人生之一大樂事,若要

彰顯佛性,必要個己能以私而就公,能令自己成就無為

,亦能提引自性。乃人性與佛性平等無異,因而能提昇

自我獨化,如此是現世眾生,所應提昇自我及應瞭解之

主要關鍵,能提引個己之所能與所要。在於此世中以個

己無私、無為,而入於大乘之佛道,是現今所重要之事

。因此「大道回歸」是提昇自我佛性彰顯之最主要的指

標。

  眾生皆具佛性,亦是佛性平等,如何能轉圜。不受

固執及固化,必須提引心性,而達至真如佛性之境地。

亦在眾生中,內在所能具足,而不是向外求。是否能提

昇,必看此世能否轉化。在於「大道回歸」所闡示之真

理中,教化眾生能提引自性。達於無我、無誰、無凡、

無聖之自性,因此能提引,自然能回歸。

  在於現世中,能有一股清泉,是為明燈,是為指引

目標。如是眾生所能依歸,而達至真如之境地,提引個

自佛性,而大道為接引眾生歸返之途徑,皆望眾生能回

歸大道,而大道為接引眾生而回歸。是為至盼。

   西方人天教主釋迦牟尼佛降序於懿敕道場崇心堂

天運丙子年八月廿二日戌時

 

三清教主元始天尊 降

 詩曰:元本無始結聖胎 始至大地方知災

    天道無私任己為 再降懿敕道場來

    序

  大道之行也!天地無私,運轉萬代,乃在人世間於

自然中,行無為、無私之作為。方能同天地而自然運轉

,人本自然中之一物,在於萬物生息中,人能居萬物之

靈長,乃是人有智慧有思考能力,如此能成就萬物。造

就個己,必能提引達至自然而無為。

  人本天地萬物之一種,在於現世中,能提引個己之

作為,成就個己亦能成就眾生。在於萬物皆有佛性,動

植物之佛性因而不同,如此人種中,必要能提引個己,

方能利益眾生,因而利益眾生是要能往上不斷的充實自

己,才有源源不斷之綿長。

  眾生皆具平等佛性,故而能成就個己,亦能成就眾

生。個己能具足,上求而下化,是為現今所能立於不敗

之境地。亦因有善德因緣,才能造就人生。否則所遇之

緣,無法達其成就者,必是淪為無緣求得個己之超越。

因此「大道回歸」是 上蒼所賜之天書中,不可多得之

特殊者。冀望能提引個己佛性之彰顯,如來藏之真如佛

性。而能回歸於大道,大道中自能回歸,是為已非凡體

,而是佛、仙、聖、神者。

      三清教主元始天尊降序於懿敕道場崇心堂

天運丙子年八月二十二日戌時

 

大成天至聖先師 孔 降

 詩曰:至德無私理發揚 聖賢無因自主張

    先靈歸返無極界 師恩天德報綿長

    序

  大道回歸於人生中,有其本來,如此能於自然而無

為,是要眾生皆能歸返,於無極天界。在於凡塵中,能

行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其中一者具備,餘皆能成

其而就之!

  人乃自然成就之軀體,能得天地運轉,而得定位,

自然而然,而非是他運所能轉圜。人秉天地人三才立足

於天地間,是人有思想智慧,能成就自己,亦能下化他

人。眾生能得個己之善化,必能提引自性而達於明明德

之境界,乃人生教化必備之條件與作為。

  天地無私,人本自然,得其天佑地護真是人之幸也

!能得蒼天之重視,須人秉無私而成其德者。因此「大

道回歸」歸於無私又無為,自然成就自己亦能成就他人

。天地自然,無視於眾生之不善,皆盼其能歸返。不懼

其惡,亦要能回歸於大道,自然無為、無私之境地與作

為。如此必能引自性達成個己成就,亦成就眾生。

  大道者自然,自然者回歸於大道,皆有其特殊之使

命。能達成者是為聖、為賢。亦能彰真如,顯佛性,而

成就大乘菩薩行於覺有情之世界。

     大成天至聖先師孔 降序於懿敕道場崇心堂

天運丙子年八月廿二日戌時

 

第一回 弘先天之真詮,行天地之大道

南海古佛 降          丙子年八月廿九日

  詩曰:南開大道普眾生 海馳天地渡生靈

     古道熱衷傳天理 佛性自顯提善因

     弘先天之真詮,行天地之大道。

     立杏壇之規範,渡眾生之回返(歸)。

  天道無私,運轉萬物星辰,在於大道中有其本因,

因在眾生中各有其靈,必要眾生提引自性,才能闡真理

而得天地之靈佑。如此眾生能於歸返中,必要自引而入

於無為之境地,在於眾生之心性,皆迷於物慾而向外求

,不在自性中向內求。因而往往迷失了自己而不自知。

  弘先天之真詮-乃在於先天落凡後即迷於世景,難

以提昇個己佛性,因此障礙自性而不知,常以為個己之

行為是善之徵。但往往由於各人所作所為中常常是迷障

自性,因此無法放下心來提引個己之如來藏。然而真如

佛性,往往是自性所具備,而非是向外求,若能求得外

在之境物,僅是曇花一現而已。真正能入於自性中,皆

無利個己,尚且還迷障自性之彰顯,因此佛性平等中自

性之闡揚,必要個己能提昇及發揮其潛在之佛性,否則

能弘先天之真詮,而不入於迷障之世景中,鮮矣!

  眾生皆具平等佛性,若要入於自性彰顯,必須要提

昇個己心靈,與業識之轉換為清澈,因在於業識與含因

中,眾生皆易入於不著邊際。而常以我執、我著、我愛

、我惡、我有之境,在於我之要求中,我所能得之一切

是無法提引個己,如此真是個己,心性之迷障。因此「

我」之關,而無天地萬物與眾生。我之所要,必因有我

一切之喜愛與厭惡,由此以我為中心,不但不能行持大

道之真理反而迷失個己,因此我之存在,是無法同天地

與大道之大流,而成就個己與成就眾生,在於上天之真

詮,能弘揚必能引大愛而成就萬物,能成就萬物必能同

天地合而為一。

  行天地之大道-在於無私、無我之大愛中,慈與悲

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因而眾生是否能以此而成就萬物

,而非僅是人而已,因此如何能向天地藉其大愛,而成

就萬物,而不僅是人類,才是真正行持於菩薩道之覺有

情。眾生在於慈與悲之大愛與作為,能行天地之大道,

必要同天地合而為一,在眾生皆具佛性平等中,若僅求

功德,而不入於本識如來藏,真如佛性之彰顯而能歸返

,是謂無稽之談也。眾生冀望仙佛能接引回歸,個己不

行持內在自性之闡揚,是必無法達成歸返之目標,因此

眾生必要能行天地之大道,方能接引眾生,接引個己而

回歸也。

  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眾生皆

知之教語,但能真正行持者,鮮矣!知而不行謂「不知

」,知而能行謂「正知」,正知而有其實行者,必能達

其歸返之目的。否則在於混世中輪迴打轉,下世是否還

能再重新做人,不得而知。因此必要能提引無私、無為

、無我、無執之觀念與作為,才是真正能同天地合而為

一。能同天地合而為一者,必是自引佛性彰顯,而成就

自己,成就眾生,如此真正行持大道而自返也。

 

第二回 立杏壇之規範,渡眾生之回歸(返)

濟公活佛 降          丙子年九月初七日

  偈曰:濟世公心貫宇宙 公德由己任無愁

     活看世景皆虛幻 佛化人間歸天就

  立杏壇之規範-古曰「私塾」因在教導學子知識中

,能夠明理尚義,進而知廉恥而成就現世,因此在於學

子所能學習的,僅是教導其做人之方法,更在於教導學

子能了解為人處世之基本。而無法使其達成明白此生為

人修持之道理,必須藉由宗教道堂之輔助以竟其功,因

而杏壇之教導實有其必要。

  立杏壇之規範-是在於現世中能有其德徵,因在道

堂所能帶給眾生是要能立標杆,而做為宗教之教化本質

,因此在於杏壇所立之規範中,能於現世上有其條件。

如此能讓學子遵循其規範而不偏悖,使眾學子能有依循

之指針,做為為人處世與修持自己之準繩。杏壇能教化

眾生,啟迪眾生,若不經由杏壇之教導滋潤,何來眾生

明白教化之準則。杏壇乃古之「私塾」今曰學校(院)

,現今教有所能提供僅是知識方面而已,而無法提倡心

靈至真的方法,故必須由宗教杏壇方能達成,如此教化

眾生,杳壇是有其必要廣大發揚的。

  渡眾生之回歸(返)-眾生落凡塵,已六萬餘年,

在於現今已是沈淪,迷障了自己皆無法反心自照,而讓

個己不能明瞭我為何而生,又為何而來。因此眾生不但

迷失了自己,更使自己回返之路進而阻塞不通,如此迷

昧真令諸天仙佛同感哀泣,更令母娘倚閭哀傷。眾生若

個己無法反心自照,任憑諸天仙佛如何推拉,亦是無法

回歸。然而並非仙佛不慈,欲讓眾生一再地沈迷無動於

衷,因為方方闡教,處處立(設)壇,無非是要讓眾生

皆能回歸,仙佛如此的苦口婆心,一再顯化要求廣渡眾

生,但眾生是否能感同佛心,真是不得而知也。

  眾生若無法將個己內在心性來彰顯,必是無法達其

歸返之目標,因此上天顯化,無非是要求眾生皆能彰顯

佛(自)性。現今時代,因科技文明資訊廣開,眾生追

求物慾,心靈中欠缺了自我彰顯,時而感到空虛落寞。

如此必無法達至佛性自顯,一切事物皆向外求,而不尋

找個己內心佛性,因而迷障自己,也迷失了人生方向。

再於現今功利社會,蓋因萬教齊發各人因緣所傾向而行

持,無非是要眾生皆能回歸,但現今功利主義抬頭下,

眾生皆是向前(錢)看。而不明個己內心真正的尋求,

才讓神棍乘虛而入之機會,來欺瞞眾生。詐騙眾生,而

原本是上天之棟樑。因為錢財豐盈的誘惑迷失了自己,

有錢能作祟的心態下,變成了下地獄的種籽,真是令仙

佛感到無奈與悲哀啦!

  渡眾生之歸返-必要能將個己我愛、我執、我欲、

我喜,化成大公無私,方能利眾生而成就眾生。犧牲奉

獻,才具傳道者必要具備之條件與作為,否則下世能否

重新做人,真不得而知。是否做牛做馬來償還今生所造

之冤債,因在於此世欺瞞眾生而造罪,真能逃過眾生的

共業嗎?絕無法逃出天理循環的,眾生是要能在現世中

作一了斷。而非是轉世,再轉世而再來了斷,但是否有

做人之原因,還是做牛做馬來償還,那必看個己而定了

。上蒼要求傳道者,能以無私無我之大愛去廣渡眾生,

方是真正上天之棟樑,否則掛羊頭,賣狗肉真是不應該

,亦是現今造下下世地獄受苦之累積,上天是不願見到

,最希望眾生能回返,是有真正真行者,而非是空口白

話而已,亦非巧言令色之徒,因而冀望濟公活佛之徒子

孫皆謹記於心,不得犯此過錯也。

 

第三回 初心

北極玄天上帝 降        丙子年九月十四日

  詩曰:北開善化承無極 極樂世界真天地

     玄天降臨著聖理 上帝德澤初心意

  夫人生在世,在於世間上因有初心,方能動其行之

原就,因在於原動中有其初心,乃是一切源頭之起。否

則能成就者,實謂不可能,如能以初之心而成就一切者

,必須能以心就事務,而達成一切原動之行為也。

  初之心是人心之動原,在於初之心上是要能以心之

源頭,而成就萬事物之緣起,若無初之心(念)即無法

成就一切事務之起頭。因人乃佛之本,人能行萬事而成

就一切,佛乃人之所行而成就者,人與佛之分際,在於

明悟與迷障之間,因此一切之源頭,若無在初心(初念

)中去成就,欲能達成事務者,實為不可能。因之在一

切動中,必須有初心(初念)方能成就萬物之結合,否

則一切動源皆無法開展及達成也。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善本性,在人之初心上

是動念之關,亦是在動念中,有初心方能以此而成就萬

德莊嚴。也在人之初心上是要能以個己之內在而非外求

,人皆有初心,一切事物之初始,在於作為與結果。因

此初心是動源之母,而初心更是一切萬物之起頭,初之

動上無善亦無惡,因人之念而成就一切事物之開始,否

則能達成必無法成就之。

  人之初心是無善無惡,因動而成為一切萬物之伊始

,若人之初動能把持好的方向去行使,必可成為善德之

徵,若往惡方面去行使,必成為惡厲之徵。如此可見初

之心(初發心)是成就好與壞的分野,亦在於成就過程

中,若無初心即無動之源,是好、是壞、是善、是惡、

必看初動之念,亦觀初心而決定之。

  人在初心之動上,必要能將不良轉換為優秀,將惡

徵轉換為善徵,因此初動之心是本來具足。因人能成就

萬物,如此一切之作為,是在於往後中即可明白是非,

是善德是惡禍即明也。因此人之初心是一切萬事之起頭

,在人心本質如無初心即無人之作為。

  人本初動中之源頭,心之初是無分善惡,無分好壞

,僅是在於動後,即成為善惡好壞之分別。人之初心如

能思長遠,則成佛成聖成神成仙有餘也,若是初心不變

,即是本來之本質。若心奔馳向外,因心之不定,往往

會造下業因與果報,是好是壞必觀人之作為而定。初之

心即是本心,即是原來,如此原本之心即是聖佛之心,

而非是血肉人心,故人之心即性即念也。

  人心性念善惡本不具足,是為無私,無我,無誰,

無聖,無佛,乃是人本具足所有。而非是凡人眼中,有

聖神仙佛,人我眾生,六道輪迴之見也,因此人心即性

即念,初動中無分彼此,無分你我,即本來之心也。眾

生中誰能明瞭本來之我,先由初心(初念),即性之本

而起,可同天地宇宙,接「其心、其念、其性」是為本

源具足也。

 

第四回 自性佛性

南天文衡聖帝 降        丙子年九月初一日

  詩曰:南海屏障渡生靈 天道無私任自心

     文章啟教傳聖理 衡量功德引自性

     聖道降來懿敕堂 帝心慈懷無任襟

     降示金指扶著起 詩曰佛性自性理

  大道者無私無為,亦無所作為,乃是人世間因有人

,方能彰顯自性之開啟,亦因有人,方能提引佛性而成

就眾生,在於人世間上因眾生落凡後即迷失個己,又因

人處世間受凡塵假景而迷障自性,更減少五神通之彰顯

,論於古往而言,是眾生各所具備,不假外求即能具足

也,因此眾生自性能否彰顯,在古往是各具足也。但現

時眾生落凡迄今,因自性迷障,而導致五神通漸漸的減

低(少)作用,更因為減少了作用,而眾生又因各己的

迷障,也將五神通迷失了。

  現今而言,因為往昔所迷失的,現今因科技的文明

,智識的提昇,使得心靈亦較往昔來得落寞空虛。亦因

較往昔不知己身所具足,於今自然而然即向外求取,而

不知本身即能具足之本有,因而將本有之東西拋棄不顧

,更向外求取。能於外界求取本身所具之東西否?不也

!其因乃眾生迷障自己而不自知,因此迷昧了本性,亦

迷失了五神通。倘若向外求取的東西,是否能取代自己

本身所具足的自性?是否能再同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因

而自性之迷障,是個己能於外求得的嗎?不然何故眾生

皆要向外求取得到自性。故於此而言,自性是本身具足

之物,而非是向外能求得到,向外求之物,是不能替代

本身自己的啊!

  眾生因迷障自性,使得佛性亦是無法彰顯,「佛性

」乃是現今所言,而古曰「自性」也。因此自性是自己

所具足,而佛性亦為自己所具足。非是那位成佛成仙成

聖,而言佛性仙性聖性,皆是現今眾生因迷障自己,而

不得不言之佛性。不論以三教而言,佛性仙性聖性皆是

現今眾生,迷障自己而立之言論,因此佛性仙性聖性皆

是同一自性也。自性能否提引闡揚,即看自己本身是否

能回歸於自性中,能回自性即能將佛性仙性聖性彰顯。

在於古往無分三教,何來佛性仙性聖性之分,經後代世

人分成儒、道、釋(佛)三教,而各教亦引自己教義而

成就其性,因此若無宗教之洗鍊能成就何性否?佛性、

仙性、聖性皆非,即是自己能提引自性,而非是現今所

言佛、仙、聖之性也。

  自性乃本身所具足,因迷障故,而自己不知自己之

本性,一昧往外求,能求得否?僅是假相之性也!因此

眾生能否明瞭本身之自性,即佛性即仙性即聖性,亦因

是自己所具足,外人無法得取,亦無法轉換。僅在於迷

障中不了解本身所具足之本來,捨棄自己之物,而向外

求取佛性?試問眾生能否得之?試思即明!佛本眾生,

眾生即佛,僅在迷與悟之分別,倘若眾生皆成佛,那佛

性又有何可貴之處呢?因是向外看而不知向內觀,所以

佛若眾生,即無佛性,僅是眾生性,而眾生性即是自己

之性亦是自性也,在於自己之自性能具足,而本身具足

於自己,能拿給別人否?

  自性(佛性)能否闡揚,即觀自己本身如何回歸於

自己之性,即了悟眾生之性,即可開悟於佛性、仙性、

聖性。更在於自身中所能具足,不僅是修持而來,行善

而得,亦非大善人及聖人僅具佛性,眾生即無具佛性(

自性),在於眾生皆平等中,每位眾生皆具足之本來,

不是外求而能得之。希望眾生皆能將自性彰顯,將自己

的佛性、仙性、聖性自己來開發,能往內去思察,即可

明白自己之本來,而非是向外能求得也。

 

第五回 初因

精忠武穆王 岳 降       丙子年九月廿六日

  詩曰:精忠報國千古芳 武穆提督振海揚

     王帥降臨著初因 詩曰大道回歸返

  天德無私,天道無親,在於眾生本靈中,因是落凡

而至人世間,乃在於本心之初始,因此初動之因是一切

之開頭。亦在緣起由無極而降太極,由理天而降氣天,

由氣天再降至象天,更在於理氣象之作為與造就,因理

-而氣-而象是眾生落凡之初因,為何欲眾生落凡而不

讓其歸返?

  乃是眾生因在理天,但無理天之氣質,故而降凡於

氣天,又因氣天之空間難容其存在,故而又降至象天。

如此在於人世間,由理天而氣天而象天之過程。因落凡

而迷失了自己之本來,將個己之心靈亦在象天中,無法

彰顯自己之本質。不但降臨人世間是迷失了自己,亦迷

濛了自性,然而皆無法回復清明本性,讓個己沈迷於五

濁惡世。甚且一日復一日,一月復一月,一年復一年,

長久之累積,不在本因(初因)上求取自性,皆由於本

身障礙個己,難以回復初因之本來。也在於理氣象三天

之歸返上,無法讓自己明白為何要下來,而下來做什麼

,亦不明瞭我是佛體,佛體是我。往昔則因無佛、仙、

聖之分別,亦無你、我、他之分別,僅在眾生中能了解

宇宙天之地之含覆,亦在覆載之過程,因人迷障了自己

,亦迷失了本性,如此是無

法達到歸返之目的。

  初因之時因是剛落凡,故而時常仰天觀望何時能回

歸,何時能歸返無極天界會見老娘親,常舉頭仰望天空

皆無動於衷。如此日復日、月復月、年復年的消逝了,

倚盼之心變成了無法達成之心結,更在於本心上,本性

上因時空之阻隔漸漸迷失了自己,亦是將期盼之心無法

達成。故而個己期望心,亦漸而轉換成嗔恨心,何時能

回歸,何時能達成回返的本因,常在於自己作為中漸漸

脫離原本赤子之心,無法彰顯回天之路,更是阻隔回天

之本質。亦漸而迷失了五神通,也在迷失中將個己稟性

,漸漸的顯露了出來,因是稟性作人,故無法以自性而

回歸。

  初之因,因眾佛子(生)在於迷失了自己之先天,

落於氣天又無法適應,故而再落於象天中,然而眾佛子

(生)因本心之不能回復先天靈性,故無法有歸返之條

件。眾生皆盼望能早日回歸於無極天界上,但無極有無

極歸返之條件,若眾生稟性不能棄除,要能歸返無異緣

木求魚,如此歸返的條件,是要將個己自性彰顯。能以

自性去行事,不用稟性為人,即能達到回歸之第一要務

。因此初因若能明瞭,而不受五塵境之迷惑,根與塵能

同為化清,即能達到回歸之目標,在人世間,即能彰顯

自性是佛體。

  初因之探討,若眾生能將往昔不良稟性棄除,則是

自己不受稟性拘束,而能自由自在之飛騰。因此落凡後

即受象天一切造就,而初因之形成,讓自己受累,亦在

受累上無法追溯初因,進而迷失了本來的自性。眾生因

落凡後即無法開展自性是佛體,自性是本來,故而初因

之無法追溯,才讓自己有留在世間上之悲哀。眾生若能

明瞭在於初因上,求取個己之本來,即能回復先天之原

來。眾生不知初因故而將自己之自性包裹,不讓其同氣

、理之接合,故存於理-氣-象落於凡塵,而無法讓自

己象-氣-理的追溯,即能回歸於大道。

  大道者自然之本來,象天能回歸於氣天,氣天能回

歸於理天,即是人道能圓,地道能通,天道能開,即是

回歸之本質。人道、地道、天道皆在於人世間完成,若

能以自性而不用稟性行事,即能了脫三界之束縛,即能

回歸於大道,大道者初因必要了悟,否則任憑如何行事

皆在於人世間之作為,難以回歸於象、氣、理,直達理

天而無誤也。

 

第六回 天命

南宮孚佑帝君 降        丙子年十月初五日

  詩曰:南贍部洲著天書 宮中賢生有特殊

     孚佑大地眾生靈 帝君著作天命主

  天也者,無言無語而能運轉萬物,因而能得天獨厚

,方只有人類而已,因此人能並列三才之機。乃在於人

有思考,能將過錯來改進,人在於人世間上,有其特殊

之使命,然而萬物亦皆有其特殊之使命。在人而言,能

同天地並列三才,實乃因緣之促成。能得天地護佑,亦

在於人能有智慧,能用思考去創造利於人類及萬物之福

祉,因此人能立於世間之基準點亦在於此也。

  天命之使然,眾生皆喜好比誰最大,誰最高,亦在

於天命中,個自標榜我是真天命,我是最高階,無極,

無無極,聖極,聖聖極。然而此無極、聖極在人世間,

僅是人類所標榜,人類所分別而已。上天決非以此來分

別,誰最大,誰最優,又誰是真天命,我是先天其餘皆

是後天,而將他人貶為最低最下層,因此提高了自我意

識高漲。而不思在於真天命,真無極,真聖極,聖聖極

中,若能進入其門,是自己有機會學習而已。若無法將

自己來轉換,成就個己自性之彰顯,也是在於本身而言

,能有緣入於此道場,但不求自己是否能學習,仙佛腳

步去實地實行。而來比較我最大,我最優,我最高,無

極、聖極皆不是凡人所應追求的,因此在現世上必要能

將自己融入,於最高、最優最大之學府上。是否以標準

之規範而成就自己,而不是往外察看探討他人之缺失,

應在自己過錯及毛病去改進去化除,方是真天命所應具

備的條件。

  「天命」乃天之大命,降於世間中每位眾生皆有天

命,因此天命之大小全憑個己之作為。大天命做大聖事

大使命,小天命做小使命,亦為個己家庭中,能以自己

去盡道,而造化一家圓滿興盛。因此天命降於世人,每

人皆有其先天使命,若無天之使命,何來眾生降凡來做

什麼?能明白此生之任務否?即下列:

  一、累世因果之償還。

  二、完成天賦之使命。

  三、藉假修真之還元(返)。

  因此天命在眾生中每人皆具有,而非僅是少部份宗

教人士而已,因此宗教有宗教之使命,眾生有眾生之使

命。每個人降於世時,天命即早已註定了,何時能將此

任務來完成,若在現世上不去完成他,必於下世再輪迴

,如此時間亦早已轉換。因而使命(天命)之完成,必

於此世去成就去了結。因此天命賦予眾生,是「一枝草

一點露。天生我才必有用」,而非是那位有天命,那位

無天命,然而天命降於世人,是在自心中,於此世中來

完成。而非是逃避而不去成就了脫他,俟下世能否再來

世間,能否完成不得而知,更是何苦來哉也!

