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摘抄加赏析: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五十八 剿共还是抗日?(西安事变系列之二十二)涅瓦河边 萨沙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8:21:35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对于蒋介石来说,1936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经过8年的军事作战,蒋介石终于实质性控制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基本消灭了第三大敌人,也就是国内军阀力量,并且将其第二大敌人中共包围在陕北苏区,濒于被歼灭了。

 

蒋介石的根本态度

在蒋介石看来,中华民国目前有着三大敌人,第一就是已经侵略占领东北四省和华北北部的日寇,第二就是奉行马列主义的中共,第三就是割据中国的地方军阀。

蒋介石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力量强大,无法短期内将其击败。在1931年和1936年期间,日本国力军力经济力量等等都是中国的数倍到数十倍。而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其实就是在拼国力和军力,光靠精神意志是没有用处的,你实力不如人就是没有办法。

以实战为例,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一直想集中主力歼灭美军一两个师,但实际由于火力相差太大,最辉煌的战果也不过歼灭了美军一个团。实际作战中,连全歼美军一个营都是非常困难的。美军一辆重型坦克的火力相当于志愿军一两个连,十几辆坦克围成一个圈,加上重炮和空军的优势,志愿军根本没有办法打破,只能通过夜战来歼敌。一旦一个晚上歼灭不了美军,就只好在白天放弃包围和追击,让美军逃走。四次战役和五次战役的失败,主要就是双方军力差距太大导致的。

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的有识之士都认为,中国如果想在和日本的战争中获得胜利,唯一的方法就是实行类似于拿破仑入侵俄国时期,俄国所使用的持久战。这也是身为大国但实力较弱的一方面对强大敌人的唯一方法。当年拿破仑击败了欧洲几乎所有的敌人,控制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当时世界最强有力的军队。当时光是进攻俄国的法军就有50多万,大部分是能征善战的主力部队。相比起来俄军的实力要弱得多,所以他们放弃大部分领土,采用后退决战的办法,最终通过持久战将法军拖垮。虽然连首都莫科斯也被法军攻占,俄国老百姓遭受巨大损失,但彻底将入侵的法军击溃,最终导致拿破仑垮台。这也是中国目前可以使用的唯一手段,也是最为实际的做法。

蒋介石认为和日本作战时无法短时间获胜的,期间必将经过长期残酷的作战。中国当时需要的就是内部的完全统一和有全国性唯一的领导核心。这是因为持久战中,中华民国的国力和军力必遭严重打击,无力通过武力控制国内局面。如果此时国内还存在强大的异己力量,必将通过这个机会发展壮大自己,积蓄将来夺取中国的力量,甚至还可能投靠日军,助纣为虐。

 

在抗战中,效忠于日本的中国伪军力量迅速从1938年的7万多人扩充到1943年的62万人。这些伪军中除了一部分是日伪政府在占领区招募的,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原属地方军阀的部队投敌而来,如伪军中最高层的孙良诚,吴化文,白凤翔,李守信等,清一色的都是原军阀西北军或者东北军的将领,都是地方军阀的所谓草头王。而这些人往往率部成建制投敌,然后直接拿到一个军长总司令的头衔,以孙良诚为例,他率领部下两个军共3万多人成建制投靠日军,换了一个伪第2方面军总司令的头衔。

蒋介石的中央军中从无大规模的投敌的记录,甚至没有一个中高级军官主动投敌(投降日军的黄埔生一共只有二十几个人,军衔较高的如刘明夏,黄子琪,刘启雄,陈孝强都是所部被日军歼灭后被俘才投降的)。如果在加上日本在东北的四十万伪满洲国军(相当一部分是之前投降的东北军),中国伪军总数高达百万之众,维持了日占区大部分地区的治安,让日军腾出手来对国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作战,还有伪军和日军配合作战的(日军抗战后期扫荡八路军的主力就是伪军,所谓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成为抗战严重的威胁。

 

另外中共力量果然在抗战中得到极大发展,他们的根据地都是日军控制的后方。

而日军在1941年百团大战之前根本没有重视过中共,也没发动过大规模的扫荡,日军主力全部用在南方和国府的作战,留在华北华中后方的都是战斗力最差的师团和伪军。这种漠视的态度,也导致百团大战八路军的大胜,因为当时日军根本没有想到中共武装居然还有这样的实力。在他们眼中中共一直是所谓乌合之众,类似于土匪的武装(冈村宁次说的)。

这些让中共得到极大地发展空间,以军力来说,他们也从抗战前期被收编3,4万人迅速发展到了1945年的八路军正规军100万,新四军正规军20多万,另有民兵260万人,总兵力高达近400万人。8年之内中共兵力扩大了100倍,这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发展。

