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猴子狐狸:腰椎骨质增生的推拿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54:23
**似水流雲**欢迎您
【概述】
腰椎骨质增生,亦称“腰椎肥大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椎炎”等,是中年以上腰痛患者的常见疾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腰椎骨质增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主要为老年人的生理退变,患者大多40岁以上,腰椎椎体两侧后移,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使腰骶部脊柱两侧神经根受到刺激和挤压,从而引起腰腿痛。
继发性腰椎骨质增生,主要是继发于各种损伤、慢性炎症、贫血、新陈代谢障碍等,造成关节骨板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软骨下骨反应性的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产生腰腿痛。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一般以腰部酸胀,不能久坐,动辄稍舒,过劳则加重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因骨赘压迫神经根,可产生严重的腰腿痛和麻木。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中年以后肾气亏损,复感外邪,或外伤以后气血瘀阻,血脉凝涩不通所致,所以按摩通过补肾壮腰,通络活血,达到治疗目的。
【按摩疗法】
(1)取坐位,家人坐其后,将两手拇指置于季肋下章门穴处,其余四指置腰后京门穴处,提拿腰部肌肉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及微痛感为度。
(2)取仰卧位,家人立其患肢侧,将其下肢踝部挟于腋下,顺时针、逆时针旋转髋关节(图17-17)8圈后用力牵引下肢。

(3)取俯卧位,用拇指按压命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秩边、环跳、承扶、殷门、风市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4)取俯卧位,用扌衮法从两侧背部一直扌衮至小腿,重复进行5次。
(5)取俯卧位,家人立其侧,将两手掌根部对置于其肾俞穴所对应的脊柱正中,自内向外平推至肾俞穴,重复进行3分钟;再用指摩法自上而下从肾俞穴摩至小肠俞,重复进行3分钟,以局部皮肤微红、微汗为度。
慢性腰肌劳损的推拿疗法
【概述】
慢性腰肌劳损,通常是指腰骶部的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常因腰部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未作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也可由于一些平常不足以致伤的外力,因反复持续的牵拉、挤压、震荡,超出了腰部的代偿功能而产生。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的一侧或两侧出现弥漫性疼痛或酸胀,阴雨天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则减轻,腰部活动可因肌紧张而受限。
按摩治疗本病能舒筋活血,温经通络,有效地消除腰部的疼痛与酸胀。
【按摩疗法】
(1)取俯卧位,家人立其患侧,在下腰部和下背部,沿膀胱经自上而下用扌衮法操作10分钟。
(2)取俯卧位,家人立其患侧,用指擦法自上而下,擦背部两侧膀胱经至局部发热,再虚掌拍叩击10次,然后在患处热敷。
(3)取俯卧位,放松肌肉,用两手拇指指腹端按揉背部肾俞、关元俞、膀胱俞、腰压痛点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4)取俯卧位,全身肌肉放松,家人立其左侧,用左手掌根自脊柱右侧骶棘肌上端按揉并下至腰骶部,重点按揉肾俞、关元俞、膀胱俞、腰背部压痛点,重复进行5次。家人再立其右侧,换手同法操作,最后自上而下用掌根按揉脊柱各关节棘突,重复进行3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疗法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腰椎纤维环破裂,合并髓核突出,向后突入椎管内,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产生的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5~45岁的成年人,且以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居多。发生原因有内因、外因两方面。内因是各种因素使椎间盘压力增加,日久出现脱水、弹性减低,椎间隙变窄,纤维环破裂,周围韧带松弛等退行性改变;外因则是外伤,慢性劳损和感受风、寒、湿邪等。
腰腿痛是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症状。性质可为钝痛、绞痛、剧痛、针刺样痛,同时伴有向下肢放射。常因咳嗽、喷嚏、排便等加重,弯腰活动受限,脊柱侧弯.下蹲困难.下肢外侧及足背有麻木感。
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要取得满意的疗效,必须进行综合治疗。按摩疗法能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促使髓核回纳,松解粘连,减轻对腰神经根的压迫,并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一些致痛、致炎物质的吸收和神经恢复。
【按摩疗法】
1. 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用法、按法、揉法、点法、推法、弹拨法、拿法等在患侧腰部、臀部、下肢部进行放松肌肉的操作,重点在肾俞、大肠俞、环跳穴、委中穴等施用点法,全过程大约需15~20分钟。
2. 牵抖按压法:患者俯卧位,一助手用治疗巾固定患者上背部,医者双手分别握紧患者双踝关节,持续牵引半分钟左右,在水平位左右晃动十数次,然后上下抖动患者腰部5~6次;仍回原位,医者站于一侧,双手相叠轻按于椎间盘突出部位,另用一位或两位,握紧患者双踝部,持续牵引半分钟后,猛然用力加重牵引,此时,医者双手迅速用力向下按压数下。
3. 背伸法:医者与患者相背而立,医者双臂挎紧患者双臂,做弯腰屈膝挺臀的动作,使患者利用自身体重为牵引力,加大椎间隙的宽度。
4. 斜扳法:患者健侧卧位,医者一手扶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肘关节抵住髋后部,令患者上身尽量后旋,此时,抵住髋关节的肘部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取左侧卧位,左下肢伸直,右下肢屈曲放在左膝关节上部,家人以左肘内侧压住右髂骨,右肘顶住右肩关节,两肘相反用力,可听到下腰椎关节作响。对侧也施以同样方法。
取侧卧位,用扌衮、揉腰臀部及下肢肌肉,使局部肌肉放松,血液循环加快,以利于突出髓核的水分吸收。
取俯卧位,用拇指指端按压肾俞、腰阳关、承扶、委中、承山穴各1分钟,然后再抱腿运腰(图17-10)。

取俯卧位,用掌根有节奏的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然后固定腰部,一手托双下肢,使腰部过伸,促使髓核回纳。
腰痛的推拿疗法
【概述】
腰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
腰痛的病因,外感多责之于湿。感受寒湿,则腰部冷痛,静卧或阴雨天加剧;感受湿热,则腰痛拒按,痛处伴有热感,热天加剧。内伤多责之于肾,肾虚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揉喜按,腰膝无力,遇劳累或房事后加剧,卧则减轻。跌仆外伤,损伤经脉气血,或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腰部用力不当也可导致的经络气血阻滞不通,使淤血留于腰部而发生疼痛。此类腰痛之如锥刺,且有定处,俯仰转侧不利,痛处拒按。
按摩施以不同手法,或散寒祛湿,或清热利湿,或补肾益精,或活血化瘀,达到治疗各种内外伤腰痛的目的。
【按摩疗法】
1.寒湿凝滞
(1)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下肢足三里穴2分钟,再改为侧卧位,按揉环跳穴2分钟。
