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用微商水印相机:文化? ? ? 中国传世名画 网上读书园地论坛 免费学术资源站 - powered by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03:54

文化      中国传世名画

本帖被 磁铁 设置为精华(2008-03-15)
乔柯翠林图
陆师道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174.8厘米,
横98.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画群峰苍翠,山穴幽岩,小桥流水,云烟吞吐,气象万千,有一宽敞堂屋,依山傍水而筑,前后乔柯翠林,松柏盘曲。亭内有人凭案端坐,有人肃穆侍立,各具神态。此幅参揉文徵明工整清丽“小青绿”  的山水技法,  山石勾勒粗细兼用,山顶攒以密密层层的点子。全图用笔工整,设色精工,神韵清远。
  陆师道(1 51 7-约1 580),明代画家。字子传,号元洲,更号五湖,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十七年(1 558)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尚实少卿。工诗文,擅书画,尤善山水,为文徵明弟子。风格淡远秀丽。



云山清趣图
赵衷
卷 纸本  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纵29.8厘米  横36厘米
  此图为《张观等五家集绘卷》之一。画群山丛树,烟云出没,意境清幽。山峦用水墨轻勾淡染,卧笔点苔,丛树以率笔随意写之,画风学米派云山。
  赵衷,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元至正年间。字原初,号东吴野人,嘉兴(今浙江嘉兴)人,一作吴江(今江苏吴江)人。世本业医,能篆、隶,善画白描人物、山水、花卉。



双喜图
崔白
立轴  绢木  淡设色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纵193.7厘米  横103.4厘米
  此图写秋野景物,草树坡石,布置生动,而秋风飒飒竹树摇撼,  山草皆靡,风势甚烈。整幅画面诗意之浓郁,有声有色,真堪称一幅“西风颂”了。而体物之精,笔势欲动,诚如黄庭坚称崔白之画为“盗造物机”,大得自然野趣,偶然着笔,巧夺天工。
        崔白,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子西,濠梁(今安徽风阳东)人。熙宁初,诏与艾宣、丁贶、葛守昌画垂拱殿御启鹤竹各一扇,而以白为首出,  因补图画院艺学。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体制清赡,笔迹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别创一种清淡疏秀之格,一变宋初以来画院中流行的黄筌父子的浓艳细密的画风。




树色平远图
郭熙
手卷  绢本  墨笔  32.4厘米  横104.8厘米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本画卷为郭氏所擅长的秋山平远景色。表现深秋郊外的优美景象。开卷处为远山野水,次而出现坡陀老树,冈阜上筑有凉亭,正是文人雅士诗酒嘉会的理想佳处。画中点缀有拄杖的老人,携琴捧盒的仆夫,水面的小舟和飞翔的野凫,都渲染了浓郁的诗意。此图无款,卷后有元明诸家诗文题跋(下图为局部)。



鱼玄机,原名鱼幼薇,字慧兰,“玄机”她是出家后的道号,清代为避康熙皇帝的名讳改称为元机。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3年)出生。她幼年时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十一二岁就已经在长安文坛显露文名。流传至今的那句民间俗话“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就出自于她的《寄李亿员外》长诗。《全唐诗》收录她的诗作四十多首,《北梦琐言》、《唐才子传》以及历代的许多民间传说中都有对她的记述。她的父亲一生不第且谢世较早,她和孀母靠着给附近的青楼女子做些针线活计勉强度日,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经常到青楼来的著名文人(唐代的文人墨客,把优游于青楼瓦舍当成是一种文人的雅事)。其中,她接触最早、交往最深的是诗人温庭筠,往来之间,二人多有唱和。后来,经温庭筠的引见,鱼玄机认识了李亿并做了李亿的偏房,终因李亿原配裴氏所不容,最后只得避于道观中。也许是因为婚姻的不幸与从小所接触环境的影响,她在生活上开始变得恣情纵欲,放荡不羁。终因妒而生恨,把她的侍婢绿翘杀死,最终获罪问斩,时年26岁。
    改琦不愧是一位人物画大家,他选择了一个新奇的视角,别具匠心地演绎了这个人物,于是我们看到了这张《元机诗意图》。画面的右上方有一处题识:“元机诗意,秋室老人(余集,清代画家)有此图,今在荛圃处。乙酉初夏,七芗改琦并记。”这段文字说明,改琦是在见过秋室老人画的“元机诗意”图后才创作了这幅画的。既然是新作,就要既忠实原作又要有所区别,呈现出自己的风格,这无疑又给创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乍看该作,似乎没什么出奇的地方,只不过描画了一个在椅上静坐的女子。她体态匀称,衣着淡雅,神态静穆,面无表情。然而,这种“神态静穆”、“面无表情”的特殊情态,恰恰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画中元机安静地坐在藤椅上,低头垂眉间若有所思,是忧虑?是哀怨?是在思慕故人?这些感觉让观者凭借着对鱼玄机生平的了解任意遐想……可以说,改琦的这件作品只完成了一半,另外的一半——画中人物的情绪与思想,是由观者在欣赏作品同时所产生的遐想中完成的。至于对画中人物是褒是贬,是喜是恶,只能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幅画中的人物造型既简洁又准确,用笔流畅,线条灵动自然,沉稳爽利。画面以冷色调为主,素雅之中显现出一种凝重的氛围。局部色彩虽然浓重,但没有丝毫的火气与庸俗,因此没破坏整体设色淡雅宁静的基调。作者没有给人物过多的装饰,发髻上没有太多的首饰,身上也没有太多的点缀,脸上更没有过多的脂粉。对于画中的主角处理的似乎简单,却对画中的“配角”——那把用酸枣树的枝干雕琢成的椅子,不厌其烦地精描细绘,精心地勾勒晕染,把椅子的结构造型与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否有些喧宾夺主?不是!正是有了“配角”的繁,才更突出了“主角”的简,这种别具匠心的衬托效果正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改琦(1773—1828)字伯蕴,一字香白,号七芗,别号玉壶外史、玉壶山人等。清松江府华亭县人。先世是新疆维吾尔族人,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在松江任武职,乃入籍华亭县。工书法,能诗,尤精于长短句。天资聪明,少年时得明代唐寅、仇英的人物画作,遂潜心临摹,尽得其妙,以善画仕女著称当时。代表作有《红楼梦》人物图像50幅,共绘55人,成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并题有诗,名曰《红缕梦图咏》,为后世所推崇。著有《玉壶山房词选》(2卷)、《茶梦庵随笔》(2卷)、《砚北书稿》(1卷)等。此作绢本设色,纵99。3厘米,横32厘米。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雪夜访普图
刘俊
立轴绢小设色
纵143厘米
横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该图是描绘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问功臣赵普的故事。在这个雪夜,赵匡胤和赵普边饮酒边商定统一天下的大计。画中屋内三人,  当中穿龙袍正襟危坐者,为宋太祖赵匡胤;左边着便服拱手而坐者为赵普;右侧捧怀盘侍立的女子为赵普之妻。屋外白雪皑皑,寒鸦缩栖树上,门口四个侍卫,或呵手,或捂耳,更显得寒气袭人。该图布局平衡而概括,线条秀劲有力,设色精丽典雅,人物形象精确,厅堂界画一丝不苟,树石笔法则比较放纵。风格继承南宋“院体”而又有所变化,属于典型的明代宫廷画风。
  刘俊,生卒年不详,字廷伟,擅山水,入能品,人物也佳。为宫廷画家。传世作品有《雪夜访普图》、《刘海戏蟾图》。






流民图(部分)
周臣
长卷纸本水墨纵31.9厘米横244.5厘米
(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原共绘流离失所的难民二十四人。这种描绘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物的绘画在古代是极其罕见的。作者如实描写,不加任何修饰,对笔下人物寄予了深厚的同情。其技法形式与其描绘的对象是统一的。此图原为册页,后一分为二并各装裱成手卷。前半部藏于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学院。此为后半部分,藏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即图中所绘之十二人。人物写实生动,对于形形色色的流民,各尽其态。作者似信手写来,略不经意,但却真切感人。其自跋说明了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柴门送客图
周  臣
立轴纸本设色
纵120.1厘米横56.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取唐人杜甫《南邻》诗末句“相送柴门月色新”诗意入画。画中近处为一古松,躯干蟠曲,枝叶繁茂;一轮皓月挂于树梢,松下露茅屋一角,屋前小道通向河边小舟傍岸,主人和宾客相揖道别,依依不舍,再现了《南邻》诗意。构图严密而有空间感,层次丰富,笔墨苍老,发挥随意。
  周臣,生卒年不详,字舜卿,号东村,江苏苏州人。山水学陈暹,摹李、郭、马、夏,用笔纯熟,是院体中一高手。兼工人物,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传世作品有《沧浪亭图》、《上斋客至图》、《桃源问津图》等。



砺剑图
黄济
立轴绢本设色纵170.7厘米横11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腰挂葫芦,衣衫褴褛,赤足立于水中。双手挽宝剑,在石上磨砺,脚下溪水流淌,岸旁松树,枝叶茂盛,旁置一支拐杖。人物圆睁双目,刻画富于个性,衣纹线条劲健有力,飘洒飞动;山石皴法严谨,松树笔墨工细,是典型的院体风格。
  黄济,生卒年不详,福建闽侯人。官直仁智殿锦衣镇抚。擅写人物,风格豪放,用笔较刻露,得颜辉意韵。



关羽擒将图
商喜
大轴绢本设色纵200厘米横2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所画应是《三国志》中关公水淹七军、生擒庞德的故事。
  全图人物共六人,主角是关羽和庞德。庞德上身裸露,赤脚,双目怒睁,咬牙切齿,毫不畏惧;两裨将在敲桩、绳缚、揿身、压抑被审者的咆哮;关平拔剑威慑,周仓从旁吆喝——把整个审讯场面激化到了绷弦欲断的程度。而关羽蓝巾、绿袍,全身披挂,丹脸凤眼,长髯飘拂,凝神危坐,似于也折服于庞德的“威武不能屈”,其神态威严,气宇轩昂,具大将风度。画面人物间互有呼应,特别是庞德掉头不理,一裨将似欲扭转他的头颅逼他听审,这一描绘增强了戏剧性的冲突。此图人物高大,气势雄壮。线条刚劲流畅,顿挫有力。色彩红绿金粉,鲜艳夺目。画法带有壁画特色,尺幅又极宏大,可能是壁画粉本。至于泉石补景,为南宋院体山水遗规,但出笔劲挺,皴斫有力,也切合整个场面的气氛。



四仙拱寿图
商喜
轴绢本没色
纵98.3厘米横143.8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似是一幅祝寿图,画中佛道二教中人刘海、铁拐李等人渡海。看见空中南极仙翁(亦称寿星),驾鹤飞过,四仙欢呼雀跃。图中以战笔流水描写波浪翻滚之态,人物却以折芦描及铁线描写出,略加渲染,厚重朴实。人物面部神态以线描出,各具神采。画面动静对照,颇有古趣。
  商喜,生卒年不详,字惟吉,濮阳(今河南濮阳)人,一作会稽人。宣宗朝授锦衣卫指挥。山水、人物、花木、翎毛全摹宋人笔意,无不臻妙,为明初士林所重。传世作品有《关羽擒将图》等。



武侯高卧图
朱瞻基
卷纸本墨笔
纵27.7厘米横4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诸葛亮敞胸露怀,头枕书匣,仰面躺在竹丛下,举止疏狂。当是诸葛亮出茅庐辅助刘备之前,隐居南阳躬耕自乐的形象。人物高卧狂放的情态,刻画得很生动,线条洗练。墨竹用笔潇洒,得元人意韵。朱瞻基三十岁作此画赐给老臣陈暄,反映了明代前期,皇室对贤才的渴求心情。
  朱瞻基(1399—1435),朱元璋曾孙,建元宣德,在位十年,朝号宣宗。自号长春真人。雅尚翰墨。尤工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无不臻妙。尝作画赠重臣。传世人物作品有《武侯高卧图》。





归去来兮图(之一、二、三)
马轼等
卷纸本墨笔纵28厘米横分别为60、74
辽宁省博物馆藏
79厘米
  此为马轼与李在、夏芷合作的《归去来兮图》,在此选录三幅。之一为《问征夫以前路》,写陶渊明弃官辞归,策杖而行,正问路于迎面而来的行旅者。二稚童担书琴,牵驴抱剑跟随其后。颇合原文“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之意旨。为马轼所作。    之二为《临清流而赋诗》。写两棵古松下,诗人席地而坐,展卷命笔,若有所思。人物笔法方折有力,简约如梁楷“撕经”、“劈竹”。为李在所画。
  之三为《或棹孤舟》,表现“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辞意。诗人坐船首引颈远望。藤蔓随风左摆,巾带随船右飘,愈显出船行之速和诗人迎风吟思之动静对比。笔墨直逼业师戴进,是夏芷传世不多的代表作之一。
  马轼,生卒年不详,字敬瞻,嘉定(今属上海)人。正统十四年(1449)为钦天监刻漏博士。工诗,尤精绘事,擅山水、人物。与戴进、谢环皆以擅画名于京师。
  夏芷,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宣德时期。字庭芳,一作廷芳,浙江杭州人。擅山水,并兼人物。



琴高乘鲤图
李在
立轴绢本设色纵164.2厘米横95.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古代琴高乘鲤的神话。此图表现琴高辞别众弟子乘鲤而去的情景。全图布局构思精巧,笔墨精纯熟练,充满动势。人物的情态生动,线描劲拔舒畅;山石和树木的画法,融和了郭熙的细润和马远的刚健。设色简淡,格调爽朗明快,在明代院体风格之上又吸取了文人画的技法,独具一格。
  李在,生年不详,卒于1431年。字以政,福建莆田人。宣德时与戴进等同以擅画入宫廷,官直仁智殿待诏,日本画僧雪舟曾与他切磋画艺。工山水,兼擅人物,《画史会要》谓“自戴文进以下,一人而已”。传世作品有《琴高乘鲤图》、《归去来兮图》。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财富:+1(zhiyongtao) 很有收藏价值
  • Posted: 2008-03-15 22:06 | [楼 主] wsbswdx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7
    发帖: 2905
    威望: 30 点
    财富: 27 论坛币
    活期存款: 30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327 论坛币
    在线时间:1046(小时)
    注册时间:2005-01-26 12:23
    最后登录:2010-10-03 00:01





    达摩六代祖师像
    戴进
    长卷绢本设色纵33.8厘米横219.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中设色画佛教禅宗六代祖师的形象,有初祖达摩、二祖神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六组人物之间以岩石、泉水、苍松、古柏相连,并装点佛教圣地。戴进的人物画有工笔和粗笔两种面貌。此画师法刘松年、李唐,工细严谨,人物神态生动,线条劲练,转折顿挫中有流畅洒脱之致,并师承南宋院体的典型风格,笔墨技法具有深厚功力,为其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下图为局部)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杭州人。宣德间(1426—1435)官直仁智殿待诏,绘画临摹精博,得唐宋诸家之妙,故道释、人物、山水、花果、翎毛、走兽等,无所不工。山水师马远、夏圭,并取法郭熙、李唐,俱遒劲苍润;人物佛像能变通运笔,顿挫有力;所作葡萄配以钩勒竹、蟹爪草,别具格调。画在明中叶影响较大,是“浙派”创始人。传世作品有《三顾茅芦图》、《罗汉图》、《钟道夜游图》、《达摩六代祖师像》。



    杏园雅集图
    谢环
    长卷绢本设色纵37厘米横401厘米
    镇江市博物馆藏
      此图作于明正统二年三月初一日,内阁大臣休假,大学士杨荣、杨士奇、杨溥及阁员五人雅集杨荣家的杏园中,宫廷画家谢环亦被邀参加并作此图,共画了二十四人之多,画家本人亦入画中,是当时仕宦生活的真实写照。图中人物面貌具有肖像特征,形象生动,画法工细,衣纹线条准确、挺劲而秀逸,富有质感。界画画法工细,色调艳丽,位置布置得宜。画法源自李唐、刘松年而又有所变化。
      谢环,生卒年不详,字廷循,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后以字行,知学问,喜赋诗。宣德年间征入画院,大被赏遇,授锦衣卫千户,后又升指挥。擅画山水,师张未起,并宗荆浩、关仝、米芾,洪武时已有盛名。《杏园雅集图》是他国内仅存的传世精品。



    陶渊明像(部分)
    王仲玉
    立轴纸本墨笔纵106.8厘米横3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东晋名士陶渊明,神情淡逸,手持空白诗卷,似在构思。笔法秀逸,主以白描勾画,只在发罩、肩牦、袖口处略加淡墨渲染。衣纹的线条舒畅、潇洒、飘逸,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画风继承了元代赵孟颊的白描手法,并更加细腻隽永。
      王仲玉,生卒年不详,洪武中(1368一1398)以能画召至京师。擅长人物画,作品仅有《陶渊明像》传世。




    罗汉图(部分)
    佚名
    长卷纸本墨笔纵30厘米横960厘米
    西泠印社藏
      图中画佛教十六罗汉。罗汉或休闲纳凉,或观山赏梅,或诵读经文,或闭目静坐。人物衣纹柳叶描、游丝描、钉头鼠尾描并用,笔法随意轻松,线条流畅。淡墨勾画,浓墨点睛,使画中罗汉表情生动,神态各异。背景树石用笔潦草,采用泼墨写意法。与笔疏韵足的罗汉融为一体,相为映衬。此选其中两部分。




    朝元图
    马君详等
    壁画
    山西永乐宫
      “朝元图”为永乐宫壁画的一部分,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永乐宫原在山西永济县永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永乐官内,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处均绘有壁画,总面积约八百多平方米。它是道教壁画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朝元图画在三清殿内,四壁及扇面墙两侧均绘壁画。为泰定二年(1325)洛阳马君祥、马七等人所作,  内容描绘道府诸神朝谒元始天尊,故名“朝元图”。壁画以八个高3米的主像(南极、北极、东极、玉皇、勾陈、木公、后土、金母)为中心,前画青龙、白虎二星君,后有天蓬、天犹二元帅,周置仙曹、仙官、天丁、力士、太乙、侍臣、金童、玉女、二十八宿,三十二帝君等,共画像394身。构图宏阔,气势磅礴,主像庄严肃穆,群像环立,形象丰满圆润,个个神采奕奕,无一雷同。他们之间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倾听,有的注视,神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长达数尺,紧劲贯气,既含蓄又有力度。色彩采用重彩勾填,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贴金,更觉绚烂眩目,此风格远承唐宋壁画传统,在元代画坛上独树一帜。这里选取《朝元图》中的二个画面,其一为主像之一的金母,温柔娴雅,高贵富丽;其二为三十二帝君之一的扶桑大帝,庄严肃穆,形神兼备。
      马君详、马七等人,皆元代画工,河南府洛京(今洛阳)人,生平不详。






