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越剧院陈湜:种出不一样的甘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37:41

 

种出不一样的甘薯

 

http://www.56.com/u56/v_NjYxMzc0MTM.html

 

 



(主持人)说起甘薯,大家都不陌生,有的地方叫红薯、地瓜、红苕等等。一般咱们常见的甘薯有红瓤和白瓤两种,您见过紫色的吗?紫色的甘薯可不是人工染的,是植物天然的颜色。能提炼色素。因为这颜色深紫,有叫它紫薯的,也有的叫它黑薯。它不光是瞅着有点儿特别,营养上也和我们常见的甘薯不一样。哎,有人还就盯上了它这点儿特别之处。
  到了甘薯收获的季节,天津武清的崔学清就忙活起来了。地里收获的甘薯都堆在自家的院子里。一般人家的甘薯就成筐的拿去卖了,可崔学清却给这些甘薯都套上了纸袋。老崔说这就相当于给甘薯盖上层被子,不怕温度低了冻着,而且还不容易互相磕碰影响外观。要说老崔这么稀罕这些甘薯,那都是因为他种的不是咱常见的甘薯,而是紫色的甘薯,老崔叫它黑薯。
  (采访)崔学清:我一是在了解这个产品,它这个营养,它这个品质,还有它这个颜色,应该是很独特的。
  刚一打眼儿看,这黑薯还真显露不出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来。可切开看就不一样了,和我们常见的甘薯不同,这黑薯的心儿是深紫深紫的。
  (采访)张春义:我们通常看到的紫色的甘薯,实际上积累的主要是花青素。花青素是什么东西?花青素是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就是一种小分子的化合物。它的好处在于什么呢?它的好处,它是一种抗氧化剂。人体摄入抗氧化剂以后,可以清除我们每天接受到的有毒有害的物质,甚至自身体内产生的有毒有害的物质。
  一般咱吃的红瓤的甘薯比较多,这颜色都带着金黄,那是里面含有比较多的胡萝卜素。而这黑薯是花青素多,所以就成了紫色。除了因为含有的色素不同,黑薯呈现出比较特别的颜色之外,它还有其它的营养价值。
  (采访)刘万华:这个营养价值高。高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含有硒,硒这种元素是抗癌的,医学界公认它是抗癌的一种元素,它的含量要比普通甘薯高好几倍。
  因为过去很少有人种黑薯,所以即使黑薯的营养价值高,大家也都不知道。崔学清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黑薯,在2000年一次去农科院办事,无意中发现的。当时通过了解,崔学清发现黑薯在国外很流行,而在国内的市场却是一片空白。这让刚刚接触到黑薯的崔学清动了心思。
  (采访)崔学清:好多资料显示它富含的营养,硒元素、花青素是普通薯几乎不含这些元素,所以对人们的保健,肯定将来这个产品是一个人们必须的产品。所以我就下决心说把这个品种引进来。
  刚开始引进黑薯的时候,崔学清也很谨慎,先是种了2千棵做试验,到收获的时候还真就结出黑薯来了。一下子,崔学清就有了底气。
  (采访)崔学清:然后第二年我就播了四十亩地,而且心里算账,哎呀,这个可了不得,市场没有卖的,我信心很足。
  别说,这黑薯还真没辜负他的期望,在地里一个劲儿地猛长。秧子长得旺,崔学清心里也挺高兴。经过一个春夏,终于,盼来秋天收获了。
  (采访)崔学清:但是一刨薯的时候,这基本没有产量,基本没有产量。刨出来就是毛须,块很小,根本形成不了商品。达到商品品质的可能也就50%,也就是每亩400、500斤的样子。这一下我就傻了,四十亩,投资量很大啊。
  (主持人)这黑薯的营养价值高,当时国内市场上几乎就没有卖的,这块也算是空白,如果能种出来,就能卖上好价钱。崔学清的这个想法挺好,可没料到的是,下了大本儿,最后竟然没什么收成。要说这黑薯和咱常见的甘薯,除了心是紫的,这长在地里都差不多,可怎么会这么难伺候呢?
