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的夏天第二部有么: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1:15:23

吴昌硕 作品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画坛有开拓性业绩的、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画之大成者,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即“后海派”领袖之一。他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并称为近百年以来中国画坛借古开今的四大名家。

 

潘天寿《水天无际戏红霞》


画家以大笔淋漓的浓墨横向扫出荷叶,以淡墨写出亭亭的水草,以浓墨剔出水草叶筋,荷梗则以焦墨拉出,与顶端的红荷、嫩黄的莲蓬和焦墨花蕊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而伸出画外的荷叶与荷梗,更得画外之境,所谓:“画得不多,空得很多;画内不多,画外很多”。

 

张大千《闲吟策杖倚天风》


金碧山水通常被人理解为工极妍丽、金碧辉煌的画。故自宋代以后很少有人问津。此幅既是金碧山水却又轻松明快,是一幅融金碧山水于小青绿山水的成功尝试,一次成功结合。画面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青山绿水之秀、云雾缭绕之气、远近劲松之态,令观者与画中策杖者感同身受。

 

齐白石《大富贵》


白石老人以没骨大写意法直接用胭脂红泼写出盛放的牡丹和硕大的桃实,又以雄健凝练之笔勾画了一只观意瓶,一条腾云而起的祥龙,栩栩如生,生动传神,从而也就传达了老人的美好祝愿。作于1948年。

 

康熙御笔“福”字碑


书写于公元1673年。周恩来总理将其命为“天下第一福”。康熙“福”字,左上角为汉字草书“一”,左下角为汉字草书“子”,右上角为汉字草书“多”,右下角为汉字草书“田”,合起来看是“福”,分开来读则是,一子多田。

 

 

蒋兆和《过年喜洋洋》


此幅寥寥几笔,墨染印韵,一气呵成于流畅之中,流露出画家的激动之情。甜美的笑容配以桃花般艳丽的毛衣,阳光、喜悦、健康,这一切都是画家对美好未来的预示!通过小人物表现大时代,通过小举动表现大事件,这是蒋兆和作品一贯的特征。

 

陈逸飞《水乡回望》


募然回首依然是那片多情的地方,那片迷离的波光,那条阳光下耀眼发白的石板路。激情涌动的笔触爬满水巷、岸柳、灰墙!回望水乡,阳光灿烂却人迹杳然,明媚热闹却又有一点寂寞一词凄凉、十分惆怅……

 

徐悲鸿《松鹤迎春》


全幅采用了大笔勾勒的技法,在讲究虬松与仙鹤造型准确的同时,注重依形而生、遣笔运墨的文人挥写特点,两只仙鹤并立于松枝之上,整体造型处理毫不拘泥,没有精细的刻划,却在大笔钩勒中尽现鹤栩栩如生的神态。作品洒脱大气,讲求形似,且形神俱佳等特征,传神于画外,极具感染力

 

郎世宁《仙萼长春图册 --- 牡丹》


郎世宁的主要贡献在于大胆探索西画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法、新格体,堪称郎世宁新体画。从现存的郎世宁亲笔画迹来看,它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之笔墨趣味,确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张大千《富贵根苗》


画中以留白法显现猫毛的柔顺白亮,石头也以此法表现纹路,使得画面极富空间感,足显浓郁文人画气息。花的枝叶墨随笔出,浓淡干湿恰到好处,大笔挥洒后又细绘纹路,然后花团施以大面积的红色,以展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综观全图,厚重与轻盈出现在同一画面中,别有一种戏剧性效果。

 

徐悲鸿《奔马》


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宋 马远《举杯玩月图》


马远,南宋画家。擅山水、花鸟、人物,其山水用大斧劈皴带水墨画山石,方硬严整;构图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奇峭拔,用笔苍劲而简略,极其干净利索,正是院体的典型特色。

 

郭传璋《峨嵋重翠》


这幅《峨嵋重翠》是画家40年代登峨嵋山后所作。图中高峦重嶂,一望百里之遥,由近及远色泽递减,自然将峨嵋山雄峻苍翠、座地百里之势呈于画外。

 

长安画派 石鲁《赤崖映碧流》


这幅《赤崖映碧流》是石鲁进行中国画创新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以笔墨新,构图奇,色彩的大胆运用而被世人所瞩目。用笔粗犷、墨色浓重的朱砂赤崖包裹着黄河之水滚泻而下,中间突入水心的山崖增强了流水的动势,浑厚的山石与柔弱的流水形成对比。

 

陈逸飞《早朝》


热烈浪漫又充满情致的黄金调子,显出夏秋之间成熟饱满的意韵,笔触如歌般地堆积聚集,光的流溢充孕,质感可触可摸,每一块瓦片、石头,和那波纹侧影,那船那桥那屋......以至于在暗处之中的窗,仿佛都在尽意地倾诉画家的无限乡情,可见其在挥洒之间的畅快,对之如饮纯酿,岂不醉人!

 

元 赵孟《人骑图》


图画一着唐装之文官执鞭骑马,仪态雍容不凡,着意表现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稳的个性。描法近铁线描,劲健细挺,画风得唐人之富丽,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将重彩与淡彩有机地合为一体,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的笔韵。此幅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