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无水之国:wto与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31:22
http://www.chinaccm.com2003-6-23 10:29
[关键词]农业 wto
中华商务网讯:
内容提要    本文就我国农业面对wto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战略调整的一些思路。
一、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冲击主要表现在:(1)部分农产品产出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特别是我国没有比较优势、目前又呈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粮食作物和大宗农产品,随着保护价格的放开和市场的开放,国内这些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将会有较大程度的缩减。实际上在2000年粮食总产量已经下降了10%左右。(2)农产品进口将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增长困难。(3)政府对农业调控的保护难度加大。(4)农产品出口趋于下降。由于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以粮食、丝类等初级传统产品居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紧俏农产品相对较少,产品缺乏竞争力。可以说,我国加入wto,逐步放开农产品市场,将加剧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使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承受更大的压力。
在面对挑战的同时,加入wto也为我国农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扩展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首先,加入wto后,我国可以享受成员国的权力,在逐步放开农产品市场的同时,也可逐步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可以在wto的框架内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反倾销、卫生检疫等问题。从而推进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空间。第二,从资源比较上看,我国的资源劣势在于人均土地过少,而作为土地密集型的粮食生产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但我国的资源优势在于劳动力多,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占有绝对优势。我国这类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在控制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农产品的生产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即尽可能不生产和少生产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农产品,让出这部分农产品的国内市场,将资源转向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品上来,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市场。农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方略
1.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定位。(1)从供给性结构调整向效益性结构调整转变。随着我国农产品总体上出现买方市场的特征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接近小康水平,人们对高质量和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表明,我国农业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农业结构调整重心应从供给性结构调整向效益性结构调整转变。着力于效益性结构调整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提高农民的市场应变能力,提高农业的技术构成和资金密集度,提高精确农业、高效农业的比重,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2)由传统粮食观念向现代食物观念转变。我国农产品已由长期全面短缺向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转化。但是,从质量、品种结构上看,还不能完全满足消费需求。因此,粮食生产应在保证总量供需平衡基础上,提高食物质量的品种多样化,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食物生产和消费结构。
(3)由传统的二元种植结构向三元种植结构转变。长期一来,我国种植业一直沿袭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元结构,使我国的种植业生产与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生产互不适应。通过粮食用途的区分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相结合的三元种植结构。不仅要为畜牧业和渔业提供充足的饲料,而且要根据畜、禽的生理特点,提供结构合理、生物量大、蛋白含量高的精饲料、饲草和青绿饲料等,从而促进畜牧业和渔业的大发展。(4)由依靠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变。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且逐年下降,仅靠单一的种植业,农民收益有限,且风险大难以致富,如在经营好现有耕地的基础上,把目光延伸至整个国土资源,大力开发可供使用的荒山、荒地、荒滩、荒水面,实行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山多用,发展林、果、牧、渔业综合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2.实施优质、高效、安全、精品战略,优化农业结构。目前我国的库存、积压、严重滞销的农产品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品质差。近年来,市场上普通小麦供过于求,春小麦更是积压严重,但是优质、专用小麦仍需大量进口。我国生产的稻米品质整体较差,既存在食用稻的优质化问题,也面临用途的多样化结构性调整。玉米生产与国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品种的专用化方面,如食用甜玉米、高蛋白饲料玉米、高油工业用玉米、高速赖氨酸工业用玉米、蔬菜玉米等在国外发展迅速,已实现商业化生产种植,而我国在这方面则刚刚起步。在畜牧业方面,我国畜禽个体生产性能、饲料转化率、畜禽死亡率、草地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是世界水产大国,水产品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品种结构单一,传统的大吨位品种鲤、鲢、草、鲫、鳝等仍是淡水渔业的主体,而深受市场喜爱的名、特、稀、优品种则没有形成规模,市场缺口较大。我国果品生产,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迅速,产量持续增长,到2000年水果总产量已达到622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3.1%,但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仅苹果、柑桔、梨三种水果产量就占到总产量的60.44%。而且产期集中,果品质量差,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设备落后,在国际果品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调整农业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获取潜在的贸易收益,不仅仅是要调整农产品的数量比例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调整农产品的品质结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特、优、稀、新"农产品生产,实施优质、高效、精品战略,逐步实现农产品的专用化,大力发展有机食品,减少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量,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3.面向国际、国内市场调整农业区域结构。世界经济一体化在本质上就是各国、各地区经济结构个性化的有机结合。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农产品市场,除了全面提高质量外,还要充分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的特点。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扬长避短,在比较优势中突出特色经济,调整农业区域结构。要立足于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使各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进行主要农产品的总量平衡。一种农产品的总量平衡,应当建立在优势地区调出、劣势地区调入或进口的基础上。一种农产品的地区平衡,对于优势地区而言,要着眼于国际和国内市场,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对于劣势地区而言,不能把提高自给率作为实现本地区平衡的依据,而应在通过调入和进口的基础上实现本地区的供需平衡。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结合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突出区域性的优势,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区域分工。东部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逐步退出和淘汰没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业项目,发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优质创汇农业。同时利用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中部地区要以优质化和专用化为核心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发挥粮棉油菜等生产的比较优势,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要搞好"两个转化",即畜牧业的养殖转化和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搞好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发展。
4.农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或战略目标在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与保护,不仅注重产品数量、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还要将产品、效益、资源、环境、结构视为一体,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由于我国存在着对农业高增长的要求与农业生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强硬约束的矛盾,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障碍,主要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大问题。因此,农业结构的调整,首先,要保持生态可持续性,其特征是要维护可再生资源的质量,维持和改善其生产力,尤其要保护耕地资源;合理利用非再生资源。减少浪费和防止环境污染;加强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第二,通过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口味、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推动农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第三,在土地、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新型农业科技的投入,改变资源在农业内部各分支产业之间的配置,维持农产品高水平的产出,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第四,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持续不断地提供优质农产品,来满足人类对衣、食、住等基本需求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5.政府职能转变与农业结构调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结构的调整主体要由政府逐渐转为农民,政府不再越俎代庖,包揽一切,要使农民真正成为独立的、依据市场变化来调整农业结构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调整农业结构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体现农民的自主经营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利用市场力量进行农业结构的连续调整,政府的作用不但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第一,各级政府要帮助农民建设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第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增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力度。第三,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搞活土地使用权。第四,从财政、信贷、税收以及技术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制作:中华商务网
相关链接


特别推荐

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研究报告¥4800元
2002年农村地区保健品销售终端研究报告¥7000元
2002年农村地区饮料产品销售终端研究报告¥7000元
2002年方便食品行业研究报告¥5000元
',1)">

http://www.chinaccm.com/01/0112/011201/news/20030623/102956.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