稍后中共利用苏联转交给他的东北地盘和四十万伪满军,八十万关东军的大部分日式装备,迅速完成了部队的野战化,成为一支强悍且正规的武装力量。而此时的国府在抗战中主力伤亡了300多万人(抗战前国军中央军不过80多万人,等于损失了百分之四百),还阵亡了200多个师以上将军,大大伤了元气。再加上中共得到农民,工人的支持,此消彼长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中共在1936年底确实已经到了最为困难的时期,看起来如果张扬不肯起兵的话,中共只能被迫放弃陕北苏区了。

 

蒋介石认为中共是第二位的敌人,他和日本一样有占领全中国的能力,只是由于它们时运不济,赶上了蒋介石北伐壮大时期,最终被打成了仅有三万人,还被包围在贫穷的陕北苏区。

蒋介石认为中共的危害不比日本要小,日本是想侵略殖民中国,但日本所谓的东亚新秩序和大东亚共荣圈根本上来说就是从英法美苏等列强嘴里抢饭吃,必然和他们决裂。以日本的实力,想在和列强对抗中获胜是基本不可能的,英美法苏的实力都比日本强得多。所以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就长期来说,也就等于和西方主要列强为敌,是必然会失败的。中国只要用持久战拖住日本,必然将其拖垮拖死,获胜也是是必然的。

所以日本对中国的威胁虽大,但却是不能速战速决的,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获胜。

而蒋介石认为中共对于他们的威胁并不比日本要小。蒋介石认为共产主义是邪恶的学说,却最能在不发达的国家获得人民的支持,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自己的实力。如果不在其羽翼未丰时期将其消灭,一旦给其发展空间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蒋介石一再告诫部下,中共试图夺取国家政权,并不是只是像以前的北洋军阀那样为钱为利,而是他们希望在中共进行一场乌托邦的共产主义实验,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我们为了国家民族负责,绝对要消灭中共。

现在看来,中共在蒋介石五次围剿后长征一系列追击战后濒于绝境,最多一年就会被消灭,是可以短时间完成的任务。蒋介石自然会要首先消灭他,至少要在和日军决战之前彻底将其消灭,根除隐患。

 

这也是蒋介石的根本态度。

至于第三个敌人也就是国内军阀,蒋介石通过北伐以后一系列军事政治手段成功的消灭了和削弱了国内大小军阀,将江苏,安徽,河南,浙江等几省收归中央控制。之后通过五次围剿将江西,福建,湖北收归中央控制。由此中国东部和中部基本为中央控制。稍后通过红军长征,红军东征山西,平定两广事变,蒋介石全部或部分控制了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等几省,由此中国西部也为中央基本控制。加上在华北,由于迫于日军进攻压力而被迫听命于蒋介石的地方军阀,他们控制着的河北,山东,山西,绥远,察哈尔几省也为中央左右,实际中国超过四分之三地区已经基本为蒋介石控制,离全国实质性的统一已经很近了。

目前全国只剩下西北地区还基本在地方军阀手中,其中西北实力最为强大的军阀,也就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总兵力大约有30万人,控制着陕西南部和甘肃部分地区。张扬也是目前国内实力最为强大的地方军阀力量,也自然是蒋介石的眼中钉。

至于拥兵10万的山西绥远阎锡山,河北察哈尔宋哲元,山东韩复榘虽然也有一定力量,但他们控制的地区都有日军入侵严重威胁,只能借助蒋介石中央政府的力量和更为凶残的日本对抗,必然只能俯首听命于蒋。至少他们不敢丝毫的武装反叛(韩复榘在抗战期间并没有反叛只是不战而逃,也被蒋介石枪毙了),也没法反叛。

至于西北其他军阀,如宁夏青海的马鸿逵,马步芳只有2万正规军,新疆盛世才的省军也只有1万多人。他们的这点兵力顶多自保,没有任何力量公然和中央对抗,不构成什么威胁。

在蒋介石看来,如果解决了张扬,就等于基本消灭了中华民国剩下最后的军阀割据问题。

余下的军阀实力即使全部累加起来也不及中央力量的几分之一,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各个击破,将其全部收编或者消灭。

 

至于张扬的力量虽然是国内军阀里面最强的,可惜尚且远不足以和蒋介石对抗。蒋介石当时有中央军60多万人,还有听命他的军阀力量,总兵力不下百万之众,双方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换句话说,张扬也是可以短时间内可以消灭的。

 

所以蒋介石认为,至少在1936年末到1937年初必须解决掉中共和张扬的问题,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中国国内就没有大的问题,可以全力准备和日本的决战了。

蒋介石认为日本应该在1938年之前不会全面入侵中国,这样中国至少还有一到两年的准备时间。这一到两年至少可以利用从各国买来的新式装备,重新整编约100万的新式部队,大大增强国军现有实力,缩短和日军的差距。而按照目前欧洲的形式,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同英法的战争看来是打定了,最迟不会超过1940年。而苏联和美国参战也只是时间问题,全世界大战就要爆发。日本目前已经和德意结盟,也就意味着日本必然要在1940年前后和英法美对抗。一旦日本和这些强国开战,也就大大缓解了中国战场的压力,同时同盟国也会大力援助中国,这些对中国的抗战时极有帮助的。

