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老公出轨:《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操作实务问答(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9:25:30

第一章总则类

     1、《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答:我国现代担保业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4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2188家,筹集担保资金657。2亿元,累计担保3237亿元,18.84万户。首次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超过50%。担保作为一个行业越来越显示出了它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同时加强担保业的管理工作也显得十分迫切。担保机构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是与担保机构控制防范风险实现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的工作,由于处在探索发展中的诸多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建立国家统一的担保机构会计核算办法,各担保机构制定的核算办法差别较大,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不能准确反映担保业的整体状况,十分不利于担保业的风险控制和持续发展。无论从政府监管、银行合作还是担保机构自身管理的需要都需要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此,财政部从规范担保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控制担保风险出发,总结了我国担保机构会计核算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了我国担保业的特点,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适时制定了《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2、《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为什么定位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内?

    答:担保机构是从事风险管理、出售信用产品的专业机构,信用是金融的本质。所以,担保业务的实质是一种金融业务。担保通过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用增级来获得贷款,同时增加自己的或有负债,从而影响社会资金的流向和大小,使资金流向收益较高、风险较低的地方,充分体现了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资金配置和风险配置。担保业务是专门从事资金风险价值管理的衍生金融业务,担保业务风险的规律特点与金融业务风险的规律特点基本相同。所以,《办法》应当定位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内。

    3、《办法》出台对担保机构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

    答:专业担保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只有几年的时间,以前的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充分体现担保业务的特点,更没有把担保业务作为会计的主要核算对象,至多是就重要的担保合同对企业财务产生重大影响予以表外披露。各地担保机构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重要的会计信息没有得到反映,同行业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人们难以通过会计报表来认识担保机构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因此,作为记录、反映担保业务的担保会计核算,是一个很现实的基础工作,迫切需要从制度和方法上加以解决。

    财政部针对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时出台《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对担保行业的规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办法》,定位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框架下,充分反映了担保业务的金融特点,这对引导人们运用现代金融理论,特别是衍生金融理论去认识担保业务规律、研究控制担保风险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办法》,充分反映了担保业务在风险控制环节的衍生金融特点,明确、详细地规定了保证金的存人、存出业务,对认识担保机构保证金性质,规范担保机构保证金的存人、存出业务意义十分重要。

    3)《办法》,充分反映了担保业务的高风险特点,体现了“风险成本是担保机构的主要成本”规律性,详细地规定了担保机构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包括担保赔偿准备、未到期责任准备、一般风险准备、各种应收款的坏账准备、各类资产的减值准备等。

    4)《办法》,遵循国际惯例做法,充分体现信用担保的准公共产品特点,在担保风险损失补贴、担保资本投入、担保扶持基金、代管担保基金、担保减免税等方面都做出详细的规定。

    5)《办法》,充分反映了担保机构的收入特点,详细规定了各项收入的核算方法,包括:担保费收入、评审费收入、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追偿收入等,对指导担保机构科学合理地进行担保业务定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办法》,在现有会计基本制度体系下,充分反映担保业务的或有性。尽管没有将担保业务纳入表内核算,但在表外设计了“担保余额变动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中的“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

    7)《办法》,对反映担保业务的基本指标做出了明确的内涵定义和外延描述,这对统一担保行业信息标准、制定担保行业监管考核办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当然,担保行业发展才有几年时间,担保业务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暴露还很有限,作为记录、反映担保业务规律的担保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可能达到很成熟的程度,需要广大业内专业人士不断探索总结担保业务规律,不断提出完善担保会计核算方法的建议。尽管如此,丝毫不影响财政部此时出台《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重要意义,她为现阶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4、“本办法适用于按照规定程序,经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担保企业”,其中“规定程序”有哪些?

    答:“规定程序”是指:设立的担保企业应当按照《公司法》、政府有关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规定程序。

    住房置业担保公司设立的“规定程序”,是指国家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建住房;

2000]108号文件,即“关于印发《住房置业担保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的规定内容。

    二oo五年七月十日后设立跨省区或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定程序”还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企业[2005]1257号文件,即“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跨省区或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与变更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内容。

  “跨省区”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省区开展担保与再担保业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模较大”是指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5、“其他类型的担保机构,比照本办法执行”,其中“其他类型的担保机构’’包括哪些?

    答:从我国担保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其他类型的担保机构”还包括: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的事业法人性质的担保机构、各级政府民政部门批准的社团法人性质的担保机构。

    6、“企业应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一般原则和本办法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其中“《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一般原则”指那些?

    答:“《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一般原则"是指《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第一章总则”部分的会计核算的“四大前提”和“十三项原则”。

  “四大前提"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

  “十三项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7、“明细科目的设置,除本办法已有规定者外,在不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担保机构应该自行确定的有哪些明细科目?

    答:企业主要根据明晰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核算需要来确定明细科目。如:

    1)“应收代偿款”科目。除按代偿单位设置明细科目外,为了方便对“应收代偿款”的管理,还应设置“本金”、“占用费收人”和“相关税费”等专栏反映。

    2)“坏账准备”科目。为了方便合理地冲销各项应收款项的坏账,应该在“坏账准备”科目下设置“应收担保费坏账准备”、“应收分担保账款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等明细科目。

    3)“未到期责任准备”科目。为了编制会计报表的方便,应该在“未到期责任准备”科目下设置“短期责任准备”、“长期责任准备”明细科目。

    8、“相关附表包括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担保余额变动表、分部报告(不要求编制和提供分部报告的企业除外)等”。“分部报告”指什么?

    答:分部报告是指:担保机构的分公司和子公司近两年的收入、支出、利润及资产、负债等基本财务情况报告。

    9、“企业对其他单位投资如果具有实质控制权,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实质控制权”如何判断?

    答: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通知(财会字[1995]11号)规定:

    一、凡设立于我国境内,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综合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

    二、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其所控制的境内外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1.母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不包括半数)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包括:

    (1)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

    (2)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

    (3)直接和间接方式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间接拥有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是指通过子公司而对子公司的子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直接和间接方式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是指母公司虽然只拥有其半数以下的权益性资本,但通过与子公司合计拥有其过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

    2.其他被母公司所控制的被投资企业。母公司对于被投资企业虽然不持有其过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但母公司与被投资企业之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将该被投资企业作为母公司的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1)通过与该被投资公司的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该被投资公司半数以上表决权。

    (2)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有权任免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

    (4)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

    3、在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下列子公司可以不包括在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内:

    (1)已关停并转的子公司。

    (2)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

    (3)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

    (4)准备近期售出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

    (5)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

    (6)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管制,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公司。

第二章资产类

    10、企业资产是如何界定的?

    答:“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企业资产应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3)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也是资产特征中最重要的特征。

    企业资产界定就是依据资产定义。从实际看,只有那些确定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才能够作为资产列入财务会计报告。不具备可望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效益流人的资源,则不能够认为是企业的资产,不能继续作为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任何一项资源,如果不具备未来经济利益,即便企业过去为取得这项资源曾发生过巨额耗资,也不能作为资产。即使已确认为资产的,也应予从账面上剔除。比如,以前有过的科目叫“递延资产”、还有一些预计不能'回收的委托贷款、应收担保费、应收代偿款以及企业一些老化的固定资产等,实际上企业已不具备控制或无法拥有了,就不应该作为企业的资产。企业确认资产还要能够符合可靠地计量,要求有确凿可靠的证据,也就是指交易发生或完成时所形成的各种交易凭证。

    11、《办法》中新设的资产科目及其特点有哪些?

    答:1)《办法》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核算的一般原则,将“存出保证金”项目引用到《办法》中,更加细致地划分出了保证金业务与货币资金的核算界限,反映了受到监管、暂时冻结的“存出保证金”已不具备货币资金的高流动性特征。

    2)在应收项目中为担保核算设置了“应收担保费”、“应收分担保账款”科目,反映了担保业务的特点。

    3)为反映担保业务的风险管理特征,还专项新设了“应收代偿款”、“应收担保损失补贴款”等特定的科目。

    12、在货币资金的核算管理上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答:在组织会计核算中,货币资金核算并不复杂。但由于货币资金具有高度的流动性,担保保证金业务又决定着货币资金往来较多,因此,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是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要求。对于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应当设置日记账,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库存现金的账面余额必须与库存数核对相符;

    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应当与银行对账单定期核对,并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有外币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企业还应当按人民币和外币进行明细核算。

    在货币资金管理上,要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账户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因为管理担保风险而将客户销售回笼资金纳入本企业账户管理。

    13、担保企业存出保证金如何核算?

