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为什么和贺鹏分手:[转载]潞子婴城(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8:03:12
潞子婴城(上)

                                               桑田

    

                                   (图:比干岭上三仁祠)

    我的故乡在2000年前叫婴东村,再往前始于何时不得而知。仅从此村名上看,乃指“婴之东”村,“婴”者,源自春秋时期的潞子婴儿国;婴儿国之东的这个村子叫“婴东村”,可见其古老。现在,站在村子里的任何一个地方,随意向西一往,目光就会进入潞城境内,潞城地面的风景就会立体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干巴巴的河滩、参差错落的丘陵、星星点点的村落、光秃秃的大山。在村边田间岸头抡起镢头刀墙壕的老头挥舞过一道曲线可能就划过潞城地界;锄头落地不小心碰在石头上,“啪”的响声在山沟里回荡不是南桃也是岭后,散布在故乡周边的这些村庄;高兴了在山上喊一嗓子,潞城方向就会传来回声;再细细地听,“呢油牛,老油的‘牛’!”,书房(小学校)里,山村教师正在用半洋半土的普通话给小学生上课;小孩的哭声传来,大人的斥责声再后“哭妮嗫丫死呐!”。南桃、李庄或是黄(牛)蹄,如果不是因地图上的一道虚线隔开,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没有觉见有何不同,乡情亲情浸润其间,春来秋往。随意走进一个村子,儿时同样的儿歌还在流传:“小板凳板凳摞摞,摞着大哥,大哥卖菜,卖着奶奶。奶奶烧香,烧着姑娘。姑娘磕头,磕着老牛。老牛犁地,犁着公鸡。公鸡叫鸣,叫着小虫(麻雀)。小虫喳喳,喳着蚂蚱。蚂蚱喝了口露水,掉了两股花大腿……”;老太太小媳妇们凑在一起边访古边掐条也是要卖给微子镇草帽辫厂换取油盐酱醋钱的生活!而现在认真地说起来我们属于平顺人,他们是潞城市人,不管是舅舅姨姨还是同学朋友。事实上,若早出生个三五百年,和那位著名的同乡陈卿一样,我一定是潞城人;再后来,我的前辈们也作过一段潞城县平顺乡的人。一句话,潞城之于我,并不陌生,某种程度上,血液里都流淌着这一方水土的温度,更不要说言语中带着点潞城的味道更属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清风徐来,乡情的味道深入骨髓,年年岁岁。

    在我们村子那一片,常听人说去潞城,就是去潞城县进县城的意思。但早在2000年以前,我们村子里有人说要进城一定是去婴儿国的国都,那可是潞子国首都啊,你不妨和我厮跟上一起走,从我的家乡出发,走进春秋时期,去探访一下那位潞子国的婴城吧!这潞子国的国君不知咋想的,给自己的太子起了这么个现在听起来十分娇嫩的名子“婴儿”,襁褓中的生命无论如何是让人有些耽心的,然而当婴儿主政以潞子婴儿国存在的历史却创造了潞城的传奇!向西,我们的面前是一道干河滩,乱石滚滚,号称百里滩,顺着河滩,远古的河水曾经流过去,即使在我的记忆里也只有过一两次洪水流过,平常只有鹅卵石,人不踩,它不滚。李庄、庄头、清口、下黄、辛安等村落缥缈着人烟。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前方一条河水挡住了去路,这就是现在被称为浊漳河的潞水了,卡在狭窄的河沟里,水流湍急,混浊得可以。当年可没有省道河潞线,想过河并不容易。要去潞子国,只有沿河岸向西溯流寻找。这里是辛安村,唐朝时唐明皇下令在这里建了一座原起寺。仰观寺院,松柏掩映间,崖上起台,台上建寺,寺内举塔,塔高参天。寺院中,砖砌花栏,雅致古朴。寺院不大,如果有十几个人往院中一站还真显得拥挤,但建筑安排的参差有致,主次分明,亦可谓小巧玲珑。那七级八角的青龙宝塔却是北宋年间才加的,层层飞檐斗拱,节节精雕细刻。清风徐来,飞檐挑角上的铁铃,随风丁零。苍山点翠欲滴,寺水相融,令人心旷神怡。原起寺犹如凸起河面上的巨大礁石,形似凤凰展翅欲飞,而原起寺恰是这凤头之冠;据说之所以修这寺院是为了压住一凤,唐王以妨再出一武则天之类的人物。按说,这武则天也是李隆基的亲奶奶,即便是象征性的,这小子也够狠了!

