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杯水护肤品好用吗:中亚市场开拓的现状和机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47:27
作者:未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年03月02日 点击数: 964
目前,中亚各国的经济恢复和市场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回顾十多年的市场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冷静地思考走过的路,肯定成绩,避免失误,可以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复杂多变和激烈竞争的新形势。
一、新疆开拓中亚市场的回顾与基本估计
1992年,中国新疆的外贸企业主动走出国门,到中亚各独立国家去闯市场。现在可以这样说:中国新疆已经得到了中亚市场的认可,争得了一席之地。以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对外贸易额为例,已从哈国独立后第2年的24318万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254603万美元(占自治区外贸总额的53.35%),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双方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哈萨克斯坦成了新疆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如果把新疆的对哈贸易放到哈国的外贸总额中去看,那就微不足道了。据了解,哈国2003年的外贸总额为212.3亿美元,其中,与新疆的贸易只占其11.99%。从整个地区来看,新疆只占其中的6.9%。这说明中亚市场的潜力很大。
二、 经验教训与思考
十几年来,开拓中亚市场的过程曾经有过一些失误和教训。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点:
第一,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在进入中亚市场初期,由于对各国的国情调查研究不够,思想认识上存在片面性,自己无主见,往往容易“跟着感觉走”。在对外贸易实务中,看到别人做什么生意赚了钱,就跟着去做同样的生意。结果是,别人在前面赚了一些钱,而跟在后面的人却没能赚钱,甚至还赔了钱。例如,我们在同中亚某国的钢材贸易中就有这种情况。
第二,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换,最重要的就是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进入中亚市场初期,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有些唯利是图的个人或企业挖空心思,企图进行不等价的交换。一时间,假冒伪劣商品充斥中亚市场。有的劣质商品在一些国家的电视台被曝光;有的商店甚至贴出了“本店无中国货”的标语以招徕顾客。当然,假冒伪劣应该受到惩罚,但也给合格产品的销售造成了困难。尽管这些现象是个别的,但给予我们的教训却是非常深刻的。商品交换是物质交换,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论是用现金购物,或者是以货易货,都必须是等价的。交换的结果,必须是双方都得利,双方都满意。所以,对每一个参与商品交换的企业或个人,都必须以诚信为本,不折不扣地贯彻“平等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并把它坚持到每一交换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
总结十多年的经验教训,在进一步开拓中亚市场的过程中,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增强对中亚市场认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减少片面性和盲目性,避免“跟着感觉走”。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中亚市场,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预测它的未来。做到了这一点,就能站得高、看得远,知彼知已,在竞争中取胜。
三、 科学地认识和评价中亚市场
3.1 中亚市场原有的经济基础
西方国家市场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反映在市场活动方面则是自由竞争。而中亚市场的经济基础则完全不同,它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则是国家的高度集中垄断。这种情况是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形成的。
虽然中亚各国独立后都宣布要废除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经济,但是,要真正建成市场经济,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完成的,因为它涉及到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以及行为准则等等也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在对外贸易的实务中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
(2)超级大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解体前,曾是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中亚5个共和国又是超级大国苏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土地面积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工农牧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尤其是苏联欧洲部分的资源枯竭以后,经济开发战略东移,它的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以哈萨克斯坦为例,独立前曾年产原煤1.43亿吨(占全苏原煤产量的19%),所产的铜、锌都占全苏的50%,铅占75%,年产各种有色金属200多万吨。土库曼斯坦年产天然气899亿立方米(占全苏的11.3%)。从综合经济指标来看,苏联解体前中亚各共和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达到:哈萨克斯坦3720美元,乌兹别克斯坦2750美元,吉尔吉斯斯坦3030美元,土库曼斯坦3370美元,塔吉克斯坦2340美元,整个地区平均约为3000美元。所以,从总体上看,中亚市场的消费水平还不是很低。有些人只看到独立后的困难,就认为中亚国家很穷,买不起中高档产品,只能购买低档产品或处理品,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3.2 苏联解体所造成的暂时困难