    答:《办法》设置“存出保证金”科目,包括企业与银行签订的担保贷款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作为担保机构存出的保证金和财政部财金字(2001]77号规定用于清算目的存出的保证金两项内容,目的就是要将担保业务存出保证金与一般性存款区别开来。

    按照会计核算中资产处于何种状态的准确性判断以及货币资金的流通性较强的特点,企业与银行签订的担保贷款合作协议明确规定作为担保机构保证金用途的存款,不应在货币资金项下的银行存款科目核算,而是在应收款项项目中的“存出保证金”科目核算;

    未作特别用途规定的在合作银行的存款,在货币资金项目中核算。

    存出保证金与银行存款的差别主要是运用性质、流通性有所不同,存出保证金在用途和使用条件上受到合作银行的约束和限制,已不具备货币资金的高流动性特征。

    14、在应收款项中哪些科目应该计提坏账准备的科目?

    答:应该说,担保机构的主要应收款项都计提了坏账准备。在应收款项的科目中,《办法》规定“应收担保费”、“应收分担保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这三个科目属于应该计提坏账准备科目。

    15、不作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类科目无法收回,将如何处理?

    答:1)应收票据,在持有期间是不计提坏账准备的。到期而无法收回或出现损失后,应转入到“应收担保费”、“应收分担保账款’’科目中,再按规定进行计提坏账准备。

    2)其他应收款项,如“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到期而无法收回或出现损失后,应转入到“其他应收款”科目中,再按规定进行计提坏账准备。

    16、不能收回的带息票据期末是否还继续计提利息?

答:对于带息的应收票据,应在期末计提利息,增加应收票据账面余额,到期不能收回的带息票据,期末不再计提利息,直接将票面余额转入“应收担保费”等科目,未计提的利息只在备查中登记,在实际收到时机入当期的“利息收入”科目。

    17、“应收利息”科目具体核算的范围有哪些?

    答:“应收利息"科目一般核算的是企业因债权投资而收取的利息。包括企业购入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

    取得的分期付息的其他长期债权投资:

    短期投资应收利息等。

    企业购人一次性到期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应收的利息,在“长期债权投资一应计利息”科目中核算,不在该科目中核算。

    委托贷款应计利息,应设置在“委托贷款一利息”,不在该科目中核算;“应收利息”科目规定“应按债券种类及委托贷款设置明细账”其中的“委托贷款”有误。

    未到期的带息应收票据在期末计提利息,增加的是应收票据账面余额和利息收入,不在该科目核算,利息已在票据账面余额中体现,只是还未兑现。

  “银行存款”、“存出担保保证金’’的利息核算,不经过“应收利息"科目核算,在实际收到利息时核算。

  “应收代偿款”的利息,应设置在“应收代偿款一占用费收人”,不在该科目中核算。

    18、如何理解“应收担保费”的核算处理过程?

    答:“应收担保费”是《办法》新设置的科目,是就担保行业业务核算特性和要求,在应收款项中专门设置这一科目,是对担保主业的核算过程的规范。

    在理解的过程中掌握要点:

    1)掌握该科目的核算范围。主要核算的是担保企业应向被担保人收取而未收到的担保费、评审费和手续费。

    2)要掌握账务处理过程。

    A.发生应收担保费时,

    借:应收担保费

    贷:担保费收入(评审费收入、手续费收入)B.收回应收担保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担保费

    C.对不能如期收回的应收担保费,按《办法》规定要求计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一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坏账准备

    D.按照报批程序,将确认为坏账的应收担保费作坏账处置,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担保费

    E.已确认为转销的坏账损失又得以收回,按收回的金额进行反方向结转,

    借:应收担保费

    贷:坏账准备

    同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担保费

    1 9、“应收担保费”项下的“逾期”和“即期”明细科目划分标准是什么?

    答:应收担保费科目项下设置的“逾期"和“即期”明细科目,其分类标准是按委托担保合同等协

议中关于应收担保费的支付约定期限。不超过支付约定期限的应收担保费,为“即期”;超过支付约定期限的应收担保费,应当转入“逾期”,并按规定要求计提坏账准备。

    20、如何理解“应收代偿款”的核算处理?

    答:在流动资产核算中,“应收代偿款”科目的核算是较为重要的内容。重点需要掌握的是:

    1)核算范围:本科目核算的是企业接受委托担保的项目,按担保合同约定到期后,被担保人不能归还本息时,企业代为履行责任支付的款项。

    2)本科目不仅核算代偿款的本、息,还包括代付的相关税费。按照费用性质的不同设置本科目项下的明细科目。

    3)期末,有确凿证据表明已确认的应收代偿款部分或全部不能收回时,按照确认的损失金额处理。损失确认必须是要有确凿证据表明的。会计分录:

    借:担保赔偿准备

    担保赔偿支出

    贷:应收代偿款

    4)企业以后收到被担保人延期归还的代偿本息和赔偿损失(已部分确认为损失),主要有三种核算处置:

    A.归还的款项等于原代偿款,原代偿款已部分确认损失并冲减了担保赔偿准备,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应收代偿款(已确认应收代偿款部分)

    担保赔偿准备(已确认损失的部分)

    B.归还的款项大于原代偿款,原代偿款已部分确认损失并冲减了担保赔偿准备,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应收代偿款(已确认应收代偿款部分)

    担保赔偿准备(已确认损失的部分)

    追偿收入(按实际收到大于原代偿款的差额)

    C.归还的款项小于原代偿款,又分三种情况处理:

    a.如果原代偿的款项,没有确认损失,全部确认为应收代偿款的,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担保赔偿准备(按小于原代偿款的差额)

    担保赔偿支出(担保赔偿准备余额不足于上述差额时)

    贷:应收代偿款(按已确认的应收代偿款部分)

    ii)实际收到的金额大于已确认应收代偿款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应收代偿款(按已确认的应收代偿款部分)   

    担保赔偿准备(按大于已确认应收代偿款部分的差额)

    21、担保代偿损失确认标准是什么?

    答:《办法》中列举的担保代偿损失确认标准有:

    1)债务单位已撤销;

    2)债务单位破产;

    3)债务单位资不抵债;

    4)债务单位现金流量严重不足;   

    5)债务单位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

    6)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

    我们参考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号颁布的《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结合担保机构实际情况,建议担保损失的确认标准为: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造成企业代偿后3年内对被担保人和反担保人实施依法追偿,仍然不能收回的代偿债权,可以被确认为坏帐损失:

    1)被担保人依法被宣告破产、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

    2)被担保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和死亡;

    3)被担保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和全部债务;

    4)被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已停止经营活动,被工商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  '

    5)经法院对被担保人强制执行,被担保人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后;

    6)被担保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

    对于确认的代偿损失,必须要建立健全代偿损失核销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机制建立方式,聘请会计师等独立第三方中介机构承担外部监督的职能是个相对较好的选择。

    22、代偿损失的核销原则是什么?

    答:代偿损失的核销原则主要是:

    1)穷尽原则。对被担保企业、反担保物、反担保人都要进行追偿,直至有充分证据表明都已穷尽。

    2)责任追究原则。对造成代偿损失的应查明原因,进行责任追究。

    3)批准原则。要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

    4)帐销案存原则。

    23、可否就“应收代偿款”的核算举例?

