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山歌风流流氓对唱:"填仓节"在山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8:47:53
  

 农历正月廿五日,俗称"填仓节",也叫"天仓节"。是旧历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尾声了。因为已经立春啦,是春的到来,人们准备好粮仓,进行新的一年的生产的开始,也是渴望来年粮满仓的期盼。

  填仓节: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国古代,民间人们对这一节日是很重视的。宋代盂元老他著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每当"填仓节"到来,亲朋往来,侍客至诚,佳菜盛餐,醉饱方归。 正月二十五日、牛羊豕肉、恣飨竞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当时,中国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家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照样征收皇粮,弄得民间怨声载道。看守皇家粮仓的仓官,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这样做是触犯了王法,皇家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了之后,就点了一把火把皇仓烧了,连同自己也活活烧死。这一天正好是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放粮救灾民的元名氏仓官,每到这一天,就用细炊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也祈盼新年有个好的收成。就这样,填仓节的习俗就世代流传下来。

  其实填仓节在民间还有许多填仓活动,皆与饮食习惯紧密相连。特别是山西省的晋西北地区习惯蒸莜面窝,取其形如粮囤。用荞面作丸,置莜面窝中空处,是谓填仓。晋东南地区用黍米面作团,置于粮仓,晋中地区又是用谷面作团填仓。吕梁地区喜欢吃枣豆子糕。文水县将粮仓内灯熏的墙土取一些谓之填仓。晋南地区要用稀面摊极薄饼,中裹以菜肴,卷而食之。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妇,新媳妇要亲手将煎饼置放粮仓。全省大部分地区晚间点灯以祀仓神。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吕梁山区最为典型,习惯用玉茭面蒸、白面或两搅面,按照家庭人口数,各人属相,用面捏成相应的本命灯。然后再捏上两条狗、一只鸡、一条鱼,以及人口盘子、用玉茭面捏成银子瓮瓮,瓮瓮中用玉茭面捏成银子和金条等,还有仓官老爷背着满身的粮食袋子,还有酒盅、酒壶、银钱、元宝、驮炭毛驴等等。夜晚,再将这些面灯注油点燃。本命灯置家中炕上,狗置大门口,鸡放院中,鱼浮水缸、驴站畜圈,仓官老爷挂在天窗,其余均在家中,总之,凡烧香处都祭祀放面灯。置放面灯,口中还要高呼相应的吉利发财语言,如“仓官老爷送粮来”!

  过去,还有的人们在正月二十四日晚饭后,用炉灰(也有用石灰、粉笔)在院子当中洒一个直径约2尺多3尺左右的铜钱式的圆圈,有的在钱孔四周洒上“金银满囤”4个字,有的在钱孔处写个“囤”字;在圆圈朝着门口方向画上一个梯子,然后圆圈当中处放上一包米,用砖头压上,谓之“粮囤”。同时,在屋里的地当中,也照样画上一个圆圈当中放上铜钱,用砖头压上,称作“钱囤”。这就叫做“打囤填仓”。在二十五早上,将压在囤里的米包和钱包拿出,压在自家炕席下,直到夜晚取出。吊钱多采用有“大发财源”、“五谷丰登”等吉利语的,以寓吉祥。

 今天的“填仓节”,人们大多用手机发个短信祝福。愿你一“添”比一“添”满意。“添”一份稻谷,生活无比富足;“添”一份麦子,赚取更多票子;“添”一份高粱,事业家庭有人敬仰;“添”一份大豆,好运统统前来投靠;“添”一份玉米,快乐至上宇宙无敌。五谷“添”满,五福临门,愿你填仓节幸运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