 

可惜的是,当时很多人根本不能理解蒋介石的思维。而蒋介石为了避免日本摸清他的底牌,也无法明确的向人民告知这一切。所以当时批驳如雪片一样飞来,蒋甚至被学生当面羞辱。就现在客观来说一句,蒋在当时的所做所为不能算错。

好在蒋介石自己说过:反对我,要求立即抗日的人有两种,一是不明白我的想法的人,这种人我不去怪他,历史会证明一切的。另外一种就是别有用心的人,这种人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

 

 

------------------张学良和蒋介石的私交很好,用张学良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亲如父子。但政治本身就是无情的,讲感情就不要搞政治。张学良拥兵二十多万割据一方,早已成为国府的严重威胁,必须要将其消灭的。这一点,无论把蒋介石换做毛泽东,罗斯福,斯大林都会毫不犹豫的这么做。

 

蒋介石的基本战略

 

对付中共和张扬有两种基本战略,第一种是先消灭中共,然后再消灭张扬。第二种是先消灭张扬,再消灭中共。

 

蒋介石最器重的军师杨永泰多次建议,必须采用第一种方法解决西北问题。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是最稳妥的做法。虽然中共和张扬有可能有勾结,但毕竟中共是敌人,张扬表面上是自己人。

先全力消灭中共而不对付张扬,这种做法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将对付张扬的手段升级,让张扬暂时觉得情况不是很险恶,不会敢于不惜一切铤而走险。实际蒋介石听从杨永泰的主张,在长征一路上都是这么做的。以在贵州为例,贵州军阀王家烈已经在第二次遵义战役中被中共打垮,残部两个师长也都被蒋介石收买。但蒋还是等着红军离开贵州境内才对王家烈动手,剥夺了他的省主席和军长的权力。期间王家烈感觉蒋介石还没有将其逼到绝路,始终没有敢于武力抵抗。等到想起事的时候,红军已经离开贵州,王家烈就是蒋介石就是唯一的敌人,而四面都是中央军重兵,王家烈也只好乖乖的交出权力被赶出贵州。一切都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完成。

 

这种方法就是先把张扬放下不管,集中 中央军主力先在陕北围剿掉红军,然后转而对付张扬。如果按照这种做法,张扬估计很难敢立即和中共站到一起,发动反中央的武装反叛。最终的结果也就是将红军和张扬各个击破。

一旦消灭红军后,张扬也就失去了中共和其背后的苏联支持,以他们的力量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下和实力数倍于自己的中央对抗,无异于自我毁灭,怕是只能乖乖听从蒋介石的安排。就算那时候张扬敢于武力反叛,中央军也可以集中主力将其歼灭。此时已经无中共的威胁,中央至少可以集中30万大军进攻,杨虎城张学良是必败无疑的。

 

但也不是说这种做法没有什么缺点,他的缺点就是对中央军的损失较大,花费时间较长。目前红军尚且有6万多兵力,其中大部分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虽然装备差一些,但比中央军也差不了太多。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为了消灭这些红军,蒋介石估算中央军至少要损失3万左右的部队。之后再消灭张扬,围剿他们的30万大军也会有一定损失,中央军可能一共损失10万部队。当时中央军不过60多万,这种损失也不小了,是蒋介石不愿意承担的。

况且由于陕甘两省同时存在中共和张扬两股力量,中央军在陕甘的作战也就等于腹背受敌,必须留下一部分兵力牵制张扬,时刻防止他叛变,也就不能集中全部主力对付中共,这就大大增加了消灭中共的时间。

中共很擅长运动战和游击战,在中央苏区就蒋介石周旋了5年多时间。在中央军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和擅长拖延战术的中共作战,很可能继续旷日持久,甚至可能打半年或者一年以上,这又是蒋介石极其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种做法,就是先集中兵力消灭张扬,夺得陕甘的地盘,然后集中兵力消灭中共。

这种战略的好处明显,一旦消灭了张扬,陕甘就是蒋介石的地盘,他可以从容集中主力进行围剿,再不拥有任何顾虑,可以在短时间内消灭中共。

退一万步说,即使短时间内无法消灭中共,但陕甘地盘已经是自己的。在自己控制区内作战,就等于是瓮中捉鳖,一切都好说,就在这里打上三五年也是很从容的,可以一直打到把红军拼光为止。

况且既然控制了陕甘这两个西北核心省份,也就等于控制了西北地区,也就基本完成了对中国的完全控制,实现了国府对中国的实质统治,实现蒋介石毕生的夙愿。

控制西北以后,中共被消灭也就是必然的事情,这时最彻底和短期内最有成效的方法。

 

