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欣新材公司官网:五位民国总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35:25


  彰德秋操不仅让袁世凯达到个人军事生涯的一个高峰,也加剧了清贵族对袁世凯的担心——根据新官制方案,袁世凯的军权被剥夺。为打消清贵族的怀疑,袁世凯特意找人拍了这张“渔翁独钓图”,发表在报纸上,以示自己与世无争

  
  彰德秋操时,冯国璋任总参议兼评判处首领


  


  彰德秋操时,冯玉祥还是一名不起眼的低级军官
 

 
  引子
  
  2010年12月9日下午,袁林。
  
  袁林是袁世凯的陵墓。
  
  彰德秋操十年后,袁世凯在全国民众的一片痛骂声中去世,最终葬于安阳。据其次子袁克文回忆,袁世凯生前曾在太行山中选定了墓地,但因其长子袁克定的反对,最终葬于安阳。
  
  这位背负“窃国大盗”骂名的一代枭雄为何葬于豫北,说法不一而足。但史学家们推测,安阳是袁世凯曾“隐居”的地方,他对此地深有感情。
  
  袁林神道两旁,竖立着文臣武将石像,雕刻非常讲究,虽不能和清陵的石雕相媲美,但堪称那个时代的上乘之作。在袁林陈列室,有一篇民国农商总长王斌写的悼词:“天降大任,命世之英……滦阳奏调,彰德随行,军分南北,操习战争,气吞河岳,石破天惊。”说的是当年王斌跟随袁世凯参加彰德秋操的事,虽然言语夸张,但也透露出那次军事演习的轰动效应。
  
  “成也秋操,败也秋操”,彰德秋操不仅让袁世凯达到了个人军事生涯的一个高峰,也促使他迅速从这个高峰跌落下来。
  
  彰德秋操的轰动加剧了清贵族对袁世凯的担心。由于袁世凯在训练北洋军时注重培养官兵的愚忠和私人势力,长久以来清贵族难以插手。彰德秋操时,袁世凯表现出的对北洋军驾驭自如的能力和北洋军在全国新军中的特殊地位,让清贵族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尤其是参与秋操的满族大臣铁良,更是对袁世凯在军中的巨大影响力有着切身体会。
  
  彰德秋操一结束,晚清的官职改革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以铁良为首的清贵族对袁世凯坚决打压——1906年11月6日,清政府正式公布了厘定新官制方案,否定了袁世凯等人提出的废除军机处、设立总理大臣的方案。规定废兵部,设陆军部,铁良为陆军部尚书,将袁世凯的军权剥夺。
  
  袁世凯被迫辞去参与政务大臣、会办练兵事务大臣、督办邮政大臣等八项兼差,并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陆军部直接管辖。1909年初,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罢去一切职务,到安阳“养病”。
  
  为了打消清贵族的怀疑,袁世凯在洹上特意找人拍了一张“渔翁独钓图”,发表在报纸上,以示自己与世无争。但袁世凯的坐溪垂钓,几年后不仅“钓”足了清廷的胃口,更钓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黄龙旗下,六位“元首”同时登场
  
  由于表现杰出,秋操后,袁世凯受到了慈禧的表彰:“袁世凯、铁良督率将士,简练有方,深堪嘉许。”并号召各地督抚向袁世凯学习,“共图振励,讲求兵学,力底精强。”(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
  
  但慈禧死后,袁世凯再无忌惮,满盘算计,运筹谋划,最终以手中的北洋军要挟清廷,促成了中国两千年王朝制度的终结。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就任正式大总统。
  
  作为被人从床底下拖出来参加革命的黎元洪,在后人的评价中难得有好话,但袁世凯对这位南方来客多了一份心思。据《容庵弟子记》记载:武昌起义爆发后,荫昌率北洋军南下镇压武昌起义,路过安阳时曾乐观地说:“武昌不过是乌合之众,无人主持,此去不难扑灭。”但袁世凯认为:“乱军以黎元洪为都督,何谓无人。”但袁世凯说这番话的时候,恐怕他也没有想到,将来替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总统,正是黎元洪。
  
  彰德秋操时设立评判处,袁世凯任命自己的老部下冯国璋为总参议兼评判处首领。这位在北洋“龙虎狗”排名垫底的冯国璋,野心极大,袁世凯称帝后拥兵自重,并于1917年当上了中华民国第三任大总统。
  
