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三点式图片:对牛永成先生书法作品的点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6:19:01

对牛永成先生书法作品的点评:

 


(注:由于打印机偏色问题故与原作品底色有误)

 

牛永成先生,你好:

     你在书法学习方面确实用心刻苦,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难忘几年前你创作的“博湖”作品,基本功很强,笔笔精到,字字完美见功力。现在遗憾的是再也找不到以前你那幅作品的感觉了。因为是朋友,所以恕我直言。

学习书法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以和技巧。勤学苦练当然很必要,只有“秃笔千杆,费纸三千”才能拥有驾驭笔墨的能力。有很多技巧和经验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的。我们永远相信“熟能生巧”这个真理。

不仅如此,还要注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大自然永远是一个完美无暇的艺术杰作,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包含着美的元素。书法虽然在“外师造化”方面不是直截了当的,但书法家也能从自然中得到启发。怀素观“夏云多奇峰”而悟得笔法、林散之见雨淋墙头而悟出墨法的个性,便是古今例证。近年来,我曾去青藏高原,领略江山的原始洪荒与壮阔;攀登黄山、泰山感受云海、松涛、瀑布、奇石领略大自然的险与峻的神奇;去大连、烟台沿海各地观海听涛,寻觅汹涌澎湃的气势……大自然中有很多美的形象,这一切意识的潜流,或许已外化为笔端的线条,表达出我内心的所思所感。

    另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很讲究诗、书、画、印的一体性,认为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要增加自己传统文化的修养,还要注意从音乐中体会书法的韵律与节奏,从古代雕刻中领悟拙朴与浑厚,从民间工艺中回味单纯与天真。总之,除书法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美、舞蹈美、建筑美、人体美,我们都应注意发掘它们的深层艺术信息,并以此滋养书法艺术,这也叫做字外的修养。

    从你的作品总体看,有一定的基本功力,有强烈的创作激情和冲功,思想不受约束,比较恣情、随意,少数字的结体造型也很好,笔墨也不错,这是难得的。由于手上功夫和细节上的问题使作品出现了一些不够美的情况:

1、大多数字的结体不美;由于单字元素过差,无法涉及到字与字之间的摇曳、顾盼、呼应避让,行与行之间的气势和响应。

2、字与字之间缺少贯通之美,字与字,行与行有散乱的感觉,线条没有变化,大小、干湿、浓淡变化不自然;

3、使转不自如,缺少练习。

我建议:

1.你写一篇楷书过来,重新写一遍“博湖”作品,我认为你属于楷书与行草过渡缺少对笔墨的理解和掌握。

2.每次练习不要通篇写很多字,要一个字一个字的练,那怕十天写好一个字,也是成功的!相信一个字就是一个章法,一幅作品。

另外:告诉你在墨中加点水稀释一下,不然笔走不动,从你的用笔的线条和收笔的墨色上看,墨过于焦所至。

仅此这些,与你共同学习探讨!

附:

今天,在单位加班.料理完手头的工作,到博客上浏览一番,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于是,有幸看到了袁海涌先生的最新博文________<致牛永成先生>,实际上是袁海涌先生对一篇书法作品(亦可视为作业)的极度认真的严格修改与不遗余力的悉心指导.我细细研读了文中和书中的所有细节,结论如下:

    一袁海涌先生对人的态度,是率真而坦诚的.

    二袁海涌先生的治学态度是严谨求是,缜密客观的.

    三袁海涌先生对于书法是当作一生的图腾与艺术追求来孜孜以求的,不含糊,不懈怠.

    四袁海涌先生的艺术主张于此文中可见端倪,请袁先生允许梓毓揣测一二:袁先生强调书法必须尊重和传承传统.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学习和创作书法的宗旨.这也就是袁先生的作品蕴涵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厚重书法底蕴的根本和奥秘所在.还有,对于牛永成作品中每个字的精到解读,使我们了解了袁先生对于传统书法艺术的侵淫之深,理解之透与运用之活.

    五,文中的牛永成,按照袁先生的回复口气,不太像是袁先生的学生,如果是,袁先生当会更加严厉一些,应该和我一样,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所书<卜算子.咏梅>在我看来,也是颇下过功夫的.今天,得到了袁先生如此倾囊相赠的评点与批改,相信也是一位幸运者,当受益匪浅!由此,我们也看到了袁先生在提携后学方面的良苦用心与诲人不倦的精神.

    最后,照例是要赋诗的,有鉴于袁先生的严谨和郑重,我所写的"诗"实实在在也不敢称其为"诗"了,只是感兴所钟,谅情吟咏而已,写的手滑,常常远遁于格律,且屡次不改.这方面,还要向袁先生学习.所以不敢擅言律绝,好在博客是一个放松心灵的所在,不复强求.

驰名阁主梓毓先生感言

凌乱飘忽浸墨年,提笔自问无师严.
今日登博盈喜色,羡慕牛君得真传.
夏云奇峰勤变化,冬雪塑梅赖高寒.
字字将心传授过,笔笔有象源大千.
         __欣羡永城,得师真传.笔笔有象,字字真言.
           梓毓何时,拜师尊前,心追手摹,不负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