    搜山图
    佚名
    长卷绢本设色纵53.4厘米横533.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搜山图》流传有几种本子,此卷为时间较早,技法较好但不完整的藏本之一。它根据民间传说,表现二郎神搜山降魔的故事。据《增修灌县志·人物·仙释》的记载和戏曲传本,二郎神是人们把为民除害的隋代嘉州太守赵昱加以神化的传奇人物,他具有“斩蛟”、“降妖”的本领。此图描绘二郎神率领力士神将搜山除魔的情景(画中二郎神未出现)。画面动感强烈,气氛紧张,寓意正义必定战胜邪恶。构思新奇,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十六罗汉图(部分)
    佚名
    轴绢本设色纵129.9厘米横52.9厘米
    (日)东海庵藏
        这个系列罗汉图每幅画一尊罗汉,共十六幅,与常见的元代罗汉图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设色沉着,运笔滞缓,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人物表情深沉,整个画面给人以静谧肃穆的气息。本图画一白发长者,双手合一作前行礼拜状,神态刻画极佳。须眉、毛发以粉、墨点写勾画,双目有神,略加晕染,皮肤着笔不多,却将老人清风瘦骨之态表现的入木三分,真有笔笔传神之意。



    庆有尊者像
    佚名
    立轴绢本设色
    纵117.3厘米横62.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图中所绘罗汉为佛教十八罗汉中第十七位庆有尊者。庆有是难提密多罗之译名,即传《法住记》的作者。图绘一形象奇谲的罗汉袒裸上身,搭披袈裟,手撑竹杖,足踏幼狮,弓腰呈坐姿。旁置湖石座子,上放枇杷。刻画线条清圆劲拔,设色沉着浓丽,颇有唐代贯休画风的影响。此类画幅当为悬挂于寺庙中给人供养的画像,大都出于民间画师之手,接近佛教壁画的风格。



    元世祖后像
    佚名
    册页绢本设色尺寸不详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元世祖后徽伯尔头戴珍珠饰罟罟冠,身着金锦衣缘朱袍的半身像。面容丰满,神态雍容。应出于宫廷画家之手。



    元世祖像
    佚名
    册页绢本没色尺寸不详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所绘为元世祖忽必烈,头戴银鼠暖帽,身着白衣的半身像。丰颐,蓄须,重髯,神态肃穆,已是老年的容颜。画家用淡色晕染脸部不同的部位,以线条勾出耳、鼻、眼及眼角的鱼尾纹。用笔细谨传神,毫不呆板。
      帝王的肖像画大都不具画家的名款,故无从考证画像的作者,但无疑是出自服务于宫廷的肖像画家之手,代表了元代肖像画的创作水平。



    相马图
    佚名
    轴绢本设色纵40厘米横65.4厘米
    (美)私人藏
      此图绘一红衣执杖者相马的情景。拴于树干上的二马,剽悍矫健,站于一旁的相马者,仪态庄重,眼光中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此图画面简洁,不作背景,主体突出。人、马造型准确生动,线条取法李公麟,简劲冷敛,富有韵味,设色清润淡雅。画风与任仁发、任伯温鞍马画相近,  当为元代鞍马画高手所作。



    杨竹西小像
    王绎倪瓒
    卷纸本墨笔纵27.7厘米横8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由王绎画杨谦小像,倪瓒补画松石平坡。图中杨谦策杖缓行,他头戴乌帽,身穿长袍,面留须髯,两眼前视,略带微笑,形象慈祥。杨为松江人,号竹西居士,宋亡后不仕。画家用细笔勾描人物面部五官须眉,略烘淡墨,使形神毕现,衣纹以中锋运笔,简练遒劲。倪瓒所画松石,笔间意赅,与人物相烘托,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体现出特定时代文人雅士“抗简孤洁,辟处穷居”的境遇。
      王绎,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字思善,号痴绝生,其先为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后迁居杭州。长于画像。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幼霞,别号极多。无锡人。工诗文,擅画山水、墨竹,擅长书法。其画、其论,对明清文人画影响深远。




    职贡图(部分)
    任伯温
    长卷绢本设色
    纵36.2厘米横220.4厘米
    (美)旧金山亚洲美术馆藏
      此图描绘的是游牧民族入元朝进贡宝马的情景。人物、鞍马均以线条钩勒,细劲宛转,连绵流畅。马鞍上的装饰纹样描绘尤为精细。设色基本用平涂法,面部及衣纹稍加晕染,显出凹凸明暗,有立体感。全图仅画人马,不画背景环境,造型、敷色几乎全用唐人之法,透出古雅气息。(下图为局部)
      任伯温,生卒年不详,元末画家,字士硅。松江(今属上海)人,任仁发之孙。擅画鞍马、人物,师承家法。



    杜秋娘图(部分)
    周  朗
    长卷纸本设色纵32.5厘米横28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唐杜牧所作《杜秋娘诗》为题,图中杜秋娘唐装高髻长裙,手执排箫独立凝思,其面容丰满端庄,衣带飘拂,婀娜多姿。画家用浓墨重染发髻,衬托出白晰的面容。衣纹用笔细劲飘颇有唐人遗韵,也较好地表现了这位歌舞伎的丰姿与惆怅的□□□□?
      周朗,生卒年不详,字朗伯,号冰壶画隐。元顺帝时人。擅画马,亦工仕女画。《杜秋娘图》是他仅见的传世之作。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财富:+2(zhiyongtao)
  • Posted: 2008-03-15 22:24 | 1 楼 wsbswdx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7
    发帖: 2905
    威望: 30 点
    财富: 27 论坛币
    活期存款: 30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327 论坛币
    在线时间:1046(小时)
    注册时间:2005-01-26 12:23
    最后登录:2010-10-03 00:01


    瑶池仙乐图
    张渥
    立轴纸本淡设色
    纵116.1厘米横56.3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取祝寿吉祥之意。画中瑶池烟波浩渺,岸边高崖耸立,树木葱笼。四位寿星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精神矍烁,正仰望空中,欣喜地恭迎西王母。空中祥云缭绕,西王母衣袂飘飘,正按落云头而来。身旁侍女手捧托盘,上有仙桃四枚,画面构图上下呼应,以白描手法为主,淡加敷色。山水之景与人物之情融合在一起,自成天趣。







    九歌图
    张渥
    纸本墨笔纵28厘米横602.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九歌图》卷共十一段,每段一图,画屈原像及楚辞《九歌》中的《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十章内容。此卷笔法流畅工整,秀劲宛转,线条纤细飞扬,体现了元代的白描风格。形象稍有差别。图中吴睿所书《九歌》亦改用篆书,并识云“至正六年九月既望吴睿书”。至正六年为公元1346年。图中有“淮南张渥”款,有专家认为此系后添伪款。   张渥,生年不详,卒于1356年,元代画家。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后为杭(今浙江杭州)人。博学多艺,累考科举不中,遂致力于诗画。擅绘人物,学李公麟白描,也有人说他学南宋梁楷。笔法细劲,形象生动。传世作品有《九歌图》、《雪夜访戴图》、《瑶池仙庆图》等。
     



    伯牙鼓琴图
    王振鹏
    卷绢本水墨纵31.4厘米横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春秋时期俞伯牙、钟子期因一曲《高山流水》而引为知音的故事为题,表现了钟子期正凝神细品琴音时的情景。作者通过生动的画笔、准确的造型,刻画了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心活动。弹琴者的专注、听琴者的入神,都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此图用笔细劲轻利,笔法严谨,造形准确,起伏偃仰,穿插隐现,都做到脉络清晰,线条圆转流畅。大石用淡墨轻擦,轻淡秀润,与人物互为映衬,赋于人物高雅秀润之气。全卷有浓厚的超脱尘世的情感色彩和将现实隐逸化、理想化的追求倾向。
      王振鹏,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因画艺受知于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赐号孤云处士。官至漕运千户;曾入秘书监,遍观古今图书,临摹古人名迹。用笔细劲,气势飞动,不为法拘。传世作品有《伯牙鼓琴图》、《金明池龙舟竞渡图》等。



    人马图
    赵麟
    卷纸本设色尺寸不详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为《赵氏三世人马图卷》之一。图绘着唐装的奚官双手握缰牵一匹花斑马,奚官神态安详,马亦温驯。线描匀净文雅,沉稳平实,画格显然承袭了家风。
      赵麟,生卒年不详。字彦徵,湖州(今属浙江)人,赵雍之子。擅画人马、山水。



    临戴进谢安东山图(部分)
    沈周
    立轴绢本水墨设色纵170.7厘米横89.8厘米
    美私人藏
      成语“东山再起”,说的是东晋谢安辞职归隐东山(今浙江上虞境内),其后复职为相的故事。此图表现的是谢安东山携伎外出郊游的情景。画面左上沈周题称此作临自戴进,但戴进原作已佚,比较戴进其它作品来看,在画风上尚有一定差距,故此画可看作是沈周在参考了戴进作品后精心绘制的。此图人物的描绘、树木的勾填,山石的皴染均极工致富丽,反映出沈周刻意描摹的认真态度和不分门户、兼容诸家的坦荡胸襟。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擅画山水,得家法于父恒吉、伯父贞吉,兼师杜琼、赵国鲁,后远宗董源、巨然、李成,以己意发之;晚年醉心吴镇。兼二花卉、鸟兽,擅用重墨浅色,饶有韵致,偶尔也作人物,名重于明代中叶画坛,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秋林话旧图》、《沧洲趣图》、《临戴进谢安东山图》等。



    货郎图·冬景
    吕文英
    立轴绢本设色纵163.2厘米横91.5厘米
    (日)根津美术馆藏



    货郎图·秋景
    吕文英
    立轴绢本设色纵163.2厘米横91.5厘米
    (日)根津美术馆藏



    货郎图·春景(部分)
    吕文英
    立轴绢本设色纵161.2厘米横91.8厘米
    (日)东京艺术大学资料馆藏
      以货郎为画题在宋以后的风俗画中十分流行。此图分春夏秋冬四幅,四幅作品都以雕栏玉砌、花木映衬的庭院为场景,表现卖货郎以各种小商品逗诱孩童的快乐情景。四幅作品在构图、人物描绘和场景处理上大致相似,只是用不同的花木表现季节的变化。例如春景中,以牡丹、桃、桧柏来体现春意;夏景中以蜀葵、椿、柳等作为季节标识。无款,各幅画面中央上都有“钦赐吕英图书”的朱印,结合场景特征来看,此图可能是吕文英受命为宫廷贵族们贺喜而画的。
      吕文英(142l~1505),括苍(今浙江丽水)人。擅画人物,亦写山水,为明代浙派名家之一。孝宗弘治间(1481—1505)与吕纪同以指挥知直仁智殿。文英以人物、吕纪以翎毛而受宠,人呼文英为“小吕”,吕纪为“大吕”。传世作品有《江村风雨图》、《货郎图》等。



    一团和气图
    朱见深
    立轴纸本设色纵48.7厘米横3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构图非常绝妙。粗看之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揣摩,却是三人合一。在佛的左耳处,有一老者的发髻,着道教的冠帽,面左侧坐;佛的右耳为戴方巾的老者,作儒家打扮,面右侧坐。此二人团膝相接,侧脸相对,手各持经卷一端。第三人则手持佛珠,手搭在两人肩上,头脸被遮,只露出光光的头顶,当是佛教中人。从朱见深的题跋中,可知画的内容和含意。晋朝高僧慧远,居住庐山东林寺,三十余年,送客不过虎溪。一日,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来访,临行慧远相送,不知不觉间送过了虎溪,引起虎啸声声,三人相视大笑,世传为“虎溪三笑”。此画意在合三人为一体,“蔼一团之和气”。画法上,衣纹顿挫有致,似金钩铁画,细劲流畅,形象极其生动传神。在明宪宗的这幅画中,三教人物抱作一团,共论经书,组成和睦而又喜气的画面,正是当时“三教合一”思想的体现。
      朱见深(1448—1487),明宣宗之孙,英宗之子,庙号宪宗,建元成化。画史称他长于诗文绘事,工画神像及山水小景。时作墨戏,以赐群臣。



    汉殿论功图
    刘俊
    立轴绢本设色纵165厘米横106.5厘米
    (美)私人藏
      此图取材于“汉殿论功”的典故。汉高祖刘邦初立,功臣在殿上争功邀赏,致拔剑砍殿柱。叔孙通乃说高祖召鲁地诸生,规定朝仪,高祖大喜,以为如此始知皇帝之尊。画家在表现这一汉代历史题材时,礼节和陈设却都以明朝宫廷生活为准则。用精谨的笔法描绘植满奇花珍木的宫院里,皇帝端坐于巨大屏风前,威严的武士守候于一侧,大臣们进谏、听朝,井然有序。人物衣饰线条转折起伏,疏密有致,设色明快和谐,体现出刘俊在人物画方面的高深造谐。



    老子骑牛图
    张路
    立轴纸本浅设色
    纵101.5厘米
    横55.3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不写背景,老子坐于青牛背上,手持《道德经》卷,正抬眼注视着一只飞蝠。人物用笔干枯瘦劲,粗细兼施,突出了老子清朗的道家风范。青牛以笔直接染出,略加浓墨点染勾画,神形俱备,栩栩如生。
      张路(1464—1538),字天驰,号平山,河南开封人。大学生,未入仕途,游情于绘画创作。人物师法吴伟,笔势狂放而草率。亦擅花鸟。传世作品有《吹萧女仙图》、《人物故事图》、《渔父图》等。



    寒山拾得图
    蒋贵
    立轴绢本水墨淡设色纵173.5厘米横105.5厘米
    (美)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此图画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与拾得二人。寒山亦称寒山子,居天台始丰县寒岩,好吟词偈,状似疯癫。拾得是孤儿,寺僧拾而养之,故名拾得,在寺执炊涤器,与寒山友善。元明清画家多喜以此为画题,此图中左边蓬发者为拾得,右边为寒山。一着淡墨,一似白描,以战笔和铁线描写衣纹。淡墨渲染背景,衬出古树枯蔓覆雪之景。图中右部署有“青山”,为蒋贵号,并钤有印。这是目前所知蒋贵唯一署名的作品。
      蒋贵,生卒年不详,号青山,仪真(今江苏仪征)人。师吴伟,人物画细致逼真,山水画亦重写实。






    胡人出猎图
    张龙章
    长卷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303厘米
    (美)私人藏
        此图卷描绘胡人出猎情景,画面从左至右可分为牵马备鞍、列队出发、围捕猛虎三部分。人物鞍马众多,但画面组织疏密适度、错落有致、动静结合,富有节奏感,鞍马造型尤为生动。(下二图为局部)
      张龙章,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明代中后期。字伯云,号古塘、武巨山樵,江苏苏州人。师赵孟颊,擅画人、马,亦工山水。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财富:+1(zhiyongtao)
  • Posted: 2008-03-15 22:40 | 2 楼 wsbswdx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7
    发帖: 2905
    威望: 30 点
    财富: 27 论坛币
    活期存款: 30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327 论坛币
    在线时间:1046(小时)
    注册时间:2005-01-26 12:23
    最后登录:2010-10-03 00:01



    马球图
    佚名
    卷绢本水墨设色尺寸不详
    (英)xxx·阿尔贝蒂博物馆藏
      图中骏马昂首奋蹄,骑士群情激昂。左右二士穿白袍,伺机出击;中央二士着灰衣,抡臂抢球。人物以游丝描及铁线描写衣纹,造型生动传神;骏马以铁线描绘肢体,解剖精确。马球在三国曹植《名都篇》中已见载,至唐代,宫廷竞尚马球运动。此图从画题、服饰、风格判断,颇类唐画,极有可能是据唐本所摹。



    琵琶美人图
    吴伟
    立轴纸本水墨
    纵124.5厘米横61.2厘米
    (美)印地安那波里斯美术馆藏
      画中一位手抱琵琶的女子,侧面低首,神情幽怨哀愁。画家用近白描的简略笔墨勾画出人物形象,衣饰线条转折流畅,似行云流水,仅在某些局部以淡墨略加渲染。画面无任何背景,主体突出,简洁明快。画幅上有孙一元、黄姬水等三人题的诗跋,称“江夏兹图,允为神品”。



    东方朔偷桃图
    吴伟
    立轴绢本水墨淡设色纵134.6厘米横87.6厘米
    (美)马萨诸塞州美术馆藏
      东方朔为西汉名士,擅长辞赋,性诙谐,后世常以东方朔逸事为画题进行创作。此图描绘东方朔从西王母处偷得仙桃后,匆匆逃跑的情景。画中未作任何背景,仅绘银发长髯的东方朔左手捧着硕大的仙桃,右手紧握书卷,一边疾步奔走,一边转首回望,其紧张与机敏之态,栩栩如生。以散乱的笔触和淋漓的运墨表现出腰间所围毛皮的蓬松;顿挫跌宕的运笔又令衣袍、帽带在风中自如地飘举翻转,呈现出作家写意白描豪放纵逸的画风。



    歌舞图
    吴伟
    立轴纸本墨笔
    纵118.9厘米
    横64.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正中的歌舞女孩,为青楼歌妓李奴奴,年仅十岁,娇小玲珑,能歌善舞,周围众人正倾心观赏。此图用白描法,线条纤细,略加顿挫,形象清秀,带有拙味。继承了宋元以来的工笔白描人物画传统,属于作者工细一路的人物画风格。画面上有唐寅、祝枝山等六家题诗,占画面大半。从诸家题诗中推知,此图当作于弘治癸亥,吴伟时年四十五岁。他在孝宗弘治年间再度离开画院后,寄居秦淮,经常出入歌楼画舫,饮酒狎妓,乘兴作画。此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生活行径。