    答:举例分析:

    某担保企业接受委托,为A公司在当地商业银行借款1000万元提供担保,担保费为3%,收取履约保证金5%,款项收到。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约定借款期限自2003年3月1日至2004年3月1日止。发生相关业务和基本会计分录如下:

    1)2003年3月,担保合同成立时,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800,000

    贷:存入保证金一A公司500,000

    担保费收入300,000

    2)2004年3月,A公司陷入财务危机而未能归还银行借款,该担保企业履行了代偿责任,支付了代偿款1000万元并与A公司约定代偿资金月占用费为1%,会计分录:

    借:应收代偿款一本金10,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0

    3)2004年6月,有确凿证据表明,确认有300万元造成损失不能够收回,担保赔偿准备金余额250万元。会计分录:

    借:担保赔偿准备2,500,000

    担保赔偿支出500,000

    贷:应收代偿款一本金3,000,000

    4)2004年9月,通过追收从A公司收回款项500万元。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5,000,000

    贷:应收代偿款一本金5,000,000

    5)2005年3月,A公司被其他公司重组,又收到本金500万元、资金占用费90万元。50万元履约保证金作为违约金弥补担保企业无形资产损失。会计分录:

    A.借:应收代偿款——占用费900,000

    贷:追偿收入900,000

    B.借:银行存款5,900,000

    贷:应收代偿款——本金2,000,000

    应收代偿款——占用费900,000

    担保赔偿准备3,000,000

    C.借:存人保证金一A公司500,000

    贷:追偿收入500,000

    24、“担保赔偿准备”和“担保赔偿支出”之间的运用关系如何?

    答:“担保赔偿准备”、“担保赔偿支出"之间运用关系是:“担保赔偿准备”和“担保赔偿支出”虽在使用性质上相同,均属于应收代偿款损失的核销列支科目,但其顺序不同:发生应收代偿款损失时,先使用“担保赔偿准备”;“担保赔偿准备”不足以核销部分,再由“担保赔偿支出”列支。两者的科目性质也不同,“担保赔偿准备”属于负债类科目,“担保赔偿支出”属于损益类科目。

    在收到延期归还的代偿款时,曾经核销列支的“担保赔偿准备”可以还原,而曾经核销列支“担保赔偿支出”却不可以还原。

    25、如何理解和把握“应收担保损失补贴款”的核算?

    答:“应收担保损失补贴款”在执行和运用中,要很好地分析、判断和把握它的核算条件和核算范围。“应收担保损失补贴款”的核算范围是:

    1)企业应收的按规定给予企业的定额补贴款项,如政府部门文件规定按担保额的一定比例作为风险损失包干的定额补贴;

    2)发生代偿损失后按规定应收国家或有关部门给予的补贴,如政府部门文件规定按代偿损失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在补贴收入核定文件已下达,款项未收到时核算

    借:应收担保损失补贴款

    贷:担保赔偿准备

    在款项收到时核算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担保损失补贴款

    下列应收款项不在“应收担保损失补贴款”中核算,于实际收到时在有关科目核算:

    1)企业按规定实行所得税先征后返的应收补贴款;

    2)企业按规定实行流转税先征后返的应收补贴款;

    3)国家拨人具有专门用途的拨款;

    4)国家财政扶持的担保等领域而给予的补贴(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担保风险损失补贴以外的担保补贴)。

    在账务处理时,对应科目应尽量冲减担保企业风险成本,在“担保赔偿准备”科目比较恰当,主要是取决于本科目的补贴的性质要求。

    26、“存出担保保证金”的利息如何核算?

    答:在存续期内对存出担保保证金利息的账务处理把握,形式上主要有两种情况:

到期还本付息并存人在该保证金专户l的利息,它的性质与保证本金一样,与保证金一起受到约束和限制。应在本科目项下设置应收利息明细科目。其会计分录:

    借:存出担保保证金一应收利息

    贷:利息收入

    27、如何理解“短期投资”核算要点?

    答:1)准确把握短期投资科目的核算范围,是企业购人能够随时变现、且持有时问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企业购人不能随时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投资,以及企业不超过1年(含1年)的委托贷款不在本科目核算。

     2)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指担保企业取得各种股票、债券、基金时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不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会计分录:

    借:短期投资(取得时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3)持有期间获得现金股利或利息等时,按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按购人时已确认的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按购人时已确认的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按其差额,即持有期间的损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做法不同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短期投资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等,超过已确认的应收股利或利息部分的差额,不确认投资收益,直接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成本。

    4)持有股票期间所获得的股票股利(即派送红股)或转增股份不在账内作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账簿中登记所增加的股份。因为股票股利(即派送红股)或转增股份在获得后,其短期投资价值不一定增加,而是随行情波动,并且期末数均以市价计量反映,因此元需作账务处理。

    5)出售时投资收益确认。短期投资在处置时应将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值的差额,计人当期投资损益。

    借: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按其差额一)

    贷:应收股利(按购人时已确认的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按购入时已确认的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按其差额十)

    6)期末计价方式和账务处理:《办法》要求,在期末时按市价计量反映企业持有的短期投资账面额。账面余额与市价之间的差额的会计处理是直接计人当期投资收益科目。

    会计分录:

    市价高于本科目账面价值的差额时,

    借:短期投资

    贷;投资收益

    市价低于本科目账面价值的差额时,

    借:投资收益

    贷:短期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做法不同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短期投资期末计价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8、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按市价计量的意义如何?

    答:《办法》关于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不同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而按市价计量方法。其意义主要在于:   

    1)符合会计原则和核算原理。“短期投资’’期末数按市价计量反映,其价值差异随市场波动加以调整,是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体现。

    2)是遵循国际化准则的做法,尽可能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性,促使企业按国际市场规则运行。

    3)是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要求提高。在没有市价总量的条件下,需要靠会计人员职业判断。

    29、能否举例分析短期投资初始成本确定的账务核算过程?

    答:(例]甲担保企业于2005年5月5日以其存在证券公司帐户的存款购人A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现金股利的股票25000股,作为短期投资。每股成交价6元,其中O.1元为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的现金股利(不含税),另支付相关税费800元。甲企业于6月5日收到A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

计算及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计算初始投资成本:

    成交价                                        (25000×6元)1 50,000元

    加:税费                                                800元

    减:已宣告现金股利                            (25000×0.1元)2,500元

    初始投资成本:                                        148,300元

    2)购入短期投资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投资一股票A148,300元

    应收股利一股票A2,500元

    贷:其他货币资金一存出投资款150,800元

    3)收到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

    借:其他货币资金一存出投资款2,500元

    贷:应收股利一股票A2,500元

    30、能否举例分析短期投资持有股票期间获得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账务核算过程?

    答:[例)甲企业持有B公司20000股,若在持有B公司股票期间,B公司于2005年6月10日发放股利,每10股派2股股票股利,按宣告日所持有股数每股派0.1元现金股利。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一存出投资款(20000×O.1)2,000元

    贷:投资收益2,000元

    2)分派的股票股利时:

    企业不做会计分录,只作备查登记,登记增加股票B:

    20000股÷10×2—4000股。

    31、能否举例分析短期投资期末计价的账务核算过程?

    答:;[例]甲企业短期投资科目2005年5月31日时(股票A)账面余额(25000股)148,300元,当日收盘市价为0.18/股,合计140,000元;(股票B)账面余额(24000股)100,000元,当日收盘市价O.12/股,合计120,000元。期末余额按市价计量方法的会计分录:

    1)当市价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148,300—140,000)时,

    借:投资收益一短期投资跌价8,300元

    贷:短期投资8,300元

    2)当市价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120,000—100,000)时,

    借:短期投资2,000元

    贷:投资收益一短期投资溢价2,000元

    32、如何理解决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

    答: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即成本法与权益法,企业在核算中应选择哪一种方法,应根据《办法》规定执行。

    通常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是:

    1)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

    2)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

    通常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情况是:

    1)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表决权资本的20%以下;

    2')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有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

    在这里所指对被投资单位的“重大影响”主要是指:

    1)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中派有代表;

    2)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

    3)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

    4)被投资单位依赖投资企业的技术资料;

    5)其他能足以证明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形。

    33、在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内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能否直接确认投资收益?