但这个战略为什么被杨永泰所抵制呢,就是因为他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对于张扬来说,只要蒋介石不公然武力迫使他们放弃军队和地盘,他们一般不敢公然武力起兵反抗。这是因为以己方衰弱的实力对抗远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是极为危险的,很有可能落个兵败身亡的下场。不但丢掉所有本钱,甚至丢掉自己的性命,落个最坏的结局。

而只要不武装反叛,即使最终被蒋介石搞成光杆司令,一般下场不可能太惨。中华民国和蒋介石对抗的军阀,在内战一般也都有个潜规则,只要不是公然起兵叛乱,蒋介石基本都会对其留有余地。

如西康军阀刘文辉在大渡河放走了红军,仍然给他做了10多年西康省主席。四川军阀杨森也在川西放走红军,仍然给了他陆军上将头衔的军长,集团军司令的位置,还做了重庆市长。

最惨也就是像王家烈那样,保住了自己之前搜刮的全部财产,还给了一个有职无权的中央高官位子,落个富裕有虚名的晚年。

而只要武装反叛,如果兵败失利就必然没有好下场。最好也就是像唐生智,冯玉祥,李济深那样落个有空头衔的中央大员,仍在政府里面当做泥菩萨做做样子。中等就是像陈济棠,俞作柏那样带着搜刮的巨款逃亡国外,做个有钱没地位的二等公民。差的自然是像吉鸿昌,方振武那样被处死或者被暗杀,丢掉性命。

 

这个潜规则,张扬都是心知肚明的。他们如果不武装反叛,将来最惨也能搞个冯玉祥,李济深那种挂名的中央大员做做,一样是社会名流。稍微好一点,就是做个军长,集团军司令之内,一样是国民党第一流的人物,只是当然没有现在这样做土皇帝那么过瘾。

 

如果起兵反叛,就要看自己有没有本钱和中央叫板。李宗仁白崇禧多次和中央挑战,却能够保持自己的地位,主要是两人控制的广西省和桂军始终是绝对支持他们的,也保有强大的力量。

而张扬一无可靠的地盘,二无绝对忠心的部下,恐怕一旦起兵反抗,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像李济深那样,做个空挂名的中央大员而已,如果情况恶化,说不定连自己的脑袋也保不住。

 

对于蒋介石来说,他自己应该执行第一种战略,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最为稳妥。

可惜此时的蒋介石的心态因为各种问题发生了变化,首先是两广事变兵不血刃的解决。两广在当时是国内力量最强的军阀,两者集中了四五十万大军在日本人支持下反蒋,也是打着抗日的旗号,结果就是仅仅3个月就全部被蒋介石解决,甚至中央军没有费了一枪一弹。在蒋介石看来两广无论军力,经济力量,政治力量,领导人的能力等都远远强于困局贫瘠陕甘省的张扬。

两广尚且如此迅速的垮台,张扬又算得了什么?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总数虽然有将近30万人,但战斗力低下,士气极为低落,这些年来都是百战百败,还没打过一场胜仗。中央军只要一出兵,消灭他们简直是易如反掌。

在蒋介石的脑海中深深印下了解决张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想法,这也是决定了他之后的作为。

 



------------------------中央军从1935年开始进行新式部队的改造,购买了大量德式装备。以德国急需的钨矿等战略物资冲抵。由此中央军开始发展质的变化,战斗力开始大大超越地方军阀部队。

 

其次,蒋介石通过通渭会战彻底打破了红军的宁夏战役,割断其和苏联任何有可能的联系,还将两万多红军割据在黄河西岸回不了陕北苏区,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实力。在蒋介石看来,只要没有苏联的支援,中共自然是不堪一击的。中共尚且如此,没有苏联的支持的情况下,张扬又如何敢于反叛?别的不说,没有苏联的援助,张扬起兵以后,自身的经济实力顶多支持半年,半年以后连吃饭都成问题,不战也就自垮了。另外,张扬自身仅仅有个小型的兵工厂,武器弹药无法自产。以张扬现有的军火储备,顶多可以打一次大型战役,之后没有弹药又如何打仗,难道光靠拼刺刀吗?

在蒋介石看来,没有苏联的援助,张扬绝对不敢和中央对抗。所以即使先消灭张扬,张扬也只能是乖乖接受的命运,无法再折腾。

 

最后,蒋介石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张扬和红军勾结的事实。甚至张学良还在艳晚事件里面砸了陕西省国民党党部,救出了被捉的共产党员,这也就等于公然反叛了。而杨虎城身边众多幕僚都是中共党员的事情几乎路人皆知的。对于各国政治家来说,叛徒甚至比敌人更可恨,一定要毫不留情的被消灭掉。希特勒即使在生命的最后的几天内,仍然处死了自己小姨子的丈夫费格林,仅仅因为费格林试图从战火中的柏林逃走,是个叛徒。

蒋介石对张扬通共的事情恨之入骨,甚至某些时候超过了对中共的仇恨。后来在山城堡战役中,张学良指挥王以哲按兵不动还谎报军情,导致胡宗南部孤军深入,被红军歼灭了一个旅的大部分兵力,更让蒋介石无法容忍。

