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左后卫:#p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3:53:08
012-01-29 15:34:58  有3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有着“京西古戏之乡”之称的柏峪村,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的韭园村,深山之中明清古村落水峪村和爨底下村,京西古道上的黄岭西 古村……

这些京郊古村落犹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京郊的各个角落中,用他们独有的历史积淀和淳朴气质在另一个角度诠释着京郊之美。

来源:雅虎

柏峪村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北12公里处

京郊柏峪村,地处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北12公里处。柏峪村是一个文物众多、历史悠久的地方。据民间传说,8000年前就有所谓柏峪原始人之说。战 国时期秦灭燕,即派大将王翦,从大同经黄草梁下沿河。有文字可考的是元代,蒙古骑兵从黄草梁、天津关下沿河城。到明代,柏峪就成了军事重镇。

柏峪村看点:

照壁:柏峪村家家户户都有照壁,在照壁上或题写大字或画上水墨画。

天津关遗址:天津关,按史书上记载,当时与居庸关、紫荆关、龙泉关齐名,属保定府管。现存兵寨围墙一处,屯集粮草围墙一处,残碑一方,旗杆座一个, 以及天津关附近的牛家村遗址的瓦块、残砖等。1963年整地出土一个大水缸,内有炭化小米半缸,水缸现存柏峪村内。在村北还有校场,墩台即炮台遗址。

古道摩崖石刻:从二道城子往北,进入黄草梁的大门之间,有一摩崖石刻,上书“时正德岁次已卯孟夏日守口千户李宫修”正德元年为1506年,可见这条道路的历史之长了。

二道城子遗址:依山而建,城墙尚存。站在二道城子台上,俯视天津关口,尽收眼底。

柏峪村中,自古以来就有唱戏的习惯,村中大人小孩,均可唱上一口,如果赶个年节前来,估计就有耳福了。柏峪村民俗众多,样样讲究这里由于交通闭塞,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文化环境,有很多的特殊民风民俗。

古戏之乡

柏峪村中,自古以来就有唱戏的习惯,村中大人小孩,均可唱上一口。文化大革命前,从正月初一到初五在本村,一连唱五天五夜,歇人不歇场。从初六开 始,走出去到别处唱。最红火时,曾在老北京大戏楼演出。现存剧种有梆子戏、秧歌戏和蹦蹦戏。传说,梆子戏是由山西传来,秧歌戏是由河南戍边移民带来。解放 时,尚有剧目379个,现在由于村中人口锐减,再加上年轻人少,只有三十几个剧目了。但是那作派,那唱腔还都是一板一眼。这里有大礼堂,有道具、行头,乐 器。游人们来了与老乡联欢,人少时来段清唱,人多时,演他一场,很有乐趣。

民俗众多,样样讲究这里由于交通闭塞,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文化环境,有很多的特殊民风民俗。

韭园村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韭园村

韭园村最有名的景点当属元代著名文人马致远的故居了。村内现存一套马致远当年居住过的四合院,在不破坏原有结构与形貌的基础上,村集体对故居院内的15间房屋进行修缮。他们仿照元代家具对屋内进行装饰,并增添仿古雕塑、古琴、古灯和书画作品等。

因马致远故居闻名的韭园村处处可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别致的景色尽显诗情画意。这里的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清新宜人。 该村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标准的樱桃示范园、马致远山水意境、京西古道、韭园大溶洞为基点,建立了以民俗游为主,兼顾生态、农业、人文的民俗旅游综合发展中 心——韭园农庄。农庄内建有百亩京白梨园、百亩核桃园、30亩杏园,采摘期从4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秋季。

韭园村南依九龙山,北临永定河。九龙山海拔898米,原本和妙峰山一体,在一亿年前永定河山峡开裂把妙峰山的一半推向了南边,由此民间传说九龙山和 妙峰山是姐妹也就有了依据。九龙山绵延数十里,被拦龙山拦在了永定河水闸的大山里。整个韭园村由东落坡、西落坡、桥耳涧和韭园四个小山村组成,合称为“翠 泉村趣园”。

村子里还拥有古庙、碉楼、京西古道等人文景观,村内现存建筑在百年以上的古院落多处。由于这里的自然地势高低错落,林木茂盛,因此自然风光恬静幽雅,风景优美,空气新鲜。

农家小院更有特色:浓荫半遮,小桥流水,青砖灰瓦,随处可见,环境幽雅,古朴自然。元代著名词人马致远的一首著名词句:“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曲让多少远离家乡、四处奔波的旅人顿生思乡之情。词中所描写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人 家”、 “古道西风”等景物,在这里都能找到。