    武陵春图
    吴伟
    卷纸本墨笔纵27.5厘米横93.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伟的人物画有粗笔写意和上笔白描两体。《武陵春图》属于工笔白描一体,流畅秀润,风神隽永。武陵春是江南名妓,原名齐慧贞,传说她与傅生相爱五年,后傅生获罪被徙,慧贞倾其资财营救不得,竟忧惋成疾而死。吴伟同时代的金陵著名文士兼画家徐霖写小传歌颂她,吴伟便据此画了这幅画。画中的武陵春,一手支颐,一手执卷,沉浸在哀惋不平的思绪中。背景只一具石案、一盆疏梅,案上是琴、书、笔、砚,衬出武陵春的才女气质。画面上寥寥三五陈设造成的清幽气氛,可说以极简洁的象征手法烘托出她的高尚情操和悲剧遭遇。吴伟在这幅画上表现出对封建礼教压迫下,坚持真挚爱情的纯洁女性的深切同情,从一个侧面反映着画家的生活理想和民主精神。(下图为局部)
      吴伟(1459~1508),字士英,号鲁夫,更字次翁,号小仙,湖北武昌人。成化间为宫廷作画,官仁智殿待诏。弘治时孝宗晋授其为锦衣卫百户,赐“画状元”印章。人物宗吴道子,取法南宋画院体格,笔势奔放。早年作白描,则以秀劲见长,兼能xxx,也擅山水,是明代中叶继戴进后“浙派”健将,从学者颇多,人称“江夏派”。传世作品有《铁笛图》、《崆峒问道图》、《武陵春图》等。



    东山携妓图
    郭诩
    立轴纸本墨笔纵123.8厘米横49.9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以东晋名士谢安栖隐东山的轶事为蓝本。谢安,字安石,未入仕前已名重于时,朝廷屡次征召,皆以病辞,隐居会稽之东山,放情山水,以声色自娱,每出游必携妓同行。后出仕司马,又升任宰相。在此画面上,谢安清须飘洒,气宇轩昂;三妓云发高耸,缓步随后。画面全以水墨勾染而成,显得清雅古逸;线条流畅舒放,劲健有神,为谢安逍遥自适的形象塑造倍增串彩。右上有郭诩题诗云:“西履东山踏软尘,中原事业在经纶,群姬逐伴相欢笑,犹胜桓温壁后人。”画家实际上是借谢安的故事,  自寓逍遥豪迈、情狂不羁之意。诗后有“嘉靖丙戌春七十一翁清狂道人泰和郭诩识”款识,可知此图乃郭诩晚年手笔。



    琵琶行图
    郭诩
    立轴纸本墨笔纵154厘米横4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诗人以亲身经历,描写沦落江湖歌女的遭遇,来寄寓自己因人妒嫉而遭贬谪的愤懑心情。此图根据长诗的内容而创作。上方自书行草《琵琶行》全诗,画中不设背景,仅画诗人白居易与歌女邂逅相逢的情景。歌女怀抱琵琶,头绾高髻,身穿曳地长裙,身姿窈窕,面貌秀美,文静中稍显忧伤憔悴,似向诗人诉说不幸身世;诗人端坐于旁,双手抚膝,面部微微侧向歌女,大度雍容,意态温雅,似在倾听歌女诉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有所呼应,笔法流畅,用意精道。突出表现了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主题,给观者以艺术感染力。
        郭诩(1456~约1529),字仁弘,号清狂,江西泰和人,致力于书画,多游名山。弘治中征入京师,授锦衣官,固辞不就。擅作写意人物,信手点抹,笔势形动,尤擅杂画小品,笔墨简括,用没骨法画花鸟,颇有生趣。传世作品有《人物草虫图》、《东山携妓图》、《琵琶行图》。





    古贤诗意图(之一、二、三)
    杜堇
    卷纸本墨笔纵28厘米横108.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原共九段,每段有金琮书唐宋名诗,杜堇按诗意作图。分别为李白《右军笼鹅》、韩愈《桃花源》、李白《把酒问月》、韩愈《听颖师弹琴》、庐同《咏茶》、杜甫《饮中八仙》、杜甫《东山宴饮》、黄庭坚《咏水仙》、杜甫《舟中夜雪》三首,共十二首诗,九幅图。图中用笔秀劲,刻画细腻,人物形象生动;墨色淡雅,意境清幽,皆得诗意要旨。此选其中三幅:之一《饮中八仙》,是人物最多的一幅,颇为热闹,把贺知章、李琏、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各种醉态,按诗意毕露于白描之中,耐人寻味。之二《东山宴饮》,图中三人饮酒,其中一人为杜甫,旁有侍童执酒壶,岩石苍松,以示山顶,表现手法近乎图解,然亦合于诗意。之三《咏水仙》,则写老者夜坐水畔,皓月倒影,欣赏湖边数丛水仙,颇得诗意。



    梅下横琴图
    杜堇
    立轴绢本设色
    纵207.9厘米
    横109.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士人在山坡平台上抚琴赏梅的情景。老梅虬曲如苍龙盘空,红梅绽开,远处云雾中峰岫出没;士人倚坐树干,手抚琴弦,仰视梅花,旁有童子煮茶捧盏伺候。此图表达了文人高雅的情趣。山峦树石的画法接近马夏一派,而笔调较为柔和精巧;人物刻画精细,面部略敷铅粉,衣褶劲利流畅,吸收了北宋李公麟和元代张渥的线描技巧。在南宋院画的基础上,又趋向清新秀逸,  自成一格。





    伏生授经图
    杜堇
    立轴绢本设色纵147厘米横104.5厘米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伏生为汉代济南人,字子贱,原为秦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学受到极大打击,至西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的人,时伏生已年九十余,老不能行,文帝使晁错往受,得二十八篇,即所谓《今文尚书》。此图表现的即是这个题材,  图中倚坐在方席上的老者即是伏生,鬓发苍苍,老态龙钟。伏案疾书者即是晁错,正在记录伏生所授经文。全图上整细腻,与杜堇其他作品相比要严谨一些,体现了院体绘画的传统风格。 



    狩猎人物图
    赵雍
    卷绢本设色纵39厘米横尺寸不详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
      此图以高丽(朝鲜)国诞生之神话为画题。传说河伯之女生卵得子,名朱蒙,猿臂善射,随王出猎,箭无虚发,为王所嫉而欲杀之。朱蒙乘马遁去,水族助其渡河。此长卷分为三部。此选其中的围猎部分。中部为盆地,王者与随从多着白袍,马缀红缨,人物或骑或立。造型威武雄壮,色彩明艳动人。画家集工笔人物、鞍马、青绿山水于一图,场面宏大,构图精当,功力不逊于其父赵孟烦。



    高峰原妙禅师像(部分)
    赵雍
    立轴绢本设色纵114.7厘米横46.7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高峰原妙是元代禅宗的领袖,赵孟烦、管道畀夫妇与之过从甚密,曾拜他为师。此像是在高峰圆寂后所绘。其面部结构以令人惊绝的墨线描绘而出。黑发既长且厚,间杂灰发,非常吻合五十八岁去世的高峰的年龄。衣纹线条遒劲老辣,绵延有致,充溢着书法线条的质感和力度。与十四世纪的的人物画相比,此图更为精致严谨。但此画是否赵雍真迹,尚有争论。



    临李公麟人马图
    赵雍
    卷纸本水墨设色纵31.7厘米横73.5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赵雍除擅画山水外,也以画人物、鞍马见长,在元代有一定影响。此卷为临仿北宋李公麟白描《五马图》中的第一组人马像,并敷以颜色。牵马者身穿朱衣,两臂抱于腹前,侧脸望着身后的贡马,漫步前行。画人马用线细劲连绵,人物胡须及马尾线描极为精彩。与原作相比,马体略显肥胖,而神骏英发之气似嫌不足。




    张果见明皇图
    任仁发
    卷绢本设色纵41.5厘米横10'7.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果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为唐时人,自称生于尧时,故称张果老。唐玄宗遣使迎入长安,请演种种法术,此画正是表现这个场面的。图中唐玄宗李隆基(明皇)穿龙袍高坐圈椅中,右方第一人即张果老,白髯高冠,紫衣对坐;地下一箧,启盖斜置,一小白驴从箧中飞奔而出,一童蹲地驱之。画中人物气韵生动,用笔轻净利落,衣纹作游丝描,线条简练刚劲,设色古雅明丽,极为上整。(下图为局部)
      任仁发(1255~1327),元代画家、水利家。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今属上海)人。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工书法,擅画人物、花鸟,尤长于画马,识者谓可与赵孟烦相匹敌,“用笔逼龙眠”,“法备而神完”,在当时享有盛誉。传世作品有《人马图》、《出圉图》、《张果见明皇图》等。



    人马图(部分)
    任仁发
    卷绢本设色纵29.2厘米横136.8厘米
    (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元代尚古之风甚盛,这不仅表现在钱选、赵孟烦等典型的文人画家身上,还表现在任仁发身上。此卷所画人物,全为唐人装束。人马均用游丝描法,用笔工细圆劲,设色古雅明净,意态生动,不画背景,较多地保留了唐人遗法,为任氏人马画中的代表性精品。 Posted: 2008-03-15 22:57 | 3 楼 wsbswdx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7
    发帖: 2905
    威望: 30 点
    财富: 27 论坛币
    活期存款: 30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327 论坛币
    在线时间:1046(小时)
    注册时间:2005-01-26 12:23
    最后登录:2010-10-03 00:01


    蛤蟆仙人像
    颜辉
    立轴绢本设色
    纵191.3厘米横79.8厘米
    (日)知恩寺藏
      蛤蟆仙人是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其形象与元、明两代流行的道教神仙刘海蟾接近,二者可能为一人。图绘蛤蟆仙人左执一花果枝,右手拎大蛤蟆搭于肩头,坐于石上,神情愉悦安详。作者以略带夸张变形的手法描绘人物形象,给人以既真实又神奇荒诞的印象。此图与前幅《铁拐仙人像》组成对幅,风格一致。



    铁拐仙人像
    颜辉
    立轴绢本设色
    纵191.3厘米横79。8厘米
    (日)知恩寺藏
      铁拐李是道教著名“八仙”之一,民间关于他的传说颇多。此图中铁拐李斜背包袱,上系葫芦,拐杖支于胸前,双目仰视,口中嘘气;其精魄借此一道白气飞离肉体,消逝于茫茫虚空之中,构思十分奇特。全图笔法简劲,略仿梁楷风格的简笔兼破墨。人物衣纹线体粗厚,辅以细笔。这种画法对明代吴伟、张路等人的人物画很有影响。
      颜辉,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宋末元初。字秋月,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工书擅画,为当时最著名的道释人物画家。特别其画风源出南宋刘、李、马、夏一派,又由宋末梁楷、牧奚谷等名家中衍变,功力极深。直到明末,还有许多画家追慕其画风。颜辉在日本影响尤其大,日本画圣雪舟就对其极为推崇。传世作品有《水月观音图》、《铁拐仙人像》等。




    梦蝶图
    刘贯道
    卷绢本水墨设色纵30厘米横65厘米
    (美)私人藏
      此图取材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将此场景置于炎夏树荫。童子抵树根而眠,庄周坦胸仰卧石榻,鼾声醉人,其上一对蝴蝶翩然而乐,点明画题。笔法细利削劲,晕染有致,虽略似画家的《消夏图》,但其人物面貌、神情、衣纹及木石器物法与《消夏图》颇异,且文献著录中不见此画,故是否为刘氏所作尚存疑问。(下图为局部)




    夏图
    刘贯道
    卷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9.3厘米横71.2厘米
    (美)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画一士大夫倚阮独卧榻上,手执麈尾,微锁双眉,嘴紧闭作凝思状,从卧者衣着神态及坦胸露腹之状看,大约是一个超脱飘逸之士。人物背景为蕉荫屏风,屏风上画几个童子在侍御仕者,后有山水屏风,此即重屏。画面布局紧凑,笔法凝练坚实,人物意态舒畅,风格颇近宋代院画。在芭蕉竹枝空隙处用小字书写“贯道”二字。构图与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王齐翰《勘书图》略近。而卷中所绘人物,据推测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
      刘贯道,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仲贤,  中山(今河北定县)人。至元十六年(1279)写《裕宗像》,补御衣局使。画道释人物悉宗晋、唐,尤擅画应真神佛,为一时高手。山水则师法郭熙,佳处逼真。花竹鸟兽,亦能集诸家之长,传世作品有《忽必烈出猎图》、《消夏图》。



    红衣罗汉图
    赵孟顺
    卷纸本设色纵26厘米横5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赵孟烦的人物画大多出于想象,但也有写实之作,只是传世较少,此《红衣罗汉图》堪称代表作之一。
      图中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盘腿坐于大树下面的青石之上,左手前伸,神态安详坚毅,似在说法。根据作者题记所言,因常与西域僧人往来,“耳目相接”,故能对西域僧人的神态特征刻画入微。图中罗汉取梵相,人物的造型及表现手段取法唐代阎立本,以铁线描钩勒,用笔凝重;设色浓丽,以赭石、土黄、石绿与大红袈裟形成鲜明对比;构图采用由左向右的开合形式,引人联想。此图作于作者五十一岁时,是高度表现了其艺术创造力的一幅杰作。




    浴马图
    赵盂颊
    卷绢本设色纵28.5厘米横15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工笔青绿设色画。绘骏马十四匹,分黑、白、灰、褐、花斑等诸色。体格雄健,神态各异。或立于水渚岸边,或饮水吃草,或卧立嘶鸣、昂首顾盼。圉人有冲洗马身者,有骑马临溪者,亦有恬适乘凉者,所有形象有动有静,疏密相杂,既不相扰,又互为照应,显示出画家构图功力之高深。此图是作者早、中年所作,是南宋画风和晋唐画风的合璧,如远水远坡渐渐虚去的水墨渲淡之法乃南宋风格;而圆转流畅、工细紧密的线描又似唐人手笔,是画家人物鞍马画中的精品。
      赵孟烦(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宋宗室。元仁宗时,官至魏国公。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遥追五代、北宋法度,开创了元代新画风。传世作品有《秋郊饮马图》、《浴马图》、《水村图》等。




    杨贵妃上马图
    钱选
    卷纸本设色纵29.5厘米横117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元代绘画的复古之风早在元初“吴兴八俊”之一钱选的作品中已经较为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这包括人物服饰、构图特点、设色及取材等几个方面。此卷绘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上马的情形。玄宗骑照夜白,侧面望着贵妃,贵妃旁有两侍女协助。图中共绘十四人,  皆着唐装,人物身形饱满,姿态、动作各不相同,形象刻画细微、生动。衣纹线描工整,连绵转折,顿挫有力,皆为游丝描。敷色虽艳丽而又雅洁清润,画人物不着背景,也是受唐代绘画的影响所致。
      钱选(约1239—1299),宋末元初画家。字舜举,号玉潭、譬川翁,家有习懒斋,因号习懒翁,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南宋亡,自谓“耻作黄金奴”,甘心“老作画师头雪白”,隐于绘事,以终其身。擅画人物、花鸟、蔬果和山水,人物师李公麟,花木、翎毛师法赵昌,青绿山水师法赵千里,喜作折枝花木,笔致柔劲,着色清丽,有装饰味,传世作品有《柴桑翁像》、《卢仝烹茶图》、《浮玉山居图》、《扶醉图》等。






    中山出游图
    龚开
    卷纸本水墨纵32.8厘米
    横169.5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此图画钟馗与妹率众小鬼出游。群鬼或抬或扛,肩挑手拎,十分热闹。图中描绘钟馗奇丑无比,却无凶神恶煞之感,其妹及众侍女鬼皆以墨作胭脂涂在脸上,奇趣横生。作者以戏剧性手法描绘这一出鬼怪闹剧,极尽幽默诙谐之能事。造型夸张变异,笔法道劲洒脱。其墨鬼画法的鲜明个性在元代以前绘画中尚不多见。(下图为局部)
      龚开(1222~约1304),字圣与,一作圣予,号翠岩,淮阴(今属江苏)人。南宋理宗景定(1260~1 264)间任两淮制置司监职。宋亡后,入元不仕,以遗老的身份往来于杭州、平江(今江苏苏州)等地,靠卖画为生。擅画人物,用笔雄健,喜作钟馗像。画马师曹霸,山水师米芾、米友仁,兼擅隶书,能诗。传世作品有《骏骨图》、《中山出游图》等。



    回鹘王子供养像
    佚名
    壁画尺寸不详
    甘肃敦煌莫高窟409窟
      回鹘王子礼佛图,其榜题字迹模糊,故身分不明,但和对面壁上的妇人供养像以及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里的回鹘高昌时期的回鹘贵族供养像的服饰是一致的。回鹘王子像面形浑圆,细眼小嘴,戴顶云缕冠,穿团龙锦袍,手执香炉作礼佛状。前有一小王子,捧盘侍奉供物。后随侍卫八人,分别持着伞、遮晕扇、执铁笊篱、宝剑、弓箭,完全是回鹘贵族王子出行的排场。画像基本承袭唐风,人物布局是传统的主大仆小,排列有序。线条虽多已退蚀剥落,其色彩仍清晰耀目。回鹘王的团龙袍虽已变为黑色,其团龙纹饰却愈加突出,侍卫服饰以青、绿二色为主,从而形成一个静穆庄重的调子。背景为一片蓝天青空,把供养人像烘托得更为鲜亮。



    西夏王妃供养图
    佚名
    壁画尺寸不详
    甘肃敦煌莫高窟409窟
      西夏时,党项族统治者与回鹘人同信佛教,交往频繁。当时沙州(敦煌)虽在西夏政权统治之下,但回鹘人到莫高窟造奉佛像并绘制他们的供养像,亦是自然的事。
      这副壁画中所绘的两个回鹘贵族妇女,体态丰韵,头顶高冠,手持瑞花,有唐朝风韵。画面线条清晰,色彩妍丽,以粉线勾画五官,而头发却以留白绘出。风格独特,装饰意味浓厚。






    文姬归汉图
    张踽
    卷绢本设色纵29厘米横129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
      此卷画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重点突出归汉的行旅场面,不加配景。人骑疏密错落,互相呼应,真切描绘出长途跋涉的气氛和朔风凛冽的塞外环境,并以众人护面避风之态与文姬挺立的身躯与坚定的面容相对比,衬托出她急切的心理状态和坚强的性格。笔墨遒劲简练,富于变化,有吴道子遗风。设色浅淡丰富,典雅和谐,被学界认为是“稀世珍宝”。题款“祗应司张踽画”。踽,字迹不清,郭沫若审定为“踽”,祗应司为金章宗泰和元年(1201)设置,则知张踽后于张硅。(下二图为局部)
      张踽,金代画家。生平不详。传世作品有《文姬归汉图》。 Posted: 2008-03-15 23:08 | 4 楼 wsbswdx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7
    发帖: 2905
    威望: 30 点
    财富: 27 论坛币
    活期存款: 30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327 论坛币
    在线时间:1046(小时)
    注册时间:2005-01-26 12:23
    最后登录:2010-10-03 00:01