(2)取俯卧位,家人用扌衮法自上而下攘背部诸俞穴3分钟;再用拇指指端点按肾俞、大肠俞、膀胱俞、委中、委阳、承山穴各30下;最后用空拳叩击患部3分钟。
2.湿热阻滞
(1)取仰卧位,家人用指拿法拿两下肢太溪、照海穴各1分钟,以胀感沿肾经上行为度。
(2)取俯卧位,家人用掌根自上而下揉按背部诸俞穴3分钟;再用拇指指端点按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髂、委中穴各30下,以酸胀微热为度;最后用指擦法擦两侧次髎穴各2分钟。
3.淤血痹阻
(1)取侧卧位,左、右斜扳(图13-4)各1次。

(2)取俯卧位,家人用掌根自上而下揉背部诸俞穴3分钟,再用拇指指端点按肾俞、腰阳关、腰俞、膀胱俞、承扶穴各30下:最后用指拿法拿委中、阳陵泉、昆仑穴各1分钟。
4.肾精亏损
(1)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揉法揉中脘、神阙、关元穴各2分钟,以会阴、腰骶部微热为度;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太溪、三阴交、足三里穴各1分钟。
(2)取俯卧位,家人用掌根自上而下揉背部诸俞穴3分钟;再用禅推法推肾俞、命门、膀胱俞、大肠俞、上次髂穴各1分钟;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委中、委阳、涌泉穴各1分钟。
急性腰扭伤的推拿疗法
【概述】
急性腰扭伤亦称“闪腰”,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外伤,好发于下腰部,以青壮年为多见。
腰部支撑着人体的上半部,是人体躯干活动最多的部位之一。日常活动、劳动或运动时,腰部的软组织承受超负荷的活动或做不协调的动作均可引起腰部软组织的损伤,损伤可涉及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和关节囊、腰骶关节及骶髂关节。由于腰扭伤使腰软组织出现损伤性炎症,组织细胞充血、水肿,肌纤维撕裂,致痛致炎物质释放,因而产生疼痛,腰肌紧张,活动受限,步履困难。由于损伤部位不同,临床出现的症状也各有所异。腰肌损伤者常有腰部撕裂感,随之而剧痛,腰不能直立;韧带损伤大多有负重前屈或外伤史,有的能觉察到断裂的响声;腰骶关节损伤者,常因腰骶部剧痛而不能直立,用手叉腰或支撑膝部,步行迟缓,表情痛苦,咳嗽喷嚏时腰痛加剧,腰部前倾;急性骶髂关节损伤者,有腰部旋转外伤史,骶髂部剧痛,不敢转身,可伴有下肢放射痛,骨盆挤压和分离试验、“4”字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阳性。
急性腰扭伤的治疗原则,一般是卧床休息1~3周,以利于腰部软组织的修复。按摩的目的在于行气活血、舒筋通络、解痉止痛。伴有关节半脱位者,则应以手法复位。
【按摩疗法】
(1)取站位,家人与其向背而立,两手插入其腋下,背起患者,使患者两脚悬地,然后进行摇晃或抖动(图17-11)。

(2)取侧卧位,上侧下肢极度屈膝屈髋,下侧下肢伸直,家人面对患者,两肘分别置于患者肩部与髂翼,同时用力,将肩向前推,骨盆向后推,听到复位的响声后,更换另一侧。如有小关节脱位或嵌顿者,通过上述手法,往往疼痛立即消失。
(3)取俯卧位,家人用手掌掌面紧贴腰部皮肤自上而下,先健侧,后患侧,用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有节奏抚摩1分钟,再用拇指指端按压两侧肾俞、肝俞、膀胱俞、大肠俞、环跳穴及两下肢委中、承扶、承山穴各1分钟。
(4)取俯卧位,用双手拇指和其余四指指腹对合,用力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先健侧后患侧,提拿腰部至腰骶部臀大肌、腰部诸肌(图17-12)5分钟。
(5)取俯卧位,家人以掌根推揉两侧背肌(图17-13),由下而上,稍用力,反复10次至皮肤发热。

(6)取俯卧位,双下肢伸直,家人立其右侧,用左手前臂将其双下肢大腿下1/3处环抱住,用右手掌按置其腰骶部,然后左手前臂用力将双下肢向后上抬起,向后过伸位,右手掌根用力按压腰骶部,两手交替用力,一起一落重复10次,最后将双下肢左、右摇摆15度,重复3次。
(7)取俯卧位,用手掌背面小指尺侧部分从其患侧背部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扌衮至小腿后侧,重复10次。
☆附注
放松肌肉法
放松肌肉:用法、按法、揉法、点法,先在损伤的肌肉周围操作,逐渐移至痛处,使其肌肉尽量放松,操作过程大约10分钟
三扳法
⑴ 扳肩推腰: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健侧,一手按住腰部痛处,一手扳住患者患侧肩前部,用力向后扳提,同时按腰部之手用力下压。
⑵ 扳腿推腰:患者俯卧,医者立于健侧,一手按住腰部痛处,一手扳住膝关节上方,用力向上方扳提,同时按腰部之手用力下压。
⑶ 斜扳法:患者健侧卧位,医者一手扶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肘关节抵住髋后部,令患者上身尽量后旋,此时,抵住髋关节的肘部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摇晃提端法
摇晃提端法:患者坐凳上,助手蹲在患者前方,用双手固定双下肢。医者站在患者背后,两臂从两腋下穿过,两手靠拢抱住躯干,先环转摇晃患者躯干6~7次后,再向后上方将患者提起,并向斜后方倾斜,使腰部做扭屈动作。先向患侧倾斜,再向健侧倾斜。
嘱患者双下肢伸直,医者站在患者侧方,一手按住背部,使患者尽量向前弯腰,另一手要由上向下沿脊柱两旁推揉痛处6~7
按背之手绕过患者胸前,抱住躯干,使腰部伸直,并用力向上提起,另一手捂在痛处,用力按压。
弯腰挺立法
弯腰挺立法:
患者两足分开比肩稍宽站立,医者两足前后分开,右足在患者两足之间的后方,一手抱拢患者少腹,先令患者直膝向前弯腰,直到不能再弯的程度,再嘱患者将腰缓缓伸直,并向后背伸,同时将患者抱起,此时医者用右侧髋部抵住患者腰部,然后突然放手,使患者借地站稳。
骨盆挤压和分离试验:取仰卧位,家人两手分别置于髂骨翼两侧,先用力向中心合挤,然后两手用力向外下方挤压(见图17-14)。出现疼痛者,为阳性。

“4”字试验:取仰卧位,患肢屈髋、屈膝、小腿外侧踝关节部置于健肢膝关节前。然后,家人一手放于患肢膝关节处,另一手放于健侧髋骨部位,两手用力向外下方按压。如髋关节或骶髋关节出现疼痛则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取仰卧位,家人将其一侧腿抬起时(见图17-15),腿或足有麻木和疼痛感,即为阳性。
牵弹三步法治腰椎间盘突出
牵弹三步法是在洛阳平乐郭氏治筋手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总结出来的以超体重牵引、弹压、侧扳前拔等传统手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向后方突出,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牵弹三步法是在洛阳平乐郭氏治筋手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总结出来的以超体重牵引、弹压、侧扳前拔等传统手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套方法。该方法经十余年来近千例患者的临床验证,安全有效,具有疗程短、疗效佳,患者痛苦小的优点。
诊断标准
1.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加重。
3.脊柱生理弧度消失或有侧弯。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跟腱反射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脊柱生理前凸变小或消失,亦可有侧弯,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显示突出的部位呈中央型、旁中央型或外侧型不等,突出厚度为1毫米~6毫米不等。
适应证
1.符合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2.年龄在18岁~55岁之间,性别不限。
3.影像上未见有明显突出钙化、神经根粘连者。
禁忌证
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病例。
2.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患者,中度以上骨质疏松症,腹主动脉硬化及精神病患者。
3.患有脊柱肿瘤、结核、脊柱强直,血沉>30毫米/小时。
4.CT显示脱出之髓核已游离、骨化、浮动骨块存在,或严重骨性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者。