加上张学良无数次因为停止内战和蒋的争吵,蒋介石认为张扬同红军一样可恨,一样是很大的威胁。

 

最终蒋介石选中了第二个战略,也就是先消灭张扬,然后再全力消灭中共。

需要说明的是,蒋介石对他的选择还是犹豫的,他曾经试图和杨永泰再商量一下。但时任湖北省主席的杨永泰在1936年10月突然遇刺身亡(至今没有找出凶手),这让蒋介石措手不及。蒋介石一面恼怒的命令戴笠立即找出凶手,一面深深痛惜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智囊。

杨永泰一死,无人再反对蒋介石的主张,由此彻底制定了之后的路线,也为西安事变的必然性埋下了必然的伏笔。

 

第一位--消灭张扬

 

蒋介石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消灭张扬,那么自然要做出相应的部属。

两广事变在9月刚刚结束,中央军40万大军都在南方对付广东广西,此时将军队北调需要时间,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只有稳住张扬,进行准备工作。

1.最重要的是军队的部属。

这个世界是依靠实力说话的,消灭张扬必然需要武力上的支持。

蒋介石在两广事变结束以后,除留一部监视广西以外,立即将自己共三十个师共三十多万大军北上,全部集结在平汉铁路从武汉到郑州一线和陇海线郑州到灵宝(陕西省边缘的一个城市)一线。只要蒋介石一声令下,这些部队立即可以上火车,几个小时到一两天就可以到达陕西省。再加上在陕北甘东围剿红军的中央军几个军约10多万人,蒋介石在陕甘使用的总兵力不下40多万之众,对于张扬在陕甘的20多万人是绰绰有余了。

除了部队以外,蒋介石命令在西安和兰州两地修建两处可以容纳100架战斗轰炸机的大型机场,以确立中央军空中的绝对优势。

 

2.强迫张扬和红军火拼

对于蒋介石目前来说,最希望让张扬和红军作战。因为既然已经要消灭他们,如果他们和中共作战无论谁胜谁负,必然会消灭双方的实力,对中央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如果张扬愿意剿共,就让他们打头阵,等其实力削弱以后消灭或者肢解他们。如果不愿意和中共作战,就先立即消灭掉张扬,然后再对付中共。

 

3.瓦解分化张扬阵营

主要要争取张扬部下中高级军官的支持,用政治手段争取他们听从中央的命令。这样到了收拾张扬的时候,至少不会有很多人死心塌地为他们卖命,自然办事就容易的多,也轻松的多。

 

 

 

以这三点为基础,蒋介石从9月开始进行了细致的部属。

 

9月初,杨虎城因病去上海治疗,其实也是为应付蒋介石一再逼迫其出兵剿共的命令。结果拔掉了5颗坏牙,还被检查出有冠心病,只好留在上海治疗了一段时间。在上海期间,杨虎城住在虹桥疗养院,他还带着幕僚王炳南。这个王炳南不但是中共党员,还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虹桥疗养院也是著名红色分子杜重远保外就医的地方,杨虎城和杜重远多次见面,商讨一些联共抗日的细节问题。

10月14日,蒋介石突然邀请杨虎城到杭州见面,但见面却也没说什么,主要问了杨的病情。

其实这介石借此观察杨虎城的态度,看看其有没有什么情绪上的变化。

这主要是9月18日共产党控制的西救会和东救会在张扬的掩护下,发动了规模广大的九一八9年纪念大会,有超过七万人参加游行,把整个西安搞得热火朝天,声势巨大。游行的人还直接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甚至还宣布组织西北五省抗日联军。张学良亲自和群众见面,并且宣布一定会率兵抗日。

10月10日,西救会和东救会又搞了各界群众大会,数万人参加,更是直接喊出联共抗日的口号。

戴笠将这些资料报告到蒋介石处,蒋大为震怒,认为张扬和红军勾结已经很严重了,甚至敢于利用群众直接反对他。

但沉稳的杨虎城没有露出任何马脚,蒋介石没能看出什么东西。

在和杨虎城面谈以后,10月22日,蒋介石在基本处理完两广事变以后,立即携妻子宋美龄飞往西安,是所谓第一次西安之行。

 

在西北剿匪司令部成立以后,蒋介石这还是第一次赶赴西安,自然是带着目的来的。

 

由于此时中央军大军还在集结,在陕甘的中央军约10万部队正在全力围堵击破执行宁夏战役的红军,总之都是在准备期。此行蒋介石此行主要是准备之后对付张扬的手段。

 

对于此行,戴笠有过建议,认为现在张扬态度不明,蒋介石不应该冒险去西安。但蒋介石根本没有想到有人敢于活捉国家元首,这也是中国近代史几百年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话虽如此,蒋介石还是做了一些准备。他认为杨虎城是地头蛇,老军阀,不可靠,防人之心不可无。但张学良和他私交极好,张绝对不可能背叛他。

