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合约林申版在线看:[转载]饪粥说玉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3:49:55
饪粥说玉鬲作者:文浩说玉



                 饪粥说玉鬲

 

高:16.8cm  外口径:11.2cm

在商代就有“一夫一鬲”之说,也就是说在田野作业的时候常常会携带一个陶鬲,吃饭的时候用于就地生火煮粥,鬲的器形铜器较多,有大量出土的实物资料可以研究,但是以玉作为鬲的,却从来没有出现过。鬲的造型和鼎很相似,区别只是袋足中空,所以很多人也会常常把鬲和鼎混为一谈。

有友收藏一玉鬲,自己研究觉得年代在西周中期,但是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也说不清楚,很多人因为没有见过这样的玉器,多说是现代臆造品,搞得他异常郁闷,证据也恍惚了,也就不重视了。恰逢与我一起探讨,此鬲并且带盖,青玉质地,玉质致密温润,色泽近黛青,整体风化严重,并且是成器后的风化,风化层较厚,表面光泽自然温润,熠熠生辉,局部有土沁和褐色沁,局部迎光看有一种紫色的沁隐现其间,一般来说紫色的沁是受到锰的侵蚀所致。

该青玉鬲,器形虽然不大,但造型端庄,雄浑有力,为侈口束颈,两板形附耳,三袋足,足形为简单蹄形纹,附耳的造型为外侧内凹,里侧圆弧,双耳均略微向外倾斜,颈部束口处装饰有等距离的六个高浮雕出脊纹,出脊处为长方形,平直无齿,三个袋足均为带角圆眼兽面纹,双眉如钩,双耳如叶,卷云鼻,张嘴吐舌,舌端为鬲足,兽面总体纹饰为减地浅浮雕工艺琢制而成,鼻梁处用阴线刻画出对称的“V”字形纹饰,双角阴刻双股竹节纹,眉和耳部的平面处,均磨成减地内凹,为平地打凹工艺,鼻梁处有高浮雕出脊纹,挺拔有力,三袋足纹饰相似,工艺一致,兽展角勾眉,露目伸舌,端庄威严,狰狞恐怖。鬲盖工艺复杂而精致,钮为高浮雕相背牛首纹,双首牛角并列,左右上翘,尖锐挺拔,牛眼为阴线刻制而成,呈垂直菱形,凶猛有力,牛首下端各刻有一个浅浮雕饕餮纹,兽圆眼,如意形鼻,总体造型和下面袋足纹饰一致,上下呼应,充满了神秘的力量。此鬲最奇怪的地方,在于三足之间,均阴刻有中文大写的“十”字,有可能是纪录了数量或编号,值得研究。

鬲,古代煮饭用的炊器,也是饪食器和礼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商代鬲的造型仿新石器时代陶鬲制成,器身较高,两直耳立于口沿上,侈口,圆腹,腹下部做成中空的袋状,以便烹煮时扩大受火面积,腹底有3个锥形短足,花纹简单。商中期后,鬲身开始装饰精美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时,袋足逐渐蜕化,器身也由竖高向横宽发展;还有方鬲,下部有门可以开合。西周中期后出现附耳,有的口沿外侈无耳,晚期部分鬲为蹄形足。春秋基本沿袭西周造型。战国晚期后铜鬲消失。西周中期后,鬲除炊粥外,也作为祭器陪鼎使用,一般以鬲二、四器与列鼎三、五组合。

此鬲是名称为——西周圆雕牛首钮青玉鬲,从造型上来看,当为西周时期的玉制作品,从纹饰到工艺,均符合古玉的特征,风化和沁色也起到了有力的佐证,此鬲当为西周时期的祭祀作品,并非实用器,为礼器之一,工艺精美,巧夺天工,流落民间,蒙埃久矣,适逢当今盛世收藏,方能展现其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堪称中华玉器史上的一件瑰宝,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