  宗教之使命,是於現今上能教化眾生,啟迪眾生,

不讓其入於迷濛。因此正信宗教定必須提倡,在於此期

間之宗教清理期,亦給眾生有好好思考之機會,否則入

於宗教後問題叢生,決非上蒼所樂見之。因此天命之真

假,不在於天命所降至最高、最大、最優秀、最殊勝,

乃取擷於修持者本身,方是正理。若主事者,一味網羅

信眾,求取不義之財,亦受眾生供養,而無法帶領眾生

,真正回歸於自性中。如此真天命真使命亦因人為因素

,而無法讓眾生提引自性,因而所受供養,亦是造罪而

非造福,因此主事者必須明瞭,如何帶引眾生回歸於自

性(佛性)中。必須善自深思,否則本應真天命、真無

極、真聖極,那又有什麼用否?真假天命不在於廟(宮

堂)之大小分別,也不在於人員多寡,更不在於主事者

承領天命有多大,多高多特殊,亦不在將眾生集合而成

廣大力量,如此僅是因緣聚合而已。真正的天命取擷於

本身自性佛體彰顯能回歸於大自然中,同天地合為一,

能盡人性即能盡物性,能盡物性,即能同天地宇宙共為

至理而成就。亦因此能同天地宇宙合而為一,已經不是

凡人之境,而是聖神仙佛之真諦,才能將天命去完成,

必讓眾生能有實行於自性中。

  天命不言真假,僅在所承擔使命中如何完成,形成

向心力而成就眾生,亦能成就自己。綜觀現今世道上,

打著真天命,真道場,我最大、最高、最優秀又最殊勝

,真是讓眾生眼花瞭亂,不知信何教,信奉誰才是好?

真是讓眾生苦惱萬分,因此上蒼藉此清理期,棄除劣頑

之傳導者,去蕪存菁而成就現今眾生。否則任其自生自

滅,眾生往往無法依循,走了一大段路,方知不對又無

勇氣決心,來轉換信仰途徑。因此一錯再錯,實令仙佛

同感悲哀,冀望眾生皆能入於真理實行中,才是真正的

修持者。

 

第七回 了願

九天司命真君 降        丙子年十月十二日

  詩曰:九天無極闡真理 司命全意護生靈

     真君降筆著了願 大道回歸啟世機

  天命者-在於現世上,人因落凡而至塵間,如此因

落凡,故其天命不知從何而來,又如何去完成天命,實

乃在天命之大圜中能入於凡塵,故而來了願。如此眾生

因落凡形成累世之累積,時常迷障自己,亦不知如何去

完成天命,再由上蒼降旨至凡間。藉由仙佛扶鸞闡教,

借竅而通達上蒼旨意,如此在凡塵因通過正鸞生或竅手

之傳達故能明瞭上天之原意,亦在於本身而言,能完成

上蒼所賦予的使命,才能了願於今世,方能成就其全備

也。

  眾佛子因落凡,故在凡塵中時常受外在之牽引,而

迷失自己的本性,如此必使自己不知如何著手,又不知

如何來行使。致有心去做它,但在上蒼所賦予的使命中

不瞭解,又不知如何方能圓滿達成,時常在迷濛中使自

己不知如何來做。又不知如何來行使,故而時常做錯了

,但由於上蒼仙佛不言又不語,須藉正鸞生或竅手之通

達原意,方能成就了願之初心。又在於了願中不知要如

何來行使,時常做了又碰壁,繞了一大圈,才知方向錯

誤。亦因自己智慧未足經驗未通之故,因此上蒼有時亦

站在他方角度觀其成就。其目的乃在觀察眾生之作為與

心態如何,若不經此關卡之考驗。能否通過,即表示智

慧與經驗是否累積與具足,如此不足者,必遭逢困厄橫

逆,種種之阻撓。亦在人世間磨鍊心性,是否能經得起

考驗,及心智心態之作為。是否真正能為上蒼代天宣化

,或是爛芋充數而已,必觀其整個過程即能明白。

  天命在於眾生每人皆具,但能否切實的去行使,必

須自己能真正融入於圓滿無缺之境地,才能通過上蒼之

考驗,一關一關的通過。否則要在此世上去了願,實謂

不可能,因此眾生能在此世去了願,作為基本之根基,

並在此世中能成就自己。方能完成上蒼所賦予的使命,

進而成就眾生。如此早在上天所立下之愿力?運用智慧

思考方能成就。有時根本不在考其智慧,而是在觀其心

態與心智之組合而已。因而眾生心中時常感到十分的無

奈,更不知如何去完成,才能真正達到上蒼所要求的目

標。因此眾生時常會產生怨天尤人之念頭,「常謂吾修

持良久,不曾做錯他事,為何要承受如此考驗」,因之

如此的事,在於道場中時而能見之。

  上蒼考驗其過程中,乃觀其修持之過程,是否能常

保初發心,還是早已愩高忤慢,自大驕傲的心態存在。

眾生是否會體悟初發心之可貴,亦能常存其初心,倘若

經過一段時間後,種種之毛病叢生,是否還具有其代天

宣化之本願。亦是上蒼要求作為標榜,還是讓其放牛喫

草即明白,如此之過程。宗教主事者或宮堂主事者,其

心態與作為之方向即可明白。否則讓其自生自滅而不導

正,亦非上蒼所樂見之事。眾生落凡後,早已將往昔在

上天所立下的大愿,如何冠冕堂皇,及今早已變色良多

,亦早已遺忘其下凡來做什麼。又如何能帶引眾生回歸

,如此之代天宣化者,是上蒼所要求否?

  下凡了願就是能在於此世中,將一切不良之毛病棄

除,否則全身皆毛病,何能歸返。其功德高深者,亦不

容於上蒼所能適應,必要再下來磨鍊一番。綜觀現今道

場主事者若有其毛病者,自快棄除,否則縱使其功德高

深,但垢心不除,內障不明,因此上蒼欲其再下凡來一

次,眾生是願意否?是否能於下世後,有其成就之條件

與環境,又再於眾生自性若不彰顯,憑外在功德深厚,

亦只能作為下世之福報而已。因此福報愈高者,自性愈

難明,故而時常造業而不自知,因而福報深厚,亦要內

性(智慧)具足,方能於現世上真正的去了願廣渡群生

。因此福與慧雙修是現今眾生不可或缺的,福慧內性具

萌,了願方能達成。天生我才必有用,何日能了脫,何

日能了願,必於現世上去成就,方是正理也。

 

第八回 真假

豁落靈官王天君 降       丙子年十月十九日

  詩曰:豁達開悟闡真理 落凡勤修自性起

     靈官提筆著真假 王天君降善德期

  天也者,人之靈性之原來處,因而在於天之藉凡人

來闡真理,是謂能讓眾生有依循之指針,因眾生落凡後

迷障自性,不知此世為何而來,又該如何去行持。上蒼

能給予眾生的是自己之自性的闡揚,眾生因個己業障牽

累,往往阻礙了自己自性的彰顯,真是令上蒼徒感無可

奈何。故而能賜予眾生的早已具備了,不能給予眾生的

,必須靠自己行持來得之。因而往往讓眾生感到十分無

奈,又不知如何獲得,僅在於自己能否將自性來彰顯如

此而已。

  上蒼給予眾生皆是真實自在,不虛假不造作,即是

實實在在自己的本性。但芸芸眾生時常認假為真,將真

的事物(自性)往往拋棄,而一味去求取外在的事物。

但真與假之中,能假必無法成真,能真必無法為假,早

已給予眾生了。但眾生往往將上蒼給予的東西認為不真

實,無價值也誤解上蒼之本意,曲解上蒼之善原。亦在

於個已將上蒼所賦予的本質,往往拋棄而不加以珍惜。

上蒼欲要眾生能得到自己具備之本靈,時常因外在因素

而迷障了自己所具備的本來,認為外在的一切纔是真正

的有價值。因而往往認假為真,真實的本靈自性是不假

外求的,即是每位眾生皆具備的本質,亦是自己所擁有

的。故真與假,因人之定位與價值差異極大,如此在真

假的分別是眾生角度不同所致也。

  真假的對立,乃真的一切能藉由現世去彰顯,而非

僅於現世中具足而已。真假的分別是因眾生角度觀念價

值不同所致,故一切外在事物是真是假,是個人所判斷

的角度差誤而已。真的一切是永恆不變的,假的一切僅

是眼前所現,但卻無法長遠恆持。如此眾生卻認假為真

,而將其視為假,兩者交縱讓自己不知何者為真,何者

為假,人生即是真真假假的渡過此身。在一世世的輪迴

中,將個己真與假交互使用,因此皆認假為真。但上蒼

眾仙佛皆要眾生能認假歸真,亦是藉假修真,方能見到

自己之本來,亦在自己自性中去了解自己原本具備的一

切。

  眾生皆具佛性(自性)因自己無法明瞭,一味去求

取外在的佛(聖仙神)。因此外在一切的佛(聖仙神)

,僅是外在而已,無法彰顯每位眾生必備的自性。因此

眾生皆視自己的(自性)一文不值,自己本身所能得到

的。若不經由第八意識去清除,將污穢的念頭棄離,必

難以進入第九意識之真如佛性。亦是佛教所言-菴摩羅

識,即第九識-佛之性。真如自性,如來藏之自己,因

此若不經由此關之清除,何來能成就自性,亦能了解自

己也。

  上蒼賜予眾生是真實的自性,但眾生眼所見是為不

可預知,也無法捉摸,如此看不到,摸不著即視為假。

眾生眼所見僅是有形物質,決非真實的自性,兩者所能

見之角度不同,上蒼可觀眾生的一切,但眾生卻無法能

看到宇宙及上蒼的一切。殊不知有形物質僅是借看而已

,宛如曇花一現,人生就在一連串之曇花一現的過往,

將其組合連接而已。是否能了解此過程在上蒼是為永恆

,於眾生卻是無常,在於無常過程中而已。

  如何能將此作為一連串組合「山河為主,人為客」

。即能明瞭何者為真,何者為假。雖眾生可移山倒海,

但僅在短短數十寒暑交替中,何者能將自己永恆之自性

提昇為真實。將人生之過往提昇於無常的組合,作為人

生真假之過程,無常之假亦是真。因其過程即是為真實

之交換,因此真與假是自己定位及立場不同,能藉假而

返回真如,亦是真實之本靈。若將真與假互相組合,必

能明白人生一場,即在人生之過往中提昇自己之本靈。

而不入於無常,能藉由假而修真才是真實,因此能入於

此,即是自性,真如之佛性也。

 

第九回 虛幻

南海古佛 降          丙子年十月廿六日

  詩曰:南屏護障衛台疆 海上馳騁任無漾

     古佛金仙惟人作 佛臨著作虛幻章

  大道者,自然而無為,乃在於自身當中能合於天地

萬物成就眾生,亦成就自己。因此在自然界中有其生生

不息之含動。因能動,故而萬物生長有其契機,乃是生

而不息永不歇止之作為。亦在自然本性中能行使,能同

外界交替。如此萬物具備自然而然之靈性,落於凡即是

自己之本性。亦是佛性、仙性、聖性三者同一體,此乃

眾生最基本之本性也。

  「世間」是為無常個體的組合,在無常中具有實質

之實體,方能彰顯萬物本身之自性。因在無常之過往中

,一切之事物乃是時間之過客,亦在於無常之交替上,

作一禁止之過往。也是留停於繞與止之過程上,萬事萬

物皆是虛幻,但於時間之往中,一切又是真實。如此虛

幻添真實,作為人世間經驗之累積,存在現世上作為註

腳,因是一切虛幻中有真實之實體。否則無常何來歇示

其過程,因此能同時間之停留作為註腳,亦在於人世間

。及萬事萬物上有其必要之存在,因此無常即是時間加

經驗之累積也。

  虛幻的人生於現今而言,亦是經驗之累積,倘若無

經驗之累積,是無法達到真實的人生。眾生皆時常怨天

尤人,嘆曰:「時不我予」,因此常心生不滿。殊不知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應齊聚,方達成善惡因緣之聚

合。否則在現今世上能做為現在經驗之累積,是為不可

能。虛幻人生在於現今世上,同宇宙時間空間之交替計

算,實是微不足道。因此虛幻人生,即是在於此原意。

否則現今世上之一切種種因緣成就,而成之世界萬物中

,若言是虛幻,則無法讓眾生明瞭何者真實,何者虛幻

。因此一切之過程上,亦是由現在時間空間的累積,而

成真實的人生,否則一味言虛幻,當下即無法達成真實

的人生。

  永恆之恆常,在無常交替上,只是作一註腳之過程

。人生言無常,宇宙亦是無常之交替,時空皆無法歇止

。而替每位眾生休止,時空之交替,在虛與幻中,闡揚

了真正實在的人生,因此每一過程皆是每位眾生經驗之

累積,而形成眾生一世世輪轉交替。何來輪迴之說也,

亦在真實的人生加上轉瞬即逝的過程,即一幕幕的組合

,即是現在人生的過往。眾生不明瞭何者真實,何者虛

幻,若以此而言,真實的世界,因時空輪轉而成虛幻。

每位眾生皆是由代代相傳至今,方有我之存在,若無真

實的人生,因時空輪轉而變成虛幻。眾生皆知我有祖上

之輩一代代相傳,眾生何人能見到七代之大祖父輩之人

。往往是由時空轉換方能成就現今,以往祖輩之人的過

程,亦是真實的累積。方有一代代的傳承,否則祖輩於

現今而言,是否謂之虛幻,不也。其乃真實之過往,方

有現今之造成,即我輩之存在。

  現在眾生若認為祖輩皆為虛幻,現今以後曾曾孫輩

,又謂現在之我為虛幻。因此一切之組合連接而成世代

之交替,僅是讓眾生明瞭,何者是謂真實,何者是謂虛

幻。若無此過程,現今之世界真不知早已成了滿地都是

人的環境。因此眾生皆喜外在虛幻,而不知以後之曾孫

輩,亦會將現在之我視為虛幻。真實與虛幻讓眾生能了

解循環之過程,即能明白宇宙過程,亦作為眾生經驗之

累積而造福後代子孫。方能成就眾生,亦給予自己有行

功立德之機會,眾生能明白何者真實,當下即是。何者

虛幻,當下之過往即是虛幻。一秒鐘前後,即真實與虛

幻之過程也。

 

第十回 藉假

南屏道濟古佛 降       丙子年十一月初三日

  偈曰:初心不退成佛餘 自性不顯佛性離

     初因含包天地義 天命眾生皆賦予

     了願回歸依真機 真假虛幻人生理

     藉假修真靠自己 智慧福報亦兼備

  人生在世,真正能為自己所行之事,實在不多。在

現今社會上因時代變遷,眾生皆因福報之俱足,要比往

昔來得享受。亦在於現代拜科技所賜,其種種方面也較

方便,致眾生因易得之而較不珍惜。故有諸多眾生殊不

知現世所享,乃是前世及累世所修的福澤。於現今世上

來享受,因承前世所累積於此世,所承受之一切福報,

若能珍惜必能延長其福澤。亦更能再造福德於現今世上

,故眾生若能得知珍惜,其福報之加添亦無可限量。

  在現今上,眾生所能享受的一切,乃個己所成就,

而非是他方加持或是仙佛轉換。若是如此必須福報(澤

)具足方能轉換,否則本身福澤若不具足,欲長享福報

實謂不可能。亦是無法承受得起轉換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眾生皆不明瞭,現世本身乃是承受前世之累積。而現

今所作所為,亦是留於下世來承其果報業因,是好是壞

端視自己作為而定。若要下世能再聚足福澤,則須在此

世能廣積陰德,方能於下世能再享福澤。因此眾生不種

福澤於下世,此生若享用完罄時,下世必墜於苦楚之境

地。因此生必承前世,前世造化此生,而此生又轉化下

世之累積,如此即是三世因果之流程也。

  此世若不知藉現世一切之作為,為來世之資糧,何

來能有下世之福澤。因此現世因來世果,在現今若不知

好好作為下世之資糧,必難有下世福澤之享用。在此世

過程中,一切皆是無常之過往,因在現世上是實實在在

的人生。若是自身痛苦,別人也無法代替得了。自己飢

餓時必須自己來飽肚,別人吃飽我不飽。故必須自己能

了脫,否則別人也幫忙不得,自己病痛自己醫。如果他

人能代替病痛時,則業因果報別人也可代替,因此可知

自己喫飯自己飽,自己病痛自己醫。但醫生僅能診治外

在之假病(體),自己才能醫自己之真病(靈性)。因

此一切之因緣,亦要自己能了脫,方能徹悟自己之本來

  現世如不藉假體而修真,那又如何能了脫苦楚與病

痛,眾生都知曉自己喫飯自己飽,別人也代替不得了。

因而若不自己來行持,如何能了脫業障消,現今的眾生

,承受上蒼德蔭卻不知珍惜此生之福報。若能藉此世假

相,而成就下世之福澤,必要能入於真正的修持,方能

達至目標。否則隨波而逐流,下世還能否為人?不得而

知,倘俱備了為人之資本,亦為貧病痛苦之人,但眾生

皆不喜貧病痛苦,希望早日了脫於現世。在此生中若不

知累積下世福澤之資糧,降生於此世則是空走一回而已

  藉現世之假,造下世之真,亦藉現世之假體而成就

萬年不朽之靈性,靈性自顯而佛性必彰揚。在此世早已

明瞭天地之大愛,宇宙之大慈而成就今生。更累積下世

之資糧,而下世則不必再來人世間,因現今早已是菩薩

行之佛體。不必等到下世才成就,在現今早已成就。只

是眾生難明瞭亦難知曉其根器,在此世早已成靈性佛體

,即是自己之本來。眾生都知有來世,但不知當下即是

下世,下世又何來能當下否?藉此世之假體而成就佛性

彰顯,否則若等到歿後,再來論成就。早己淪落地獄之

種籽,眾生皆想上天堂而不願往地獄行,天堂地獄早已

得。何人能了知,藉假方能修真,於真實人生去行持,

必能達成此目標。亦能成就於現今,當下即是,何來下

世再成就,此為謬論也。

  哈哈老衲今日心真欣喜,大道回歸已著作十回了。

此書之著作集三界之高真,闡述真理於現世。能了知天

機即可了知自己,回歸即有望也。

 

第十一回 修真

無極元君董雙成仙姑 降    丙子年十一月初十日

  詩曰:董悟真理修此生 雙修福慧得亦誠

     成就今生回無極 仙姑著作述修真

  人生於世,在中土是謂福澤具足,因是中土難生又

逢天運降臨。故而能知天機能引自性而修持自己,乃是

累世中早已註定之善因緣。「中華難生,佛法難聞,人

身難得,修真難行」。因此能在現今世上逢此良機,是

謂福澤具足之人也。亦因是能生於中土,而有人身始能

藉現今之假體,亦是假相,更能修持自己之真。此乃是

修真至理也,人因在於現世上有此大因緣。故在往昔能

逢此因緣者,鮮矣。

  藉世上之假相而修真,然現今之假相是謂真真實實

之實體,決非假相。如此為何言假相,人因生存在宇宙

中,只是宇宙的過客而已。人之生命僅短短數十載之時

光,又同宇宙之長遠,相互比擬,宇宙之長遠與人生之

短暫,何者是真,何者是假即知。又在現今時代上,因

有實實在在之身軀,何能謂假之標準即在此。若沒有此

身軀,何來在此身(生)中去行持,因此實實在在的人

身,不能謂之假相的原因也在此。兩者同天地宇宙之相

互比擬,而謂之假相,但在現世上,是真真實實的人生

。生、老、病、死皆須在此身軀去感同身受,亦是讓眾

生能有實質之經驗的累積,而形成種種因緣的牽連組合

,能謂之假否?即明也。

  若以現今社會而言,人生若不經由此世去磨練去改

造,如何能轉化業因又因各人之業因不同。含在其中之

因所生長之外緣,則就不盡相同。每個人之含因在於先

天上,全部是相同的。一旦降生於人世間經過了累世之

考磨,每個人所能具足之經驗則各不相同。也因為每個

人所結之因緣順逆不同有關,而成就不同之累世。於現

今上是謂福澤所致,若能修持自己的真實人生,即能回

歸於無極聖境,眾生皆盼能歸返,但都不知歸返的目的

與作為該如何。僅憑前人修持之過程,迷濛而不知如何

去摸索,亦在於此過程上,摸索之階段不同,形成的作

為亦差異極大。然而有修之眾生皆明白修之目標,但因

無經驗,而將種種不適歸返之條件與作為,反覆作用,

往往走了一大圈的冤枉路,到頭來能真正的回歸者,亦

寥寥無幾,真令上蒼感到無可奈何。

  修真的目的乃在提倡自己心性的彰顯,佛性的闡揚

,自性的顯露,方能同天地宇宙合而為一。更能視萬物

為我體,我為萬物體,兩者之交互,即是宇宙天地之心

。在此世去彰顯而非寄望於來世,而有諸多的眾生往往

迷失了自己,下世能否再出生為人,實不敢想像。如寄

望於來生者,若能有相同之機緣,不知眾生可否能再把

握,或是再把希望寄於下下世。如此反覆之形成,眾生

則寄望來生之一切,能謂之真實否?不也!因在現世上

若不能改變當下之作為,而寄望來生是謂不可能。修真

的目的,是欲眾生能彰顯自己的佛性自性,在現世中若

無法把握當下,即無下世之累積,亦在於當下,無法改

變自己,此生又來作什麼?下世又來作什麼?眾生能明

瞭否?

  修者是改變不良之稟性,若不棄除稟性,在此世中

必難以天性行事。因此「修者」改其錯誤,「真者」實

實在在之行為,修真即是回歸於原始初心。亦即回復赤

子之心。如此天真無邪之作為,即是修道者必須具備的

本心。否則不能回歸於無私無我之赤子心,能同宇宙天

地之心合而為一,實謂不可能。因此修持者真真實實的

行持即是,而非是走了一大圈,仍不明修真之原意。況

且遭逢種種橫逆的阻擋及考磨之過程,若經由此過程而

來成就者。亦能同天地之心相合為一。修真乃實實在在

的改變不良的稟性,而用天性行事,且較容易彰顯自性

佛性,否則逢其外在的引誘,今生不來修持真理大道,

一味在人世間迷迷濛濛若欲要回歸,宛如比登天還難。

眾生皆受上天監督,天之心即人之心,宇宙之心也是天

之心,地之心即人之心,天地人三者相互結合。再回歸

於宇宙之心即無極之心,人心天性,天心自性,天心亦

佛性,修者真實之境地,即能回歸有望。不必寄望於下

世,不知是否還有善德因緣,來成就人生之藉假修真。

冀望眾生皆能歸返乃母所盼也,龍華會上面慈顏,眾生

心中自性顯,回歸無極樂無邊,祝之!祝之!

