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摆渡类似电视剧:几枚辽代大钱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00:11
几枚辽代大钱赏析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谓。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公元389年,他们战败于拓跋魏,避居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
  
        唐朝末期,公元907年,契丹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即可汗位。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声势浩大不同凡响。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国号契丹,建元神册。公元948年,改国号契丹为辽。辽圣宗文韬武略,对宋战争屡屡得胜。公元1104年辽与宋订立澶渊之盟,并与西夏结好,从而形成辽、宋、西夏三足鼎立的政治割据局面。辽于公元1125年被宋金联军所败,辽国灭亡。辽共历9个帝王,政权统治时间长达210年。其后由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耶律大石于1124年建立的西辽政权,于公元1218年亡于蒙古。辽朝全盛时,其疆域幅员辽阔,东至于日本海,南到天津市、河北省霸县、陕西省雁门关一线,北达今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辽在与中原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融汇众长,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契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迅速发,辽首创“一国两制”制度,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使汉人为其开垦农田,形成契丹特有的农牧混合经济。辽在与中原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融汇众长,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契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迅速发,为开发祖国的蒙古地区和东北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契丹辉煌的历史。
  
        在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曾扶摇而起的一个搏击长空的鹰之族——契丹,建立了大辽国,从天山到东海,雄跨长城内外,以今我国北方辽河流域为核心地区,在中华大地轰轰烈烈地拓创了200余年的辉煌,奇迹般地留下一个个惊奇、一个个谜团后,突然消逝得难寻踪影。
  
        例如契丹文字,这是一个民族文明和文化的载体。契丹原来没有文字,刻木契记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主持创制契丹文字,从任鲁不古和突吕不受命依仿汉字偏旁制成文字数千个,史称“契丹大字”。契丹大字制成后,于是日(辽神册五年正月初二日)阿保机立刻颁行。后来阿保机的弟弟耶律迭剌,又创制了“契丹小字”,据说他的字“数少而连贯”,可能是用拼音字母所制成的。它利用汉字笔画形体创制出300多个原字 ,然后缀合拼写成词。原字分正楷、行草、篆书等字体,篆体字的拼写方式异于正楷和行草,采取鱼贯式而不是层叠式。行文的款式自上而下竖写,自右而左换行,敬词抬头或空格。原字有一个书写形式,代表几种语音或一个语音采用几种书写形式的情况。因此,同一个词或词素表现在文字上可以有不同的拼写形式,甚至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语句被解读出来,是中国文字史上著名的难题。
  
        契丹文字主要用于刻碑记功、写诗译书、刻写墓志、制作符牌、记著乡里名称等。金朝灭辽后,契丹文字继续使用,而且在女真制字的过程中起过很大的作用。
  
        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诏罢契丹字”,从创制到废止,前后共使用了近三百年。随着哈剌契丹(亦称黑契丹)建立的西辽(1124-1218)灭亡,终于成为死文字。契丹文图书也随之全部湮灭,只有宋代王易的《燕北录》和元末明初陶宗仪的《书史会要》里收录的几个描画的契丹字。
  
        在200多年的辽朝历史中,共经历了9代皇帝,其间,铸造了各种钱币约40多种。据著名钱币专家卫月望先生《契丹金融史臆稿》所收的契丹钱目录,可分为年号钱、丹字钱、纪年钱、国号年号钱、仿前朝年号钱、巡贴钱、契丹文钱、万岁三钱及花钱等类。由于辽朝货币经济不发达,且行用钱多用宋钱,自铸钱不多,再加上不断的战乱、朝代的更替和民族的消亡,故辽钱存世量少,特别是一些珍稀品种,更是凤毛麟角,历来为泉家所宝。
  
