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金毛纯不纯:水墨江南情——看杨明义“百桥图”画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50:05

水墨江南情——看杨明义“百桥图”画展

 

    春节前就听说杨明义的画作在苏州博物馆展出,过了长假,童鞋们拖着无可奈何的脚步上班去,我却可以背个相机,一个人去享清闲了


    杨明义从七十年代起开始探索新的水墨江南山水画,经过二十多年的艺术实践,逐步形成了他的强烈、独特、鲜明的个人画风。从2005年起,杨明义就开始了苏州百桥的构思,在这次展出中完成了他100幅苏州“百桥图”的愿望。

    说起苏州,大家都会用“小桥流水人家”来称道的,苏州的桥,蕴含着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和灵魂。倘若说江南的灵气是水,那么,桥就是她的魂儿。苏州的桥,到处都是,且移步移景,每一座都是那么有新意,处处点缀着水乡的美景。

    那朋友们就随着我的镜头,去欣赏画中的苏州风情:





    有朋友说得好:“江南人是不相信有天堂的,他们认为自己就在天堂之中。天堂镶在云气中,江南嵌在碧水里;天堂祥气淼淼,江南泽气飘飘;天堂飞虹凌驾,江南横桥卧波。是比不完说不尽的,江南的美不仅于此,他隐在江南的每一处,需要你用心与双眼去领悟。”





    但到了苏州,却也有一丝遗憾。桥,大多和熙熙攘攘的商业氛围结合在一起,即使是在水乡古镇,也是红灯高挂、彩旗招展,多了富丽和喧闹,少了往时的宁静和闲适,但这些遗憾或可以在杨明义的画里得到弥补。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老苏州了,和外地朋友的感受可能有些不同,除了从一幅幅的精美画作中得到审美享受,更能在画里重温我们童年时代的记忆,蒙蒙细雨中,我们打着油纸伞,背着书包,就是这样走过一座座小桥去学校完成我们的启蒙······
 
 








 
 
 
  


 



    看了这些画作,除了观感上的审美享受,还可以从中学习很多养分,虽然我不会国画(也不想学了),但经常出去拍摄一些苏州的景色,景物的构图是摄影的要素,我趁着这次机会,也就多拍了一些,回家慢慢学习琢磨。

   (画作要精美多了,我是在室内翻拍,效果逊色了不少)

    说来和杨明义相识也有40年了,先是有好友嵇元在“五七干校”认识的(那时他刚工作,安排在卫生系统,去五七干校是作为培养对象的),当时,杨明义早期主要以版画取胜,虽然鲁迅先生很早就推介版画,但我一直不太喜欢,总感到有些呆板和沉闷,但看了当时杨明义的版画却使我眼前一亮,那明亮轻快的色彩和农家风情的主题,使我流连忘返,至今都记忆犹新。

    杨明义还是发现周庄的第一人。杨明义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苏州博物馆的一张办公桌上,看到一块破碎的玻璃台板下面夹着一张黑白照片。那张办公桌的使用者已经病逝,原先其他照片已经取走了,这一张是因为粘上了没有办法取走。杨明义一看,是一张江南水乡的照片吗,他就将照片图像画了下来,以后外出写生时四处打探,经人指点,了解到这就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周庄,后来推荐给吴冠中、陈逸飞等一起分享这江南的瑰宝。

   我好友嵇元即将面世的大作《走读苏州》里有详情的介绍,我就不多展开了

   2001年《北京晚报》、《中国书画报》载文:《杨明义,发现周庄第一人》。

   (上面照片是杨明义带着吴冠中、朱碧琴夫妇一起去周庄览胜写生)


 








从网络上搜寻到了杨明义早年的版画作品,也附在这里,和朋友们分享。



    后来,杨明义到美国去发展,以致好久没有了音信(当时去了美国就好像去了天外了,不像现在每天都能和美国朋友交流呢)

    十多年前,好友嵇元来电话,说是杨明义回来了,并约定在我们三人在新开的“川福楼”一聚,记得嵇元做东为他洗尘,我带了一瓶朋友送的内蒙古“奶酒”(据说是100%羊奶酿制的,但清澈透明,喝时有一股奶香),席间杨明义详细的介绍了在美国的经历,听得我很是唏嘘(伤心事已经过去,这里就不谈了)。他送了一些画册给我们,细细一看,已经不是当年以版画为主的风格了,从七十年代起开始探索新的水墨江南山水画,经过二十多年的艺术实践,逐步形成了他的强烈、独特、鲜明的个人画风。

    祝杨明义画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