    明妃出塞图
    宫素然
    卷纸本水墨纵30.2厘米横160.2厘米
    (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关于此图的作者及时代,学界颇有争议。此画的构图与人物造型与张踽的《文姬归汉图》极为相似,图中绘西汉元帝时宫女王嫱(字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子,与随从行出塞外的情形。寒风迎面,景色荒凉,人物形象刻画极为真实生动,笔墨技巧纯熟,线条勾画细致流畅,以淡墨稍染衣褶、马体,粗笔淡墨,几笔便写出塞外苍茫萧瑟的环境特点。人、犬、马的动作体现出风之肆虐呼啸,也反衬出王昭君镇静、从容的精神面貌,是一件难得的传世佳作。
      宫素然,生平不详,镇阳(今河北定县)人,画史无载。


    出行图
    佚名
    壁画纵160厘米横255厘米
    河北宣化县辽张世卿墓
      此图中四位侍者各持马鞭、华伞、风帽、衣物、茶水碗具等,正在等候主人上马出行,似要去野外踏青赏景。人物刻画生动,以青绿及朱红二色为主进行局部渲染,形成清丽活泼的风格,线描似不经意,人物却神形足备。



    男女侍图
    佚名
    壁画
    纵125厘米
    横140厘米
    河北宣化县辽张世卿墓
      张世卿墓建于辽天庆六年(1116),墓主曾官辽右班殿直检校国子祭酒。墓室规模和壁画与庆陵不相上下,保存基本完好。壁画内容多为日常生活起居、歌舞行乐及四时之景。这幅壁画中,二男二女四个侍者似在恭侯主人起身洗濑,手中持长帛、团扇、水盆等物,以大色块的渲染和细利的线条结合,富有很强的装饰意味。



    采药图
    佚名
    立轴纸本设色纵54厘米横34.6厘米
    山西省雁北地区文物工作站藏
      此图绘神农山中采药满载而归的情景。神农头梳高髻,长脸高鼻;肩披兽皮,腰围叶裳,右手擎紫芝,左手携药锄,背负药篓。人像、衣着、执物均墨彩浓重,用笔厚实;坡道山石简笔淡墨,繁简对比,突出了神农的形象。此图上承唐代人物画的传统,又具辽代民间画工的质朴风格。此图发现于山西省应县木塔内。



    射骑图
    李赞华
    卷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49.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武夫腰弓持箭,立于马前,正在校正箭杆,似在做出猎前的准备。人马刻画最见功夫,活灵活现,血肉俱足。笔法细腻,设色清雅,实为佳品。





    东丹王出行图
    李赞华
    卷绢本设色
    纵27.8J~米横125.1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辽东丹王李赞华自投后唐明宗后,长期居住中原,其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从文献著录来看,此卷是李赞华所画的一件精品。人物形象似胡人,各具姿态,衣冠、服饰、佩带亦各有不同;马匹矫健、丰肥;东丹王神情忧郁,若有所思,正合其弃辽投唐后的处境。人马描绘技法绝佳,构图亦极精妙。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书风近宋高宗赵构。(左下图为局部)
      李赞华(8 9 8—936),契丹人,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长子,封东丹王,投后唐明宗,赐姓名李赞华(原契丹名为耶律倍),后被明宗养子遣人杀害。通阴阳,知音律,工辽、汉文章,擅画契丹人物。



    地官图
    佚名
    立轴绢本设色
    纵125.5厘米横55.9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与天官图和水官图的想象性场景不同,更具有现实生活的色彩。图中地官乘坐白马,侍从前呼后拥,俨然似朝廷官员出巡。背景的画法,  受北宋郭熙和李成的影响。画面下端是钟馗,身着红衣,面目可怖,身后有两名形象狰狞的鬼卒,牵着一只猴和一个鬼,想必是献礼之物。



    天官图
    佚名
    立轴绢本设色
    纵125.5厘米横55.9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美术中经常表现的题材。其起源可追溯到唐代。波士顿美术馆所藏三幅天官、地官、水官图,无题款和年号,从构图和风格上看,应是南宋时期的水陆画。三图均作巡游式安排,主神均为三分之二侧面,各有众多侍从。造型、线条以及画面的运动感都有唐代吴道子的遗韵,故曾被认作是吴道子的作品。此幅天官图中画天官据案而坐,背有繁缛的多边形背光,  四周文臣武将和侍女围成圆形,整组人物立于五彩祥云之上,以表明“天”的性质。



    罗汉图
    佚名
    立轴绢本设色
    纵131.1厘米横56.8厘米
    (日)静嘉堂文库藏
      图中似是“十六罗汉”中的“坐鹿罗汉”宾度罗跋罗惰阉。他端坐于方椅之中,左手抚膝,右手作说法状。前有一浓须侍者,身着红衣和短裙,扭头向身后一贫者作施舍状。背景为山石和松树。此图人物设色浓艳,描绘精细,而背景则用水墨法。




    憩寂图
    佚名
    册页绢本墨笔
    纵22.8厘米横23.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一僧袒腹、结跏趺坐于松根之上,面前杂设纸笔,状似凝思。人物形象注意神态刻画,衣纹用挺拔刚劲的折芦描,远山以水墨渍染。全图的风格与梁楷画迹极相似。



    竹林拨阮图
    佚名
    册页绢本设色
    纵22.7厘米横2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溪边竹林下,三位文士,身着长袍,对坐于兽皮垫上。姿态各异,或拨阮,或凝听。旁有一童子侍候,一童子跪伏溪边汲水。图中人物生动传神,衣纹细劲流畅。衬景丛竹老树,疏密、远近、浓淡相间,错落有致。全幅构图丰满而不拥塞,应为南宋绘画中的佳作。



    田睃醉归图
    佚名
    卷绢本设色纵21.7厘米横7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苍松掩映下一田官,头戴簪花方帽,身着长衣,留着短须,醉意朦胧骑牛缓步而行。旁边一人步行相扶,前面一童子,一手牵牛,一手拿壶饮水。图中田官体态古朴,醉态刻画入微。全图用笔严谨,设色妍美,虬松、翠竹、小树、山石等衬景,配置适宜。卷后有明代看云老人、高廷礼、吴均、王文英、张洪、朱吉、赵友同、苏伯原、李东阳等十六家题记。(下图为局部)



    杨贵妃上马图
    佚名
    团扇绢本设色
    纵25厘米横26.3堙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多为画家偏好的画题。此团扇画玄宗骑在马上,回顾杨贵妃,四宫女正扶持贵妃上马。杨贵妃的娇柔体态,带有宋人审美意蕴。宫殿庭院以界画形式画之,有院体画风。



    大傩图
    立轴绢本设色纵67.4厘米横59.2厘米
      这是一幅描写民间驱除厉疫习俗的风俗画。“傩”的含义是借祭神来驱除厉疫。此图中的人物有的戴假面具,有的拿法器,有的击鼓,手舞足蹈,表现了人们驱除厉疫的传统形式。整幅图中的人物姿态各异,衣纹细致,构图新奇。



    文姬归汉图
    佚名
    册页绢本设色纵24.4厘米横22.2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汉末蔡文姬被匈奴人掳去,后由曹操派人接回中原,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众多诗人和画家的创作素材,而且多带悲伤的情调。此图却不大相同,文姬与丈夫左贤王各骑一马,怀中各抱一个孩子,正在行进之中。文姬面容饱满,神情安详,左贤王则回首顾盼,面露微笑。夫妻之情溢于言表。两匹马慢跑前行的动态,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欢乐、愉快的气氛。线描细柔,设色清丽,形象刻画真切感人,是南宋人物画中的优秀之作,此图为原《文姬归汉图》册页中仅存的一页。






    夜宴图(之一、二)
    佚名
    卷绢本设色纵26.2厘米横160厘米
    (美)私人藏
      此卷取材于唐代十八学士夜宴的典故。描绘十八个文人雅士于花木葱郁的庭院中秉烛宴饮的场面。雅士们分三席而坐,觥筹交错,各显醉态,仆童侍女,忙于搀扶、侍候饮者。图中人物、树木及器具刻画细腻,线条细匀流畅,雅士们醉态各异,均颇传神。阎立本曾遵令画十八学士图,并由褚亮作赞,宋徽宗有摹本,后世多以此为画。此卷人物衣冠及画风,都具有南宋特色。(下二图为局部) Posted: 2008-03-15 23:26 | 5 楼 wsbswdx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7
    发帖: 2905
    威望: 30 点
    财富: 27 论坛币
    活期存款: 30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327 论坛币
    在线时间:1046(小时)
    注册时间:2005-01-26 12:23
    最后登录:2010-10-03 00:01


    槐阴消夏图
    佚名
    册页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中绘一高士翘足高卧于榻上,袒胸露怀,超然洒脱。人物刻画细致,用线圆润细劲,设色极具古雅之意,腰带、鞋履、衣衫边褶、榻沿、案几,色彩呼应统一,整个画面有一种沉静、安逸的韵味。



    十八学士图
    佚名
    立轴绢本设色纵174.1厘米横103.1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十八学士”是唐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后世多以此为画题。此幅名为《十八学士图》,画面上却只画其中四学士正在品评画卷,四学士神情风度皆不同,连僮仆也各有姿态。用笔工整,描画细致,有院体之风。桌椅栏杆也写实逼真,突出大同质感,推测此画作者也是界画高手。






    蚕织图(部分)
    佚名
    长卷绢本设色纵27.5厘米横513厘米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此图所绘内容为江浙一带的蚕织户自“腊月浴蚕”开始,到“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帛的生产过程。该卷由二十四个场面组成,用长房贯穿,每个场面下有楷书小字,注明内容。全卷共绘七十四人,翁媪长幼,皆服宋装。图中人物的神态举止,惟妙惟肖;桑树、户牖、几席、蚕具、织具,均极逼真。画面布局以一长廊式的连房展开,相互联系贯穿。在各处缀以劳动中的人物,从而取得了既和谐统一,又对比变化的艺术效果。此图所用线条清劲简练,人物造型准确,界画工整,色彩淡雅,是一件洋溢着浓郁劳动生活气息的写实佳作。
      根据此卷跋语和历史文献考证,这幅长卷是南宋高宗时期,翰林图画院依据《耕织图》摹画其中蚕织部分而成。小字注是宋高宗吴皇后所书。



    南极老人图
    吕纪
    立轴绢本设色
    纵217厘米
    横2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吕纪以花鸟画闻名,人物画极少见,此图是其惟一的传世人物画。图中对空拱手似在恭迎远客的老者,为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南极老人,又称寿星。人物用笔工中带写,形神俱备。老人身旁为一梅花鹿,鹿与禄同音,也含有喻意。背景为夜雾迷漫,明月高挂,翠竹数株,红杏几枝,一片幽静,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花鸟技法。
      吕纪,生于1477年,卒年不详,宇廷振,号乐愚,浙江宁波人。弘治间(1488~1 505)供事仁智殿,为宫廷作画,官锦衣卫指挥。擅画临古花鸟,亦作粗笔水墨写意者。与边景昭同为明代院体花鸟画临古派的代表。偶作人物。传世人物作品仅见此图。



    湘君湘夫人图
    文徵明
    立轴纸本设色纵100.8厘米横35.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湘君与湘夫人,是根据屈原《楚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创作的。湘君和湘夫人为湘水之神,或云为尧的两个女儿。作者自称此图仿赵孟顺和钱选,其实是他自己的创作。文徵明不仅擅长画山水、花卉、兰竹,亦工人物,但其人物画极为罕见,此图是他的人物画代表作。人物作唐妆,高髻长裙,有飘飘御风之态。形象纤秀,设色以朱碟白粉为主调,  极其淡雅,用笔精工,线条作高古游丝描,细劲流畅。画面不设背景,作者利用画面的空白,衬托了人物款款而行的动态。格调清古幽淡。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仲徵,号衡山,江苏苏州人。诗文书画俱佳。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相切磋,人称“吴中四才子。”五十四岁以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绘画初师沈周,后从宋元诸家探索奥秘。山水近赵孟烦,兼得王蒙神韵、董源笔意,多写江南湖山庭园和文人生活,亦善花卉、兰竹、人物,名重当代,为吴门派重要画家。传世人物作品有《湘君湘夫人图》。



    秋风纨扇图
    唐寅
    立轴纸本墨笔
    纵77.1厘米
    横39.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尽显了画家水墨写意的才能。图中仕女手持纨扇,于秋风渐起之时,在庭院中徘徊,脸上愁云微露。画面左上角题诗云:“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佳人从手中的纨扇想到自己青春难驻,世情可畏,禁不住黯然伤情。画家以简练的笔墨挥写人物形象,笔法略近杜堇,较南宋画家更为洒脱灵活。全画纯用水墨写成,以淡墨染衣带,浓墨画发髻,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墨韵生动。衣纹用笔顿挫转折,纵逸潇洒,寥寥数笔便将佳人“秋扇见弃”的哀情刻画的淋漓尽致。背景处理极为简括,仅以坡石一角,上侧缀有双钩细竹,疏疏落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寞寂寥的感受。此图是明代写意仕女画中的上品。






    临韩熙载夜宴图(之一、二)
    唐寅
    长卷绢本设色
    纵30.8厘米
    横547.8厘米
    重庆市博物馆藏
      五代名门之后韩熙载为避后主李煜的召用,故意耽于声乐。画家顾闳中奉旨窃画韩家夜宴,即成《韩熙载夜宴图》。唐寅临摹此图,在背景中作了较大的改动,而人物形象更显得浓艳华丽,具有明画风格。在此选用两段,一为韩熙载宴听女妓唱曲,二为客人与诸女妓调笑。前者韩熙载敞胸坦腹,盘膝坐在椅子上,手执扇子,身旁身后各有女妓胁侍。座前有一女妓手执笏板歌唱。韩熙载神态闲和,却又似惆怅失意;后者为宴后客散,惟韩熙载最亲近之客,仍坐在庭前椅子上,与一女妓亲昵喃语,难舍难分的心理状态描写得入木三分。另有一女妓双手搭在椅背上,双目凝视,眉宇间流露出妒嫉的神色。此图用笔凝重,设色艳丽,规矩之中,毫厘不失。作者借韩熙载这个人物来抒发心中失意之感。



    吹箫图
    唐寅
    立轴绢本设色
    纵164.8厘米
    横8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唐寅的这幅《吹箫图》仍然沿袭了他早年人物画工细艳丽的特点,继承了五代和宋人工笔重彩的传统,兼用写意笔法。人物面容娟秀,体态端庄。衣纹用笔粗简,劲力流畅,顿挫宛转。敷色浓艳鲜明,技法精工,尤其对细部的刻画,可谓一丝不苟,颇具新意。



    嫦娥执桂图(部分)
    唐寅
    立轴纸本水墨设色纵135.3厘米横58.4厘米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唐寅擅画美女,往往借人物道具的变化发泄自己生平境遇的伤感之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觅求不到知音的苦闷凄凉心态。此图嫦娥裙带飘拂,神形温柔,手持挂花,似非才子莫得。此作意气风发,尤其头部线条圆和流畅,勾染得当,美人的飘逸清丽之态毕现。面容的设色,敷白色晕染,如月色清凝,皎洁典雅。



    孟蜀宫妓图
    唐寅
    立轴绢本设色
    纵124.7厘米
    横63.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上笔重彩画宫妓四人,衣着华贵,云髻高耸,青丝如墨,头饰花冠。从人物穿戴来看,正面两位地位高贵,而背向两位疑是宫婢,正奉酒捧食。图中写宫妓正劝酒作乐,青衣女子似手拿酒盏,正让绿衣女子斟酒,而红衣女子已不胜酒力,正摆手欲止,却被青衣女子挡住。劝、止之间的神态举止被刻画的生动传神。背后无衬景。人物衣饰线条流畅,设色浓艳。服饰上的花纹刻画得十分精细;人物面部用传统的“三白法”表现,晕染细腻,表露出宫廷富贵的生活气息。作者借此图披露孟蜀后主的糜烂生活,有讽喻之意,可证于自题诗、跋。



    牡丹仕女图
    唐寅
    立轴纸本设色
    纵125.9厘米横5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图绘高髻簪花女子,右手持纨扇,左手擎一枝牡丹,露出无限眷惜之意。仕女形象娟秀端丽,眉目和发髻钩勒精细,晕染匀整,具北宋李公麟圆细流利之笔;衣纹线条遒劲畅利,又吸取南宋李唐及元人刚健方折的笔法,具有刚柔相济,工写并用的特点,创明代仕女画的新典型。
      唐寅(1470~l 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解元,会试时因科场舞弊案牵连而被革黜,后游名山大川,致力绘事,卖画为生。山水法李唐、刘松年兼及宋、元诸大家,融汇贯通,或细润秀雅,或苍劲活泼。兼工人物,尤擅表现婀娜娉婷的仕女,灵活素净。为明代“院体派”及“吴派”的健将。传世作品有《秋风纨扇图》、《孟蜀宫妓图》、《临韩熙载夜宴图》等。




    醉饮图
    万邦治
    长卷绢本没色纵24.5厘米横143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所咏者皆为当时豪饮名流,即贺知章、李进、李适之、李白、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该卷就是根据杜甫的诗意而作的。在流泉旁,林荫下,画八位高人醉饮之态;两个侍童一在倒酒,一在扶持醉者。地上散置着琴棋书画、葫芦酒罐,似乎始而论艺,进而痛饮,直至坐卧醉眠。兴未酣者仍举杯劝酒,不胜酒力者避而摆手,人物各具醉姿,形态生动。笔墨技巧有明显的浙派风格,为万邦治的传世佳本。(下图为局部)



    吹箫女仙图
    张路
    立轴绢本墨笔纵141.3厘米横9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一仙女席地盘膝坐在松阴底下,旁边竹编花篮里放有一只大寿桃。微风吹拂,女仙面对汹涌波涛,正在悠闲自在地吹箫。此图用笔粗简劲挺,放纵中见上整;仕女形象刻画细致生动,娴静洒脱,人物结构准确而合乎比例。在画法上,师承吴伟,笔墨却愈加雄健。画面虽无琼楼玉宇,却仍然令人感到清幽美妙。


     
    骑驴图
    张路
    轴纸本没色纵29.8厘米横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一老者骑驴而行。老者稳坐驴背,悠然自得,任驴子快步嘶叫,耐人回味。人物衣纹线条简练而又潇洒流畅;小驴用墨笔直接以没骨之法写出,造型准确,神态生动。画虽简逸却更见功力。


