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论文1000字:过年暖泉镇打树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10:07

 

过年暖泉镇打树花


       

“打树花”是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暖泉镇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绝不亚于燃放烟花。暖泉镇每逢元宵佳节期间“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01】▲农历初五天未亮,由我驾车,摄友风月同天领航,按预先设定好的线路,沿G6京藏高速在东花园下高速后顺官厅水厍南岸一路向西。天渐亮,从东花园出高速时问收费员去蔚县的路怎么走?回答竟是:根本没有路通过去。与风月同天合计后摸索着西行,一路坦途,想来收费站那人当除名。见时问充裕,我们是见景即停即拍,沿途风光尽收眼底,还添了很多乐趣。为拍农家炊烟,误打误撞的竟然走进了三年前与快乐农摄圈入住过的小五台村。午前抵蔚县暖泉镇后与同天一算,比走高速少60多公里,还节省75元的高速收费。

【02】▲蔚县暖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西部,因镇中心有一四季长流、冬暖夏凉的泉水而得名。[1]除了花灯会、剪纸等民俗特色外,该县暖泉镇人还传承了全国仅有的300多年绝技——“打树花”。春节期间,蔚县出现了“十万人次赏树花”的盛况。“打树花”表达人们欢度节日和向往甜美生活的美好愿望。


【03】▲在暖泉镇有许多小吃食,这里的煎饼与京城的白面煎饼、鸡蛋、刷酱有所不同。它的做法是可荤可素,把调好咸口的肉馅往刚摊好的小米面煎饼上抹,撒上些葱花或韭菜,一对折,正反再烙上几下即可食用。镜头中:一勺,一铁刮板,三转一铲娴熟的动作,那面汤转瞬间成了金黄色、冒着热气的煎饼景象印刻在记意中。




【04】▲打树花"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是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暖泉镇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打树花”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绝不亚于燃放烟花。暖泉镇农历廿三至圆霄节期间举办“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05】▲北瓮城的古建筑物主要在堡墙上,最北端的九天阁总高16.5米,是暖泉镇内的最高点之一。镟门洞高3.5米,宽2.2米,地面用青石型材铺成,经多年沧桑,石板上留下了两道很深的车辙沟,彰显历史的厚重。



【06】▲据说当年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着热闹喜庆,但铁匠买不起烟花,他们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砖墙上,好似朵朵烟花盛开。这种特别的“烟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其热闹喜庆的氛围绝不输给拥有烟花的富人们,因此便有了每逢过年“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的民俗。


【07】▲这种上面扳的店面已是儿时的记忆,记得在京城的南锣鼓巷路西还留有一处 ,名曰沙井副食店,只是关张已多年。

 


【08】▲ 以前的打树花是在暖泉镇的古堡城墙上进行的,因为场地狭小,又有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赶来看热闹,于是,镇上专门新修了“树花广场”用于表演。


【09】▲舞狮,在蔚县民间社火活动中俗称“耍狮子”,兴起于明末清初,在当地平川和少数半山区流行。表演的套路一般是“喜鹊登梅”、“二龙出水”等。一班耍狮人跟着舞绣球的领头人在大户人家门口锣鼓喧天一通狂舞,有时还要放上几根“二踢脚”把主人请出,讨个喜钱后又沿街而去。穷人家他们一般是不停的。




【10】▲打树花每次差不多要用掉一千来斤铁,用料主要是铁锅、生铁炉子这些废品铁,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冶炼”,就成为金灿灿的铁水。

 


【11】▲蔚县,蔚音为玉,五代十六国期间,与当时的幽州(今北京)同为古时燕云十六州之一。也正因如此,在蔚县的不少地方,稍留心便可以看到古迹。


【12】▲ 在打树花正式开始前,广场上举行了一段民俗表演。随着鼓声雷动,灯笼舞和跑旱船首当其冲,最为庄严的要数“祭炉”仪式,表演者在巨大的炉筒造型前膜拜,然后用动感的舞步表达对新一年风调雨顺的祈福。


【13】▲暖泉镇的剪纸是蔚县历史文化的象征。当地的剪纸与别处迥异,这种剪纸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用剪刀剪。他们使用的是刻,用各种不同型号的刻刀,在宣纸上刻出各式花色。



【14】▲“打树花”现属表演性质,垫场演出时间长达50分钟,观众因忍受不了当地冻手冻脚的寒冷天气,唯有跺脚御寒。此时的“打树花”广场内似万马奔腾,浮尘漫天。

 