        近年来,本人有幸收藏到几枚辽代大钱,不敢专美,兹介绍于后,请钱币收藏爱好者共同赏析,并求教于方家。

        一、 辽契丹文“天朝万顺”钱
   
        “天朝万顺”钱的制作和书法均称上品,这种钱币不作流通币使用,而是作为皇室庆典之厌胜钱、赏赐品或纪念品。文献记载,此类钱解放前曾有出土,但原物均下落不明,仅有拓片问世。后经过杨鲁安、卫月望、贾敬颜和刘凤翥等人的考证,初步判定为契丹文大字,并释读为“天朝万顺”或“天朝万岁”。
  
        柏光先生在《辽代契丹文大字“天朝万顺”宽缘大钱》(《收藏界》2006年第2期)介绍他收藏的一枚契丹文大字“天朝万顺”宽缘青铜大钱,直径61.3毫米,厚39毫米,水红铜色,为熟坑传世品,惟其契丹大字“天朝万顺”的“顺”字写法与所见拓片略异。
  
        该文还介绍说,在贾敬颜文章《契丹字钱币考》(《内蒙古金融》1985年总第5l期)中曾列出一枚直径6l毫米的契丹大字“天朝万顺”钱图拓,此钱拓曾刊登于1934年5月号《艺林》月刊(总第53期)第4页上。同时写道:“原物曾为周肇祥收藏,此钱合金质,红锈鲜明,出售者称为‘天赞五万’,周肇祥以30元购得”。
  
        目前此钱已为首都博物馆所收藏,并注明:辽“天朝万岁”,直径62厘米,重68.1克,该钱为折十型大钱,铜质。钱文字体粗犷,钱体红锈斑斓。面为契丹文,释为“天朝万顺”或“天朝万岁”。此钱早期为周肇祥(又名退翁,字养庵,号无畏居士,古董收藏家)所藏。
  
        1977年辽上京遗址出土一枚契丹文“天朝万顺”银质大钱,直径39毫米(一说40毫米),现存内蒙巴林左旗辽故上京博物馆,定为一级文物,为其镇馆之宝。
  
        俞伟超主编《中国古钱大系》收录有一枚“天朝万顺”铜质大钱,直径59毫米。
   
        北京嘉德拍卖公司2006年秋拍一枚“辽契丹文天朝万顺背单龙”,直径25毫米,铸造精美,估价1万~2万,成交价1.76万。
  
        北京嘉德拍卖公司2006年春拍一枚辽契丹文“天朝万顺”钱,原为马定祥藏品,直径38.5毫米,背光素且缘廓平夷,估价4万,成交价52.8万。
  
        我收藏的这枚辽“天朝万顺”钱,契丹文大字,旋读,为鎏金大钱(图1)。其直径61.5毫米~61.8毫米,厚35.5毫米~36.5毫米,重69.5克,缘宽廓挺,包浆熟旧,金底亮泽,绿锈红斑鲜明(因古代黄金成色不足,故鎏金面上多有红棕色绣斑)。钱文遒劲古朴,笔力坚挺,颇具魏碑遗韵。此类契丹文“天朝万顺”鎏金钱在各类钱谱、文献和拍卖记录中均未见有记载。
  
        二 、辽“巡贴千宝”钱  
  
        辽代巡贴钱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首次面世以来,已陆续发现巡贴钱约有九种,十一个版别。材质有铅、铜、银、金四种类别,钱文有汉文有契丹文。即丹贴巡宝(铅、铜二种)、巡掷拾贴、百贴之宝、百贴大吉(顺读)、百贴巡宝(顺读)、千贴巡宝(顺读)、巡宝千贴(左旋读大小字)、巡贴直万(金质)、万贴泉货(契丹文)等。其中造型奇特的万贴泉货是唯一一枚契丹文巡贴钱,但它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巡贴钱确系早期辽钱。