    过了辛安峡口,山环水绕,眼见这河水,一会儿南来,便有了南流村;河道渐宽,此间高山流水,绿树成荫,百花盛开,飞鸟幽鸣,鸳鸯相戏,姹紫嫣红的花儿竞相斗妍,真是一派自然和谐的田园美景。浊漳河到了南流村我们已走了一半的路程,可以歇个脚了,停下来欣赏一下河岸边的风景了。南流村坐南朝北,青山相依,宁静的农家小院掩映林中,石窑砖房参差错落,身临其境,环境幽雅,确有桃花源之感。如果饿了就到村子里找一下呼延师傅弄几张驴肉甩饼吃。小扣柴扉,或许师傅正在小院中晒老爷(晒太阳),庭院正房中间墙上的“天地圪窑”对联依然艳红;圪地圪落(la缝隙)干净利落。不吃圪瘩不吃圪扯,咱单吃呼延师傅创造的驴肉甩饼。但见他用滚水烫面,擀成圆形,“啪哧啪哧”甩成薄饼,摊到鏊上,可谓薄零零、油津津、黄灿灿、香喷喷,再卷上宋村驴肉腊肉片,那叫一个浓香可口,不酥不烂,不软不硬,越嚼越香。从南流到西流的这段河谷内,更有涌泉处处,在长约几公里的河谷地带,泉水沿河谷分散出流,小泉眼多于牛毛。这就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第二大型岩溶辛安泉群,也一度被称作万泉河。只见小船漂流,浪花飞溅,激情飞扬,惊而不险,别有一番韵味,这里还是天然的浴场,人们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纵情遨游。一会儿又有向西流的意思,就有了西流村。这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了两个提水工程,将粗水管插入河滩的泉眼中输送到潞城去造化肥,输送到长治市区去改善数十万市民的生活。河道越来越宽阔了,一过西流你甚至可以看到潞子国的国旗了---一面猩红的旗帜在城头上飘扬。咋看不到?你得往2000年前看呀!掩映在浓荫中的一座古朴的城近了,人们来来往往,怡然自乐。碰巧了,在丰收的季节里你有可能欣赏到晃杠表演:只见两青年面对面抬着一沉甸甸的木箱,外用彩纸或布包裹,前后横插一杠,用绸子包裹,正中竖插木杆,杆上用彩绸扎成玉米、谷子的造型,上缀金色星,挂水银镜,最上端插鸡尾掸子。丰收了,簇拥在左右的人们牵着绳子,缓慢行进,在锣鼓家伙的伴奏下抬着杠子上下起伏,那叫一个乐。小孩了(潞言专指男孩)、小女了们(女孩)穿红挂红兴高采烈地尾随其后,所谓赤狄人是也。赤狄人最鲜明的特色是崇尚红色,身着红衣,故名赤狄。不知后来这里给小孩子们穿红肚兜是否也是那时的风俗遗存。相比于‘北戎’、‘北蛮’,‘赤狄潞人’已混和了不同程度的中原文化,其社会早已进步到了更高一级的形式。这潞子国按历史学全名应叫“潞子婴儿国”,其实是西周时期有了个潞子国,春秋时期有了位国主叫“婴儿”。你或许已经可以听到河滩上也传来了流行于当时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古韵了。倒是这婴儿国主不费吹灰之力就娶来了晋国的挈(qie形容女孩长得漂亮)公主。