水峪村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

一条“S”形的石板路,绵延穿过山村。路旁,100余套、520余间百年历史的四合院民居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古朴的院墙全由石块垒成,屋里斑驳的雕梁画栋诉说着沧桑的历史。走进房山深山中的南窖乡水峪村,仿佛一下子来到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水峪村形成于明朝初期。漫长的历史沿革,为村里留下的不只是古老的民居,还有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128盘石碾,以及独具特色的中幡表演。古宅、古碾、古中幡并称水峪村的“三绝”,今年已经有6000余位各地游客专为这“三古”而来。

水峪村古宅最具代表性的是杨家大院。杨家大院又名学坊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主体建设以北方风格为基准,石砌而成,四进四出;蟠龙门岭,檐下石雕花卉簇拥。至今,院内还分别住着几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每逢游客到此寻访,他们都会热情地讲上几段有关老宅的扣人心弦的故事。

去年,水峪村实施了百座石碾文化展示工程。共收集、修复、安装石碾128盘,大都是道光、光绪年间所造,时至今日仍全部可用。水峪村古时曾是山西入 京商道的节点,这些石碾正无声地记录着当时生产、贸易的繁华。如今这128盘石碾已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认证为“石碾收藏世界之最”,成为水峪村的又一看 点。

数百年的历史积淀还形成了以中幡、大鼓、秧歌等为主的庙会文化。水峪村的中幡可以追溯到明洪武永乐年间,盛于清咸丰年间。起初是作为民间自发的堂会仅限于村民自娱自乐表演。每逢庙会、重大民间节日,村民有耍幡祈雨纳福的风俗习惯,后来演化成集体型表演相传至今。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村里精通中幡的老艺人组建起了由30人组成的中幡队,经过20多年发展,表演动作由传统的30余个丰富完善为60余个。 2007年,水峪中幡成功入选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水峪中幡队还代表房山区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前“京华情韵迎来客”的演出活动,从此声名远播, 专程邀请他们出山表演的组织络绎不绝。中幡表演也成为水峪村招待游客的“保留项目”。

爨底下村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柏景区

爨底下村,距北京市区90公里,村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保存比较完整的山 村古建筑群。爨底下村民风淳朴,乡民热情,大部分民居都敞开大门等待你的叩门而入,民居的主人会很大方地招呼你四处看看,甚至会随口给你讲讲老宅子的故 事。

爨底下看古建筑

东村山头的小庙:小庙的位置比较好,是全村的制高点,据说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据点。

后村的长廊:远观这条弧形的长廊感觉村子后半部分像个碉堡,由于建在山坡上,所以和山脚下的前村形成分明的梯次。穿过狭长的小巷,可以沿着这条长廊一直走到东村,你会觉得身边的世界立刻变得立体起来。

福庆堂:与长廊景观结合,位于后村正中央,是以前村里议事开会的场所,坐于堂中央可俯瞰作为村落主体部分的前村,层次分明的四合院屋脊布局相当壮观。

村前南山:可以登高望远,俯瞰位于北山坡下的整个村落。山上小路大都未加修葺,春季碧草茵茵,和风习习,可以坐在任何一块石头上“呆若木鸡”,充分享受田园风光的静谧与安详。

黄岭西古村

地址:门头沟区斋堂镇

拥有500年历史的黄岭西古村位于斋堂镇西部,这里保留有很多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这些民居建于沟涧两侧,与古桥相连,沿石路可一览村中小桥流水,古 朴的村貌。灰瓦屋顶的三合院、四合院,精美的砖雕、石雕、石鼓、石礅,构成了一幅幅山村民居图画。充分显示出小村庄的安详、静谧,颇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黄岭西百余年来不仅保持着淳朴的民风,而且现在还保留着“山梆子”、“蹦蹦戏”等戏种。同时,黄岭西村村民还保存了大量的旧式传统生产工具,如锨、 镐、锄、钯以及犁杖、种什、碌碡、磙子、砘子、荆耙等田间业工具应有尽有,充分再现了百年前的农家生活场景。此外,为了发展村里的经济,黄岭西在发展农 业、旅游业的同时,还建立了150亩葡萄采摘园、300亩花椒采摘园为主的农业主题公园,栽培山野菜、杂粮等农产品,打造出了一条完美的农村生态观光游线 路。让游客可亲手采摘,亲口品尝,亲近自然。

