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安庆绪怎么换t:关于支持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52:00

关于支持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按照“上大抓小”,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要求,政府办公厅组织力量就当前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解,并就有关问题选择重点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形成此报告。同时,我们还依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及有关部门建议,初步拟定了我市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供参阅。

一、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产生的作用

“十一五”时期,全市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一是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009年末,全市中小企业(含个体工商户)达到22.5万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0个;实现增加值334.2亿元,同比增长15.8%,占全市GDP的47.5%;实缴税金28.84亿元,同比增长21.3%,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7.2%。2010年,全口径预计实现增加值396亿元,是“十一五”初期的3倍多,五年年均增幅达到24.6%。二是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60 %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2009年,全市累计有40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与哈工大、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20户年营业收入超千万元骨干企业建立了产品研发机构,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达到320多项,有19种产品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产品,有39种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或省著名商标,获得国家专利7项。三是中小企业广泛吸纳社会就业,对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截止2010年,全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0.4万人,占城镇就业总数的69.4%。其中,第二产业11290户,从业人员21万人;第三产业13.1万户,从业人员39.6万人。(剔除个体工商户,全市中小企业7478户,从业人员31.4万人,占城镇就业总数的36%。其中,第二产业2856户,从业人员16.4万人;第三产业4622户,从业人员15万人)四是中小企业产业领域广阔,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全市中小企业主要是以绿色食品加工和为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配套生产两大产业为主体,主要行业包括加工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及信息产业等,二三产业的比重为78.7:21.3。年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0户,超10亿元企业2户。其中绿色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吃配两大产业约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46.7%左右。五是税收逐年增加,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十一五”期间,全市中小企业实缴税金的年均增幅在20.8 %左右,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30个,超百万元企业达到180个,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

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市近50%的GDP、40%的税收和70%的城镇就业。可以说,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一向也是民营经济的生力军,是催发经济活力的主力军。中小企业能否实现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市面临的重要经济和社会问题。因为只有稳住、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它所覆盖的人群才能有消费能力,才能真正解决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换句话说,如果不把中小企业本身拥有大量的税收、解决就业的能力、创新的动力等释放出来,我市经济增速不快、质量不高或大而不强的被动局面就无法得到有效化解。

二、制约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症结问题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受我市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确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管理指导难。一方面,我市中小企业分别由发改、工信和商务、工商等部门管理,实施统一管理和服务的机构不明晰、不健全,不仅缺乏有力、有效的统筹协调,而且在数据统计口径上也各自为政,不科学、不全面,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管理仍处于两难境地,具体表现就是既有人管又无人管。有人管是因为职能部门都有这样的内设机构;无人管是因为都管一点又管不到点子上。比如说,中小企业的全面升级、结构调整、技术改造、技术人员培训和待遇等,几乎无人过问;再比如,对于现在整个经济指标体系来说,从上至下有关中小企业的经济指标基本没有,无从分析。大的宏观数据,我们认为都是国有或大型主导的,最后很有可能会导致一种悲观的情况:国进民退或大进小退进一步加重,民间资本的活跃度降低,整个经济的活力下降。

(二)企业融资难。这也是最突出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90%以上中小企业认为,受企业规模、资产情况等方面限制,申办银行贷款、申请政府资金、利用科技创新资金、以及利用风险投资金难度很大,而100%的企业都认为利用信用担保贷款很难。融资难的首要一个表现就是担保难。中小企业资本不够雄厚,企业资信等级低,而且银行贷款抵押物仅限“两证”(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大量中小企业恰恰没有“两证”,难以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支持;我市的一些担保公司,由于缺少担保金,能够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数量极为有限。第二个是因为贷款门槛的限制。据了解,金融机构为企业贷款最低准入制度为产值收入1000万元以上,而中小企业产值收入多在500万元以下,这等于把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再有,就是民间资本尚没有完全激活。如果依据中国社科院模型测算:一个地区的民间资本规模约为该地区GDP的6.5%(2010年我市的GDP约为830亿元),由此可以粗略匡算,我市当前民间资本规模约为54亿元;如果依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对民间融资的调查推算,我国民间融资规模占GDP的6.96%左右,占本外币贷款的5.92%左右,我市当前民间资本规模在30亿元—58亿元之间。据国家有关方面的调查,全社会80多个行业,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个,而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1个。这也是导致民间投资不活跃的主导因素之一。