从晋献公到晋景公在位的近百年间,赤狄潞与晋国的冲突、交往从未间断。对于几乎控制了大半个上党地区的潞子国,晋成公也只能把自己的女儿伯姬嫁给其国君潞子婴儿以表示睦邻友好。这晋国女婿婴儿国主以仁治国著称,然而到了公元前594年,却因仁而让权臣酆舒当政,不仅绝了娘舅家的亲戚,还把晋国公主也给杀了,到后来又用玩弹弓的作唬人的伎俩量打伤了国主的眼睛,弄成了独眼龙。这婴儿真是可怜,只好又求救于晋国。晋景公听说自己的亲姐姐被杀,怒不可遏,便立即发兵讨伐潞子国。为了做到师出有名,给酆舒罗列了五大罪状:这第一条是不祭祀祖宗,这小子太不像话;第二条是聚众酗酒,得下禁酒令,潞酒再好也不能撒酒疯啊,可能玩弹弓打瞎婴儿眼睛就是在酒后撒野所致;第三条恃强凌弱,强行霸占了黎侯国的土地,不义;第四条,杀了我晋国公主伯姬,拿我晋国不当回事;第五条,打伤自己家国君的眼睛,大不敬。国仇家恨,十恶不赦,一起算账!这年六月,晋景公派大军兴师问罪,在曲梁(今潞城市石梁村)大败潞军,杀了酆舒,解救了婴儿,一鼓作气就把潞国给打迭(灭)了,清除了赤狄余部,将上党地区统归晋国疆域。这一事件可作为现晋东南地区成为三晋大地的历史性依据。说起来这潞水早在数百万年前就养育了逐水草而居的先民们,早在用石片打猎,茹毛饮血的岁月里就有人在潞城合室黄龙洞周围生活,只不过进入历史记载的时期就来到了炎帝时期。古史记载,黄帝为首领时,封炎帝之后赤狄氏于潞水之畔,殷商时为纣王庶兄微子的封地,西周时才建立了潞国。由此还延伸出了中国的一个姓氏:路姓。路,原为水名,作潞。如果你姓路,可找见自己的根了,除了大概念为炎黄子孙外,确切地说就是潞子婴儿国的遗老遗少了,老家的老家的老家便是在现在的山西潞城市。潞国被晋国吞并后,漏网的潞氏历经悠长的5000年时间,便从山西潞水的老家,自北而南,逐渐迁到了陕西、河南等地,然后遍及于全国各地。当初由于潞水之名而得姓,后来潞水却由于路姓人士的世代绵延而闻名。从石梁峡口至辛安峡口的这一段河道,两头窄中间宽宛如扎紧口的一长长的米袋子,这40里地长的潞水也成为与黎城的天然界河,颇为有趣的是两县的口音也随之裁断。我曾经很用心地寻找黎潞两县的过渡性方言,努力倾听石梁的潞城口音,细细分辨一桥之隔不足百米已属于黎城县的西水洋村的乡音,结果是黎潞两地,一个“哈家”一个“他家”在这曲梁石桥两端斩钉截铁地对峙,即便是在桥上来来往往也不掺杂对方的一点味道!这让人想起潞子婴儿国与黎候之国土之争。好不容易在下游南岸的潞河村找到些黎城味的影子,可以总结为黎城味的潞城话,这也印证了潞河古渡口的存在及其两岸百姓的交流;最窄处的石梁,断得刀劈斧削,最宽阔处的潞河却得到了对岸路堡的呼应!西汉初,在这潞子故都旧址还又设置了潞县县城,西晋时期,潞县城一度成为上党郡治所。今天再来到这里,繁华不在,城已成村,古城村口的一座破庙,瓦砾遍地;春秋潞子国都城遗址上,古城、涧口、潞河三个村庄的人们还在奔小康的路上辛勤耕耘。远望站西山顶上的石梁村,漳河上的大桥:207国道、长邯铁路、长邯高速纵跨南北,远处清风徐来,潞水奔涌……

