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玲演过的电影装瞎:工具入侵情感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51:43
专家/刘汶蓉(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涉及家庭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性别与发展等主题)
  网络社交工具在拓展人们交友、情感圈的同时,也把各种情感观第一时间传递到受众手中,对他们的爱情婚姻产生影响。
  
  《家人》:现在交友认识异性的方式太多了,尤其是网络工具,已经改变了中国4.5亿人的交友习惯。通过新的交际手段认识对象,有哪些优劣势?
  刘汶蓉:传统方式是直接在现实中认识对方,交际范围有限,相识、相知、相恋所需的时间也较长。这十余年来出现的各种新交际方式,优势是快速、便捷,信息丰富,交际范围广泛。
  还有自由。传统的终身婚姻观对感情和婚姻的要求是禁锢的,感情破裂了婚恋形式也被要求一直存在下去。而网络是开放自由的空间,给人更多选择,放弃和重新开始一段恋情的成本相对较低,爱情更加“速食化”。但劣势也是明显的。传统方式对一个人的认识,是通过语言、行为举止、气质和处事方式等方面的直接综合观察得来;网络工具的认识多是通过文字,即使是视频对话,展示的自我也非常有限,相互的了解比较片面,容易理想化。其次,快捷和自由应该有个度,否则就会混乱,没有规则。
  很多在网上相恋的人闪婚又闪离,很轻率就对一段感情作出决定。看新闻,一对80后在网游里认识一个月就结婚,然后住在一起才发现不合适,干脆离婚。没有度的自由会增加人的孤独感,飘忽不定,没有安全感,彼此的信任度降低。这给人的心灵造成的痛苦也许不亚于保守禁锢的传统。
  
  《家人》:网络让天涯若比邻,人与人的时空距离拉近了,心灵的距离却拉远了。很多夫妻、情侣,在网上什么都能说,面对面时却无话可说。这让不少人开始怀念没有手机、网络的简单生活。
  刘汶蓉:因为没有适应虚拟和现实间的落差。网络社交工具的信息交流载体主要还是文字,文字更倾向于表达心灵的诉求,是很单一没干扰的交流。在一定意义上,网络上的恋爱是更加纯粹的爱情,交流基本不受双方经济地位、家庭背景甚至长相、仪态和穿着打扮的影响。但回到现实就不一样了,那些物质和外在条件都成了影响双方交流的因素。对方一个不耐烦的眼神都可能摧毁你的沟通意愿,何况两人还必须面对现实生活中鸡零狗碎、不美好的事,干扰的东西很多。
  一对刚结婚两年的小夫妻,看他们的网聊记录会觉得感情相当甜蜜,但现实里两人经常吵架。因为在网上交流可以避开做饭洗碗收拾床这些麻烦不谈,但面对面时总能看到对方的不足。没有束缚和干扰的虚拟世界就成了很多人的“桃花源”,不想面对现实去解决问题。
  
  《家人》:这也是很多“控”出现的原因吗?比如微博控、沉迷网游等。
  刘汶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控”,是心灵不够强大的表现。并非网络工具造成 他们的内心脆弱,而是他本来就对自己的现实生活状态不满意,觉得自己的理 想和追求无法实现,才逃避到网络里。社交网这些东西本来是工具,但我们没有掌控好工具,最终被工具操纵了。
  一旦失去自我掌控力,丧失在现实生活里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到虚拟世界中找寻自我成就感和巅峰体验就是必然结果。
  
