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少女战士ss剧场版:产后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0:44:31
概述
产妇在产褥期间所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产褥期指从胎盘娩出至全身各器官(除乳房外)完全恢复正常的一段时期,约为6~8周左右。
历代医家将产后常见病和危重证候概括为“三病”、“三冲”、“三急”等。此外,还有产后咳嗽、产后痢疾、产后疟疾、产后虚劳等。前人所指的产后病,涉及的范围较广,现在临床上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血晕、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产后排尿异常,产后自汗与盗汗、产后身痛、缺乳和乳汁自出等。
产后病发生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总之,产后脏腑伤动,百节空虚,腠理不实,卫表不固,摄生稍有不慎便可发生各种产后疾病。
产后由于分娩时的创伤和出血,以及临产用力等,耗损气血,元气受阻,故产后病多虚证,又由于产时亡血伤津,百脉空虚,易感受外邪,导致恶血当下不下,败血残留,瘀血内阻,故产后病又多瘀证,因此形成了产后多虚多瘀的病理特点。
产后生理上的特殊变化和产后多虚多瘀的病理特点,在诊断上,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可采用“三审”的诊断方法。同时,参以脉症及产妇体质,运用八纲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辨证论治。《景岳全书·妇人规》云:“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得执有诚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即产后多虚应以大补气血为主,但其用药须防滞邪、助邪之弊;产后多瘀,当以活血行瘀之法,然产后之活血化瘀,又须佐以养血,使祛邪而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选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行气无过耗散,消导必兼扶脾,寒证不宜过用温燥,热证不宜过用寒凉,应因人因证,灵活掌握。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同时,应掌握产后用药“三禁”。
产后百脉空虚,抵抗力下降,生活稍有不慎,既容易感受外邪,而引起疾病,所以古人极为重视产后的调养,如《生生宝录》总结出产后四字真言。《景岳全书·妇人规》说:“产妇产室,当使温凉得宜,若产在春夏宜避阳邪,风是也;产在秋冬宜避阴邪,寒是也;故于盛暑之时,亦不可冲风取凉,以犯外邪,又不宜热甚致令产母头痛面赤,亦不宜人众,若热气熏蒸亦致前患……”总之产后调护,十分重要,一般要注意。
〖产后调护〗
产后发热
◇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辨证施护
〖概述〗
产褥期内,出现高热寒战,或发热持续不退,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若产后一二日内,由于阴血骤虚,阳气易浮,常有轻微发热而无其他症状者,属正常生理现象。产后发热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均有论述,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产后发热之故,非止一端。”指出本病可由外感、瘀血、血虚、伤食、蒸乳等所致,《沈氏妇科辑要笺正》对本病的治则,提出“不可妄投发散”、“不可过于滋腻”。
西医学产褥感染属于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产时感染邪毒,正邪交争;外邪袭表,营卫不和;阴血骤虚,阳易浮散;败血停滞,营卫不通。临床常见者有感染邪毒发热,外感发热,血虚发热,血瘀发热等。
1.感染邪毒
产后气血耗伤,血室正开,产时接生不慎,或护理不洁,或未禁房事→邪毒乘虚而入→稽留于冲任、胞脉→正邪交争→营卫失调致令发热。此型发热因热毒炽盛,直中胞中,传变迅速,病情危重,治不及时,可致热入营血,热陷心包等危候。
2. 外感
产后失血伤气→百脉空虚→腠理不密→卫外之阳不固,以致风、寒、暑、热之邪,乘虚袭入→营卫不和→发热。
3.血虚
由于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阴血暴亏→阳无所附→阳浮于外而发热。
4.血瘀
产后恶露不畅→瘀血停滞→阻碍气机→营卫不通→发热。
〖辨证论治〗
产后发热,病因不同,症状各异。若高热神昏,惊厥,属产后发热危重症;若发热恶寒,继而高热寒战,伴小腹疼痛拒按,恶露有臭气,则为感染邪毒发热;恶寒发热,肢体疼痛,咳嗽流涕则为外感发热;身有微热自汗,腹痛绵绵,为血虚发热;寒热时作,恶露量少,小腹拒按,为血瘀发热。
产后发热的治疗,应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产后多虚证,不宜过于发表攻里,但又不可不问证情,片面强调补虚,而忽视外感和里实之证。
产后发热各证的症状与治疗对比表
证型主症 兼症 舌脉治法 主方
感染邪毒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多或少,色紫黯如败酱,有臭气。
烦躁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加银花、益母草。
外感产后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疼痛,无汗。或咳嗽流涕。舌淡,苔薄白,脉浮。养血祛风,散寒解表。 荆防四物汤加苏叶。
血虚产后失血过多,身有微热,恶露量多或量少,小腹绵绵作痛,喜按。头晕眼花,心悸少寐,手足麻木。舌淡红,苔薄,脉细弱。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加减一阴煎加青蒿、鳖甲。
血瘀
产后寒热时作,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黯有块。
小腹疼痛拒按,不欲饮。 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 活血祛瘀,和营除热。 生化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
〖辨证施护〗
本病是产后常见的一种疾病,以产后高热寒战,或发热持续不退为主症,诊断主要依据是发热见于产褥期,尤以新产后为多见,伴有恶露异常,或小腹疼痛等。主要发病机理是产时感染邪毒,正邪交争;或元气亏虚,易感外邪;或产后阴血骤虚,阳易浮散,腠理不实;或瘀血内阻,壅遏气机,致令发热。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了解产妇发热的原因及伴随症状,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1.观察并记录发热汗出,下腹部疼痛,恶露情况,舌脉及全身症状,若出现神昏谵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而数等热厥之象,应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2. 病室空气既要新鲜流通,又要避免直接吹风,以防风寒之邪乘虚而入。