    为了争夺潞水之滨这块黄土地,千年前千年后地相继搏杀,潞川之战、三垂岗之战,都只为“连城且拥晋山河”。抗日战争时期,为消灭潞城城内的日本鬼子,八路军129师设计了著名的“神头岭伏击战”!这“神头”乃唐朝大将卫国公李靖之“头”是也,想当年屯兵此间,兵出潞州,北破突厥,气贯长虹……。借着清晨里,百年苍柏枝头冒出的袅袅青烟,李卫公之灵或许已撒豆成兵,为小日本挖掘好葬身之地!声击黎城,设伏打援,1938年春,刘、邓首长要亮剑神头岭,聚歼潞城之敌!就让陈赓旅长去玩神头岭伏击战吧!神头岭的确不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一条深沟,两旁山势陡峻,邯长公路就在东侧的山圪梁上蜿蜒通过,一会儿下落深谷,一会儿又爬上山腰,公路上不时还有三、两辆敌人的汽车时隐时现,这光秃秃的山梁,这一、二百米的宽度,如何放下几个团的兵力埋伏,却是不适应的。要么咋说是陈大将军,玩个心跳又如何?不险要,敌人才会麻痹;山梁狭窄,敌人更难展开,“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不是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话么?“伏击战场就选在这里——神头岭!”这后一句却是陈旅长的话!在公元1938年3月16日凌晨的神头岭上,一支神兵悄悄地就为野兽挖好了陷阱。看!一个身影出现在神头岭,脚下一陷,“嗷”地一声,正踩在工事里的八路军战士头上,吓了一大跳,埋伏着的战士向他“嘘”了一声,原来是一位早起的老乡,随即转到山里躲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小队日本骑兵侦察部队出现了,别理他。竟然有两个日本兵跑到工事边上撒尿,喝上了潞水的日本尿水溅到了八路军战士陈万元的头上和脸上,陈万元忍着满腔怒火:你们就等死吧。就在此时,黎城方向传来激烈的枪炮声,攻打黎城的战斗打响了。上午8时30分,潞城方向的增援之敌过来了,先头部队开来两辆汽车并20余骑兵,指挥部命令将他们放过去,让兄弟部队吃掉。9时正,日军1500余人的增援纵队赶到了神头村,大鱼出现了。当日军全部进入伏击阵地,三发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霎时间,刚才还平静的山梁,突然变成了一片火海,成百上千的手榴弹在敌人的脚下齐声爆裂,横飞的弹片,闪闪的火光,连同那混腾的硝烟与黄土,汇成一条愤怒的火龙,一下子把整个山梁都吞没了。“冲啊!杀啊!”,战士们从工事中奋起,两千多端着剌刀的战士形成的横队,像两列颤巍巍的巨墙,从汽路两旁倾倒下来,以万钧磅礴的巨力,向着敌人灭顶而来。这1500多名的“天皇武士”一下子全懵了,他们不知道这支神兵是从哪里来的?在他们的记忆里,只有他们曾不断挥舞着屠刀砍杀过无数的中国人,还从没有遇到这如此可怕的局面。在这些慌了的日本兵中,有的也许还没有反应过来,脑袋就早已滚落到山崖下了。参加战斗的八路军补充团,是刚刚穿上军装的农民,在短兵相接中,这种被称为“红剑”的红缨枪显示了它特有的威力,长长的公路线上,只见红缨翻舞,日军108师团的部队一个个被剌成了蜂窝;更有将官武士们杀身成仁。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把这股最后的敌人也全部歼灭。到晚夕打扫战场了,不知道战士们是否缴获上了日本兵常用来哄小孩子的糖蛋(水果糖)了,反正陈赓旅长是在缴获的战利品中找到一台照相机,面对一个踩在膏药旗上的战士,一手拿着红缨枪,另一手拿着刚刚缴获的三八大盖,快门响过,杰作诞生。战将身后,起伏的群山绵延,千屏万嶂筑成神头丰碑;面前,蜿蜒的邯长大道,遍野的日军尸体横陈,神头烟树化作清风徐来,无影丘冈盘旋残烟缕缕……

    这年底,八路军总部由故县村来到了位于潞城西北部的三角形地带,北村、中村、南村3个村依山傍水,松柏成林,易于隐蔽。自1938年12月21日至翌年7月8日间,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及北方局党委杨尚昆、傅钟、康克清等人在这里指挥着“保卫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和相对安定的生活。现在只有北村属潞城管辖,北村属于新的店上镇!店上镇了不得,地处潞城市的西北部,这像一大巴车尾的发动机,突突地冒着黑烟强力推动着潞城的县域经济快速前行。这里的乡镇企业经济贡献一度占到潞城财政收入的1/3强;煤炭丰富,交通便利,“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你看不到潞河上游的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