  小面积种植没什么问题,可大面积种却出了问题,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崔学清也闹不明白。毕竟这黑薯是头一回种,崔学清还是把农业专家刘老师请来诊断诊断。
  看到黑薯没啥产量,刘老师觉着是在插苗子的时候,手法出了问题。种植甘薯采用的都是先育苗,后移栽的方法。苗子在扦插的时候,入土5厘米左右,地下部分得横着摆放。
  (采访)刘万华:实际上它这方法咱确切地说应该叫平插法,形象地说就是靴式插法。平插在土面以下的部分,那么它的每一个节,咱们插的深度一般在5厘米左右,都可以形成不定根。
  用平插的方法,秧子离地面比较浅,土壤温度高,通透性好,氧气供应充足,比较容易发根。
  当初崔学清在插苗的时候,因为地多,人手杂,没有种植经验的就没有按照平插的方法去做,直接就把苗子插到地里了。
  (采访)刘万华:直着插,那就插的比较深,插的深的地方比方超过7厘米以后,不容易发根,还容易烂。
  除了没有结果的,还有更多是长得又细又小的黑薯块儿,刘老师一问才知道崔学清种的时候就比别人晚了。
  (采访)刘万华:一般来讲,甘薯如果提前一天扦插和错后一天这样比较,产量是差1%到1.5%。
  在天津武清这地区,过了五一就能种黑薯了,一般在5月上旬种完。可崔学清当时并没能按时种下去,直到6月上旬才种完最后一批,前后差了一个月。种的黑薯晚了一个月的时间,产量当然就差多了。可到底出了什么事让崔学清耽搁那么长的时间呢?
  (采访)崔学清:因为这个育苗跟普通薯还有区别,它出苗比较晚,出苗比较少,种薯的眼比较少。不像普通薯,一斤薯可能出一百棵,我一斤薯可能出60棵、70棵,出苗率很低,而且出得比较晚。
  育了苗以后,崔学清才知道,这黑薯的出苗率比普通薯要低30%左右,而且出苗时间得晚上大概10天。苗子出得晚了,所以等到种的时间也往后拖了。崔学清当时并没有在意,可没想到就是因为苗子种得晚了,这产量也跟着受影响。
  既然黑薯出苗比较晚,为了不耽误下面的种植,崔学清吸取了经验,把这育苗的时间往前提。
  (采访)崔学清:比如说普通薯2月10号育苗,我们就提前十天,2月初,就2月1号开始做温床,然后去把那个种育上,提早育种的时间。
  现在,不但是这育苗的时间提前了,而且还早早地在地里扣上了地膜。头年十一月份,趁着地没冻就在地里起上垄。到了来年二月底三月初的时候,再在垄上扣上地膜。地膜有保温的作用,这样地温能升高2℃左右,提前一周,也就是4月下旬,苗子就能种到地里了。这样黑薯就不会因为生长时间不够长,而影响产量了。地温提高还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比较活跃,分解养分快,苗子栽下去能很快缓苗,根的生长也快,有利于增产。
  武清的春季干旱,这扣地膜除了保温,还能起到保水的作用。
  (采访)刘万华:这样就是说把土壤当中的水,一冬蓄的水全保住了,抗旱。这个满足整个甘薯生育期的需求,中途不需要浇水了,再旱也不需要浇水了。
  虽然地膜能保住一冬的土壤水分,可在插苗的时候,地膜一破开,还是会造成水分散失。
  (采访)刘万华:尤其四月底五月初,这个时候空气湿度低、光照足、风还大。当咱把薯秧插下之后,虽然有膜的保护,但是咱插秧那个地方它是要和空气接触的,这样风一刮很容易失墒。
  水分散失就有可能导致黑薯苗的成活率降低,缓苗也慢。那怎么能保证秧苗的成活率呢?刘老师就教给崔学清一个保水的好办法。
  (采访)刘万华:为了保墒,为了提高成活率,那么咱们在秧子插之后,打开这个膜的穴这个位置,搁一把湿草。这草可以是麦秸,可以是稻草,可以是粉碎的玉米秸秆都行,但是湿的。这把湿草在它生不定根十几天的工夫,它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发现通过放一把草它的成活率可以提高到百分之百,就是说几乎没有死秧的。如果不放这把草,它的成活率可能是在80%多,这就缺苗还要补一次苗,这样影响产量了,这个效果很好。

