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色杂志全见版 百度:瑜亮情结”与“敌戒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52:47

瑜亮情结”与“敌戒思维”

       全球化时代,总比群雄逐鹿的时代好。全球化意味着更多的合作与包容,群雄逐鹿更多的是战争与血腥。当然,全球化时代也免不了冲突与对抗,比如,近期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事件,英国抗议中国处死毒贩阿克毛事件,谷歌公司声明退出中国市场事件,等等。由于全球利益与联系的日益紧密与频繁,发生一些冲突与对抗在所难免。
      对于这些冲突与对抗,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我把它称为“瑜亮情结”,另一种态度,我把它叫做“敌戒思维”。

       先说“瑜亮情结”。“既生瑜,何生亮?”来自《三国演义》,是周瑜将军临终时的沉重叹息。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都是抱持这种情结,比如,“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比如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要去占领。”“瑜亮情结”的核心是斗争哲学,强调的是不共戴天,强调的是势不两立,强调的是你死我活。这种哲学的极致,是将斗争作为一种享受与乐趣,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作为那个时代的过来人,都知道斗的结果:在内部,是国弱民贫,在外部,是茕茕孑立。
        再说这“敌戒思维”。《敌戒》,来自唐代的柳宗元。如果说冲突与对抗可以视为敌对,那么,敌对的双方,也可称为敌人。他指出,“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这个道理不是人人可以理解的。这是因为,敌人的存在,可以消除灾祸;敌人的消失,可能招致过失(“敌存灭祸,敌去召过”),而这在历史上是有教训的,“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秦始皇如此,后来者也碰到过相同的问题。战争年代,我们党的清廉、民主是有目共睹的。而在胜利之后,敌人消灭了、威胁解除了,面对和平时期,面对执政地位,一些干部脱离群众、贪污腐化、骄横跋扈的问题出来了,有的还相当严重。当年毛泽东讲“进京赶考”,实践证明,一些人并未通过考试。子厚先生早曾指出,“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这个道理很接近黄炎培在延安窑洞揭示的“政治周期律”。
       章士钊的《柳文指要》是经毛泽东特批在“文革”中出版的,章指出,“评者至称诸箴此(《敌戒》)为第一。”可见,其对《敌戒》评价之高。柳宗元作为中唐时期失败了的改革者,他以自己的文章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社会见解与人生智慧。我们固然不能一般地说,柳文如何体现了先进文化的要求,如何体现了辩证哲学的思维,但可以说,古人的许多智慧,今人往往不及。作为一般规律,子厚先生概括道,警惕疾病的人能够益寿延年,自夸强壮的人可能死得突然(“惩病克寿,矜壮死暴”),智者懂得这个道理,最终尚且难免祸殃;何况今人从不考虑这些(“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敌戒思维”较之“瑜亮情结”,显然具有进步性,晚清以降,“闭关锁国”的中国被迫承认西方器物、典章、政制之先进;民初以来,又被迫承认“德先生”、“赛先生”和“人权”之文明,均为显例。由此可见,“以敌为戒”的思维,总体来看,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在全球化时代,“和而不同”的理念,较之“以敌为戒”的思维,至少体现了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今世界,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在许多领域都是利益交织的共同体,“竞合”概念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敌戒”,而且意味着“多赢”。改革开放的中国,在与西方国家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的博弈中,采取主动态度,付出重大努力,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容接受世界贸易规则,进而融入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和而不同”为核心的和谐理念,较之“戒惧警惕”为特征的“敌戒思维”更具时代意义。
(本文来源:济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