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广告竞价和排期:保护与传承---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一次挑战实验(转自故园 方静)_徽州吧_贴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13:46

保护与传承---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一次挑战实验(转自故园 方静)

分享到:
  • 毅丝不挂
  • ballackhf
  • 344位粉丝

1楼

论文概要:
对徽州文化的保护,必须基于对徽州学中三个最基本概念的保护,即从法律的层面对徽州概念的保护、从历史的角度对徽州文化概念的保护,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徽州人概念的保护。而徽州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理念传承、物态保留、符号继承、方言工具四种基本途径来实现。

关健词:徽州   保护   传承   理念   模式   徽州文化


   2008年元月,国家文化部批准横跨二省三市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成立,它首次从国家层面把古徽州一府六县作为完整的徽州文化生态区,开启了对思想徽州、人文徽州、地理徽州的完整规划与有秩保护。这种保护,尽管只是“试验区”,但却传达出一个非常强烈而明确的信号,意味着官方对徽州文化历史与现状由漠视转为正视和高度重视。笔者以为,从政治的高度来讲,这是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举措,是关系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安排。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徽州复兴、徽州文化振兴的一次历史机遇,将给全徽州人民带来福祉。笔者试从保护的基本途径和传承的基本模式两个方面,谈些看法。


0

  • 2010-4-15 19:52
  • 回复
  • 毅丝不挂
  • ballackhf
  • 344位粉丝

2楼

一、     保护的基本途径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一个由自然生态环境、特色物态文化现存、丰厚活态“非遗”三个层面共同构成的立体空间。实施文化生态区保护,是保持文化多样性、文化生态空间完整性、文化资源丰富性的重要方式之一。由徽州大量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组成的人文生态、徽州自然生态共同构成的文化生态整体空间,是徽州文化的内在文脉和完备肌体,对这种文化生态整体空间实行全方位的保护,不仅涉及大量活态文化表现形式,而且还要着意保护这些遗存赖以立足的自然生态空间,着意保护这些遗存所在的原生态环境。随着近年来的研究,这种立体活态文化的保护途径,变得越来越为清晰:
   1、通过徽州地理概念的保护,确立完整的文化生态空间
首先要从法律的角度对徽州地理概念进行保护。徽州不是一个简单的干瘪的地名,外延包括古徽州“一府六县”及与其相关的周边地带。它是一个有着一千余年辉煌历史,有着深刻人文内涵的大概念。这是徽州文化孕育和发展的主要空间。这里容纳了一个一千多年历史渐变、文化积累的漫长过程,这里筑建了一个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区域空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指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原因,近六十年来徽州有过二次肢解,先是婺源二次划出,后是徽州地区建置的撤消和绩溪的划出、歙县内徽州区的设立,使昔日的徽州大家庭“支离破碎”,徽州文化的撕裂、中断成为一种无奈选择。时至今日,尽管徽州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概念已被“黄山市”取代,但事实已充分证明这种低级的历史更替错误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实也表明,千年徽州历史“圈定”的地缘范围,世代相承相袭的徽州概念并不能迅即烟消云散。因此,我们应通过理性途径归位文化的发展轨道、通过法律程序来恢复“徽州”建置,把历史问题拿到现实平台上来,以解决“徽州的存亡”问题。
   其次,要坚守地理空间的历史完整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恢复了“一府六县”的历史文化地界,这是善待历史尊重历史的表现,值得肯定。从田野调查的基本面看,徽州人大多生活在山区,人们依山聚族而居,居住环境及对外开放的程度,并没有从根本性上改变。从徽州人生存的立体环境角度看,明清以后的数百年间,除原始森林相对减少外,原地质和山形水系的地理构造没有多大改变。如绩溪“左接金陵右接杭”,歙县“四水汇流”,婺源的吴头楚尾。我们发现并梳理的“徽州五千村”仅仅是古徽州的冰山一角。从保护的实际意义来说,这种山水相连,文化同源同根,是我们建立文化核心区的基础,也应当成为徽州地理概念完整性的底线。