他们还把烟叶的下脚料和秸秆混在一起,加水浸湿,放在苗的根部。湿秸秆起到了保水的作用,浸湿的烟叶还能杀死甘薯上常发生的线虫,保湿防虫一举两得。
  (主持人)因为当时种的地太多了,崔学清请的工人也不是全都种过甘薯,栽苗的时间晚了,加上栽的方法也不对,等于这苗子一下到地里就是先天不足。要说如果在后期管理上抓一下,兴许还能有不错的收成,可当时崔学清并没有注意到这些,而且在后期管理上又接着出现了问题。
  黑薯到生长旺盛的时候,薯秧爬了满地,叶片把地面都盖得密密麻麻的。只要有过种薯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秧子结不出多少薯来。
  (采访)崔学清:有的你看底下就结两块,有的根本没有,空秧。
  这光长秧子不怎么结薯,老百姓叫跑秧,意思是营养都跑秧子上了,不往薯块上长。而且在薯秧上还会有很多节,这些节在合适的条件下,就可以萌发出不定根,扎入土里。这些不定根是多余的,还会分流一部分养分,影响薯块的产量。为了让营养不流失,过去农户种甘薯的时候有项措施叫翻秧。在甘薯叶子封垄了以后,隔一阵子就把一边的薯秧翻到另一边去,下回再把另一边的翻过来。这样薯秧上发出的多余根就给破坏掉了。崔学清也在叶片封垄之后进行了翻秧,按说这么做应该是有利于结薯块的,可专家却说这样反而影响了黑薯的产量。
  (采访)刘万华:翻秧之后因为打乱了叶片原来的排序,翻秧之后这甘薯叶子有些叶片就是叶面朝下,但是作为植物来讲它还要翻过来,翻过来就要分泌大量的生长素,翻一个就是消耗营养;第二个由于原来的光合受光面打乱了,打乱了叶片排序,就是在田间的排序打乱,这样就有几天,它那个排序还要重新排,要接受更多的阳光,这个就影响了光合作用,就等于减少了光合产物的产生,最后就影响产量。
  叶片是正面朝上进行光合作用的,所以翻秧会影响产量;可不翻吧,长出的不定根会消耗养分,那不也影响产量吗?在专家的指导下,崔学清把这项田间管理技术做了调整。
  (采访)崔学清:不再翻秧,然后提一下,不影响它这种过来这种程序。
  翻秧改成提秧。经过这么一提,扎到土里的不定根就断了,分流的营养回到地下根部分;地上的叶片正反面也没打乱,光合作用也没受到影响。
  为了增加黑薯产量,刘老师还建议崔学清去掉黑薯的嫩梢。
  (采访)刘万华:打尖之后发现它确实还增加产量,而且形成这块根的数量也增加,就是比不打尖的要增加。这样我们通过试验发现有这种现象以后,就是改翻秧为打尖。
  (采访)崔学清:用手去把那个尖部掐掉,这是一个办法。再一个就是稍微增加效率的一种办法,是翘头的那一种,咱们拿一个小的柳条、棍,把它敲掉,因为它那个嫩尖很嫩,碰到以后它就掉了。
  打尖和提秧,虽然简单,可能有效地减少营养分流,集中供应薯块的生长。
  (主持人)其实这黑薯在种植上和其它甘薯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可因为崔学清当时光急着想抢先把薯种出来好赚钱,而没有把种植技术放在心上,走了个大弯路。现在,他跟天津市农科院建立了长期合作,想办法提高黑薯的产量和品质。
  要想让黑薯能长得个头大一些、胖一些,还有个关键就是施肥。崔学清没啥经验,就觉着尿素的劲儿大,就多用了些。
  (采访)崔学清:肥料呢,使点二铵、使点尿素施在地里面,没有什么数。
  (采访)刘万华:主要就是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施用不足。这样在甘薯不定根形成的时候,应该膨大的形成块根的不定根最后形成了一种叫纤维根。这纤维根形成之后,它一是没有食用价值,第二也没有吸收营养的功能,所以就影响了产量。
  磷钾肥对黑薯的形状和口感都有影响,只有配方施肥才能取得好的产量。一般一亩地施用10公斤尿素,12公斤磷酸二铵,14~15公斤硫酸钾,就能基本满足整个生长期的营养需求了。
  在我国普遍存在土壤缺硼的现象,而甘薯类作物对硼元素又比较敏感。
  (采访)刘万华:土壤中严重缺硼的时候,甘薯尤其是黑薯的品质受到影响。尤其这个硼,它在生理作用几项作用当中,其中有一项就是加速光合产物的运输,运输到甘薯膨大的根,也就是块根。叶片的营养同化物运到块根,这个运输如果受到影响,那么就影响它的营养的储存,影响储存就影响产量。
  补充硼肥,一般在黑薯栽下去之后大概一个半月到两个月,这时正是地下块根开始膨大的时候,这时施用硼肥能促进光合产物往块根里运输。
  (采访)刘万华:一般每亩地的用量,它一般是用浓度来说的,每亩地大概是20到30克,那么作为浓度就是一千倍液,溶液喷下去。
  崔学清听取了专家的分析和建议,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在2004年总算把黑薯种成功了。
  (采访)崔学清:应该是2004年的十月份,这个效果相当好。收的那个从薯形、颜色,通过品尝以后那口感、颜色都很漂亮,产量应该在3000斤左右。商品薯应该能够达到2000多斤,它的商品性能很好,应该达到80%。
  黑薯的产量上来了,可消费者主要看中的还是黑薯的营养价值。崔学清就朝着绿色和有机产品的方向使劲儿,在种植过程中避免使用农药。甘薯容易得重茬病,就轮换倒茬种植,这比使用药物既简便又有效。尤其是采用了脱毒种薯,从源头上就把病害问题解决了。
  (采访)崔学清:通过我们和天津农科院合作搞组培脱毒的这种先进的办法,这样一个是抗病能力,这个通过去年试验看,几乎没有什么病,线虫病,黑斑病几乎都解决了,而且品质也提高了,产量也大有提高。
  如今,崔学清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更多的农户通过种植黑薯取得效益。
  (采访)
  记者:今年收成怎么样?
  农户:收成挺好的。
  记者:您估计大概产量有多少?
  农户:产量大概在5000、6000斤
  姜万忠:种植户的效益,从这几年看,种植黑薯的效益,一亩地纯收入大概在3500块钱左右,比种植一般的品种高出大概1.6倍左右。
  王显忠:要是收3000多块钱一亩地,我看挺好,明年我们还计划还多种,最起码得种十多亩以上。
  (主持人)黑薯里边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微量元素硒,比我们常见的甘薯营养价值要高,不但迎合了现代人对健康和营养饮食的要求,而且还满足了很多人追求新奇的心理。如果加强它的深加工和多用途开发,使这种特色杂粮在短期内实现产业化,让它在丰富和满足市场供应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