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写真影音先锋:男孩是几岁开始变“坏”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10:50

起外号,说脏话,幽默感,男孩是几岁开始变“坏”的

近来家里人开始谈论家里五岁男孩开始变坏的事。表现为:


几个男孩一起耻笑胖女孩,并起外号为“胖丫”

看到别的孩子被绊倒哈哈大笑,甚至去挤压

表现为对胡说八道的热衷,大人越是禁忌的,越是起劲

喜欢起哄,尤其看到别人的尴尬之时


最近看到一本科普杂志,认为男人的幽默感实际上是攻击性的表现,这种攻击性是男性荷尔蒙的间接表达。这个逻辑我是相信的。从小学到初中,我们这些男孩都是在“外号”中长大的,把有点腿部残疾的老师称为“地不平”算是很有创意的,虽然听上去很冷血。有些同学之间的外号,往往有版本变迁,甚至可以通过它来感知语言的形成,其特点如同现在的网络语言。我初中的一个同学叫刘长伟,版本一是,根据当时电影里的人物“于长水”,改为,“刘长水”,然后经过“大水”,最后固定为“水哥”,其实还算好听。不过刘长伟同学过于敏感,就连别人提到水龙头都会感到不安。我后来明白,人对别人叫自已外号的反感,并未因为不好听,而是取笑的态度。


青春期的男孩,有时会表面取笑自己喜欢的女孩,这个很多女孩子往往不明就里,其实她们这么理解:五岁男孩们给别人取外号是个准备,十五岁男孩取笑女孩是个发展,成年男子的幽默感是个结果,其实都是男性攻击性不同阶段的表现。这种攻击性往往需要两个支撑,一个是观众,比如,需要起哄的观众,另一个是创造力,很多起出经典外号的男孩后来都显得能力出众,它需要,感知,形象,抽象的综合能力。


美国儿童教育认为,男孩成长环境需要一定的打斗。一方面,人类的生理本性还处在狩猎时代,男性的攻击本能是竞争环境谋生的必需,如同女性的温和对应照顾家庭的需求。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生存竞争强度并未下降,只是变得更为抽象和文明了。与生物学的重演论类似,我们或许可以从男孩成长历史里看出男性攻击本能的变迁,由此看来,起外号,说脏话,和成年男性的幽默感只是不同年龄的表现而已,幽默其实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攻击性。家长在关注男孩变坏的时候可能要特别小心,作为家长的反馈并非只是是批评这些“坏”的行为,而是将这种攻击性转化为某种素质。斯巴达人把五岁的男孩聚集在一起,进行军事类训练,是个典型的办法。将青春期的愤青们引导去研究脏话的历史,可能会培养出一些讽刺写手。


攻击性可能带来创造力,革命头脑,冒险的精神,这些是西方崛起的精神气质。我们在希望自己家的男孩考上名牌大学的理想,可能同时要伴以对攻击性的恰当引导,那是男性气质的关键要素之一。
 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