 

第十二 回 智慧

無極元君許飛瓊仙姑 降    丙子年十一月十七日

  詩曰:許得普化渡眾生 飛鸞傳真學理誠

     瓊漿玉液無極寶 仙姑著作智慧成

  人生在世經由生存,而得經驗之累積,在人世間上

因有人之生存,故而人世間的事務之多,遠比人類還來

得多。人在現世是由無明與無知之過程上,一點一點的

累積,方有經驗之長成,在人世上是必須通過經驗之累

積,方能成就現世上做為人之基本。又在種種無知與無

明上,能通過因緣組合方能成長,否則皆在於無法得知

人生之經驗,亦由無明與無知的過程中,是人生必須要

了解的課題。

  人必須通過聞、思、修三者組合,方能獲得經驗及

前人所作所為而成為借鏡,亦在別人之經驗上能適合我

所能應用。及必須明瞭將別人之經驗,作為自己之經驗

,也在由別人經驗累積中,開拓自己成長之過程。人必

須通過「多聞」之階段,因多聞方能在人世上有豐富的

經驗,若僅是一成不變,則無法通過「聞法」之過程。

亦是無法達至「多聞」的經驗,能將別人之好與壞的累

積,作為改進自己缺失之依據,也必在他人所能通過經

驗作為借鏡,而達至「多聞」的要求也。

  「多聞」是現今世人必須具備,若無多聞則無思想

之改造,在於改造思想中能得到思慮之過程,因有思慮

才會有作為。眾生皆在吸取別人經驗的累積過程中,思

慮自己是否能修正。自己錯誤在何處,如何才不會在過

程中重蹈覆轍。因是把別人的經驗做為自己經驗的改進

。即在教導多聞的過程中去思考,自己如何能不受不良

之影響,眾生皆有趨吉避凶之本領。能趨吉而不受凶惡

橫逆來磨難,而「思慮」是作為多聞的依據,必須經過

之過程,否則無思慮即無經驗之達成。人生每件事務皆

在思慮後方有行動,因此行動之好壞即是修持之過程。

「聞思修」三者無法分開是連貫的,每位眾生皆在聞思

修過程上,方能有智慧之開展,智慧之多寡是否具足,

則必須自己來選擇,來完成、來累積。若不通過「聞、

思、修」何來具足智慧,多聞之條件即是多聽、多看、

多增廣見聞,必可增加經驗的累積,亦是智慧具足之本

來。

  思慮必通過多聞方是一切事務之開展,若不經由思

慮去完成,何來能有行動,是好是壞即由思慮後決定。

因此眾生的因緣即由此開展,「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應是在因上去改造,而不入於果報中,否則因已成果

。即是遭逢好與壞、善與惡之分判,修持者能經由思慮

後,即可轉換成為善果。而眾生由思慮後,是善是惡即

可行動。因此「聞、思、修」是經驗之累積,亦是智慧

的開展。若以現今眾生不具頓悟之本領,可由漸悟而達

至開悟之本質,即一步一步來成就自己,方可成就眾生

。不知是否應如此,方能將智慧來開展,在眾生中若能

根器、智慧皆鋒利者,開悟即可當下展現。不必由漸悟

而開展,若由漸悟必須通過聞、思、修而達成智慧,否

則鋒利之根器是大智慧者所具足的本質。根器鈍者則由

聞、思、修一步一步來成就自己的智慧。

  現今眾生若不具足大智慧,可由一點一點的累積,

漸漸亦能達到智慧開展之目標,眾生有誰具足大智慧的

根器者,即是鋒利的智慧觀點。眾生中鈍者較多,利者

較少因此根器皆不鋒利,必須按步就班來點滴的累積,

才能開展智慧。在學習過程中,上求智慧,下化眾生,

是修持者必須所具足的。「聞、思、修」是開展智慧的

最好見證,亦是在聞與思與修的過程上,能去教化眾生

,上求下化之過程。即是智慧經驗所獲得的最佳寫照,

眾生若能經由聞、思、修、即可獲得智慧,那在現今中

即可由漸悟而達至開悟之境地也。

 

第十三 回 福報

無極元君九天玄女仙姑 降   丙子年十一月廿四日

  詩曰:九天開地本無極 玄女著作大道起

     仙姑臨臺闡聖理 元君開著福報依

  人生於世,能生於人世間是因有善緣福報方能得人

身,因此能生為人,即能自由遊走於四方。若無人之身

軀,僅是同萬物萬般具備,但不能自由遊走與行動,即

如動植物中之一切有所限制。在人世間因有人,才有萬

物之存在,否則若無人能具足智慧與福報時,人即無萬

事萬物之準備與攀緣。因為外在的事務上,人能有思考

智慧,而萬物及動植物中,因無思考之能力,故人能具

足善德福報,亦是智慧之開展而成就於現世中。

  人若無福報之具足,在人世間是無法享受一切豐盛

的事物,因此人生若存於世間,必須具足福報,方能有

福運可享之。福運若不具足,即無福澤可享,如此人與

人之間所形成的事物鏈,即是人與萬物之組合而成,人

因有智慧可思考,可作為一切事務之起源。即能受外緣

而形成人我之結合,倘若不同外界之結合,必在人與人

之間有某種之間隙,而無法融合為一。因人是食物鏈之

組合,萬物亦同,人有思考,動物中因人有思考。故能

因人之作為而分判是好是壞,即在人與萬物之食物鏈與

事務鏈,而形成一切因緣和合的開展。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乃因人受制於天地,而天

地長養萬物,人也是萬物之一,僅因人有智慧思考。故

能在福報的造作中去加添與減少,而累積一世世的組合

,因人有福報,故生為人,但每個人為何不能有相同的

福報。又為何上蒼給與每個眾生都相同時間,相同身軀

,無法每個人多加一些手腳或頭眼,那又會變成如何,

是否會與眾不同而成為怪人否?因上蒼賜予眾生皆是相

同,為何每人的福報卻不相同,其因乃在於上蒼給予眾

生時,每個人都一律公正平等,沒有那位給予的較多或

較少。只因為人在累世中,加加減減,乘乘又除除,如

此相同具備的福澤,而在每個人不知如何去應用,去加

添。因而在每個人之福澤中添加與減少,即形成現世中

為何有人福澤(報)能廣泛的具足,而有的人福澤較無

法具足,有時連三餐都不繼,因此絕非上蒼不仁慈,乃

在眾生福報之具足上添加與減少之關鍵也。

  現今世上,每位眾生的福報遠比往昔要來得較具足

,細思為何會如此,如能靜心思考即不難發現此乃時運

之所趨,亦是上蒼之宏恩所賜。現今民運抬頭,君主沒

落,可見之人民遠比帝王而來得具足福運,若往昔帝王

如果生在現代時,即可明白如何來感恩。如何在現世去

造就更多的福澤,亦在福報的過程上去累積,即云:

  現今遠勝古帝王 平民亦勝昔王侯

  庶民遠勝昔縣令 堪笑時代不同因

  由此可知現世眾生福報之具足,尤以蓬萊仙島的眾

生為最,若不思好好珍惜,再來如何能長享。

  福報若能具足,而不用智慧來培育,俟福報享盡後

,卻早已失去人身。因此福報之具足,若不引智慧而相

互相輔來成就,即在今世中享完福報後,則已失人身的

機會,再來能復人身否?實不得而知,因此眾生何來具

足福報,而不具足智慧此實為困難點,困難人生必先具

足智慧,再具足福報,同智慧來開展福報,兩相輔助不

但不會造業。而更能惜福,進而造福,如此永享福報而

不罄,即能用智慧而開展福報。

  修持者亦要能具足智慧,而用智慧加添福報,福者

有餘,智慧更高,更能造福廣大的眾生。因此不論修持

與否,智慧之具足遠比福報來得更高更甚,方不負此生

,不論經營事業家庭,修持種種方面都能具足,此世此

時所修已非貧道,而是真正能具足富道?方是正福,眾

生可細細觀察即可明白也。福報與智慧兩相比擬,是為

「福者慧之根,慧者福之本」,福慧雙修即現今修持者

所應具備的,汝說是否?

 

第十四回 理障

無極元君何仙姑 降      丙子年十二月初二日

  詩曰:何花開滿遍天下 仙姑降台闡理瑕

     無極駕前侍母娘 著作理障回憶家

  眾生於世上能有其善德因緣,而入於善堂及宗教來

修持,可謂福報具足,此乃在前世及累世中早已註定之

良因。在現世中能入於修持之境地,且在人世間去學習

宗教之規範,而入於善堂同仙佛共研真理,實乃善德福

報所趨使,如能修持即有轉圜之餘地。若不知修持,此

生僅在現世中打滾而已,無法在現世中能了脫,是否下

世再來為人,實不可得知也。

  宗教之啟迪,善堂之教化,仙佛闡述正理中,皆以

符合當今天下所頒示。亦可提引眾生及修子,融入真正

的行持。在人世間,因有善德因緣,故此生入於修持是

為當今修子所企盼。宗教及善堂教化中,有時因主事者

及領導前人,因時因地因環境之不同,而訂下的規律,

欲修子能遵循之。因此修子的智慧往往不及前人領導者

,乃一味向前去行使,殊不知在前人領導者,有時也會

有偏差之時。在主事者所頒訂的規律中,如能有益眾生

及修子德(佛)性彰顯是謂真理。倘若僅在於規律教化

中讓修子及眾生遵循,往往是不能提攜後進反而成絆腳

石。原本應是上天之種籽,反因規律之束縛,而變成下

地獄的種籽,因此兩者差異極大。

  現今時代因萬教齊發,乃是現今已入末劫之際,上

蒼欲九六原靈皆能歸返。故上蒼慈懷派遣佛子下凡,引

渡九二原靈而歸返,實乃皇母仁慈德遍天地之心,亦是

愛子心切之故。但現今眾生中,因諸多是上蒼派遣下凡

來欲引緣而成緣,能在引渡中去成就眾生,亦是在引渡

中欲眾生皆能回歸。然而現今時代,因修子的智慧難以

彰顯,故而時常迷昧於外在之顯化,而不向內在的自性

佛去探求。更是迷朦於外界的名師(明師),如此皆非

真正的名師(明師),此明師不及自己內性中的明師,

何來明師自己即是。上蒼派遣仙佛方方闡教,處處開堂

即要現今修子,及眾生不求外在的明師,應求內在自我

明師。否則上蒼慈悲,仙佛每每立下弘願,欲廣渡眾生

,為何至今眾生仍迷於現世環境,無法彰顯自性明師。

外在的明師是否會較諸天仙佛而來得高明否?試思即明

,因仙佛乃一團靈光,無法有實質的軀體。眾生皆迷於

外在實質的假相,而被假相所迷障。無法自我來彰顯自

性的明師,是否能在此世中去作為回歸的資本,實是不

可能也。

  真理是不變的,放諸四海皆準,確確實實不變的法

則。真理決非道理,道理是因時因地因環境,而約束眾

生,因地域之關所定下的治理條件,如此束縛眾生,對

修子的自性佛體是為不智。亦是治理條件中,所約束眾

生的教條,如此是不能作為眾生歸返的跳板。真理是不

變法則-道理是因地、因人、因環境而設立。如此道理

可變而真理不變,即時常有似是而非的論調,示現於人

世間,看似有理,細觀實則不然。故有云:「爭理必氣

死,理直氣要和。」眾生若不明瞭,何謂真理,何謂道

理,必無法了脫於現今,即無法超脫三界輪迴,更時常

在人世間輪迴而已。是道理是真理即看有否智慧,去脫

離治理條件的束縛。即可在真理中闡揚自己的智慧,彰

顯自性佛體,即能了脫三界輪迴,而不必再來人世間。

更可藉緣而引緣廣渡九二原靈的回歸,是為真正的行持

修子所應學習與具備的。

  真理不變,道理可變,如此不受理障即可轉圜人世

間。即能回復清明的自性,不受理障而絆住,是自己回

歸應有的心態。理之障是現今修子時常會遇到的瓶頸,

如何能突破即應多聞,多了悟人世間的一切,在於聞思

修的過程中去了解人世間。即不受外境明師所迷,先了

解自己內在的明師,自己即可明白為自己的師了,汝說

如何否?

 

第十五回 事障

無極元君麻仙姑 降      丙子年十二月初六日

  詩曰:麻子落地傳萬代 仙姑歸降崇心來

     元君承命著天書 大道回歸事障除

  人生於世因在修持過程中,時常受到理之障,進而

無法突破困境而成事障。眾生不論修持與否,常因事障

而無法放心,去作為人世間應行之事務,理障若不發動

而成果時,即無事障的來臨。因此事障是日前修子們常

遇到的困境,如何能了脫,即看是否有大智慧,去觀察

事務的來龍去脈。故云:「退一步海闊天空,退一丈細

觀事務之去脈與來龍也」。眾生入於宗教的修持中,因

受前人的教導而傳承,殊不知前人傳承中有諸多治理的

規範,而非上蒼旨意。往往是不應行的規範,即成為以

訛傳訛,無法讓眾生與修子有回歸大道的機會。因在理

之障礙中成就了事務的障礙,更不能真正了脫自己自性

之本體,而一味認為如此是應該,這是前人所教導,不

得打破。亦因此以錯誤而傳承錯誤,現今眾生及修子中

,每人皆謂自己是頂尖聰明,而不知聰明反被聰明誤。

更不知如何將個己原來之本性來闡揚,亦無法提引個己

之佛性,去配合大道與天地之德澤。皆不知如何才能打

破訛謬,方能成就自己。因理障而成為事之障礙,即是

現今修子難以突破之迷濛也。

  事之障,應是在於事務的成果,在眾生中常常不知

如何行,亦是眾生在迷濛中不知如何是好。若打破前人

之傳承,會給他人造口業的機會,倘若不打破一昧追尋

前人的領導,如此已知是錯誤的了,但仍無法去破除。

因而失去彰顯自性佛體之機會,因此有諸多前人領導後

進,即在本身真理未明,又上蒼無法傳達旨意的同時。

領導者本身若不具大智慧,又不向前學習,僅在一次又

一次的訛傳中。讓後進無法真正了脫自己,更無法追尋

在真理教導下。去了知自己本來的佛性,否則在世間的

眾生如能回歸於無極仙鄉,實謂不可能。僅是在世上輪

迴又輪迴而已,如此普渡的過程中,進而能達至收圓,

收圓又達至彰顯自性的本來。亦是佛性的開啟,是為現

今所應具備的。

  道理是現今治理眾生的準則,但真理則不是治理眾

生,而是成就眾生。因道理可因時、因地環境、因國情

風俗改變而制定。但真理則是永恆不變,自古迄今仍是

不變的準則與圭臬。眾生不明真理往往以道理,認理為

真,認真而為假。殊不知上蒼弘慈,欲眾生皆能回歸於

大道中,大道中具備天道、地道、人道、治理條件。若

天地人三者之治理條件與準則可隨時變更,則非是真理

而是道理。如此在於事務中,天地人皆有其規範與治理

的條件。天地之道亦人之道,但眾生往往不知天地之道

,一昧認為只有人道而已。因人道是國土民情,時間環

境地點的變遷而改造,因而在事務的障礙中,往往認為

自己所行之事務是項絕對錯不了的。因此眾生皆認為在

人世間所行人之道,能具足即可歸返,如此是為謬言。

  若眾生誤認在人世間人之道可行即成,往往是向外

求取。若仙佛俱在亦僅是仙佛而已,並非是汝自己,如

果仙佛感應而前來引渡時。個己若不能具足自己超越的

本質,要能回歸即本身不具德性,不顯自性,不彰佛性

如何能回歸否?不也,因眾生皆迷於外求,殊不知自己

本身即是佛之體。自性的彰顯方能成就自己,否則仙佛

縱使降臨至汝面前,汝能回歸否?不也,因眾生在事之

障礙中,無法同仙佛有回歸的本質。因此眾生即常在理

之障礙中,去成就事務的障礙,如此能回歸否?試思即

明也,今夜辛苦諸賢生,為師自無極歸降著作,希望諸

生能明瞭有時「理障而成事障」,事障是修道者的絆腳

石,此點希明也。

 

第十六回 自縛

南海古佛 降         丙子年十二月初九日

  詩曰:南無觀世音菩薩 海航遠程任無遐

     古言真理啟教化 佛著自縛會天下

  天下眾生原居無極而降至凡塵,在先天上是有其原

位,然降至凡塵後受後天之氣稟,無法回復先天之靈性

。因而迷障了自己,亦因不知如何方能歸返無極之原處

,時常思索如何能回歸,一次次用盡任何方法,也無法

達至歸返之目標,常在凡塵來束縛自己而不知也,此乃

眾生常發生的毛病。因而上蒼仙佛方方闡教,處處開壇

,只望眾生能回歸。亦望在回歸的方法上去實質的應用

,而不再迷惑無法歸返也。

  眾生皆因落凡後,又無法能了悟,如何達其資格而

能回歸,更因此時常使用各種方式,才能有效的一一去

闡述。思考人間所能應用的方法,但因上蒼有其歸返條

件的頒示,因而時常能記取。但又不明瞭如何才是真正

的回歸方法,縱使上蒼旨意降至凡塵,有時因時、因地

之關,眾生能明瞭真是少之又少。若能明瞭,但因眾生

私心作祟,時常迷障受自縛,因此能否達能到回返的條

件,若能明白即可為之。但在明白又即可為之上,常因

眾生自作聰明劃蛇添足,將原本單純歸返的條件,增加

了許多束縛,而來困住自己形成了自縛的關鍵,也迷障

自我回歸應有的本來。

  眾生的自縛是給自己本身無法開展自性,在眾生而

言本是無可厚非,但在修子而言,因受宗教的啟迪後,

應比無修之眾生而來得較容易回歸。但往往因宗教修子

加諸於自己的束縛,卻遠比眾生來得更多,更無法達成

回歸的主要。因此在自縛的過程中,修子皆謂我那有自

縛,那是別人的觀點而已。只因個己的自縛無法明瞭,

卻言他人受縛而不自知,因此自縛是現今修子所應棄除

的籬笆。也在自縛上能通過外在的觀察,細心的體會才

能明瞭是否自己自縛,還是眾生受縛則可明也。

  自縛時若不打開此繩索,即是困住自己而不知,在

現世應是宗教修子回歸之良機,但亦因自縛而不知,如

此能回歸否?實為不可能。因修子自縛是通過宗教教條

的約束,又在本身自己領悟有所牽連,因而自縛卻不自

知,一昧認為我不可能受束縛。但在修子而言,若不經

由自我檢點,或善知識的引導開示而歸返,因自縛而枉

費此生來修持。在修持的過程中,自我為是的觀念應該

打破才是,如果不打破此觀念的修子,是無法能有回歸

的機會。

  自縛不論在宗教修子,或經營事業及家庭,必無法

能同外在圓融,則是又臭又硬的自我個性使然,眾生若

有此毛病,應細思改變一番。如此才能將自縛解開,將

繩索割除,即不受自縛而迷障了自己。能解開自縛即可

同外界圓融,在彰顯自性方面,必可展開人生回歸的第

一要務。因此自縛是修子及眾生作任何事務的絆腳石,

是否應該以他方的觀點來看看自己,以他方的方法而改

變自己,才不受自我束縛而不自知。若如此一昧的一世

人都是如此,那真枉費此世來走一回,汝說是否?自縛

脫離,即可回歸也。

 

第十七回 魔難

驪山老母 降         丙子年十二月十三日

  詩曰:驪山風光耀仙頂 老母登鸞助大進

     理筆扶鸞啟教義 著作魔難自心清

  天地乃自然之運行,眾生處天地間,受天地自然運

轉護佑下,故能生生不息傳承萬代。古昔之修子與眾生

,因受天地德澤之護蔭,能思考如何成就自己及眾生。

因處在現今時代萬教齊發,乃是上蒼早己註定之聖務,

現今眾生若要入道場來修持,亦較往昔來得較容易。因

此治理的教義約束眾生,亦來得因時、地、環境有所分

別,而成為現今修子及眾生。能否以自己而成就自己,

還是以教義而束縛自己否?

  眾生進入宗教修持,前人傳承若能彰顯自性佛體,

即是真理之實行。倘若因治理條件的約束,或修子自己

因理的遮障而成為事之障。如此困住自己即成自縛,因

而魔難即現。魔難在現今眾生中,尤對宗教修子而言,

時常會遇到的。有時此魔難並非上蒼考其根基,而是自

己能明瞭如何自我修持,自我改變即不受魔難之束縛與

困擾。在眾生中因磨之過程,而非考之過程,有時會替

自己留個台階與放著樓梯。將自己魔難比擬為考磨,如

此因自己未明所致,而自己明知魔難是謂考磨,應是自

己出題給自己考磨,而非是上蒼出題來考其根基與心性

  眾生因不明瞭考磨之過程,往往自己知魔難乃自召

也,因在於上蒼未出題,而自己卻給自己來出題。因此

未考而先退,未考已無程,或是上蒼考程有時無妨退於

此,即可觀其端倪。若是上蒼考程不外乎是「智慧、心

態、作為、應對」之過程,經由此即可明上蒼考程之範

圍,若不在此範圍內,必是自己考自己實乃自召也。而

眾生不論修持與否,即可在考之過程或是磨的過程中,

能明乎一切,因此自考或上蒼考二者不同之過程。必在

於本身自己可以明白人生,因此能否通過此魔難,必應

是如何行纔是真正的答案,與應對的過程。魔難並非僅

是考程而已,而是磨其心性、心態作為與應對智慧,如

此在磨的過程上,眾生皆無經驗去了解其過程是如何,

皆無經驗以對。若眾生謹記教訓一次又一次,即可在下

次相同考磨之過程中,記取前次失敗經驗,而不再犯相

同毛病,如此即可通過考磨。但考磨並非僅是魔難而己

,因考程及格與否,往往因人的心態作為,智慧應對而

造就不同的結果。若能在理之障中,而不入於事之障,

則不會受自縛而遭魔難,即可明自在理之障礙中,了知

是魔難的因果循環。故不受理之障,則無入於事之障;

無入於事之障,即不受自己束縛自己。亦不會受其魔難

,而考其自己,因果即由此而形成。

  現今修子時常會逢魔難,有時是自己考自己,殊不

知上蒼有時選拔賢良,而將魔難加諸於賢良之身軀。即

在於是否能通過魔難之過程,是否經得起加諸於身之考

磨。更可明瞭做為往後肩擔責任之依據與作為。上蒼曰

:「人有善愿,天必從之」亦端看其根基,及看其作為

心態智慧應對而定。如此在上蒼選拔賢良之過程中,現

世眾生經營事業及家庭亦是如此。人間有不平之心即在

受考後,視魔難後的一切而定,是棟樑或濫芋一手必可

明也。亦由此來評判往後所能肩擔之責任,「將相本無

種,修道亦然」,並非某某有領天命,其某即無任何天

命。僅在眾生之魔難中,上蒼觀其心態作為,智慧應對

而成就之,因此一切之過程即在魔難後必可明白。

  「磨」者-磨其心性。「難」者-時不我予,求不

得之,在魔難中咬緊牙關克服困難,即能通過一次次考

磨的魔難。在眾生及修子若能經得起此過程,即是通過

另外一番完整肩擔之依據,眾生不論在任何時段,任何

年齡,皆在考之過程中。由年幼至老邁,皆處其間,如

能詳細去觀察細思,即可明乎一切,能否在考磨及魔難

中通過?此次若不能通過時必在下次再來一回,由前次

之經驗來改進,更成為通過後的依據,是否如此,詳細

的觀察即明白。人生皆在考磨的過程中,因眾生是凡人

,「由凡人去考磨,如魔難於自己即是人生」。人生不

如意十有八九,即言明考程是不如意的,魔難能否通過

,必運用往昔之經驗加智慧而成就自己也。否則自己心

魔自生,欲突破魔難與考磨,是自己考自己還是上蒼考

自己,心魔若生,必時常疑神疑鬼,原本的虔信即無法

暢通必受阻礙,如何突破心魔的阻礙,廣學真理,破除

心魔與心磨必較容易。

 

第十八回 考程

地母至尊 降         丙子年十二月十六日

  詩曰:地開大道渡生靈 母心懿德崇心臨

     至上無私遍大地 尊降著作考程迎

  宗教修子在進入宗教後,即慢慢的因自我心性所關

,而成為自障,又在理障因智慧所關而阻礙自己成為障

礙,如此必成為考之過程。眾生中因時常有人曰考什麼

?考是自己份內之事,而決非他人外在之事,因此考是

什麼,考自己心性的內在。能否在考之過程上去突破困

境,才能通過考之過程,否則在考之過程上無法突破,

即在考之中而無法脫離此藩籬的束縛。因此眾生不知考

之過程,僅知是困難來臨而已,又不知在考之中,能將

其過程藉他人或前人的經驗,加以轉換而成為考程的答

案,即在考程中能通過也。

  考之過程中,不外乎心性內在,自心外在的人物事

境而決定之。因此在考之過程上,必須要有實質經驗的

累積,否則能一次通過考程,實謂少矣。即在每次考的

過程中,通過別人經驗的借與,方能轉換成自己的經驗

,亦在於能以別人的作為。經過他人的成功與失敗中,

作為自己本身的經驗-考程,而決定應該如何去面對才

是真實。否則他人經驗不足時,往往是會瞎子摸象。因

此在考程中,必須將經驗來轉換,加上自己思考能力所

限,而無法突破困境與考程時,必在考程上,仍須靠自

己才能突破,方能達至一切困境的轉換。

  考在修子而言,是能明瞭前因後果。但在眾生中即

無此觀念。因眾生不在修持的過程,往往無法了解為何

會如此,為何自己本身會遭逢此困境,即無用考之過程

來轉換。因此魔難之過程,亦較修子有過之而無不及之

處,必看其心態作為及應對之方法才能決定。否則在眾

生中未能明瞭什麼是考,什麼是困難的轉境,如能用考

之過程,必能用另外一角度而來化解困境。在修子而言

,時常會遇到考之過程,因修子在宗教修持時,若無法

低心下氣,行自己份內所應為之事。在於所修之前段即

能因初發心,迨至一段時間後,必因自己愩高,我慢自

大驕傲……種種私心自用。則會遭逢考之過程來加諸於

身,因此在一段時間修持的過程後。即可明白考之過程

,有時並非上蒼考其心態,而是自己自召也。可在此段

過程中,細細的觀察必可明白,不論任何宗教及修子即

因自召而受困也。

  自召之考程,在於自己心態上是否能轉換,是否能

改進,是否因自己修持中的種種缺點……而考磨自己。

是否已失去原來之初發心,是否能檢點自己本身,向內

觀省自己,即可明白。有時向內觀要觀什麼?中庸曰:

「日省吾身之過錯」及人的起心動念,是否有因在宗教

時間長久了,一切的毛病則一一顯露出來。是否已無先

前之單純,漸漸的自己蒙垢了還不知。更以為我只要保

持目前的狀況,即可回天,即有莫大的功德。殊不知宗

教前人在於上位者,因自己蒙垢而不知,往往認外在而

不認內在。即因外在無功德謹是福報而已,內在才是真

功德。否則僅憑外在之功德福報,無內在之深修,如能

歸返實謂不可能。因眾生往往會將外在之一切認假為真

,而不知內在之真實佛性,外在之一切可轉換可改變,

內在之真實別人替代不得,別人亦無法竊取。能否因自

己本身不受考程,必要看自己能否真正的內觀自性,才

是本身所應行之切切實實的自我。否則考之過程仍無法

脫離。即時常受考而魔難,是否可謂真無奈否?