5.鞍区麻木、二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损伤症状的。
6.出现足下垂等逐渐加重的运动功能障碍的。
7.手术后复发及妊娠期妇女。
技术操作方法
器械准备
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JZC—Ⅱ型电脑力度显示牵引床2个;自制长50厘米、高10厘米、宽40厘米的海棉软垫2个;自制长50厘米、高10厘米、宽20厘米的海棉软垫1个;自制长30厘米、宽10厘米、高2~3厘米卫生纸垫若干;长1米塑料直尺1个;河北省沧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皮革骨盆牵引带若干;河南省洛正器械厂生产的床头多功能可调式牵引架若干:8千克、2千克、1千克、0.5千克牵引砣各若干。
详细操作步骤
牵引:床尾抬高,患者排空二便后,俯卧位骨盆牵引带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1/2(尾数不足1千克者,按1千克计),每次40±10分钟,要求骨盆牵引带上缘绑扎在髂脊以上,尾部牵引仰角30°±5°。牵引结束患者卧床30分钟后可佩带腰围下床。牵引12±5天进行下一步治疗。
扳伸:患者健侧卧位(如中央型突出则症状较轻侧卧位),健肢贴紧床面并伸直,患者尽量屈曲。术者面对患者,一手肘推肩向后,一手肘压臀并用拇指压住病变间隙上位棘突(如有棘突偏歪则以偏歪棘突为准),双肘交错用力,调整力线,当力线传导至拇指下并有阻抗感时突然发力,闻及“喀噔”弹响声同时拇指下有关节松动感时即告复位。然后嘱患者仰卧,腰骶部垫厚约10厘米海棉软垫,助手固定骨盆,术者将患者双下肢分别直腿抬高,并作踝关节背伸,高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50°~100°。先健侧,后患侧,每侧3次(如中央型突出则先症状较轻侧,后症状较重侧)。
弹压:扳伸后在上海医疗器械厂产JZC-II型电脑力度显示牵引床上实施弹压手法。具体为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胸部和髋部常规缚扎牵引带后,在骨盆下方及胸前下方各垫自制长50厘米、高10厘米、宽40厘米海棉软枕1个,使病变间隙之腹部悬空,将牵引重量根据病人耐受程度设定为超体重10%~30%,持续牵引10分钟~15分钟,待患者骶棘肌充分松弛后实施弹压手法。术者站立于患侧(中央型突出站立于症状较重一侧),一手掌根按压于相应病变节段棘突间隙,中指正对脊柱方向(或上或下),另一手虎口叠加于腕背部,双肘关节伸直,向腹部垂直连续弹压(弹压过程中,嘱患者张口呼吸,切勿闭气),电脑牵引床可显示弹压力度数值在10千克~30千克,频率为120次/分,此时牵引力维持不变,病人如无不良反应,连续弹压约10分钟即停止手法,逐渐减小牵引重量至电脑显示牵引力为0,去掉软垫,患者同身手掌置于腰骶部,用直尺越过手掌连接T12椎体棘突和骶骨岬,直尺下的T12棘突、手掌、骶骨岬在同一水平面以下表明手法到位,嘱患者深呼吸,松开牵引带。如未达到标准,视患者耐受性可重复操作1遍,仍不能达到标准者不再强求。卧床术毕患者绝对卧床3天,直线翻身,平卧时腰下加自制腰垫,高度≥2厘米,以维持腰曲。并应用20%甘露醇250毫升静滴,每日1次,连用3天。
起床:绝对卧床3天后,患者床上行腰背肌锻炼、四肢活动1~2小时,测血压正常后,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突然弯腰。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胸部摒伤:如弹压时患者摒气则有可能出现胸部摒伤。经休息、止痛药物应用均可缓解。应注意训练患者配合手法操作,弹压时按弹压节律张口呼吸,不可闭气。
心慌、胸闷、头晕:如患者心理过度紧张、丰法治疗时牵引带绑扎过紧,患者可能出现心慌、胸闷、头晕,应注意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紧张情绪,并调整牵引带,必要时暂时中止治疗。
手法后疼痛持续加重:手法过程中神经根受激惹,可出现疼痛持续加重,可再实施连续牵引、应用脱水剂、对症处理。
术后出现尿潴留:多为体位性排便困难,应指导患者术前练习床上排尿。排除马尾神经损伤后可予导尿。
二便失禁、鞍区麻木或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应行MRI检查,如有硬膜外血肿、椎间盘突出明显加重或髓核游离,需行手术减压。
弹压手法后出现腹胀:多为弹压过程中,刺激腹膜所致。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休息后或下床活动后可自行消退,如症状较重,可适当予吗叮啉等胃动力药物口服。
肋间神经痛的推拿疗法
【概述】
肋间神经痛,是指1个或几个肋间神经走行分布区内的疼痛综合征。本病疼痛多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性质刺痛或刀割样痛,常影响到同侧腹部或肩部,呼吸、咳嗽、喷嚏等加重疼痛。其发病原因多与邻近器官和组织的病变,以及炎症、畸形、受寒和外伤等有关。
中医认为,肝气郁结、淤血阻滞、湿热内蕴、痰饮停聚等均可引起本病。肝气郁结者胁痛或左或右,以胀痛为主,每因情志变动而增减,伴有胸闷不舒,纳减嗳气等;淤血阻滞者胁痛如刺,固定不移,入夜尤甚,有跌仆损伤史等;湿热内蕴者胁痛如刺如灼,伴口苦、胸闷、小便黄赤等;痰饮停聚者胁肋疼痛牵引至肩胛,咳嗽喘满,吐稀痰涎水,胸胁胀痛等。按摩能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热化湿,祛痰化饮,治疗各型肋间神经痛。
【按摩疗法】
1.肝气郁结
(1)取仰卧位,上举病侧上肢,以拇指指腹或示(食)指、中指、环指(无名指)指腹沿患者胸肋间来回推抹3~5分钟。
(2)取仰卧位,以拇指指腹端按揉章门、期门、日月穴各2分钟。
2.淤血阻滞
(1)取坐位,以前臂插入患侧腋下并抬高,嘱患者深吸气,另一手以手掌叩击患侧背部,再令其缓缓呼气,轻者疼痛可立即消失。
(2)取坐位,以一手拇指指端持续按压曲垣穴1分钟,至局部有酸胀及温热感,然后轻揉2~5分钟。
3.湿热内蕴
(1)取坐位,以右手五指并拢作握拳状轻叩患侧肋间3~5分钟,然后以掌指推患侧,至局部皮肤发热,微红为度。
(2)取仰卧位,以拇指指腹端按揉膻中、中脘、内关、外关、阳陵泉穴各1分钟,同时配合深吸气或咳嗽。
4.痰饮停聚
取仰卧位,以手掌摩中脘,顺时针、逆时针各60次,然后分开四指,指腹沿肋间由内向外呈梳状均匀有力摩动约1~2分钟,至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椎骨错缝--腰椎错位的推拿疗法
腰椎错位的推拿治疗,有斜扳法和旋转扳法。
⑴ 斜扳法:患者健侧卧位,医者一手扶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肘关节抵住髋后部,令患者上身尽量后旋,此时,抵住髋关节的肘部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⑵ 旋转扳法:患者坐位,一助手固定其一患侧下肢,令患者腰前屈。医者用一手拇指按住需扳动的脊柱的棘突(向右旋时用左手,向左旋时用右手),
另一手从健侧腋下穿过,搭在患侧颈部侧面,用力使患者腰部向患侧旋转至最大限度,另一手用力抵住棘突,猛用力进行扳动。
椎骨错缝--颈椎错位的推拿疗法
治疗颈椎错位,要用滾、拿等手法。
治疗 → 颈椎错位
患者正坐位,先用滾、拿等手法放松颈部肌肉后,令患者头部略向前屈,医生在其背后,用一肘部托住其下颏部(向右扳用右手,向左扳用左手),另手拇指抵住棘突偏歪处(或疼痛处),先做颈部向上牵引,同时把头部做被动向患侧旋转至最大限度后,做小幅度、快速度的扳法,同时另手拇指用力向相反方向抵住棘突。
椎骨错缝--胸椎错位的推拿疗法
胸椎错位的治疗要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项部。
治疗 → 胸椎错位
患者正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项部,医生在其后面,用两手扶住患者双肘关节前侧,同时用一侧膝部顶住患部,嘱患者身体略后仰。医者扶患者的双手用力向后扳动,同时,膝部向前用力抵住。
颈椎病的推拿疗法