【15】▲暖泉镇不论春夏秋冬,什么“苦荞粉”、“旋粉”、“粉坨”、“饸饹”、“‘糖麻叶”、“‘豆腐干”等百十种,每天都有人在街上的小吃边津津有味的吃着。这里的小吃在做工上也是非常讲究的,制作的过程中丝毫不能马虎。用料、水、火候都有一套特有的程序,做出风格的小吃,代表了蔚县传统小吃的水平。



【16】▲这位师傅打树花的木勺起点低了些,甩出的铁水偏右面多了些。

 


【17】▲这油锅里炸的不是油条,是当地特色小吃“糖麻叶”。

 


【18】▲打出了精彩的树花。


【19】▲这叫粉坨,当地最具特色小吃。貌似干净的碗是用过后擦出来的......建议用一次性餐具为妙。

 


【20】▲又一精彩的树花。



【21】▲夫唱妇随,见到丈夫揭下一张完整的煎饼,拉风箱的媳妇喜在心头。

 

【22】▲打树花要打出彩可不易,此景有如茫茫太空的银河系。

 


【23】▲暖泉镇也有糖葫芦。


【24】▲铁水、点、线、花。


【25】▲寒气逼人。



【26】▲当天空慢慢地披上黑色毯子,偶尔看到几颗星星在闪耀,原本安静的暖泉镇却热闹非凡,表演“打树花”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都翘首期盼这一精彩时刻。


【27】▲被誉为“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的西古堡是蔚县乃至河北省的典型古堡,闻名遐迩的西古堡村,俗称“寨堡”,坐落于张家口市蔚县暖泉镇内,向西两公里即是河北与山西的省界线。全村635户,1629人。古堡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扩建、续建于明末清初。此地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戏楼”四大文化奇观为一体,是古蔚州800庄堡中最为独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例。

【28】▲左边的落花是打树花的头彩,这可不是每次都能打出来的。

 


【29】▲西古堡既有保存较好的古街古院,又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堡内孕育了众多的民间艺人和文化名人,培养了不少仁人志士,贤者名流。

【30】▲当第一勺铁水打出的瞬间。

 

【31】▲西古堡平面呈方形,东西长260米,南北长330米,(含瓮城),总面积67300平方米,合101亩。堡墙高度8至10米,下宽6至8米,上宽2至4米,主体为黄土夯筑,九天阁、南北堡门等重要部位加宽加高,并用城墙砖里外筑面。南北堡门布局对称,各由两座砖镟门洞及砖砌堡墙构成,镟门洞高3.5米,宽2.2米,地面用青石型材铺成,经多年沧桑,石板上留下了两道很深的车辙沟。内外镟门洞之间就是著名的瓮城形制结构。这种建筑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吴国大将伍子胥巧妙地将其驻守的苏州盘门建成了瓮城结构,结果越国的军队攻破第一道城门后被围困在一、二道城门之间,形成瓮中做鳖之势。西古堡南北瓮城平面均为正方形,边长约50米,两瓮城都朝东开门,各建有堡门一座。堡门洞外上部各镶一石匾,南堡门刻有“西古堡”、“永盛门”、“时康熙十九年”字样,北堡门石匾字迹因破坏严重无法辨认。


【32】▲打树花的师傅手法不尽相同,有高有低。


【33】▲大户人家的大门,门道铺设的大理石就是在京城的宅院也极少能见。

 

【34】▲连勺打出的铁水交相辉映。


【35】▲西古堡南北镟门洞相距227米,形成一条主要大街,主街东西各有三条小街巷,明清时期建起的古民宅就坐落在这些街巷两侧。现存古式民居院落180所,其中较大的连环套院5所(亦称九连环院)、小巧规整的古四合院49所、有观赏研究价值的古民房246间。这些民居全部为砖木结构,木制格窗,木雕彩绘,青条基石,白灰青砖筒瓦,房顶起脊,安制吻兽。民居窗户都开向本院,对于巷不开窗。虽经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其粗壮厚实的木料石材,美丽精细的砖雕木刻,古朴典雅的油饰彩绘,仍显示着当年的繁荣与风采。登上堡门楼南北俯瞰,民宅民居鳞次栉比,高大齐整的起脊吻兽圆筒瓦屋顶争奇斗艳,庙宇、城楼峭拔雄劲,一派古城风韵。


【36】▲心情好,手顺,自然就能打出精彩的树花。

 