      Posted: 2008-03-15 23:38 | 6 楼 wsbswdx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7
    发帖: 2905
    威望: 30 点
    财富: 27 论坛币
    活期存款: 30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327 论坛币
    在线时间:1046(小时)
    注册时间:2005-01-26 12:23
    最后登录:2010-10-03 00:01


    听琴图
    张路
    轴绢本水墨纵31.4厘米横61厘米
    (德)柏林东亚美术馆藏
      张路擅画人物,最早也成名于人物。其画笔势遒劲,用笔迅疾粗放,动感较强。此图原为大型册页,高居翰认为画中题材可能是“俞伯牙为钟子期弹琴”的故事,表现文人的雅逸生活。画中二人,一人弹琴,一人听琴,弹奏者专心致志的神态和欣赏者妙不可言的表情,颇为生动。人物面部刻画较细,衣纹线条粗细转折较为显露,反映了浙派晚期笔墨特征。



    苏轼回翰林院图
    张路
    卷纸本水墨淡设色纵31.8厘米横121.6厘米
    (美)私人藏
      苏轼由于和王安石的矛盾,被朝廷贬谪,但不久又受重用,被皇上任命于翰林院。一夜忽被皇后召见,向他解释原委,并重申对他的信任,尔后皇后派人送苏轼回翰林院,并让侍从摘下自己座椅上方悬挂的一对金莲灯为他照明。此图表现的正是这一情节。图中主要位置是苏轼,一左一右两位侍从手持莲花灯,莲花灯亦安排在画面的醒目位置。苏轼在侍从的簇拥下缓步回宫,但仍恋恋不舍地向后回顾。人物用线细利率直,带速写之意。画风趋于豪放纵宕一类。画面无作者题款,传为张路作。







    女孝经图
    佚名
    长卷绢本设色纵43.7厘米横82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女孝经》为唐代侯莫陈邈(三字复姓)妻邓氏撰,她因侄女被策封为永王妃,作此书以戒之。全书共为十八章,内容多宣扬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女孝经图》画前九章内容,依次为:一、开宗明义章,二、后妃章,三、三才章,四、贤明章,五、事舅姑章,六、邦君章,七、夫人章,八、孝治章,九、庶人章。各章图后有楷书《女孝经》原文,字体学宋高宗赵构一派。此图画法工整,人物衣纹采用铁线描,设色浓丽,略师唐人画法。绘树木、花石、屋宇,笔法精致。人物的布局及树石的穿插,有唐代遗风,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



    小庭婴戏图
    佚名
    册页绢本设色
    纵26厘米横2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是四小儿在庭院之中争抢打闹的一幕。小儿的神情举止天真活泼,表现了愉悦的气氛。笔法柔润细致,以粉白沿勾线渲染,使画面富有一种明丽安逸的效果。



    百子嬉春图
    佚名
    团扇绢本设色
    纵28.7厘米横31.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极细腻的笔法刻画百子嬉戏游乐的场面。以细腻的笔法,绘尽百子的各种情态。亭台之下的儿童动态十足,他们或舞狮追逐,或斗草争鞠,或玩木偶,或上树,或泛舟;而亭台之上的儿童则较收敛成熟,或品评诗画,或对弈下棋,或抚弄琴弦,或围坐议享,画面人物杂而不乱,繁而不冗。设色和谐明丽。



    蕉荫击球图
    佚名
    团扇绢本没色纵25厘米横2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庭院芭蕉青翠,湖石奇立,两个小儿正在玩槌球游戏,他们的母亲和姐姐在一旁观看。画中四个人的视线都集中到左下角的球体上,在构图上产生一种均衡感,也体现了作者很善于捕捉生活中人物刹那间的动作和情态。画面清新秀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台步月图
    陈清波
    团扇绢本设色
    纵25.6厘米
    横26.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中秋仕女拜月的情景。画面中天空清虚高远,祥云绕月,月下景色空朦。人物衣饰为典型的南宋风格,用笔轻润,敷色雅致。以高台色深厚重的栏杆,衬出人物纤秀婉约的形象,风格清新动人。
      陈清波,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理宗宝枯(1253—1258)时为画院待诏。擅山水,多作西湖全景,皆大幅。风致典雅,笔墨嫣润。传世作品有《湖山春晓图》、《瑶台步月图》等。



    [荷亭儿戏图
    佚名
    团扇绢本设色
    纵23.9厘米
    横25.8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夏日庭院中七个孩子正在嬉戏,他们手执红杖、小鼓、树枝,喧闹打斗。凉亭中,一位妇人一边抚拍着榻上的幼儿,一边似乎正在回头叫孩子们不要打闹。神态写实逼真。妇女的装束反映了南宋的衣饰样式。凉亭内外的结构、布置,刻画得很详细。旧传为五代王齐翰作,但从风格看,应为南宋作品。



    十六罗汉·第二尊者
    赵琼
    立轴绢本设色纵85.6厘米横47.5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赵琼所绘的《十六罗汉》图有十二幅收藏在日本,这是藏于美国的一幅。十六罗汉第二尊者为迦诺迦伐蹉尊者,据说为古印度的一位雄辨家,是亲耳聆听过佛祖言教的声闻弟子。图中尊者趺坐石上,作辩论状。此图用色艳丽、明快,画面富丽堂皇,与日本所藏同被认为是赵琼的真迹。
      赵琼,生卒年不详。南宋宁波佛像画家。作品多流往日本。




    猴侍水星神图
    张思恭
    立轴绢本设色
    纵121.4厘米横55.9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图中画一美妇人(水星神)坐在榻上,右手执笔,左手握纸,作欲写的沉思之状。右边一猴高举石砚,供她着墨。图中人物以勾描填彩绘出,造型准确,线条师法吴道子,流畅自如,有意动韵飞之感。小猴几乎全以没骨法写出,富有质感,表情天真有趣。这幅画十九世纪晚期被威廉·5·8从日本购得,原被作为佛教画,后经考证为中国五星神像。相传南朝梁张僧繇和唐代中期何长寿都画过水星神,此图是南宋仅存的一幅水星神图,殊为珍贵。(右图为局部)






    地藏十王图(之一、二、三、四)
    陆信忠
    轴绢本设色纵53.7厘米横37厘米
    (日)永源寺藏
      此《地藏十王图》共十一幅,即十殿阎罗各一幅,地藏菩萨一幅。应是以地藏图为中心,左右对称布置。画中所绘皆是恶人在阴间所受的惩罚,带有很强的训诫性质。这里所选的是“秦广王蒋”、“宋帝王余”、“五官王吕”、“阎罗天子包”四殿阎罗像,作者笔法工细,设色妍丽,有装饰效果,但阎罗造型略显呆板雷同。



    十六罗汉·降龙
    陆信忠
    立轴绢本设色纵96.4厘米横50.9厘米
    (日)相国寺藏
      此图中降龙罗汉形象十分特殊和有趣,图下方有两条飞舞的龙,围绕一宝珠张牙舞爪,罗汉紧张地攀于岩石旁的树上,两眼圆瞪,惊恐万状,十分富有戏剧性。画风细腻工整,具有院体风格,情景交融,独具特色。
      陆信忠,生卒年不详。南宋宁波民间佛像画家,作品多数流往日本。 Posted: 2008-03-15 23:49 | 7 楼 wsbswdx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7
    发帖: 2905
    威望: 30 点
    财富: 27 论坛币
    活期存款: 30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327 论坛币
    在线时间:1046(小时)
    注册时间:2005-01-26 12:23
    最后登录:2010-10-03 00:01


    老子图
    法常
    立轴纸本水墨纵88.9厘米横33.5厘米
    (日)冈山县立美术馆藏
      图中的老子,因鼻毛外露,被称为“鼻毛老子”。此幅中,老子招风耳、秃头、张巨口,鼻毛直挂唇边,形貌虽“丑”,却又“丑”中见“美”。仙风道骨,奇绝脱俗,尽得写意人物画之神韵。




    布袋和尚图
    法常
    立轴纸本水墨纵96.7厘米横41.5厘米
    (日)私人藏
      布袋和尚图是南宋禅宗常表现的题材。布袋和尚为五代后梁时僧人,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此图中的布袋和尚为半身像,双手捧腹,作开口大笑状。头部造型准确传神,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衣褶的几笔浓墨,又显出禅宗的随意与自由。



    夏禹王像
    马麟
    立轴绢本设色
    纵249厘米横113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禹,传说中古代夏后氏部落的领袖,姒姓,名文命,亦称大禹。此图绘夏禹手持如意笏,头戴王冠,身披龙袍,端庄地立于画面的正中。作者充分地利用线条的造型能力,生动地刻画了夏禹慈祥和蔼的形象和内在性格。全图用笔简练,人物表情含蓄端庄,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线条流利,粗重连续,设色富丽堂皇。
      马麟,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南渡后三代居钱塘,遂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父马远为光、宁两朝两院待诏,独步一时。麟传家学,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论者认为“麟的笔法圆劲,比其父秀润”。传世作品有《夕阳秋色图》、《夏禹王像》、《层叠冰绡图》。



    五百罗汉·布施贫饥(部分)
    周季常林庭硅
    立轴绢本设色纵111.5厘米横53.1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本图画罗汉立于云端,给地面上的饥民施舍钱物的情景。人物形态刻画十分生动。五罗汉举止从容、意态安详与骨瘦如柴、狼狈不堪的饥民形成强烈反差。画面的坡石、树丛和云朵在构图上起到了连接上、下两个部分的作用。



    五百罗汉·洞中入定
    周季常林庭硅
    立轴绢本设色
    纵111.5厘米横53.1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为《五百罗汉图》之一。图中画五位罗汉,下面一位结跏趺坐于汹涌的波涛之上,身后有巨蟒呈凶,罗汉却双目紧闭,进入禅定状态。画面运用了铁线描、战笔、行云流水描等技法,结合山石的点勾斫皴,营造出对比强烈的画面效果。



    五百罗汉·应身观音
    周季常林庭硅
    立轴绢本设色
    纵111.5厘米横53.1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为画家一百幅《五百罗汉图》之一。图中央画一位十一面观音,坐于方椅上,左右有四位罗汉。从服饰、赤足及身体的肤色可知这位十一面观音应是罗汉所现。画面上还有两位分别持毛笔和持纸的人,旁有一侍童端砚池,这两位持笔、纸者,或是目睹这一奇异场面而欲描绘下来的画家,或是周季常和林庭硅自己。画面描绘工整细致,用线富有变化。
      周季常、林庭硅,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178至1188年间,南宋佛像画家。



    文姬归汉图
    陈居中
    立轴绢本设色纵147.4厘米横107.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东汉末年著名女诗人蔡琰(文姬)被匈奴掳去曹操遣使赎回的故事。图中文姬与左贤王对饮,二子侍候族侍从七人与汉使等二十人持节备驾迎候。全图用笔工细生动,衣纹流畅,作为背景的土坡黄沙用线钩勒后再加色渲染,表现出绵亘、广阔的画面空间,作品大气疏放。
      陈居中,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宁宗嘉泰(1201—1204)时为画院待诏。专工人物和马,也擅写放牧、出猎等景。注重写实,观察精微,风格“俊俏明媚”,富于生趣,人谓其作“不亚黄宗道”。传世作品《文姬归汉图》、《四羊图》。



    太白行吟图
    梁楷
    立轴纸本墨笔纵81.2厘米横30.4厘米
    (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太白行吟图》是梁楷减笔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寥寥数笔就把“诗仙”那种纵酒飘逸、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画家不拘泥于琐末细节,而是突出诗人的性格特征,选取最能反映诗人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动作,加以概略的描绘。虽是逸笔草草,却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毫无雕琢造作之气。人物神韵的体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八高僧故事图(之一、二、三)
    梁楷
    卷绢本设色纵26.6厘米横6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共有画面八幅,其中在第二、三、五、八各幅的树石或船体上,均有细楷题款“梁楷”二字。在每幅画面之后,均附明初人用行书撰写的文字说明,内容简单扼要,书法接近赵孟烦书体。此选录三幅,之一,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之二,智闲拥帚,回睨竹林;之三,李源、圆泽系舟,女子行汲。此图卷是梁楷早年的工整之作,人物情态刻画生动有神。



    泼墨仙人图
    梁楷
    立轴纸本墨笔
    纵48.7厘米横27.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的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作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湖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梁楷,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居钱塘(今浙江杭州)。贾师古高足。工画人物、佛道、鬼神,兼擅山水、花鸟。有出蓝之誉。性格豪放不羁,画分二体:一日“细笔”;一日“减笔”,继承五代石恪,寥寥数笔,概括飘逸,对明清及现代画家有着重要影响。传世作品有《六祖斫竹图》、《八高僧故事图》、《泼墨仙人图》。



    西园雅集图(部分)
    马远
    长卷绢本水墨淡设色
    (美)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元祜元年(1086年),苏轼兄弟、黄庭坚、李公麟、米芾、蔡肇等十六位名士,于驸马王诜宅邸西园集会。马远据此所绘长卷共分四段。此为其中一段,写米芾挥毫作书,诸文友或立或坐,凝神围观。人物动作自然,神态生动,景物疏密合宜,错落有致,兼得山林、书卷之气。实为人物、山水合璧之佳作,也是这一画题至今所存的最早画本。



    踏歌图(部分)
    马远
    立轴绢本水墨纵192.5厘米横11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马远《踏歌图》的近景部分,绘翠竹垂柳、溪水石桥,几个农民正醉酒踏歌而行。此图人物表现技法十分简洁,衣纹用钉头鼠尾描,拙壮有力,五官等细部用笔点戳而成,生动自然。在宋代人物画中亦为上乘之作。



    孔子像
    马远
    页绢本淡设色纵27.7厘米横2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孔子身着长袍,拱手而立,沉静肃穆,若有所思,神情十分生动。全图用秃笔写衣纹,简练概括,线条劲拔,寥寥数笔,形神毕现,设色浅淡,韵味高雅。
      马远的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高,但其画人物也同样不甘于前人的程式。从传世作品可以看出,他突破前人窠臼,敢于大胆剪裁,删繁就简,运用人物身段、动态来刻画人物的形神,达到了简洁生动的美术效果。这从《孔子像》可以窥见一斑。



    秋江渔隐图
    马远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王羲之玩鹅图
    马远
    立轴绢本淡没色
    纵115.9厘米横52.4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性爱鹅,观鹅舞颈而妙悟书法之道,曾以写经与山阴道士换鹅。此图中王羲之倚松而坐,莲渚之中,两只白鹅正在水中嬉戏。此画体现了画家多方面的才能:画人,用线细劲流畅,造型准确生动;画松,虬曲盘折,有飞龙之姿;画景,皴擦点染,空漾幽远;画花鸟,则工整细致,有院体之风。构图为典型的“马一角”风格,有舒致隽永之气满溢纸上。
      马远(约1170—1260),南宋画家。宇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自曾祖马贲始,四世同为画院待诏。马远山水始承家学,后师李唐。构图多取“一角”之景。画笔简洁,水墨明快,造型劲峭。兼擅画人物、花鸟,为“南宋四家”之一。传世人物画作品有《秋江渔隐图》、《王羲之玩鹅图》、《孔丘像》、《踏歌图》等。



    货郎图
    李嵩
    团扇绢本水墨淡设色
    纵24.2厘米横26厘米
    (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本图写孩童们正被货担上形色各异、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与玩具所吸引时,地面有一条小花蛇游来。货郎急切地手执摇鼓,呼唤孩子们让开,正欲打蛇。有一孩远远躲在担后,其转头回视的惊吓神情,与众人围歼小蛇的热烈场面,既形成呼应,又有对比,同时在构图上右侧(静止的货担)与左侧(围歼花蛇的人群)间情态连接,精妙至极。



    骷髅幻戏图
    李嵩
    团扇纸本设色
    纵14厘米横2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的含义至今仍是引人争论、莫衷一是。图中大骷髅披衣戴帽,操纵着提线骷髅,正在引诱一个小儿。画面怪诞奇诡,将生死两界,统于一画。作者用线坚韧扎实,富有变化,染色严谨、古雅,颇具宋朝院体画之特色。至于画中是写生死转化、因果轮回,还是庄子的“齐生死”观,尚待详考。”
      李嵩(1166~1243),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为木工,颇远绳墨,后为画院待诏李从训养子,随从习画。历任光宗赵淳、宁宗赵扩、理宗赵昀三朝画院待诏。擅画人物、佛道像,尤擅界画。传世作品有《花蓝图》、《骷髅幻戏图》、《货郎图》等。 Posted: 2008-03-16 00:03 | 8 楼 wsbswdx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7
    发帖: 2905
    威望: 30 点
    财富: 27 论坛币
    活期存款: 30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327 论坛币
    在线时间:1046(小时)
    注册时间:2005-01-26 12:23
    最后登录:2010-10-03 00:01


    斗茶图(部分)
    刘松年
    立轴绢本设色纵57厘米横60.3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斗茶,又称“茗战”,是宋代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的一种评比茶质优劣的技艺和习俗。此图中四人,二个已捧茶在手,一个正在提壶倒茶,另一个正扇炉烹茶,似是茶童。画人物用线多为铁线描,·爽力细劲,以疏笔皴擦山石,鱼鳞皴示松干苍劲斑驳之态,淡墨渲染山地。画面工写兼备,细致与豪逸并存,  以高山的苍翠秀润使人物更显生动传神。




    博古图
    刘松年
    立轴绢本淡设色
    纵128.3厘米横56.6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情景相融的画面,郁郁森森的松林之中,几个文人墨客正在鉴赏古玩。有细细端详者,有欣然所悟者,有默默揣摩者,神情不一。远处侍女正催火烹茶,表示出一种清静脱俗的闲情逸志来。作者注意线的变化和对比,衣纹描法轻松活泼,与浓墨层层渍染的松树、山石,形成刚与柔的对比,给人一种清新出尘之感。





    中兴四将图
    刘松年
    卷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90.6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图绘南宋中兴四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全身立像。每像旁原有朱文榜题,  已擦去。现存清代乾隆帝墨笔楷书重题,依次是“刘鹿王光世”、“韩蕲王世忠”、“张循王俊”、“岳鄂王飞”。张、岳像之间上部有清乾隆49年(1784)御题七言律诗一首。
      此卷所绘南宋爱国将领诸像,比例准确,姿态自然,衣饰线描劲健流美。人物刻画或威武,或庄重,或深沉,或平静,不同形象各具个性。副将年龄相貌有异,但身姿挺健,表情恭谨而机敏。此卷是南宋人物画像中的佳作。