【概述】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颈臂综合征”。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多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颈椎失稳,从而促使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骨赘压迫颈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或椎旁交感神经而产生一系列症候群。临床根据增生部位及发生症状的不同而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神经根型见颈、肩、臂疼痛,疼痛呈烧灼样或刀割样,伴有针刺样或过电样串麻感,患侧上肢可见发沉、无力、握力减退,受压后酸胀、麻木;脊髓型见一侧或两侧上、下肢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头痛头晕,排尿障碍,甚则四肢瘫痪、卧床不起;椎动脉型见颈痛,肩痛,头晕,恶心,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症状常因转动头部、侧弯头部而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型见神经根型和脊髓型症状外,还兼有心动过速或过缓,肢凉,肢体与头面部麻木,或指端发热,疼痛,全身多汗或少汗;混合型表现为两型或两型以上各种症状同时存在。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跌仆劳损,伤及筋骨,经络不通所致。按摩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复位,治疗各型颈椎病。
【按摩疗法】
(1)颈部推法:取坐位,立于其后,用小鱼际自颈上部向肩部推;再用双手拇指自肩井穴向风池穴推,以局部有胀酸感、皮肤发热发红为度。
(2)颈部拿法:取坐位,立于其后,用双手提拿颈后及颈两侧肌肉,双手交替用力,即左手提拿时,右手放松;右手提拿时,左手放松,反复操作3分钟。
(3)颈部揉捏法:取坐位,立于其后,用双手拇指或小鱼际上下来回揉捏颈部两侧及肩、上肢肌肉5分钟。

(4)颈部提转法:取坐位,立于其后,用一手托其下颌,一手托其后枕部,慢慢左右旋转并用力上提,听到弹响声后,按摩颈部,放松椎旁肌肉(图17-2)。
(5)颈部侧屈法:取坐位,两上肢反抢于背后,立于其后,两手掌侧小鱼际贴于其颈部两侧,然后双手交替着力,使头部向左、向右侧屈运动,反复进行10次。
(6)按肩搬头法:取坐位,双上肢反抢于背后,家人立于其后,左手按其右肩,右手置于其头顶,用力将头颈部向右侧搬动。然后用同法,右手按其左肩,左手置于其头顶,用力将头向左侧搬。两侧交替操作,每侧10次。
(7)理筋法:取坐位,患侧上肢外展,用双手拇指指腹从肩峰沿上肢外侧肌肉分理和拨离至腕关节;然后用抖法抖动其上肢2分钟。
(8)指压法:神经根型,用拇指指端按压风池、肩井、肩髎、外关、少海、后溪穴各1分钟;椎动脉型,用拇指指端按压风池、太阳、列缺、合谷、听宫穴各1分钟;脊髓型,用拇指指端按压肩井、翳风、肩中俞、肩髃、期门、阳陵泉、后溪穴各1分钟;交感神经型,用拇指指端按压百会、肩井、颧髎、神门、外关、足三里穴各1分钟;混合型,根据其混合具体类型,有选择按压以上有关穴位。

附:
⑴ 颈肩部法5~10分钟。
⑵ 颈两侧的点按法与弹拨,重点在痛点操作。点按弹拨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或在颈旁夹脊,或在夹脊穴的外侧,甚至胸锁乳突肌处操作。对于椎间隙窄者,医者可用一上肢置于患者头前屈曲肘关节,嘱患者略低头,下颚置于肘窝,医者以上臂及手夹扶患者头部,向上牵拉头部,另一手于痛点点按或弹拨。
⑶ 颈椎侧扳法,或仰卧位,颈椎牵引下用扳法。
⑷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让患者仰卧位,肩与床边齐,医者坐于患者头前,一手托枕部,一手扶其下颌,一助手站于患者体旁,双手分扶患者两肩,相对牵引,托枕部一手向下移动,并依次向上托顶患者颈椎以求改善其生理曲度。对于反向成角者,手应放置于成角的两椎体之间,向上托顶。
⑸ 神经根型:上肢痛麻者,应于患肢施以法、指揉法,指揉方向应沿桡神经或尺神经走行方向,同时可点按臂臑、曲池、合谷、手三里、内关、外关等穴,并以食、中、环、小四指拿极泉2~3次,配以手指的揉法、捻法、拔伸法。
⑹ 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型:头晕头痛者,应于C2棘突至乳突联线中点附近,及两侧枕部寻找痛点,行点按法,并应点按百会、四神聪、角孙、头维、太阳、攒竹、鱼腰等穴,于前额面部行鱼际揉法,于头部行扫散法。
⑺ 交感神经型:应加点背部俞穴。
⑻ 脊髓型:早期可以于颈肩行轻柔手法治疗,不宜用扳法,于上肢、下肢行法、指揉、点按法,一旦出现肌张力增高等阳性体征,考虑到脊髓受压过久不可逆转,应建议手术治疗。
⑼ 以上手法相应操作完成,以拿法拿颈、肩部肌肉3~5遍,搓肩背,牵抖上肢。
三叉神经痛的推拿疗法
【概述】
三叉神经痛俗称“面颌痛”、“颊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性、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局部无焮红肿胀,好发于40~60岁女性,多为单侧突然发病。
本病可由风热外袭,经络不通,或肝胃实火上冲,或阴虚阳亢,虚火上炎所致。风热外袭者兼有发热,恶风,汗出等;肝胃实火者兼有头晕目眩,目赤口苦,心烦易怒,便秘等,虚火上浮者兼有五心烦热,两颧红赤,午后潮热,盗汗遗精等。
按摩能疏风活络,或清热泻火,或滋阴降火,从而解痉止痛,达到防治各种类型三叉神经痛的目的。
【按摩疗法】
1.风热外袭
(1)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侧风池、风府及大椎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2)取坐位,用拇指指端点按对侧手合谷穴2分钟,以热透于手心为度。
(3)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患侧太阳、上关、下关、地仓穴各1分钟;再用掌摩法摩患侧面部2分钟。
2.肝胃实火
(1)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先平推额前方2分钟;再揉按患侧阳白、率谷、下关、地仓、颊车穴各1分钟;最后分推风池、风府穴各1分钟。
(2)取坐位,用拇指指端点按对侧合谷穴2分钟,以热透于手心为度。
(3)取仰卧位,用拇指指端点按两足背太冲、内庭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3.虚火上炎
(1)取坐位,用掌摩法摩患侧面部3分钟,以局部有温热红润为度;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患侧太阳、上关、下关、耳门穴各1分钟;最后用掐法于地仓、颊车穴各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热感为度。
(2)取坐位,用拇指、示(食)指、中指拿两侧肩井穴2分钟,以透热为度。
(3)取仰卧位,以拇指指腹端揉两侧太溪穴各2分钟;再用手小鱼际擦两足底涌穴各2分钟,以透热为度。
落枕的推拿疗法
【概述】
落枕又称“失颈”、“失枕”,临床上以颈项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轻者一周内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
本病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颈部肌肉突然收缩,肌纤维部分断裂,或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过低致一侧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伸展状态;或体虚之人,慢性劳损者外感风寒之邪,以致气血停滞,经络闭塞。临床常见颈部歪斜,活动受限,动辄疼痛加剧,患侧肌肉紧张,压痛明显,可波及同侧头部、上背部及上臂。
按摩能疏散风寒,温经通络,理筋解疼,使颈部气血通畅,肌肉放松,落枕症状随之解除。
【按摩疗法】
(1)取坐位,以拇指指腹端按揉风府、风池、风门、天宗、肩井穴各2分钟,以有酸胀麻木感为度;再用拇指、示(食)指拿住颈部僵硬的肌肉向上提捏2分钟;最后以掌擦法擦患侧颈部2分钟,以热为度。
(2)取坐位,用两手托其头部,慢慢旋转,屈伸,再用攘法或推法,在患侧颈肩部治疗,然后一手托下颌部增加旋转度,注意手法要轻柔,不能暴力摇动,以免引起损伤(图17-1)。
(3)取坐位,用拇指点按落枕、列缺穴各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4)取仰卧位,两侧下肢伸直,用拇指指端用力点按悬钟、后溪穴各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麻感为度。
⑸ 患者坐位,于颈肩部的痛区,行法10分钟。点按风池、肩井、天宗、秉风、阿是等穴。指揉紧张肌肉。颈部扳法。颈部侧推法:医者立于患侧以一手或前臂压住患肩,另一手扶住头侧部,二手向相反方向用力推头压肩2~3次。 拿肩井,搓、揉肩部。
斜颈的推拿疗法
【概述】
