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学什么:古代住宅与居所(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0:32:08

古代住宅与居所(全)

 

宅:是日常居住的地方,并指人居住的整个范围,不光指人们居住的房屋,还包括房屋前后左右的地方。古代建筑引起功能不同,其样式也有较大不同,但其中住宅是基础。早期贵族住宅有堂有室,称为堂室布局。

宅第:又称府邸,是指贵族官僚或士绅人家的住宅,与一般住宅相比,其规模较大、规格较高、装饰更考究更豪华。

猩宅:是指高级官员的官邸。

舍与馆:是指人们的临时住处,也就是古代接待人的地方。两者的区别在于,舍是指历史居住的处所和一般的客室;舍做房屋时,往往指简陋的房室;馆则是固定接待宾客的客室,要比舍华丽。

庐、寓:庐是指临时搭建的简陋住室,没有梁柱,没有门楣,类似今人所说的茅屋、窝棚;寓本是寄居的意思,后来称自己家居之外的住所为寓所或某寓。

宫室:宫室都是房屋的意思,二字混用。分别言之,则宫是总名,是指整所房子,包括房所外面的围墙;室侧重于房屋内部,只是整所住宅的一个居住单位,即住室。故围墙称“宫墙”,“升堂入室”不可改为“入宫”。先秦时期,宫室之一般住宅,没有贵贱之分。秦汉以后,只有帝王的住所才叫做宫,如皇宫、宫殿。后来,宗庙、神庙也叫宫,从此宫、室二词的含义,就有很大区别了。

殿堂:殿本来指高大的房屋,后又特指帝王所居住和朝会的地方,或是供奉神佛的地方。堂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殿、堂为皇室建筑的主体部分,二者区别较大,堂只有阶,殿则不只有阶,还有陛。此外,殿除台基之外,下面还有一个高大的台子作为底座,有长长的陛级连系上下。

堂、室、房:古代建筑的主体由堂、室和房组成,都建筑在高台之上。堂的位置往往在住室的前面,有台阶,不住人,是古人行古、凶大礼的地方。堂的后面是室,是住人的地方。帝王的室叫做路寝(此处“路”是大的意思)大夫以下称正寝。室的东西两侧有屋,叫做东、西房。

是指堂的东西两侧的夹室前的小屋,后世多指堂和室之间的左右两侧房屋。堂室都朝南,后世的东厢、西厢则分别朝西、朝东。

廊庑:庑(wǔ)是指堂下周围的在走廊、廊屋,廊庑泛指在屋檐下面,正房两旁所建的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其基本功能是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

楼阁是指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早期楼与阁有所区别,楼指重屋(chóng wū),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群中处于次要位置;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平面呈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群中居主要位置。后来楼与阁互通,无严格区分。楼阁多为木结构,构架形式有井傒式、重屋式、平坐式、通柱式等。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即为楼阁建筑。诸如《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山阁:又称阿阁,建在山上的下层跳空的小楼房。

飞阁:高阁,四角有突出如鸟翼形的屋檐,又指楼阁间架空的通道,又称为阁道、复道。

庭院:庭是指堂前的露天空地,面积一般较大。王宫的庭是群臣朝见君主的地方,故称朝廷。庭中一般还种植槐树、柏树等。堂后与室之间,一般也有露天的空地,称后庭,后世或称为院。

宫殿

秦汉以前,宫殿与殿堂同义,多指高大的正房。秦汉以后,宫殿为皇帝所用的建筑物的专称,后来也为宗教神祗所用。中国历代宫殿都采用前朝后寝的布局,沿着中轴线在最前面设置若干大殿,为礼仪、朝会、施政之所。后庭为宫,是帝后、宫妃居住之所。宫殿都追求宏伟壮丽。

后来,宫殿泛指君主或重要公众人物所居住的房屋。在国家首都的主要宫殿是全国的权力中心与象征,如故宫。宫殿的象征意义引申为政治或宗教的代号,如克里姆林宫和白宫。

宫殿根据各国的环境情况而不同,如欧洲的宫殿不少被设计成城堡、堡垒形式,亚洲的宫殿有些设计成寺庙、塔状的形式。中国的宫殿则比较丰富,包括主要行政中心-皇宫,还有行宫、花园等让皇帝、皇族、贵族、官员休息或行乐的地方,都是大形的园林建筑群。

双阙

双阙最初指部落集聚地的主要入口两侧的岗楼形式,后来演化成皇宫的进门,一般左右各一,建成高台,高台上有观楼。因为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叫做阙或双阙。阙开始是显示威严,供守望用的。后来逐渐成为区分尊卑、崇尚礼仪的装饰建筑。

甬道

甬道是指古代两旁有墙垣遮蔽的通道,如甬路。也指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两旁有墙或其他障蔽物的驰道或院落中的砖石路通道也称甬道。

明堂

明堂是指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

祠堂

最初春祭称祠,后来泛指对鬼神的祭祀。汉代以后则变为祭神的处所,以后又称供奉祖先的庙为祠、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