苏联解体后所有新独立的国家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经济混乱状态:生产下降,商品奇缺,物价飞涨,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生活状况恶化,群众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例,哈萨克斯坦最低年份只有独立当年的69%;乌兹别克斯坦稍好一些,为81.6%;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只有55%和48.1%。工农业产品产量下降更为显著:哈国原煤产量只有6970万吨,土国天然气产量只有133亿立方米。由于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下降,供应市场的产品不断减少,导致市场物价成倍或十倍、百倍、千倍甚至万倍地上涨。政府为了保证职工的生活水平,曾大幅增加职工的工资。但是,工资的增加始终赶不上物价的上涨。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1991~1997年,居民货币收入增加了12970倍,而同一时期,居民用于购买日用消费品和收费服务的货币支出却增长了17511倍。其它中亚国家也存在着类似情况。当然,这些国家所面临的困难肯定是暂时的,随着经济的恢复,必将得到克服。不管遇到的困难多大,原有的生产能力和资源并未丧失。一旦市场需要,商品生产可以很快恢复、达到甚至超过独立前的水平。
3.3 过渡时期的中亚市场
这里所说的过渡,特指中亚各国独立以后从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并逐步完成与国际市场的磨合、对接。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0~30年时间或者更多一些。在此期间,我们既不能坐等市场发育成熟后再去同他们做生意(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又不能操之过急。实践证明,中亚市场环境不论成熟程度如何,对进入这一市场的每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都是一样的。因而从客观上来说,也是公平的。作为一个中亚市场的参与者,只能适应这种环境,在具体的贸易实务中争取把每笔生意都做得比别人略高一筹,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3.4 对中亚市场规模的宏观评估
一般来说,居民数量及其消费水平决定着市场的主体和基础。目前,中亚五国共有人口5847万(2004年)。根据上世纪以来中亚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以及各国独立后实行的人口政策和当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预计2030年前后这一地区的总人口可能达到1亿人;到2060年前后可能达到1.5亿人;到本世纪末,可能达到2亿人。至于消费水平,苏联解体前,中亚五国普遍达到中等偏上水平。例如,当时哈萨克斯坦的人均国营和合作社商业零售商品周转额已达到1168卢布(约合1775美元),吉尔吉斯斯坦为963卢布(约合1464美元),土库曼斯坦为956卢布(约合1453美元),乌兹别克斯坦为825卢布(约合1254美元),塔吉克斯坦为730卢布(约合1110美元)。那时中亚地区的消费总额为473.5亿卢布,约合719.7亿美元,人均1432美元。这一数字,当时在世界上大约排到第27位。但是,苏联解体后这一数字一直下降,到1998年消费总额只有150亿美元,人均269.8美元,在世界上可能要排到第70位之后。最近几年,虽有一些增长,但总体上仍无根本改观。所以,就目前的消费水平来看,仍然较低。当然,随着各国经济的进一步恢复,消费水平肯定会达到或超过独立前的水平。同时,对外贸易额也是反映市场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2003年,中亚地区的外贸总额为369.5亿美元;其中哈萨克斯坦的数额最大,有212.3亿美元;居第2位的是乌兹别克斯坦,为66.9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分别为12.1亿、16.8亿和61.4亿美元。由此可见,目前的中亚市场已具有一定规模,有一定的生意可做。但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其容量还是有限的。目前新疆占有的28.48亿美元的贸易额(仅占中亚地区外贸总额的7.7%),也是新疆在同180多个国家的激烈竞争中得来的。
3.5 中亚市场的激烈竞争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和其它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各国独立后都宣布对外开放,这一政策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引起了大国石油公司的特别重视。1992年5月,美国雪佛龙公司第一个进入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市场。接着,英国天然气公司、意大利阿吉普公司以及土耳其石油公司和法国埃尔夫公司相继进入。此后,还有德国、日本、加拿大、印度、沙特阿拉伯、韩国、俄罗斯、中国、阿根廷、匈牙利、丹麦、阿曼和阿联酋等国的石油公司也积极参与了中亚地区的石油开发。短短四五年时间,就有20多个国家的50多家石油公司在中亚各国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等业务,其中大多数石油公司集中在哈萨克斯坦。仅美国雪佛龙德士古石油公司对哈的投资就超过40亿美元。截至2003年9月底,共有40多个国家向哈萨克斯坦投资,哈国共吸引外资达245亿美元,其中美国资本约占一半。就整个地区来说,外国企业的数量就更多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亚各国的各类外资企业(包括合资、独资等各种形式)约有1.5万多家。其中,仅在哈萨克斯坦正式注册的就有9 700多家,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外资企业有3 381家,土库曼斯坦境内的有635家。在上述各类外资企业中,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企业有744家,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有100多家,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有600多家,在土库曼斯坦的有19家,在塔吉克斯坦的约有十多家。德国在中亚地区的企业有410家。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的合资企业有2 000多家。韩国在哈投资公司180家。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亚市场已经是名符其实的万商云集,竞争异常激烈。