  袁世凯筹划彰德秋操时,设立了秋操参谋处,负责参谋处工作的,是袁世凯多年老友、时任兵部侍郎的徐世昌。徐世昌堪称晚清和民国的不倒翁,为人圆滑,八面玲珑。1918年,在北洋各方势力的妥协中,徐世昌出任中华民国第四任大总统。
  
  在参加彰德秋操的北军中,担任混成第一协统领的是曹锟,这位后来的直系军阀首领,在1923年指使党羽逼宫夺印,将黎元洪逐走天津。后来,曹锟出动军警挟持国会,重金收买议员,贿选成为中华民国第五任大总统。
  
  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未来中华民国的五任大总统在彰德秋操中全部亮相,可谓史无前例。如果算上后来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的段祺瑞(彰德秋操时担任北军总统官),此次秋操是未来中华民国六位国家元首的集体“彩排”。
  
  又有谁会想到,十几年后,他们会在中华民国的政治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
  
  乱世英雄,军演中尚是小人物
  
  五位民国大总统,一位临时执政,这六位国家元首仅仅是这次彰德秋操豪华阵容的领军人物。在此次彰德秋操中,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们在秋操演练的过程中,或是基层参与者,或是见证者,但在十几年后,他们都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
  
  参加秋操的北军混成第五镇中,有一位当时年仅26岁的参谋官,是留日士官生。按照北洋军的惯例,每天晚上都要进行总结和讲评。当部队拉到集合地点晚上开讲评会时,这位年轻的参谋当着所有军官的面质问第五镇统制张怀芝:“第五镇来了多少人?留守的有多少人?有多少病号?多少轻病?多少重病?帐篷来了多少?马匹来了多少?”北洋老将张怀芝面红耳赤,一句也答不上来。据当时一位队官(小队长)回忆,这位年轻参谋之所以让张怀芝当场难堪,是因为张怀芝给他穿过小鞋。
  
  这位年轻参谋,叫张绍曾,后任新军第二十镇统制。武昌起义后,举兵反清。1916年任北洋政府陆军训练总监,1922年任陆军次长,次年任国务院总理,1928年被张作霖派人刺杀。
  
  而把这段往事记录下来的人叫冯玉祥,当时还是一名不起眼的低级军官。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冯玉祥参与发动滦州起义。1922年,冯玉祥击败河南督军赵倜部,并就任河南督军。1924年,冯玉祥回师北京,推翻直系军阀政府,将清逊帝溥仪驱逐出宫。
  
  彰德秋操时,各省督抚都纷纷派年轻军官到彰德考察“取经”。在秋操正式开始前,袁世凯突然指派云南来的一个24岁下级军官为秋操审判员,这个青年军官名叫蔡锷。袁世凯称帝后,蔡锷在云南振臂一呼,发动护国战争,成为反袁势力的中坚力量。
  
  被袁世凯提拔为审判员的年轻军官中,还有一个浙江小伙子,他的名字叫蒋百里。蒋百里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获得日本天皇亲赐军刀,轰动海内外。蒋百里回国后,受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委派,前往彰德观操。彰德秋操后,蒋百里去德国进修。回国后,生不逢时,一生坎坷的蒋百里写下了一本可与《战争论》相媲美的《国防论》。
  
  至于曾参加彰德秋操的北洋军政人物,更是难以计数,如王士珍(后任国务院总理)、段芝贵(后任陆军总长)、张怀芝(后任参谋总长)、王汝贤(后任湖南督军)、陆建章(后任陕西督军)、王廼斌(后任农商总长)、陆锦(后任陆军总长)等。
  
  阵容豪华的彰德秋操究竟汇集了多少民国政坛的风云人物,没有人能完全说清楚,曾有人粗略估计,参与彰德秋操的国家元首有六位,总理、部长、总长一级的有十几位,至于督军、将军,更是多如繁星。另外还有尚混迹于普通官兵中的冯玉祥、蔡锷、蒋百里等等。
  
  这些从彰德秋操走过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几年、十几年后,他们的命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将站在怎样的高度俯瞰众生?会在历史上留下怎样的一笔?也许他们意识不到,秋操演练场上,站在飘扬龙旗下的大军会成为他们最大的政治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