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骁潇的综艺节目:明朝末年研究欧洲学问、想让中国和欧洲同步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4:54:07

网上友的感叹

    ......与清朝不同的是,明朝末年研究欧洲学问、想让中国和欧洲同步的人,都是儒教中人,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哪一个不是当时的大儒?儒生们为什么会是排头兵呢?这是因为,儒教圣人有先见之明,他们在儒家经典中,为欧洲的学问开了一扇方便之门。儒家经典《大学》里有一个八条目,八条目里有“格物、致知”这两项。什么是格物、致知,简单说来就是不懂的一定要去钻研,直到把他弄懂,所以清朝末年时,欧洲传过来的物理这门学科,当时就叫格物课。
  
  清朝时就不同了,反对欧洲学问到中国来最激烈的,正是儒教中人,因为这时,儒教已经成了满清朝廷捆人的绳子。你说当时的读书人不知道儒教已经成了绳子吗?知道的多的是,可朝廷有官位哎,为了当官,出卖良心、学术,那是小事一桩哦。
  
  明朝末年,当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以及他们身边的弟子、家人、朋友,知道什么是数学,什么是天文学,地球是什么样后,个个扑上去,努力学习欧洲的知识。要知道,当时是1610年左右啊。回想当年的盛况,我们中国人,就像做了一场春梦,只是大梦醒来,已是百年之身矣。写到这里,小弟我是感慨万千,有何可言?有何可言?只能导向不可知:我们中国人,没那个福分。
  
  我们这个民族,不但健忘,而且忘恩负义。法国传教士金尼阁1610年到中国后,看到中国在文化、科学上远远落后于欧洲,就发下宏愿,帮助中国。后来回欧洲,他出钱出力,四处搜集欧洲的书籍,总共得到7000多本,几乎囊括了欧洲当时所有学科的成就。然后他不辞辛劳,不远万里,历尽磨难,在1620年时将这些书从欧洲带到了中国。当时的大儒杨廷筠一边翻译一边感叹:再给我点时间吧,再多给我点时间吧。可惜已经没有时间了,满清人很快就来了,最后一切成灰。
  
  现在的中国人,连小孩都知道白求恩、唐僧,可是有谁知道曾经为我们中华文明续命的金尼阁呢?就是知道,也是骂他来搞文化侵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