桑峪独特圣母山

远远望去,高耸的白色塔尖在雄伟的大山烘托之下感人而壮观,依山势修筑的一条曲曲折折的“苦路”,通向半山腰的“圣母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势。这就是坐落于永定河上游清水河畔的桑峪古村。

在桑峪古村除了圣母山闻名外,还拥有迎宾峰、仙人脚、屏风岭、孔雀树、一堵墙、桑树沟、古人居、抗日烽火遗址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着一些美丽的传说:比如蚩尤土城屯兵战黄帝、东壶古洞神人修炼、孔雀谷神仙遗痕、塔岭沟神鹰护宝、成仙洞双狐成仙……

桑峪村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

桑峪村位于京西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村落三面环山,正南与108国道相连,该村环境优美、景色秀丽、交通便利、民风纯朴,与名胜古迹潭柘寺景区遥相辉映、紧紧相邻,宛如潭柘景区延伸的后花园——古韵悠然。

桑峪村历史文化悠久,村北有古刹广慧寺与望都峰。广慧寺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相传汉朝初年,张良故人刘氏高官为找风水宝地以清修而建,取 名“广弘慧力”,其佛语是大智大慧、消除烦恼之意,后改广慧寺。望都峰雄伟壮观,最巧合也最难得的是峰顶与首都西长安街沿长线直对,毫无偏差,登高远望俯 瞰北京城尽收眼底,由此也称定都峰,寓意是首都的“定海神针”。

桑峪村名居

随着历史的变迁,桑峪村大部分古建筑已成残垣断壁,但部分古老民居建筑依然得以保存下来,以清代建筑居多。村落中古老的四合院、三合院随处可见,精 雕细刻的门楼、影壁更是让你目不暇接。砖雕、石雕、木雕的雕刻之精美,艺术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徜徉在古老的村巷之中,让每一位造访者都感受到这一古老 村落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

桑峪村原有十二条胡同,两个过街楼和一个村西边的“官大门”,如今官大门已不复存在,十二条古老的胡同大多已失去了往日的风貌。但一大一小的两个过街楼和保存较好的几条村巷仍能展现当年桑峪村的村落建构的格局,诉说昔日的辉煌。

桑峪村看点

天主教堂:桑峪村天主教堂是北京地区所存最古老的教堂。教堂外用青砖包砌,内衬以石墙,高7米余,南墙辟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尖拱落地大窗,堂顶有白 色尖塔。教堂内东部为祭台,西部为音乐楼,顶部为穹隆顶。不得不说这座天主教堂在桑峪村的大环境里显得有些突兀,但也颇为肃穆。

朱家大院:桑峪村最规整的四合院叫朱家大院,南北房共五间,石头山墙、古瓦盖顶,显得很有气势。村北一条古道,白石板铺得密密匝匝,依地势蜿蜒伸展,很容易把人拉进百年前这里马蹄嗒嗒的想象中。

广慧寺:村东北半山腰上一座广慧寺,据村里人讲,它的年头甚至比潭柘寺还要长,现存山门、院墙、影壁墙、正殿和西配殿,而两棵直径近一米的古银杏树则是寺内的宝贝。

定都峰:想鸟瞰长安街的车水马龙吗?村境内有座定都峰,据当地人说,天气晴朗时,站在定都峰上,能把长安街上的繁华尽收眼底,在质朴的古村中远观热闹的长安街,倒也算是一种极具反差的体验吧。

张飞寨:村内另外一个有来头的地方叫张飞寨,如今山寨里还有张飞屯兵时遗留的围墙、校兵场。

琉璃渠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琉璃渠村

京西九龙山下,永定河畔,坐落着京郊有名的琉璃之乡——琉璃渠村。这个古老的村庄以灿烂的琉璃文化为根基,跻身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榜之上,日益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琉璃,在古代有多种名称,如“璆琳”、“流离”、“陆离”、“青金石”、“青玉”、“颇黎”、“玻璃”等,其中一些是外来语。明清以来,琉璃特指陶胎铅釉制品。

