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仁和体检中心预约:祖传腰部伤痛秘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59:17

    祖传凤阳门腰部伤痛秘方
    祖传凤阳门腰部伤痛秘方广泛应用于治疗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骶髂关节损伤、尾骨挫伤、尾骨疼痛、腰椎压缩性骨折,骨不连接或骨折愈合迟缓等骨伤 疾病,疗效十分显著,现将配方介绍如下:

    药物配伍:续断12-18克、骨碎补12-18克、杜仲12-18克、威灵仙9-15克、制乳香6-9克、制没药6-9克、生地15-25克、地龙9-15克、人中白6-9克、桃仁6-12克、红花3-9克、生甘草6-9克、木瓜9克以上、炒白芍15-25克、鸡血藤15-25克。
 
    功效:滋补肝肾、强筋壮骨、除风祛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法用量:
    (1)内服:每天一剂,每天服2次,早晚饭后温服,复渣。连服3-6剂后,见效改为每2天服1剂,直至痊愈。

    (2)外用:将12味药物研成粗末,用酒糟或米酒、米醋、茶仔油调敷。每天6-8小时,连续6-15天。若皮肤出现过敏,可加入西药利凡诺药水和麻油调敷,则可避免再次发生药物过敏。

    随症加减:
    (1)腰部瘀血明显可见:加牛膝12克、泽兰9克、大黄3克。

    (2)腰部损伤胀痛:加元胡12克,香附9克。

    (3)腰椎骨质增生:加炒白芍15-25克、木瓜9克、鸡血藤15-25克。

    (4)腰部疼痛明显:加乳香,没药的用量。

    (5)腰肌劳损者:可加重骨补、杜仲、续断等补肝肾、强筋骨药物的用量,并适当减少乳没、中白、桃红等活血化瘀药物的份量,而腰部损伤初期的治疗则与上述情形恰恰相反,中期治疗用药份量基本与原处方保持一样,后期用药则偏重于补肝肾的药物。对于陈年腰部旧伤,则应加重动物药地龙的用量,或加入适量的炙山甲。

    (6)尾骨挫伤、尾骨疼痛:加入特别引经药物白土茯15-30克,小颠茄根6-12克。

    (7)妇女经期前后腰痛:用药稍偏重于活血药,另加入阿胶8克烊服。用药宜月经干净后3天服用。

    (8)腰椎管狭窄症:可加入土鳖虫8-12克,炙山甲8-12克、祈蛇12克。

    (9)腰椎骨压缩性骨折:用煅然铜、煅狗骨、煅磁石、珍珠末等份研成极细末冲服,每次3-5克,每天2次
    (10)腰跨关节“啪啪”作响:应用秘方调治15-30天后,改服六味地黄丸、小活络丸。小活络丸白天用黄酒送服,每天1丸。上述药丸需连服1-3个月方见良效。

    (11)骨折愈合迟缓或骨不连接:可用煅狗胫骨5副、鹿茸30克、煅磁石30克、煅然铜30克、祈蛇30克(炙酥)、珍珠粉30克,上药共研成细末,用腰部伤痛秘方汤冲服,每次3-5克,连服20-30天后可做X光检查,可见有骨痂生成,继续服用2-3个月,骨折处可完全愈合。

    说明:
    (1)秘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时,最好结合索引、少林推拿疗法。

    (2)服药期间至痊愈后15天内,忌食牛肉、雄鸡、扁鱼、酸菜等发物。

    (3)秘方对由肾结石、肠胃炎、感冒、内分泌失调、肥胖症等原因所引起的腰痛无效。

    (4)草药大颠茄的根不能代替小颠茄的根。


    甘氏腰骨增生秘方
    黄芪30克、怀牛膝30克、丹参、自然铜(先煎)3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杜仲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麻10克、桑寄升15克、鸡血藤15克、补骨脂12克、甘草6克、大枣3枚。

    气虚严重加重黄芪60克、党参15克或太子参15克。
 
    肾虚加:桑寄生3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狗脊15克。

    外感风寒湿邪阻络成痹腰痛加:独活10克、秦艽10克、防风15克桑枝30克、忍冬藤30克。
 
    热象明显加:银花30克、公英30克。
 
    寒象重加:附子10克、制川乌10克、草乌10克。
 
    颈椎增生加:葛根10克、菊花10克、桑枝10克、姜黄12克。

    一般15例痛止,重侧30例痛除。显效率100%。

    另加:“骨宁”2支肌注(一支2mL) 一日一次。针剂由江苏镇江生宝制药厂生产。30日一疗程,疗效非常显著。


    腰椎间盘突出验方
    金银花500克、生地500克、血藤250克、桂枝120克

    先用凉开水将药喷湿,后装入米酒(纯粮酒)10斤浸7天即。每次服10 mL,每日2次,逐渐加量,日服三次,至四肢麻木感为满意疗效。

    个别患者有恶心呕吐,心跳缓慢等症,可服阿托品解之,效果相当好。

    凡腰椎间盘脱出引起瘫痪等症必须配合手法按摩复位,理疗牵引等综合疗法,不能光靠药物治疗,经复位牵引正常后,服药可以等到根治不复发。初、中期服中药即可。

    极度严重者才能做“手术”。因为手术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推拿疗法在治疗骨伤科疾患方面具有重要的整复治疗作用。
    一、肩关节周围炎:将拇指端垂直紧贴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肱骨结节间沟内,沿肌腱走行的方向作横向弹拨,自下而上移行,待至遮盖的三角肌时,用拇指端将皮肤向上推移,在三角肌内缘深处弹拨,并移至喙肱韧带。弹拨法操作后,根据肩关节活动受限程度,施以相应的肩关节的各种被动运动。