【37】▲东南部就是最负盛名的九连环院,是另一户张家所有。这户张家是庄户财家,九个院落规模较大,有三处主院,一处“小自在”,还专门有碾房院、长工院、车马院等。西南部也有一处九连环院落,群众俗称“西大院”,主人不详。这处大院的特点是不但院院相通,屋屋相联,而通街通巷的大门就有7座,只是平时根据需要只开一两处而已。据介绍,大门多主要是旧社会为防备兵灾匪患而设立的,由此可见主人的聪明才智。


【38】▲虽然打树花好看,可是打树花的人也要求站得稳,曾经有一个打树花的人因为没站稳而几乎把一勺子的铁水倒扣在头上,导致严重烧伤。

【39】▲大户人家的宅院非常讲究,琴棋书画刻在门眉上。

 

【40】▲曾经以为“打树花”不难,把铁水泼到城墙上而已。待亲眼看到“打树花”表演后,才知道“打树花”对表演者的臂力和挥洒技艺都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需要具有很大的勇气,因此“打树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据当地人介绍,以前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过年,铁匠们为庆祝丰收,利用平时的打铁经验,发明了如今的“打树花”。

  

【41】▲推开这扇门,了解古老村镇的历史。

  

【42】▲“打树花”表演者身穿羊皮袄、头戴斗笠,用特制的木勺将高温融化后的铁水用力泼洒在坚硬的城墙上,1000多摄氏度的铁水打在冰冷的城墙上,迸溅出璀璨的朵朵火花,串起来呈树冠状,随后瞬间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表演者会在火花消散之前,打出一轮新的火花,连续的火花形成金色的“花雨”,在寒冷的冬日给人们带来丝丝温暖。

 


【43】▲暖泉镇从字面意义上看是个风水宝地,该堡所处的自然环境适宜人居。其东堡墙和南堡墙外有一片莱园,想必是镇中百姓饭桌上副食来源。冰封的壶流河连着镇东的水库,镇西雄伟的恒山余脉高昂挺拔,植被完好,蕴育了无穷源泉。镇中的“水过凉亭八角井”是蔚县著名景观,只是时至今日,百姓的吃水仍要肩挑手提。



【44】▲对于许多第一次观看打树花的人来说,之前的兴趣也许在于它有现代烟花无法相比的民俗表演性,没想到无论它的壮观还是璀璨同样不逊色于火力强劲的烟花,差别只是在颜色上没有那么丰富。为了营造更为热烈的场面,表演艺人会趁着前一场烟花还未散尽时,接连再泼上几勺铁水,让火花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给人们呈献了一出别致的视觉盛宴。

 


【45】▲老人抽烟喝酒,今年七十有六。


【46】▲在他们身后的近10米高的城墙上,能够看到斑斑锈迹,那是以前打树花留下的痕迹。待滚烫的铁水被倒进城墙前面的盆子里,一位师傅就上场了。

  只见他把手中白色的勺子伸向铁水,火苗子一下就蹿了起来。当他把一勺铁水奋力抛洒向城墙的时候,一颗颗珍珠般大小的红色水珠“哗”的一下,炸成了一簇簇小伞状的金黄色火花,顺着城墙向远处四散开来,观众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一片惊呼。  

【47】▲这的家家户户院子当中都摆着供桌。

 


【48】▲ “打树花”表演的主角是三位头戴草帽、反披着羊皮袄的艺人,一位姓钟,两位姓王,年龄都在40—55岁之间,他们的那身行头是为了防烫伤用的。

 
【49】▲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见识什么叫狗洞。

【50】▲街巷到处可见用重达千斤的条石做房基、百十斤的石头铺路。

 

【51】▲街巷虽不整齐,但还算清洁。

 


【52】▲暖泉镇南北街巷的卫生清扫都由这位老人家负责,月薪三百多。

 

【53】▲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墙要倒只有借他家房扛。


【54】▲由此知道中国有句成语叫土崩瓦解。


 

【55】▲打树花实际上是一项颇费体力的活儿,三位表演艺人为了让观众保持高昂的兴致,会接连轮番出场。在休息的空当,有位女士好奇地凑上去,想亲自打一回树花,没想到一勺铁水沉得她根本端不起来,只能佩服几位艺人在挥洒自如中体现出的一身超凡功夫。

  

【56】▲镇有城墙,村在城中,羊儿要吃草必然穿城门。

 


【57】▲据说,现在整个暖泉镇总共只有4人会打树花,除了这三位师傅,还有一位不太熟练的年轻徒弟。打树花作为一项古老年俗,对艺人的臂力和泼洒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如今的打树花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已呈常态化表演项目,需入场观看。只是门票贵得离谱,160元看七分钟。各位掂量着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