斜颈即小儿肌性斜颈,又名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常见于婴幼儿,以头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患侧为其特点。
斜颈的病因尚未完全肯定,一般认为多因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良,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压而血液循环受阻,引起该肌缺血性肌纤维变性;或因分娩时胎位不正,胎儿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致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而导致斜颈发生。祖国医学则认为气血逆乱,经脉不通,气滞血瘀是斜颈的发病机制。
患有斜颈的患儿,初期一侧胸锁乳突肌有硬块,约半年后自行消退(有的不退),但以后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头部向一侧偏斜、前倾、颜面发育因此而受到影响,导致萎缩而与健侧不对称。
按摩对治疗小儿斜颈有较好的疗效,它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使肿物消散,改善和恢复颈部活动功能。
【按摩疗法】
(1)取坐位,一手扶患儿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重复8次。
(2)取仰卧位,用示(食)指、中指、环指三指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约3分钟。
(3)取仰卧位,用拇指、示(食)指、中指拿患侧胸锁乳突肌3分钟。
(4)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端依次按揉印堂、太阳、地仓穴各半分钟;再用拇指指端点按肩井、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穴各30次。
肩周炎的推拿疗法
【概述】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冻结肩”,因好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故又称“50肩”。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外伤、慢性劳损、外感风寒湿邪及肩周组织的退行性改变,使肩周软组织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进而关节滑膜萎缩、粗糙,滑液分泌减少,引起软组织广泛性粘连,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年老体弱,正气虚衰,气血不荣,经脉失养,复感风寒湿邪而致。临床可见肩部酸楚疼痛,开始时呈阵发性,常因天气变化或劳累后诱发。尔后逐渐发展肩部广泛性疼痛,甚至刀割样痛,昼轻夜重,并放射至前臂、肘、颈、背部,约2~3个月后疼痛症状减轻而表现为肩关节功能障碍,以外展、外旋、后伸最明显,并逐渐加重,不能穿衣梳头,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后期可见肩部肌肉萎缩现象。
按摩疗法是治疗肩周炎较为有效的办法,初期以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止痛为主,后期则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主。
【按摩疗法】
1.初期
(1)取坐位,家人立其患侧,一手拉其上肢往上抬,另一手用扌衮法(图17-4)或一指禅法推施于肩关节周围,约5分钟。
(2)取坐位,家人用拇指端点按肩中俞(大椎旁开2寸,见图17-3)、肩外俞(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见图17-3)、臑俞(腋后皱襞直上,肩胛岗下缘凹陷中,见图17-3)、肩髃、肩贞(腋后皱襞上1寸,见图17-3)、天宗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2.粘连期
除使用上述两法外,再选择下列按摩疗法:
(1)取坐位,家人用双手抱托其肘部作内收、外展、上举、后伸等被动动作,反复进行2分钟。
(2)取坐位,家人站其患侧,外展其上肢,以其肩关节为轴作环状旋转(图17-5)运动,顺时针、逆时针各30次,幅度逐渐加大。

(3)取坐位,家人立于患肢侧,略下蹲,将患肢伸直搭于自己肩上,双手抱病肩,两手拇指按于腋下部,其余四指相交于肩上,来回旋转揉动三角肌、腋下诸肌、大圆肌、胸大肌、胸小肌外侧端,并慢慢上抬患臂,每次3分钟。
(4)在墙上贴一塔形标尺,患者面壁而立,双足跟并拢着地,患侧臂稍屈前举手掌贴于墙上,患侧臂随示(食)指、中指和环指轮流向贴在墙上的标尺往上爬,逐渐伸直手臂,如此反复10次。
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疗法
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治疗,可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解除粘连、滑利关节。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解除粘连、滑利关节。
1.用法在肩部操作,包括肩上、肩前、肩后及肩外等部位,若有压痛点者,在压痛部重点操作,如肱骨结节间沟部,治疗要充分。若有疼痛波及部位者,操作范围应适当扩大。
2.用拿法配合掌、指揉法,在肩部操作,部位同上。
3.点按缺盆、肩髃、肩井、肩贞、肩内陵、天宗、曲池、合谷等穴。
4.每穴点按后可在局部轻揉以缓解不适感。
5.取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之第3法(摇按拔伸第一法),即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外方,用一手拿住伤肩,拇指在后,余四指在前、中指压在肱骨结节间沟。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在拔伸牵引下做肩关节摇法(患者可以忍受最大幅度)6~7次,拿肩之手垫于腋下,拇指竖起,贴于痛处,向健侧用力撑之,两手同时用力相对拔伸,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上肢下垂,并屈肘内收,使手尽量触及健肩,再向上拔伸,此时垫于腋下之手拿出,用拇指在痛处按揉,本法可重复二次。
6.取冈上肌腱第三法(摇按拔伸第二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伤肩后侧,一手拿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用大鱼际压住肩髃穴处,在拔伸牵引下做摇法6~7次,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拿肩之手垫于腋下,使伤肢下垂并屈肘内收,手触健肩。此时,拿腕之手前臂托住患肢肘关节尺侧,做梳头状,当绕至头顶时使患侧之手尽量触及其对侧耳尖部3~5次,再将伤肢向斜前上拔伸,同时拿肩之手大鱼际在患处推按,本法可重复二次。
7.摇肩后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肩后外侧,先做摇法后将伤肢下垂,拿腕之手前臂抵住患肢肘关节做患肩后伸动作并使患肢肘关节屈曲,背于体后,再上提腕关节,本法可重复做二次。
8.内收牵拉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面,令患者前屈,并内收肩关节,此时医者一手(如左侧患肩医者用右手)拿住患肢腕关节上方,一手抵住健肩后侧,双手同时用力推拉(以改善内收)2~3次。
9.托肘外旋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之前,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屈曲之肘关节,轻柔、快速的做患者外旋1~2次
10.牵抖上提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肩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关节上方,轻摇患肩3~5次,双手同时用力上提牵抖患肢,用力要轻柔、快速。
11.患肩局部轻揉,并搓、抖上肢。
注意:
⑴ 本治疗方法需要患者可以忍受的情况下进行。
⑵ 在操作5~10法过程中每二法之间应加入轻揉、轻按之法,以缓解疼痛及不适。
退行性脊柱炎的推拿疗法
退行性脊柱炎的推拿治疗,可以采用放松手法、仰卧屈膝屈髋晃腰法、斜扳法。
