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诺弘图片:说说观察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7:14:57
 从理论上讲,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概念上来说,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的知觉活动。先讲个小故事,大家知道汉武帝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他非常喜欢围猎,以致政事松驰。司马相如上疏劝谏,疏中说:“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那个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在祸患还未萌发时就能预见到它,而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未形成时就设法避免它,因为祸患本来多隐藏在不易被发现、被人忽视的地方。汉武帝阅疏后深受触动,据说此后围猎有减,躬于政事了。古成语中还有明察秋毫,见微知著等句子,说的都是观察。山人认为:作为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只有正确地观察形势,才能够正确地决策、正确的引导。

    观察能力的体现,首先反映在敏锐上。“识乎微之为著者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敏锐的观察对于及时发现问题、迅速作出决策至关重要。要做到敏锐,观察必须与思维结合,要沿着事物的发展规律性去看、去想。因此,平时就要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有所掌握和理解,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了解事物的全过程,才能逐渐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并应用自如。大家来看看郑板桥画竹时的观察过程吧!“秋天看竹,有烟光日影,雾起,伏动于疏密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默默展纸,落笔细作变相,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画竹的这一过程说明了观察——分析——综合——升华的过程,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观察的整个系统,敏锐的观察力的作用也就在于此。

    其次就是要全面。观察不能丝毫掺杂着主观愿望。要客观地看,全面地看,看事不能只看好的一面,不看坏的一面,或者只看坏的一面不看好的一面;看人不能只看功不看过,或只看过不看功,不能凭领导者的好恶去判定一个人。记的魏征曾劝告唐太宗说:“行有素履,事有成迹,一人之毁未必有信,积年之行不应顿亏。”意思是说,一人两人诋毁的语言不能相信,一个人多年功绩不应抹煞,应当是非清楚,功过分明。

    第三还要深入。观察不要被假象蒙住双眼,不要被溢美之词冲昏头脑。《吕氏春秋.有始览.听言》中有一段话:“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善不善本于义,不于爱。”这段话说得很深刻!观察也是剖析事物的起始手段,只有掌握得准,才能分析得透,明察秋豪,见微知著。

    最后就是要细致。观察在于了解事物和人的本末、全貌,不能只看一时一事的现象。细微末节往往是事物发生变化、人发生转机的开端,抓不住,就分辨不清。而且,细致的观察有助于体察民情,发现问题,防微杜渐,以随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随时修正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