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雪的公主:铲除中国股市“制度性操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37:16
钮文新    发表于 2012年01月31日
举报
如果我们非要对制度性操纵给出一个定义,那我的理解是:由于制度和系统性的偏袒,导致被偏袒者获得暴利的现象。其实,历史早已多次证明,政府对特权资本的纵容,必定导致符合特权利益的市场规则,而这些规则必然引发制度性操纵。
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正是因为特权资本始终存在,制度性操纵一直就是一个根本无法革除的毒瘤。这个毒瘤不仅没人过问,甚至被当作“惯例”堂而皇之地发扬光大。我们不妨看一个例子――股票上市首日开盘价被操纵的问题。这个问题,表面上看不过是个小小的“点”,但实际上却是扭曲中国股市的、一个重大的制度性问题。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1994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一个“关于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座谈会,在这个会上,作为中华工商时报证券版的主编,我第一次提出了“新股首日开盘价被人为操纵”的问题。此后,我专门就此与当时中国证监会的某位高层领导交换了意见。这位领导告诉我:这个问题“会里”(指证监会)不是不知道,而是现在不宜严管。证监会认为,中国股市正值发育初期,培育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市场是当务之急。如果按照“国际规范”去做,虽然可以抑制“新股首日开盘价的操纵”问题,但一、二市场的“差价”消失了,那一级市场的投资者就很难受到鼓励,新股就存在“滞销”的风险。
当时我想,既然证监会已经知道这种市场“操纵”行为存在而且有害,那日后就一定会予解决,我也就没再提过此事。
但是,今天的情况愈演愈烈。以中石油为例,16.7元发行,凭什么首日开盘价会高达48.6元?谁希望在48.6元买进?如果48.6元是市场认同的价格,那为什么当初不以48.6元的价格发行,而是16.7元?又为什么48.6元开盘后,会一路跌到10元?很明显,近31元的价差是“做出来的”,是市场“操纵”的结果;股价过度下跌同样也是当初被“操纵”的必然后果。
纵观中国股市历史,类似事件比比皆是,尤其是股市处于熊市之时,新股发行价远远高过同类公司的二级市场价格,而且几乎无一例外地高开低走。而这种“操纵”,让操纵者实现巨额利润的同时,却给二级市场投资者留下了长长的苦难。那到底是谁在操纵这个“新股上市首日的开盘价”?制度。
在当前的交易制度下,新股上市首日开盘的第一时间,是一个“只有需求、没有供给”的市场,这不是奇怪吗?按照发达市场的惯例,股票承销商手中一定会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它们必须在新股开盘后的一段时间内,充当市场价格维护者的角色。它们必须保证自己承销的股票发行成功,而这个成功的标志是:新股上市后20个交易日之内,市场价格不会偏离发行价±15%。
中国监管者知不知道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知道。至少我本人就向若干证监会主席、副主席级别的领导当面或书面表述过。但问题迄今无解。这绝不是小问题,这是关键性制度的扭曲,它的危害非常多、而且非常大。
首先,它使得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堆积了大量短线资金,它虽然可以确保新股发行成功,但却使中国股市从新股发行的第一时间就被超短线的投机客所控制。不是吗?去看看中国的货币市场,每当大盘股发行之时,其利率都会有所上升。为什么?因为特权阶层(这是另一类特权资本)通过金融机构大量从货币市场上拆借短线资金,用于新股认购。它们真是希望长线持有股票吗?当然不是。它们不过是想搭乘制度性操纵的轿子,而“合法地”赚取股市一、二级市场的差价。
其次,畸高无比的“新股首日开盘价”,已经使得股票上市后失去投资价值,而这样的股票,要是编不出动听的“故事”就没有上涨的理由。从而必然导致中国股票二级市场变成带“老千”的赌场,而对于投资者来说,那就是地狱。
第三,这样的规则扭曲了中国股市的投资理念,所谓“新股不败”就是典型例证。其实,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投资者通常认为新股的风险远远高于“旧股”,因为新股在市场上的存续期太短,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对公司经营风格不了解。
第四,制度性操纵的存在,使得所有公司都希望借助这样的制度获得暴利,从而不惜铤而走险。这使得腐败猖獗,造假成风。
第五,股市完全失去了资本定价的功能,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核心要素”市场彻底无效,彻底失去了资源配置的功能。
那为什么监管者听之任之?因为,把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摆在同一个天平上,监管者更偏袒公司,认为股市更重要的功能是融资。正是这种对特权资本的偏袒,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特权资本)大量上市的过程中,监管者绝不允许“国企新股发行失败”,哪怕这件事会无情地侵害中小股民的权益。
也正是因为国有企业这一特权资本扭曲了股市公平的规则,才使得今天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