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胡歌客串:适度超前的好处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58:19

学习中有一个对成绩影响较大的因素就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就是对自己能否胜任一个任务做出的预测和判断,简单说就是自信与否。有自信的人会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眼前的工作,不管难度如何。缺乏自信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件工作,所以容易放弃。

 一个不够自信的孩子如果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往往会产生消极的归因。即把学习不佳的原因归为自己能力不够,而不是外部环境。这种消极归因往往伴随着“学了也是百搭,你不是学习的料”的心理暗示。起初,也许通过鼓励可以让孩子不时积极一下,但,随着更多挫折的到来,孩子就可能慢慢放弃。有个跳蚤实验可以很形象地描述这一心理过程。

 实验人员在跳蚤上面加一个玻璃,跳蚤一跳就撞玻璃。开始的时候,跳蚤还会起劲儿的跳,但时间久了,跳蚤就学乖了,不再使劲跳了。即使这时实验人员去掉了玻璃。跳蚤也不跳了。因为它已经学会了适应。

 类似的实验有很多,如skinner box,这里不再赘述。人的心态与思维习惯的形成与这些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处。

 有一个调查,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自我效能感是差不多的。但是到了高年级,就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道理很简单,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慢慢的,经过无数次考试,无数次老师给予的评价,学生对自己开始有了定位,觉得自己就不是学习的料。越这样想成绩越差,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能掉进习得无助感的陷阱。

习得无助感,简单说来就是做事情消极应付,疲疲沓沓,死猪不怕开水烫,破罐子破摔。这种孩子不会主动解决困难,而是一味等着别人的帮助。

 王朔有句名言,我是流氓我怕谁,他这招很妙,姿态降得没法再低,你在打他之前他先跳进坑里弄一身泥,让人无从下手,无可奈何。

 孩子也是这样,如果他摆出“我是笨蛋我怕谁”的姿态,这种孩子就比较难办了。

 所以对于那些学东西比较慢的孩子来说,适度超前学一下,是有用的,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

 孩子通过适度的超前,在起跑线上取得暂时性的领先或者胜任,哪怕最终被人超越,在这个暂时领先或胜任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体验到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形成我是好学生的自信哪怕将来遇到挫折,他也容易形成积极的归因,即这不是我能力的原因,而是我努力不够等客观原因。

另外一点,适度超前带来的暂时领先或者胜任,会减少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嘲讽、批评,增加老师的重视,表扬,肯定。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者给了老师一组名单。说这些孩子将来会有出息。结果若干年后再调查,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果然发展得更好。而实际上,这个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抽选的。之所以他们能够更出色,原因在于老师给了他们更多的信任、关注、肯定。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但是,抢跑要有度的问题,过犹不及。超前主要不是为了争第一,而是获得那种“胜任感”,就是我能掌握所学东西的那种自信感觉。跑得太早,劳而无功;跑得太快,超出孩子的能力,反而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