  考之過程,實謂良多,在於不受考程而來磨,內觀

檢點自我才是真實,否則任憑外功多大,仍無法回歸。

因外功僅是福報福澤而已,內在不改,內性不修,即含

因中無法變換,下世能否再來有此本質,真不得而知。

希望眾生皆是為娘之大愛,盼望九二原靈皆能回歸,才

是為娘所深切期盼也,語重心長,願真真實實自我內性

觀者,自我檢討,勇於改進錯誤,不要姑息養奸,寬容

自己,才能達到歸返的本來。

 

第十九回 障礙

準提佛母 降          丙子年十二月廿日

  詩曰:準備道場普化前 提倡心性悟人間

     佛著障礙啟世人 母心德澤真一片

  修子在宗教中,因教義的約束,時常會產生心理障

礙,因外在的約束,故在本身中無法去開展自性。更為

自己能真正的行持在大道中,時常會受外在的影響,無

法達成自我心性的彰顯。又在修子而言,障礙實為本身

所牽絆的困難點,亦在於眾生中因有障礙故,更難以進

入宗教修行,有云:「無修無事情,愈修愈難精」,要

修什麼?如何能了脫,即在障中而迷惑了自己。

  因理障而成事障,而事障自縛了自我,作任何事務

即無法照原定的目標,及方法來達成自己的成就,如此

因事障而理障受自縛,更因自己所能了知的,在於自己

本身的障礙中,如何去破除,即看自己有否用心,有否

用智慧來突破自己的困難。因而障礙阻擋了,修子及眾

生清明的本性,而沾染了一層層的蒙垢,如此的蒙垢本

無可厚非。但在於自己不知自己早已蒙垢,即是無法了

解自我。「好比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如入芝蘭

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宗教修子及現代眾生,往往因

自己的無明,很難將本性來開展,必因自己無法清除蒙

垢,即障礙是也。因而障礙乃修子及眾生所常遇到的困

難點,若能突破障礙,即無束縛存在,如此即無障礙來

磨自身。

  障礙本身不具任何的方式,僅在於受障礙阻擋,難

以成就自己所原定的目標,亦是無法達到自己所應行的

作為。因在障礙中,追尋一條突破的指標,必可在本身

不受障礙來考磨自己。因此障之本身即無聲無臭亦無任

何形式,僅是心智的磨難而已,只在於礙之中阻擋了精

進的本質,反而讓眾生及修子做為退卻的藉口。因此上

蒼若讓修子或眾生都能一帆風順,如此來人世間做什麼

?即在讓眾生及修子有反面的成就。因此障礙來臨並不

可怕,最怕的是受障礙來磨時,無法通過困難點,乃在

考之過程中,如此能在障礙中,知道如何去應對,如何

運用智慧,去通過障礙之阻擋。

  「障」之本身-即是阻擋心智,而「礙」之本質-

即是妨礙身體,心智加身體。就必靠自己本身如何運用

智慧。但有時運用智慧亦無法突破障礙之阻隔,而阻擋

眾生前進之腳步。如此退卻後即無法通過一關關的考程

,若能矢志不變,則可在阻礙的過程中通過磨難。若一

次無法通過時,又復一次再來時,必能因前次的經驗做

為開創人生的原動力,「因而阻礙是讓眾生及修子,有

更前進的原動力」。如此是否能通過障礙的考磨即可明

瞭。障礙是反面的成就眾生,亦在修子又能通過一次的

考程,是否會因考程的通過,心性又踏實多了。

  倘若不去通過考程,而礙障如何來,成就一次次磨

難的經驗。因此眾生本來不必在考程中受苦難,但在人

世間,若僅是一日復一日的生活著,必無法跳脫輪迴的

牽絆。人生因有反面的成就,而此正面的成就,來得更

刻骨銘心。眾生是否會歡喜障礙的來臨,還是喜歡順境

的降臨。必因前者之不棄,後者較受歡迎。因此障礙必

在自己本身,而達至成就自己的機會。倘若時間空間相

同時,障礙考磨的時間必較長,為何如此?因為順境中

的眾生愈感到時光容易消逝。而逆境的障礙雖然時間相

同,但所受的感覺,必較順境來得長遠,是否如此。眾

生則較喜歡順境,而不喜歡逆境阻礙,必因阻礙而受人

討厭之,如此是否眾生所喜愛,而自己可以選擇否。不

也!因有順境必有逆境,順境之喜愛,逆境之阻礙,是

否那一種可以成就眾生,必可明白兩者的成就所分別的

關係也。

 

第二十回 惑障

湄川天上聖母 降       丙子年十二月廿三日

  詩曰:湄州山河震大地 媽祖登臨崇心起

     天上至德無私偏 聖母降著惑障離

  現今修子入於宗教後,因受宗教之啟迪,故能有條

不紊的修持。在於宗教修子而言,由無修入於修持之階

段,乃前世有善德神之導引,在此世能入宗教之修持。

若無善德神之導引,要想在現世入於修持,實機緣少之

。因此能否在現世修持,而將個己作為現世之轉換,來

成就於今世。因此對入於宗教修持的修子而言,是謂善

德之徵,倘無善德之徵時。能入於宗教之修持是必要有

領天命,或是大願實行者,方有其機緣也。

  宗教之修子能入於善堂修持己身,故在於本身而言

,是觀自己能否改造含因。若不能在含因上改造,此生

欲改變輪迴之束縛,實是不可能。故宗教修子若無大因

緣,此生欲能超越自己,將輪迴超脫,必要自己能真正

的了脫於人世間。否則僅入於宗教之修持,只是作為下

世再修的本質而已。故欲在此世去改變含因,定必要有

大因緣大時機,亦須自己身體力行,方能達至。在於現

今時代萬教齊發之時,上蒼欲要九二原靈歸返。故在於

上界回返之高真,方方闡教,處處開壇。無非是要現今

眾生皆能有回歸之機也,因此此段期間已漸漸脫離普渡

,而達至收圓之階段。在現今時代,因科技文明資訊之

傳播,已非往昔可比。若仍用舊法渡眾,此已過時,現

今在螢幕上,即可由宣講者將其領悟而傳播大眾。在於

現今之眾生福澤,亦來得較往昔豐厚,而現今眾生皆有

機緣可入於宗教來修持,上蒼訂下「三曹普渡」之原意

,亦在於此。

  宗教在現今時代中,因資訊的擴展,眾生只須打開

電視頻道,轉至宗教節目即可觀看現今傳法者在演說教

義。是否真正能帶入宗教的教義,是真有其人,亦有的

是現學現賣,或有混水摸魚之人,此乃成事不足敗事有

餘,又因自己不學無術,故而所演說之教義,必會迷惑

眾生。使原本可在此世中修持歸返,因本身所學之不足

,致無法達成歸返之目標。在現今時代之修子不僅如此

,更有諸多掛羊頭賣狗肉之宗教人士,必會誤導眾生,

亦在自己遭逢疑惑,必無法開展智慧。因在本身而言,

是為不可為,亦在於往後必受下地獄之苦報,然而宗教

傳播者,必須時常上求智慧而下化眾生,方能帶引眾生

而回歸,否則欲回歸,真是不得而知也。

  惑障在於修子或眾生而言,時常會遭逢之事。因在

一件事務上,本身若不具智慧,更無法了知其原來,亦

即來龍去脈。不但不能增加向心力及信心,亦會因本身

不具智慧,往往會迷障自己即會產生疑惑,如此疑惑即

成障礙。現今修子時常有此問題,因此若不具智慧,即

無法開展,而觀看事情之來龍去脈,必無法脫離困境。

更時常在疑惑中,障礙自己原來自信滿滿的願力,必大

打折扣。如此是現今眾生所遭逢疑惑不能解開,即在此

世中無法達成回歸,下世又來一回,真不知是否會有相

同之因緣及機會。即在下世中或此身的下半階段再重來

一次, 倘若不具大智慧之時,此世能有多少時間再去修

持,再去作回歸的準備。因此惑障是現今眾生及修子所

遭逢困境之最大阻礙,若無法脫離此困境,枉費來此世

一番。

  上蒼睹此,真不忍心,諸天仙佛能藉緣而引緣,無

非是讓現今眾生皆有機會能回歸。倘若眾生能遇而又心

生疑惑,那又自己障礙自己,下世能否有機會再來一回

否?不得而知。因此上蒼欲仙佛,廣渡眾生的原意,亦

在於此。否則任其自生自滅,是謂上蒼不慈,亦謂眾生

自己不願回歸,如果眾生自己願意歸返時,上蒼即會籍

緣而引緣,使其能達至真正的修持,真正的大道而行,

亦在於自己願意,而非是被動,眾生若不具大因緣,能

入於宗教修持,是謂不可能。

  惑障若能清除,即可更加深具信心。因此大疑生大

信,不疑生不信,小疑生小信,大疑者其能大悟而成就

自己,小疑者生小信,而自己下世再來一回,不疑者無

法了具信心,即無法在疑中生信,信而漸悟。因此惑障

是現今修子及眾生最大的障礙,若能脫離惑障,即可完

成此世回歸之準備,冀願眾生皆不受疑惑而障礙,皆能

回歸也。

 

第廿一回 業障

廣成子仙翁 降         丁丑年一月初八日

  詩曰:廣開大道著回歸 成就今生能得回

     子曰天地德澤潤 仙翁降著業障墜

  眾生自己能進入現今時代中,每個人皆帶有或多或

少之業障,因此能否在此世中將業障完清。是必要在自

己能否在今生去承受,如能完清不必在下世再來一回,

因此業障跟隨著眾生每一個人,但皆不知道業障如何來

形成。而業障來時自己又不知如何來完清。故在現今中

定必須要了解的一課。

  業因之形成,乃承其前世及累世中有其成因。如此

在於現今所承受業果苦報中,眾生是由苦中受報或是福

中受報。若論及福中受報亦較來得快速完成,倘若不再

造新業時,此世可完清,下世不必再來一回。若以苦難

中受報時,能以反面去觀察,而用感恩之心去圖報業障

的完清,在現世中亦較來得快速完清。若不知感恩而用

非人之道再造新業時,業因又成果,因此形成一殃未平

,一殃又起,新舊業兩者合併的受報,更加困苦。故業

障要在現今中去完清,必定要用感恩的心,加上懺悔心

去清除去完成,如此消業則快速也。

  眾生不知業障起於何時,又無法能了知用怎樣的方

式去消業。在自己未能明白,仙佛又無開示下,任憑自

己瞎子摸象去受報。必會一殃再造一殃,一果再造一果

,因因業業,果果報報加諸於自己。本身因業障之牽絆

,必是此身最困苦最難忍受。有時可用功德轉圜,有時

非用功德所能化解之業障,必要受相同的代價去償還之

,因此業障阻礙了眾生及修子之一切。眾生因無修,故

不能了知如何擺脫牽絆之業障,有時受苦受難,不知如

何了脫業障之束縛,一而再,再而三業因成果報,一次

次反覆形成困苦自己也。

  修子因入宗教,經仙佛開示而成就業因之了脫,而

仙佛之介入,使得討報之困境來得較少。又因天理恢恢

疏而不漏,若討報太過份之時,業因又成果報,而成為

下世之業因。如此業因又成果,果又受報,反反覆覆的

形成冤孽之束縛。因此修子在宗教中能受仙佛點化,而

減少了業障之束縛,能完清此世之業因果報。必在此世

中蒙受天恩,仙佛聖德而改變業因之形成,是謂修子之

福,也是眾生之福。

  業之障,每個人在世上皆有,又不知何時到來,更

不知如何去還清。業之因,形成果報之來臨,眾生皆在

消業中渡過此生,又每時每刻都在造下世之業因。業障

之完清,在於現今眾生是必要明瞭,如何於本身去完清

業障。否則能入於此世,不知是否能再入於下世,業因

又成果,果報又成因。一次次的反覆無常,將自己投入

無明又無知之未來中。眾生是否很無奈,是否有智慧來

了脫今生呢?入宗教受仙佛點化而不再造業殃。受善知

識而轉化自己業因之形成,斷絕下世及業因的果報形成

。如此能替自己預留下世,不受業障業因之討報也。因

此如何先去防阻,必看自己能否在現今中,行使功德迴

向冤親債主。如此必可減輕業障業因之討報,有時可大

事化小,小事化無。

  因此業因之完清,必要能先一步,去了脫業因受報

之困苦,否則此世不了脫,下世再來。縱使能逃脫今生

,下世又如何不受業障業因之討報否?不也!因逃脫業

因又成業障,在下世連本帶利的一一清償,如此本是小

因而成大報,眾生是否願意?小因成小報,大因受大報

,此乃天經地義之規則。若是本因受報,而先去防阻,

自然會減輕業障業因之牽絆,亦可減少此生之受苦。聰

明的眾生,有的早已將業因業障討報之功德寄存於天上

。俟業因業障討報時,仙佛早已替其撥轉給業障業因,

如此冤孽可解,業障可消。眾生是否願意做聰明人或是

糊塗人,自可決定,即看業障業因之討報,便可明也。

 

第廿二回 所知障

文昌梓橦帝君 降        丁丑年一月十二日

  詩曰:文章啟世傳真理 昌盛世道了正氣

     梓橦降臨懿敕堂 帝君著作知障離

  觀今眾生在宗教之教化中,能得知什麼是正,什麼

是非,如此正是是非所形成之分別。因修子能明瞭,如

何去行使本身所應行之事務,故在修持的工夫上,能以

自己所明瞭,自己所知道,去作為自己應行之事務,正

是在於自己,所能應行,能行之事務中。是自己所能了

知之事務,而成就自己,也同時迷障了自己本身,應知

與未知的過程也。

  宗教修子能以自己所知而成為應行之事物,又因自

己所知而迷障了本身。在於所知是對與錯當中,未能當

機立斷脫離錯誤的分判。然而在自己所能明瞭之事務中

,因是自認一切皆對,而不管它是否能轉圜,因是自認

為是,而他人為非中,常常因為如此而迷障了自己。在

於知障中,因知而形成障礙,若不經由一番挫折,是無

法改變自己的看法與作為的,因此知障乃現代修子最常

遇到的障礙。又因處在障礙中,常常會把自己陷入萬劫

不復之境地,更是現今修子最深切與最嚴重的問題。若

處於未知中,因為是未知,故一切皆未能下定論。人云

我云之下,可以改換之處,比較容易,是為尚未根深蒂

固,欲來轉圜比較容易。在有修之修子與無修之眾生而

言,因為所知障中迷失了自己,更是在於修持過程中,

最易犯到之毛病也。

  有修持之修子,因承前人的啟訓,能入於宗教是善

德因緣。但又因前人之教導難防無誤,使得後學者無法

了知何謂對與錯,而其所面臨的是無法了知的一切。在

宗教之教化上,是無法能成就於今生,僅在自己本身因

受前人之訛傳,無法明瞭一切之來龍去脈。只在自己所

能知道的過程上,一路往前邁進,直到面臨挫折橫逆來

時,方知道是錯誤。此時又無魄力及勇氣去改變自己修

持方式,也因此埋沒了自己一生的修持,上蒼不忍見此

,時而派仙佛啟迪教化,無非是讓知障的眾生與修子,

能有一條改正的機會,上蒼之旨意即在於此。上蒼之鴻

慈,可鑑於此,天憫眾生不忍不教而誅之。而讓真正有

修之修子與無修之眾生,皆有回歸大道之機。能在自己

所知之中,去改變自己本身未知之一切,若欲眾生與修

子能回歸,則比較容易。否則一直若認為自己所知是真

正的真理,經過一段時間後,方發現自己枉費良久之修

持,再回首恐已是百年身了。因而眾生若能以豐富的經

驗,加上自己永遠抱持著學習的態度,即不會迷失在知

障中,而無法了脫自己。

  眾生及修子皆時常受外在的影響,自認為我所學習

才是真正的真理。殊不知在真理中,因受前人之誤導而

成為自己的迷障。又因自己所能知道的比別人來得較多

,較殊勝及較高,早已經脫離眾生平等自性,即是有分

別。又因外在的迷惑自己,最高最大最殊勝,而深受自

己虛榮心所累,而埋沒了本身的自性。因此若能在了知

真理或道理之分別上,能明白真理,而不只是道理而已

,所知中才不會形成知障。故眾生若能常抱學習的態度

,不論任何時間,地點及環境,皆是學習的階段。如此

永永遠遠不斷的了知自己。是否迷障,在所知當中,即

可明白一切。因此若不能把持永遠學習的態度,此杯水

已滿,無法再容納其他,如此形成固化,而無法改變自

己是否有過錯,即可明也。因此眾生即時常受外在的影

響,而不知道自己是所知還是未知中。如此是否能改變

,即看自己抱何心態而定,自己即可明白自己的所作所

為。

  知障及所知障,是眾生及修子常易犯之毛病,亦是

宗教主事者最易犯之毛病。如何在所知障中,去改變自

己的行為與過失,更不會牽累眾生及後學者,如果能永

遠保持學習的態度,即不受到外在與自己愩高心來束縛

自己。因在所知的過程中,不一定代表自己永遠是對的

,也都不會有錯誤。須知人生自幼童開始起,都在學習

之過程中,有那一位是天生下來什麼都會的,每個人都

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都會有錯誤。知錯能改才是真理

,如錯又無勇氣改變,必成為固化,即完全困在自己所

設限的圈圈中。因此現今眾生都應是如此,有云:「自

己當了父親,才來學做爸爸的」,是否如此。現今世界

上每位國家之元首有那一位是天生的,即會自己來當元

首。每一位都是在自己當上元首時,才來學習一切的作

為。推及而思,經商、家庭、考試是否都是如此?因此

不受自己所知而障礙,才是真正了脫自己此生的自性也

 

第廿三回 了劫

丁丑年汪文太歲星君 降     丁丑年一月十九日

  詩曰:丁丑太歲星君降 崇心道場承天祥

     汪文星君著天書 了劫脫厄靠自強

  眾生居凡塵,因承前業,自己能知道自己的劫數與

困厄否?又在自己無知又無明的過程中,不知何時突來

災劫與困厄。故時常因無知又無明,而無法能先避災解

厄,更不知如何來了脫劫數,是現今眾生所無法得知之

訊息。必經常須靠仙佛點化,方能避災解厄,了脫災劫

的來臨。若能蒙仙佛之指引,能避災解厄之人,是謂有

福報之眾生。福澤在現今眾生而言,因承前業,故能於

現今災劫來臨時,方能化解。否則往往災劫臨頭時,會

讓眾生不知所措,又不知如何去化災解厄,致時常受災

劫來考磨。在於過程中,因受仙佛點化,能提前去預防

,方是現今眾生所能了脫之最好方法。但有時並非仙佛

不能提前點化,因災劫來臨,是不能洩漏天機。故仙佛

並非不慈,此乃災劫必須要其承受果報,因為天機不能

洩漏。又眾生無福澤可轉化之時,往往所承受的災劫,

是眾生無法禁得起的。然而上蒼或仙佛常以惻隱之心,

暗中點化轉移。如此對於眾生而言,因有上蒼或仙佛從

中幫助,來化劫了厄時,則較易通過災劫之考磨。因在

考磨之過程中,眾生有時受上蒼仙佛慈悲感召,而發動

懺悔心,若能真誠的懺悔,往往了消萬劫之來因,過往

的罪惡一悔便消。因此實為上蒼鴻慈仙佛慈悲所致。其

過程乃眾生自己實際的懺悔,因眾生真心懺悔,一悔便

可消萬劫之災,因自己實際的懺悔,便可化解業障之來

臨也。

  如何化災了劫,是現今眾生或修子每個人,都必須

通過的考程。不論任何人皆無法免之。因此不論有修或

無修,皆必須要去面對。是否有智慧去通過,每一次災

劫來臨時的轉化,因眾生每一個人承前世的業因,至現

今時代眾生又必須了脫前業,方能在今生完劫,或者此

生不能逃過萬(災)劫,下世必要再來一回,有時更會

變本加厲討伐。若能在現世上去了劫時,下世則不必再

來一回,更不須再加利息去完劫。是否應該在此世中,

即了結完清災劫,必要通過一次次的災劫來臨。更是現

今眾生要有勇氣,去承擔業因災劫的考磨。倘若一次不

能通過,是自己無明與無知所致,又不能明瞭災劫形成

的原因,更因無經驗往往會將自己,投入未知又無明的

陷阱中。是否能以過往的經驗,加實際的懺悔及感恩的

心懷,必能快速通過業因災劫來臨的考磨。然而災劫的

來臨,眾生因承過往經驗的累積,一次不能通過時。下

次必可承前次的經驗,以實心的懺悔,加感恩業因災劫

,是以業因反面的成就,如此災劫自可了脫。因眾生有

實心的懺悔加感恩,往往可以改變業因的轉換,而完清

業果。靠仙佛點化時,業因業果自可改也,如此真令上

蒼及仙佛能感安慰否?

