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严微博:结束战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50:11
——研究作战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编者按:大兴研究作战问题之风,是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战略课题。而研究作战问题既是总体的要求,更应具体地落实;既必须有战略、战役层面的系统筹划和训练,也必须从战术层面及至一个个战斗行动的具体攻克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束战斗”文章虽小,道理不小。

  信息化条件下,战斗与战争战役的联系更加紧密,战斗的速决化、激烈化程度更高,结束战斗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结束战斗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显现。

  纵观古今中外战争史,灿若繁星的战斗不可能千篇一律,但能肯定的是:所有战斗都有一定的持续时间,都必然要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结束。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结束战斗是作战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重开战、轻终战的思想似乎由来已久。从孙子到克劳塞维茨,对如何组织实施战斗都给予高度关注,而对如何结束战斗却鲜有专论。孙子十三篇中有作战篇而无终战篇。克劳塞维茨揭示了诸多一般战斗规律,认识到“开始退却”这一结束战斗环节,却没有揭示结束战斗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史记·韩安国传》云:“强弩之末,矢不能穿缟者也。”意思是强弩发射的弓箭,射程尽头甚至连薄薄的鲁缟都不能穿透,形象地揭示了战斗顶点与战斗胜负之间的辩证关系。当作战力量出现强弩之末态势时,适时主动地结束战斗,就可有效避免由胜转败,巩固既得战果。

  所谓结束战斗,就是指战斗力量在统一指挥下,依据战斗任务和目的、作战态势发展和战场环境的变化,能动地把战斗引向终结的过程和行动。

  结束战斗与战斗结束在属性上有着本质不同。战斗结束是一个具体时刻,具体指交战双方完全脱离接触的某一时刻。比如:交战双方中的一方被全歼(含投降)或一方完全撤离战场的某一时刻。而结束战斗是一个时间区间,其时间起点为指挥员定下结束战斗决心的时刻,时间终点为战斗结束的时刻。

  以往,战斗的信息化含量不高,战斗阶段和程式划分比较明显,战斗间隙时间较长,敌情尤其是火力威胁不大,因此,提前或稍后结束战斗,对完成整个任务、实现战斗任务转换影响不大。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受战略战役制约,战略战役兵器可能直接作用于战术范围,不仅整个战斗进程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同一支部队可能遂行多种战斗任务,战斗样式转换频繁,战斗空间快速变换,结束战斗的时间大大缩短,结束战斗的有利时机稍纵即逝。

  信息化条件下,结束战斗的时机和标准把握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以前,我军打的是歼灭战、消耗战,目的是歼灭敌人,夺占或扼守预定的地区目标,结束战斗的时机和标准容易把握。未来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是体系破击战,高效益作战,不一味地强调歼灭敌人,而是通过重点打击敌方战斗体系的侦察力量、指挥所、后勤设施等要害关节,打乱其战斗队形,瘫痪作战体系,使敌失去抵抗能力,因而结束战斗时机和标准的判断相对困难,但标准和要求更高。

  战争实践证明,指挥员周密筹划结束战斗,科学把握结束战斗的时机和标准,掌握战场态势和敌我双方力量动态变化,适时把战斗导向结束,不仅有利于保存有生力量,控制战斗节奏,调整战斗部署,尽快达成战斗目的,而且有利于高效完成战斗任务转换,塑造新的战斗环境,为战争战役全局服务。

  1946年7月的苏中战役,正是由于粟裕将军对结束战斗进行了精心安排和布置,历次战斗转换流畅、环环相扣,才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辉煌战果。反之,如果指挥员在未来作战中忽视结束战斗这一环节,将可能痛尝不必要的损失或胜利逆转的苦果。伊拉克战场上,装备精良的美军在多次战斗中总能迅速击溃敌人,但结束战斗阶段却难以实现大量歼敌和控制战场。这反映在战争层面就表现为伊拉克正规军队全被击溃,但战斗能力犹在,化身为此起彼伏的游击武装,使得美军的伊拉克战争“速战难以速决。”

  目前,战斗理论研究范畴和成果可谓浩如烟海,但结束战斗研究还未引起足够关注。加强结束战斗问题研究,就是要弄清其构造和功能,以期产生胜利的硕果。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战斗与战争战役的联系更加紧密,结束战斗的环境和条件有了明显变化,信息主导、网络支撑、火力打击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战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结束战斗时敌方有生力量并未被全歼。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员如何把握结束战斗的时机,组织筹划结束战斗,主观能动地把战斗导向结束,实现既定战斗目的,为尔后作战行动营造更加有利的战场态势,都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