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被吸儒衣,温恭有蕴藉:山塘街五人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3:26:05

                               山塘街的五人墓

说到品味姑苏,当然是五味具陈,甜酸苦辣咸。苏州的历史就是如此,苏州的文化尤其如此。品味姑苏,也就是步步追溯历史,尝遍我们先辈的这些甜酸苦辣咸。

记得小时候读过古文观止中的《五人墓碑记》,说的是苏州历史上那一段苦辣的时期。那就是明代天启年间发生在苏州的一段催人泪下,撼天动地的故事。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依然是热血沸腾,对视死如归,疾恶如仇的五义士钦佩有加。因为有《五人墓碑记》其文,所以五义士得以流传至今,也因为有五人墓,所以其文也成家喻户晓的名篇,真所谓相得益彰。

如今倘佯在山塘街上,一路看过,总会信步走进五人墓去瞻仰一下。五人墓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那是在崇祯七年(1634年),参加义助者有吴默、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54人。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义风千古” 字额为杨廷枢所书。穿过石牌坊就是享堂,面阔三间,进深六架。里面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米多,1981年整修时自墓门移至此处。东墙边立有张溥撰写的《五人墓碑记》石刻一方,如果再读一下张溥的碑文,对过去400多年前发生的事情犹如在眼前。堂后即五人墓冢,一字横列,围以条石,作长方形,东西长16. 87米,南北宽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义士的名碑。这就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后面还有走廊,嵌有清代书条石10块,多为赞颂、凭吊五义士的诗词。

五人墓原本已荒芜不堪,1956年、1981年、去年经三次修葺始成现状。第一次整修,加砌墓冢护壁,修享堂,构围墙,植松柏。1966年起又遭破坏。第二次市文管会再次整修,井拓展基地,移建饮马桥附近一清代厅堂至此,名义风堂,植树绿化。1982年5月起重新开放。去年又进行扩建,与山塘街白堤经幢连成一片,现今已经开放,供人瞻仰凭吊。

贴五人墓的西边还有一墓,是明文震孟手书的几个大字《有吴葛贤之墓》。这就牵涉到另一个苏州草根名人——葛成。葛成是苏州织机匠,天启年苏州机匠因为抗税而闹“叫歇”(即现在的罢工),葛成是这次罢工的总指挥,为此蹲过大牢。而官方也在北(织造)局附近的玄妙观,竖起一块“永禁机匠叫歇碑”。葛成从大牢里出来之后,因为佩服五义士,就自愿在此守坟多年,直至过世,后人把葛成美称为“葛将军”,事迹见《吴葛将军墓碑》。葛成守墓,当时成为一时美谈。

    关于五人墓的故事很多,清初昆曲大家李玉曾写过《清忠谱》剧本,传颂一时,为五义士的义薄云天张扬。文革中五人墓一时几被荒废,有一位上海的作家来此寻觅。他发现五人墓被一户三口之家占有,他为此写道:“进得屋里,才发现这间‘堂屋’原来是利用那碑亭改建的,这时一家三口刚吃过晚饭,女主人在收拾餐桌,而那张白木方桌正靠在"五人之墓"那块石碑旁边,细看一遍,所幸碑文和背面的墓碑记都还基本完好。再请主人引我去看看后面的墓地,那里已改成了菜园,五人合葬的那座大墓上也种着青菜,长得颇为壮实,看来是经常施肥的。那五块分别刻上姓名的小石碑完好无损地嵌在墓前。”这里所描述的与我文革之前看到的五人墓情况差不多,只是我看到的墓地很小,尚有人看管,也不收门票,但参观的人并不多。

    明季北略》(卷2)中有关于五义士的记载。“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五人下狱。太守寇慎叹泣语司狱曰:此俱是仗义人,不须拘禁,即家属送饭亦不可阻。至十月,公柩至阊门河下。马杰云:周吏部忠臣已死,速杀我等去辅彼作厉鬼击贼。颜佩韦云:上本是毛都堂,今本下生杀在彼,我辈杀了先去寻他,毛闻之大怒,适报升兵侍,即委理刑斩五人于阊门吊桥,时颜佩韦等四人俱不畏,独周文元本舆夫,大哭,马杰笑曰:大丈夫譬如病死,与草本同腐,去去。时法场上观者数千人,佩韦笑谓众曰:列位请了,我学生走路去了,殁后五人为神,苏人有疾,必祭赛之”。读之,五义士的高风亮节惟妙惟肖,特别是“大丈夫譬如病死,与草本同腐,今我等为魏贼恶党所害,未必不千载留名。”英雄气概跃现纸上,如今读来不禁想起李清照的诗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千古英雄竟然如此相似也!

     400多年来五人墓能保存如此完整,与苏州的文化有关。苏州人历来重武仗 ,从专诸到五义士一脉相承,民风虽非彪悍,但多有大义辨是非,视死如归之士。 味姑苏这段史实,真是既苦但又辣辣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