    答:不能,应视情况而定。

    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例)甲担保企业于2005年1月5日投资A公司2,000,000元股权,占总股本的10%,A公司2005年净利润3,000,000元。2006年1月10日通知甲担保企业2005年分得利润400,000元。

    计算及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A公司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甲担保企业应得分配额为:3,000,000×10 9/6=300,000元超过A公司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甲担保企业应得分配额的部分为:400,000—300,000—100,000元

    借:应收股利400,000

    贷:投资收益300,000

    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100,000

    34、如何理解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核算?

    答:初始投资或取得投资时,《办法》规定,投资最初以初使成本计量;取得时,应按应享有取得日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的变动,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处理,并按规定期限平均摊销(方法:合同规定期限的按合同规定;没有规定的按不超过10年),记人当期损益。当投资成本高于应享有的权益份额时,调减投资成本;当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的权益份额时,调增投资成本。

    会计分录:

    A、初始投资按实际支付的价款: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B、取得投资时,

    初始投资成本高于应享有的权益份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摊销股权差额时: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的权益分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例]B企业以120万元购买A企业50%的股权,A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为200万元,则股权投资差额为20万元(120—200×15 9/6)。

    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A企业)10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A企业)20万元

    贷:银行存款120万元

    按10年摊销,摊销时:

    借:投资收益(20万元÷10年÷12月)O.1 67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0.167万元

    35、如何理解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业务核算?

    答:1)损益核算。持有期间(取得股权投资后),《办法》规定,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并作为当期投资损益。

    会计分录:

    A、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作为当期应调整数额。企业确认的净亏损,一般以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计至零为限。(账面价值一账面余额一已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期末按应分享的利润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按应分担的亏损份额: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被投资单位因增资扩股而增加的所有者权益,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准备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3)被投资方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6、如何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与成本法相互变化核算?

    答:1)企业追加投资到控股程度,涉及到成本法改权益法的核算处理,要求用追溯调整后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账面余额一已记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追加后的初始投资成本。

    当初始成本高于应享有的权益份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当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的权益份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2)企业应减少投资而使权益法转换成成本法:首先应终止采用权益法的核算,并按终止时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账面余额一已记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作为新的投资成本。

    其后,宣告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属于已记人投资账面价值的部分,不属于调整成本法核算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应得分配额,作为新的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新的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按属于调整成本法核算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应得分配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37、如何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核算?

    答: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会计分录分两步:

    第一步,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投资收益(亏损差额时)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按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应收股利(按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投资收益(盈利差额时)

    第二步,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38、以现金方式购入的长期债权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的确定有何区别?

    答:长期债权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的确定是不一样的,不同在于是否包括相关税费。

    以现金方式购人的长期债权投资的初使投资成本确定,是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减去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以现金方式购人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使投资成本确定,是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9、企业购入长期债券投资的账务如何处理?

    答:1)企业购人分期付息的长期债券时,

    借:债券投资——面值(按债券票面价值)

    营业费用(按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各项附加费用)

    应收利息(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债券投资——溢折价(溢价差额)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价款)

    债券投资——溢折价(折价差额)

    2)企业购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时,

    借:债券投资——面值(按债券票面价值)

    营业费用(按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各项附加费用)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按未到付息期的利息)

    债券投资——溢折价(溢价差额)

    贷: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价款)

    债券投资——溢折价(折价差额)

    折溢价一债权投资初始成本一相关费用一应计利息一债券面值

    40、长期债券投资的溢折价如何摊销?

    答: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应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摊销。摊销方法应采用实际利率法。

    如按实际利率法摊销的金额与按直线法摊销的金额差异不大,也可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二者皆可。

    差异大小,一般取决于债券投资规模。一般债券投资规模达到数百万元时,差异将达到几万元,应采用实际利率法。

    溢价是指企业以高于债券面值的价格购进债券,债券价格大于其票面金额的差额。对于投资者来说,溢价是以后各期多获利息而预先付出的代价。

    折价是指企业以低于债券面的价格购进债券。债券价格低于其票面金额的差额。折价是预先补偿了以后各期少获的利息。

    债券的折溢价经过逐期摊销后,使得债券到期时,账面金额(含折溢价)与债券面值保持相一致。

    实际利率法摊销公式:

    每期折价摊销一(面值一未摊销折价余额)×实际利率一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每期溢价摊销一债券面值×票面利率一(面值+未摊销溢价余额)×实际利率。

    直线法摊销公式:

    每期折溢价摊销一溢折价总额/摊销期数

    41、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摊销的实际利率法中的“实际利率”如何确定?

    答:实际利率确定,应当保证债券的折溢价经过逐期摊销后,使得债券到期时,账面金额(含折溢价)与债券面值保持相一致。可以通过试算确定。举例说明:

    [例]甲企业于2003年1月1日购买乙企业发行两年期债券,面值合计20万元,票面利率10%,每半年计息一次,到期还本付息。甲企业共付207259元(不含税费)。

    溢价摊销“实际利率”试算,应低于票面利率。

    面利率太近,溢价摊不完。

    折价摊销“实际利率”试算,应高于票面利率。

    面利率太近,折价摊不完。

    低得离票面利率太远,溢价摊多过头;低得离票

    高得离票面利率太远,折价摊多过头;高得离票

    一般在Excel表中设计好计算公式,按上述调整规则不断调整实际利率,使得债券到期时,账面余额(含折溢价)与债券面值保持相一致。

应计利息一债券面值×票面利率/2

    实际利息收入一上一期的账面余额×实际利率/2

    溢价摊销一应计利息一实际利息收入

    账面余额一上一期的账面余额一本期溢价摊销

    试算得出:实际利率一8.00022%,约8%

    42、长期债券投资持有期间如何核算?

    答:长期债券在持有期间的应计利息,应区别情况处理:

    1)面值购入的长期债券,

    A、分期付息的长期债券,应将当期应计的利息,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B、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应将当期应计的利息

    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2)溢价购人的长期债券,

    A、分期付息的长期债券,

    借:应收利息(按当期应计的利息)

    贷:债券投资——溢折价(按当期应分摊的溢价金额)

    投资收益(按应收利息与当期应分摊的溢价金额的差额)

    B、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

    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按当期应计的利息)

    贷:债券投资——溢折价(按当期应分摊的溢价金额)

    投资收益(按应计利息与当期应分摊的溢价金额的差额)

    3)折价购入的长期债券,

    A、分期付息的长期债券,

    借:应收利息(按当期应计的利息)

    债券投资——溢折价(按当期应分摊的溢价金额)

    贷:投资收益(按应收利息与当期应分摊的溢价金额之和)

    B、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应将当期应计的利息

    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债券投资——溢折价(按当期应分摊的溢价金额)

    贷:投资收益(按应计利息与当期应分摊的溢价金额之和)

    43、委托贷款的减值准备如何计提?

    答: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委托贷款进行全面检查,如果有迹象表明委托贷款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应当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这里的“迹象”,是指借款人的经营状况、现金流量、资信情况、发展动态等综合因素。

    关于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办法》未对该项内容做出标准规定,企业可根据财政部关于金融资产五级分类标准划分计提:正常类不计提;关注类计提2%;次级类计提25%;可疑类计提50%;损失类计提100%。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照风险防范要求,自行划定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

    44、企业对接受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固定资产时的入账价值的确定是怎样的?

    答:先设科目“抵债资产”科目的核算:

    抵债资产的人账价值的确定是:按实际抵债部分的资金本金、已确认的利息和取得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企业从债务人那里收到补价时: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再减去补价作为人账价值;

    企业向债务人支付补价时: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再加上支付的补价作为人账价值。

    企业取得抵债资产后如转为自用,则应在相关手续办妥时,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贷:抵债资产

    45、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计提减值的先后顺序怎样?

    答:1)期末,应先计提折旧,再计提减值。即:计提折旧后的固定资产净值作为比较“预计可收回金额”的基础。如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固定资产净值,应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固定资产净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应当按该固定资产原价扣除与此相关的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以后的账面价值,再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在剩余预计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

    46、什么是抵债资产?

    答:抵债资产是指企业收到的债务人用以抵偿债务的资产,如材料、设备等。作为《办法》设定的与其他会计制度相区别的行业特定的一级科目,对担保行业的主营业务核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核算的内容是企业已取得所有权并准备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的抵债资产的价值。

    47、取得抵债资产的账务如何核算?

