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吧少年陈泽希跳舞:王根权--品评《书谱》第15讲 《书谱》之正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4:20:07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15讲

《书谱》之正名

中国书法艺术很伟大,也很悲哀,孙过庭连同他的书法理论巨著《书谱》就是这一悲哀中之悲哀。我们说《书谱》是“书史之离骚,书家之绝唱”,是一部书学理论巨著,是书家之必读。我们又说,书法是中华文明文化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灿烂之艺术奇葩,历经数千年,一代代、一批批书法人为之奋斗努力,使其发扬光大。那么,孙过庭连同他的书法理论巨著《书谱》的境遇如何呢?在中国书法艺术思想理论极为空乏的情况下,长期一来《书谱》一书却被我们的一些书评家、书论家、书法家错解误读。读不懂其内容,不理解其思想,也就罢了,竟然连书名也不理解,竟然硬是将《书谱》说成是《书谱序》,将《书谱》正文说成是《书谱》序文。名不正,则言不顺。不释《书谱》之名,如何能对《书谱》一书求得正解?《书谱》是不是其正名,其内容是正文还是序文当是我们这一讲之讨论内容。

将《书谱》说成是《书谱序》,将《书谱》正文说成是《书谱》序文者,最早见于《宣和书谱》,当时《书谱》墨迹入宋宫室后,宫室书籍资料整理编辑人员拿到了《书谱》墨迹,出于他们的工作需要,他们得为这一墨迹定一个名,以便编辑归档。定一个什么名呢?他们看到了《书谱》墨迹首句孙过庭自书的“书谱卷上”,凭着他们对图书资料整理编辑工作经验的直接感觉,以为《书谱》当是在示范某些笔画怎么写,某些字怎么写,诸如有关书写技巧之类的“谱式”。带着这一思维认识定势,他们纵观了全文,却又没有发现诸如此类的“谱式”,在全文的最后看到了类似于序言的几句话,继而猜想,现在看到的可能仅仅只是《书谱》的序言,《书谱》当另有示范类的“普式”正文。据此,他们就给孙过庭《书谱》墨迹拟定了一个篇目,名《书谱序》,并按照这个篇目名给孙过庭《书谱》墨迹贴了一个书签《孙过庭书谱序》,这个书签这么一贴,后来的人基本上也就这么认为了。

我们说,作为宋宫室书籍资料整理编辑人员,他们不是书法家,他们没有熟读《书谱》,他们只是从编辑工作的需要出发,凭编辑工作的经验,这么认为,这么处理,应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作为书评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工作者,还是这么认为,这么理解,那就有了问题。可是,我们所看到的中国书法界的实际是,自宋至今,我们的许多书评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包括书法界人们认为的大家,对《书谱》这样一部书法理论巨著,竟然读不懂,竟然得出了与当年宋宫室书籍资料整理编辑人员相同的看法与解释。书坛之浮躁,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当然,不是所有书法人都是浮躁的,这其中也有一些历史的原因。历史上的一些书家相当多的人是见不到《书谱》真迹的,有的甚至连《书谱》的拓片都见不到。有的既就是偶尔见到了真迹,所见到的也不一定完整,所能拥有的时间还不足以细阅研究。有的仅仅见到了一半,有的所见残缺甚多。对于这些人我们不埋怨他们,对他们应该给予充分理解。我们所埋怨的是那些在书法界具有影响的人,他们能见到“书谱”的真迹,他们有条件做书法理论研究,他们也做出了一副书法理论研究的架势,但他们不做学问,仅仅装腔作势而已,他们将别人的话重述一遍就算是自己的成果了。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书法人也就相信了,而且还有一大批跟风者。对此,我们不得不叹息,一部重要的书法理论巨著,千百年来就这样被误读误解着。

历史上书家如云,评家如烟,竟然没有一家能正解《书谱》,没人能为《书谱》正名,实乃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大憾事。庆幸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达,影印技术的出现使得每一位书法人都能见到《书谱》墨迹的影印件,都能够拥有研读《书谱》的必须条件。大家权威们搞错了,小家们怎么办?学书人又怎么办?近年有学者对这一观点予以纠正,认为《书谱》当是正文。本文分析以为,《书谱》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孙过庭《书谱》墨迹的正名。孙过庭《书谱》墨迹的文字内容,不但是正文,也是全文。《书谱》是一部书法理论巨著,是我国书法史上最权威的一部书法教材、一部书法学讲义、一部书法教学课本。对于孙过庭《书谱》墨迹,我们只能称其为《书谱》,而不能称其为《书谱序》,以下从五个方面阐述这一观点。

一、从《书谱》的题名看

现在先让我们看看“谱”的意思,据《汉语大字典》解释:谱,按事物的类别或系统编成的书籍:1.分类编列以记人物、世系及家族的书籍;2.供人研习观摩而汇列成的籍录。乐曲以符号表示声音节拍高低长短曰谱。编写谱表。作曲。大致的标准和打算。犹言“左右”。孙过庭所作《书谱》之“谱”的取意,属于以上“谱”的六种解释中的哪一种解释呢?我们不妨引入一位持“序”说者的观点试试看。

持“序”说者说:诚然属于“字典”之解释的第-2的含义了。因为,现存“序”说道:“今撰为六篇,分为两卷,第其工用,名曰‘书谱’。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知音,或存观省。”由是推之,孙过庭所作《书谱》当是有关书法的技法、审美诸方面理论的一本汇编性著作。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其涉及的内容十分驳杂。现存的“序”是对“谱”的介绍性文字,故而其涉及的内容虽然丰富,但其表述方式皆属概览。