1.放松手法:患者俯卧,医者用法、按法、点法、推法、弹拨法施于两侧腰部,并重点点按命门、阳关、气海、大肠俞、关元俞、委中、承山,大约15~20分钟。
2.仰卧屈膝屈髋晃腰法:患者仰卧,助手按住双肩,嘱患者屈膝屈髋。医者一手按在患者双膝上,另一手按在双小腿上,使其环转动作左右各6~7次,医者用力向前下方按压患者小腿,使膝靠近胸部,然后置小腿上的前臂改置于下方,两手靠近抱住小腿,用力将双下肢向前上方拔直。
3.斜扳法:患者健侧卧位,医者一手扶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肘关节抵住髋后部,令患者上身尽量后旋,此时,抵住髋关节的肘部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肩峰下滑囊炎的推拿疗法
【应用解剖】
肩峰下滑囊,也称为三角肌滑囊,处于三角肌深面与喙肩弓及肩肱关节外侧之间。上为肩峰,下为冈上肌止点。在儿童可有薄隔将其分为肩峰下及三角肌下两部,在成人两者常互相交通可视为一个整体。肩峰下滑囊有协助三角肌,大圆肌等骨骼肌顺利进行运动的功能,又有减少大结节与肩峰突下面的摩擦,而起到衬垫作用。
【病因病理】
⑴ 继发于冈上肌肌腱炎或冈上肌断裂者:这是引起本病的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解剖上的因素加入肌腱的退变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而致磨损导致炎症的产生,或部分全部断裂,而刺激滑囊发病。反之,肩峰下滑囊有病变时也隐藏着冈上肌肌腱的病变(邻近组织病变而继发)。
⑵ 直接撞击:肩部遭受明显外力撞击如打碰撞等造成急性炎症。
⑶ 间接暴力:多为肩部外展部位遭受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手、肘部着地,暴力沿上臂传达至肩,引起肱骨头与肩峰挤压滑囊而造成。
直、间接暴力引起者伤后滑囊多表现为血肿,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可表现为水肿。
冈上肌肌腱炎的推拿疗法
用一指禅推法,指揉法或法在肩部操作。
治则:活血止痛,理筋整复。
1.用一指禅推法,指揉法或法在肩部操作。操作时以肩外上部为重点,但治疗应包括至三角肌止点附近,一般不越过肱骨三角肌粗隆,以防损伤桡神经。但后背冈上肌走行部    应给予治疗。
2.点按肩髃、臂臑、肩井穴。
3.摇按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伤肩后侧,一手拿住腕关节上方,拿肩之手用大鱼际压住肩髃穴外,在拔伸牵引下做摇法6~7次,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拿肩之手垫于腋下,使伤肢下垂并屈肘内收,手触健肩,此时拿腕之手前臂托住患肢肘关节尺侧,使伤臂绕过头顶置于颈后,再将伤肢向斜前上方拔直,同时拿肩之手的大鱼际在患处向下推按。本法可重复操作二次
4.用掌揉法、搓法操作。
【临床表现】
⑴ 急性损伤者多有明显外伤史。
⑵ 肩外侧,肩上部疼痛,而肩外侧疼痛大多可表现在三角肌前部。急性期肩关节前部肿胀明显,疼痛亦剧烈,可向颈部与上臂部放射。
⑶ 患肩外展、外旋痛加重,并出现运动障碍。对压力敏感,故患者怕压,不能患侧卧。
⑷ 病程较久者,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先后出现顺序依次为: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
【治疗】急性期:消瘀止痛,慢性期活血化瘀,滑利关节。
急性期:宜采用较轻柔的手法如指揉、一指禅推法及加入介质后擦法及穴位的点按等。取穴:肩井、肩髃、肩内陵等。
慢性期:可用、揉、推、点、按及冈上肌肌腱炎之第三法。
冈上肌肌腱钙化的推拿疗法
冈上肌腱钙化与退行性变有密切关系。
关于钙质如何能沉积在肌腱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与钙质代谢的生化因素和局部因素有密切关系。
【病因病理】
1.病因
冈上肌腱钙化与退行性变有密切关系。钙质沉积最先发生于退变纤维,当沉积物渐渐增大接触到滑囊底部,此时肩关节外展与喙肩弓磕碰则引起疼痛。这种摩擦造成的外伤,在肩峰下滑囊的底部与沉积物周围引起炎症反应。
2.病理表现及分期
急性期:钙质沉积物胀力大,周围组织与滑囊的炎性反应也大,临床症状较为严重。
亚急性期:钙质沉积物胀力不大,但具有一定胀力其周围组织与滑囊底部有较大软组织炎性反应。临床症状表现不甚严重。
慢性期:在腱纤维中的沉积物不存在胀力,但滑囊底部增厚对周围组织及滑囊的炎性反应较轻,同时临床表现亦较轻。
【临床表现】
1.慢性期:一般仅有高举外展时偶尔轻度刺痛,也可发生在肩关节内旋时。轻微刺痛是钙化沉积物与喙肩弓接触而引起,此期病程可长达数年之久,大多在肩关节外伤后发展成亚急性或急性。
2.亚急性:多表现较重的肩痛,而肩外展时痛甚,故多为避免肩部疼痛而限制其活动。疼痛多可波及三角肌,部分患者可在枕骨下区、肩胛骨下角、颈及前臂与手指,以夜间为重。在肩胛下滑囊,三角肌止点处,肩髃穴处有压痛,肩外展疼痛弧明显存在。甚者出现肩部肌肉痉挛,肩肱关节活动受限。一般恢复较快,大多随着沉积物的被吸收而症状消失。
3.急性期:可因肩部扭转或过度运动突然引起,也可因睡眠时肩部受冷遇寒而骤然发病。多表现为肩部剧烈疼痛,肌腱袖痉挛,疼痛波及三角肌,前臂或手指疼痛以夜间为重,一般难以忍受,镇痛药多不能缓解。一般病程1~2周(不经治疗有时可自愈)。
【治疗】同冈上肌肌腱炎。
头痛的推拿疗法
【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头痛之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而以风邪为主。内伤头痛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因头痛的原因不一,故临床表现各异,外感风寒头痛,痛连项背,遇风尤剧,且有寒象;风热头痛,头痛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内伤肝阳头痛,头痛而眩,心烦易怒;肾虚头痛,头痛且空,腰膝酸软;气血亏虚头痛,头痛头晕,遇劳加剧;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脘闷泛恶;淤血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
临床上治疗头痛的原则,大致上外感引起者,当以祛风为主,佐以散寒,清热,祛湿等;内伤引起者较复杂,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当根据头痛之短暂、性质、特点及部位之不同,辨别虚实,进行辨证施治。用不同的手法按摩不同的经络穴位可达各种治疗目的。
【按摩疗法】
1.风寒头痛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其两侧太阳穴、风池穴各1分钟,按揉百会穴2分钟。
(2)取俯卧位,家人用手掌自上而下推擦两侧膀胱经,重复进行10次;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侧肺俞、风门穴各1分钟;最后用弹法弹其两下肢委中穴各30次。
2.风热头痛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从印堂穴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穴往返推揉10次;再用手掌横擦其后项部2分钟,以皮肤微热、微红为度;最后用拇指指端持续按压两手合谷穴2分钟。
(2)取俯卧位,家人用手掌拍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反复操作3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侧肺俞各1分钟,按揉大椎穴2分钟。
3.风湿头痛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大椎穴2分钟,按揉两侧太阳穴、曲池穴各1分钟;再用拇、示(食)指对拿两侧肩井穴各1分钟;最后用双手拇、示(食)指同时揉搓两侧耳郭1分钟。
(2)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按法按中脘3分钟,以热传双下肢为度。
(3)取俯卧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按压两下肢丰隆、三阴交、阳陵泉穴各2分钟。
4.肝阳头痛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会穴2分钟。
(2)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下肢太冲、行间穴各1分钟。