从目前的竞争态势来看,俄罗斯和中国在地缘、人文环境等方面略占优势,而美、日、德、法、英、意等则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占绝对优势。但是,如果中国企业能抓住机遇,处置得当,也可能取得局部的优势和攻势。例如,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竞购阿克纠宾斯克油气股份公司的股份时,以3.2亿美元的价格(比美国的1.8亿美元高出77.8%)竞标成功,购买了该公司60%的股份。之后,中方又继续投资,目前已达到6.85亿美元,占有该公司86%的股份。该公司年产原油430万吨,中方每年可运回80万~100万吨原油。到2002年,中油公司已盈利3亿多美元。事实证明,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2003年10月,中油公司又购买了美国德士古-北布扎奇油田65%的股份。在此之前,中油公司还从阿联酋的Nimir石油公司手中购买了该油田35%的股份。这样,整个油田就在中油公司的控制之下。当然,中亚市场的激烈竞争是处处存在的。就在中油公司购买德士古-北布扎奇油田股份的前4个月,曾发生过西方石油公司联合阻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购买英国天然气公司拥有的卡沙甘油田16.67%的股份一事,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3.6 中亚市场的双向延伸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亚欧第二大陆桥的全线贯通和乌鲁木齐—新西伯利亚—莫斯科、乌鲁木齐—伊斯兰堡、乌鲁木齐—第比利斯等航线的开通,中亚市场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除中亚地区外,现在新疆的一些公司早已把生意做到俄罗斯的巴尔瑙尔和新西伯利亚,有的公司还把生意做到了莫斯科。中亚市场沿着亚欧第二大陆桥向西延伸,先后扩大到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及其它欧洲国家。与中亚国家隔里海相望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也已经成为中亚市场西延的范围。乌鲁木齐到巴库和第比利斯等城市的旅游购物包机已经往返了数百架次。至于中亚市场的向东延伸,也早已进行。除了我国东、中部的商品经新疆进入中亚市场外,内地不少企业还在中亚地区开商店和办工厂,直接参与中亚市场的开发。所以说,中亚市场的东西双向延伸是客观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
四、中亚市场的新变化和新的投资机遇
4.1 经济恢复成效显著
进入21世纪以后,中亚各国的经济都有了新的发展,普遍走出低谷,进入恢复性增长的新时期。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在中亚地区是最平稳的。它独立后经济虽有下降,但降幅不大,所以恢复任务相对较小,是率先完成经济恢复的国家。目前,该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独立时的103%。哈萨克斯坦也是经济恢复任务完成较好的国家,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已达到独立时的96%以上。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处于中间状态,约恢复到独立时的76%~90%。只有塔吉克斯坦由于战乱等原因,经济恢复较慢,目前才达到独立时的49%。当然,最近几年各国经济增长速度都在8%以上,被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列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哈萨克斯坦具有代表性。由于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大量进入,给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石油工业领域的效果更为显著。近4年来,哈国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增加了66.8%,原油产量增加了67.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5.5%。
4.2 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几年来,随着中亚各国经济的不断恢复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外国商品大量进口以及各国都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10年前曾出现过的无序和混乱状态已基本消除。人们已经从“饥不择食”开始变为“挑好的吃,选好的用”,假冒伪劣已无藏身之地。经过整顿,各国海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随意设卡,乱罚款、乱收费的现象有了根本改观。中亚各国相继降低了进口税率(例如,吉尔吉斯斯坦的平均进口税率已降至5.2%,实行零关税的税号已有2000多种)。许多国际惯例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所认可,市场行为也正在进一步规范化。总之,中亚地区的市场环境已大为改善。这种情况,有力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几年来,新疆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从17亿美元增加到47亿美元)的事实,就是中亚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的有力证明。
4.3 中亚市场出现新的投资机遇
(1)“北水南调”工程有望重新启动。最近,俄罗斯表示同意向中亚地区调水。这样,酝酿了100多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实施两年后又停止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有可能重新提上中亚各国的议事日程。按工程原先的设计,准备以鄂毕河与额尔齐斯河的汇合处为起点,向南修建一条长2546km、宽120~170m、平均深度为12m的大运河及8级扬水站和4座水利枢纽。预算总投资468亿卢布(合711亿美元)。工程竣工后可向中亚地区调水600亿立方米,将基本上解决这一地区干旱缺水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将有一个约1000亿美元的投资市场。