    天女献花图
    刘松年
    册页绢本淡设色纵40厘米横58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中天女手捧花蓝,边舞边散,对面菩萨神情安逸,微笑观看,周围几位罗汉则已被天女的舞姿所吸引,面露欣赏之色。图中除了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璎珞,保持了传统的造型特点以外,其余形象都似由凡尘中人脱胎而来,具有写实生动的效果。图中布局疏密有致、离合有序。线条或刚或柔,表现出衣衫的不同质感。设色以沉稳为主,又以朱砂色来体现天女青春活泼的体态。画面动静结合,不着背景,给人无穷想象。




    补衲图
    刘松年
    立轴绢本设色纵141.9厘米横59.8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的格式像是屏条,估计原有多幅,今存其一。画一老僧坐禅榻上,后有山水画屏风。他以布包头,须眉尽白,显得老态龙钟,却还亲自穿针引线,表现了节俭的生活方式和禅家的信念。旁坐青年僧人,注目于老僧的补衲动作,表示对其师的尊崇和师徒间真切的感情。屏风后一僧一俗,似在为老僧调理药物。背景是栏杆和盛开的花枝。榻前僧鞋之外,还躺着一条老狗,仰视主人。全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罗汉图
    刘松年
    立轴绢本设色
    纵118.1厘米横56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松年的《十六罗汉图》佚存三幅,这是其中之一,又名《蕃王进宝》。图中罗汉造型准确,头部描写更具神韵,有西域特点。面部的表情亲和开朗,流露出世俗的欢乐。此画风格属于刘氏工整细润一路。人物用铁线描绘出,刚劲爽利,衣饰、座垫均刻画得极其精细。身后巨石作斧劈皴,下笔均直,横皴竖擦,表现出其嶙峋坚实之态,竹以双钩绘出。竹石对表现人物起到很好的衬托效果。
      刘松年,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住清波门(当时俗称“暗门”),人呼“刘暗门”。张敦礼弟子。工画人物、山水、界画,神气精妙,名过于师。后人把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家”。传世作品有《罗汉图》三联幅、《醉僧图》、《补衲图》、《中兴四将图》、《博古图》等。



    大士像
    贾师古
    立轴绢本设色纵42.2厘米横29.8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中绘观音大士秀发披垂,斜倚山石,手中宝瓶倾斜,琼液垂流,涌现一朵白莲。在众多以观音为题的绘画作品中,贾师古的这一幅可谓是殊异绝伦、超凡脱俗。他以墨笔钩勒、皴擦以成山石;以白描的手法写观音,衣褶如行书草笔,写意简洁,却用极工细的笔触描绘观音的发髻面容,柔美秀润,工写对照之间,气韵顿生。又以山石之粗糙厚重衬托出观音的空灵白晰之容、闲适自在之态,让人叹为观止。
      贾师古,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汴(今河南开封)人。擅画道释人物,师法李公麟。高宗绍兴(1131—1162)时为画院祗候。白描人物,颇得闲逸之状。梁楷为其高足,名过其师。传世作品甚罕,有《大士像》、《岩关古寺图》。




    豳风图(部分)
    马和之
    长卷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7.7厘米横673.5厘米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是马和之的传世作品,除山水外,都是《诗经》题材。此卷豳风图共有“七月”、“鸱鹄、“东山”、“破斧”、“伐柯”、“九罢”、“狼跋”七段。此处所选表现了《诗经》所描写的采桑、耕地、饮酒观舞、拜谒等不同场面。马和之在人物画法上自创一格,画人物和树石用“马蝗描”(柳叶描),线条组织松散,不拘于形似。于此图上可见其古雅而轻松的独特风格。(下图为局部)
      马和之,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浙江杭州)人。高宗绍兴初登进士第,官至工部侍郎。因擅画,被列为御前画院十人之首。人物、佛像、山水画兼长,行笔飘逸,有“柳叶描”(或称马蝗描)之谓,脱体于吴道子“莼莱条”,而独创一格,人称“小吴生”。传世作品有《唐风图》、《豳风图》等。



    番骑猎归图
    赵伯马肃
    册页纸本设色尺寸不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番人狩猎归来,正在整理箭羽,神情愉悦轻松;身后驮着一只野羊的马匹却已尽显疲态,鬃尾下垂,低首张口,可以想象得到它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追逐。画中人、马及饰物装束皆刻画详细,用笔工整,表现出不同的质感。
      赵伯马肃(1124—1182),南宋画家。字希远,宗室,赵伯驹弟。官至和州防御使。兄弟皆妙于金碧山水。除山水、人物外,擅长花鸟,界画亦精。传世作品有《五金阙图》、《番骑猎归图》等。



    杂技戏孩图
    苏汉臣
    团扇绢本设色
    纵20.4厘米横20.4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图中杂技艺人正施展绝技,口中唱词,手中击节敲鼓,两个小儿不觉被深深吸引住。人物情态刻画得真实自然,表现出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游刃有余的艺术表现力。



    妆靓仕女图
    苏汉臣
    团扇绢本设色纵25.2厘米横26.7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图中画一正在梳妆打扮的仕女,其面部形象通过镜面表现出来,仕女的神情娴静而略带忧伤。又以零落的桃花,几竿新竹以及水仙衬托出人物的心境。画面清丽,用色柔美,体现了作者敷色鲜润的特点。苏汉臣是两宋之际的著名宫廷画家,以人物画见长,此图的构图以及人物特征都体现了南宋特色,大约作于十二世纪中期。
      苏汉臣(1094—1172),开封(今属河南)人,北宋宣和年间画院待诏。南宋绍兴年间复职,孝宗隆兴初因画佛像称旨,补承信郎,师刘宗古,工画道释人物,尤擅画婴孩。传世作品有《货郎图》、《秋庭婴戏图》、《杂技戏孩图》等。



    村医图(部分)
    李唐
    立轴绢本淡设色纵68.8厘米横58.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一幅风俗人物画,描述走方郎中(村医)为村民治病的情形。图中树荫下,病人袒露着上身,双臂被老农女3和一个少年紧紧地抓着,身边另一少年牢牢地按住了他的身子,他双目圆瞪、张着大嘴,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一条伸出的腿也被人死死踩住,这时的他只能听凭背上的疮伤被艾火熏灼。
      《村医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比较纤巧清秀,人物描绘用笔细劲精致,毛发晕染一丝苟,造型特征准确,各有特点,显示出作者有着对生活深入地观察和丰富的体验。
      作品通过对灸艾治疗这一紧张情节的朴实无华的具体描绘,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困苦生活,有小中见大的寓意。不难看出,作者对当时下层劳动人民是寄予很大同情的。




    采薇图
    李唐
    卷绢本设色纵27.2厘米横9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画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图绘半山之腰,苍藤、古松之荫,伯夷与叔齐采摘薇蕨之余,正在休息对话的情景。画中正坐一人即为伯夷,他面带忧愤,目光炯炯,注视着叔齐。叔齐一手按地似在说着什么。图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简劲爽利,衬托出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笔法粗简,  墨色湿润,  已开马远、夏圭法门。(下图为局部)
      李唐(1066—1150),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字唏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徽宗赵佶朝补入画院。南渡后流亡至临安(今浙江杭州),经太尉邵渊推荐,授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擅画山水,笔墨峭劲;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对后世影响很大。传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采薇图》、《晋文公复国图》、《村医图》等。



    十六罗汉·第四尊者
    佚名
    立轴绢本设色
    纵82.1厘米横36.4厘米
    (日)清凉寺藏
      据说《十六罗汉》图是在宋代永延元年流入日本,时间虽至今还不能确认,但作品的风格特征,应是北宋时期的。
      十六罗汉中的第四尊者为苏频陀,他是佛祖生前的最后一位弟子。画中罗汉正伏石读经,旁边一个童子正在给香炉中填香,气氛安谧恬然。人物衣纹粗笔简括,但外袍、经书、香炉、人的五官,却描绘细致。画面工写结合,意韵悠长。



    四美图
    佚名
    斗方绢本设色纵24.1厘米横20.3厘米
    (美)私人藏
      此图精心描绘了四个盛装的仕女。人物皆身着襦裙,头戴花冠,肩有披帛,手执绣物,细腰纤手,体态婀娜。仕女形象、衣饰都仿唐制,与周文矩《宫中图》人物造型有相似之处,但人物少了一些丰腴艳肥的唐人体态,而且椭圆型面颊及发髻花冠式样,又具宋代特色。用笔精工秀丽,设色鲜妍。面部采用额、鼻、颊的“三白”烘染法,别具特色。



    浴婴图
    佚名
    团扇绢本设色纵35.8厘米横35.9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此图展示了古人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即为婴儿洗澡。画面气氛温馨、亲切,女3人的慈祥、婴孩的天真,都充满浓郁的人情味。图外有“周文矩”款字,系后添。此图当为宋人作品。 Posted: 2008-03-16 00:14 | 9 楼 wsbswdx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7
    发帖: 2905
    威望: 30 点
    财富: 27 论坛币
    活期存款: 30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327 论坛币
    在线时间:1046(小时)
    注册时间:2005-01-26 12:23
    最后登录:2010-10-03 00:01


    饮茶图
    佚名
    团扇绢本设色
    纵35.8厘米
    横35.9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中画一侍女双手捧茶盘,一妇人伸手盘中拿茶具。右边一贵夕3面向她们而立,仪态端庄娴静。后随侍女双手捧一锦盒。画风承唐代周吩,典雅浓丽。旧题南唐周文矩画,然观其时代气息,应为宋人所作。



    宋仁宗皇后像
    佚名
    轴绢本设色纵172厘米横165.3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据《宋史》记载,宋仁宗有两后,一是郭皇后,一是曹皇后。因为郭皇后被废,因而可确定此幅所绘应是曹皇后画像。图中仁宗皇后坐在画面的正中,两位侍女分立两旁。一个捧着长巾,一个捧着唾盂。人物安排遵从传统的“主大从小”的惯例。画面上的曹皇后头戴九龙纹钗冠,面贴珠钿,翟衣绶带及环佩。人物造型准确,神态肃穆,冠服华丽,设色优美,不愧为宋代肖像画中的优秀之作。





    听琴图
    赵佶
    立轴绢本设色纵147.2厘米横51.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幅正中坐一道冠缁服者,颔首正襟,抚琴启弦。前面两个朝士左右对坐,一副心领神会的样子。旁边有一侍童,操手侧立。为了渲染气氛,环绕人物又简洁地布置了一些配景。由于作者高超的才艺,从人物表情、松风竹韵和袅袅轻烟中,我们似乎可听到抑扬回荡的琴声。画面用笔纤巧工细,敷色清丽秀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现实性,形成一种新颖的人物画风格。流传至今的北宋人物画,以李公麟的五马图和此图最见神韵,一个是白描的典范,一个是重设色的佳作。(右图为局部)
      赵佶(1082~1135),神宗赵顼第十一子,即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在政治上,他是一个昏庸腐朽的皇帝。在艺术上,却是一个多才多能的艺术家。写得一手好字,创“瘦金体”。擅画花竹翎毛和水墨花卉。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对兴办画学、培养艺术人才和推动宋代宫廷绘画的繁荣与发展,都作出一定的贡献。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柳塘芦雁图》、《听琴图》等。




    清明上河图(部分)
    张择端
    长卷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画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的都市生活万象。首段描写郊原景色,枯树草桥,行旅不绝。中段描写虹桥之景,大船两艘,穿过虹桥。桥头摊商栉比,行人云集。末段画城内街景,歌楼酒市,作坊医家,人物众多,街头繁华。作者采用了传统的手卷形式,从鸟瞰的角度,以不断推移视点的办法来摄取景物,段落节奏分明,结构严密紧凑。全卷总计人物五百余,牲畜五十余,船只、车轿各二十余,安排得有条不紊,各得其所,繁而有序。各种人物衣着不同,神态各异,劳逸苦乐,对比鲜明,按一定情节进行组合,富有一定的戏剧性矛盾冲突,使人看来饶有兴味。至于笔墨技巧,无论人物、车船、树木、房屋,线条都遒劲老辣,兼工带写,设色清淡典雅,不同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在艺术手法和处理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在内容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城市社会各个生活层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是一幅写实主义的伟大作品。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山东诸城)人。宣和年间(1119~1125)为宫廷翰林待诏。明王梦端《书画传习录》说他“性习绘事,工于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迳,别成家数也”。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长卷。



    维摩诘像
    佚名
    立轴绢本水墨纵89.7厘米横51.5厘米
    (日)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绘维摩诘据榻而坐、清羸示病之状,与敦煌唐代壁画所绘形貌壮实、辩锋雄健的形象相异。其目光严肃,表情凝重,人物以笔墨勾画渲染,妙得其神;又以细致入微的笔法,绘出衣饰、卧榻,更衬托出人物清朗不凡的气质。世传李公麟作《维摩诘像》流传到日本有两幅,估计此图亦为宋临摹或仿李公麟之作。



    维摩天女像
    佚名
    立轴绢本水墨
    纵156 厘米
    横105.2厘米
    (日)圣福寺藏
      本图画维摩诘侧身倚坐榻上,似正与文殊菩萨进行论辩。旁逸流畅的美感,衣纹皆由劲利流畅的铁线描绘出,只在衣边、发边站立一个天女。当为对幅之一(另一幅应是文殊菩萨)。画面无缕等处用墨渲染。画面清雅、秀润,突出了人物脱俗不凡的气质。款,旧题为李公麟画。此图白描功力精湛,作品于严谨中又具飘不失为一幅传世白描精品。






    五马图
    李公麟
    长卷纸本墨笔全图纵29.3厘米横225厘米
    (日)私人藏
      此图画西域进贡给北宋王朝的五匹骏马,皆各由奚官牵引。无款,马后有黄庭坚小行书签题马的年岁、尺寸、进贡年月等,又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作,是李公麟传世精品。五马名为:凤马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全画用白描法,只在少数地方用淡墨略加渲染,很好地体现了李公麟白描画的特色。墨笔线条简练,以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同特征以及人物的不同风貌,形神毕肖,气韵飞动。(下二图为局部)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舒城)人。熙宁三年进士,为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后官至朝奉郎,好古博学,书画文章皆著名于时,绘画于道释、鞍马、人物均擅长,发展白描画法,行笔如行云流水,行止如意。传世作品有《临韦偃牧放图》、《五马图》、《免胄图》等。



    绣栊晓镜图
    王诜
    团扇绢本设色纵24.2厘米横2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一晨妆已毕的妇人正对镜沉思,抑或端祥自己,仪态端庄。一个侍女手捧茶盘,另一妇人正伸手去盘中取食盒。图中用笔细润圆滑,敷色妍丽而又清秀。周围的灌丛、桂树皆以双钩填色法绘出,十分细致,画面有一种略带哀怨的闲适之风。此图人物造型似取材于另一幅宋代作品《饮茶图》,作者已不可考。
      王诜(1037—约1093),北宋画家。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官附马都尉,定州观察使。嗜书画,其山水近规李成,远习王维。亦擅用青绿重色,起着从“金碧”过渡到“水墨”的桥梁作用,被称为“不古不今,  自成一家”。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渔村小雪图》、《绣栊晓镜图》。




    纺车图
    王居正
    卷绢本设色纵26.1厘米横6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北宋前期遗存不多的风俗画代表作之一,表现了农村妇女纺纱的情景。作者布局巧妙,他把中心地位让给了二条飘摇着的细线,环绕这线,安排人物。右边一村妇坐在小凳上,怀抱婴儿哺乳。身旁置放一架纺车,左手正摇纺轮。村妇由于身兼二事,只能身向前俯,并微微拔腰,似坐非坐,以利于摇车。作者在处理这一形象时表现出了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前面一老媪,双手引着两个线团,面朝村妇,表情慈祥。村妇身后有一儿童,席地而坐,手中拿着木杆,牵着一只蟾蜍,似乎无忧无虑,使恬静中融入了活泼,把生活的场面烘托得更生动,更细腻,更真实。线条多有“战笔”,布置紧密,设色具有韵律感,但整体气度稍觉柔弱。(下图为局部)
      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乳名“憨哥”,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王拙子,丹青有父风。工仕女,师法周防,得闲冶之态。凡欲下笔,则澄思静虑,力求形似。传世作品有《纺车图》、《璇闺调鹦图》等。








    朝元仙仗图
    武宗元
    长卷绢本墨笔纵44.3厘米横580厘米
    (美)私人藏
      此图是北宋初年道教壁画的稿本,以卷的形式流传至今。其临本《八十七神仙图》,现为徐悲鸿纪念馆藏。此图绘道教帝君诸神仙朝谒元始天尊的队仗行列。有两帝君(东华、南极)、真人仙人、玉女、神将等,共八十余人,其构图统一中求变化,在外理繁复的画面时,又能协调而不杂乱,全部行列有节奏地前进.线条遒劲流利,人物神采飞扬,衣袂飘举处,有“吴带当风”之遗意;虽不设色却有五彩缤纷、绚丽夺目之感。画家用流利的长线条描绘稠密重叠的衣纹,临风飘扬。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帝君庄严,神将孔武,女仙顾盼生姿。此卷无款,原传为唐代吴道子作,经赵孟颊审定此卷为武宗元真迹。
      武宗元(约980—1050),字总之,河南白坡(今河南孟津)人。真宗景德年间,建玉清昭应宫,征全国画师,分二部,宗元为左部之长。他家世业儒,以荫得太庙斋郎,官至虞部员外郎,擅画道释人物,曾为开封、洛阳各寺观作大量壁画。 Posted: 2008-03-16 00:25 | 10 楼 wsbswdx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7
    发帖: 2905
    威望: 30 点
    财富: 27 论坛币
    活期存款: 30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327 论坛币
    在线时间:1046(小时)
    注册时间:2005-01-26 12:23
    最后登录:2010-10-03 00:01



    番王礼佛图
    赵光辅
    卷绢本设色纵28.6厘米横103.5厘米
    (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画中国周边少数民族酋长、番王朝拜佛祖的形象。佛祖高坐莲台,诸番王作礼拜、贡献之状,服饰皆异域装束。画面气势宏大,人物安排疏密有致,表情各异,生动自然,是宋代人物画的一幅杰作。(下图为局部)
      赵光辅,活动于960至975年左右。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宋太祖朝为图画院学生,擅画佛像、人物、番马。据史料记载:“华原赵光辅,工画番马,故天下称赵评事……然后知光辅不独工于马也。”《番王礼佛图》传为他所画。