    答:取得抵债资产时入账价值,按《办法》规定应包括:

    1)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资金本金;

    2)已确认的利息等;

    3)取得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其会计分录:

    借:抵债资产

    贷:应收担保费等(按照实际抵债部分的资金本金账面余额)

    应收利息(已确认的利息)

    银行存款(取得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

    借:坏账准备(按被抵债权原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帐准备(冲回已计提坏账准备)

    48、处置抵债资产的账务如何核算?

    答:根据财政部文件财金[2003]88号文件,即《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管理和政策支持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接收的待处理抵债资产原则上不准自用,必须及时组织拍卖变现。特殊情况需要自用的,转增后的固定资产净值不得超过该机构自身净资产的20%。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将抵债资产转为自用,须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

    抵债资产处置时:

    1)如果取得的处置收入大于抵债资产的账面余额时,其差额计人当期营业外收入:

    借:营业外支出一处置抵债资产支出

    贷:银行存款(按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支付的相关税金)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处置收入金额)

    贷:抵债资产(按账面余额)

    营业外收入一处置抵债资产收入

    2)如果取得的处置收入小于抵债资产的账面余额时,其差额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一处置抵债资产支出

    贷:银行存款(按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支付的相关税金)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处置收入金额)

    营业外支出一处置抵债资产支出

    贷:抵债资产(按账面余额)

    同时,对该项抵债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结转:

    借: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一计提的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49、抵债资产为什么不计提折旧,也不摊销?

    答:1)抵债资产不计提折旧,也不摊销。原因是,抵债资产虽已取得所有权,但准备按规定进行

处置,不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在还未办理相关手续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不作为自有资产的核算进行价值补偿和资产摊销。

    2)抵债资产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原因主要是由抵债资产具有的让渡特征所决定的,让渡是以资产价值为基础的行为。

第三章  负债权益类

   50、如何理解担保企业的负债?

   答:负债是指担保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出,负债至少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导致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例如,接受银行贷款会产生偿还贷款的义务。只有源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上才有可能确认为负债。正在筹划的未来交易或事项,如企业的业务计划,不会产生负债。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由于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法定要求,义务在法律上可能是强制执行的,例如,分担保合同成立后会产生应付分人单位分担保费的义务;义务还可能产生于正常的业务活动、习惯以及为了保持良好的义务关系或公平处事的愿望。“现时义务”不等于“未来承诺"。如果仅仅是企业管理层决定今后某一时间购买资产,其本身并不会产生现时义务。

    (3)现时义务的履行通常关系到企业放弃含有经济利益的资产,以满足对方的要求。例如:支付现金;

    转让其他资产;

    提供劳务;

    以其他义务替换该项义务;将该项义务转换为所有者权益等等。

    (4)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有时,可通过承诺新的负债或转化为所有者权益来了结一项现有负债。

    51、担保企业为什么要设置“担保赔偿准备”?

    答:担保企业在承担保证责任的过程中,常常会由于担保风险的出现而造成担保企业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这种风险的出现往往滞后于担保收入的确认,且在时间上和数额上难以预见,如果等到风险发生时一次性计入损益,有可能造成损益的大幅度波动。因此按照谨慎性原则,有必要在收入确认的当期,预先从费用中提取的一定准备,作为未来担保风险损失的支出来源。

    52、什么是“未到期责任准备”?担保企业为什么要设置“未到期责任准备”?

    答:“未到期责任准备”是“为承担未到期责任而提取的准备”。担保费收入确认以后,所担保的义务并未随即履行,担保风险将随着担保业务周期的完成在当期和以后期间逐步释放或显现。如果将当期的收入全部计入当期损益,那么在以后期间发生的风险将没有偿付来源,造成担保风险成本与收入的不匹配。因此,有必要从当期收人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备作为承担未到期责任的来源。

    53、“按规定提取的担保赔偿准备”是指什么“规定”?

    答:所指“规定”,是指财政部印发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财金字(2001]77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跨省区或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与变更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企业[2005]1257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

    54、财政部财金字[2001]77号文件规定的“风险准备金”具体在会计处理中包含那些内容?

    答:财政部于2001年出台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财金字[2001]77号),规定担保机构“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办法”就“风险准备金”的处理作了规定,即分别在“担保赔偿准备”和“一般风险准备”的科目内核算。

    55、担保赔偿准备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答:提取担保赔偿准备的金额,在营业费用中一般占有较大比例,如果在年末一次性提取,会造成年末损益的较大幅度波动,同时也违背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的原则。为此,我们认为:平时月份可按当月担保发生额计提担保赔偿准备,年末将逐月累计提取数与按规定比例计算的应提取数比较,实行差额提取。

    56、能否举例说明担保赔偿准备的帐务处理?

    答:担保赔偿准备的帐务处理举例如下:

    [例]某担保公司年初担保责任余额为10000万元,已提“担保赔偿准备”余额500万元、“一般风险准备”余额为100万元。公司是按照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

当年累计担保12000万元,解除担保责任7000万元(含2月份代偿300万元,估计200万元可收回),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5000万元。12月份收回代偿款150万元,其余150万元确认损失。分月担保情况如下:

 

1月末,提取担保赔偿准备为1000×1%]10万元:

    借:营业费用——提取担保赔偿准备100,000

    贷:担保赔偿准备100,000

    以后月份处理类似1月(略)。

    2月份代偿300万:

    借:应收代偿款2,000,000(估计可收回的部分)

    担保赔偿准备1,000,000(估计不能收回的部分)

    贷:银行存款3,000,000

    12月份收回150万元,其余确认损失:

    借:银行存款1,500,000

    担保赔偿准备500,000

    贷:应收代偿款2,000,000

    至12月末,当年累计提取担保赔偿准备为12000×1 9/5]120万元;

    按年末担保责任余额计算的当年应提取数为15000×1%]150万元,补提30万元:

    借:营业费用——提取担保赔偿准备300,000

    贷:担保赔偿准备300,000

    提取后,担保赔偿准备余额为500+150—1503 500万元,一般风险准备余额为100万元,两项合计占担保责任余额的比例为:600÷15000—4%,低于10%。

    57、未到期责任准备如何提取?

    答:从提取比例来说,现行的规定是财政部印发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财金字C2001]77号)等规定,即“担保机构应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从合理性来讲,这是基于一定的假定,即假定一年中担保额均匀分布,且均为一年期,整体上可看作担保费收入在当年配比了50%的费用和风险成本,还有50%应与下一年度的费用和风险成本相配比。这与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业务的一年周期实际情况是接近的。如果大部分担保业务周期不是一年期,则应合理确定未到期责任准备的回转周期。最准确的做法是:按每一笔担保业务的实际风险周期计提和回转未到期责任准备。

    从理论上讲,如果在下期发生担保代偿损失,应将上期已计提的准备作为损失的抵减项目;如果下期担保责任期已过,未发生担保代偿损失,则应将上期提取的准备转回,确认为一项收益。但实际工作中,由于日常业务量很大,如果分别每个合同作如此处理,将带来很大工作量,不便于操作。因此,办法规定,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从营业费用列支,在会计期末实行差额提取。

    现举例如下:

[例]某担保公司大部分担保业务周期是一年期,其担保费收入及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资料如下:

58、未到期责任准备如何进行帐务处理?

    答:依上例2资料。

    1月末:

    借:营业费用——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200,000

    贷:未到期责任准备200,000

    5月末:

    借:未到期责任准备100,000

    贷:营业费用——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100,000

    其他月份帐务处理略。

    59、《办法》施行后,部分担保机构原实行的“提转差”的核算办法如何衔接?