所以蒋介石没有住在杨虎城十七路军控制的西安城内,而是住在离西安五十里外的临潼华清池,这里的守军是东北军。

 

虽然带着杀气来的,样子上却不能这样,不然如何说服别人。蒋介石一下飞机就热情的握住张学良的手说:西北的事,我完全交给你了,谁说什么我都不听。然后将曾扩情当着众人面大骂了一顿(曾扩情因为艳晚事件曾经建议蒋介石对付张扬)。

张学良虽然年轻,也知道这是在演戏,没有说什么。冷眼旁观的杨虎城更是一笑了之。蒋介石派来的大员邵力子赶忙上前来打圆场:这都是以前的事情,算了算了,委员长您这边请。

由于怕双方矛盾太激化,不利于压迫张扬剿共作战,蒋介石虽然心中着急,却表现的非常轻松悠闲。他和宋美龄由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名义上的陕西省主席)夫妻陪同,先后游览了西安附近的秦陵,黄陵,周原,甚至还爬上了华山,骊山,终南山。

和张学良闲谈的时候,蒋介石问:你最近都看了什么书?

张学良直截了当的说:最近看了两本书《辩证唯物论》《政治经济学》。

蒋介石听了以后顿时非常生气:这些书都是苏俄人写的,我年轻时候也读过不少。这些书不适合中国国情,你看了会中毒的,以后不许你看这些书!

然后蒋介石又说:你要好好读读《大学》《曾文正公全集》(说礼义廉耻和忠心的),把这些书读通了,你一辈子受用不尽。

张学良听了不以为然,但又不好公然反驳,只好笑了笑。





-------------------当时日军确实难以对付,速战速决是不可能取胜的。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惊叹,我们从北伐以来还没有遇到如此厉害的敌人。实际上林彪他们歼灭的只不过是日军的辎重部队,并不是野战部队,歼灭的人数也不到1000人。八路军以数倍兵力在绝对优势地形打伏击,自身损失也有800多人。由此可以想象正面战场面对数十万日军的进攻又是什么样的场面,又凭什么来速战速决? 

 

几天时间过后,蒋介石认为气氛缓解的差不多了,于是分别向张扬告知了他制定的剿共计划,也就是让张扬率部处于剿共第一线。张扬两人此时已经下定决心反蒋,自然不可能同意,两人已经商定以自己部队不愿意剿共为借口进行反对。

张学良性子比较直爽,他很干脆的表示不同意,并且说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意见,并且说这是整个东北军的意见,不是他一个人。就算他愿意,东北军将士也不会愿意。

杨虎城则老辣一点,而且他和蒋介石的关系也远没有张学良那么好。杨虎城表面上仍然是蒋介石的下属,所以他没有公然反对,只是委婉的说他个人是服从蒋的,但他的部队反内战要求抗日的情绪高涨,如果剿共的话怕是都没有任何士气可言,这是很值得忧虑的。

蒋介石自然明白张扬的意思,虽然早就知道张扬会有这种答复,至少表面上他有些愤怒。蒋介石高声对张扬说:你们说部下不想抗日,但我们身为军人。什么是军人,就是要服从上级命令。我叫你东就东,我叫你死,你就得死。所谓风吹草动,兵随将走。你们当统帅的不动摇,当兵的就不会动摇。

张学良又提出停止内战,日本是大敌,应该联合国内全部力量这种话。

蒋介石终于真的大怒了,他怒斥张学良:我看你是中了共产党的魔术了!我再次告诉你们,杀尽红军,尽捉共匪之前,绝对不谈抗日之事。

张扬再次拿出军队官兵抗日意志高涨的事情,说我们打内战实在调动不了部队,抗日则可以调动自如,锐不可挡。

蒋介石打断他们说:抗日之事就不要再说了。你们只要服从我就行了。至于官兵不愿意剿共的问题我来解决。

 

王曲训练团 

于是10月26日,蒋介石亲自赶赴王曲军官训练团,对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在此受训的第三期学员,以及两军 团长以上的所有军官进行训话,总数有五六百人,这也是瓦解分化张扬阵营的一招。

但这个王曲军官训练团,本来就是张学良和杨虎城用于强化内部将领联共抗日思维的地方,其中还有很多抗日同志会的骨干,蒋介石此行的结果可想而知。

张扬此时也在做反蒋的准备,需要一段时间,绝不能让蒋介石过早对他们动手,所以表面上东西也要做。

张扬经过谨慎考虑,将王曲受训军官中一些思想情绪特别激进的排除在外,并且告诫去参加的军官不得作出极端行为。

蒋介石对此行也是极为重视的,从他的打扮就可以看出来。

他穿着海陆空大元帅礼服,腰挎指挥刀,脚穿长筒马靴,带着白手套,非常的庄重。

一路上张扬也盛情准备,他们将王曲庙打扫的非常干净,在西安到王曲的马路上还特别做了清扫,还洒了水,垫了黄土。

蒋介石到了以后,军乐队立即开始演奏。蒋介石在前迈步直行,张扬紧随其后,所有军官立即全体敬礼。

此时蒋介石开始演讲,他的普通话不标准,说的是一口有浓重宁波腔的官话。讲话的主题也就是要求军官听从中央命令,首先消灭中共,然后再抗日。

由于知道这些军官里面很多是张扬的心腹,蒋介石此次谈话明显加重了语气,他说:如果远近不分,缓急不辨,不积极剿共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前后倒置,便是不革命。那样在家就是不孝,为国就是不忠;不忠不孝,便不能算是一个革命军人。

