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兴和薛之谦照片:(原创)国画名家作品赏析(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28:40

(原创)国画名家作品赏析(七)


张大千《仿北苑山水》赏析

     在当代,张大千可能比任何中国画家看过并拥有更多的中国古典名作。例如现藏故宫博物的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董源《潇湘图》等名迹都曾经是张大千的收藏品。在张大千1941-1943年敦煌之行前,主要以研习传统,广临诸家为主。其以假乱真之绝技,就主要是这个阶段的特色。而1943年以后至50年代末10余年间,则是综合古代诸大家风格而自出手眼,创立自我风格的阶段。用张大千自己的话说,即“溶古人而有我”的综合出新阶段。前段是以研习传统融汇传统为特色的阶段,后段则是以习古融古为基础的自出手眼自我创造的阶段,两个阶段自然构成,相互包容,缺一不可,都是张大千艺术生涯的有机构成部分。因此,给张大千带来巨大名声、重要地位与坚实基础的习古融古阶段,仍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此幅张大千的《仿北苑山水》创作于1946年, 时年张大千在上海喜获南唐画家董源山水巨作《潇湘图》,并于十二月偶得珍贵的乾隆纸,于是挥毫泼墨,用北苑法作此幅,题云:“石壁翠屏开,寒泉曲涧回。云柯暗到脚,古屋破风雷。”海上著名画家、鉴定家谢稚柳观之亦提笔:“丙戌为大千四十八岁,其时在海上初得北苑潇湘图卷,故时效其体。此图兼有黄鹤山樵意。盖黄鹤山樵与北苑一家眷属也。稚柳观因题。”谢稚柳认为张大千的此幅《仿北苑山水》不仅得董源笔法,更兼有黄鹤山樵王蒙之意,评价甚高。自古中国山水画大家皆以师法古人始,至自得风格而成。王蒙的山水画受赵孟钴的直接影响,后进而师法王维丶董源丶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而自成面目。

    此幅《仿北苑山水》曾经著录于台湾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1994年出版的《侨岷华园藏画》。鸿禧美术馆建馆三周年之际,盛情邀请郑侨志先生提供展品作为馆庆特别展览。郑侨志先生从自己的收藏中提出一百五十件近代绘画作品,包括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任伯年、徐悲鸿、傅抱石、黄宾虹等三十六位画家,并将这批展览作品集结出版为《侨岷华园藏画》,其中就有此幅张大千的《仿北苑山水》。鉴藏家郑侨志先生,幼随尊亲侨居菲律宾马尼拉,开创菲律宾首都银行为金融界之翘首。事业经营有成,不忘回馈社会,在侨居地设置文化教育及社会救济机构,每年举办全国性绘画比赛,深受当地各界人士的推崇和敬重。

 

齐白石《富贵家风》赏析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国色天香从古至今,一直被人称颂不已。它是花中之王,是富贵荣华的象征。齐白石一生钟爱牡丹,据齐良巳回忆,齐白石晚年的最后一幅作品即是牡丹。每年牡丹花开的季节,齐白石常到公园去参观牡丹的各种姿态,而且画的方法也变化多次,但无论如何变,都能把牡丹的富丽堂皇、欣欣向荣的景象描绘得非常突出。

    此幅《富贵家风》绘三朵盛放的红牡丹,略渗柠檬黄的叶子与浓墨挥就的枝干映衬着鲜艳的花朵,一双蜜蜂闻香而来,增添无限生机。画面除齐白石的“齐大”印外,另有五方鉴藏印:王世杰印、东湖长、雪艇审定、雪艇鉴藏、王雪艇鉴藏书画。王世杰,字雪艇,曾是国民党的高级官员,1945年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并出任外交部长,赴苏签定“中苏友好条约”,嗣任巴黎和会代表团团长。解放后,在台湾曾受聘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第七至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1981年4月21日病逝台北荣民医院。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其一生所收藏的所有字画书籍赠与武汉大学,终年九十一岁。国立故宫博物院曾于1988年出版《王雪艇先生续存文物图录》,汇集了王世杰先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诸代名家的精品。

 