(三)企业办事难。主要表现为:一是需要的手续多。我市对企业行使管理职能的部门多达几十个,企业对审批手续繁琐、时间过长反响较为强烈。他们认为,投资与建设领域审批项目设置过多,只要有规定、有利益的都必须拿到台前来,死抠规章,一个一个过关,差一个也不行。二是跑的次数多。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要逐一“拜山头”,正常的手续也要到处求人托人来办;涉及一个部门的也到处受卡,审批事项不是被一次告知,而是科科告知、人人告知,关系一个科室就要进一次门,而且没有规定的时限,着急就自己来问来等。三是人为设置障碍多。权力部门化、个人化比较严重。一些企业反映,脸难看都是小事,关键是没有利益不办事,这难那难有了打点就不难,为什么在一些环节上必须点名企业老总出面才能过关,这背后的事实大家心知肚明。这些问题和弊端的存在,严重伤害了企业感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了企业投资和生产效率。

(四)企业摆脱负担难。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可以说是在重负之下,苦苦挣扎,创业生存难,生命周期短。据了解,一些私企的生命周期都不足5年,8—10年以上的才会逐步稳定。这除自身发展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在负担上。一是各种名目的收费多。据工信部统计,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有18个,按收费项目分有69个大类,子项目上千。如行政执法部门的注册登记费、年检费、强制培训费、持证上岗费、商品检验、卫生管理费等,名目繁多。二是各种检查评比罚款多。一般的一个中小企业都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合格证、示范证、先进证、优秀证等,每种评比都是交费的;所有有检查职能的部门一年至少一两次甚至三四次的检查,相当多数的检查,每查必罚。三是吃、拿、卡、要无故勒索多。一时打点不满意,轻则罚款,重则借故停业整顿。据工信部统计,私企不合理负担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强迫订购书刊”、“各种摊派”、“强拉赞助”。从有关区的调查显示,有一半的企业反映近年来承担的各项负担不降反增,有一半以上的企业认为负担沉重的原因是乱收费,对此企业有意见也不敢提。这类问题,不深入企业实地查访,个别交心,单靠行风检查、征求意见这些措施是难以发现的。

(五)企业成长发展难。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企业正在被自身所累。就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主本身难以突破,自身的经营能力、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企业发展的速度,使得遇到发展难题就裹足不前。另一个是企业受生存环境影响很大。中小企业本来就处在困难的弱势地位,再加上一些问题引不起足够重视,又有市场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增加,使部分企业无力继续生产经营。据工商部门年检统计,从2005年到2010年六年间,我市共有5704户私营企业注册,年均增幅10.8%;有1704户私营企业注销,影响增幅近5个百分点。

根据以上分析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在此次调查中也侧重了解了中小企业期望政府扶持和解决的几个方面,应当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具体详见附表)

三、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这一最有活力的群体能否茁壮地成长,直接关系到我市经济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无大不强,无小不稳。我们应将“上大抓小”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我市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目标的战略举措,在坚定不移招大引强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实施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成长工程,以及与其相配套的载体建设工程、技术改造工程、管理提升工程、绿色产业工程,既要让更多“顶天立地”大项目落地生根,也要让“铺天盖地”中小企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总的,应确立一个部门统抓,市、区及相关部门集中打造优良环境支持,实现科学、有效的服务。具体建议如下:

(一)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第一个方面是破解企业办事难问题。在简化审批内容上,推行备案制。只要符合产业政策,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在满足环保、消防、安全等部门要求的基础上,其他审批部门只要备案或核准等履行程序即可,给予即时办理或先上项目后补手续。在优化办事程序上,推行“投资项目踏勘联审制”(即:办理联办事项时,只需到责任窗口进行申报,由窗口填写《联办件报送单》上报中心,由中心明确时间、地点,协调各相关部门进行现场踏勘联审,当场提出明确意见,再由各相关部门按规定的承诺时限办理),由此将审批链条的各个部门推到了平行的位置,实现了同时(并联)审批。涉及大量前置审批问题的推行“告知承诺制”(即:在企业设立、变更登记时,由职能部门将前置审批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范的有关规定告知申请人,申请人在具备开业基本条件并对被告知事项做出承诺后,即可边筹备、边经营、边办理),这就使得在不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的前提下,建立起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企业双方诚信的关系。在方便企业办事上,推行“全程代理制”(实行“三级代理”:一是跨部门联办代理,即由中心理清办理程序、划分办理责任、明确牵头全程代理部门,实施跨部门办事全程代理;二是区主管部门代理,集中需办理事项,按规定时间分批次帮办、代办;三是镇、街联络员代理,由他们全程帮助当地企业、群众办理审批手续)。此外,还可着重探索重大投资项目办理“绿色通道”制度、挂牌销号制度,以及在非工作时间特事特办的项目预约登记办理制度等,并通过探索网上预审和网上审批,实现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