(3)取俯卧位,家人用手小鱼际擦其两足底涌泉穴各2分钟。
5.痰浊头痛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会穴2分钟。
(2)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摩法顺时针、逆时针摩其上腹部各60次。
(3)取俯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其背部两侧脾俞、胃俞及两下肢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
6.血虚头痛
(1)取坐位,家人用拇示(食)指捏拿其印堂处肌肉,一提一松,反复进行30次。
(2)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摩法顺时针、逆时针摩其小腹各60次;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其两下肢足三里、三阴交各2分钟。
(3)取俯卧位,家人用指擦法自上而下擦其背部督脉3分钟,以皮肤微红、微热为度。
7.肾虚头痛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会穴2分钟。
(2)取仰卧位,家人用指摩法摩其小腹气海、关元穴各1分钟。
(3)取俯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其背部两侧肾俞、关元俞及两下肢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再用手小鱼际擦其两足底涌泉穴各2分钟。
附:   凡整个头部以及头的前、后、单侧部位的疼痛总称头痛。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患。头痛的发病与外感风、寒、湿,内伤肝、脾、肾三脏有关。
推拿部位
1.足底部反射区:额窦、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颈项、眼、鼻、耳、甲状旁腺、甲状腺、肝、胆囊、心、肾、输尿管、膀胱、生殖腺。
2.足内侧反射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尿道及阴道。
3.足外侧反射区:生殖腺。
4.足背部反射区: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上颌、下颌。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钳法、食指关节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2.足内侧反射区:食指外侧缘刮法、拇指推法等。
3.足外侧反射区:食指外侧缘刮法、拇指推法、按法、叩击法等。
眩晕的推拿疗法
眩晕的推拿疗法, 采用腹部团揉,摩腹,补泻同施,大小相合,使腹壁、大网膜及肠壁等组织温热。
1.捏背
在督脉经上施术,自上而下,反复三遍,采用三捏一提法,但第一遍只捏不提,捏后配合掌揉法、散法,以缓解疼痛,手法轻重以患者能耐受,感觉舒适为度。
2.腹部综合手法
采用腹部团揉,摩腹,补泻同施,大小相合,使腹壁、大网膜及肠壁等组织温热。
3.头面部综合手法
见不寐章节。
4.颈部综合手法
医者先以法、点按法、拿法施术于颈肩部肌肉,使其完全放松,配点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风池、风府等穴,得气为度;辅以拿揉及推桥弓,手法轻重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最后以颈椎不定位扳法,左右各一次。
5.辨证加减
(1)肝阳上亢:揉膻中;点太冲;揉头维、角孙、太阳。
(2)气血虚弱:揉中脘、天枢、脾俞、胃俞;点足三里。
(3)肾阳不足:揉肾俞;推气海、关元;擦八髎。
(4)痰浊中阻:一指禅推中脘、天枢;摩腹(大摩腹泻法)。
4.足背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食指关节刮法等。
牙痛的推拿疗法
【概述】
牙痛又称“齿痛”,为常见的口腔疾病。牙痛的病因很多,现代医学认为除龋齿之外,急性根尖周围炎、牙周围炎、第三磨牙冠周炎,牙本质过敏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中医将牙痛分为虚实两类,实痛多由胃火、风火引起,虚痛多因肾亏虚火所致。牙痛剧烈呈持续性发作,牙龈红肿,肿连腮颊,伴口臭、口干、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洪数者为胃火上炎。牙痛呈阵发性,遇风则发,牙龈红肿,兼发热、恶寒、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者为风火上炎。若牙痛隐隐,牙龈微红,轻度肿胀,午后疼痛明显,咬物无力,日久牙龈萎缩,牙浮而兼有腰腿疼痛、头晕眼花、口干、舌红或绛、苔光剥、脉细数者为肾亏虚火上炎。
按摩治疗牙痛具有起效快,简便易行之优点,可达疏通经络,补虚泻实。若疼痛较剧时,可随时按摩,不受时间限制。
【按摩疗法】
1.胃火牙痛
(1)取坐位,本人用一手拇指指端持续用力按压另一手合谷穴2分钟,以有胀感为度。
(2)取坐位,家人用拇示(食)指指腹端同时按揉其两侧风池、风府穴各1分钟,按揉大椎穴2分钟。
(3)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摩法摩腹部3分钟。
(4)取俯卧位,家人用指擦法从大椎擦至尾骶部,反复进行10次。
2.风火牙痛
(1)取坐位,家人用双手拇指指腹端按揉其两侧风池、下关穴各2分钟;再推两侧颊车穴2分钟,抹两侧太阳穴1分钟。
(2)取坐位,家人用指掐法掐其内庭2分钟;再用拇指指端持续用力按压合谷穴2分钟;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牙痛穴2分钟。
3.肾虚牙痛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稍用力按揉合谷、列缺穴2分钟,以局部有轻度酸胀感为度;再用拇示(食)指轻微揉捏两侧耳垂部1分钟。
(2)取仰卧位,家人用双手自上而下从腹股沟捏下肢侧肌肉至内踝,反复进行5遍;再用指掐法掐两足背太溪、行间、太冲穴各1分钟。
(3)取俯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背部两侧肾俞穴各1分钟;再用手小鱼际擦两足底涌泉穴各2分钟。
耳鸣的推拿疗法
【概述】
耳鸣是指自觉耳内鸣响,或如蝉鸣,或如潮声,时轻时重的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耳鸣日久,则听力减退,甚则耳聋失聪。
耳鸣分虚实两种,虚证由肾虚或脾虚引起。实证由胆火或痰火所致。肾精虚损者耳鸣如蝉,持续不减,昼轻夜重,听力渐降,兼见眩晕、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脾胃虚弱者耳鸣,耳聋、兼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苔薄、脉虚弱;胆火上炎者突发耳鸣,耳聋,耳鸣常低沉,常因恼怒而加重,兼头痛、口苦咽干、面红目赤、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痰火壅结者耳鸣而闷胀,兼头昏沉重、脘闷、痰多、口苦腻、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按摩耳部周围穴位可开窍聪耳,配合全身其他部位有关穴位可泻胆火,降虚火,清痰火,升清阳,达到治本的目的。
【按摩疗法】
1.胆火上炎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穴各半分钟。
音哑与失喑的推拿疗法
夹喉穴,位于喉结两侧,人迎穴上下沿伸各1.5寸,即甲状软骨边缘,喉返神经循行部。
1.夹喉穴一指禅推法
夹喉穴,位于喉结两侧,人迎穴上下沿伸各1.5寸,即甲状软骨边缘,喉返神经循行部。
一指禅推法,15分钟,手法轻柔和缓、深透有力,至病位温热,唾液分泌增多,咽干好转。
2.指揉、点振膻中、天突
每穴三分钟,得气为度。
3.辨证加减
(1)风寒:拿揉肩井、风池;擦风门、肺俞;点按列缺、合谷。
(2)风热:拿肩井、风池;揉曲池、大椎、合谷、列缺。
(3)肺燥津伤:揉肺俞、风门;推膻中、天突;循肋分推两胁。
(4)肺肾阴虚:揉肺俞、肾俞;推气海、关元;擦腰骶八髎。
(2)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端点按其两侧风池穴及两手合谷、曲池穴各30下。
(3)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擦法擦其两侧胸胁3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下肢三阴交、太溪穴各2分钟。