    二祖调心图
    石恪
    卷纸本水墨纵35.5厘米横129厘米
    (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慧可为禅宗二祖。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画奉干伏于温驯如猫的老虎的背上。前者突出一个“静”字,后者突出一个“酣”字。在画法上,简化了笔法,发挥水墨效果,体现了画家“惟面部手足用画法,衣纹皆粗笔成之”的风格。以强劲飞动和毫不经意的草草逸笔表现出高僧微妙深邃的禅境。笔意纵逸苍劲,开大写意人物画之先河,对南宋梁楷及以后减笔人物画家颇有影响。此图经日本学者论证为宋末元初摹本。
      石恪,生卒年不详,五代末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人。幼无羁束,长有声名,虽博综儒学,志惟好画。初事张南本学画,后笔墨放逸,不专规矩。在蜀地余圣寿寺、龙兴观等作宗教壁画。宋灭后蜀(965),石恪至都城开封,奉旨绘相国寺壁画,后授以画院之职,坚辞还乡。《二祖调心图》传为他所写。



    石谷骑牛图
    杨晋
    立轴纸本墨笔纵81.6厘米横3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款题为“画白石翁诗意”,所提“白石翁”是明代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晚号白石翁,人称白石先生。所画者为王翠,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为清初“虞山派”创立者,而作者即是早期虞山派的佼佼者,经常与师同绘画作。此图中王翠头戴斗笠,身垫蓑衣,骑于牛背之上,缓缓而行,像是雨过天晴之后,徜徉于乡野小径。墨色轻润,渲染有致,勾画简洁,却神韵俱足,充满诗情画意。
      杨晋(1644—1728),字子和,一字子鹤,号西亭,又号谷林樵客、鹤道人,又署野鹤,江苏常熟人,王翠入室弟子。擅画山水、牛、马,兼及人物、花鸟。曾与王翠合绘《康熙南巡图》。晚年多率笔,苍而不润,然画农村景物则颇精工。传世作品有《石谷骑牛图》、《豪家佚乐图》等。



    钟馗图
    原济
    立轴纸本墨笔
    纵69.5厘米横33.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中钟馗以鬼为垫,身倚倒木,伸足团手,似正在憩息。浓墨写倒木,点苔坡地,干笔勾描衣纹,皆用笔迅疾飞扬,意韵洒脱。钟馗须发以尖笔根根绘出,神足气生;以浓墨点目,炯炯有神,气势非凡。



    对牛弹琴图
    原济
    立轴纸本墨笔
    纵132.5厘米横53.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对牛弹琴”一词本是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但此图通过作者自题中“世上琴声尽说假,不如此牛听得真”等诗句,反映出作者难遇知音,而只能寄托于“牛声一呼真妙解”,反映了作者孤独落寞的心境。画中人物取正面,双目却望向画外,正抚琴自吟;牛取背向,作抬头倾听状。人物以粗笔湿墨勾画衣纹,笔触简括;牛以墨彩晕染而出,雄健体硕。占大部分幅面的长题与淡然清雅的画面统一和谐,互为衬托。
      原济(1642—约1718),清初书画家、画学理论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后人传为“道济”,道乃尊称,非名字实误),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遗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自称苦瓜和尚。与梅清、梅庚、戴本孝等交往,相互影响,合称“黄山派”。擅画花果兰竹,兼工人物,尤擅山水,画名极盛。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对后来扬州画派与近代画风影响极大。传世作品有《春江垂钓图》、《细雨虬松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西园雅集图》、《黄山八胜图》、《采菊图》、《对牛弹琴图》等。



    东坡博古图
    萧晨
    扇面纸本没色纵18厘米横51.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绘苏东坡与友人一起鉴赏字画古玩的情形。人物高冕冠带,用线细力遒劲,形态生动准确,设色清淡典雅。构图疏朗,有很强的空间感,诗画相合,韵味悠长。



    洛神图
    萧晨
    扇面纸本没色纵18.8厘米横5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细笔淡墨勾画晕染出烟波浩渺的水面,画面中间洛神风姿飘摇,凌波而行。人物几乎全以白描手法写出,只略以艳色点染,显其冰姿雪肌之容。画中线条流畅宛转,得铁线描之神韵。意境幽远空漾,落寞哀怨之情隐隐露出。



    踏雪寻梅图
    萧晨
    立轴纸本淡设色
    纵123厘米横58.5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图中山崖、斜坡、矶石、梅枝均披银装。整个背景用淡墨渲染,  以呈白雪苍茫的景象。梅树屈拔而起,苍劲挺健,梅花用铅白细点,周围留白,宛然雪中花朵。树下伫立着持杖老翁,昂首观梅,凝目幽思,具有“意在其中,情见于外”的魅力。老者身后立一童子,身背行李,似乎对梅花并无兴趣,却望着缓缓的流水而出神。这是一幅耐人寻味的佳作。不落历代画家所作“踏雪寻梅”的旧套。
      萧晨,生于1656年,卒年不详。字中素,号灵曦,江苏扬州人。工诗,擅画山水、人物。师法唐、宋人传统笔法,细秀雅淡,设色妍丽,衣纹清劲流畅,功力极深。传世有《东阁观梅图》、《三星图》、《踏雪寻梅图》等。



    仕女图
    焦秉贞
    册页绢本设色纵30.2厘米横21.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焦秉贞以擅画供奉内廷,花卉、山水、人物、界画楼观,不论位置远近,人物大小,不爽毫发,都能采用西法入画。此仕女画册共二十页,现选二开。之一为仕女开轩卷帘,薰沐春光,观赏垂柳新绿,少女拂袖起舞,女主人怡情自得;之二为梧桐树下,芙蕖出水,绿叶如盖,湖山春色中,美女乘船悠游,  良辰美景,其乐融融。此图册均为工笔重彩,勾绘精微,兼用西笔,十分华丽,但脂粉气较重且人物面目雷同。




    勘书图
    王齐翰
    卷绢本设色纵28.4厘米横65.7厘米
    南京大学藏
      此图题为“勘书”,却并没有把人物画作伏案校勘状,而只刻画勘书人挑耳歇息的情景,故又名《挑耳图》。魏晋以来,许多文人受玄学思想的影响,追求行为和心境的返归自然,崇尚放纵和旷达。这位勘书人的形神,正表现出某种胸中萧然无物的魏晋风度。从绘画的角度而言,这一形象可谓形神兼备。衣纹于圆劲中略有起伏转挫,敷色细润清丽,表情刻画妙得神趣。画家把最大的画面空间留给三叠屏风,屏风上绘青绿没骨山水,独出一格,与颇有出尘之姿的画面人物很和谐。(下图为局部)
      王齐翰,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后主李煜朝(96l~975)为翰林待诏。工人物、佛道画,兼擅花鸟猿獐,以工笔细腻见长。传世作品有《勘书图》(亦名《挑耳图》)、《荷亭婴戏图》。



    琉璃堂人物图(部分)
    周文矩
    卷绢本设色纵31.3厘米横126.2厘米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此卷内容,据有关史料及比较研究,是画唐代诗人王昌龄与其诗友在江宁县丞任所琉璃堂厅前聚会吟唱的故事,共画十一人:僧一人,文士七人,侍者三人。此幅作品同北京所藏残存的后半段,均为宋摹本,而流入美国的此幅为全摹本,尤为可贵。清末民初为狄平子收藏,卷首有其长跋。流出国外年代不会很远。画上色彩淡雅,格调清逸,衣纹线描顿挫转折,做“战笔”描,与今传《重屏会棋图》用笔一致。周文矩画风上承晚唐的周防,设色简淡,又受李后主书法“金错刀”的影响,其画中靠背椅、榻、书箱等据考古及文献记载,都证明系五代以后才有,排除了作者是韩幌的说法。











    宫中图
    周文矩
    长卷绢本设色纵28.3厘米横尺寸不详
    (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等地藏
      此图是描绘宫中妇女生活的长卷,存残卷四段,画八十余人。有的对镜梳装,有的无聊闲坐,有的逗看小儿,有的观鱼听乐……。其中一组刻画一男子正在画肖像写生(即“写神”),被画的女姬背向观者而坐,旁有侍女、小儿。所画女子身份地位不同,如一裸肩洗手者,周围有若干人伺候。
      画中人物,除儿童显得活泼天真外,余皆懒散、忧郁,尤其以年龄较大、地位较显者为甚。画史说周文矩精于画仕女,并说他作仕女时不用颤笔,“大约体近周防而纤丽过之”。周防的仕女画如《挥扇仕女图》等,多表现宫中妇女生活的豪华和空虚,周文矩此图在情调上确与之相似。但这一卷除个别处施淡彩外,都用白描,也许是一卷未完成的稿本。线描熟练而富于结构感,人物神情微妙,而形象的丰肌高髻,也如唐风。本卷后有澹岳居士张激绍兴十年(1140)跋:“周文矩宫中图,妇人小儿,其数八十。一男子写神。”
      全卷被分割成三段,分别藏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附局部图) Posted: 2008-03-16 00:35 | 11 楼 wsbswdx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7
    发帖: 2905
    威望: 30 点
    财富: 27 论坛币
    活期存款: 30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327 论坛币
    在线时间:1046(小时)
    注册时间:2005-01-26 12:23
    最后登录:2010-10-03 00:01



    重屏会棋图
    周文矩
    卷绢本设色纵40.3厘米横7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写南唐中主李王景与其弟景遂、景达、景逖会棋的情景。居中观棋者为李王景,对弈者为景达和景逖。人物身后的屏风,画着白居易《偶眠》诗意图,图中又有山水屏风,故此画名《重屏会棋图》。李王景正面前视,若有所思的样子;两位对弈者画作侧身或半侧身,彼此观察着,于微笑中透着决心角逐的神气。景遂在左边观战,把一只手臂搭在兄弟肩上。周文矩与李五景同时代,他所画的应该是人物真实的肖像,具有艺术和历史两方面的价值。此图线描细劲有力,多转折顿挫,别具一种风彩,为周文矩常作的“战笔”,给人以古拙之感。




    文苑图
    周文矩
    卷绢本设色纵31.3厘米横5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作品以前被认为是唐代韩混作,根据是画上有宋徽宗赵佶题“韩混文苑图”及“天下一人”押宇等。但据今人考证,此图乃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的后半部。
      画中精心描绘了李白等四位文人运思觅句的生动情态。最右边的托腮握管,另一手轻捧纸绢,似有所悟却又随即陷入沉思。他的对面,是一童子在俯身研墨。画面中部有一株弯曲的松树,另一构思者双手插入袖管,伏在松干上凝思,那神气好像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眼珠也不转动了似的。左边两个人都坐着,共展一卷文章阅读,其中一位忽然扭头回视,若有所闻;另一位作沉思状。画家驾驭人物性格、再现特定情境的功力在这一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全画着色沉着淡雅,勾线坚凝而多折,是周文矩的“战笔”画法。五个人物姿态各不相同,并在变化错落中达到了和谐统一。此图可与《琉璃堂人物图》一起欣赏。
      周文矩(约907~975),句容(今属江苏省)人。为人美风姿,擅丹青,颇具精思。南唐李异异元年间(937—943)中,  已在宫中作画,以作《南庄图》著名。后主李煜(96l—975年)朝任翰林待诏,工画人物,尤擅仕女,多画宫廷贵族生活。画风继承唐代周防而更趋纤细,多用颤动的“战笔”画衣纹,这种用笔和线条,受李后主书法的影响。传世作品有《琉璃堂人物图》、《重屏会棋图》、《宫中图》。








    韩熙载夜宴图
    顾阂中
    长卷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五代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以长卷形式展现了夜宴活动中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场面。韩熙载形象具有肖像画特点,神态抑郁苦闷,被夜宴的欢快反衬得格外明显,符合他当时受到宫廷猜疑和权贵排挤的背景。此图人们的身份表情及相互关系处理得妥贴自然,衣着服饰、樽俎灯烛、帐幔乐器与床椅桌屏也描绘得细致逼真。在用笔赋色方面也达到很高水平,表现出与唐人不同的风格技法。用笔柔劲,出入笔轻重分明,设色绚丽而清雅,鲜丽的淡色与浓重的黑白红相比衬穿插。人物面部双手与衣褶,勾染结合,显现凹凸之感,以颜色覆盖墨线上,复以色笔钩勒,增加了鲜明感与统一感。这件作品无款,有南宋、元、明、清代人题跋。此画是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的经典之作,“听乐”和“清吹”部分尤其精彩。(下图为局部)
      顾闳中,五代南唐画家。江南人。中主李王景朝为待诏。工画人物,擅写神情意态,用笔圆劲,间有方笔转折,设色浓丽。这幅受南唐后主李煜之命,至韩宅观察、目识心记后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其惟一传世之作。






    卓歇图
    胡壤
    长卷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25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的是契丹族的生活场景。“卓歇”为立帐休息的意思。此画刻画契丹可汗出猎歇息饮宴的情状。可汗着契丹服,他的妻子阏氏着汉装,均盘坐于地毯之上。男女侍从分列两侧,前面还有跪地进酒者、舞蹈者、献花者等。另有许多骑士或立或坐,等待着支起帐篷,马上的猎物也还未曾卸下。这一幅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场景的风俗画,很富于地方色彩和情趣。笔法古劲、精密,色彩沉着,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下图为局部)
      胡壤,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公元十世纪,,契丹族画家,定居范阳(今河北涿县)。画史说他擅画人物、鞍马,尤长于描绘契丹部落的游牧生活。



    调马图
    赵山品
    卷绢本设色
    纵29.5厘米
    横49.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非常生动的作品。画面描绘一马夫牵马漫步。他头戴卷檐帽,身穿窄袖胡服,高鼻深目、满腮胡须,显然是位西域骑者。马取斜侧面,白地墨花、雄健强壮,大有跃跃欲行之状。全画以淡墨勾线,简劲古朴,微有波磔,马体的色墨渲染,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肌肉的起伏,看上去肥健而有体积感。



    八达春游图
    赵山品
    立轴绢本没色纵161,9厘米横10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八人纵马游春,他们以中间一人为主体,相互招呼着、顾盼着。环境似一苑林,有假山石、曲栏环抱,垂柳依依。画面空阔,人物情态轻松自如,与踏青游观的画题相符。画家非常注意区别每个人物与马匹的姿态动势,正、侧、向、背,各不相同。马匹错落有致,富于松紧疏密的变化,使得整个画面活泼生动,人物与马匹都以细劲的线条钩勒,流畅舒展。“八达”,有人认为是指八人,具体指哪八人,已无可考。
      赵山品,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十世纪。陈州(今河南淮阳)人,五代梁太祖女婿。精于鉴赏,擅画人物鞍马,格调很高。传世作品有《调马图》、《八达春游图》。



    十六罗汉图·阿氏多
    贯休
    立轴绢本设色
    纵129.1厘米
    横65.7厘米
    (日)高台寺藏
      阿氏多尊者一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所以修成罗汉后,又叫“长眉罗汉”。图中罗汉张口露齿,双目炯炯,两道白眉,足有尺余,顺两颊下垂于胸前,由双手捻托。左耳刻画极度夸张,耳朵下部与下巴底线平行,使整个头部成方形。服饰颜色以蓝、绿、黄为基调,黄色格上以细密线画出布纹作为底色,上面画树石、龙凤或人物图案。全画用笔极其细致准确,几乎有毫发毕现的效果,可见画家用笔之工。有人曾将此画题作“戌博迦尊者”,根据佛教资料对两罗汉的描述,应为阿氏多尊者像。



    十六罗汉图·迦诺迦
    伐蹉
    贯休
    立轴绢本设色
    纵129.1厘米横65.7厘米
    (日)高台寺藏
      据《佛说阿罗汉其德经》说,迦诺迦伐蹉尊者“知一切善恶法之声闻”,即是亲耳聆听过佛祖言教的弟子,是古印度的一位雄辩家。图中罗汉手执拂尘坐于槐树根上,项挂念珠,双眉垂至颊下,一手执麈尾,一手做着手势,似正在和人辩论。身后古槐杂藤相绕,画中线条舒缓流畅,人物刻画细致传神。



    十六罗汉图·诺距罗
    贯休
    立轴绢本设色
    纵129.1厘米横65.7J!ff米
    (日)高台寺藏
      传说诺距罗尊者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后来出家,佛祖让他静坐修行,以摒弃当兵时的粗野性格,后虽修成罗汉,但他静坐时仍有一股威猛之气。画中罗汉鹰目高鼻,双手合十作拜谒状,气宇轩昂。邛杖斜倚在古木座椅上,座椅两臂扶手处作龙首造型,形态生动,与人物造型和谐一致。人物头、手的骨骼造型夸张,且以墨色染出凹凸,极具立体xxx效果。
      贯休(83Z—912),唐末五代初画家、诗人。和安寺僧,俗姓姜,字德隐,一字德远,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擅书,工画,诗称“姜体”。书比怀素,画比阎立本。所绘罗汉真容,悉是梵相,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骨古怪。《十六罗汉图》相传为其所作。




    乐舞图(之一、二)
    佚名
    壁画纵分别为142、148堙米
    横分别为141、137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苏思晟墓
      苏思晟壁画墓,在西安市东郊经五路,成于唐天宝四年(745),1952年发掘。苏思晃,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内侍省内侍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食邑三百户,后进爵县伯,食邑七百户。墓内壁画有“四神”、男侍、侍女、“胡腾舞图”等。此选二幅来自“胡腾舞图”,为舞者两侧的乐队。上图为右侧五人,前排三人跽坐,分持竖笛、七弦琴和箜篌,后排二立者,一吹排箫,一为乐队指挥下图为左侧六人,前排三人分持琵琶、笙和钹,后排三人,一指挥,一横笛,一击拍板。人物形象写实生动,神情刻画入微,线条奔放流动,是一幅盛唐风俗画的精品。 Posted: 2008-03-16 00:45 | 12 楼 wsbswdx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7
    发帖: 2905
    威望: 30 点
    财富: 27 论坛币
    活期存款: 30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327 论坛币
    在线时间:1046(小时)
    注册时间:2005-01-26 12:23
    最后登录:2010-10-03 00:01


    宾客图
    佚名
    壁画纵187厘米横342厘米
    陕西唐李贤墓
      李贤墓墓道东西壁各绘一幅礼宾图,这里是东壁的一幅。画中以胪寺官员为前导,据袍服颜色推断为四或五品官,正引导三位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宾官。画面礼宾官与使节位置,主次分明,安排得当。根据人物官品、国别、民族特征而随类赋彩。图中人物形象写实,气氛严肃和谐。用线流畅精炼,着色浓淡相宜,人物特征显著,神采飞动。此壁画表现了各国、各族的友好往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这幅具有确切年代的原作,比今传为阎立本作的《职贡图》摹本更为可信。



