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名字可以取多长: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 一部手机为何赔上一条人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03:02
凤凰网财经 > 职场 > 职场要闻 > 正文

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 一部手机为何赔上一条人命

2009年07月24日 10:13大众网-齐鲁晚报【 】 【打印】 12位网友发表评论

孙丹勇自杀前发给同学的短信。

孙丹勇去世多日,身后愈加不平静。

在自杀事件数个环节仍存疑点的情况下,外界已渐将目光投到事件背后 :经历了“血汗工厂”、“iPhone Girl”等数次风雨洗刷后 ,苹果与富士康这段为人关注的合作似乎又到了新的路口。有专家认为,若丢失样机涉及流程问题,富士康很可能丢掉苹果的订单。

丢的是何手机 苹果及富士康均不作答

“据我所知,丢的正是‘升级版’iPhone,按外边的说法,可以称作‘第四代’iPhone,所以富士康和苹果才会这么重视这件事。”资深通讯行业分析师D 先生(化名)22日向记者透露,“之前刚面市的是第三代iPhone,这一款升级版外形变化不大,在操作系统、软件方面有调整。”

6月初,苹果公司刚发布了名为 iPhone 3G S的第三代iPhone手机,今次又传出第四代iPhone样机丢失消息,让关注者对新机型产生巨大兴趣。22日,记者先后向代工合同双方求证此事,富士康方面表示,不会对样机丢失一事透露任何信息,不予置评;苹果方面也未对丢失的具体机型作答。

样机有多重要 “有人至少出价50万买样机”

样品丢失,在制造行业中并不少见。如果真是第四代iPhone样机丢失,专家称“兹事体大”。

T 先生(化名)曾在一家国有手机企业担任高层职务,他以2004年的一件样品丢失案为例,分析事件重要性,“当时要拿出新产品前,公司高层都要开产品会议,每个人都能拿到样品。不想其中一件样品此后却流出,很快被仿制,后来发现是一位高层去外面喝酒时不小心遗失。这件事闹得多大?所有有关人员全部被处罚,连董事长也受了罚,丢样机在手机行业是件非常严肃的事。”

据他透露,对新款机型的保密是所有手机厂商的重中之重,以诺基亚为例,“每一款机型上市前,都会有人至少出价50万要买到样机,就算只有新机的照片、数据都行;在国内,基本上3天就可以把一部别人花数月心思研制的手机完全抄袭到手。”这样的泄密样机在水货市场很受欢迎,国内手机品牌也屡遭此祸。

影响到底有多大 “此事涉及十几万人的饭碗”

在回复有关样机信息时,富士康方面拒绝透露情况,并婉转表示,此事涉及十几万人的饭碗。

台湾鸿海精密在大陆开办富士康,作为生产消费电子等产品的高科技企业,2005 年跻身全球500强。2006年6月,英国《星期日邮报》发表名为《iPod之城》的文章,称富士康位于深圳宝安区龙华街道的iPod代工厂工作条件恶劣,工人月收入仅有27英镑(当时约合人民币387元),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

报道一出,引发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纷纷对龙华厂进行了深入报道,“血汗工厂”的说法传播极广。当年6月底,苹果公司派员赴龙华,就富士康劳工案展开全面审查。

苹果方面当年8月发布报告称,“我们认为,在大部分接受审查的项目中,富士康遵守了相关政策”,“但是,我们的确发现违反苹果公司《 行为法则》的地方及需要改善之处,我们正同供应商一起努力解决。”

“血汗工厂”一事与此次孙丹勇事件有相似之处,外界舆论都将矛头指向富士康未善待员工。苹果方面今次的表态也与前者一样,密切关注员工待遇——据外媒报道,苹果发言人克里斯丁·胡古特针对孙丹勇事件表示,“我们对这名年轻员工丧命的悲剧事件感到悲伤。我们正在等待其死亡的调查结果。我们要求所有的供应商尊重每一位员工。”

合作会否蒙阴影 或影响富士康信誉

此次丢失样机、员工跳楼,是否会再一次影响到双方合作?D先生表示,富士康本身已面临代工同行竞争的巨大压力,丢失样机一事结果如何,可能左右公司的生死。

据D先生分析,调查结果有两种可能,“公司此前怀疑孙丹勇外泄样品,这种可能性尚未完全排除,如果问题出在这一环节,涉及企业的人员管理问题,相对影响较小;而如果丢失样品是因为富士康公司的操作流程问题,那就会严重影响到富士康的信誉,苹果公司再与其合作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富士康离不开苹果。除了iPhone、iPod外,富士康负责代工的苹果笔记本电脑数量也占苹果出货总量的20% ;同时,其他订货商利润的下降也进一步逼迫着下游供货商富士康的空间,在诺基亚等厂商的订单越来越“不赚钱”的情况下,高附加值的iPhone订单显得弥足珍贵。在手机市场疲软、金融危机侵蚀下,富士康无法承受失去苹果之重。

苹果又是否能离开富士康呢?专家们表示,尽管富士康多年以来积累的规模、管理经验在同行中领先,但劳动密集型的代工模式并不难复制;换句话说,一旦苹果不再信任富士康,找到新的代工合作伙伴并不太难。有媒体称,比亚迪、广达、仁宝等代工巨头一直在蓄谋抢夺苹果公司订单。

(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