(4)取俯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点按背部两侧肝俞、胆俞穴各30下。
2.痰火壅结
(1)同胆火上炎型按摩疗法(1)。
(2)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端点按膻中穴30下;再用中指指腹端按揉两下肢丰隆、三阴交、侠溪穴各1分钟。
(3)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肺俞、胆俞、三焦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再用手掌根自大椎擦至长强,反复进行5遍,以皮肤微热、微红、略汗为度。
3.脾胃虚弱
(1)同胆火上炎型按摩疗法(1)。
(2)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摩法摩腹5分钟,重点在中脘、关元、气海穴;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下肢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3)取俯卧位,家人用掌揉法揉背3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背部两侧脾俞、胃俞、三焦俞穴各1分钟。
4.肾精亏虚
(1)同胆火上炎型按摩疗法(1)。
(2)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按法按中脘、关元穴各2分钟。
(3)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两侧肾俞、脾俞穴各1分钟;再用拇指指端点按两足太溪穴各30下;最后用中指弹完骨穴50下。
呕吐的推拿疗法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一种病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如神经性呕吐、胃炎、幽门痉挛或梗阻、胆囊炎等。
呕吐可分虚实两类。引起呕吐的原因有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和、脾胃虚弱等。实证者必见邪实之象,如外邪犯胃则常兼有恶寒发热等表证;饮食停滞则常兼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等;肝气犯胃则呕吐,每因情志而诱发,并兼见胸胁胀满,攻撑作痛、泛酸。虚者必见虚证,如脾胃虚弱则呕吐,常因饮食稍有不慎或疲劳引发,并常兼见脘痞纳呆、大便溏薄、消瘦乏力、饥不欲食等。
按摩能祛邪、消食、疏肝、健脾,达到和胃降逆,治疗各种呕吐的目的。
【按摩疗法】
1.外邪犯胃
(1)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揉法按揉中脘穴3分钟;再用掌摩法顺时针、逆时针摩胃脘部各60下;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内关、合谷穴各2分钟。
(2)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
2.饮食停滞
(1)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按法持续按压中脘、下脘、神阙穴各2分钟;再用掌摩法顺时针摩胃脘部;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内关、天枢穴各1分钟。
(2)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
3.肝气犯胃
(1)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按法持续按压中脘、神阙穴各2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推巨阙、不容、天枢、章门穴各1分钟,按揉足三里、太冲、内关穴各1分钟;最后用掌擦法横擦两胁2分钟。
(2)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肝俞、胆俞、胃俞、脾俞穴各1分钟。
4.脾胃虚弱
(1)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按法持续按压中脘、神阙、关元穴各1分钟;再用掌摩法顺时针摩胃脘部3分钟;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三阴交、足三里、内关穴各1分钟。
(2)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脾俞、胃俞、三焦俞穴各1分钟。
消渴的推拿疗法
消渴的推拿疗法, 先以一指禅法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得气为度,继以摩法施术于全腹,大小摩腹同施,补泻相合,最后掌颤神阙,使腹部深层有湿热感为佳。
1.背俞穴捏揉法、点按法
首先在胸腰段背俞穴上寻找压痛敏感点,找到后即以此为输行捏揉法、点按法,3~5分钟,得气为度。如无压痛敏感点,则在T8棘突下旁开1.5寸处施术。
2.拿揉四肢
拿法、揉法与按法交替施术,分别施术于双侧上、下肢。以肌肉丰厚处为重点,并辅以点按相关腧穴,如缺盆、极泉、臂臑、手三里、内外关、环跳、承扶、殷门、承筋、承山、足三里、上下巨虚穴等,每穴三次,得气为度,每侧上、下肢分别施术3~5分钟,最后以摆散法,扣法结束。
3.腹部综合手法
先以一指禅法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得气为度,继以摩法施术于全腹,大小摩腹同施,补泻相合,最后掌颤神阙,使腹部深层有湿热感为佳。
4.辨证加减
(1)上消:揉心俞、肺俞;摩腹以左章门、右梁门穴为主,大摩腹泻法;重按足三里、阳陵泉。
(2)中消:揉肝俞、胃俞;摩腹以中脘、建里为主,平补平泻;配点血海、三阴交。
(3)下消:揉命门、悬枢;摩腹以水分、中极、关元区域为主,平补平泻;肾阴虚横擦肾俞;肾阳虚则纵擦八髎。
更多精彩请阅读
* * 似 水 流 雲* * * 精 品 收 藏 * *
【原创随笔】【历史天空】【幽默爆笑】【电子书籍】
【配乐素材】【电脑上网】【书法欣赏】【朗诵素材】
【时事评论】【生活百科】【解说词集】【八卦美图】
【人在职场】【电视摄像】【摄影旅游】【非线编辑】
【音画欣赏】【新闻采访】【读天下书】【股市风云】
【成长教育】【空间资源】【音乐简谱】【琴棋胡舞】
【经典视频】【制度集粹】【总结文书】【馆藏导读】
更多精彩   更多期待
腰椎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有何疗法 腰椎骨质增生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 腰椎骨质增生有什么有效的质量方法? 我爸爸得了腰椎骨节滑脱和腰椎骨质增生,平时不疼,但坐久了就会疼,该采用什么疗法呢?谢谢 腰椎骨质增生西医如何治疗? 古老的推拿疗法为什么能作为防治疾病的方法呢? 请问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腰椎管狭窄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案! 腰椎上有旧伤的情况下患有骨质增生,应当如何治疗? 请问,糖尿病,骨质增生,腰椎肩盘突出,是怎么导致的?怎么预防? 怎样彻底治疗腰椎盘突出,骨质增生? 腰椎骨质增生疼痛时,怎样减轻痛苦? 急寻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疗法,谢谢了. 请问有谁知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方法叫臭氧疗法? 我父亲得的是腰椎滑脱和骨质增生,是否会是椎管狭窄造成的,这种病严重吗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否可以进行推拿恢复 怎样彻底治疗腰椎盘突出,骨质增生,骨刺? 骨质增生和腰椎肩盘突出怎样根治? 怎么才能让腰椎骨质增生彻底治断根 腰椎骨质增生引起下肢抽搐,应该怎么治疗? 如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 有人用过微创介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吗?有谁有治愈的经历吗? 腰椎骨质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病吗? 求医 !!加急 再加急!!! 腰椎尖盘突出 0.5mm 腰椎骨质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