这种话比较难听,很不入耳。说到此时,下面一些军官,尤其是抗日同志会的骨干已经非常不满了。他们虽然被张学良叮嘱不能做出出格的事情,但仍然气愤不已。顿时台下出现一片咳嗽声,跺脚声。

蒋介石发现情况不对,就语气更加强硬的说:国家有法律纪律在,对这种不忠不孝的军人是要予以坚决制裁的。

稍后他又说了一些消灭共产党的重要性,前后讲了大约三十分钟。

按照一般惯例,蒋介石应该与台下的将领一一握手。但此时台下情况已经很乱,张扬怕这些军官会有什么不理智的行动,赶忙宣布握手临时取消。

于是大家排队等着和蒋介石照相以后解散,但就在这时候,一些军官已经克制不住了。

他们小声议论着:这讲的什么玩意,不是明着骂少帅和杨主任吗,真是胡说八道。

抗日同志会的骨干甚至拔出手枪说:他再敢上台,我就开枪打他,简直混账!

一些军官把讲台附近标语的攘内安外涂改成了让内让外,以表示讽刺。

此时张扬看到情况如此,赶忙劝告蒋介石不要再出来拍照了,借口是委员长太劳累了。蒋介石如何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也只得算了。

 



---------------------当时东北军中低级军官和普通士兵都有很强的抗日念头,这是因为他们长期背井离乡的凄惨境遇而自发产生的。但从当时国家大局考虑,不能说蒋介石的战略是错误的,因为他必须从全局考虑,不能图一时的痛快。东北军大部分官兵反对内战,但也不代表他们就是反对蒋介石。真正反对蒋介石的主要还是受中共影响的一部分官兵和张学良的法西斯团体抗日同志会的成员。

 

此事还没有结束,蒋介石讲话第二天,抗日同志会的骨干,张学良心腹,号称苗疯子的苗剑秋惹事了。苗和张学良的另一个心腹,后来也比较出名的副军长黄显声一番议论以后,感觉怒气难忍,就冲上讲台,对军官们进行演讲。苗剑秋大骂道:昨天有人让我们不去打日本而要去打共产党,简直是放屁!我们东北让日本人占了,我们东北军人变成了亡省亡家的人。这时候还有人说这样的混账话,我们东北人稍有点血气,就应该让他走着进来,躺着出去!

这番话很快被特务告知蒋介石,蒋听了非常生气,他让晏道刚去找张学良(晏道刚是蒋派给张学良的参谋长),勒令张将苗剑秋逮捕法办。但苗剑秋是张学良的心腹,知道张的很多秘密,怎么可能交给中央的人。张学良赶忙安排苗剑秋送到天津租界暂避,然后汇报说苗剑秋已经畏罪潜逃,此事不了了之。在苗剑秋出发之前,他面见张学良,干脆的说:我看干脆把老蒋捉住强迫他抗日算了,不同意的话我们就搞个二二六(1936年2月26日,日本军方激进派的年轻军官发动兵变,杀死了元老派的几个重要大臣,还差点杀死了当时的日本首相)。张学良此时已经开始考虑捉蒋的事情,但尚没有成熟,他赶忙骂了苗几句,让他不要乱说。

 

此时抗日同志会的骨干,包括十七路军和东北军的一部分军官感觉蒋介石逼人太甚,就已经开始计划将蒋介石抓起来。

张学良在这个时候已经在考虑捉蒋,自然不愿意这些人打草惊蛇。他在当晚召集王曲主要军官谈话:大家要明白,蒋委员长的讲话针对的是我,不是你们。希望你们安下心来

实则是张让手下军官不要乱来!

