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调整副职表态发言:地下公共空间入口设计的心理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8:37:43
地下公共空间入口设计的心理分析
【导读】对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地下公共空间,我们必须充分加以利用,作好地下空间的入口设计至关重要。本文试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探讨入口设计,试图通过一些设计处理来削弱人们对地下空间的“无意识”恐惧心理。时间:2007-11-13 编辑:彭丽 来源:中外建筑       面对日益紧张的地面空间,我国各大中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地下建筑,其中大多数地下建筑都是平战结合的地下人防工程。以长沙为例,截止到2004年10月,长沙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简称"结建")面积已达531,686m2,人均"结建"面积达0.39m2,位列我国城市"结建"面积的前列。[1]
       由于各种原因,通常一说到地下建筑,人们马上联想到黑暗、深远、封闭等词,并产生一种压抑、恐慌和紧张的感觉,人们这种"无意识"心理很复杂,除了自身的体验以外,民间传说、宗教及文化传统等也影响着人们的这种"无意识"心理。如何减弱或避免这种感受,日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组织了两次心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3]
      ● 阳光导向系统能减轻疲劳,闭路电视的作用次之。
      ● 地下栽种植物的作用并不明显,栽花的作用要好一些。
      ● 地下进入方式,电梯好于楼梯。
      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们对地下建筑的偏见和恐惧感,在进行地下建筑的设计时常采用各种手法来消弱这种心理,尽可能地接近地上建筑的感觉,入口部处理、内部空间层高的变化、布置分隔的变化、中庭的设置、色彩的设计以及自然景观的引入等都可以影响这一人工环境的效果,其中入口部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进入地下空间前的心理感觉,在此,本文试图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对平战结合的地下入口设计提出几点笔者的看法。
      根据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语》一书中所说,人的"无意识"状态是潜伏在人的大脑底层,一旦受到刺激就会转化为意识"跳"出来。人们对地下空间的消极"无意识",如果缺少诱因刺激就不会"跳"出来,因此控制诱因刺激,关键的一步就是地下空间的入口处理。地下建筑的入口可以有多种做法,主要取决于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和使用功能等。
      方法之一,是把地下入口设计成与地面建筑相同形式的入口,此类建筑一般建在斜坡上,建筑把主入口设在坡底,进出建筑可以不必上下坡而很方便的进出,同时把入口处设计成地上建筑的形式,有效地削弱了进入地下的感觉,如家乐福地下超市东入口,设计者把临街一面全部设计成地上建筑铺面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方法之二,是把地下入口设计成地下建筑设计一个小的地面形式,此类建筑一般建在平坦地带,建筑全部置于地下,为了消除进入地下的这种消极影响常把这种小的地面形式设计得小巧而富有动感,并用醒目的颜色、夸张的体形吸引外部人流的进入,如贝聿铭设计的巴黎罗浮宫地下入口的大玻璃金字塔和日本京都市MIHO博物馆。
      方法之三是在地下建筑外部,设置下沉式广场或庭院,人们通过室外踏步或自动扶梯到达室外庭院,然后水平进入建筑物,这一方法保持了传统入口的很多特色,能够部分地消除消极的联想。下降是在室外地带的空间中逐渐进行的,并且通过室外庭院能量得到了一定的释放,消极心理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如长沙市家乐福地下超市南入口就是利用这种巧妙的设计手法,把入口处设计成下沉式广场,人们先步入下沉式广场再从敞开的门厅进入室内,部分地消除了进入地下的感觉。当然如果在入口庭院布置一定的坐凳、花坛绿化点缀其中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应该注意一些设计技巧,如入口处的亮度应力求与室外亮度一致,并随着空间的深入而逐渐降低。在过渡段及内部布置与外部连续的绿化或壁画、雕塑等艺术品,有助于增强其感染力,使人在信步和漫游中不知不觉中进入到地下空间中去。在适当的时候布置商店,从外一直延伸到内,也能起到消减地下意识的作用。另据日本的调查研究表明,入口处运用扶梯进入地下,并在扶梯两边设置招贴画、浮雕等文化产品,比使用楼梯进入地下的效果会更好,使人于不知不觉中进入地下空间。
      此外,有些地下娱乐建筑由于其特殊的使用功能,还故意强化其地下空间的"无意识"状态,用来满足人们的紧张、好奇、刺激和冒险的心理。把入口设计成食肉动物的血盆大嘴或山洞般的造型,这样可以吸引人们去冒险,探索和寻求刺激。
      总之,地下空间入口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下建筑设计的好坏,入口部设计时是加强还是减弱人们进入地下空间的"无意识"状态,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一般商业建筑而言,设计应减弱这一种"无意识"状态,使设计达到从地上到地下就象从繁华的街道进入大商场闲逛一样从容,自在,无拘无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