何家英《芙蓉出水》赏析      

    王安石云: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妆慵。因此“芙蓉”一词常用来比喻天然艳丽的女子。何家英的中国人物画便让人有如斯的感觉。正值妙龄的少女是何家英百画不厌的题材,而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是多角度的。此幅《芙蓉出水》题款:“芙蓉出水。岁在丙戌冬月,试作芙蓉补景以衬美人之圣洁。何家英并记。”画面中描写的三位少女宛如天仙下凡,身穿白色连衣裙围坐在芙蓉花旁。少女们体态优雅,婀娜多姿。画面左边的少女,眼睑低垂,仿佛略有心事;其他两位少女则注视前方,神态安然,流露出一种生活安逸、处境优越的生活气息。少女与芙蓉相映成趣,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近年来,何家英的仕女画成为艺术市场的热门,精品屡屡创高价。荣宝2007年秋拍会上,何家英创作于2001年的《春光词意图》以224万元成交;与《芙蓉出水》同为2006年创作的《幽思》,在中国嘉德2006年秋拍会上以111.1万元成交。荣宝此次上拍的《芙蓉出水》尺幅较大,画面饱满,内容丰富,并经作者本人审定,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精品之作。

 

齐白石《杏花》赏析

    齐白石画杏花,初看与他的梅花、海棠相似,实则在细微关键处有差别,这是画家生活中仔细观察的结果。此幅《杏花》枝干一浓一淡,由画面左上方斜出而来,杏花点点,或疏或密,或稠或稀,或瓣或蕊,或向或背,极尽变化,别具风采。齐白石衰年变法,在构图、笔法和用色上都有吴昌硕的痕迹,但也有区别:齐白石用笔刚健平直,吴昌硕则圆厚浑拙;笔墨的含蓄上,吴胜于齐,而在观察精微上,齐则胜于吴。白石画杏花,多半寄托一种乡愁。白石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杏子坞又名杏花村,远近大片杏林,绵延数里,初春花开,灿若朝霞。老人于1919年进京定居,始终念念不忘祖辈居住过的老屋和附近遍开的杏花,“星塘一带杏花风”成为老人对少年时代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人至桑榆,思乡之情愈加强烈,亦时常流露在他的篆刻书画中。目前拍卖市场上齐白石“杏花”题材的作品不多见,嘉德2005秋拍会上,齐白石一幅《杏花》轴以39.6万元成交。在2007秋拍中,与此幅《杏花》差不多同尺幅同题材的作品以56万元的价格成交。

 

张大千《黄山慈光寺》赏析

    张大千一生游历遍及祖国名山大川,奇观美景可谓见之多矣,但始终觉得黄山第一。他说:“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数百里方圆,无一步不佳。”张大千曾于1927年、1931年和1936年三次登临黄山作画,并吟诗作赋,尽情讴歌,直至晚年侨居海外,依然魂牵梦绕,恋恋不忘黄山美景,此幅作于1962年的《黄山慈光寺》就是张大千寓居巴西八德园时期的忆写之作。作者以兼泼墨带写意的手法,描绘云雾缭绕的山林;画面上方大片的留白,给人以辽阔的想象空间;山脚的丛林郁郁葱葱,近处的松树挺拔高昂,慈云寺就在云山雾海松树丛林间,独添了一份仙气;两位智者在松树下悠闲交谈,整个画面洋溢着自然、安详、宁静的空灵之气。

    张大千黄山题材的作品一直很受市场欢迎,早在200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会上,张大千创作于1966年的《黄山绝顶》就以296万元成交。荣宝本次上拍的这件《黄山慈光寺》曾经参加1974年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的“张大千画展”,又于1998年参加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张大千毕卡索—东西大师联展”,并经多次著录,是张大千极具代表性的精品。

 