第二个方面是建立快速查处行政效能投诉机制。一是建立开放式投诉的“绿色通道”。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针对中小企业的行政审批、行政收费,以及行政执法内容、依据、频率及行政处罚案件等,并设立执法虚实举报窗口,连同市长电话、市长信箱一起,接受企业对政府执法部门的投诉;建立投诉挂牌销号制度,投诉案件由监察部门一口受理,实行投诉包案督办制,分类处置、分流调查,按性质实行红黄绿牌管理,必要的可申请法制部门行政复议,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二是全面推行涉企审批事项办理情况评价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主要是通过点调的方式不定期选取中小企业法人代表对与企业有联系的经济管理、执法、服务部门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态度以及实行行政公示制、工作时限制、服务承诺制等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三是投诉、评议结果应用。即与干部使用、行风评议、评先评优挂钩。如,对年内连续被投诉3次或测评不满意的公开曝光,对部门直接责任人进行调整,5年内不予提拔;对整改后被再次投诉或评议不满意的,对部门主要领导进行问责,主管领导进行调整,部门三年内取消各类评优资格等。

第三个方面是下决心整治企业不合理负担。借助国家实施企业减负尤其是中小企业减负的有利契机,一是全面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不合法的收费项目,坚决取消;对虽有收费依据但企业反响强烈的收费项目,按照“能免则免、能缓则缓、能减则减”的原则清理;对停收暂时有困难的,要列出时间表,限期清理。同时,在企业设立物价联络员,监督行政部门收费行为。二是严格控制涉企检查。各部门依法对企业进行的常规性检查,年初要制定年度计划并报市监察局备案;涉及公共安全、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等应急公务或突发事件的检查,以及上级安排的突击性检查等,应在检查结束后立即报市监察局备查。同时,推动行政联合执法检查。三是清理规范涉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四是严禁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省规定的收费项目外,禁止任何部门和单位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或变相收取管理费、会员费以及向企业索要赞助、“搭车”收费等;依法进行的罚款,有裁量区间的一般按下限执行;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重要事项外,对企业处罚应以行政教育指导为主。

(二)营造务实开明的政策环境

1、创业发展方面。一是引导中小企业从原来的分散布局向工业园区相对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并突出抓好产业的前置和后置关联,如机械加工方面政府可建立平台,将大型企业的外委量尽可能协调在本市加工等,力争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关联企业为配套延伸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二是在税费支持上,降低中小企业创业门槛,对初创小企业实行“零门槛”,并且在一定期限内免征一切税费;或者可考虑实行新办企业试生产制度,试生产期内,除申请一般纳税人外,其余视同小规模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办法征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三是在财政支持上,可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和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以及支持开展培训管理咨询和创业辅导服务;对中小企业到境外推销产品和进行商务洽谈提供指导、组织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并将中小企业名牌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四是建立“百户企业扶持计划”。每年重点选择300—500户企业,实行市、区(县)两级领导和部门“一对一”包扶制度,建立绿色通道,全程跟踪服务,一包到底,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显性政绩的依据之一。

2、技术创新方面。将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是对重点企业技改升级办项目的,有关部门应当在规划、用地、财税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二是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贴息基金试点,扩大企业技术升级性投资;三是政府对创办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实施更加优惠的财税政策。

3、其它有关方面。?市经合局及县区有关部门应定期拿出一些适合中小企业投资或发展的项目,对其优先考虑和实行政策优惠。②在创立名牌产品和著名、知名商标方面,继续落实更具激励性的奖励政策。③对吸收大学生和下岗人员、失地农民、残疾人就业的中小企业,可考虑在税收或政策补贴上给予一定的优惠。④对高新区企业用地上的遗留问题,应在土地出让金、证照办理方面尽快落实,特别是企业在厂区内扩建厂房,由于审批时间过长,未办理手续且建完投入生产的,可考虑集中补办一批。

