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世者们国语优酷:河图洛书的术数运用之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45:46
河洛八字学的动气理论
身宫立、身位定,则八字可测可占,易曰,动者占之极,八字入九宫,不知其动则不知其几,因此我们还需要来寻找九宫之动气所在,所谓动气,就是活跃而管事之元气(即余、中、本三元之气)也。这里的动气相对于六爻预测来说,就是六爻预测的动爻,有动则有变,察其动,则吉凶祸福可见。
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二十四气管事理论。在命理分析中,天干代表空间的量度,地支代表时间的量度。时间和空间分别按各自的方式通过“五气”对其“场态”下的事物施加作用,由五行构成的万事万物则表现出形形色色的反映。这里我们需要专门说明时间坐标下的五行。十天干在一年的十二个月中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主要表现在它的“出现”与“伏藏”上。出现则当值而管事,伏藏则蛰伏而待时。十天干在十二月中的具体情况如下:
子月:壬水管事十天,癸水管事二十天;
丑月:癸水管事九天,辛金管事三天,己土管事十八天;
寅月:戊土管事七天,丙火管事七天,甲木管事十六天;
卯月:甲木管事十天,乙木管事二十天;
辰月:乙木管事九天,癸水管事三天,戊土管事十八天;
巳月:戊土管事五天,庚金管事九天,丙火管事十六天;
午月:丙火管事十一天,己土管事九天,丁火管事十天;
未月:丁火管事九天,乙木管事三天,己土管事十八天;
申月:戊土管事七天,壬水管事七天,庚金管事十七天;
酉月:庚金管事十天,辛金管事二十天;
戌月:辛金管事九天,丁火管事三天,戊土管事十八天;
亥月:戊土管事七天,甲木管事五天,壬水管事十八天。
周易命理学的支柱理论是“宇宙全息论”,讲究天人感应,天有五气之升降,人有五行以应之。作为生命密码的四柱八字,它的地支不单纯是简单的子午卯酉,它还包含了天干的“气”。这些天干虽伏藏于地支之中,但在一定条件下就会“透”出来,参与生克制化,象其他天干一样,影响人的命运。作为对天道的模拟,八字中的地支藏干与十二月的情况完全一样,只是不必再考虑含气的天数,因为八字的地支藏干这时已经被抽象成为“人”的一部分,而不是时间坐标的“场元素”了。为了方便记忆,将地支遁藏列表如下:
子(壬癸)   丑(癸辛己) 寅(戊丙甲) 卯(甲乙)
辰(乙癸戊) 巳(戊庚丙) 午(丙己丁)未(丁乙己)
申(戊壬庚)酉(庚辛)   戌(辛丁戊) 亥(戊甲壬)
地支藏干是有规律的。原则上,分余气、中气、正气。
“余气”乃上一支的“正气”五行的延伸。如,“丑”之“余气”癸水,乃上一支“子”的正气的延伸;
“中气”乃该支三合合化之五行。如,“丑”的中气为“巳、酉、丑”三合化出的五行——辛(金);
“正气”又称“本气”,乃该支相同之五行。如,“丑”的五行属土,所以“正气”为“己”。
地支藏干在命理分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八字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平以来,历代命书无有不载,而且把它放在命理“三元”的地位,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在它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流派纷呈,密技自珍,以致枝节渐生,尤其是到了现代,地支藏干已经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比如:午火中本来应该藏“丙、己、丁”三干,在命书中和排八字的软件中却被写成了“己、丁”,而“丙”就这样被丢掉了!人身一小宇宙,乃应天道。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经络,天人合一,丝丝入扣;天干在十二月中有伏藏和出现的规律,人体有气血子午流注,地支藏干是绝对不能割裂和歪曲的。否则,势必将命理分析引入歧途,最终将祖先的前年文化遗产葬送。
将八字进行九宫定位后,八字分居八方,对应八卦。而一卦管三气,八卦管二十四气。三气由三元大卦定阴阳顺逆,三元者,地、天、人三元龙是也。与八字地支藏干之三气相应,地元龙当余气,天元龙当中气,人元龙当正气。(注:当代有些命学流派,根本不看地支遁藏,直接用地支与天干进行作用。其错误在于舍弃了地支藏干中的余、中两气而只用正气。这样做最多只可能有百分之三十三的准确率。)八字每字皆含三元,天干气专则一字含三元,地支气杂则由地支遁藏之三气对应三元。即——
日支为乾宫,以日支藏干当“戌、乾、亥”三气;
月支为坎宫,以月支藏干当“壬、子、癸”三气;
年支为艮宫,以年支藏干当“丑、艮、寅”三气;
时支为震宫,以时支藏干当“甲、卯、乙”三气;
年干为巽宫,含“辰、巽、巳”三气;
日干为离宫,含“丙、午、丁”三气;
月干为坤宫,含“未、坤、申”三气;
时干为兑宫,含“庚、酉、辛”三气。
八卦九宫动气,启发于中医的“十二经络理论”以及“气血子午流注理论”。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精透人体而揭示出的一种规律,因为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12条经脉在12个不同时辰有兴有衰。时辰与人体经络有着对应关系,养生理论这样介绍: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简言之八字的十二支与人体十二经络是一一对应的,即
子:足太阳膀胱经
丑:手厥阴心包经
寅:足少阳胆经
卯:足厥阴肝经
辰:足阳明胃经
巳:手少阴心经
午:手太阳小肠经
未:足太阴脾经
申:手阳明大肠经
酉:手太阴肺经
戌:手少阴三焦经
亥:足少阴肾经
气血流注与十二时辰的关系是:“子胆丑肝寅时肺,卯在大肠辰在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在膀胱酉在肾,戌时包络亥三焦,十二经络各定位。”
按八字九宫定位法,“寅”属艮宫“丑艮寅”三元的正气,对应年支;“子时气血流注于胆”,对应经脉为“足少阳胆经”,即十二地支的“寅”。所以子时动气在年支,正气管事。其余同理。
动气乃活跃而管事之元气(即三元之气),由八字时辰而定。其规律如下:
子时:年支动,正气管事;
丑时:时支动,中气管事;
寅时:时干动,中气管事;
卯时:日干动,正气管事;
辰时:年干动,余气管事;
巳时:日干动,余气管事;
午时:年干动,正气管事;
未时:月干动,中气管事;
申时:月支动,中气管事;
酉时:日支动,正气管事;
戌时:年支动,余气管事;
亥时:日支动,余气管事。
这样,我们在批八字的时候,可以单独用地支藏干中管事的那一干,而不必将所有藏干都写出来。在推算流年与八字间的作用,将干支穿行九宫时,其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