    答:《办法》出台之前,担保机构较为普遍地采用“提转差”的会计处理方法,即分别“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和“转回未到期责任准备”,将提转差计人损益。按《办法》直接计人营业费用后,如果计算差额的期间不变,损益的结果是相同的。在2006会计年度,可逐月直接对比上年度同期的“未到期责任准备”科目余额,实行差额提取。

    60、什么是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

    答:《办法》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负债:

    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61、如何理解预计负债条件:“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答:指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为企业承担的现时业务而非潜在业务。比如,甲公司的一名司机因违犯交通法规造成严重交通事故,为此,甲公司要承担赔偿责任。违法事项发生后,甲公司随即承担的是一项现时义务。

    又如,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保证合同,承诺为乙企业向银行借款提供全额担保。这表明,甲企业的一项现时义务已经产生。

    62、如何理解预计负债条件:“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答:这里,“很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为“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与“很可能”有关的其他概念的含义如下:

    1)“基本确定”指发生的可能性为“大于95%但小于100%”。;

    2)“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为“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

    企业因或有事项承担了现时义务,并不说明该现时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比如,2001年5月5日,丙企业与丁企业签订保证合同,承诺为丁企业的二年期银行借款提供全额担保。

对于丙企业而言,由于担保事项而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假定2001年末,丁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此时如果没有其他情况,一般认定丁企业不会违约,从而丙企业履行承担的现时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假定2001年末,丁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且没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好转。表明丁企业很可能违约,从而丙企业履行承担的现时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63、如何理解预计负债条件:“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答:指因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的金额能够合理地估计。比如,甲企业(被告)涉及一桩诉讼案,根据以往的审判案例推断,甲企业很可能要败诉,相关的赔偿金额也可以估算出一个范围。则可以认为甲企业因未决诉讼承担的现时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估计,从而对未决诉讼确认为一项负债。

    64、一般风险准备如何计提?如何使用?

    答:从现行规定看,财政部财金字[2001]77号第十三条对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的规定是“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并未明确“一般风险准备”的计提比例,因此担保企业应按企业章程及管理当局相关规定计提。计提比例一旦确定,应当坚持一贯性原则,不得经常变动。

    一般风险准备用于弥补担保企业经营亏损,不得用于分配和转增资本。

    65、一般风险准备与担保赔偿准备的关系及账务顺序如何?

    答;一般风险准备与担保赔偿准备的计提基础和用途是不同的。它不是作为担保损失的准备,而是作为弥补亏损的一项准备,因此不存在一般风险准备与担保赔偿准备在补偿担保风险上的先后顺序问题。

    当然,如果担保赔偿准备在不足以补偿担保代偿损失数额时,当期担保赔偿支出会增加,可能间接导致亏损,从而影响到一般风险准备的使用;而担保赔偿准备提取的数额也会影响到利润数额从而影响到一般风险准备的提取额。

    66、政府给予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资金应如何核算?

    答:目前政府给予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资金大致分为两种情形:

    (1)针对具体项目风险,按照“限率补偿”的政策,在实际出现风险损失后给予的补偿。具体核算如下:

    例:某担保公司年末将已代偿的700万元确认为损失,该公司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0000万元,担保赔偿准备余额100万元,该公司执行财金(2003]88号文的规定,对担保代偿损失实行“限率补偿",补偿限率为5%。

应收担保损失补贴一10000×5%一100—400万元

账务处理:

    借:担保赔偿准备1,000,000

    借:应收担保损失补贴款4,000,000

    借:担保赔偿支出2,000,000

    贷:应收代偿款7,000,000

    实际收到补贴时:

    借:银行存款4,000,000

    贷:应收担保损失补贴款4,000,000

    2)不针对具体项目风险,比如按照担保额或资本额等一定比例给予的风险准备金等补偿资金,实质上属于一般风险性质。在补助文件下达时核算:

借:应收担保损失补贴款

    贷:一般风险准备

    实际收到资金的会计处理略。

    67、“担保扶持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是什么?

    答:“担保扶持基金”科目核算执行国家政策性担保收到的不需要偿还的担保扶持基金。比如为扶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开展业务,政府设立担保基金投入担保机构,并明确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支付利息等费用。

    68、担保扶持基金与代管担保基金有什么区别?

    答:担保扶持基金与代管担保基金的主要区别是:

    1)性质不同。前者是政府等基金所有者投人企业的,作为企业资产运作,不需要偿还,属于所有者权益性质;

    后者是受托管理,规定单独核算,封闭运行,不作为企业资产,特定功能完成后按规定程序剩余部分所有者将予以收回。

    2)用途不同。前者未指定特定担保对象;后者指定特定担保对象,比如下岗再就业贷款担保基金只能为下岗人员贷款提供担保,而不能用于担保企业常规担保业务。

    3)承担的风险不同。前者担保风险由企业承担;后者担保风险由基金承担。

    因此担保扶持基金属于所有者权益,而代管担保基金属于独立于企业之外的会计主体。

    69、“担保扶持基金”与政府给予的风险准备补助有什么区别?

    答:担保扶持基金与政府给予的风险准备补助不同在于:其用途不是补偿风险或作为风险准备,而是为了增加担保实力,发挥放大功能。它带有资本性质,故放在所有者权益项下。

    70、“办法”中分担保的核算在具体业务中包括那些内容?如何核算?

    答:目前,国内担保机构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涉及诸如“再担保”、“分担保”、“联合担保”等概念,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并不统一,为方便会计处理,《办法》将涉及担保机构间合作的会计事项的科目统一用“分担保”的概念。现以再担保的分人和分出业务为例加以说明:

    分入业务:

    例:本公司与A担保公司签订分担保合同成立,分人担保1000万元,应分得担保费30万元,A担保公司存出分担保保证金100万元。会计分录有:

    借:存出分担保保证金——A担保公司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

    借:应收分担保账款——A担保公司300,000

    贷:担保费收入300,000

    2)实际收到A担保公司汇来分担保费30万元时,

    借:银行存款300,000

    贷:应收分担保账款——A担保公司300,000

    3)该笔分入担保业务发生代偿,按约定在确认并支付代偿款500万元时,

    借:银行存款5,000,000

    贷:应付分担保账款——B担保公司代偿款5,000,000

    4)在支付给B担保公司应得追回的代偿款400万元时,

    借:应付分担保账款——B担保公司代偿款4,000,000

    贷:银行存款4,000,000

    5)在B担保公司确认承担代偿损失200万元并收到时,B公司意见:抵销存人分担保保证金100万元,银行支付100万元。

    借:存人分担保保证金——B担保公司1,000,000

    应付分担保账款——B担保公司代偿款1,000,000

    贷:应收代偿款2,000,000

第四章损益类

    71、《办法》对成本和费用是如何规定的?

    答:从本质上说成本和费用都是资产的耗费,成本和费用的发生都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所以,通常成本、费用都是相伴使用,并没有严格的区N'o但是,也有人把费用与会计期间相联系,把成本与提供的一定种类的产品和劳务相联系。

   《办法》把“担保赔偿支出”、“分担保费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等归为担保业务成本。把营业费用、提取的担保赔偿准备和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都归为营业费用。

    根据重要性和明晰性原则可以在利润表的“营业费用”项下把提取的担保赔偿准备和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单列。

    另外,对担保业务成本和营业费用的不同划分,直接影响担保业务利润。

    72、“利息收入”、“利息支出”与原来的“财务费用”有什么不同?

    答:担保企业作为金融企业,利息收支是担保企业的一项主要经营活动。为了清晰的反映利息收支情况,《办法》设置了“利息收入”、“利息支出”两个科目,分别核算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和财务费用。没有使用原来的“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实际上“利息收入”、“利息支出”与原来的“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对利息收支核算更加清楚,更好的适应担保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

   73、如何认识担保费收入确认的三项条件?