(2)哈萨克斯坦制订了新的里海石油开发规划。里海是一个老油区,它的开发历史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世界第一口油井相差无几。据有关资料,巴库油田始建于1861年,1863年正式出油。在二战前后的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它一直是苏联最大的 油田,最高年份(1940年)原油年产量曾达到2223万吨,占全苏原油总产量的71.4%。独立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工业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哈并不满足于这些,它的目标是要做“中亚的科威特”。所以,2003年哈制订了新的里海石油开发规划。主要内容是:2003~2015年要把国家的原油产量从现在的5130万吨增加到1.5亿吨。该计划所需投资约为520亿美元。显而易见,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市场。
(3)计划修建中—伊准轨铁路。最近,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决定,准备修建一条连接中国和伊朗的准轨铁路。具体计划为:从中国阿拉山口口岸开始,使准轨铁路一直向西延伸,途经阿克斗卡、萨亚克、巴尔喀什、莫印特、杰兹卡兹甘、萨克绍利斯基、别涅乌,然后南下通过土库曼斯坦进入伊朗。这条铁路,在哈国境内有3083km,在土库曼斯坦境内约有700km。它将把中国的准轨铁路系统和伊朗、土耳其以及欧洲的准轨铁路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亚欧第二大陆桥全线无换装和无任何阻碍的运输,必将大大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亚欧第二大陆桥的竞争力,促进铁路沿线和两端吸引区的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样,不仅在铁路修筑期间将出现投资机遇(约4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铁路建成后将给沿线各国及两端吸引区提供巨大的商机。
(4)土库曼斯坦将可能重返中亚石油大国的行列。据美国地质学会2003年对世界各国油气资源量的最新排序,土库曼斯坦被排在第10位。这种排序,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库曼斯坦世界能源大国的地位,而且也使整个中亚地区在油气工业领域处于更显著的位置。土库曼斯坦与海湾石油生产大国伊朗为邻,与位于里海西岸的原苏联最早的石油生产基地巴库隔里海相望。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到1973年,土库曼斯坦一直是中亚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最高年份(1973年)的原油产量曾达到1619.5万吨。之后,哈萨克斯坦超过了它。最近,据土库曼斯坦政府提供的最新资料,土境内拥有的碳氢化合物资源总量约450亿吨油当量,其中里海地区有182亿吨。显而易见,对上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所带来的投资机遇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要大大超过对哈萨克斯坦里海油田的开发。这一点,并不是没有根据的。独立前,土库曼斯坦曾年产原油580万吨,天然气899亿立方米,两项合计约有9570万吨油当量(按油气折合惯例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1亿t原油计算),3倍于当时哈萨克斯坦的油气产量。看来,以后中亚地区油气生产的冠军可能又非土莫属了。
(5)精—伊—霍铁路和中—吉—乌铁路的修建将给中亚市场带来新的商机。据了解,国家已经决定修建精河—伊宁—霍尔果斯铁路和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这两条铁路建成后将新增加两条通往中亚的通道,大大缩短乌鲁木齐到阿拉木图,乌鲁木齐到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费,促进沿线各国和吸引区经济贸易的发展,为中亚市场提供新的商机。当然,这两条铁路修筑过程中也会有一次规模不小的投资机遇。
(6)哈—中输油管道的铺设将为中哈石油贸易提供更方便、更可靠的条件。在中哈两国政府的大力协调和支持下,哈—中输油管道已经动工。这条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的阿特劳,东至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全长3088km,总投资约30亿美元。其初期的年输油能力约1200万~2000万吨。据了解,俄罗斯也准备使用这条管道向中国出口原油。这样,我国将可能通过这条管道每年得到3000万~4000万吨原油,哈、俄两国也可以得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石油销售市场,这对双方都有利。
(7)由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建设项目的启动,将迅速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港口建成后,将成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内陆国家距离最近的出海口,因而将成为这一地区新的物流与港口运输中心。新疆及西部省份通过瓜达尔港出阿拉伯海前往欧洲、非洲港口,将比通过铁路运至中国东部港口出海节省相当长的运输里程。
另一方面,依托港口建设,瓜达尔还将建立起自由贸易区性质的出口加工区域;而周边地区的公路交通网建设也将大步加快,三条高速公路将使从卡拉奇经瓜达尔至巴伊边境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对促进区域经济贸易的意义十分重大。
此外,巴基斯坦灾区重建需要投入100-120亿美元,其中在公共领域的支出至少需要50亿美元,用来重建学校、医院、道路、政府机构和其他基础设施,也将为中巴经贸合作提供良好的机遇。
综上所述,中亚市场经过各国独立后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新的要求和新的机遇。现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非常关注中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抓住机遇,抢先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谁就能够在中亚市场上争取主动,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