齐白石《藤萝》赏析

     齐白石画藤萝,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近于徐青藤,用笔飞动狂肆;1925年前后,则向海上吴昌硕靠拢,行笔苍劲,乱而不乱,颇富自然神趣。本幅由阮章竞先生收藏的《藤萝》,无论是整体风格还是具体画法都已自成体制,约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创作的作品。作者以篆书笔法画藤条枝干,遒劲有力,蟠曲环绕,但条条有木,形乱而理顺,这是他胜于吴昌硕之处;藤萝的花卉则不拘泥于自然世界的客观事实,用洋红调花青画花,色彩比自然界的藤萝花卉更加鲜艳;又衬以嫩绿之叶,焦墨之干,三者协调一致,更显色彩缤纷,格调高雅。

    齐白石喜爱种藤养藤,藤萝是他笔下常见的题材,因为美,因为一种对过去生活的怀思。他曾言:“借山四野皆藤海,樵牧何曾认作花。”又说:“家山借山馆后,四周藤萝如山。”充分的生活感受是作品传神的渊源。齐氏的藤萝题材很早就得到市场的认可,嘉德1995年秋拍会上,与本幅阮章竞收藏的《藤萝》创作于同一时期《紫藤》就以187万元成交;2005年翰海春拍会上,齐白石另一幅《紫藤》以440万元的价格成交。阮章竞是我国著名现代诗人,同时也是一名画家,他收藏的此件《藤萝》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构,值得期待。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此幅《奔马图》创作于1941年2月,是时徐悲鸿正在新加坡举办助赈画展。当次画展,徐悲鸿特意捐出名画80幅助赈。画展后,徐悲鸿于2月13日和15日分别在南洋中华女中做了“艺术的意义与作画的方法”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讲座。本幅《奔马图》的上款人文淑,即全增嘏先生夫人胡文淑,早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 是时执长新加坡南洋女中,与悲鸿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抗战胜利后胡文淑回国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因为是赠予好友之作,《奔马图》从结构布局到整体创作都显得尤为精到。画中奔马四蹄腾空,自画面右侧向左方急驰而过,马鬃飘扬,马尾挥动,极富动态的韵律美;马的骨骼结构准确、外形动态逼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无穷的力量。从历史背景来看,是时中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军铁蹄的蹂躏,徐悲鸿忧国忧民之心拳拳可见,南洋助赈画展也是在为国家出力,奋扬的马蹄表达了作者向往投身于革命洪流,为振兴中华随时奋进的决心。

 

齐白石

    白石老人曾刻有一章赠人曰:“家在清风雅雨间”,虽然称赞的是四川雅安的美景,但如此优美的意境,在齐白石心中早已形成丘壑,体现在他诸多的山水作品里,此幅由阮章竞收藏的《清风》正是这种恬淡清逸意境的代表。从表现手法来看,《清风》约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画面以三个层次展开,近树、帆船与远山,通过湖面轻轻的水波联系在一起,简单、疏朗、明快。清风由画面右方徐徐吹来,风帆微微鼓起,帆船缓缓移动,与远方的树木和一侧的平山轻轻告别;水波微兴,承载着帆船送了一程又一程,比之东坡居士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更具有动态的韵律美。

    此件作品的收藏者阮章竞,系我国著名现代诗人,同时也是一名画家。阮章竞,曾用名“洪荒”,广东中山人。解放前曾任八路军太行山剧团团长,太行文联戏剧部长等职;解放后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等。1949年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阮章竞虽然以写叙事诗闻名,但他一生都痴迷画画和音乐,且阮章竞的画几乎全部以写生为基础。绘画是他的一种休息方式,为此专门刻了一枚图章“工间操而”。他曾对女儿说:“画画是我一生的向往。”大破“四旧”之际,阮章竞却买回两幅齐白石的墨蟹,觉得齐白石笔下的墨蟹两钳八足,横行纸上,沙沙闻声。观之不足,他又买回一盆活螃蟹,与画中之蟹对照观察,发现大师略去细节,落笔恣肆,自成一家,遂对齐白石佩服不已,得空即师法齐氏画风。2001年,在阮章竞创作生涯60年暨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国现代文学馆为其举办了一次艺术展览,其中就有一幅阮氏学齐氏的《虾》。荣宝本次春拍会上,齐白石的此件《清风》及另一件《藤萝》均为阮章竞收藏,画轴上都有阮氏的题签,是两件不可多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