   答:关于“担保费收入”确认三项条件,《办法》规定,担保费收入只有同时符合收入确认的三项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现将三项条件分述如下:

    1)担保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担保责任。

    从法律角度来讲,除非双方另有约定,一般将保证合同双方签字盖章且其主合同——借款合同生效作为生效条件,这是担保合同成立的基本点;实际承担担保责任还要取决于借款合同的债权人(银行)的主债权形成,即银行实际放款。因此,这一条件可理解为保证合同、借款合同已签订,所担保的贷款已经发放。对于实际收到款项,但担保合同未成立或未承担保证责任,比如虽签订保证合同但其主合同——借款合同尚未签订或未放款,此时的收费,应在“预收担保费”科目反映,待借款合同签订并实际放款后,再转为担保费收入。2)与担保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人企业。

    这一条件主要表现为担保费的收回。一般来讲,既然已经确定为其担保的企业,是具备支付担保费的能力的。当然,对于有一些特殊情况的老客户,应根据以前的信用状况和信息等加以判断。

如估计担保费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其它条件均以满足,也不应当确认收入。

    3)与担保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保证合同和委托保证合同签订后,担保费金额通常已经确定。但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也有可能出现金额变动的情况,比如,预收担保费后,根据被担保人请求,双方对担保费金额进行协商的情况和分担保业务的分出、分入双方对分担保费比例进行协商等情况,不应确认收入,而应在“预收担保费”科目反映。

    74、趸收和分期收款的担保费怎样确认收入?

    答:对于趸收的担保费和分期收款的担保费,只要同时符合收入确认的三项条件,应一次确认收入。   

    对于趸收的一年以上担保周期的担保费,其收入与风险成本的配比可以通过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来体现,只是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转回周期应当与担保周期相适应。

对于分期收款的担保费,其对应的应收担保费可能出现收不回来的风险,可以通过提取坏账准备来解决。

    75、综合授信担保以及最高额担保的担保费怎样确认收入?

    答:综合授信担保以及最高额担保的担保费,只要同时符合收入确认的三项条件,应一次确认收入。但如果保证合同约定对保证合同项下每笔放款均要由担保机构确认,则应在确认担保时予以确认相应收入。

    76、担保合同已签订并出具,担保费也一次性收到,可否确认为收入?

    答:按《办法》规定,“担保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责任时”,所收到的担保费才可确认担保费收入。因为担保合同是从合同,随主合同成立而成立。所以关建在于担保企业是否已开始承担担保责任。

不同担保产品,处理方法也有分别。例如,在一般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合同中,合作银行放款后,担保企业才开始承担责任,收入才可确认。若银行未放款,所收到的担保费,应作预收担保费入帐。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担保费

    在银行借款合同签订并放款时确认收入。

    借:预收担保费

    贷:担保费收入

    又例如,担保产品为银行受信额度,担保客户有权在指定时间内无条件地向银行提取贷款,在此情况下,银行批出受信额度当天,担保企业便开始承担不可撤回的担保责任,则应确认其担保费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担保费收入

    77、担保合同己成立,并承担相应担保责任,但担保费还未收到、或分期收取的担保费,可否确认收入?

    答:按《办法》规定,担保企业应判断担保收入能否可靠地计量及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人担保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担保合同己明确担保费的收入金额,其经济利益能够流入担保企业,但也应视个别情况考虑。

    例如,担保合同规定客户应于合同成立后一个月内一次性缴付所有担保费,而按该客户现时的财务状况也有能力履行该合同条款,所以担保企业在担保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担保责任时,便应一次性确认收入。

    借:应收担保费

    贷:担保费收入

    又例如,一担保期为五年的产品,担保合同规定客户应每年初缴付同等金额的当年担保费,在此情况下,担保企业应评估该客户在未来五年是否有能力履行这合同条款,在肯定的情况下,担保企业应按规定一次性确认未来五年的所有收入。

    借:应收担保费

    贷:担保费收入

    在不能肯定的情况下,担保企业应在担保费收到时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担保费收入

    78、担保企业为客户代偿而约定的代偿资金占用利息,可否作为利息收入?

    答:不可以,一般应按约定作为“应收代偿款一占用费收入”在表外备查帐中按期登记。在应收代偿款——本金没有结清前,实际收到应收代偿款的利息时,应当首先冲销“应收代偿款——本金”和“应收代偿款——相关税费”;

    在应收代偿款——本金和相关税费结清后,实际收到应收代偿款的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代偿款一占用费收入

    将应收代偿款科目的贷方余额,作为“追偿收入”核算。

    79、按《办法》规定,担保人提前偿还被担保的债务,并解除担保企业的担保责任,部份退还给担保人的担保费,应冲减当期的担保费收入,请问“当期”是什么时间?

    答:“当期”是指退还给担保人的费用确定后的当天。

    例如,一份保额500万元2年期的担保合同于2005年12月1日成立,并开始承担担保责任,保费为20万元并一次性于2005年12月1日确认为收人,担保人于2006年2月28日偿还所有被担保的债务,担保企业的担保责任被解除,要求按合同退还部份担保费。担保企业于2006年3月5日与担保人确认其应退还的担保费为15万,假设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为3月10日,按《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规定,此15万元及其相应的担保责任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进行处理,不应调整2月份的财务报表,而应冲减3月份的担保费收入。

    借:担保费收入(3月份)15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

    若退担保费事项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2006年2月28日)前,则

    借:担保费收入(2月份)15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

    80、几家担保企业为同一项目联合担保,各自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收入应如何处理?

    答:担保企业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应按担保合同中关于担保费和承担担保责任的比例约定计算自身应收的担保费,确认为收入。例如,一份保额500万2年期的担保合同于2005年12月1日放款成立,由甲、乙两家担保企业每家承担250万元担保责任的联合担保,合同总担保费为30万元一次收取。合同约定:担保风险的调查、管理及担保费收缴工作以甲企业为主,担保费按6:4在甲、乙两家担保企业之间分配结算。

    乙担保企业应在2005年12月1日一次性确认收入。

    借:应收分担保账款120,000(300,000×40%)

    贷:担保费收入120,000

    乙担保企业在实际收到担保费时,

    借:银行存款120,000

    贷:应收分担保账款120,000

    81、担保企业为一项目担保,同时间分出其中一部份担保责任于其它担保企业,收入应如何处理?

    答:例如,一份保额500万元1年期的担保合同于2005年12月1日成立,合同总担保费为20万元,担保责任由一家担保企业独自承担担保责任向债权人出具担保合同。同日,这牵头担保企业把200万元的担保责任以反担保方式分保给其它1家担保公司,约定分出担保费为6万元,在这情况下牵头担保企业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应一次性确认20万元的担保费收入,

    借:银行存款200,000

    贷:担保费收入200,000

    其中6万元应记录在“分担保费支出”科目,

    借:分担保费支出60,000

    贷:银行存款60,000

    82、担保企业在代办事项完成前一次性收到不可退回的手续费收入,是否可以立即确认为收入?

    答:按《办法》规定,手续费收入应在相关的服务完成时才可确认为收入,因此,若相关服务尚未完成时,应将所收到的手续费收入在代办事项完成前应确认为负债,但又没有规定相应的负债科目。

    我们认为可比照“应收担保费”的核算内容,在“预收担保费”科目中核算。因为《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规定:“预收担保费情况不多的企业,也可以将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担保费’科目的贷方”,这表明“应收担保费”的核算内容与“预收担保费”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在代办事项完成前收到手续费收人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担保费

    在代办事项完成后,

    借:预收担保费

    贷:手续费收入

    83、为什么“补贴收入”要在“营业外收入”科目下核算?

    答:我国已加入WTO,因此也必须按照W’I'0的各项规则来规范政府和企业的经济活动。把“补贴收入”列在“营业外收入”科目下核算,也反映了《办法》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

    84、担保企业出售抵债资产收入,大于抵债资产账面价值,请问其差额可否确认为追偿收入?

    答:不可以,因为追偿收入是在抵债资产确认人账价值时确认。

    若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协议抵作除应收债权部分的资金本金、已确认的利息和取得资产支付的相关税费外,还包括表外协议确认的应收代偿资金占用费、应收违约金、应收追债费等,则抵债资产入账价值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确认为公允价值,同时将表外协议确认的应收代偿资金占用费、应收违约金、应收追债费等确认为追偿收人。

    在出售抵债资产时,若出售抵债资产收入,大于抵债资产账面价值,其差额收人与追偿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抵债资产市场价格波动的结果,所以应记录在“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如,出售抵债资产(未提抵债资产减值准备),当出售抵债资产收入(500,000)大于抵债资产账面价值(480,000)时,

    借:银行存款500,000

    贷:抵债资产480,000

    营业外收入20,000

    85、某担保企业2005年10月21日为一客户代偿500万元的逾期贷款。客户合同约定2006年1月21日归还代偿资金,并支付代偿资金占用费10万元。到2005年12月22日该客户破产清算,担保企业实际收回只有300万元。已提担保赔偿准备余额150万元。问如何核算?