        辽代巡贴钱整个名称应是“契丹国皇帝贴补钱粮用巡幸颁赐之宝钱”,简称“巡贴钱”,它是调剂平衡辽早期各地区、各阶层贫富悬殊现象及经济发展失衡情况,而特制的补贴贫困地区军民钱粮的一种特殊赏赐钱或特制的补贴凭证。对此,郑家相《辽钱考》、卫月望《契丹金融史臆稿》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辽“巡贴千宝”大钱,为一种辽帝巡守赏赐钱。“巡”指帝王巡守;“贴”,契丹语称钱。“巡贴千宝”四字旋读,为当千大钱,与“丹巡贴宝”,“百贴之宝”恰好配备成套。此类钱制作及文字风格颇为统一,出土均在辽之故地,故系辽钱可信。“巡贴千宝”制同北宋当十钱,径4.4厘米,光背无文,品相精美。因属帝王赏赐物而非行用钱,迄今唯见一二孤品,故至为珍奇。
  
        我收藏的这枚辽“巡贴千宝”钱,为鎏金大钱(图2)。其直径45.5毫米,厚3.8毫米,重30.4克,通体传世古黑褐色,包浆润泽,杂有少许红斑绿锈,缘廓和钱文鎏金层上多见红棕色绣斑。钱文四个字旋读,字体雄劲,楷隶兼笔,铸造精工,缘廓坚挺,具五代美泉之风貌。

        三、辽“福德长寿”花钱
  
        我国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其中“吉语钱”是比较普遍的一类花钱。主要以“长命富贵”“福德长寿”“加官进禄”“天下太平”等吉语为内容,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花钱与民俗、宗教息息相关,其图案大多反映当时居民的生活状况,精神追求,是传承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吉祥钱的文化价值被逐渐发掘出来,收藏爱好者数量也越来越多。
  
        中国的吉祥钱又称花钱,源于汉代,而宋、辽和明、清是其鼎盛时期。早期的花钱主要是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只有少数是官铸的。
    
        辽“福德长寿”花钱有多种制式,有双鱼型的、有与“千秋万岁”和“皇帝万岁”合背的、有背光素的、也有背月的。其中辽“福德长寿”背月的大钱,较为珍稀。另见有一种契丹文小字“福德长寿”小平钱,卫月望先生将其释读为“福寿永昌”。
   
        我收藏的这枚辽“福德长寿”背月大钱,为鎏金钱(图3)。其直径41.8毫米,厚3.0毫米~3.5毫米,重25.1克,通体红棕锈色,包浆滋润,缘廓浅平,字体古朴凝重,尤其是“寿”字下面的“寸”部中的一“点”落在竖勾之外,充分显示辽人书写汉字的率真风格。

        四、辽契丹文“神册纪年”钱  
  
        如前所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872-926) 汉名亿,小字啜里只,契丹迭剌部耶律弥里人。因为早在907年,在阿宝机登上天皇帝宝座之际,阿宝机就下令铸造了契丹国的国家货币。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元神册。神册通宝年号钱就是在年号颁布之月开始铸造了,辽朝年号钱的诞生意义重在政治,重在政权象征,它是皇朝的名片,是天皇帝权柄,是国之重宝,而在经济上的意义却并不很大。除此之外,契丹允许各朝各国钱币在境内和契丹各时期铸币一体流通,已基本满足了当时经济的需求,早期行用的年号钱,多为平钱,其铸额都不多;而大钱基本用于纪念、巡贴、赏赐和玩赏上。近几年新发现的辽早期钱币,多和金银珠宝一起出土于罐藏而非窖藏,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而辽契丹文“神册纪年”大钱,更是具有纪念币和赏赐钱的双重意义。
  
        我收藏的这枚辽契丹文“神册纪年”大钱,为契丹小字,旋读。经过多方考证,参照“契丹小字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石刻碑文和刘凤翥等“契丹小字《皇太叔祖哀册文》考释”等文献,将本钱文初步释读为“神册初年”(图4)。其直径62.8毫米~63.4毫米,厚3.6毫米,重76.2克。这在各类钱谱、历史典籍和拍卖记录中也均未见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