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舅2016年12月4日:养成良好的抗癌饮食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1:08:57

养成良好的抗癌饮食习惯

何裕民 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友情推荐
[内容简介]
《癌症只是慢性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裕民先前编著的《博导谈肿瘤》的升级版。此书阐述的观点是:癌症只是慢性病,可防也可治!本书全面汇集了作者30多年来从事抗癌工作的宝贵经验与深刻反思,分新观点、新治疗及新康复三部分,从国内外两个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些独到的抗癌主张、新观念,书中还配有大量病例加以佐证。
[上期回顾]
在国人中有这样的看法:癌症一旦复发转移,便被认定为死期不远,救治已无多大价值。但在转移复发的患者中有大量仍健康或较健康地存活着,所以如果癌症转移复发,也别轻言放弃。

跨文化研究表明: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民族,吃在中国,非虚语也!然而,讲究吃,不等于会吃、会科学地吃、合理地吃。相反,在我们吃的习俗中,充满着不合理、不卫生之处。中国之所以是肝癌大国,便与吃得不太合理不无瓜葛!
吃对癌症发生的“贡献率”约四成!而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会吃不会吃,同样起着重要的不同作用。改变习俗是很难的,然而不利于健康,尤其是不利于癌症康复的习俗必须加以改变!这只要人们认识到了,且能坚持住即可!故饮食疗法是最简单,成本最低,没有副作用的有效抗癌方法,可不慎乎!
让食物成为抗癌药物
笔者非常欣赏希波克拉底的一句名言:“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而不要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2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一次生物学奖,一次和平奖)鲍林(Pauling·C)对此十分赞赏,他认为讲究食物营养,将成为未来医学的核心之一,许多疾病可以借助食疗予以消除,乃至根治。当然,有关结论尚有待 “循证医学”等进一步确认,但至少也表明 “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观点之正确,包括可用之于抗癌。
其实,人们一方面早已认识到:饮食不当在癌症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占35%~45%。临床中的常见癌症,其发生往往与食物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自古以来中医学就主张药食同源,很多药品就是从食品中衍生出来的。而作为食品的最大特点,就是适合机体需求,无毒无害,可大剂量重复使用。鲍林所创的“调整分子营养学”,就是希冀能从食药同源的食物中,提取一些功能因子,对机体起到有效的调整作用,从而帮助治愈疾病,保持健康。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强调:“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我们近20年的肿瘤治疗经验表明,从菌类等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配合中药辨证论治,可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胃以喜为补
“胃以喜为补”强调的是饮食要从实际出发,要顺其自然,不能强求;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身体里不需要的,不喜欢的,就不要硬吃;不要想当然地进食;更不要强求患者根据家属所谓道听途说的饮食方法进食。“想当然”往往会事与愿违,得不偿失,甚至弄巧成拙,现代人的一些病硬是“吃”出来的。癌症的防治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癌症患者,饮食尤其要讲究科学性,讲究辩证法。笔者常建议患者家属在这种情况下千万别拘泥于标准食谱,或强求患者吃那些所谓“补”的而患者一见就反胃的膏粱厚味之类的食物。应适当顺从一下患者的口味,只要不是过于离谱即可。这对某些老年男性癌症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当然,在这过程中,也要考虑烹调问题,要以煮得可口和宜于消化吸收为宜。这一原则笔者屡试不爽,重要的无非是掌握个“度”而已。
所谓饮食“度”的把握,任何事,都讲个“度”;“胃以喜为补”之喜,是一种需要,一种态度,一种情绪,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任何需要、态度和情绪,就可以无节制过量食用,饮食尤其讲究“度”,过量了,过度了,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就会酿成大祸。所以,即使“喜为补”,也得适可而止,如果吃过了头,就会事与愿违,甚至遗憾一生。
少吃一口,多活一日
临床上,恶性肿瘤又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贫癌”,与营养缺乏有一定关系;另一类是“富癌”,即富营养化,营养过剩,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
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如江浙、上海一带,最常见的癌症,特别是发病率持续攀升的癌症(乳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胰腺癌等),更是直接或间接缘于营养过剩,富营养化;而与营养缺乏相关的“贫癌”,十分罕见。为此,英国学者Doll和Peto在《癌症的原因》中明确提出:“在因癌症而死亡的美国人中,约有35%与膳食(不合理)有关。”近20年来,几乎所有的经典研究都认为脂肪是癌症的主要膳食危险因素,它与乳腺癌、结肠癌等关系密切。因此,防癌膳食中“控制膳食脂肪摄入在总热量的30%以下”是首选。蔬菜和水果越来越被证明是多种癌症的保护因素,包括消化道癌(口腔、食管、胃、结肠、直肠)、呼吸系统癌以及与内分泌有关的癌(乳腺癌、胰腺癌)。研究进一步表明,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越大,则发生癌症(胃癌、肺癌)等的危险度越小,这其中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
在我们看来,除一般性的改善膳食结构外,治疗期与康复期的癌症患者还必须适度控制食物的摄入总量(除新鲜水果、蔬菜以外)。现今的癌症患者因营养不良、营养缺乏而导致治疗失败的几乎没有。尽管化放疗会杀伤白细胞,但这时食欲也差,勉强逼迫自己(或患者)强行多食膏粱厚味,以补身体,既加重了本即因化放疗而受损的消化功能之负担,造成不必要的“雪上加霜”;而且吃进去的不等于就是机体自身能吸收,不吸收反而徒增胃肠胀满不适。有人认为,甲鱼可以补白细胞,但谁也没做过相应的实验研究。相反,临床上化疗后很多人因消化功能差,硬着头皮吃甲鱼,却引发了严重的消化功能障碍。再说,即使甲鱼等吃进去,也不会变成一个个活泼的白细胞。而康复期营养过剩,哪怕米饭摄入过多,机体代谢旺盛,不仅可“促寿期——缩短寿命”(已有多个经典的动物实验结果证明,适当控制食物摄入总量的动物最长寿);而且,因代谢旺盛,则有利于蛰伏的残存癌细胞死灰复燃,诱导复发。特别是当今发达地区患的大多是“富癌”,富营养化是其蠢蠢欲复萌之良好时机。已有研究证实,乳腺癌治疗康复后,肥胖者比控制体重者更易于复发,可不慎乎!因此,我们强调:癌症患者应“少吃一口”,这样可“多活一日”!
所谓“少吃一口,多活一日”,是表达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是希望癌症患者能坚持良好的饮食方式和习惯,远离多饮多食、一味蛮补等。
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癌症康复期患者,“病从口入”有着特殊的意义。处于康复期的患者,虽然症状已经基本消失,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在逐步恢复中,然而经历手术、化放疗后,身心受到极大伤害,需要很好地调治。这时候,任何过激过度行为(不当饮食、过量的活动、情绪上的剧烈波动等)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为此时身体的各种器官和功能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变故和侵袭,会因此受到极大伤害。因此,肿瘤患者的稳定期、康复期只是相对的,必须严格管好自己的嘴,不可过食或滥饮!否则,很可能追悔莫及。
http://kb.dsqq.cn/html/2011-12/20/content_145967.htm

人本主义与肿瘤的新防治观
癌症患者存活时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癌细胞是正常细胞中的“坏孩子”
癌细胞可能产生于微环境的不当刺激
抑郁和不良生活方式都容易诱发癌症
呵护生命优先于征服癌症
治癌不是修车,哪个零件坏了就治哪
【视频】癌症只是慢性病(Ⅰ)
【视频】癌症只是慢性病(Ⅱ)
癌症只是慢性病_读书频道_凤凰网
癌症只是慢性病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