(三)营造多元健康的融资环境

第一,各商业银行要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通过开办个人创业贷款、动产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贷款等新型贷款品种,探索一条适合中小企业发展之路。同时,积极探索和尝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短期融资券、集合贷款、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法,逐步扩大规模。

第二,探索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在国家政策法规体系还未完善之前,我市可先行出台一个支持担保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再担保资金筹集运作管理办法,以指导、规范担保业健康发展。这包括:①政府有关部门对现有重点担保公司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金注入。同时努力促进商业性担保机构的扩大和发展,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担保市场,鼓励担保机构的多样化。?要鼓励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多个中小企业可通过共同出资联合起来,组建互助担保机构,用机构的资产和信用来为成员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第三,探索激活民间资本的有效方式。一是出台民间融资法律法规和办法。如,建立包括民间借贷渠道、金额、利率等指标的调查监测制度,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能够测度以企业为平台的民间借贷的规模,为分析社会融资结构提供基础。二是加强对中介金融机构的定向支持与合作,重点解决中介机构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三是建议由政府协调组建社团法人类型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来源:①财政拨付资本金;②中小企业自愿交纳风险保证金;③银行对被担保人让出一部分利益;④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入股。四是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融资租赁领域,政府应施行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参与融资租赁。五是积极推进村镇银行、利民金融机构的设立步伐,以手续简便、业务灵活的优质服务,吸引闲散民间借贷资金进入金融轨道。六是甄别民间融资类型,加强对灰色的、半合法的民间融资行为研究分析、规范和引导,坚决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七是规范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小额贷款公司,扶持资本超亿元的小贷公司做大做强。?解决其金融安全、资金来源和放款限制等方面问题;?打破投资壁垒,完善市场准入政策,建立促进民间投资奖励机制。建议对服务中小企业成效突出的小额贷款公司按贷款余额的2%给予中央财政定向费用补贴资金,时间可以试行三年,并允许其优先开展企业财务咨询、票据贴现、资产转让等新业务试点,扩大企业利润来源;?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发放涉企贷款的激励力度。贷款超过规定比例一定幅度的(如60%)小额贷款公司,给予税收、专项奖励或设立分支机构等方面的政策激励;④开拓资金来源渠道,采取适当方式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后续资金缺乏问题。建议修订相关管理办法,拓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引导银行对发放中小企业等政策鼓励贷款的小额贷款公司给予一定的融资优惠利率,对经营规范、良好的可以适当放宽融资比例;⑤建立政府担保机制,解除小额贷款公司后顾之忧;⑥建议把小额贷款公司统一纳入金融体系的监管范围,促其依法规范经营。

(四)营造宽松活跃的创业环境。集中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

按照政府主导、资源整合、公益服务、规范运作的思路,建立起我市较完备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的角色侧重于对整个服务体系的指导、规范、监督和管理,而不强调直接面对中小企业开展服务。

1、政府扶持建立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与其他社会中介组织互为补充,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2、政府鼓励各类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引领和指导各类社会中介机构,采取政府资助、政府指定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咨询服务、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销展览和法律咨询等服务。

3、市工商局、司法局等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律师协会等社会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辅导及相关代理服务,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

4、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载体作用,开辟科技产业孵化器,积极开展招商引智。同时,积极帮助、协调前景广阔的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工信委等部门每年组织一次大中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对接,在产品配套和科技长效服务上提供保证。

5、由市金融办、人民银行、税务、工信、工商部门负责,开展信用评级、星级企业评定等工作,根据不同等级建立企业绿色通道;通过组建互助担保公司和偿试建立民营担保公司等方式,多方解决融资难题。

6、在解决企业人才难题上,可借鉴吉林省的做法,实行“优秀人才派遣制度”,即由政府及人事部门建立“人才储备资源库”,如中小企业需要,即可提出申请,让企业省时、省钱、省力。同时,充分利用党校、职业院校等阵地,采用社会化培训和企业自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对企业家、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训网络。

7、实行“保姆式服务”模式,服务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的干部、职工、技术人员“下海”,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高等院校师生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走向社会,创办企业。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科技成果鉴定等方面的制度,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健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完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