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台湾电视剧2017:湖北经济如何发力?理论界为湖北经济发展把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6:12:29


    湖北日报讯(记者 李云清)放眼全球,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需求疲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速回落,宏观调控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从全局出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明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如何把握“稳”与“进”?湖北经济如何发力?26日,省委宣传部就这些关乎发展的根本问题,召开了理论界经济工作座谈会,把脉2012年的湖北经济。

    认清形势,统一思想

    “要科学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充分认识湖北发展的有利条件,将稳定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形成崇尚发展的文化、创造发展条件的文化、体现发展内涵和品位的文化,坚定不移地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的一席话,让与会的20多位代表顿时活跃起来。

    湖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曾成贵研究员指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开展2012年经济工作,统一思想非常重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稳中求进”主基调对湖北来说,进,应该是湖北经济的强音符。坚决唱响进的强音符,才能演成支点建设、跨越发展的宏伟乐章。

    湖北省政府研究室研究员王正怀、省发改委刘世奎研究员认为,2011年的湖北,可谓是大机遇、大挑战,大变革、大跨越。武汉、襄阳、宜昌、荆州……一个个增长极点燃发展新引擎;鄂东、鄂西、长江经济带……一个个区域经济板块正在隆起。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中部六省第一。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湖北省具备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稳中求进,好中求快。

    大家一致认为,“稳”首先是指导思想上要“稳”,跨越式发展战略要“稳”,良好的发展势头要“稳”,要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一系列战略。湖北的“好中求快”正是全国“稳中求进”的有力支撑。

    实体经济是跨越发展的基石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基础。一旦实业空心化,经济发展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大多数专家认为发展实体经济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张中华教授认为,湖北省仍处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要坚定不移地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力度。通过投资导向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自主创新以及“两型”社会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邓亚平认为,基于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政策环境的预判,我们要坚持“扩大融资、引导需求、优化服务、深化改革”,做大实体金融,更好地支持湖北省经济发展“好中求快”。

    湖北省广电网络股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祁国钧说,湖北省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接近5%,也即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湖北省委财经办(农办)吕江文认为,在深化农产品加工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也是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教授指出,各省都在改革开放,但是,跨越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创新措施上。“动作大,成绩大,问题依然大”是湖北省2011年的写照,希望明年一是创新要有更大的动作,二是全民创业要落到实处,三是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工业优先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升华。

    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未来

    当前世界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各主要国家都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走向新一轮经济繁荣的突破口。湖北要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就必须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这件事关系到湖北的未来。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武汉大学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健教授指出,要发展实体经济,就要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体经济中最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发展潜力的“绩优股”。湖北有科教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争取使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在全国的前列。在这方面,我们既要有自觉,又要有自信。

    武汉大学伍新木教授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个关键:一是创新金融,美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经验是创新金融,金融创新的本质功能是激活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金融创新是关键的创新,是核心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物质前提。二是创新型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型产业发展的关键,创新型人才是一切创新的载体。

    壮大区域经济,加快城镇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最主要的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必然伴侣,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促进器。

    曾成贵研究员认为,“两圈一带”格局下,有了“两个省域副中心”,“两座山:大别山、武陵山”,“壮腰工程”,这些既是战略的展开,也是战略的深化。战略深化是区域经济大发展的强大动力。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研究员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要做好接地的工作。湖北省近几年全力推进的“两圈一带”战略,尤其是掀起的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高潮,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构筑打下了坚实基础。2012年是长江中游城市群能否真正形成的关键年。湖北在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中要勇于担当,通过加快建设长江中游港口群,“给力”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振兴区域经济的大背景下加快城镇化的步伐。

    武汉大学简新华教授认为,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不必然同步推进。可能出现城镇化超过工业化的过度城镇化,或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滞后城镇化。中国经济增长现在进入主要依靠城镇化推动的阶段,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强大支撑。扩大内需是战略重点,最大的内需在于城镇化(产生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必须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伍新木教授则认为,湖北的工业水平并不高于全国,没有工业化,城镇化就没有支撑。所以,坚定不移走湖北特色工业化道路,来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惠民生、促和谐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提出“相对剥夺感”这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今天依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相对剥夺感是一种向上比较的社会心理,但其根源则在于社会资源分配是否相对公平,尤其是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余立国指出,多年来,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越来越低,全国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60%下降到目前的40%。政府和企业收入则持续快速增长,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和土地出租金以平均30%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占GDP比重已逾三成,远高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速。

    余立国认为,社会保障是与劳动者利益密切相关的另一项分配制度,目前在缴保基数标准上存在偏高的问题。在劳动收入与分配制度中,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工资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确保职工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华中科技大学贺雪峰教授充满“三农”情怀。他说,无论稳增长、控物价,还是扩内需,都要坚实的“三农”基础来支撑。要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健全农村社会基层组织,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

    武汉大学周运清教授认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民生幸福。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读懂社会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规律,提高执行能力,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要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把群众工作落在实处,凝聚民心民力;社会管理创新要在制度层面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安全型社区”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让城乡居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