  現今修子往往有時自認為功果很多,往往自視過高

,必形成「愩高心、虛榮心、我慢心」,三心已成,即

無法通過災劫之考磨,與實際了脫因業。在修持的過程

中,不知自己所種下的過錯,往往比自己功德、功果來

得更多,在宗教主事及上位者,因造功的機會往往較多

,但造過的機會,也比無修的眾生亦來得較容易。在於

上蒼選拔賢良時,往往不會看其先前之行事,會觀其中

間及最後之作為。因為宗教主事及上位者,實為造功與

造過最容易的。是否有心檢點自己,是否業因形成了自

召,而非上蒼仙佛考程,因修子皆言考程,殊不知考程

往往是修子,自己所作所為而感召。在於形成業因自召

的過程中,將考程喻為上蒼仙佛考,是會讓上蒼及仙佛

徒感無可奈何,因眾生及修子未明考程的來龍去脈,而

言考是否上蒼或仙佛須承擔否。又在上蒼及仙佛不言又

不語,任憑修子及眾生,自感自召自己認為如何即是也

!此乃上蒼及仙佛之慈悲,是否能自我了脫,災劫的來

臨,自己若能轉化必有能力去化解,眾生及修子是自召

或上蒼考程,靜下心來,即可觀看一切事物的來龍去脈

,如此是有蹟可尋的。

  了劫是必須通過以經驗加懺悔加感恩,作為反面的

成就,往往是會比正面的成就來得更高。如此修子及眾

生即可在了劫中,去完清自己,了脫自己,才能成就真

正的修子。寄望天下眾生及修子,皆能通過災劫的了脫

,真正的成為上天棟樑才!祝賀之!祝賀之!好。今夜

降臨懿敕道場崇心堂,來賜福諸賢生,太歲禮斗安奉及

呈疏的善信,可於每月初一及十五日皆可行之,但不得

超過七月,可代化災解厄,又犯太歲者,吾自化之,今

日結緣,有勞諸賢生,願祝崇心道場丁丑年起更宏展更

廣渡眾生。

 

第廿四回 起心動念

太上道祖道德天尊 降      丁丑年一月廿二日

  詩曰:大上道祖由天至 道德自為真心主

     天尊降臨懿敕堂 降著起心動念殊

  人生於世間上,因有萬事萬物之起頭,在一切作為

中,因人類有思考的本領,故在自己所認為,自己應如

何行持才符合自己的本意。必在自己有自己的思考、空

間,亦在本身有自己的行持方向。如此的方向必須要有

已往的經驗,才能促成自己應行何事攀何外緣,在人生

的源頭上,因人類有思考的本領,才能因人的所作所為

,形成一切萬緣的起頭也。

  人之初念,是起於心頭之前,故在於人間能行持一

切之緣頭(起)。因有人間之萬緣,能成就萬物萬事之

準則。是因人在起心動念中,能含包一切萬物之起頭,

能在於緣動中而行持一切,是好是壞,則可由起心動念

而成就之。是善德因緣,是惡殃因緣,必在自己往昔的

經驗中,累積自己應行與該行之因緣起頭。因人類之起

心動念是一切萬緣的開端,在萬緣開端中,可以因人之

作為改變好與壞,善與惡,即在人之因緣起頭上必可明

瞭。然而在人間因有可以改變的思想空間,在人間萬緣

之中,經由宗教的修持,而將本來不良惡殃之因緣,改

變成善德良好之因緣,因此人的起心動念,是一切因緣

(因源)的開端。

  起心-即在於未萌芽前,僅是個人內心上的思考而

已。若經由動念-亦僅是自己的份內事而已,因此尚未

形成任何因緣的起頭即行為。在人世間因有思考的過程

,是好是壞即受往昔之經驗而影響,自己應該如何作為

,皆由起心-即可明白。動念-即在於內心深處尚未向

外發展,一切因緣是在於自己份內之事,若向外發展後

更是一切因緣之結合。能通過因緣結合必成果報,是善

德是惡殃,必須通過人的思考,加作為方能達成。古云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即在起心動念中,去斷除

人世間的因緣果報,而不讓它形成果報而殘害自己,更

能將善德果實使其萌芽發展,而善因善緣即由此開展。

  人之起心動念,是人自己份內之事,人往往無法明

瞭,別人的起心動念。但在於人的思考空間,又因它的

電波念力擴展於自己週遭,如此電波念力的形成,則不

必觀其原因,即可由色澤明白是善德是惡殃,是好是壞

即知。人生在世,起心動念是最為重要,人能在世上去

完成一切之事務,必須由起心動念中,才能形成一切事

物的開展。否則若無起心又動念,何來能成就萬事萬物

的發展否?人因有思考,在人世間可造就眾生福澤,亦

可破壞眾生福澤,兩者形成相差極大的結果,因在人之

起心動念中,若能先斷除不善之種籽,即不會遭受惡殃

來磨,眾生是否明白人在起心動念中,是成就一切萬物

因緣的造化,可否由轉化中,化除不良的種子(念頭)

,即可在人世間光光明明的走一回,更可以在人世間上

去突顯自己的成就,是否如此。

  人的起心動念中,若不能經由種子(思考)的改變

,欲成就自己及眾生,實謂不可能。因人的起心動念是

一切事物的開端,宗教修子若不能經由起心動念去改造

。要完成此世的修持過程,是不能成就於現今。因此修

子本身是否具備可以轉化的種子,即思考空間,必可以

成就於今生,否則下世又來一回,不知是否具有如此的

機會與因緣,人生於今世的思考空間是成就於現世,觀

一切的緣頭(開端)即可明白一切事務的結果。人能改

造自己,又能成就眾生,是在於自己能否在起心動念中

,完成善德因緣的成就,即可了知。

 

第廿五回 超性

無極大道院院尊靈寶天尊 降   丁丑年一月廿六日

  詩曰:無極大道任院尊 靈寶天尊德廣存

     懿敕道場普三曹 降臨著作超性純

  眾生於世上,因有個己因緣而入道場來修持。在現

今而言,是謂上蒼鴻慈,亦是現今眾生善德具足。是自

己本身有善德因緣,能入於宗教來修持,是謂善因所趨

使。才能有機會具足,修持的善因緣,雖善德因緣已是

具足。古云:「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是否能在

此世作為個己的超越,必要能提昇個己的心性。而自己

本身亦要提昇,否則任憑仙佛提攜,亦無法達成超性的

本質。眾生個己所能具備的本質,是如如不動的自性。

若不經由外在的考磨及鍛鍊,再加上自己本身,能有真

正的修持,是無法達至超性的目標。因此在現今時代的

眾生,能超越個己心性才是最重要。往昔的修持不能同

現今相提並論,是謂往昔沒有現今的福報,亦無任何明

師可指引。須靠自己摸索,能引自心而達至自性的超越

。然而現今眾生的修持最具福報,往昔則無法具足同現

今的福報,因此現今眾生亦是福報具足者也。

  因福報具足,又因外在花花世界有諸多稱師作祖者

,會給予現今眾生不知那位才是真正的明師(名師)。

讓眾生常有摸不著邊際的苦惱,是無法讓現今眾生真正

有依循的指標。古云:「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在於

每一位皆言真天命、真道盤、真明師,若能引眾生而入

於真正的修持,超越自己自性,才是真正替自己,不再

造下下世的輪迴。然而眾生因無法依循,亦在於每位皆

言真名師(真不知)當中,是否可以讓眾生有真正的依

循否?殊不知真正能回歸,是不用言語,又不必靠外在

任何的顯化,亦在於外在的一切,皆無法真正讓眾生,

能超越自我的本性。如此是真的回歸,還是假的回歸,

試思即可明白!眾生皆是上蒼所疼愛,是否可以自己超

越自性,不必問仙佛及他人,自己即可明白。

  超越自我的自性,是現今眾生不假外求的功課。因

在顯化的過程中,若不教導眾生自我彰顯自性佛體,自

我超越本性,是否讓眾生能真正的回歸於大道中。天地

間任何仙佛,那位不是回歸於自然而然的大道中。才是

自我的超越,更是現今眾生必須要了悟的功課,否則僅

靠顯化而無真理作依循,外在的一切是會讓眾生迷失在

顯化中。而無法真正提引自性,如此而言是仙佛成就眾

生,還是眾生成就眾生(仙佛)。可由此明白天地間的

一切作為,皆在自然而然的大道中。才能同天地宇宙合

一, 即是自性彰顯,亦是超越自性而達成也。

  三曹普渡道理及過程亦是如此,仙佛(老師)教導

眾生能陰陽兩利。亦在教導中讓眾生(陰陽兩利)自己

去成就自己,去彰顯自己的本來。三曹普化的過程,若

是自己不用功,不能自我超越,一而再再而三,三次之

後,即再打入輪迴的交替之中。故現今三曹普化的過程

,是端看眾生自己所作所為而定,才是真正自己超越自

性的過程。亦在於保薦超拔祖先當中,有一處修行學習

最佳的道場環境,如此是靠後代子孫的孝心,感念劬勞

報恩的善心。倘若眾生自己不努力,經一段時間後他人

已成就,自己尚在輪迴中。即非上蒼之不慈,而是眾生

(自己)不努力之關也。因而此期之修持,須靠自己,

而不靠後代子孫功德之迴向。應是超越提昇自我,即不

受後代子孫功德及功果多寡與否而論定。如此才是眾生

平等。

  懿敕崇心堂奉母娘懿旨開辦三曹普渡,上蒼感念諸

賢生大公無私的心懷與作為,故上蒼特懿命為「無極大

道院」,即要廣渡眾生而回歸,在超薦過程中自己成就

自己,不須靠功德多寡而定論,因此即超越了自己的本

質,而回歸大道,即能成就自己及眾生,才是真正的回

歸也。冀望崇心諸賢生戮力同心,矢勤矢勇,勿怠勿忽

完成聖命。吾亦特助崇心道場的一切作為,亦在無極大

道院,修持的原靈皆能成就回歸,乃吾切盼,語重心長

,望眾生皆能明白而實質回歸也。

 

第廿六回 淨靈

南屏道濟古佛 降        丁丑年一月廿九日

  偈曰:南屏大道護生靈 道濟人生和為憑

     古佛提引轉化塵 著作淨靈傳實性

  其二:理障形成事障因 自縛己身魔難臨

     考程相逢礙障近 惑障迷濛業障侵

     知障化除了劫盡 起心動念超性明

     淨靈轉化垢識清 三曹普渡救原靈

  古昔之修子在於傳承上蒼的旨意,同時又以自己的

本靈,同上蒼的真靈合而為一。而一切的作為皆在自己

本身來完成,在修持的過程中,能得上蒼的肯定,即能

通過種種的考驗,方可達至自我獨化的階段,亦可自我

提昇自己的本靈,來與天地合而為一。才是自己能提昇

自己,而非是靠外力來成就之,實乃自己渡自己,非是

靠仙佛之渡化。古云:「自性自渡,佛不能渡」,之理

乃在於此。

  人在世上的修持,能自己提昇自我的本來,亦在於

自己能自我的轉化,方能不墜於輪迴,否則自己不能轉

化僅靠外在的仙佛渡化,是不能長遠的成就自己。人本

自然而然的本靈,在上蒼視眾生皆平等中,亦由平等的

眾生,能為上蒼引渡眾生,是為天命。亦在天命之中,

眾生的願力高低與作為,而影響成就。有些能真正的廣

渡眾生,成就眾生。有之掛羊頭賣狗肉,僅在充數而已

,如此之作為能廣渡眾生是謂不可能。然而有些自己可

以渡自己,更可成就周圍的人群回歸於大道中。如此一

人成就,眾人皆成就,必在於自己能提昇自己,成就自

己也成就眾生。

  淨靈是每一位修持的人,必須通過的過程,亦在於

自己能否清淨本靈,而將自己原來的心性(本靈)來改

變。在於改變中成就自己,達到如如不動的如來藏的真

如。眾生是否能在淨化自己的本靈中,去提昇自我的超

越,而能超越自性。即是如來藏本身的初始,因在自我

的如來藏-即真如佛性之中,每位眾生皆具佛性平等,

更不是天命的大小而所致,更不靠仙佛的引渡,乃是自

我本靈能淨化否?

  自性的淨化即自己本來份內之事,必須提昇自我的

如來藏,修持者因為自己能提引自性而成就自己。如此

在本靈中,即不受外在的牽絆,能真正的回歸於大道中

。眾生是否能在此世去彰顯自己的本靈,即是淨化自性

而達至如如不動的如來藏-即真如佛性。而引發自己提

昇自我的本靈,在淨化的過程上,能真正的須要淨化自

我本靈。是將第八識-阿賴耶識中的垢識全部清除,於

第八識中去排除不良的垢識。才能入於第九識-菴摩羅

識中,即是自己本來所具足的,而非靠外來的引渡。眾

生是否願靠自己還是靠仙佛來引渡,即可由此明白「自

性自渡,佛不能渡」的本意即在於此。非是仙佛不慈不

渡,乃是自己份內的本質原已具足,外面加入的物質能

合適否? 即明也!

  淨靈的過程,若不能清除第八意識內的垢識,欲彰

顯自性本靈是謂不可能,因在垢識中,一切外在的因緣

和合,即會拖累及影響自己修持的過程。亦將原來的淨

化經驗大打折扣,因此有很多的眾生,原本可輕易過關

的人,因是在淨化經驗中。無法提昇自己的原來,淨化

經驗亦是自我本質的提昇。必觀自己能否提昇,即可由

此明白人生的修持過程中,每一階段皆是十分的重要,

每一過程皆是經驗的累積,淨化本靈才能同天地合而為

一回歸才有希望。否則欲回歸,本靈不淨化,即在垢識

中,污穢沾滿第八意識中,也無法提昇。即因由此深重

的垢穢意識,何來能淨化清除否?淨化本靈乃此世,應

行最重要的功課。能淨化本靈即可同天地合而為一。回

歸即有望,冀望天下的真修實行的修子們!皆能回歸也

 

第廿七回 垢識

元始天尊 降          丁丑年二月初三日

  詩曰:元本無極降凡來 始開大地眾慈愛

     天德無私任己為 尊降著作垢識汰

  眾生在於自己的心性上,因有前導的六意識,而成

就於人世間的種種一切,皆在自己本身來行使與活動,

因此在前六識,去作為今世的因緣和合,在於人事間的

一切皆是眾生本身所承受的,又是本身所行使的,一則

承受前世的業因而成就今生,一則又在現今世上去作為

下世的資糧與含因。而本身若承前世的不良習氣,若能

改變於現今,必使下世能作為轉化。才能入於第八識中

去清除垢識也。

  因眾生能否在第八識中,清除不良的垢識,是為最

重要的一環。不論修持與否,皆是每人承前業入於輪迴

中而有今世,在此世中若不能,清除第八意識中的垢識

,不論修持的多麼高深,多麼良好也僅是下世再輪迴的

種籽而已,如此在第八識田中作為清除的準備。即在阿

賴耶識中。清除不良的垢識(含因),因為垢識是不能

成就於今世,反而會阻礙進道修持的絆腳石。是否能經

得起本身不良垢識的引誘,即在於自己有否能力去改變

自己本身的垢識。眾生皆因自己的理障及所知障中去障

礙了自己,因此這兩障是現今修子最難突破的困難點,

倘若理障與所知障若不能去除,今生欲成就無上菩提,

是謂不可能。因在理障中常障礙自己本身,又在所知障

中更去障礙自己能成就的機會,眾生往往積是而成非,

皆認為自己所學,自己所做的最為殊勝,又是真天命,

最高,最大,最優秀,如此早已脫離自性,平等的規範

。因在眾生之理障及所知障中,常會把自己陷入萬劫不

復的境界。在此世中是否能脫離,即看自己的心態及有

否能力去化除也。

  八識田中的垢識即為理障及所知障的本來。亦即無

明之初因,因修持的眾生,往往會因積是而成非,如此

在八識田中,早生根發芽,若不能棄除即無法在今世超

脫輪迴的束縛,因在八識田的垢識早已不能動搖。往往

有諸多本身有修持的眾生,只因第八垢識不能清除,而

受輪迴再來一次的考磨在於現今眾生身處萬教齊發的科

技時代中,因電傳視訊的廣泛開展,每位傳道者皆言自

己才是真正的渡化者,因此不明白眾生皆平等。佛性皆

平等,如此的過程中,必常會受到外界傳導者訛傳的影

響,而耽誤成就的機會,必看自己是否有能力,清除第

八識田中的垢識而定,若能時常保持著,永遠學習的態

度,即可在自己本身不受八識的固化,而此固化的垢識

,是否可在人間的修持過程來轉化,必在自己本身的決

擇而定也。

  人皆有學習的過程,每一位自從生出以後,至老死

後而蓋棺論定,每一時刻皆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時無刻

的都在學習,尤以修持者最是如此。往昔的前人所教導

的規範,會常因時、因地、因環境、因治理的條件,而

規範後來修持者,該如何又如何。殊不知每一位能成就

者的根基與因緣皆不相同,每位成就的方式亦不能相提

並論。若能在於自己的因緣中,承受前人指導,修持於

今世,是否會因前人已成就,也應自己按步就班一步一

步來學習。縱觀天地間的聖神仙佛,每位所成就的方式

皆不相同,但有一個始終不變的法則-眾生平等。能把

持這個不變的法則,即可在成就中,因不同方式而成就

不同的道程。更是為眾生平等與佛性平等,因在眾生之

佛性中,只是一體兩面而已,是否會在於本身的第八識

田中,清除本身不良的垢識,皆看自己的努力方向,與

用功的多寡而定之。人在世間的修持起心動念中,每個

環境皆不相同,而所成就的道程能否相似,即可明也。

  垢識是現今眾生所應明白的主要功課,倘若能棄除

第八識田中的垢識,即是成就的第一課而已,若不能永

久的保持在於起心動念中,成就自己良好的含因,即會

遭受外在的種種考磨及引誘。因此自己是否願意做自己

的主人還是受垢識而左右,即可由此觀之。人生在世是

承前業而有今生,能否在此世中去作為過去世種種的了

斷,因此人間是生命的改造界,此生即可清除累世的業

因,必在於今生而成就自己,倘若人生不經過生命的改

造,能否再有下次世的機會再來修持,真不可得知,人

世間的垢識即受第八意識(阿賴耶識)的儲藏,人世間

若不能通過第九識。-真如佛性,能成就於現世是謂無

稽之談也,亦不能超脫自己,了脫此世的業障,而成就

今生。

 

第廿八回 三曹普渡

東華帝君 降          丁丑年二月初六日

  詩曰:東天德澤遍大千 華冑大地德無邊

     帝心巍峨傳真理 君著三曹普渡顯

  天地眾生在於現今時代中,能入於宗教是謂善德因

緣,又在本身能真正入於修持的境界上。是要眾生自己

能超越自己,自己來渡化自己。否則若靠他人的拔渡,

能長遠的實證實謂不可能。因在於眾生是「自性自渡,

佛不能渡也」,倘若僅靠他人的拔渡者,若他人及後代

能否永不退志,因此僅靠他人的拔渡者,若他人及後代

能永於善道修持中,受拔渡者即可長享福報而受渡。倘

拔渡者因生異心而脫離善道修持時,受拔渡者即在天界

,亦將下貶凡塵。因此是受拔渡者的福蔭而超拔者,能

否能長享福報而受超拔,必看其超拔者所作所為而受渡

,而此已脫離自性自渡的法則,因是受他人及後代之超

拔,是不能長遠的保存。

  現今上天廣開鴻慈,廣渡眾生。倘能因受他人或後

代子孫的拔渡時,即在於自己能否再行功立德。為自己

來超越,為自己再行功立德更廣渡眾生,如此即不受他

人或後代子孫的拔渡所影響,更能自己成就自己,自己

能引渡自己。而非是受他人或後代子孫的拔渡所左右,

更在於不受他人或後代子孫的功德多寡。即能自己成就

自己,自己引渡自己,而一切的作為即可以在自己所行

,及能行的範圍內去成就自己,因此是「自性而自渡」

,而非是靠他人或後代子孫的功果多寡而評定。在於本

身所能行,及應行的事務上,即可以印證。如此的引渡

才是現今修子及本身所應了知的一切。若在本身的功果

稀少或不足之時,必須靠他人或後代子孫的拔渡。亦僅

僅是引緣而已,因在本身的條件中早已具備。善德因緣

,僅待於因緣的和合而成就功果的拔渡。

  眾生本身因受此善德因緣的和合,才能成就。但在

現今萬教齊發及宗教的顯化中,能真正的入於此善德因

緣者,稀也!都在於本身意識形態的高漲下,自我意識

主義的排斥,而將此善德因緣來摒棄,如此真令仙佛同

感唉嘆!同感悲傷!更甚者反造口業而毀謗,殊不知天

心慈仁!天德恩廣!時遷法亦遷,承天命者行天之聖命

。如此的毀害,將真正的善德因緣,摒棄在自我型態的

意識外。因此不論過往的先人如何的幻化,如何的顯現

,如何的夢示,如何的哀叫!也無法得到此善德因緣,

而入於潛修的位階上。因此令過往先人,無法得到提昇

自己,超越自己的機會,如此現今的眾生能真正行持於

此善德因緣者稀也!

  三曹普渡的過程是要現今眾生過往的先人,有善德

因緣者,能在第三空間的生存條件中,真正的去行持自

己所願意選擇的一條修持大道。在現今的眾生中,是否

能具足此善德因緣,必看自己本身的作為及信仰力量而

定,有時必看自己的心態而定。才能具備善德因緣的結

合,才能讓過往的先人有機會,入於三曹普渡去修持自

己,去成就自己。在於自己能有此機會,能入於潛修的

位階。即是成就過往先人進入三曹普渡的第一階段而已

,必經上天仙佛考核是否能通過進入潛修尚不得而知!

若通過時,往後的課程中,遠比現世所受的教有與學習

過程,而來得較嚴苛。亦在於教育與學習中,達至上蒼

所頒佈及要求的每一階段,而且每位仙佛降臨所教導的

課程都不一樣,因此每天都面對不一樣的功課及等待學

習。若稍不用功,即無法跟上進度。因此自我鞭策,自

我勉勵,及同儕的學習中,互相學習,互相鼓勵,相互

教導,也來得較有實質的效果,因此三曹普渡的過程,

即是要日日學習,日日進步,一位原來沈淪於冥府的先

人,先前都不知自己往後會變成如何!又無法得知自己

的去處,僅在於受苦難的折磨,一切都無法了知,僅寄

望於現世親人,能做功德迴向,以助早日脫離苦境。而

由懵懵懂懂,無法了知自己的未來前途,經由幾年的改

造後,即可脫胎換骨而成為代天宣化的代言者。

  三曹普渡的學習過程,其嚴苛的考驗及課程,則非

是普通凡人所能理解的。如此的教化課程中,每位仙佛

所教導的都不會相同,每位仙佛都有其成就與殊勝的過

程。在於自己努力多少,用功多少,成就即多少,因此

即不受他人或後代子孫的拔渡而受影響。他人及後代子

孫所能拔度者,僅在於先前的報名上課而已。若本身不

努力,亦會因自己怠情而受影響,遭到除籍再受輪迴的

轉換,而此一世世的輪迴受苦難而磨身,因能有此善德

因緣進入修持的靈修修士中,都能明白這一點,必會更

加努力與勤奮的用功。切盼早日能將仙佛所教導的課程

,儘快學習完成,更會珍惜此得之不易的善德因緣。惟

恐錯失而遭受輪迴的苦楚。更在自己所能了悟,參透的

過程再互相教導左右的同儕、相互切磋,相互鼓勵學習

。而達至每位修士皆符合上蒼所要求的標準,即在學習

中奠立往後代天宣化的資糧。也達到上蒼所頒訂的圭臬

。亦作為往後成仙成佛成聖成神的依據。更須通過上蒼

的考核而後結業,再俟 玉帝頒旨派至各天或各地去行

使自己的職責。總之本身是否能成就,可由學習的過程

中,即可明白一切。

  因此在派任後,有時即會感到「用時方恨少」,雖

如此然而都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加緊腳步實地的實修與

實習。因此所受教導學習中必可深入也!三曹普渡的過

程,必在轉化本身不良的含因而能成為善果。因此入於

靈修的修士,所學到的聖務,往往即非凡人所能理解及

所能得悉,然而三曹普化的過程,即可在於自己身上能

成就,亦在於自己成就後而再能化育他人,即是三曹普

渡(化)的過程!願天下眾生的先人都能受普渡(化)

而靈修,再教化後代而長遠流傳!祝賀崇心道場承天命

設立無極大道院,廣渡眾生回歸?吾更願慨助一臂之力

也。

 

第廿九回 真如

南華帝君 降          丁丑年二月初十日

  詩曰:南天大道護生靈 華開懿德拯黎民

     帝曰無私提善因 君著真如回自性

  眾生在現今的時代中,因萬教齊發之關,都各自標

榜吾為最上乘最顯化,最能讓眾生得到感應是最殊勝。

如此在眾生中,往往因自己的經驗不足之故,難免會遭

受外界的引誘,又在自己本身判斷力的不足下,常造成

盲目的崇拜。眾生在現今人世間,僅是短短的數十寒暑

交替而已,若走錯了一步路,再回頭又是另一時空的轉

換,自己是否有判斷力,再去作為修持的經驗。若能在

自己本身於現今時代中去作為改變,如此尚可轉圜。在

於人世間的修持過程而來得較實際,也較容易改變自己

,否則時空的轉換,是否能再有修持的機會,實難以明

瞭也。

  因是時空轉換,又自己判斷力的不足,往往會造成

不再虔信,不再入於宗教來修持善德因緣,促使此世無

法回歸於本來。即帶著落寞,蒼茫的心境而入於輪迴中

。如此是善德因緣的不足,還是自己所具備的經驗與判

斷力不足之故否?人世間能入於宗教修持,並不能保證

每一位修持者,都能有所成就,也都能回歸,乃在於自

己本身努力多少,用心多少。是否盲從,或是自己本身

善德因緣,無法具足之關而定。更會造成修持者本身的

矛盾之所在,亦在於此。人世間的修持過程因已萬教齊

發,故難免良莠不齊,掛羊頭賣狗肉,借仙佛之名而大

行其道(盜)者,亦不乏其人。因此造業的眾生,原本

帶有天命者。因在本身修持一段時間後,早已變質了。

是否再有機會作為上蒼的棟樑才去渡化眾生,接引眾生

而回歸,可由此心態則可明白。

  眾生本俱佛性-即為自性、本性,而此性為如如不

動之真如,是人生本具-真如的自我。而不在於外在的

功德,而在於本身內在自省的反觀,能在於-第八意識

中的垢識去清除,去掃盡垢穢,才能將原本的真如一一

彰顯。人生於世,只不過百年而已,是否能在有用的時

空中,做自己的主人。更在人世間上去彰顯,自我的真

如佛性、聖性、仙性,皆是-自己的本性而已,自己的

本來而已。眾生往往喜歡向外求取本身早已具備的真我

。時常向外求得的外在一切,不知能否成為自己否?因

在人世間的自我本來,皆不應向外求。然而人間的生活

素質是具備向外求取的功能,人世間的生活與精神依靠

,是可以向外求取,而自己內在的本性是無法向外求取

的。倘若能向外求取自己早已俱備的自我,是否會將原

本的自我而鏟除,那向外求取的假我,能代替自己的真

我否?即可明白。人因為都喜歡向外看,而不向內觀。

常常會犯下不可原諒的諸多毛病,更是時常矛盾自己而

不知。如何能在真如的自我中去闡揚,去發揮,即可給

自己有個生存的空間,否則蒙蔽了自我本性,如何能成

就自己,何來能成就眾生,是否如此?