 

 

蒋介石对这些都看在眼里,表面上仍然没有表示什么。在去过王曲之后,他在张扬陪同下去终南山观光,晚上又去欣赏了宋代名画《长江万里图》,显得非常从容,对王曲的事情并不在乎。

 

实际蒋介石对王曲的遭遇早有预计,而且此次王曲之行并不是完全没有作用,还是争取到一些军官的支持,这些在之后的西安事变中表现出来。

 

第二天蒋介石又最后和张学良谈了一番话,希望张能够率部剿共。张学良却当场拿出一份毛泽东的公开信,说应该顾及国家民族,接受中共提议,派代表去谈判停战抗日。

蒋介石听到此处忍无可忍,当场怒骂张学良幼稚,连如此简单的统战手段也看不穿,这么容易就上了中共的圈套。张学良反唇相讥,双方大吵了一架,不欢而散。

蒋介石在29日离开西安,飞往洛阳,由此在洛阳呆了一个多月。洛阳是中原战略要地,扼守陕西山西河北三省,是蒋介石控制区域内,最靠近陕西的大城市。蒋介石在此主要为了准备对付张扬和中共的各种计划,此处靠近陕西,便于指挥。

离开西安时,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学良如此无知,可为我心病。

 

生日当天的争吵

---------------------阎锡山老谋深算,他让张学良起事,无非是想争取到对自己有利的西北形势。此人之后随即就翻脸不认人,也算是给张学良好好的上了一课。

 

蒋介石飞到洛阳是因为当时正好是他的五十大寿,在当时的中国人的五十岁生日是要隆重大办的。社会各界提议给蒋介石举行大的庆典,但是蒋介石认为此时内忧外患,搞这种劳民伤财的东西实在没有必要。

蒋介石不愿意回南京接受祝寿,就改到了洛阳办公。

在蒋介石大寿的时候,张学良联合阎锡山以祝寿为名面见蒋介石。此时张学良已经知道中共宁夏战役基本失败,开始全力争取阎锡山的支持,试图通过他控制的绥远省(和外蒙古接壤)获得同苏联的援助。阎锡山此时也希望利用另外的力量对付日本和蒋介石对晋绥的威胁,双方表面上走到了一起。

 

结果就在蒋介石50大寿的当天,张学良和蒋又大吵了一顿。

三个人刚说了几句,张学良就提到了抗日。蒋介石顿时收起笑脸:抗日,又是抗日,你讲了多少回了。你作为一个军人,应该分清敌人的远近。共产党就在你的身边,面前,而日本远在千里之外。我们应该先消灭眼前的敌人,免除后顾之忧,然后再去消灭远处的敌人。

蒋介石顿了一下又说:现在共匪已经成强弩之末,短期内不难消灭。一旦消灭共匪,我们就永绝后患,再回头对付日本是事半功倍的。

张学良完全不理蒋介石的话,他继续陈述东北军的困境,说明将士不愿意打中共,也认为最大的敌人是日本。

蒋介石见说不通,就问傍边的阎锡山:百川,你认为最大敌人是谁?

阎锡山此时也面临着蒋介石的威胁,中央军十万大军开入山西让阎锡山寝食难安。如果蒋介石宣布停止内战,阎锡山也就免于被中央吃掉的危险,是最好的结果。阎锡山回答说:我看还是日寇。学良讲停止内战,实行全民族抗日时很有道理的。

蒋介石对阎锡山的说法大为不满,知道张扬和阎锡山开始站在一边。

他恼怒的说:这样,你们就回答我一句话,到底是我该服从你们呢?还是你们该服从我?

话讲到这个地步,也就没法说了。张学良阎锡山只好告辞走了。出去以后,阎锡山这个老狐狸对张学良说:委员长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是说不通的。我回山西以后,部属我的军队做准备,希望你也做好自己的打算。

实际阎锡山在提醒张学良要准备动手了。

这次争吵之后,11月1日中央军大部兵力已经纷纷赶向集结地,蒋介石也准备逐步向张扬摊牌了。

当天蒋介石去洛阳军分校阅兵。在对官兵演讲中,蒋介石不但重复了在王曲的论调以外,明确指责提出联共的都是汉奸。他说:汉奸有两种,一种是无知识的低级汉奸,如李守信,王英,另外有一种有知识有组织的高等汉奸。他们出卖整个国家与民族,实为汉奸之最。。。现在断不能用任何理由去主张联共,否则就要出卖国家民族,存心与共匪同声相应,甘心做共产党下面的二等汉奸。共产党不要祖国,不要祖宗,难道你们也不要祖国不要祖宗了吗?共产党是要亡中国的。这种敌人不打,还要什么抗日?当面敌人不打,要打远处的敌人,这种军队还有什么用处?连大汉奸殷汝耕都不如。

当时张学良站在一旁观礼,听到这番话以后,知道是蒋对自己说的,顿时手足无措,心灰意冷。周围的军官也都知道蒋介石说话的用意,纷纷向偷看张学良。

在张学良记事以来,除了张作霖以外还从没人敢如此当面指责他。

实则蒋介石是再次威逼张学良对剿共,但按照当时的局势来说,张学良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绝对不可能听他的。

就在双方矛盾一触即发的时刻,1936年11月13日,日本扶持的伪军王英所部兵分两路从商都分向绥远省的兴和、红格尔图进攻,绥远省主席傅作义急调主力部队给予迎头痛击,蒋介石也命令中央军汤恩伯的13军和炮兵部队赶赴绥远支持。由此绥远抗战爆发,西北形式顿时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