琉璃渠村自元代起为皇家烧造琉璃,从此戴上了国字号的桂冠,700余年薪火不断。

琉璃渠村坐落在“西、南、北靠着九龙山,东临永定河,处于山区与平原的结合部”,南北方向长,东西方向短,西高东低,西屏蔽、东敞开的空间环境之中。与风水格局的标准相比,明显存在着合围关系不明显、河水顺直平流向南,河岸通阔。西望村廓一览无余的不足。

琉璃渠村聚落环境的不足和村落建设的实际需要,激发了村民的生存智慧。他们尊重生态原貌,遵循风水美学补景、点景的原则,因地制宜,随机赋形,精心构思,在村址的东南隅——九龙山和永定河的关节处,建起了画龙点睛,以少贵巧,令全村风水格局焕然一新、满盘皆活的过街楼。

位置的选择经营恰到好处,点石成金。二百多年来,过街楼就一直是琉璃渠村的地域标志。最具特色的是,在它券洞的两端各镶嵌一块琉璃匾额,西铭“砺山”,东铭“带河”。

“砺山带河”,本来是誓盟之辞。据记载,“汉高祖封功臣,誓盟说:‘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写在券额之上的“砺山带河”昭示了过街楼的肇建初衷:它光耀了钦工琉璃,理清了山水界限,固定了一条进出村落的通道;改变了视线的通透,强化了沙山 环抱的趋势,外围保护内聚,环封了村落,稳定了民心;它诠释着中国风水理论内敛含蓄的文化品格;传递着先贤俊彦们寄情青山绿水的深远哲思,更彰显着他们祈 望祥和平安、天下一家的广博情怀。

一座过街楼,堪称风水美学的大手笔,取得了自然环境人文化,人文环境自然化的奇特效果。

岁月的风雨中,琉璃渠村的古渡口、古牌楼、古驿道,庙宇、戏台、井台、碑刻,连同色彩斑斓的民间习俗或朦胧或清晰……

落霞与楼影齐飞,山花共琉璃一色。琉璃渠村的桩桩件件都与琉璃有关。一部琉璃史镌刻在这个古老村庄的山山水水之中……

灵水村

地址:北京西门头沟区的军响乡灵水村

在门头沟京西古驿道上,有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山村,它历史悠久,以辽、金、元、明、清时的古民居著称。自明清以来,村中先后出过22个举人,被称为“京西举人村”。这就是门头沟著名的灵水村。2005年,千年“举人村”继爨底下之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灵水村的外形像一只龟,而在古代传说中龟又是“四神灵”之一的“玄武”。据村民介绍,古时灵水有72眼水井,井井有水,水源充沛,“灵物”与“水” 相配,村子得名为灵水村。灵水村自古就有“灵水八景”之说,包括东山石人、西山耸翠、南庵迎眺、北塔凌云、龙泉观水、古柏参天、文星高照和挺松榆桑。

村里的古建筑除6套民居宅院为明代建筑外,剩下的以清代民居为主。灵水村的四合院主要由正房、倒座房和左右厢房组成,构成一个口字形的中心庭院。各家四合院的建筑标准、规模和装饰等体现了严格的等级规制。

灵水村曾一度商业繁盛,著名店铺有“八大堂”,包括三元堂、大清号、荣德泰、全义兴、全义号、三义隆、德盛堂、济善堂。这些店铺多为三进和五进宅 院,建有门楼、影壁、高台阶、大板门,过厅宽大,雕梁画栋,墙壁磨砖对缝,墙体厚实,砖雕简洁而讲究,花饰粗犷中蕴涵着秀美,建筑风格具有“乡村士大夫” 的风范和文人风雅。

而灵水村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当年举人们住过的院子,被称为“举人宅院”。其中又以刘懋桓、刘增广、谭瑞龙、刘明飞等举人的宅院最为典雅精致,建筑为砖瓦结构,青砖灰瓦、错落有致、布局合理、装饰华美,门楼、影壁、石阶一应俱全。

灵水村看点

举人宅院:灵水村最闻名的四合院是举人宅院,清代刘举人居住的五进院子,只是现在大门紧锁,破旧的窗棂默默地为沧桑代言。

古树古柏:灵水村多古树,北山翠柏是灵水八景之一,就在村东北山路口,一棵柏树形似一株大灵芝,在它的周围,再没有一棵树,仿佛由它尽享天地灵气似的;另外,龙王庙院内的“柏抱桑孙”和“柏抱榆子”也是当地的特别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