3. 保证产妇获得充分休息和睡眠。感染邪毒型发热宜采取半卧位,以控制感染,并利于恶露排出。
4. 协助并鼓励产妇做好口腔及全身皮肤的护理,使其清洁舒适。汗出多者,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水擦身,并勤换内衣及床单,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
5.患者宜饮温水,并注意尽量补充水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以防发热汗多致危。
6.定时测量体温,4小时1次,高热时2小时1次,并做好记录。发热超过38℃者,应暂停哺乳,并定时吸空乳汁,擦洗乳头,保持乳头卫生。
7.注意保持患者心情舒畅,以防肝气郁结而致瘀血内停。
8.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部,以防逆行感染发生。
9.保持大便通畅,肠燥便秘者,多食水果、蔬菜、蜂蜜,必要时可予麻仁丸9g,每晚1次,或开塞露外导。
10.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加强产前宣传,在预产期前一个月及产褥期内严禁房事、盆浴等,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医护人员在接生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防止感染。
11.饮食宜易消化而富营养之品,忌食辛辣油腻之品。热病初愈,饮食仍宜稀软清淡,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切不可过量饮食,以防“食复”。
(1) 感染邪毒型,高热口渴时可予鲜果汁、西瓜汁、藕汁等,平时可予双花饮(银花15g,大青叶10g加水煮沸,取其液加蜂蜜适量)频频代茶饮,以清热解毒。
(2) 外感发热者可服热米汤或生姜红糖汤,以助发汗。
(3) 血虚发热者宜加强营养,食用清淡滋补品,如银耳、甲鱼、乌鸡汤等,食疗可用归参炖母鸡:将党参30g、当归10g放入准备好的鸡腹内,置砂锅中煨炖,加入适当调料炖熟后,患者空腹少量多次食用。
(4) 血瘀发热者可食红花酒或丹参粥(以丹参30g、葱白2根与粳米同煮)早晚空腹服食。忌食生冷酸涩食物。
产后缺乳
◇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辨证施护
〖概述〗
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乳汁不足”,或“乳汁不行”。
〖病因病机〗
乳汁缺乏,多因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
1.气血虚弱
乳汁为血所化,赖气运行。气血来源于水谷精微,若脾胃素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复因分娩失血过多→气血亏虚→无以化乳→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
2. 肝郁气滞
产后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因而乳汁不行。《儒门事亲》记载:“或因啼哭恚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
此外,尚有精神紧张,劳逸失常,哺乳方法不善等,均可影响乳汁分泌。如郁久化火,可导致乳痈。
〖辨证论治〗
乳汁缺乏,证有虚实,如乳房柔软,不胀不痛者,多为气血俱虚,治宜补益气血,并注意饮食,增加营养。如乳房胀硬而痛,乳汁浓稠者,多为实证,属肝郁气滞,治宜疏肝解郁,并注意乳痈的防治。
产后缺乳各证的症状与治疗对比表
证型主症 兼症 舌脉治法 主方
气血虚弱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疲食少,面色少华。舌淡,苔少,脉细弱。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丹
肝郁气滞产后乳汁分泌量少,甚或全无,质浓稠,乳房胀硬疼痛。
情志抑郁,胸胁胀闷,食欲减退,或身有微热。 舌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
〖辨证施护〗
本病的特点是产后排出的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其原因有二,一是乳胀,乳络不通,排出不畅,宜活络通乳;二是气血不足,乳汁缺乏,宜补益气血通乳。护理过程中,注意辨其虚实,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1.注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助产妇机体功能迅速恢复。
2.适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促使气血流通。可做简单体操,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3.加强精神护理,畅情志,避恼怒,忌忧郁,尽量使心境保持平和,则肝气条达,疏泄有度,以致乳汁畅行。
4. 注意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保持乳头清洁,每次哺乳前用温开水清洗乳头。若发现乳房胀硬热痛且有块,可予青黛散或如意金黄散外敷。并注意及时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
5.乳汁缺少,宜加强饮食护理。饮食宜富有营养,忌食辛辣刺激助阳化火之品,并注意增加水分的摄取。属于气血不足者,可选猪蹄花生汤、鲢鱼汤等,属于肝郁气滞者,可选丝瓜桃仁糖浆,山甲王不留饮(穿山甲15g,王不留行30g,煎水服)。
《女科经纶》引吴蒙斋曰:“新产后伤寒,不可轻易发汗,产时有伤力发热;有去血过多发热;有恶露不去发热;有三日蒸乳发热;有早起劳动,饮食停滞发热。状类伤寒,要在仔细详辨,切不可便发汗。大抵产后大血空虚,汗出则变筋惕肉瞤,或郁冒昏迷,或搐搦,或便秘,其害非轻。”
1.《诸病源候论·产后无乳汁候》:“妇人手太阳少阴之脉,下为月水,上为乳汁。妊娠之人,月水不通,初以养胎,既产则水血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者,故无乳汁也。”
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八·下乳治法》:“产妇有二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盛者,当用通草漏芦土瓜根辈;虚者,当用成炼钟乳粉猪蹄鲫鱼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