  • 2010-4-15 19:53
  • 回复
  • 毅丝不挂
  • ballackhf
  • 344位粉丝

3楼

第三,划定一个亚徽州地带,建立文化保护缓冲区,以确保“徽州生态空间”的相对稳定。这也是确保徽州地理概念完整的基础。文化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徽州,也不是一座美丽的孤岛。它被其它文化区域紧紧包围着。除了徽州内在文化产生的凝聚力外,近郊文化本身也有扩张力。在徽州区域的周围,存在一个徽州文化与江浙文化、岭南文化等相互交融地带,或叫亚徽州地带。过去这些地域,受徽州文化幅射,或历史上有纳入徽州版块的情况,如旌德、宁国、宣州、石台、太平、淳安、安吉、泾县等。这些周边市镇受徽州影响,文化也携带着“徽味”。如庙会习俗、徽派建筑、语言习惯、节庆活动等。反过来,这一亚徽州区域,成了延缓徽州文化被其它文化同化、蚕蚀甚至吞并的一个天然屏障。
   2、通过徽州文化整体概念的保护,以建立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架构。文化保护的目的在于继承与发展。徽州文化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列三大地域文化,而且,只有徽州文化完整地没有断代地传承了中华儒文化,承载了中华主流文化的所有元素,这充分显示了徽州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这种历史地位的独特性,更需要保护上的强化。张脉贤先生提出把徽州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一种非常正确的建议。
   徽州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现在,政界和学术界都有一股肢解徽州文化的势力存在。不管出于何种动机,它对于徽州文化的保护都是相当有害的。徽州文化不是“泛徽”意义上的“安徽文化”,不是区位意义上的“皖南文化”(如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民居),也不是景观意义上的“黄山文化”、“黄白文化”。 我们应该要科学界定、厘清这些基本概念,警惕与阻止为了旅游促销、为了政绩需要,肆意宣扬那种泛徽文化、婺文化(婺商、婺茶等)、绩溪文化(宣城文房四宝之乡)屯溪文化等肢解徽州文化现象的漫延。徽州文化是由特殊的文化架构和特殊的历史史实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表明它内涵的独立性与外延的一统性,是以现有典型的徽州物质文化遗迹、层面、群落为基础,包括大量国保省保县保单位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关系相对紧密、相对系统、相对完整的有机的文化空间。
   徽州文化有一个基本定格的物质框架,不能人为割裂。它就是一府六县意义上的“徽州空间”,包括村落、集镇、水系、道路、码头、植被、田园、建筑、环境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徽州文化土壤和文化环境。它们是徽州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客观基础,也是徽州文化稳定的前提和保证。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先生说过,建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利用的示范区,可选取代表性徽州古村落,建立示范区,在其中展示徽州居住文化、宗族文化、徽商文化、建筑文化、信仰文化、民俗文化、风水文化等等。这是一种徽州文化生态的复原、修复、重现、整治,是一种现代文明建设。目前“生态保护区”只讲“非遗”保护,需要在理念上突破。非物质部份需要一定的物质文化载体支撑。在某种意义上,物质部份与非物质部分是相互相成的。