  真如的自性,必須通過自我的檢驗,才能將本來的

自性,一一來開發。人在於先天,因落凡後,即受後天

的影響,而使自己本身早已具備的真我,皆蒙蔽了。因

此原來具有的真我,早已埋沒在此世中,更使自己的真

我無法去開展,無法去清除。人即是如此的動物,不知

有個自己是真我,往往會認假為真,不知外在的一切只

是借看而已,及因緣和合的具足在於生住異滅的過程中

,如何成就自己。真如本性,並非滅逝後才來成就,才

來彰顯,即在於當下之中,去成就自我如來藏-真如的

自性。人世間皆通過每一次輪迴的生滅,而達成每一次

次的改造。又在改造中,促使生命能生生不息。必觀本

身的用心與努力多寡而定,人世間是否有此能力,即看

自己所作所為而決擇也。

  真如自性是每一位眾生皆具備的本質,如來藏即是

自己的本來,是否不受外在的動搖,必在如何彰顯自性

,而能成就於今生,否則下次再輪迴一次又是如何?又

是否有相同善德因緣,再入於修持的路程,因此人世間

必須通過生命的改造,才能將本來自我的真如自性來闡

揚。更在於闡揚中早已是佛體,早已是聖軀,早已是仙

種。如此的行使,即可通過人世間的改造,而成就於現

今之世上也。大道回歸的著作觀崇心諸賢生、虔心矢志

,勇往邁向光明大道之路。

 

第三十回 靈魂

西華帝君 降           丑年二月十三日

  詩曰:西方天界承無極 華德照耀遍大地

     帝言眾生皆本靈 君降著作靈魂起

  眾生在現今世上因承前業的輪迴,而才有今生。在

於本身此世上的一切,因前世的所作為,必須承前業才

能有今身。如此的相應循環而成就人生的動源。也在於

生生不息的動源,一切的作為才能有種種的因緣和合。

人生於世,必須通過三尸神的督管,亦在三尸神的監督

中。不論作任何事情,皆有其不可抹滅的印相,才有造

就人生的種種事務,才能成就於現今世上。一切的作為

不論起心動念,或者是付諸行動,皆須由人的三尸神記

載於人的靈魂中。

  人之靈魂因受起心動念所影響,才能讓自己必須承

受前業,才是造就今生。人靈魂中的三尸,必須由人的

起心動念,加上承前業的因緣和合。促使自己有種種的

作為,也才能成就於今生。人在起心動念中,不但能成

就自己的外緣,亦在於內心的本靈,促使自己來行使種

種的因緣和合。人之靈魂必受三尸神督管,而人的靈魂

又分為1.覺魂2.生魂3.靈魂-亦在人的三尸神中,每位

皆有督管一方。人之靈魂必在於自己本身,所行及應行

的事務中,不論任何人皆無法脫離三尸的督管。也在於

人身的覺魂中是由五塵境的種種,眼觀色,耳聽聲,鼻

聞香,舌嚐味,身動觸的影響,才使覺魂即感覺之魂,

向外發號施令,才能成為身之動源,亦在於動源中的起

頭施令者就是意識本身(第六識-意念起)亦即為生魂

也。

  生魂故曰意念的伊起,在於生魂所能具足的意識,

又本身所傳導的功能,亦在分判事務的是非,善惡,好

壞,對錯的分別而已。形成了相互的對待,即是陰陽,

而成就現在種種的一切,人的生魂在外界是無法用肉眼

看得見的。僅在於受覺魂而入於第六意識及第七末那識

的分判傳導而已,在於本身此世所作所為,亦無法在靈

魂中去作為自身的本相,即自性。人皆由承前世所作所

為的業因,才能有今生種種的因緣和合。又在人的覺魂

與生魂僅是此世有用而已。轉換一個時空或者入於下世

輪迴,此生的覺魂與生魂即不受靈魂的影響,也不影響

三魂的串連,而三尸更不會再入於下世或輪迴的督管。

人的靈魂因受前五識的覺魂,而入於意識,末那識的生

魂,才能直通靈魂-本身的自相,亦即自性,才有靈魂

的顯現。因此在今世中所作所為的一切,皆詳實記載於

人的靈魂中。即第八意識阿賴耶識中的顯現,更是作為

人身本來一切的原動力,因此靈魂不受時空而抹滅,或

是輪迴轉寄於他方或下世,即由靈魂而牽引。

  靈魂的本身是不具好壞,善惡,是非,對錯的分判

,僅在於人通過了此世的教化及因緣和合的過程中,而

形成了一切法相的起動。人生於世上必須通過覺魂,進

而受引動及種種作為,皆由人的起心動念,加上意念及

末那及阿賴耶的影響。才有此身承前世及累世的種種含

因,才會有生生不息的作為。佛曰:「閻浮提眾生,起

心動念,無不是因,無不是業。「在於現世上的因緣和

合,是好,是壞,是善,是惡,是是,是非,是對,是

錯,皆承受前業的軌跡的影響。因此今生是承前業而入

於今生,而此生又是下世的造因者,即是造業的原因-

含因。

  靈魂本身是無記,不論是非,好壞,對錯,善惡皆

納入在於靈魂中,即是阿賴耶識中。更不受此生或輪迴

轉換而抹滅,如此的無記僅是待緣而已,直到因緣和合

成熟之時,才會一一顯現出來,正如現今錄影機類似的

作為相同。人生的一切是受前業的影響所及,有時亦無

法自己欲怎麼,就能怎樣,必須承前業,才能再入於今

生,而今生又是下世的造因者。人的起心動念即會影響

靈魂的牽引,而改變自己所承受的業果,靈魂的引導若

能將不良的含因摒除,僅留得清淨的意識,含因中即不

受不良所左右。因此靈魂本身必須具備因緣和合,才能

有所作為。否則業因欲成果,亦無可能。

  人生的經驗是改造現世業因的,即靈魂儲藏的處所

。人的所作所為,會影響靈魂儲藏的地方及一生。若能

淨化不良業因,儲存清淨善德良因。即可在下世中或未

來不受不良業因所影響,此生是前業演化所傳承。是否

可以改變輪迴的種籽,還是下世又來一回,或者累世種

種的堆積,又一次次的輪迴。若不能改變業因的種籽,

靈魂即不斷跟隨業因而投生於下世或他方。靈魂永遠不

滅,好壞,善惡,是非,對錯,皆不影響靈魂的儲藏,

即阿賴耶識的藏庫,可否轉化即看有否能力改變而已,

才能成就自己於現世。

  今夜著書至此,有幸同崇心諸賢生共聚一堂,乃吾

心慰,又蒙貴堂主席關聖的盛情邀約,為 皇母大天尊

及無極大道院院尊,靈寶天尊法相,開光點眼,真感有

幸也!好、好、聖像近前,開光已畢,恭賀 皇母及靈

寶天尊聖像已發毫光,直沖斗牛,更願意崇心道場廣渡

眾生而回歸也!

 

第卅一回 真我

北華帝君 降          丁丑年二月十七日

  詩曰:北方傳述渡迷黎 華堂德意闡真理

     帝德真悟返無極 君著真我普天機

  眾生能在現世上生活皆具有善德福報,此善德必受

現世的影響能否在此世當中,了悟自我的原來。但往往

因受氣稟,而時常迷惑自我在現世上的自我本來,又不

知如何能了悟自我先天原來。因此在自我的外在上,是

同外塵境的接觸,是由經驗轉換智慧,才能闡揚自我本

性的發揮。然而自我常受到外界的引誘,迷失自我的真

我,真我的形體是無法用肉眼觀之!真我是本來的自性

,即是如來藏的自我而已。人生於世,常因受到外在的

一切而左右自我的分判,因外在影響人的行為,故在於

外界所觀的一切因緣中,時常又受到外界迷惑,而將自

我中的真我,不知如何來闡揚,如何來彰顯。人的靈魂

落於凡塵中,已無法觀視自我中的真我,人又受三魂七

魄的左右,使自己於現今世上的一切作為又受制於人,

又形成種種的束縛,所以不能回歸於原來自性,反而受

到環境種種的不良誘因,而困擾自我。

  人生在於現世上,能轉化不良的誘因,不善的含因

,即可在淨化的過程,慢慢彰顯自我的本來,人在於凡

塵常受外境的左右,故無法靜下心來,保持平常心。靜

思反問「自己是啥我是誰!誰是我,我又來做什麼?我

又如何回復本來的真我。」然而即有你我的分別心,無

法打破此分別故而有「我執」,「我所執分別心即起」

,若無我之執時,又不能彰顯自我,如此形成矛盾。會

困擾人生,皆在於此左右了自我的成就,若能靜恩,把

心定靜下來,反觀自己之時,往往會替自己感到悲哀,

是否如此,在此而言若有修之子,時常受阻礙受考磨,

常受不如意橫逆的左右,心靈上即受境而轉,而無法轉

境,能否在心靈的自我中,發揮淨化自己的心靈。不思

善,不思惡,亦無分別對待,能常保一份心靈上的寧靜

,靜到極處即是真我的本來。眾生都欠缺了這一份心靈

的寧靜,故常受到外境所左右,影響心靈內在的真我。

欲達至回復真我的自性是謂不可能。

  真我的自性,如何闡揚自性的發揮,人人皆可達成

。只因人受到外在的五塵境,根與塵的接觸而束縛。不

知人間在於每日當中都是一輪迴,是否了悟如此的過程

中,眾生因受年月日時所左右,故在於春耕、夏長、秋

收、冬藏的過程即是一年的過往,也是一年的輪迴。每

日凌晨的初始(深夜零時),即輪迴的開端,種子的孕

育而生根。待至清晨(五至六時)起即輪迴的開始,初

生的發芽,陽光的照耀,漸漸吸收養分,承受風吹雨淋

的過程,學習如何站立,及至午前九時,此時由初生而

漸能站立,即是幼童學習與青少年的過程,一切都來得

新鮮,及至中午時分,此時已是壯年了,一切都已脫離

幼童的學習過程,一切所作所為必須自己來負責,稍候

又至午後三時,正值人生的經驗處世漸已成熟,人生過

程上則又是另一階段的開啟,待至傍晚,已是飽經風霜

雪雨的煎熬,此時所作為必考慮較多,人生的阻礙相對

的較減少,此時應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已漸漸

步入中老年的階段,種種歷練此時最為豐富,若能善用

豐富的人生經驗,往後亦較有成就,又至夜晚來臨,此

時已非年輕的無知及衝動,一切都能按步就班來完成。

也可以給自己有空間為未來而舖路,夜深了是否已經入

土為安,而後代又來更替,人生中的自我又不知如何,

才是真我時常矇閉了自我的-本靈,又不知漂往何方。

夜深了一切都靜止,看來人的一生是如此。皆由世代的

交替著人生的過往。迨至凌晨起,又是一切的開始。凌

晨、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夜晚、深夜、凌晨,週

而復始。是否在一日中即可輪迴一次,一個月又可輪迴

三十次,一年又可輪迴三百六十五次。而一生即是人生

的大輪迴,何時初生,何時入土,誰人能明白,誰人能

掌握否?即在每次的大與小的輪迴中,一次次的反復輪

迴而已,是否每日皆在輪迴中,又作同樣的事務,能否

轉化即可由此而知也!

  自我中的真我,是不受輪迴更替而消滅,反而將前

次輪迴的過程累積而成為經驗,形成一次次的累積中,

受外在的左右,故難以抹滅前次輪迴的經驗。人生即受

外塵境所左右,因承受前業的種種作為而成為業因-即

是含因。而含因又是承受前次輪迴的影響是好與壞的果

實,含因即是種籽,進而發芽後長成開花而成果實,也

是業障與福報的來臨,人生是承前業及此生如何來轉換

而已。如果能在每次的輪迴中,若能明白前業是什麼,

即可了知人的業因是如何形成果報。因此在自性的真我

是不受輪迴而消滅,反而會增加前次輪迴的成果為經驗

,而成為業障與福報的來臨。人生是不斷累積業因,累

積輪迴,尤以每日的輪迴,每月的輪迥,每年的輪迴,

人生的大輪迴,又是在於更替中而造就人的業因,是否

能了脫業障的束縛,而轉換業報成就福報。

  真我的自性即本來,即靈魂。因宗教當中所用的名

稱不同而已,故在其所闡揚的每一名稱,皆有其功用,

因為名稱不同而所顯現的功用亦不同,其實皆是同一物

而名異而已。真我是不滅,即在於輪迴中能否將原來善

良含因,來發揮其效用,來顯現自我中的真我,人生皆

在外在所能接受的過程,而引動真我的彰顯,因此一切

的業因果報所形成的過程,如何去轉化,即在如何去改

變不良的惡因,不良的劣因,造就善德因緣而成就於今

生,現今眾生皆喜向外觀,而不思如何向內觀,即在人

的內觀。明瞭人之一生該如何來作為,如何來成就真我

的彰顯而已。大道回歸即在真我回歸上了脫自已,成就

自己,靜靜反思,靜靜的檢討自己,內在心性即可明白

人生的過往也!

 

第卅二回 本靈(原靈)

中華帝君 降           丁丑年二月廿日

  詩曰:中土難生已逢臨 華開天道鎮自心

     帝觀天地本原始 君降著作本原靈

  眾生於世上的成就與否,皆在於自己本身來行使,

如此的行使上,能生於四大部洲中。而入於本來的區域

-中土,能生於本來區域,皆是福報的具足。因此古有

云:「人身難得,中土難生,佛法難聞,修真難行」。

眾生皆能具足福報,而不受地域的限制。人身的福報,

乃是前世及累世所具足。而本來的原靈(本靈)即由無

極而降至凡塵,因此人在凡塵中必經由生命的改造,才

能創造生生不息的原動力,即是生命體。如此生命的原

動力中,必須具備自己所能擁有的福份,才能在本身於

現世上去享用福報,否則無任何半點福份,能生存於現

今世上,是謂福報不足,必常遭逢橫逆阻擋,難以稱心

順意。因此能於現世中有其基本的生活條件,才能在自

己本身所具足的本靈(原靈)中,去行使自己福報,所

給予的生活環境。

  眾生本靈的原來,乃在於無極(理天)降至太極(

氣天),太極又降至凡塵(象天)。在本身所循環的一

切現象,皆由於自己落凡後,而無法開展回歸的原動力

,因此落凡後即遭受凡塵,五塵境的蒙蔽,才使自己本

靈無法彰顯。無法回歸於清澈的原靈(本靈)中。因此

即受到外在的引誘,入於凡塵而不知如何回歸。如何能

達至由象天返氣天而回歸於理天,乃在於自己所能具足

的本靈中,是否能具足本靈的初始心而已,因為一切外

在的引誘,皆是由人之心而起。在凡塵的種種過程,皆

由於本靈不能具足原靈的原動力,即是自我本來的初始

。故難以回歸於無極理天,回歸於自己本來的本位。眾

生皆是上天所化,每位在於本來的本位,在於天上即有

自己的本位。因此落凡後,一再遭逢凡塵的誘因。致難

以回復清明的本性,即自我的本性即原靈(本靈),故

而眾生無法開啟回歸大道的原因即在於此。

  眾生本靈皆具,只因無法達成回歸的初始而已,在

於本來的本位,即由先天而中天而後天。如何回歸於先

天大道,即由後天回歸,追溯於中天,由中天將氣稟拋

棄而再回復於先天,即無極的本來。因此此段時期的一

切作為,若無法清澈自己的本靈,欲回歸於無極理天是

謂不可能,僅在於象天(凡塵)中的輪迴而已,若能超

越亦在於中天的神職蒞任,再將不良氣稟拋除,來改造

清澈自己的本靈,即是先天的原靈。而回復原始本靈的

初始。因此人生的歷練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生命的改造

。否則不經由生命的改造,欲回復先天的本靈,是謂緣

木求魚。人生的經驗必須通過生住異滅的過程,遍嚐人

生酸甜苦辣的經驗,由經驗中去吸取知識再由知識轉化

為智慧,而作為改善的資本。人生於現世上能否改造,

必看是否能明瞭,宇宙的過程之作為而已。

  能通過宇宙生命的改造,必在生命改造中,求取原

來的初始,即本靈(原靈)。而回歸無極的先天必須要

由人的過程作起,才能一步步按步就班的來行使。將自

己的本靈置於原始初地,即不動心,不動性,不動靈-

即是自我真我的如如,亦是於如如不動的本靈中如何回

復,能達成回歸的原動力。才能使自我的真我回復清澈

,宛如薄翼而能觀照天地,亦如光明的明鏡,不帶任何

一點紗紋。在人的本靈中,必要能將自己的真我回復,

於如如不動的本靈中,任何一點的蒙垢皆不利自我的真

我。如此清澈的回復,才是真我的本來,自我的原靈,

眾生皆外在去求取,殊不知任何外在的一切,都無法可

輔助本靈的清澈也!

  本靈的自我,如何清澈,即是不動於心,不動於念

。不動於意,不動於識。經由八識田中的阿賴耶識的轉

換,即是由靈魂的回歸於真我,才能將外在的一切造化

,進而輔助自己本靈的初始,亦為如來藏的真如本性,

眾生的一切,若不經由生命的改造,欲回歸無極天界,

身帶極重的塵垢,必受上清回(升)天,下濁降地所影

響。在自己清除垢穢與否?本靈不帶任何一絲絲雜質。

即可由此觀視本靈,因是己生帶來,不受輪迴的抹滅而

消除。人生是經驗累積,無非是由本靈清澈的改造,而

成為自己回歸的本質。人都有先天的本來,如何回歸,

如何清澈,即可在現世中去作一番的奮鬥與改造,而成

為自己回歸的本質。才能將自己回歸於大道,回歸於無

極,回歸於本來(原靈)。然而眾生皆具佛性(自性)

的原始即在於此,欲回歸,欲輪迴,皆由自己所掌握!

任何仙佛皆無法替代,亦無法讓其個自而回歸。只在於

自己能否提引自己本靈的原始,本能回歸於先天無極也

!是否如此!冀望天下眾生皆能真正行使原靈的初始,

而使自己回歸。希無極大道院,懿敕崇心堂,更能發展

,廣渡眾生勤學真理而回歸也!

 

第卅三回 如來藏

南屏道濟古佛 降        丁丑年二月廿四日

  偈曰:南開大道渡迷航 屏障功德亦自當

     道濟降來著天書 古佛登著如來藏

  其二:真如彰顯靈魂清 真我歸返本原靈

     如來藏中菩提顯 開悟必須明己心

     見性方可覺滿盈 自覺覺他相互應

     滿圓圓滿覺有情 大道回歸佛國行

  人生在世是有來又有去。人生是如此,萬物亦是如

此。倘若人生及萬物皆不來又不去時,即在於有恆中能

有恆常的久遠。人生是如此,萬物亦是如此。在地球生

存的空間中,因有萬物的存在,才能開啟生生不息的傳

承。人皆在世世代代的傳承中,才能造就人生。也在生

存的空間中,因有萬物及人的存在,才能展現活潑的生

命力。也在活潑的生命力中,又能將生命作為宇宙繼起

恆久的傳承也。

  人之本靈來自無極,來自上天。因落凡後,受到外

物的迷障,才使自己無法達成回返的標準。亦在自己本

身又不知如何,才能回歸於原來。因此有來之時,必有

去。來來又去去,即在當下,亦無法達成自我回歸的目

標,以至於自己姑息自己,無法達成自己回歸的作為。

人生即在於有來又有去,又無法在當下中作一了斷。時

常受外在的誘惑,而使自己迷障了人的一生。因在於有

來之時,若以現世下定論,是否能在於有來之時作為打

算,亦將回歸作為人生的基準點。倘若能回歸即可在當

下中,作為完成一切的了脫。因此有來必有去,來來又

去去當中,是否能將自己的本靈定於回歸的原點。人生

的過往若不能定在如來藏中,一切的作為僅是下世再輪

迴的種籽而已。又是無法在累世中及現世上去作一了斷

。現世上的人生若不在如來藏的真我本靈中,去彰顯自

我的原來,是無法回歸也!因此在現今世代上,若眾生

未達至回歸的標準,須在人生中去行持於六度萬行,而

一切的作為才可以符合回歸的要件。人不論在世上是貴

為王侯或乞丐,皆是一律自性平等,僅在於「自己行持

於六度萬行的波羅蜜」,作為人生的基準點,才能達成

回歸的主要原動力也。

  如來藏的真我中,須具備現世的改造,才能達至回

歸的原點,如來藏是真我,而非僅在於前八識中而已,

因一切外在的五塵境,通過人生的因緣和合的接觸,才

有因因而得果,人生的因緣果報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又

在其因其果自得,外在的他人,皆無法替代自己,亦在

於本來的原靈中-即是本靈,如何才能作為人生的回歸

。如來藏是必要能將一切的垢識,來清除來改造,才能

棄除污穢的意識。因在五塵境的通過後,即在於六識的

接觸。而入於末那的分判傳導中,再入於阿賴耶中的分

門別類的儲藏,即不論好與壞,是與非,善與惡,對與

錯,即一一貯存在於阿賴耶識的庫藏中。又無分別的了

記是為無記,因此人生的經驗,有此的儲藏,才能以善

德的因緣和合,而成就人生種種的因緣果報也。人皆在

於生活的累積中,達至經驗的吸收,也經由吸收而作為

人生的經驗,更是生活的過程。如此的無記中,因人無

法了知下一刻的過程,會是如何,又橫逆來時,人皆無

法有心智去防堵,時常受一次次的反覆與經驗的需求才

有作為,亦在人生中才能有經驗的累積。

  如來藏本是佛性,即是自我的本性。人生皆在於本

來的自我中,不知如何能回歸於真我的原點。常受到外

界的誘導,將原本簡單的回歸點,受心智的外誘,而無

法開展人生的真如,佛性,即是如來藏的本性。因此一

切的眾生都在輪迴的交替中,一世世的輪轉。若能具足

「六波羅蜜的六度萬行」。欲要回歸必較容易,此期要

求條件亦在於此。眾生若不能行持此「佈施、持戒、忍

辱、精進、智慧、禪定」,六度萬行的波羅蜜,是無法

達至回歸的要求。人生的修持條件,每一宗教的教導要

求皆不同。但皆離不開於此的要求,而眾生每每將他教

,皆視為外道或外教自我為主教,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如何能否打破以他教或我教的教導傳承,如何吸收別