    答:2005年10月21日代偿时,按照谨慎性原则,表内核算代偿资金本金,代偿资金占用费10万元只在表外记录。

    借:应收代偿款5,0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0

    2005年12月22日该客户破产,担保企业实际收回300万元。

    借:银行存款3,000,000

    担保赔偿准备1,500,000

    担保赔偿支出500,000

    贷:应收代偿款5,000,000

    核销代偿资金占用费10万元的表外记录。

    86、若上述客户在2005年10月21日前已破产,担保企业认为500万无法追回,但后来又实际收回300万代偿款,问如何核算?

    答:2005年10月21日代偿时

    借:担保赔偿准备1,500,000

    担保赔偿支出3,5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0

    2005年12月22日该客户破产,担保企业实际收回300万元。

    借:银行存款3,000,000

    贷:担保赔偿准备3,000,000

    87、上述担保企业认为在500万元总代偿款中应可收回400万元,但后实际只收回300万元代偿款,问如何核算?

    答:2005年10月21日代偿时,

    借:应收代偿款4,000,000

    担保赔偿准备1,0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0

    2005年12月22日该客户破产,担保企业实际收回300万元。

    借:银行存款3,000,000

    担保赔偿准备500,000

    担保赔偿支出500,000

    贷:应收代偿款4,000,000

 

第五章报表类

    88、担保业务核算流程是什么?

    答:担保业务核算流程简要概括为:

    ①取得款项或凭证时,确认为收入;

    ②发生各项费用时,直接或分配计入成本费用科目;

    ③期末,将各项收入结转本年利润;

    ④期末,结转成本费用;

    ⑤期末,结转投资收益;

    ⑥期末,结转资产减值损失;

    ⑦期末,结转所得税;

    ⑧期末,将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

    ⑨利润分配提取一般风险准备和盈余公积金。

    89、担保业务为什么是一种“或有事项”?

    答:《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对或有事项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担保企业提供担保而形成的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必须通过未来担保到期发生代偿或解除担保予以证实。所以《办法》把担保业务也规定是一种或有事项。

    90、怎样对“或有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答:作为担保企业,担保业务对担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或有事项对企业潜在的财务影响有多大,担保企业因此而承担的风险又有多少,这些都有必要进行会计核算,通过设置相应会计科目,也需要使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进行核算予以反映,以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获得充分、详细的信息。

    1)企业为被担保人提供担保,设置的反担保抵押质押资产,应作为或有事项进行表外核算。设置表外科目“或有负债”、“或有资产”。

    2)“或有负债”、“或有资产”采用单式记账法核算,会计报表内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中加以反映。

    3)“或有负债”按担保类别、品种设置二、三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开出担保保证时按担保的债务本息责任金额贷记“或有负债”科目;担保责任解除或代偿时借记“或有负债”科目。“或有负债”科目贷方余额反映担保责任余额。

    4)“或有资产”指担保企业因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而设置的反担保物抵押、质押资产。“或有资产”按抵押、质押和抵质押物设置二、三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担保合同生效后对已办理抵押、质押手续后的资产,按公允的价值借记“或有资产”科目;担保责任解除或代偿、对抵押、质押资产处置后贷记“或有资产”科目。“或有资产”科目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抵押、质押的资产余额。

    91、担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是什么?

    答:担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半年度、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统称为中期财务报告。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的除外。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披露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需要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企业,还应当包括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相关附表包括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担保余额变动表、分部报告(不要求编制和提供分部报告的企业除外)等。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披露主要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影响数、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和主要报表项目说明等内容。

    92、担保企业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该作好那些工作?

    答:担保企业应当于年度终了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担保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账簿纪录等资料,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违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办法》的规定,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违反规定,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担保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对会计报表中各项会计要素进行合理的区任何计量,不得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

    担保企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办法》规定的结帐日进行结帐,不得提前或者延迟。

年度结帐日为公历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半年度、季度、月度结帐日分别为公历年度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最后一天。

    担保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1)结算款项,包括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应交税金等是否存在,与债务、债权单位的相应债务、债权金额是否一致;

    2)各项实物流动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是否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

    3)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投资收益是否按照《办法》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4)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是否一致;

    5)在建工程的实际发生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

    6)需要清查、核实的其他内容。

    担保企业通过前款规定的清查、核实,查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量是否一致、各项结算款项的拖欠情况及其原因、材料物资的实际储备情况、各项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固定资产的实用情况及其完好程度等。企业清查、核实后,应当将清查、核实的结果极其处理办法向企业的董事会或者相应机构报告,并根据《办法》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担保企业应当在年度中间根据具体情况,对各项财产物资和结算款进行重点抽查、轮流清查或者定期清查。

  担保企业在编制会计报告前,除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外,还应当完成下列工作;

    1)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2)依照《办法》的结帐日进行结帐,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3)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办法》的规定进行;

   4)对于《办法》没有规定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5)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

    对发现的问题,应当按照《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担保企业编制年度和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对经查实后的资产、负债有变动的,应当按照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按照《办法》的规定进行的会计处理。

    担保企业应当按照《办法》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任意取舍。

    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会计报表中本期与上期的有关数字应当相互一致;会计报表中本期与上期的有关数字应当相互衔接。

    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应当按照《办法》的规定,对会计报表中需要说明的事项作出真实、完整、清楚的说明。

    担保企业发生合并、分立情形的,应当按照《办法》的规定编制相应的财务会计报告。

    担保企业终止营业的,应当在终止营业时按照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进行结账,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清算期间,应当按照《办法》的规定编制清算期间的财务

会计报告。

    按照《办法》的规定,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集团,母公司除编制其个别会计报表外,还应当编制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

    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是指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

    93、举例说明担保企业编制会计报表应准备的会计资料有那些?

    答:详见附表1“科目发生额及余额表”。

    94、举例说明担保企业如何编制资产负债表?

    答:详见附表2“资产负债表”。

    95、举例说明担保企业如何编制利润表?

    答:详见附表3“利润表”。

    96、举例说明担保企业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

    答:详见附表4“现金流量表”及附表4—1“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97、举例说明担保企业如何编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答:详见附表5“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98、举例说明担保企业如何编制担保余额变动袁?

    答:详见附表6“担保余额变动表”。

    99、举例说明担保企业如何编制代管担保基金变动表?

    答:详见附表7“代管担保基金变动表”。

    100、举例说明担保企业如何编制利润分配表?

    答:详见附表8“利润分配表”。

    101、可否举例说明担保企业如何编制会计报表附注?

    答:详见附表9“会计报表附注”。

    102、报表附注披露的“会计报表编制基准说明”包括哪些内容?

    答:会计报表编制基准说明包括:

    1)合规性说明,主要涉及对会计报表是否符合财政部发布的《办法》及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会计

制度的规定的说明。

    2)会计年度、记账本位币、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的说明。

    103、报表附注披露的“重要会计政策说明”和“会计估计”包括哪些内容?

答: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

    1)担保代偿情况;

    2)担保准备金;

    3)担保保证金;

    4)应收款项;

    5)投资业务;

    6)固定资产;

    7)无形资产;

    8)在建工程;

    9)抵债资产;   

   10)所得税;

   11)预计负债;

   12)担保扶持基金余额及本期增减变动额;

   13)企业代保管的反担保抵押、质押资产,包括其性质、金额等。代保管的资产属于不动产的,

披露不动产类型;

   14)担保业务种类及其余额;

   15)代管担保基金的余额及本期增减变动情况和代管担保基金的银行存款余额;   

   16)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   

   17)关联方交易;

   18)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以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

   19)或有事项;

   20)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1)其他。
    注:按照财会[2010]15号的规定,融资性担保企业不再执行《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应执行《企业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