  • 2010-4-15 19:53
  • 回复
  • 毅丝不挂
  • ballackhf
  • 344位粉丝

4楼

徽州文化有个一目了然的人文内核或“全息基因”,不能残缺残疾。徽州文化,远承孔孟,近取程朱, 集孔孟儒道和程朱理学之大成。这已经是人们公认的中华宋代以后汉民族民间社会生活实态的生动再现,是中华儒学文化的厚实积淀、缩影和标本,是饱含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全息基因”,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明清时期的典型代表。如张脉贤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把徽商的儒商特质概括为“以仁义为本,以诚信为质,以包容为性,以和合为象,以和谐为归。”徽州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如仁、忍、和等思想内核,通过宗族文化载体,建立了一个理想化的平民社会,并传承、发展延续至现代。
   3、通过对徽州人概念的保护,延续徽州人的血统
过去,徽州人立足徽州,商成邦、学成派,足踏大半个中国,形成“无徽不成镇”、“钻天洞庭遍地徽”之实。一时间,“徽州人”身份成了品牌,徽州藉成为一种自豪与荣誉,成为财富、智慧的象征。
   1、对徽州人概念的保护。徽州人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从中原迁徙又从徽州走商到全国各地。保护徽州人,就是要保护徽州种族的这种移民性格,保护一种聚族自治的生活模式,保护一个以徽州血统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宗族文化群落。在徽州文化的成熟与定型过程中,所有徽州人包括民间百姓和社会精英的力量起了绝对作用。他们是徽州文化的创造主体。徽州人有着坚韧、节俭、勤劳的德行与品质,他们带着历史的某种印记,带着某种遗传的基因,延续着文化的生命。在徽州土地上,以徽州宗族为线索,通过族姓源流、村落迁徙路径,筑建起一个风俗习惯相同、精神理念一致的精神家园,百年不变,成为现代徽州人的群落基础。
   2、对徽州宗族家族的保护。徽州人多数是移民,一村一姓,一村一史,脉络清楚,血统纯正,使得徽州人种群繁衍形成的宗族文化发达。及至今日,虽然早已时移势异,但族姓聚居的格局并未完全被打破,数百年传统的深刻影响也远没有骤然消解。祠堂、族谱、坟墓是徽州宗族最重要的载体。由于传统文化意识,乡村毁损祠堂在俏俏修复,民间修订族谱村志也逐成气候,清明祭祖,过年敬宗的宗亲族谊氛围仍然十分地浓厚,这种“徽州人意识”得到新的自然延续。
   3、对非遗传承人和徽州名人的重点保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各种口头的、工艺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为核心主体,通过传授、培训以及宣传,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活态的传承。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公布了徽州文化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人,并采取了重点保护文化传承人一系列措施。通过激发民间文化技艺传承人内在的热情,积极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在民间文化技艺传承人的带动下,使这种文化保护成为一种自觉,一种现实。此外,历史上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保护即徽州名人的保护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对名人家族资料的整理、学术思想研究和对名人故居、生活环境的保护,也是徽州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 2010-4-15 19:53
  • 回复
  • 毅丝不挂
  • ballackhf
  • 344位粉丝

5楼

二、传承的基本模式
      
   文化保护是基础性的、前提性的,是被动的,它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文化理念精髓的传承。所谓传承,既是一种历史经验的传承,也是一种发展实践的传承。徽州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种传承是建立在对徽州文化扬弃的基础之上的,而弘扬徽州文化精神,推进徽州文化的发展在当今社会更具有迫切的意义。徽州文化的传承,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四种模式:理念传承、物态保留、符号继承、方言工具。
1、理念传承。理念传承是一种人文精神或民俗传统的传承。徽州人在数百年的生存斗争中,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积累着丰富着许多人文理念的内涵,如“忍”的理念、“和”的理念、“孝”的理念、“善”的理念,在儒贾、优生、吉祥、家族、读书、营商、契约、环境等理念上,充满了区域特点和地方个性,有新的突破,值得我们消化吸收。
和的理念。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哲学思想。“和”是这种哲学思想的世俗化。徽州人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甚至人与神之间的和谐。徽州人尤其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生致力于和谐生态村落的建设。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水口文化。如动龙脉(毁山)、毁水口、斫祖林、污水源,都应依“族法”严厉惩处。村落通过涵养水源措施来调节气候,因势建立人工灌溉系统。门前沟圳用水时间的分段限制,都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认真总结和积累,是其它文化流派无法比拟的。
   孝的理念。“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儒家孝道思想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在徽州极为流行。子女尽孝守孝,宣扬弃官守孝。朱熹<家礼>建立起来的家族道德伦理体系,强调百顺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女孝子的故事在徽州民间到处颂扬。徽州社会公秩良俗以孝为基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执行得最具体最彻底的理念。孝在调节族民内部纷争,理顺尊卑秩序关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善的理念。或叫仁的理念。徽州人从小就有善心的培养习惯。生活在一种家族的“大爱”之中。“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这是徽州人思想的真实写照。徽州人一旦有钱了,做善事好事成了一种责任和乐趣。大量修桥补路,是这种生活事念的践行。
   忍的理念。“忍”字当会意字来看是“心头一把刀”。中国宋代以后的文化更强调忍耐的重要。而这一思想,在徽州得到了充分放大。生活艰辛需要忍,丈夫在外需要忍,怀才不遇需要忍,为官为贾需要忍。徽州村落中有许多百忍堂,宣扬的就是“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这种思想。