    马球图(部分)
    佚名
    壁画纵180厘米
    横155厘米
    陕西唐李贤墓
      《马球图》画在李贤墓墓道西壁,有二十多个骑马人物,场面十分宏大壮观。这里只选其中一人一骑,可以看到画面线条精炼,寥寥几笔便勾出夸张的人物动态以及马矫健飞奔的体态。马球一名波罗球,是古代一种体育运动,经唐太宗提倡,在贵族中广泛流传,在宫廷中相习成风。这是我国打马球最早的形象纪录,比传世唐人《打马球图》更为具体而生动。



    观鸟扑蝉图(部分)
    佚名
    壁画尺寸不详
    陕西唐李贤墓
      章怀太子李贤,是高宗第二子,神龙二年(700)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又追封为章怀太子。此图为李贤墓墓室壁画的部分,定名为“宫女观鸟捕蝉图”。画面中间画一树,下有巨石,宫女三人,左边一宫女,左手似持一棒,放出一鸟,正在捕捉一蝉。但这里所选的二宫女,各自作态,似与观鸟捕蝉联系不很紧密。画面线条圆润流畅,带有典型唐代特征。



    男侍从图
    杨訾杨瑾
    壁画纵157厘米横138堙米
    陕西唐李重润墓
      此图画七位身材高大的内侍,他们双手持笏,举在胸前,每人身穿圆领口长袍,腰间扎黑色皮腰带,脚穿黑色靴,分两排站立,神态各具特征。人物造型准确,线条富有轻重缓急的变化。设色富有节奏感,对比鲜明,突出了人物特征及装饰效果。



    执扇宫女图
    杨訾杨瑾
    壁画纵179厘米横132厘米
    陕西唐李重润墓
      李重润为唐中宗长子,高宗与武则天的孙子,因对武则天作为有看法,于武周大足元年(701)被处死。中宗即位,追封为懿德太子。墓成于神龙复年(706),墓内遗存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壁画40多组。有界画山水、花鸟、驯兽禽以及大量表现太子、宫女、内侍等生活的作品。这里所选《执扇宫女图》,所绘人物端正秀美,线条圆润凝重,设色华丽绚烂,是其中的代表作。
      杨誓,杨瑾,父子,生平不详,约活动于初唐末至盛唐,椐推测为当时的宫庭画家。




    恶友品图
    佚名
    壁画尺寸不洋
    甘肃敦煌莫高窟85窟
      此图在85窟南壁东侧《报恩经变》的下部,为《恶友品》“善友太子本生”中的二个片段。故事是说波罗奈国太子善友历经千辛万苦,从龙宫取得摩尼宝珠,归途中被弟弟恶友抢夺,并被刺瞎双目,流落到利师跋国弹筝卖艺,后来又成了国王果园的守护人。国王有一公主,听其弹筝而产生爱情,不顾父母反对,与善友结了婚。由于彼此真诚相待,善友终于双目复明,与公主一起回归故国,让恶友交出宝珠,遍降甘米、名衣、金银七宝、众妙伎乐等等,普济众生。
      85窟这幅“善友太子入海取宝”着重表现故事的后段,展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世俗人情味。特别是上图善友太子在果园树下弹筝与公主相会的画面常为观者称道。



    各国王子图
    佚名
    壁画尺寸不详
    甘肃敦煌莫高窟65窟
      此窟以建筑、塑像和壁画三位一体来综合表现佛祖涅槊时的情景。长方型的蠡顶窟中,灵台上塑涅桨佛像,周围则画满悼念的僧众。此幅壁画绘于卧佛雕像脚后的墙面上,表现了佛祖涅磐之后,佛教诸弟子痛不欲生的情景。画中人服饰各异,相貌肤色也不尽相同,以示来自不同的国家。其悲伤之态,溢于言表,或嚎啕不已,或自割其耳,或自毁双目,或割腕放血,或伏剑自尽。图中以刚健的线条和妍丽的彩色,使这些人的态势富有了强烈的冲击力,突现出强烈的悲剧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孔子圣迹图
    焦秉贞
    册页绢本设色纵29.2厘米横35.7厘米
    (美)圣路易斯美术馆藏
      此图孔子方面密髯,俯身拱手,席地而坐,神情恭肃;国王和颜悦色,静坐在孔子对面的红木椅上,作侧耳聆听状。国王身后三五随臣,交头接耳。此图所绘为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典故。青绿庭石、丹青树叶,悉以劲毫钩斫,设色浓艳。此图合人物、树石、界画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宫廷画家全面、扎实的技法功力。
      焦秉贞,生卒年不详。活动于雍正、乾隆年间。字尔正,济宁(今属山东省)人。康熙时供奉内廷,任钦天监五官正,擅画人物、山水、花卉和楼阁。画法工细,设色鲜丽,画风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传世作品有《历朝贤后故事图》、《秋千闲戏图》等。



    罗汉图
    归庄
    册页纸本水墨淡设色
    纵26厘米横35.3厘米
    (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图中所画罗汉以中锋用笔,笔法飞动,一波三折,信手写来,简洁明了;神态刻画,呼之欲出,嬉笑怒骂,禅意盎然。
      归庄(1613—1673),原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江苏昆山人,移居常熟。明诸生,归有光之孙。书画兼长,山水、人物、花卉、墨竹,笔墨简劲,有元人遗韵。



    进酒图
    周王寻
    立轴绢本设色纵147.4厘米横47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图中画一女3人提酒壶作进酒状,低首缓步,神态凝迟,复似谦恭。眉目清秀,丰润秀雅,发上簪花,腰佩绿叶裙装,足着草履,宛若仙姑。面部线条纤细,渲染微妙,衣纹繁复,略觉累赘,但枯笔湿染有燥润相得之趣。
      周 王寻(1649—1729),字昆来,号嵩山,上元(今南京)人。擅画人物、花卉及龙马,而画龙尤妙。传世作品有《进酒图》。



    奚官放马图(部分)
    张穆
    立轴绢本没色纵110.5厘米横5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不着背景,大片空白上只绘一人一马,相伴而行。马不备鞍,姿态颀长、健壮,浑圆的身躯表明它刚饱餐完毕;奚官神情怡然,牵马信步而行。人马周围不着一物,却又似万物皆存,意境广阔高远。马重渲染,浓淡相宜,富有体积感;人重线描,衣袂飘摆,用笔劲细。画面似一首抒情小曲,清秀隽永,耐人回味。
      张穆,生于1607年,卒年不详。明末清初画家。字穆之,号铁桥,广东东莞人。擅画马及山水、兰竹,笔墨精细工整。传世作品《奚官放马图》。




    仕女图
    陈字
    屏风绢本设色纵158厘米横4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这套仕女屏风共十二开,皆以贵族妇女闲适安逸的生活为题材。在此选其中四开:之一为《梧叶惊秋》、之二为《竹荫铅椠》、之三为《阆苑采芳》、之四为《玉局敲闲》。画中人物神态舒雅娟秀,画风承袭老莲,有奇傲古拙的意味,造型夸张,但较其父略有收敛,颇具情趣。用笔圆劲细秀,人物刻画工整细致,以传统陈字,生于1634年,卒年不详。初名儒祯,宇无名,又字“三白”法晕染脸部,衣物色彩和谐淡雅,环境描写疏朗清秀,与名儒,号小莲,又号酒道人,小名鹿头,浙江诸暨人。陈洪绶之人物契合一致,恰当地衬托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只是子。擅书人物、花卉。画承家学,亦擅书。








    千秋绝艳图(之一、二、三、四)
    佚名
    长卷绢本设色纵29.5厘米横667.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所以称作“千秋绝艳”图。画中女子采用工笔重彩写出,多用铁线描钩勒衣纹。服饰敷彩妍丽鲜明。每一个人物都手持或配有最能代表和体现她们身份的配物,或琵琶,或花蓝,或笔硕纸墨,或书卷,或铜镜等,并在侧右上方,各题有七言绝句一首。画中人物相对独立,或坐或立,神态万千,通过飘逸的裙摆,招展的披帛,又将人物统一联系在一起。但人物面部略显雷同,皆为鹅蛋圆脸,长眉细眼,个性不强。(下两页为局部) Posted: 2008-03-16 00:55 | 13 楼 wsbswdx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7
    发帖: 2905
    威望: 30 点
    财富: 27 论坛币
    活期存款: 30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327 论坛币
    在线时间:1046(小时)
    注册时间:2005-01-26 12:23
    最后登录:2010-10-03 00:01


    瑶池仙剧图
    张羽中
    立轴绢本设色
    纵192.5厘米
    横10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该图描绘古代传说的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等形象,写八仙聚乐于瑶池,皆头插花枝,吹乐观鹤,闲适逍遥;或吹笛,或击节,或聆听欣赏。神态生动,特点鲜明,笔墨粗犷有力,构图别致。
      张羽中,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十七世纪。字子羽,号图南,南京人。擅人物、仕女,笔墨豪迈,设色古雅,花草娟秀,山水清润。




    陶渊明故事图(部分)
    陈洪绶
    长卷绢本设色纵30.3厘米横308厘米
    (美)火奴鲁鲁艺术学院藏
      此图基于萧统《陶渊明传》,全卷分为十一段,分别为:采菊、寄力、种秫、归去、无酒、解印、贳酒、赞扇、却馈、行乞、灌酒。陶渊明为东晋名士,不阿权贵,嗜酒安贫,孤傲清高,喜从宁静中得真趣。
      本图描绘他弃官归田过清苦生活的几个特写镜头,每图都以陶渊明为中心,或配以必要的人物道具,各有题名。文中可看出,此图是清顺治七年(1650)他为好友周亮所作,子陈名儒设色。此图或如周亮工所说为“偶仿”之作,但不是仿李公麟的同题作品。



    历朝贤后故事图(之—、二)
    焦秉贞
    册页纸本设色纵30.6厘米横37.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册共十二开,取材于古代贤后顺妃故事。此选二开,之一为《孝事周姜》、之二为《麟趾贻休》。图中作者参酌西法,注重明暗晕染和远近透视,使人物富有立体感,环境有纵深感,形成别具一格的工笔重彩画风。仕女形象多纤弱瘦削,已呈现清代仕女画的主要特色。笔法工整细腻,气息华贵。



    藏云图(部分)
    崔子忠
    立轴绢本设色纵189厘米横50.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中段一团云气缭绕,诗人李白盘腿端坐于四轮盘车上,缓缓行于山路中。李白仰首凝视头顶之云气,神态闲逸潇洒;一稚童肩搭绳牵车,一稚童肩荷竹杖作引导状。下临石坡树木葱茏。人物衣纹用淡墨战笔轻写,笔意却遒劲有力,自成一格。系作者中年之画风。






    南生鲁四乐图
    陈洪绶等
    长卷绢本设色纵30.8厘米横289.5厘米
    (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南生鲁四乐图》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四乐图》诗意,故分为四段:一、解妪,画南生鲁居士坐于石案后,一老妪扶杖立于前,表现白居易作诗通俗,老妪可解;二、醉吟,画居士头饰野花,执杖云游,追慕白居易被贬后半仕半隐的岁月;三、讲音,画居士沉醉音乐,使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  四、逃禅,画居士盘坐蕉叶上,后有佛像和莲花,忆念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龙门石窟旁,忘情山水,栖心释氏。画后有款:“李龙眠画白香山四图,道君题日白老四乐,洪绶以香山曾官杭州,风雅恬淡,道气佛心,与人合体,千古神交,为生翁居士取其意写之属门人严湛、儿子陈名儒设色。时己丑仲冬也。山民洪绶。”从中可看出,此图为清顺治六年(1469)陈洪绶与弟子严湛、儿子陈字三人合作。四段画面皆以构图简洁明快取胜。配物简单,人物突出。白居易面容有肖像写实之风,髯须浓密,多以正面示人,笑容亲和动人,以显其之“乐”意。线描流畅飘逸,有唐宋之风,设色清雅隽秀。每段皆有独立的题跋。书画相应,自显一股清新脱俗、与众不同之风范。陈洪绶之所以画此图,是从侧面反映出他晚年苦闷的心情。(下二图为局部)



    授徒图
    陈洪绶
    立轴绢本设色
    纵90.4厘米横46厘米
    (美)加州大学美术馆藏
      图中画一位学士据案而坐,石案为太湖石制成,案上置有书画、茶壶、杯等物。学士手执如意,前视二位女弟子。二位弟子坐于圆凳,一位低头凝视案上的画(竹石图),另一位正往瓶中插花。此图表现的是学士向女弟子传授技艺的情景,或许是陈洪绶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画面用细笔勾线,造型严谨,真实自然。



    唏发图
    陈洪绶
    立轴纸本设色
    纵105厘米
    横58.1厘米
    重庆市博物馆藏
      唏发,本指把洗净的头发晾干,后亦指洗发。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赵孟坚修雅博识,人比米芾,以游适书画为乐,曾与周草窗各携书画,放舟湖上,相与评赏,饮酣,子固脱帽,以酒唏发,箕踞歌《离骚》,旁若无人。此图中一满髯高士长发披肩,醉眼朦胧,以手作舞,旁若无人,状似饮酣,甚合萆窗之说。人物须发毛根出肉,力健有余,衣纹清圆细劲,转折有致,兼李伯时、赵吴兴之妙。设色娴雅古淡,气局超拔磊落,应是作者晚期作品。



    对镜仕女图
    陈洪绶
    立轴绢本设色纵103.5厘米横43.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此图是作者中后期的佳作。画中一位恬静、娟秀的仕女,两手托镜自照,神态悠闲。上衣短而下裙长,袖口窄,下角圆,反映了明代仕女流行的衣着特点。画面环境树石相伴,泉水隐现,人景切合。用笔细劲流畅,设色清新淡雅。人物描绘略有夸张,上整细致,而环境却简括疏朗,从而形成人和自然之间的节奏变化,在艺术处理上别具匠心。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甲申(1644)后自称老迟,又称悔迟、弗迟、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浙江诸暨人。书法遒逸,擅山水,尤工人物,与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李公麟、赵孟烦之妙,设色学吴道子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间作花鸟、草虫,无不精妙。传世作品有《陶渊明故事图》、《唏发图》、《摘梅高士图》、《南生鲁四乐图》等。



    芭蕉美人图
    姜隐
    立轴绢本设色
    纵105.1厘米
    横51.8厘米
    (美)私人藏
      此图芭蕉苍翠浓郁,湖石雄古奇崛,地面芳草萋萋。石案之上,棋局已开,一位女子坐于案旁,正等同伴洗手之后对弈。人物用线劲利细健,多以“折芦描”绘出,工写兼备。人物色彩清雅恬淡,与背景的沉郁浓重,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秀美的姿容得到很好的衬托。
      姜隐,生卒年不详。字周佐,黄县(今属山东)人。工人物仕女,细润工致,得古人之妙。花果也精雅。构景萧疏,寄情凝远,时称能品。传世作品有《文石甘蕉图》、《芭蕉美人图》。



    杏园夜宴图(部分)
    崔子忠
    立轴绢本设色纵154厘米横52.5厘米
    (美)私人藏
      此图描绘文人在和煦的春夜设宴的情景。院内杏花芬芳,湖石秀美,文人展卷雅赏,仕女闲游,仆人煮茶,闲适雅逸之趣透溢而出。人物造型清瘦俊秀,设色柔润,用透明的淡色表现出梦幻般的春夜氛围。崔子忠人物画师法南唐周文矩,衣纹屈曲转折,画风清丽,个性鲜明,此图是其晚年所作。
      崔子忠(约1574—1644),明代画家。初名丹,字开予,改名子忠,字道母,号青蚓,一作青引,号北海,莱阳(今属山东)人,寓居顺天府(今北京)。生员,曾师从董其昌。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北京,他匿居土室饿死。擅画人物、仕女,取法高古,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传世作品有《藏云图》、《杏园夜宴图》、《云中玉女图》等。



    徐光启像
    佚名
    立轴纸本设色
    纵56.5厘米
    横30.7厘米
    (美)私人藏
      此图以精湛的技艺刻画了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形象。其画风体现了以淡墨勾出部位,全用粉彩渲染的“江南传派”特征。图中先以墨线按肌骨、五官结构轻勾轮廓,然后用粉彩层层渲染,直至形具神生,尽精入微地表现出徐光启敏锐善思、老成睿智的个性气质。
      图上无作者款印,从所绘人物活动的年代来看,此图当作于明代晚期。




    游骑图
    佚名
    卷绢本设色纵22.7厘米横94.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贵族子弟骑马去打球游玩的情景。画中共七人,其中五人骑马,二人步行。他们或挟弹弓,或背弹丸,或持打马球的球杖联骑出游,反映了当时仕宦人家的生活风尚。打马球,又称“击球”,唐代十分流行。北宋司马光《资治通签》记载:“上(中宗)好击球,由此通俗相尚。”此图是马球运动的形象史料。作者以简练有力的线条,成功地表现了人物和马匹的形态,劲健而富有韵味。










    六尊者像
    卢棱伽
    册页绢本设色纵30厘米横5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六尊者像》共六开,应是卢氏《十八罗汉图》的留世部分。描绘的六位尊者分别是:拔纳拔西尊者、嘎纳嘎哈拔喇镊襟尊者、租查巴纳塔嘎尊者、锅巴嘎尊者和俗称降龙、伏虎罗汉的嘎沙雅巴尊者、纳纳答密答喇尊者,均列位于十八罗汉之中。作者采用游丝描勾画人物,具有较鲜明的特色,线描流畅,具有较强的力度与柔韧性,动感较强烈,设色浓艳,艺术水平较高。人物气势恢宏、超尘脱俗,显示出早期佛教人物威严尊贵而又带有世俗化的特点。《六尊者像》的创作技法比较古老,人物形象塑造略带夸张,在表现人物“神”的方面尚不尽完美,这一切都显示了道释人物画自唐、五代至宋发展的水平。
      卢棱伽,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棱伽,一作椤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吴道子弟子。画风细致,咫尺之间,能画得山水辽阔,形象精备。尤擅佛像、经变,画过许多壁画。宋代赵希鹄说他曾见卢画的《十八罗汉图》,衣纹“真如铁线”,非李公麟所能及。传世作品有《渡水僧图》、《六尊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