  《家人》:此外的负面影响还有婚恋状态复杂化,丑恶现象突出等。很多人认为正是这些网络工具的出现,提高了离婚率,让婚外恋变得更隐蔽和嚣张。
  刘汶蓉:通过网络工具发展婚外情、破坏别人的家庭,是偶然中的必然。没有网络,婚外情比率可能会低一点,因 为接触异性的机会会少一点,但并不代表婚姻质量会上升,好的感情会增加。它原本就是那些感情不满的人找到的一个解脱渠道。感情不好、婚姻破裂在现代社会是必然,通过网络找到承接情感的第三者只是诸多离异方式中的一种而已。
  而且我相信,负面现象绝不是主流。有一个男生在微博上求助,说还有20天就举办婚宴了,未婚妻却嫌弃自己不浪漫跑了,恳请大家帮他转发999条求婚微博。结果转发了几千条。大家都乐于帮有情人终成眷属,说明我们的内心更渴望
  美好的东西实现。
  
  《家人》:说到微博转发的案例就必须提到两个词:“晒”和“围观”。网络对人的隐私保护是很不利的,但很多人乐意在网上晒自己的感情故事,暴露个人隐私。而工具的发达容易让个人事件变成公众事件,个人感情被万人围观。能分析各自原因和影响吗?
  刘汶蓉:“晒”和“围观”,都是以前就有、只是借助网络工具更容易实现的行为。
  人是群居动物,希望被关注和认同,以得到满足和消除孤独,有的“晒”行为还能减轻压力。现在很多人将自己的情感故事像日记一样写在网上,目的也很多,为发泄,想得到祝福,借舆论惩治第三者,或者炒作出名。但核心都是吸引别人关注自己。
  有“晒”就必然有围观。人有好奇心、从众心和表现欲,窥视和讨论别人的隐私会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加快,获得快感。当围观人数超过一个上限就会变成失去理性的群体狂欢事件。
  因此当“晒”和“围观”在网上一结合,就出现了网络暴力,出现不实信息,给人的虚拟和现实生活都造成巨大伤害。曾有新闻报道,一名小三在网上炫耀情人给自己买的礼物,被情人妻子看到了,两人在网上掐架的过程被网民直播,随后事态失控发展成人肉搜索,三个人的真实身份曝光后,婚姻破裂,第三者和情人失去工作,前妻离开家乡。
  但也有积极面。因为屡屡出现借助工具实施网络暴力的事件,法律法规也开始得到完善。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的伤害、虚拟世界对虚拟世界的伤害,这些以前的法规是没有涉及到的,现在也会影响司法裁决了。
  
  《家人》:虽然有许多弊端,但不能否认,这些新工具替已经代传统成为建立新情感世界的桥梁。我们如何去适应未来趋势?
  刘汶蓉:从现在看,网络工具对情感生活的改造包括:爆炸的信息带来各种知识的普及,人们在被动接受的同时增强了理解包容力,消解了情感的隔膜;爱情形态多样化,少数派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并逐渐得到主流认可。
  现今存在的弊端,主要源于我们没有适应和掌握新工具,加上传统的他人导向文化和应试教育体制没有关注过“自我认同”教育,大多数人对“我是谁”、“我需要什么”、“我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等问题没有清晰的答案,无法对庞杂和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做出心理准备,因而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我们现在对虚拟身份的认识还停留在闲暇生活阶段,网上网下我们是区别看待的。但未来,人从小就在网上经营了一个虚拟的我,是真实自我的一部分,未来的择偶标准也会更复杂,在考虑情感生活时,双方虚拟世界的生存方式是否相容也必将纳入考查范围。
  所以必须提高人的信息素质,会辨别和过滤庞大的信息,提前做好准备,了解、接受和掌握不断出现的新工具新变化。但更重要的是修炼心灵,做一个心灵强大、成熟理智的人,而不是随波逐流地被动选择又不断怀疑和迷惑。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元化世界里找准自己的爱情。
  
  《家人》:不管未来如何发展,工具或者说技术本身其实是没有错的,它的初衷是让生活更美好。
  刘汶蓉:现在对虚拟工具的评价,我觉得应该公正。你可以因为不了解暂时拒绝它,但技术改造世界是大势所趋,不管是交友相亲网站也好,像微博类的社交网站也好,它本身是中立甚至善意的,而且它有那么多优势,最后产生的结果好与坏,完全依赖于使用者的态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