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卓婕女儿:解密英若诚多年情报工作:曾协助抓获美国间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3:41:37
2012年02月04日 09:02:23
来源:西安日报
【字号:大中小】【】【纠错】

英达父亲英若诚。(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既在“戏”里,又在“戏”外。“自传”“回忆录”可以算是作者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戏”的原型是人生中的自己,展现的是自己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的作者忠实于人生,“戏”里“戏”外合一;有的则时刻惦记着“观众”的感受,抽身“戏”外,比如英若诚。
英若诚的"戏"外人生
晚年,在病榻上的英若诚向美国学者康开丽讲述了自己一生的故事。《水流云在》就是康开丽根据其谈话录下的四十一盘录音带整理而成的,2008年在美国出版,2009年翻译成中文出版。在前言中,康开丽说:“这是他希望别人听到的有关他一生的回忆录……对重大事件进行了记载,有选择性、代表性……”《水流云在》就如同英若诚演给我们的一出“戏”。在这出“戏”中,英若诚把对他影响最大的三年监狱生活经历放在了开头,占据了这出“戏”的三分之一。
在他的口述中,他莫名地被带到了监狱,在无所事事、迷茫的等待中练就出从送饭人的脚步声中听出菜粥稀稠的超常敏感。他娓娓地讲述自己如何为争取多得到一点儿自由而揽活干,如何跟狱友学手艺,给大家设计游戏……
在接下来的一部分中,英若诚讲述了他的家族史及自己王公贵族式的童年,这也占了这出“戏”的三分之一。他的祖父英敛之曾创办《大公报》和辅仁大学,外祖父是天津大学的创办者,父亲英千里曾是伦敦经济学院的高才生,母亲曾受教于天津的圣约瑟夫女子学校……
这出“戏”剩下的三分之一讲述的则是他的艺术与政治的双重职业生涯。然而,回忆录中呈现出更多的是他作为艺术家的一面,对他的政治生涯则一笔带过。比如,他为什么蹲监狱?又是怎样平反出狱的?在当时和外国人有接触就可能被怀疑是间谍的情况下他怎么毫无顾虑地常在家和外国朋友小聚?所有这些,在这出“戏”中都是语焉不详的。
对此,著名专栏作者王佩曾对中、英文版本做了比较,指出:“有些书仅读中译本是不够的。”为此,我查看了这本书的英文版及一些资料,上面的疑问似乎有了答案,也为我们拼接出英若诚“戏”外的人生。
对照英文版,我们会发现前言中有一部分在中文版中是漏译的。这部分内容披露,情报搜集工作贯穿了英若诚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也正是这一特殊原因,他得以无顾虑地在家接待外宾。接待结束后,他和妻子吴世良会将获得的信息写成报告,装进档案袋上交。这部分还披露了著名的清华“间谍”案。康开丽写道:“在清华,英若诚夫妇已经和美国讲师李克夫妇成为好朋友。1950年安全部门找了英和吴,警告他们李克夫妇是间谍,让他们协助搜集这两名美国人从事间谍活动的证据。随后,这对外国夫妇入狱。”
这对美国夫妇出狱回国后写的回忆录《两个美国间谍的自述》中提到,李克当时看到拘捕证,思考哪些地方露了马脚时,曾回忆到1951年6月和7月他的“老朋友”的两次拜访让他感到事情有些不妙。虽然李克没指明这位“老朋友”是谁,但从其是“清华老学生”“父亲在台湾,是一个国民党官员”等信息中不难印证:李克夫妇的这个老朋友其实就是英若诚。
回忆录中,英若诚曾反思道:“我冒这么大风险图的是什么呢?这恐怕得由心理咨询师来分析,但我们需要保护自己。”当然,除了“保护自己”的本能,做情报搜集工作的原因,恐怕还与他的信仰有关。英若诚曾说:“西方普通读者怎么能理解在日本侵略下生活多年的中国年轻人的心理?他们怎么会明白我是多么心甘情愿为新政权服务?”
康开丽也曾说,英若诚做情报搜集工作以及本可以离开而没有离开中国的原因,一个简单的回答就是:他热爱这片土地。1979年,英若诚夫妇加入中国共产党,据他儿子说,那是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据《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