  • 2010-4-15 19:54
  • 回复
  • 毅丝不挂
  • ballackhf
  • 344位粉丝

6楼

儒贾理念。儒与贾在我国封建社会是两个长期对立的概念。亦贾亦儒 ,在当时官本位的封建社会来讲是超前的,在农耕社会来讲也是反传统的。我国封建社会职业长期形成了“士农工商”的排序传统。统治者扶农抑商,商人在封建社会的地位是最末等的。徽州人被生活所逼,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解放思想过程,走从商之道,或左贾右儒,在当时当地形成了一种风气,并且成就了一番事业。
   环境理念。徽州人注重整体生态保护。人居环境大多依山就势,枕山、环水,并进行局部的改造。徽州在文化繁荣的同时也盛行“风水术”,风水术中有许多现代环境科学意义的思想,“桃花源里人家”是一种理想田园的实践。
   优生理念,徽州人一直坚守“同姓不婚”、“同族不婚”、“门当户对”。婚配中有优生意识,有的虽不同姓,但因为祖上有“改姓”“过继”等同源原因,也有“异姓不婚”的。子嗣过继只能在近亲中选择,以防止“血统紊乱”,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读书理念。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族规祖训中均有重视子女教育、重视读书、尊重知识的训条,“养子不读书不如养肥猪”。除了“学而优则仕”之外,徽州人把读书当作一种修身之道,到处传颂着“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这也是文化发达的结果。
     营商理念。徽商中的诚信、以义取利、勤劳节俭等理念,与徽州人信奉的理学思想是一致的。徽商的宗族集团化经营方式,在营商过程中得到了较高的利润回报。徽商投资关注政那个府政策倾向,注意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等等,都是很值得的发扬光大的。


  • 2010-4-15 19:54
  • 回复
  • 毅丝不挂
  • ballackhf
  • 344位粉丝

7楼

   2、物态保留。物态模式的借鉴或借壳功能,是徽州文化传承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可以取其文化元素,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梳理,借其公认的物质形式,确立新的内涵,附予新的含义。以下三种物态模式,值得认真借鉴:
(1)褒奖性建筑。徽州人文环境好,无论是普通老百姓或是为政为官者,都十分重视宣传引导。竖碑坊、立石碑、建善桥、铺义路,是徽州社会的一种褒奖性建筑。具有很好的社会象征意义,保留这些形式,对内容进行时代性扬弃,对于现代社会有很好的嫁接意义。徽州的许多牌坊,不仅是石雕艺术的展示,而且也是一种文化表述的方式。大多数碑坊弘扬正义,引导民风,示范典型作用更具有震撼力,是一种有效宣教手段。此外,明清时,徽州人中举,都要回乡在祠堂前竖旗杆以炫耀祖宗。祠堂门前的石旗杆,成了号召团结和睦、鼓励读书上进、激励光宗耀祖的精神象征。
   (2)宗族性资产。聚族而居的习惯,和应对恶劣生存环境的需要,使徽州积累了大量的宗族性公共财产。这种类似宗族公社的财产制度,一度成为社会的稳定器、调节器,是十分有益和值得当今借鉴和延续的。如村落公共建筑,祠堂、书院、戏台、族学。族产祠产,包括族田、族山、水碓等。这些资产是能够带来收益的财产。由于祠堂拥有并控制着大量祠产,祠堂通过对祠产租佃、使用、处分、配置,达到调节人与神,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目的,使整个宗族贫富处于一种基本稳定和谐状态。祠产的主要用途包括:祭祀活动中的聚饮、散胙和祭品、演戏费用,祠堂、祖坟的管护,老幼病残的保障救济,天灾人祸的公共保障机制,读书考试的奖励支助。还有水口、水圳、水井、堨坝、防护林等水利林业集体性设施。
(3 )自治性社会架构。徽州人聚族而居的传统,造就了一种成熟的社区管理模式。即徽州的祠堂自治或宗族自治。这种类似于当今村民自治的社会管理结构,是以宗族伦理规范为基础,祠堂组织体系为主导的。祠堂的族长或祠董就是社区的最高首长。在支祠房派较多的村落,总祠或宗祠能统领一切,并发号施令。支祠、房(派)、堂屋,以及文会、乡约、乡绅,起辅助作用或承担着社区治理的执行功能。文会,开始是文人聚会的场所,后来有了民间调解组织的功能。在族民自治中,宗族习惯法起着相当的作用。族民自治,通过官府认可的祠规祖训、宗族契约、禁令、“村规民约”等形式,如禁山、禁赌、禁烟、禁淫、禁婚、禁盗,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这种传统社会管理架构,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政治资源,也是可以汲取的养份。
   3、符号传承。符号是一种文化元素的集合,是一种文化表征的形象。徽州文化中有许多特有的文化符号,包括建筑符号、艺术符号、民俗符号,等等,值得传承光大。