人的長處,來改造自我的短處。即能由他教即我教,作

一個修整。在自我的要求中,才能有回歸的本來與作為

,倘若一昧排斥他教,標榜我教,若修持工夫到家時,

亦會不能容於他教,即有分別心,在回歸中必記上一大

過錯,因此在於我教中,亦要讚嘆它教的殊勝之處。必

在眾教平等上能回歸的本來中不作分別,不入於不平等

心,即是現今宗教修子所應俱備的心態與作為。

  六度萬行的「佈施,忍辱、持戒、精進、智慧、禪

定」,是每一宗教的立教基礎,亦在於每個宗教的名稱

不同而已,但皆離不開於此,每位修子若能達至此目標

,即在於改造自己方面,不受外在的影響,必在於自我

的提升中早已具備了。又能力行於六度萬行,才能將原

本的意識,置於真我,如如不動的本性中,更在於自我

提升的條件上作為起心動念的改造。六度波羅蜜-不僅

是力行因緣和合的條件中,作為改造成就的資本,又在

於內性本質中,能將外在的修持條件,能真正的自我提

升,如此不經上蒼的安排,即能回歸於原點,即原來的

本位,眾生皆會有來生,不知來生是如何,是什麼,如

何能掌握,即在於當下的現世上,能明白下世是否還要

再來,願天下眾生皆能在自我回歸中,達至回歸的本來

即資本也。

 

第卅四回 菩提

南極長生大帝 降        丁丑年二月廿七日

  詩曰:南極仙翁降道場 長生世人欲學樣

     大帝著作菩提門 降來意會崇心堂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這是六祖慧能,所禪示之真機,給予後代的修子們

,能有機會提昇自我本性的彰顯。六祖乃於累世中,早

已根器相當鋒利,故而不必觀經文,只聽聞經意,即能

了知其中的涵意為何!故本身不受文字障的左右,才能

聞經而了悟自己,是謂根器鋒利之故,又因累世中所累

積的資糧,於當世才能彰顯自性,不受文字障的左右。

使自己能提昇自性佛體,能得五祖所傳承。其傳承打破

了,心傳、衣缽、信物的印歷證,才能在傳承中,歷經

千年後,為後代修子能以六祖為典範,為依歸。作為修

持的準則,又能提引修持自性的彰顯,打破往昔心外別

傳的迷失。是為頓悟。

     身似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是神秀所能體悟的資質。亦在於菩提種子,所能闡

揚的是由漸悟而行,由漸漸的了悟自己種種的缺失,作

為改進的要點,而一切眾生若能具足六祖慧能的頓悟資

糧,是謂先天根器鋒利。但於此而言,眾生皆少有具備

此根器。皆在於自己的迷失,自己的無明。由學習中一

步步來彰顯自己的佛性,然而一切眾生不具頓悟的資糧

,必須一步步來按步就班的,漸漸的達成漸悟的資糧。

亦即是神秀所言-「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

拂拭,勿使惹塵埃」!若能如此,欲彰顯自性佛體,是

必須一步步來完成。能由漸悟的累積成為資糧,而達至

頓(開)悟之境,亦來得較實際。

  眾生皆言六祖慧能有頓悟資糧,鋒利根器,此乃累

積了多少世的資本,才能達成如此的根基,更非是一蹴

可成,而是由累積多少世的先天含因,先天資質才能達

成。倘若以現今眾生而言,落凡後,即遭受五塵境的迷

失,原來有此根器者,亦因落凡後的迷失。一切都得從

頭來,如此欲彰顯自性佛體是謂不可能也!又因現今科

技時代,文明的衝擊。於先天根基深厚者,其本身又遭

逢落凡的迷惑,成為迷失自己,又迷失了本性。欲開展

自性佛體的闡揚,更加困難,殊不知有諸多的先天根器

深厚者,落凡後遭受外在的引誘,而迷失了往昔深厚的

根基,亦在於自己缺少點化,當頭棒喝來完成其先天根

器,即鋒利的開展。然而一切眾生是否能達至圓滿的自

性佛體-即菩提種子,必看自己所作所為了。

  菩提本無樹-菩提種子是謂真如,若不經由改造,

能成就於今世,是謂謬言。在於眾生不具頓悟的資糧,

若能由學習中去改造今生,及累世不良的含因,必能在

今世中成就自己菩提種子的更新。是更可在真如的本質

上,去彰顯如來藏的真我。真我是靈魂不滅,又能成就

於菴摩羅識的佛識,也是自己的本來,自性、佛性、仙

性、聖性、皆是。眾生不知自己所具有的,於現世上是

什麼,又不知今生來此世界又作如何,又如何完成當今

所應行之要務。而一切的迷失,若僅靠自己盲目的摸索

,必要經過一段很長時間的考磨,才能達成。又要在考

磨的過程中,改變自己累世及當今的不良氣稟及含因。

才能圓滿回復於先天的原位,也是先天自我的本來。

    身似菩提樹——菩提本無樹

  是現今眾生由漸悟而達至頓悟,所必須經過的路程

。若沒有經過漸悟,欲達至頓悟,是謂不可能。果若眾

生皆具頓悟的資糧,那在現世中,即能了知自己的本來

,自己的先天。不必經由仙佛的告知,自己即能同三界

,宇宙天地合而為一。因此了知過去、現在、未來,即

在於三世中了知自己的一切。了知宇宙天地的玄機,亦

了知過去,現在,未來之當下,該如何行持。即通過了

三際遷流的組合,必能知道自己應行及所行之事務。人

生於此境界,必早已具足自性佛體的開展,亦在於本身

能同宇宙天地合而為一,我即宇宙天地,我即萬物眾生

,我即自性佛體。不必等到蓋棺論定,早已脫離三界而

達至無極勝境,願眾生都能由漸悟而達至頓悟,即菩提

種籽的闡揚。也是「身似菩提樹,進而成為,菩提本無

樹」的境界,一步步來彰顯自己,而成就自己也成就眾

生。不必論普渡,早已回歸也!

第卅五回 開悟

北極紫微大帝 降        丁丑年三月初二日

  詩曰:北極天道渡原靈 紫微宮中教眾生

     大帝降著真開悟 詩喚蒼黎自悟醒

  眾生在現今時代上,因能有善德因緣而入於宗教來

修持。若欲達成開悟之境地,必須先要以智慧來闡揚,

在真如佛性的開展中,才能有真正的發揮,因此眾生若

不經由智慧的開展,欲達成開悟之境地,亦謂較不可能

。不論有修與否,在自性的闡揚發揮中,若不能經由外

在的磨練而成為經驗,欲開展自性佛體也較困難。然而

眾生若不具頓悟的資糧,必要先由漸悟來按步就班,才

能開展自性,而達至開悟之境地也。

  開悟在於古昔之時,眾生能以自修方式來達成,而

現今因在教化的過程中,較有諸多的書籍經典相互陪襯

以供參修。如此能達至開悟之境地,亦較往昔來的較多

又較廣泛。現今眾生能具足此福報,所帶給自己的是前

世所播種今生來收。又再於收成的過程中,是否僅入於

宗教來修持自己否?不也。因在眾生的具足善德因緣而

入於宗教,若所投向的師門錯誤,或是自己不能轉換錯

誤的修持觀念。不論如何的努力,皆是白費心血。然而

在自性中,因不能彰顯,亦難以達至開悟之境地。開悟

有時必觀其心態與作為,心智及應對而影響。其關鍵乃

在於自己所能了知的一切,是正確或是錯誤,即可明白

也。

  「悟與誤」常成為修持者,時常遭逢的困境,因開

悟所能達至是真正的了脫。又錯誤所達成的,是無法建

立成就的腳步,因此「開悟與錯誤」僅是一牆之隔而已

,亦是一體而兩面。然而開悟的經歷能給修持者,在今

生就能了脫。而在了脫後,又能廣泛的引渡眾生,成就

眾生。至於錯誤不僅讓自己,永無翻身之地,也在於自

己因錯誤,而造成自己往昔所努力皆白費。上蒼實不忍

見於此,時而派仙佛暗中點化,如此能否抱持著永遠學

習的態度。必能以自己的經驗作為錯誤的改正。不論是

有修與否,必須抱持著此種態度。才能真正的在自我的

經驗中,以智慧加經驗的累積,而達至開悟之境。眾生

在入於宗教後,因所投向的師門及前人中若是敖導正確

,相信每位修持者,必能以所投向的師門,而達至回歸

與開悟的境地!如果所投向的師門,及前人教導若錯誤

時,又無法用智慧來扭轉學習的經驗,其所能達至開悟

或回歸,是謂不可能。

  開悟後所能給予眾生,不僅內心無任何負擔,又在

開悟後,其心境的平和與寧靜,更能與天地,合而為一

。又在其心境與作為中能有一種輕飄飄的感覺。其心境

與靈性,皆能貫通於自我的本來。不論如來藏、真如、

真我、自性、佛性、仙性、聖性,即回歸於如如的赤子

之心。而一切的舉動,即給予自己,能在自己心境的開

展上,無任何負擔。如此的心境是無法用筆墨來形容、

用言詞來表達。取抉於自我所能感受得到之心境,亦每

位皆不盡相同,但其所得是心如止水,身輕如雲,亦在

靈性中已無牽掛,這樣才是真正達至開悟所能體會的寫

照,不論任何方式所開悟的本質,其心境皆不離此。

  開悟後其心境同宇宙天地合而為一,宇宙即我,我

即宇宙。天地即我,我即天地。眾生即我,我即眾生。

更因是自性的開悟,而非是凡人所了知的開悟。因此其

過程,其結果皆有別,相差則極大。眾生若不能通過經

驗的累積而成就,欲達至智慧的開展而更到開悟之境,

是謂不可能。在眾生中若能深具開悟資本,必要能引自

性而成就於現今。必要能以真如的赤子之心來作人,如

此回歸者較容易。否則若論一顆樹,其根基已腐爛,是

基根已斷,如何能達成赤子天性-而成就回歸最主要開

悟的關鍵,必須具備鋒利的根器,而不在於聰明與否?

有時上上人會有下下智,下下人會有真悟智。其根器的

鋒利與否,實不可或缺也。望眾生皆能有大根器來開悟

,來成就今生也。祝無極大道院,廣渡原靈回歸。懿敕

崇心堂,能廣遠成就眾生也。

 

第卅六回 明心

東極青華大帝 降        丁丑年三月初五日

  詩曰:東方琉璃金世界 極樂天界傳世間

     青華著作明心言 大帝降臨真實箋

  眾生在現今世上,能入於善堂及宗教來修持。並給

予當今眾生有一個回歸的機處。在現世上能有此機緣,

亦是本身所具足,此亦是前世的善德所奠立。因此在本

身的心態上,是要做自己的主人,或是本身被駕馭,若

不能做自己的主人,乃隨輪迴而流轉。人生於世是在於

世間因緣的集合點,亦在於現世上是人生含因及生命的

改造界。向內求取早已具足的自性,亦即真如,即內觀

於自性中,能闡揚其本身的原來,是今眾生必須具備的

了。

  眾生由自性通過淨化,而使自性的啟發及彰顯。然

而在於明心中,本已具足,因受外塵境的污染,才促使

本身因無明而無法開展智慧。啟發自性的闡揚,人生於

世能明瞭自己的本心,才能明心而見性,若不能明瞭自

己的本心,欲來彰顯自性佛體,是謂不可能。因為本心

中不具足自性的啟發,故而自性蒙蔽,自己的自性無法

開展,必無法有回歸的機會。因為一切外在的根塵接觸

,必須通過五塵境而成就六波羅蜜的六度萬行才能行使

。才可將自己的本性來開展,亦在於明瞭自己的本心,

明心而見性。人生即是如此,若不能明瞭自己的本心,

由外在的引動,若能引緣而成緣,必會受因緣和合而成

為現今的一切源動也。

  人的本性與生俱來,不受現世或前世及累世的作為

所影響,人皆在向外觀看,人生的一切。而無法將人生

定位於原點,更使自己根本沒有機會,來彰顯自性的本

來,一味向外觀看。眾生皆在於本心無法彰顯而難以成

就今生。每每把一切的希望寄望於下世才來成就,如此

是否有相同的因緣來成就下世,是謂不知!人皆在於現

今的無明又無知中,也因沒有經驗的累積。促使人與萬

物由動源而開展因緣和合的作為。人皆在於自己的本心

無法淨化,因此人生的過程必在人現今中,去作為下世

輪迴的流轉而已。一切的希望皆寄望於下世來完成。若

下世無此因緣之時,是否會因輪迴而埋沒自己的本性,

更無法來開展。眾生皆在寄望未來及下世,是無可厚非

。然而人必須有希望才能達成一切目標的行動,來開展

作為。才能因有希望有目標,成就於現世或下世。

  明瞭自己的本心,即初心,即真如佛性。一切皆在

於本身是否用心與否而定。人皆不知自己應如何行,又

如何才能彰顯自性中的真我,明心見性是現今真修實行

的修子所追求與企盼。倘若不在於本身能通過,經驗的

累積,欲成就智慧,是謂不可能。因現今眾生皆向前(

錢)看,而埋沒自性中本來的初心,亦即本心。往往剛

愎自用,更難以開展自己的自性。欲成就智慧而達至開

悟境地明心又見性,是謂不能具足也。明乎本心而見其

真性,是自我改變的方針,也是現世當中所應該追求的

。眾生不具頓悟的資質,應由漸悟來達成明心而見性。

若只是明乎本心。而不能見到本來之真性。即在於本來

的動源中,無法開展人生,由明乎本心所達至見乎本性

  明何心!見何性!是現今眾生常常會遇到的瓶頸。

在於外塵境的引誘中,若不能淨化及改變自己思考的模

式。是不能通過由經驗達至智慧的轉換,又成就於本心

而見性,是現今眾生所無法瞭解的事務。人皆在於現世

中遭到困苦,而由反面來成就自己。或是由正面的去成

就自己,皆由正反面過程中的見解與思慮而成就之!人

必須通過聞、恩、修的歷練,才能達至經驗的累積。也

由經驗而成就智慧。更在智慧中成就思想的改造,即人

身第八識-阿賴耶識中的淨化,才能不受垢識來左右及

影響,眾生若不能由智慧,而轉變淨化本身的藏庫。也

是無法達成至開悟所能給予的,明乎本心,見乎真性,

即明心而見性。

  明瞭自己的缺點與過錯,能改變錯處,是謂聖賢,

亦在於知錯而能改,人生即由每一次的錯誤中,改變自

己阿賴耶(第八識)的藏庫。將其全部淨化,即能通過

明本心而見本性。如此的過程是要眾生自己去轉化,而

非是靠仙佛來轉化。人皆寄望仙佛來引渡,若自己不能

具足轉化與淨化的原動力時,欲成就於今世能明本心與

見本性是謂下世再輪迴的種子而已。有幸參著,無極大

道院,懿敕崇心堂,著作的天書「大道回歸」冀望崇心

堂。能廣開三曹普渡,接引眾生早日回歸,乃吾所盼也

六波羅蜜-六度萬行

佈施波羅蜜:

 本質 捨福施濟

 原因 種涅槃因

 目的 超越貧窮

 作為 施捨自己之餘福成全欠缺者,而成就富足之圓

    滿

持戒波羅蜜:

 本質 清潔工具

 原因 防非止惡

 目的 清除垢識

 作為 以戒為遵,不犯規、不犯矩,以持作用修正偏

    差行為。

忍辱波羅蜜:

 本質 住心不動

 原因 除毀禁罪

 目的 破無明惑

 作為 住理而不動心性,滅無明之煩惱,無忍而自在

    。

精進波羅蜜:

 本質 專一勇猛

 原因 擇淨執中

 目的 達至滿善

 作為 破枯息懈怠,治散漫成就勇往直前之信念。

禪定波羅蜜:

 本質 細思惟修

 原因 靜慮生明

 目的 如實應用

 作為 心意念之靜慮,純一不雜,不起妄想虛幻之障

    礙。

智慧波羅蜜:

 本質 真心體明

 原因 圓融無垢

 目的 彰顯佛性

 作為 以知識成就經驗之累積通過智與慧彰真如顯自

    性。

 

第卅七回 見性

太極天皇大帝 降        丁丑年三月初九日

  詩曰:太極由天承無極 天皇人間晤初期

     大帝著作見性篇 降來祟心述真機

  眾生在凡塵中,若欲能彰顯自性,必須通過開悟之

境地。更要能明乎本心才能見知本性,故而明心見性,

實乃現今眾生所追求與企盼。能否以真修實練的過程,

導引自性方能達至開悟之境。人在現世上必須經由外在

的五塵境的結合,方能提引經驗而作為本身的思考模式

。必須將往昔的經驗作為智慧的累積,自己本身才能同

外界的結合。又因緣的攀附,而我又成為每件事務的伊

始,在於自我本身中。若不具善德因緣,能達至一切的

開端,能將善德引伸為本身自我的提升,必須將自我的

本來置於自性中,用自性作為人的基本,才不受一切外

在的左右更不動於自性,又能將自性去作為一切的根基

,如此必能回歸於本來也。

  明瞭自己之心,但不一定能明瞭自己的本心,人之

心受外在的根塵接觸後,引動了一切的因緣和合,在和

合的過程中不具善惡,不具好壞,不具是非,不具對錯

,僅是因緣和合來到時,人之所作所為而判定、善惡、

是非、對錯、好壞。具備分別及一切的作為而已,而在

人的因緣和合中,不具分別。因外在的根塵,以及一切

的外在事務,皆入於第八意識所儲藏,才能回復於第七

識的分別,又因回復於第六意識的接收,故在人外境的

根塵接觸中,能得因緣和合是如此的開展。又在本身自

性是不受外界的矇垢,因此欲見本心,明乎本性,必須

了解。人之因緣和合的過程才能達到見至本性,明乎本

心的過程,否則欲要達至開悟之境,是謂不可能也。

  明心見性-見何性,乃自己具足的原始真靈而已。

在原始的真靈,是不具任何污點,不受任何瑕疵所影響

。而本心是本身的初心,只因人在凡塵受外界的引誘所

形成而已。眾生本具的本靈,可以承受外界的左右否?

不也!因本靈來自無極-又降至太極分兩儀再分四象,

而又一本散萬殊之關。人在本靈所具足的並非只是如此

而已-尚有諸多先天的本領,例如五神通,又是本靈所

具足,更具不善不惡的本質。只因落凡後,人所作所行

的一切,而改變本靈的思考方式。才有善惡、好壞、是

非、對錯的分別。因此眾生本具自性、佛性、聖性、仙

性是同一體的本質,能見於此才有真正的明乎本性,見

乎本心。眾生皆謂我現在的心,是我自己的,殊不知現

在的心無可得,過去的心,亦不可得,未來的心,更不

可得。如何不能得,在一切的外境上,因受時空的限制

,而無法長遠具足本心的原始真如。否則芸芸的眾生,

皆可在此世或過去世中早已成就,而一切的過程中,必

須能明瞭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更不可

得。只在於當下的本心,才是真正的真如我心,本來的

自性即是也!

  當下的本心即可開展現世的一切,眾生是否明瞭現

在此時之作為,可謂永恆的註腳,又在於現世的鍛鍊,

能通過外在的影響,是否迷濛自己的本性,若不通過外

在的鍛鍊,必影響現今作為經驗的累積。欲成就智慧的

開展,是不可能具足的。人必須經由現世的改造,磨難

自己的身心,又在考磨中作為經驗與智慧的成就,經由

外在的鍛鍊,才能達至考與磨的過程,人生皆謂不如意

十之八九,實乃是經驗不足,又事務來臨時,不知如何

去應對,才是可以真正扭轉困境的局勢。倘若經驗豐富

時,一切的事務必難以左右自己,反而自己可以左右事

務。如此的事務來龍與去脈,必須通過經驗的累積,才

能達至智慧的開展。智慧累積豐富了,可以作為開悟的

根本,才是明乎本心,見乎本性所必須具備的了。

  明心見性,乃自己份內之事,外在的一切皆難以入

於本性中,而不受本心的影響。明乎本心,才能見乎本

性,本心加本性即可當下開悟,當下見到自己的真我。

若在於現世上不經由此過程,欲成就無上菩提而達至見

性之地,必難以成就。人生的過程中,一切的外在因素

,五塵境的根塵接觸,是可以改造自己往昔的錯處。即

可明乎自己的缺點,若再往內深觀,必可明瞭本來自我

的居處是在何處。是否須受玄關一指,才能回歸?當可

明也。人必在於本來所居住處,才可以讓自己回歸於真

如的佛性,即自性中開悟,才是真正替自己找尋回歸大

道的途徑。人皆是迷濛於外境,但若不經由外境的影響

來改造,欲達至開悟,明心見性,又是不可能!因此人

生是生命與經驗累積的改造界,通過智慧才能明乎本來

之心!見乎自己的本性,開悟即可成也!願眾生皆能見

到自己的本心與本性也。有幸共著大道回歸,願崇心道

場更能普渡眾生,成就原靈,而回歸也,祝賀之,祝賀

之。

 

第卅八回 覺滿

大日如來 降          丁丑年三月十二日

  偈曰:大開三曹渡眾生 日光照耀近凡塵

     如來如去真自在 來時更知覺滿臻

  眾生於現今的世界中,能了知天機,實謂不可知也

!在宇宙的變化中,能了知天機必須具備五神通,方能

具足。若具備神通境上,能曉宇宙的真機,了知上蒼的

原意,必能傳達上蒼旨意,亦能明了在人生現世上,所

能得知及應行之要務。因為眾生皆具本靈,但能真正達

至五神通之境界者,是謂少之!而一切的神通力,原本

人類所應具足的,為何現今時代眾生,皆無此成就及能

力。若以人類開拓史而言,現今正處於科技文明的時代

中。若以整個社會而論現今更具神通力。是有過之而無

不及之處,也更能顯現現今眾生的福份深厚。亦在於自

己所能具足的神通力,因福份的影響而埋沒,更無法在

當今現世上有所來彰顯也。

  人類本應具足的神通力,為何於現今中無法來彰顯

。是否本身的靈竅不通所致。抑是早已埋沒本身所具足

的神通力,能在本靈中具足覺滿的境地,是謂不可能也

。因現今眾生本具原靈,又無法彰顯自我的神通力。故

須藉由靈媒或竅手及正鸞生才能行使。有之能了知上蒼

的一切,有之因乩(眾)生本身的修持與境界有關,能

入於本身早已具足的神通力,而能成就覺滿的境地。必

觀靈媒或竅手及正鸞生本身的定力,修持力,願力的多

寡而定。人總認為一切的溝通力量,來自於上蒼。又這

些有領使命的任務者,能同仙佛相互溝通訊息。倘若本

身不具覺滿之境地,欲成就於現今,無異緣木求魚。如

此的乩(眾)生是否能真正了知宇宙或上蒼。及仙佛的

旨意否?完全取擷於本身的覺滿境度而定也!