我们知道,凡取名者,对所取名的字,大都有其特指的取意。孙过庭《书谱》之“谱”字,其取意,当是《汉语大字典》解释的第五种解释“大致的标准和打算”。若取其它几种字意解释,虽说从字意上说得过去,但从文章上就说不过去了。持“序”说者上述解读,显然背离了孙过庭《书谱》取意之本意,即有悖于《书谱》之“谱”的文意。

孙过庭在其《书谱》后记中自述:名曰《书谱》,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名曰”,取名为,书名取为,书名叫作,等。 “一家后进”,后来学书人中的一些先进者。“奉”,接受,尊重,“规模”,规范模式,即标准。由此可以见得,孙过庭《书谱》之“谱”的取意就是“大致的标准和打算”之意,“谱”在这里的取意就是指做事情所依据的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就是做事情的“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依据其基本原则,这叫作“依谱”或“踏谱”;如果背离了其基本原则,那叫作“脱谱”或“离谱”。“书谱”者,即书法学习以及书法作品创作所依据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方法。学习书法以及书法作品创作等都不能脱离这一原则方法,这就是孙过庭这部书法理论著作取名为《书谱》之本意。试想,如果不是这个意思,孙过庭的《书谱》还能称其为书法理论吗?孙过庭还能要求《书谱》的读者是后来学习书法人中间的一些出类拔萃者?如果《书谱》是在介绍示范某些笔画怎么写,某些字怎么写,诸如有关书写技巧之类的“谱式”。那么,这部书的读者该是一些什么人呢?一般的书法人或者说每一个习书的人了,孙过庭作上述强调不就成了故弄玄虚了吗?由此可知,孙过庭《书谱》之“谱”并非“谱式”之意,而是“标准”“纲目”之意,“大概”、“概论”之意。《书谱》翻译成今天的用语就是《书法学概论》。《书法学概论》就是书法教材,就是书法讲义,也就是书法课本。

二、从《书谱》的内容看

《书谱》内容有《书家论》、《学书论》、《书牒论》、《运笔论》、《授书论》、《评书论》等六篇,扬扬洒洒三千七百余字。六部分内容各自独立成篇,篇与篇之间相互联系紧密。六篇的内容将书法艺术中的问题全都覆盖了。如此内容,就是一部书法教材、书法讲义、书法课本。有的学者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部讲义怎么能只有三千七百余字,三千七百余字能称作讲义吗?大家不要忘记,《书谱》是用文言文写的,三千七百余字的文言文那是很长很长的了。如果将其翻译成白话文,再加以解释,就是一本书。今天我们将其分为七十讲,每一讲的内容都很扎实。每一讲按两学时计,共140学时,140学时算不算一部讲义?不但是讲义,而且应该算主干课的讲义。孙过庭为什么要将其《书谱》分成两卷?就是考虑到篇幅太长。现在我们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了,有这样长的序言吗?有可以作一部教材的序言吗?显然没有。孙过庭《书谱》后记中说的明白,“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工用。” 我们现在见到的《书谱》是正文还是序言,孙过庭本人应该是最清楚的,那有一个作家将自己的序言分成六篇两卷的?作为读者,我们也从未见过那一部书的序言这么去分过。

三、从《书谱》最后的结束语看

古文与今文不同,结束语就相当于今文中的后记。孙过庭的《书谱》既是古文,也是骈体散文诗。即然孙过庭采用了这样的文体形式,那么就不可能再有今文中前言后记之类形式了。但没有这样的形式,不等于没有这样的内容。受文体的制约,加之今人与古人行文格式的区别,类似于前言后记之类的内容作者多采用揉到正文内容中一起去写的办法,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结束语。孙过庭在结束语中说的很明白,他的《书谱》内容很多,篇幅也长,但学习起来很方便,可以“第其工用”。所谓“第其工用”就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的不同,可以从中选取某一章节单独学习。“第其工用”说的是特别,特别之后无疑就是常规。“第其工用”的完整意思就是说,《书谱》可以全面系统地去讲、去学,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部分即某一篇章单独拿出来去讲、去学。张怀瓘在其《书断》中称,孙氏尝作《运笔论》当是最好的例证。这说明当时就已经有人将《书谱》中的一篇单独拿出来使用了。孙过庭在结束语中写道:“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工用。名曰《书谱》,庶使一家后进,奉为规模。缄秘之旨,余无取焉”。孙过庭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书谱》就是一部书法教材、一部书法学讲义、一部书法教学课本。

四、从《书谱》的多次抄写看

我们看看《书谱》的墨迹,刚开始抄写,就将“信为绝论,其余不足观”抄写重了。这说明孙过庭本人对《书谱》这部讲稿曾多次抄写过。抄写《书谱》已经是一件很频繁很随便的事情了。为什么要多次抄写呢?原因就在于学书的人多,学书就少不了教材课本,需要教材课本就得抄写。教授书法也需要教材课本,需要还得抄写。无论是学书还是教书,教材都不可缺少,多人多次抄写当在情里之中。试想,如果我们现在看到的孙过庭《书谱》墨迹仅是孙过庭《书谱》之序言,那么序言能作为教材课本吗?还需要重复抄写吗?有一纸足够了。由此可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书谱》就是《书谱》的正文,就是书法学教材、书法学讲义、书法学课本。

五、从学书人对待《书谱》的态度看

自从《书谱》问世后,历代学书人没有不读的,没有不学的,没有不从中受益的。由此而知,《书谱》就是一部书法学教材、一部书法学讲义、一部书法学课本。试想,没有正文,只有序言的著作有学术价值吗?有不学正文,只学序言的读书人吗?我们看到的古今中外的书籍那么多,我们是只读序言的吗?我们有过这样的读法吗?既然别的书籍都不是这样读,也不能这样读,为什么孙过庭的《书谱》就是这样读,就能这样读?这难道也是书法艺术和书法人的特点特色和个人风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