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上市公司协会:国企利润向私企转移将助长企业腐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10:19
作者:杜建国    文章发于:《国企》杂志    点击数: 31    更新时间:2012-2-6  顶    荐  【字体:小大】
【复制本文】【下载本文】
国企利润向私企转移将助长企业腐败
市场经济的活力或优越性,就在于在企业之间实行了平等竞争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这样才会形成优胜劣汰
文|杜建国
《环球时报》最近刊登了王祖锷先生的文章《国企应成“先富带后富”主力》,探讨了国企“如何更好地回馈社会,报效全体国民”的问题。该文建议将国企的利润“无偿划拨到社会保险基金中”,同时“降低向企业和职工个人征缴的各项社保费用,相当于间接帮助了弱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
在此,首先要进行概念澄清。王先生笔下的“弱小企业”实际上就是私营企业。因为国企之外的企业,只要不是外企,应该是也只可能是私企,而不是什么模糊的“弱小企业”。
窃以为,王先生的建议是不可取的。笔者其实也赞同国企的利润应该惠及于全民,但是,决不能拿去补贴私人企业。相对于普通打工者老百姓,企业本来就属于强势集团,根本就不“弱小”。“抽国补私”,并不是“抽肥补瘦”,而是“抽肥补肥”。补有余而不去补不足,这不可取。其实,私企的利润同样也存在着如何惠及全民的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让国企“帮助弱小企业”的做法,彻底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的活力或优越性,就在于在企业之间实行了平等竞争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这样才会形成优胜劣汰,社会才能有所进步,人民的福祉才能得到改善。过去批判旧体制,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旧体制下干好干坏都一样,反正背后有国家包着。为此,我国才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私营企业,正因为率先践行了自负盈亏风险自负等原则,得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异军突起,今天私营企业已经容纳了中国过半数的就业人口。就员工的社保费用这方面来讲,由每个企业自行担负,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否则何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现在王祖谔先生提出建议,由国企来替私企交纳社会保险基金,这无疑是与市场原则背道而驰的。
实行“抽国补私”后——暂且不谈这对国企是不公平的,实际上让私企获得了不劳而获的机会。一旦享有这种特殊对待和照顾后,破坏了自负盈亏的法则,那么企业自然就不会再为了技术改进开拓市场等劳神费心了,等着国企把补助送上门来就行了。躺在床上就把钱赚了,谁还会努力上进?如此一来,不就成了新形式的大锅饭了嘛,而且是私企独享的大锅饭。这已经不是在要求给予私企以国民待遇了,而是在要求给予超国民待遇了,要求给予特权了。特权滋生腐败,大家对此恐怕不会有疑义。“私企福利”或“私企特权”,要不得。否则的话,国企也跟着学,减少盈利,甚至把自己搞亏损了,让私企来补贴自己,行不行?恐怕那些人马上就会换一套标准:赶紧将国企私有化了。
许多人认为,现在企业生存困难,政府不出台优惠政策不行。窃以为这种逻辑也讲不通。首先,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现在被学界和媒体给夸大了。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在此大背景下,怎么可能出现绝大多数企业生存困难的局面呢?其次,少数企业由于自己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这也属正常。市场经济本来就是优胜劣汰的,产生一部分失败者是必然现象。你自己把企业搞垮了,关门大吉合情合理,否则就会让市场机制失效。再说,中国正处在产业升级阶段,过去靠充当血汗工厂赚钱的部分企业,若不想办法脱胎换骨,死掉活该,于国于民无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出资救助了当时深陷困境的华尔街和底特律。三年下来,逃过此劫的美国企业界没有去励精图治,反而是不思进取腐败依旧,以至于今天成为被抗议的对象。中国企业总不能把遭万人唾骂华尔街和底特律当做榜样吧。
有人认为国企替私企交纳社保费用后,私企可以把这部分金额用来提高员工的收入。问题是,谁能保证私企会依此而行呢?比如美国,里根时代以来就一直倡行对企业和富翁的减税政策,理由是这可以促进企业改善员工收入并刺激消费。可是三十多年下来,老板们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是将政策优惠全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以至于造成了1%对99%的贫富分化极度悬殊的社会局面,并引发了现在的社会动荡。国企利润向私企转移,难道不会重蹈美国减税政策的覆辙吗?
现在好多人力倡应该给企业以各种优惠,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关心企业,实际上是在害企业。企业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改善技术水平提高竞争力上,如果变成了不停地抱怨和索要特权,那就是偏离正道了。
国企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在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是不应该否认的。国企如今成了众矢之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国进民退竟成了舆论共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和学者炒作的结果。2011年年末,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坦言:“我现在清华讲课,一半学生来自非公企业,可以说,我还没听到哪家民营企业骂国有企业,真正骂的是个别学者。”同时,李荣融还强调,与私企相比国企不仅很少享受政策优惠,而且还在向私企进行补贴,“我不客气地讲,没有国有经济哪有非公经济今天的发展?国家给了非公企业不少优惠政策,优惠政策的背后就是钱。没有国有企业年年增长交的税,国家哪有钱给出来?”
由此看来,国企向私企进行隐性的补贴,早已是事实。目前有些学者却得寸进尺,毫不脸红地呼吁将这类补贴公开化和制度化,就属于无理要求了。
关键字:国有企业私企利润企业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