  • 2010-4-15 19:54
  • 回复
  • 毅丝不挂
  • ballackhf
  • 344位粉丝

8楼

建筑符号:(1)、粉墙黛瓦与马头墙的组合。徽派建筑的标志,徽州建筑的代名词,具有了鲜明的美学意义。徽州祠堂、路亭、社庙等民间建筑。(2)、通转楼与明堂天井组合。通转楼又称跑马楼,明堂天井是中原“天留”的引深,有了四水归堂聚财理念。(3)、村落水口,包括桥、亭、碓组合,是风水意义上生态与人文思想的巧妙结合,徽州乡村最古老的公共花园。((4)、“拐弯抹角”的谦让墙,理学思想的重要载体。(5)、水街里巷,古老的临水而居生活方式,经济繁荣促成了望街楼、石板路、廊桥等水街模式。(6)、禁忌镇邪,如“泰山石敢当”、五岳镇符、避邪照壁等。
     艺术符号:艺术符号是个性技艺延续基础,也是文化传承的保障。“徽州三雕”技艺,融装饰、实用、人文于一体,既是一种传统的技艺也是大众技艺,在题材、实用与艺术审美等多方面保持着区域风格。谐音、吉祥、寓意,是“徽州三雕”选题的风格。徽菜、徽墨、歙砚、万安罗盘、墙头画等工艺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流派符号,充满了区域文化长期积累的所形成的个性。
   民俗符号:乡风民俗是徽州人在普通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的一种集中体现。(1)由民居习惯产生的民俗符号。如中堂模式(堂匾、八仙桌、太师椅、东瓶西镜摆设)徽州文书、徽州歌谣等;(2)由徽州庙会产生的民俗符号。如“赛琼碗”、“抬阁”、“徽州祭礼祀”;(3)由婚丧嫁娶产生的民俗符号。如炒新人撒帐,撒五谷安魂。(4)由饮食服装产生的民俗符号。如吃新、杀猪封山、安苗吃果,还有绿笋等具有地域符号的食品。服饰如“长褂马敦”。(5)由民间娱乐节庆产生的民俗符号。诸如祁门“打目连”、婺源傩舞、黟县“游太阳”、绩溪“舞回”、歙县“跳钟馗”,都是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6)明显带有徽州特征的生活器具,如火通、茶筒、菜筒等。
   4、方言工具。徽州方言属于吴语,是一种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语言是文化的媒介,也是文化的载体。徽州文化之所以能够形成区域性文化,并保持文化个性,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借助了独一无二的徽州方言环境。
文化多样性需要方言。虽然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但一府六县的徽州方言环境基本统一。给予徽州方言一个理性的发展空间,这是保护传承徽州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举措。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弃这种语言工具。
   徽州方言是徽州文化不可或缺的符号。徽州人现在仍然习惯于用方言交流,尤其是在外地见到老乡,语言成了地域文化的桥梁,成了地域文化的纽带。对徽州方言环境的保护,这是徽州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