  二、颈椎椎骨错缝:患者取坐位,头部前屈至适当的角度,术者一手按住患椎棘突,另一手用肘部托住患者颏部,作向前上方牵引,同时向患侧旋转,使偏歪的椎骨复位。或患者仰卧,肩后用枕垫高,术者站于床头,用右手紧紧托住患者枕部,左手托住颏部,将头自枕上提起,使颈与水平面呈45°持续牵引,然后轻轻将头部左右、前后摆动和旋转,使错缝复位。复位后,患者取坐位,术者在两侧颈部用轻柔的按、揉、拿等理筋手法治疗。

  三、胸椎椎骨错缝:患者取坐位,双手手指扣拢后置于项后,肘关节朝向前方。术者站其背后,双手由患者的腋下伸向前,握住患者的腕部,再用膝关节顶住错位的一节胸椎椎突,然后作向上、向后方的拔伸牵拉,将患者从凳上拉起。或患者俯卧于床头,头及上肢伸于床缘外,胸前垫薄枕,使患椎后凸。术者立在患者侧方,一手掌心按住患椎棘突,先徐徐用力,待患者呼气之末,瞬间用力按压,即可复位。

  四、腰椎椎骨错缝:患者取坐位,术者作腰椎旋转复位法。若患者疼痛剧烈,不能取坐位或坐后不能弯腰,则整复方法可改为患者取侧卧位,作腰部斜扳法。若患者疼痛剧烈,侧卧位斜扳也无法完成,则先作腰部拔伸法,复位后用整理手法。

 五、骶髂关节扭伤(半脱位):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将患侧足踝部夹于腋下,并用此侧的手托住患者的小腿后面,另一手按在患侧下肢髌骨上方,此时用力夹持患肢,向后拔伸牵引1~2分钟。拔伸后,作整复手法。

    如向前移位,术者一手扶住患者侧髋部,另一手强力屈曲患肢的髋、膝关节至最大限度,然后在屈髋位作快速伸膝和下肢拔伸的动作。

    如属向后移位,则整复方法为:
    (1)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肢膝部置于90°屈曲位。术者站在身后,一手向前抵住患侧骶髂关节,另一手握住患肢踝上部,向后牵拉至最大限度,然后两手作相反方向推拉。

    (2)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于患侧,一手向下压住患侧骶髂部,另一手托住患肢膝前部,使下肢后伸至最大限度,然后再稍用力作骤然扳动。

    (3)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髋屈膝。术者站在前面,一手按住患者肩前部向后固定躯体,另一手按住患侧髋部,向前推动至最大限度,使扭转的作用力集中在骶髂部,然后两手同时对称用力斜扳。

    在施以拔伸、牵引及整复手法时,常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

    治疗后,患者症状可立即缓解。因骶髂关节囊及韧带均有损伤,稍一扭错易再复发,所以在整复治疗成功后2周内,腰及下肢不宜作大幅度活动。最好在两髋膝屈曲位状态下卧床休息。

  六、腱鞘囊肿:先将患部关节伸展或屈曲,使囊肿隆起,周围肌肤绷紧;然后术者在肿块四周施以揉法,继而在肿块上施以深刻有力的按法。手法治疗后可用硬纸板固定,绷带包扎,24小时内减少活动。

  七、 胸部迸伤:患者正立,术者站在背后,背对背,用手穿过患者腋下挽住双臂,弯腰用臀部顶起患者腰部,使其双足离开地面,这时嘱患者咳嗽,术者在患者咳嗽时抖动臀部。

  八、跟腱挛缩:患者取俯卧位,下肢伸直,术者以拇指按揉患侧承山穴2~3分钟;再以两手拇指分置跟腱两侧,先以一手拇指按揉合阳穴,向下经昆仑至仆参穴,再以另一手拇指按揉复溜穴,经太溪至水泉穴,2~3分钟;接着以两拇指按揉承山穴,自上而下,经足跟转向足底涌泉穴,1~3分钟。患者再取仰卧位,术者用一手握住患侧足前部,另一手拇指、食指分别置于内踝下水泉穴及外踝下仆参穴处,两手协同作踝关节被动背伸及左右摇动,2~3分钟。

  九、软组织损伤:一般先点揉邻近穴位,再理筋、分筋、弹筋、拨络、理筋,再作适度的被动运动。

    理筋是顺肌束、肌腱方向用手指或手掌作推、摩、揉、按等动作,使歪曲、扭转或出槽的肌束、筋脉复正,并有行气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舒筋等作用。

    分筋即用指尖在痛点或筋结处点按,并向四周揉、搓、推、擦,或向肌束、肌腱间隙处深按,以分离粘连和消除筋结,并可调和气血、舒筋活络。

    弹筋是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将局部肌肉、肌腱拿起,又让其迅速在指间滑落弹回,快提快放,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剥离粘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拨络是以拇指或其余四指的指尖或指腹紧按于局部皮肤上,作与肌束、肌腱、韧带等走向相垂直的单向或往复推拨,或两拇指交叉推拨,从指上可感到肌束、肌腰、韧带等披牵拉又滑弹的感觉。此法可缓解痉挛,并能使其因伤损而致的翻转、移位得以复原,还可剥离粘连,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拨络后常再以理筋手法理顺肌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