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模型忽悠老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一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1:40:42

个人知识管理的一点思考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MBA智库百科

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个人知识管理,那么可以先看看左岸的这篇集大成者的文章。最近读了田志刚的《你的知识需要管理》,有了一些启发。

首先,要分清信息与知识的区别。知识与信息不同,知识除了要靠经验去消化汇集而来的信息,还要去验证、思考,甚至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简单地说,知识是相对可靠的,是可以用来决策和行动的信息。

PKM的五个步骤:学习知识、保存知识、共享知识、使用知识、创造知识。这是一整套的环节,我关注重点是1)学习知识,2)保存知识这两个环节。

1)对于学习知识,需要具有一定的对知识的鉴别力,否则会陷入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无限的知识的陷阱中去。关于学习知识有三个问题要问自己: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学习的深度是什么?学习的方法和工具是什么?对我个人而言,从前比较忽略的是第二个问题:学习的深度是什么?这让我吃不不少苦头。

确定学习的深度。当选择了学习材料之后,一般情况下,我就会盲目地投入到材料的学习中去,贪心地想把所有内容都学了。这样不选择、不分重点的学习是低效率低产出的根源。按佛教的说法,对知识(佛法)的贪爱也是一种障碍。另外,盲目投入到材料中去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忘记构建自己知识体系。每当我们选择学习一些知识的时候,都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完善现有的知识体系,或者是新学习一个未知的领域,总之,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学习要以我(的体系)为中心。盲目的陷入学习材料,陷入作者的体系中去,这时候的“忘我”并非是一件好事,在学习过程中,要“念念有我”。这里并非说不能使用作者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对自己初学的领域,构建自己的体系是不现实的,然而对于信息或知识,一定不能不经加工毫无取舍的存入大脑或者硬盘,至少需要一定的自我加工,这在保存知识的环节里面讨论。

对于有一定了解的知识领域,在选择材料和学习时,就要先给自己确定对知识点的学习深度。针对自己的需求,自我设限。

2)知识的保存只有那些符合个人发展目标的知识,只有经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过后保存的知识才有价值。换句话说,知识必须经过个人的加工再保存才有价值。对于我来说,知识保存的位置有两处:a)大脑,b)笔记本。笔记本包括纸质笔记本和笔记软件(evernote和myBase),但最终纸本的内容也要输入到笔记软件中去——便于检索。

学习的一个难点在于判断知识点是放到笔记本还是大脑?换句话说,你需要鉴别知识点的价值。爱因斯坦说,凡是能够在百科全书里面一翻就查到的数字,我不要去记,我不浪费我的记忆力。每个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本质上来说是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必须选择那些真正重要的知识点来理解和记忆,对于一般的、可能会用的知识只要放到笔记本里检索就够了。

“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关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

最后,如何构建自己知识体系呢?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宏观上来说,是对个人的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而这里讨论的是微观层面,具体来说,就是某一狭窄的知识领域(譬如某本书的某一个章节),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这与个人背景、经验以及思考方式有关),把零散的知识点(未经加工就保存的知识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If you understand something in only one way, then you don’t really understand it at all. The secret of what anything means to us depends on how we’ve connected it to all other things we know. Well-connected representations let you turn ideas around in your mind, to envision things from many perspectives until you find one that works for you. And that’s what we mean by thinking!” —Marvin Minsky

在Scott Young的Learn More, Study Less一书中,作者提出了Holistic Learning(整体学习法)。我们知道,学习以及记忆的本质是把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建立的联系越多则记忆得越牢固。所以,在小范围建立知识体系时不仅仅要注意寻找和关联各个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要想法设法把新的知识点与旧的知识点(包括已经建立好的知识体系)关联在一起(linking ideas)。Scott Young提供了几种方案:Metaphor,Visceralization,Diagraming

  1. Metaphor,类比。这是学习中最常用的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手段,譬如通过太阳系类比原子结构。类比比较适合处理抽象的信息。
  2. Visceralization,形象化。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具体的信息。Visceralization不仅仅指把信息(知识点)在脑海形成一个图像(mental picture),还可以加入“声音”、“感觉”、“情感”等等,也就是说,利用你的心智,把人类的五感注入信息里,这样的记忆会变得非常牢固。
  3. Diagraming,图表法。其实这是第二种方法的视觉简化版本。对于很多信息,我们不一定能注入自己的五感,但可以使用譬如心智图(mind map)来帮助学习和记忆。

总之,想要建立知识体系,或者说把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是要把信息加工处理的,绝不能囫囵吞枣地学习知识。你对知识点加工的越精细,建立的链接越多,就掌握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