  人類必須由外在的五塵境將其轉化,為眼觀色,耳

聽聲,鼻聞香,舌嚐味,身動觸,因能將外在的五塵境

,作為根與塵的接觸。才能轉換而入於根塵前五識的觀

察。能轉換即能成就經驗,亦由五塵境的結合,而成就

外在因緣的起頭,再入於五塵的-成所作過程,如此成

所作的經驗過程中,而達至成所作智的轉換,因此能讓

經驗與外在的結合,才能入於自己本身的第六意識-即

是為意與念的起頭而已。意與念經由外在的五塵境,達

到入於成所作智。因此一切的因緣結合即由此開展。人

類的思考模式若不經由五塵境的轉化為-成所作智。必

難入於第六意識的意念分別,才能轉化為-妙觀察智。

人生必須由觀察一切外在的動作,才有一切事務的伊始

。才能發號施令,有所行動。否則若僅觀一切變化,也

無法入於妙觀察,妙觀察的轉換才會產生人生的因緣和

合由此開展。若不經由此因緣和合的過程,必難再入於

第七末那識的分別,人生本具分判功能。每人皆具趨吉

避凶的本質(領),如何在自己的困境中轉換困苦達至

順境。即是第七-末那識的本領。

  末那識七識-即在於轉化為-平等性智。因一切眾

生皆平等,不論富貴貧賤,其本靈及本識皆一律平等。

僅是現世的福報厚薄而已,因一切眾生皆具佛性亦皆平

等。如何能將末那七識轉換為-平等性智-必觀其心態

及作為而定論也。末那識(第七識)即轉換為平等性智

,再入於第八識-阿賴耶識的貯藏。又因阿賴耶本身雖

是無記,但其分門別類的功夫,又具有導引作用。眾生

是否能入於自我的本來,必觀其阿賴耶的第八識所導引

而定。若僅是貯藏的功能過程中,遇緣而成緣,而一切

的作為,必難有轉換的餘地。因此在平等性智中,若不

具分判功能時,必難以進入第八識-阿賴耶的轉化為-

大圓鏡智。

  人生的過程,每位皆具真如與真我的平等性即自性

。若不能將本身的大圓鏡智來彰顯之時,必難以達至真

如佛性。因眾生在輪迴中週而復始,若不能將大圓鏡智

來闡揚,必難進入真如的自我,人本具佛性(自性)。

因眾生皆平等。在於真如自我的如來藏中,才能引發第

九識-菴摩羅識的自我。才能轉換進入本靈-法界體性

智。人類的自我中,如何才能在真如的自我,來彰顯來

闡揚,佛與菩薩即是將自我真如的發揮者。其所帶給眾

生是無窮無盡的觀摩學習者。因此眾生若不進入第九識

-菴摩羅識,即難以轉化為-法界體性智。必難以光輝

自我的本來,因此在大圓鏡智中,才能達至轉化為更深

一層的-法界體性智。才可使自我真如,如來又如去,

而永不退轉。否則僅入於-大圓鏡智是難以真正了脫,

自我的輪迥,而跳脫三界的束縛也。

  法界體性智-即是真正的自我已入於真如的如來又

如去,即不受業因及福報所影響!因至此境界,已非福

報,而是能轉福報。已非業因,而是能轉業因及業障。

人生的過程若不能通過此關,如何彰顯自性佛體,如何

成就於今生,是否還在於現世中輪迴不休,或早已跳脫

三界的束縛,即可知也!人若不受三界的束縛,必須覺

行圓滿,覺悟已開才能達至此境地。否則時而開悟,時

而蒙蔽,能真正了脫於現世,或者寄望於下世否,則可

明白!

  人生的覺行圓滿,必須達至滿圓才能成就,否則在

於現世中,必須一關關的考磨(魔)來成就自己。必須

由五塵境的因緣和合,即為-眼觀色為第一識,耳聽聲

為第二識,鼻聞香為第三識,舌嚐味為第四識,身動觸

為第五識。由前所謂眼耳鼻舌身為五境根,色聲香味觸

為外境塵。即是根與塵接觸的因緣和合才產生一切的作

為。再送入意與念的第六識,才能感受到外在的一切。

前五識的根與塵接觸中所產生的一切,轉化為-成所作

智。又入於意念的第六識即為-意識-意與法界眾生接

觸而起因,則是意法起因。為第六識。由前五識-成所

作智-轉入-第六識的-妙觀察智。再入於第七末那識

的-平等性智分判後,再入於第八識-阿賴耶識的貯藏

,才能轉化為-大圓鏡智,又入於自我本身的彰顯,才

能達至第九識中的-菴摩羅識,而早已具足-法界體性

智,則永不退轉之境地,才能成就於當今現世中。即光

輝的本性,無垢的真我,圓滿的真靈,覺滿的真如。如

此如來又如去,即可在於當下成就自己及成就眾生。有

幸共著天書,希眾生能真正了知自己的自性,即原靈。

回歸即有望也!預祝崇心道場廣渡眾生而回歸。

════════════════════════

人的本能功用-以知識成就經驗的累積而轉換智慧的開

       展彰顯自性佛性

════════════════════════

第一識-眼觀色

第二識-耳聽聲

第三識-鼻聞香

第四識-舌嚐味

第五識-身動觸

 功能 自境根-眼耳鼻舌身

    外境塵-色聲香味觸

    功能-感覺神經系統

 轉換 由前五識的根與外在的塵接觸-成所作智

 三魂 屬覺魂

 註:以上五識為外在接觸

════════════════════════

第六識-意起法

 功能 觀察理解經驗

 轉換 妙觀察智

 三魂 屬生魂

 註: 此生有用歿後無用

════════════════════════

第七識-末那識

 功能 傳導輸送分別

 轉換 平等性智

 三魂 屬生魂

 註: 此生有用歿後無用

════════════════════════

第八識-阿賴耶識

 功能 貯藏-分門別類-無記

 轉換 大圓鏡智

 三魂 屬靈魂

 註: 不滅真如

════════════════════════

第九識-菴摩羅識

 功能 真如佛性、自性

 轉換 法界體性智

 註: 如來又如去

════════════════════════

 

第卅九回 自覺

南無藥師如來佛 降       丁丑年三月十六日

  偈曰:南無至上呈佛性 藥師渡化眾生靈

     如來真正能如去 佛降著作自覺清

  眾生在現今世上能真正的了脫自己,是必須要能自

覺,才可以達到圓滿之境地。因此現今眾生中,若不能

自覺之時,不論有多麼深厚的功德、福報,亦無法達至

自己超脫自性之境。在於眾生能否自覺,是現今時代的

眾生所應俱備的最主要的作為。因此人生若能入於宗教

來修持,是前世已累積的善德之本,亦是善因緣。但並

非每位進入宗教來修的修子全都能回歸,必要啟發自性

的超脫。自性的了悟,亦為本來的自覺,才是超脫所應

俱備的條件。

  自覺若不經由本靈的闡揚,若不通過外在的考魔與

考磨之時,必難有經驗的累積。人生在現世上,若不經

由經驗累積來轉換成智慧,即無法在現世上能有成就的

機會。人必須通過經驗的轉化為智慧,才是在現今中一

切眾生所俱備的作為。人若僅在為修持而修持,為行善

而行善,為作功德而作功德。亦常受自己意識的影響,

去作自己所作的事務,往往是不能彰顯自己本來所具足

的真如。因現今眾生能否不為修持,不為行善,不為功

德,是否能打破如此的觀念。才是真正對自我提升,才

能自覺而覺他。

  佛曰「自覺者」但如何能自覺,如何能如來又如去

,是否可明白真正的如來又如去人生的過程,是否如旅

行一般,如何能在旅行中,增加閱歷見聞及智識。若將

人生寄望於未來或下世之時往往是會落空。因時間的過

往中人常常會因時、因地、因環境的分差,而使自己改

變原初衷。又在宇宙時空的轉換,能真正進入於無私無

我、無分彼此的境地,即在當下中,是否能改變心智與

作為而抉擇也。

  人生於現世的過程,若不經由菴摩羅識的成就於-

法界體性智、若僅在於阿賴耶的大圓鏡智中所停滯。是

無法有自己的成就,亦無法真正的如來又如去,人生真

是一幕幕的映像的連接而已。人所作為的一切皆在輪迴

又輪迴之中,因人生的每一階段,每一過程,雖可成就

過往。但在阿賴耶識中,是不可抹滅的,人能通過外在

的結合,而成就經驗的累積。若僅在自我的本意上行使

,是難以成就自己,又在本靈無法清淨之時,如何能如

來又如去。眾生皆喜愛如來佛-不知如來佛亦是眾生修

持而成。僅在心智與本識的過程中,能由第八識的阿賴

耶識成就大圓鏡智。而入於第九識的菴摩羅識,而成就

於法界體性智-即不退轉於輪迴中。

  人生在法界中,一切的因緣是成就自己的本質,有

時亦會在自己的了脫,自己的開悟過程上去自己覺悟自

己。否則若不通過自我的檢定,自我的內省功夫,僅靠

外在的功德或是外在的因緣,是不能自覺。因覺者是了

悟的眾生,能了悟自己,即能了悟萬物,能了悟萬物,

即能了悟天地間-能了悟天地間,即能了悟宇宙的過程

。人生在地球上,僅是滄海一粟的種籽而已。因天地宇

宙即是同一心,天地萬物眾生亦是同一心。能否真正的

自我自覺內省,必看自我在現世中的所作所為而分別。

人能行天地萬物的德澤,佛亦可行天地萬物的德澤,如

此兩相互照,即為宇宙天地萬物眾生的德澤。即在自我

反省中而達至回歸於本來的真我,原來的自性。能真正

達至一切的回歸,即可在回歸中,因早已自覺了悟了。

  自覺的過程,若不能達至覺滿而至滿圓之時,是不

能真正的如來又如去。眾生因佛是如來,因而喜愛佛,

亦在於喜愛中時常膜拜,又時常效仿其行徑,因此佛即

如來,如來即佛,但在如來能真正的如來又如去,無任

何的掛礙,才是通過佛的如來又如去,才能廣度眾生而

回歸,時代已至科技的文明,知識的成熟,一切的外在

若不能提升自我內性的彰顯,處於現今時代,亦會讓眾

生無所遵循,又在心態與投入的信仰中,無法達成回歸

的目標,人生在於通過五塵境的轉換而成為經驗的累積

,從經驗中不論酸甜苦辣,皆在於此身所能意會的。又

在於自己經驗的獲得中,是自己刻骨銘心所累積、所體

悟、所傳承、所經過、如此能由經驗中了知自己的本質

-自己的真如佛性-才能由漸悟中轉換而成頓悟,更成

就於現今也。

  自覺必須圓滿,而覺滿必須能滿圓,如此圓圓而滿

滿,滿滿又圓圓是現今眾生修持必須遵循的目標,否則

若能成佛亦不是佛,僅是弗而已,若是加上人,才有成

佛的時機,因眾生是人,若佛離開眾生是否還是佛體,

佛僅是弗,而不是佛也。因佛必須通過眾生的因緣,才

能成就於佛,否則佛亦眾生,眾生亦佛,是否如此而已

,僅是名稱不同罷了。有幸著作大道回歸第卅九回自覺

,吾佛來特賜一消災解病的甘露,備茶水,此茶賜與諸

賢生及今夜有幸來堂的諸善信大德能消業劫去病殃,而

增福慧也。祝無極大道院懿敕崇心堂廣開菩提,成就眾

原靈而回歸。

 

第四十回 滿圓

南無阿彌陀如來佛 降      丁丑年三月十九日

  偈曰:南無眾生唸如來 阿彌陀經觀自在

     如來如去真實際 佛降著作滿圓開

  眾生在現世中,能進入修持是有善德的因緣,更在

本靈中,能受宗教的啟迪,是要能真正彰顯自我的本靈

即佛性。在於本靈的所趨向,必要能入於法界體性智,

即是真如的菴摩羅識中,才能達至圓滿的境界,因此眾

生必須通過自我的檢驗,自我的改造,才能達成自我的

圓滿。即可在滿圓中去成就自己,去了脫自己。眾生在

自我已具佛性的本質上,必須能入於真如佛性,是要達

成此境地,才具有圓滿而無缺。人生的過程上,必要真

正的實行六波羅蜜的「智慧、精進、忍辱、佈施、禪定

、持戒」。才能在現世中而入於六度萬行。即在自我的

檢定中,通過一切改造,而達至人生的改造經驗。

  人因能言、能動、能思考,故在於三界上,而立於

天地人三才中。若不能在此世去行使自我本靈的原來,

欲成就自己必較困難。因此人生的過程,是須要通過一

切外在五塵境的根塵接觸上,才能促使自己所經歷的經

驗,累積後才能轉換為智慧。也在知識獲得過程上,累

積人生種種的歷練,將知識轉換應用即是智慧,修持的

過程即是如此。否則必無法達成自我提昇的要求。人在

現世中,若不經由知識的轉變,必無法獲得智慧的成長

。如此在根與塵所接觸的過程中,能以扶塵根與淨色根

兩者相互交換應用,才能以扶塵根而轉為淨色根的成就

。因人生在現世上的根塵接觸,是每位眾生皆必須面對

的事實,亦在每日所見、所行、所動、所言,而達至的

因緣和合。又在每次因緣和合中所接觸的過程,去成就

自己往昔業因的改造,人生即是生命的改造界,若不能

在人生的生活改造界,去成就自己,欲達至滿圓的境地

,是謂不可能也!

  因人的習性,氣稟與信仰中,常會根深蒂固而無法

轉換學習的過程。若能永遠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態與作為

。必能在根與塵接觸中,去了知自己的缺點在何處,也

可在學習過程中,將一切不良的氣習(稟)完全棄除。

即可將原來有稜有角的個性,磨(魔)成圓圓而滿滿,

滿滿又圓圓。倘若眾生若能以此去成就自己的本質(自

性),即在原始的初心中達至圓圓而滿滿。人生的過程

是否會因自己的個性所使,而無法圓滿與滿圓。如此而

為,即在人生中欠缺諸多的不足,因此人生的過程,不

求任何的外在角度,而取擷於每件事務的圓滿。又能以

滿圓而圓滿周遭的人事物,因一切眾生,包含動植物,

與有情世界的眾生。不論生命的長短,富貴貧賤,皆可

彰顯有情的世界。

  人能於現世中的覺有情,即是大乘菩薩行。欲在大

乘菩薩行中去行使,去完成。即可由菩薩境界,而入於

佛的境界。而一切眾生皆有情世界的眾生,更應不分彼

此,不分汝我,才能彰顯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大

願的有情眾生。人在於現世中,若不去行使大乘菩薩行

的覺有情的作為。欲入於佛性世界,是謂不可能也!因

眾生皆有汝我之分,無法打破此難關。即在於有分別與

對待中,難以了脫自己,而跳脫三界的輪迴。在一切覺

有情的眾生,應是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大願,才

能彰顯佛性的本質。不求福澤於自我,應施捨於眾生,

才能自我提昇,不求福澤,則福澤具足,不求外在的一

切,即可具足一切。因有情眾生是必要達至此境界,才

能滿圓。

  滿圓在於現今眾生中,往往較欠缺。如何能放得下

,得看開,即不受外在的影響,而再入於輪迴的漩渦中

,如此有情眾生必能受惠良多,圓滿的境界,才是真正

開悟必須具備的了。人生的過程即在不圓滿之中改變成

為圓滿。不論任何事皆可在圓滿中達成,滿圓中而成就

之!人生是否如此,吃虧就是佔便宜。即可通過一切的

圓滿,圓圓而滿滿,滿滿而圓圓,才是有情世界眾生,

回歸於元(原)始的初地。即是真如的自我,本靈的真

我,赤子之心的原靈,即如來藏的自性。亦在現世中已

成佛了,而保持大乘菩薩行的滿圓境界,而成為佛體,

佛性即可圓滿而無缺。也無垢穢,了無掛礙,人生即是

如此,才能真正的回歸而不受三度空間,三界的束縛。

即真正的回歸於大道,自然而然的本靈也!

  大道回歸至此已全部圓滿而結束!能滿圓即可圓滿

,能圓滿,真能滿圓是不必回歸,即已回歸,如此的本

靈即是已跳脫三界,而直超無極理天也!吾佛今夜有幸

著作大道回歸,第四十回滿圓。望諸佛子皆能深切體悟

上蒼廣渡眾生的苦心。「大道心燈」-共著三六回。

「大道天德」-共著卅二回。「大道回歸」-共著四十

回。合著共為一○八回,即符合卅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即回歸於大道的滿圓。符合上蒼一萬零八百年的廣渡

教化,而成就原靈。崇心道場能弘揚,天德、母德、玉

德、諭德、佛德皆具也!盼不論儒、道、釋、耶、回、

五教同宗,三教同源,一花而五瓣!回歸即可在當下,

即可在現世中成就自己也!

 

太上道祖道德天尊 降

  詩曰:大上道祖降聖堂 道德天尊兆吉祥

     大道回歸已完成 降來作跋會禛祥

     跋

  大道回歸已著作完成,其間融合了三教,及諸天高

真降堂來著作完成。此皆是諸天高真往昔所經歷的過程

,以經驗而成就現世眾生。在現今善書中,能以仙佛過

往的經驗而成就於眾生,是謂不可多得的天書。在現今

眾生,所能了知的過程上,因自己的無明障礙了自我本

靈的彰顯。如此的過程若能轉圜,欲來成就現今諸佛子

及眾生,是謂較特殊的天書,因此上蒼特別畀重,崇心

的「大道回歸」能廣渡眾生。回返於自我的本靈,自我

的行使,自我的彰顯,自我的提昇,更是現今諸佛子,

所應了悟的第一課!

  「大道心燈、大道天德、大道回歸」。此乃上蒼所

頒示的天書。作為一貫的教學,更在現世真修實行的修

子,能真正的了悟自己的本來。又能在了悟中去成就自

己,去成就眾生。上蒼亦觀諸佛子能在了悟中,不但能

成就自己,又能成就眾生。即在藉緣而引緣,大家共同

攜手而回歸。才是真正的跳脫三界的輪迴,而達至回歸

於無極理天之境。即在於龍華三會中,眾生皆能回返。

因此「大道回歸」是現今所能了知的天書中,是一本不

可多得者,亦能提昇自我本來的天書。此書將付梓而頒

行壽世,因此諸生更應將此天書來宣揚,以符天心德澤

,而助諸佛子回返是為跋。

天運丁丑年三月廿三日戌時于無極大道院懿敕崇心堂

南海古佛 降

  偈曰:南海古佛降道場 無極大道真吉祥

     懿敕崇心著天書 大道回歸普天揚

     跋

  吾佛著作大道回歸,及濟公活佛為主著仙師。在於

「大道心燈、大道天德、大道回歸」,皆吾佛倆為主著

仙師。其間由於理筆陳生能完成諸天高真仙佛的心血,

亦為真辛苦。能在崇心道場來完聖命,將此三本天書,

能做為往後教學,一貫的天書。此乃是, 皇母懿德,

 昊天玉帝慈仁,及 南天主宰保奏理筆能真正的完成

著作的聖命。因此諸天仙佛期盼甚高,更視此天書為「

漸」、「頓」的基礎,由漸修而達至頓悟。其所能了知

的事務,須眾生一步一步來彰顯,自我的「本靈」,自

我的本來,自我的佛性。才能進入大乘菩薩行的覺有情

境地。即可在現今能當下開悟,而自行歸返也。

  大道心燈、大道天德、大道回歸是一貫的基礎,此

天書雖為基礎,實已經跳脫往昔天書所無法達至的境界

。若能將此三本天書合為一冊,即可讓眾生能由漸進的

明白修持過程,而達至深悟之境地!因現今眾生所能了

知的天界因緣,實是稀也!在於是否能真正的行持,自

我本靈的彰顯,即自性、佛性的闡揚。才能悟理而歸返

!大道回歸-今已全部著作完竣。吾佛倆能完成此著作

天書聖務,亦感心慰的了。願此天書的發行,能廣渡眾

生而回歸也!是為跋。

天運丁丑年三月廿三日戌時于無極大道院懿敕崇心堂。

 

南屏道濟古佛 降

  偈曰:南屏道濟古佛降 祟心道場不一樣

     理筆陳生真辛苦 諸生辛勞功亦彰

     跋

  大道回歸已全部完成了,老衲真是欣慰也。今夜能

完成一系列的「大道心燈、大道天德、大道回歸」三本

天書,乃上蒼早已註定的聖務,而將此天書由理筆來擔

任正鸞著作。由三界高真的心血凝成,轉為春風化育,

將頒行壽世。亦讓眾生有所依循,有所了悟。若能深切

體悟,其間每一章節,即可在自己的本靈中,提昇自己

的真如,而達至自我的提昇,如如的自性,更能開啟無

上的智慧,成就此世回歸於無極聖境也!

  大道心燈、大道天德、大道回歸,共著一百○八回

。其間符合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即在於天罡地煞

中轉換眾生的業因,了脫眾生的惡因。而成就於眾生自

我的回歸,才是上蒼著作此三本天書的原意。也在此過

程,了脫劫數,完清業障。開啟智慧達至真如佛性,佛

體的蓮花佛國(果)。亦能融合於三教的教義,及天道

、耶、回的精華。而成就現今降凡的佛子,能以緣而引

緣,以圓而引圓。帶領現今沈迷於五濁惡世的眾生能回

歸也!冀望此天書能廣為宣化,不論儒、道、釋、耶、

回,及天道諸修子皆能回歸於自我的本來也!是為跋。

天運丁丑年三月廿三日戌時於無極大道院懿敕崇心堂。

 

本堂副主席 麻仙姑 登台

  詩曰:副心慈愛渡原靈 座前賢生真正心

     麻仙姑降來述因 崇心道場接天近

聖示:「接旨著作之任務」

  本堂今日頃接 母娘懿旨。 昊天玉旨。著作天書

,書曰:「大道回歸」。在現世中,能得上天重視,實

乃本堂神人之榮幸也,往後著作中為大道之普化而見證

,希望諸修子(賢生)。皆能共為上天之渡化工作而盡

份心力,上蒼決不延誤眾賢生。因此在往後中,要學習

之處尚多,更需要努力學習,更奠定有條不紊之堂規,

以作為眾生之楷模。而為上蒼成就眾生,渡化眾生,此

點希望諸賢生明白也。

 

本堂主席 關 登台

  詩曰:無極降旨到聖堂 祟心諸生排兩班

     大道修士皆一樣 恭聆母命降道場

聖示:今夜恭聆母命降堂,命本堂福德正神及觀音菩薩

   十五里外接駕,命本堂天上聖母及濟公活佛十里

   外接駕。無極大道院眾修士,及諸賢生,及本堂

   諸神佛排班候駕,不得失儀也,好,為師暫退。

無極駕前九天玄女仙姑 降

詩曰:無極頒旨到鸞堂 懿敕道場普天揚

   崇心堂中著天書 大道回歸不一樣

聖示:恭聆 母命到堂頒旨,神人排班俯伏不得失儀。

  懿旨開讀

    欽奉

無極皇母大天尊懿旨曰:

  母居瑤池聖地,虞觀眾靈兒落凡後,即迷失自我的

本性,常在六道中輪迴不休。故令 母心哀泣。時常倚

門盼諸靈兒回歸。奈因時盼而掛懷難以稱心。因此欲盼

諸靈兒歸來,實盼者心焚,聽者渺渺,宛如難以承接

母心訊息,故常令 母心哀痛已極。

  今懿敕道場崇心堂,理筆陳兒能體 母心德澤。著

作「大道回歸」,以饗眾靈兒回返,登無極天梯,不再

沈淪六道之中。今已著作完成,功高果大、三界聖神仙

佛苦心著作,必能喚醒靈兒之回歸也。乃母心所盼。今

已全部著作完成,合「大道心燈、大道天德、大道回歸

」共三部天書,實為現今指引眾靈兒回歸之最主要的依

循。

  母心甚悅,崇心堂諸神人等,能矢志矢勇。完成

母命,替 母分憂。故特賞每位靈兒五千大功。以全勤

者為準。不足二分之一者減半。而此功勳亦可轉換為現

今福報,以慰諸靈兒代母分憂之苦心也。崇心道場諸神

佛,功加三等,以寬慰之。冀望崇心諸靈兒,皆可在理

筆陳兒之帶引下,代母接引靈兒之回歸。乃 母深盼之

!矢志完成聖命也!勿負母意。

  欽哉勿忽,神人叩首謝恩。

  母頒命。

天運丁丑年三月廿六日戌時,於無極大道院懿敕崇心堂

本堂副主席 麻仙姑登台

詩曰:皇母降旨頒道場 無極元君玄女降

   懿敕祟心著天書 今己完竣普吉祥

聖示:今夜 皇母降旨,懿敕道場來慰賞本堂諸神人,

   在現今本堂所欠缺乃福報。故 皇母慈仁將賞賜

   的功勳,轉化為福報賜予諸賢生,希望深切體悟

   ,皇母德澤及用心良苦之處也!

  諸賢生在著作「大道回歸」所付出的心血,絕無白

費,上蒼亦會按照各人所需,將福報賜予最迫切的賢生

也。望能深切體會上蒼寬待崇心道場的作為。即可明瞭

上蒼所期盼的崇心堂,應是如何作為自可明白!

  今夜 皇母降旨賜予諸賢生,希多多珍惜 皇母之

苦心亦為崇心堂聖務發展而努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