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总部旧血脉全收集:探访“最牛交警岗亭”:民警最想要连体雨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45:11

探访“最牛交警岗亭”:民警最想要连体雨衣

2009年12月28日11:02红网

(矮寨13个回头弯)

(矮寨中队交警)

(杨琪君总队长考察“最牛交警岗亭”)

  出湘西州府吉首20多公里,就到了矮寨。陡峭的山峰一座挨一座,群山之间是一条狭长的峡谷,一条小河沿着峡谷蜿蜒流转,峡谷深处就是矮寨镇,一条细细的公路像蛇一样从镇中穿过,然后爬上矮寨坡。那矮寨坡间,便盘踞着湘西州最险要的公路。

  矮寨公路,始建于1935年初,1936年9月全线竣工通车,长约6公里,修筑于水平距离不足100米,垂直高度440米,坡度为70-90度的大小斜坡上。公路左右移动,转折十三道急弯,形成二十六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矮寨公路是当年国民党政府修建的湘川公路最险要的一段。据史料记载:1935年,为打通粤汉、湘桂线路通向大后方的通道,蒋介石亲任总指挥来抓公路的选线和修造,当年2000多人次民工风餐露宿奋战整整七个月,死亡200多人,伤残无数,在坡顶的第一个180度弯道处,树立着一块“湘川公路死事员工公墓”的纪念碑,见证着这一段艰辛和惨烈。70年过去了,这仍然是湘西通往重庆、四川、贵州等地的唯一通道,是319和209国道的重合线,坡陡、弯急、车流量大。

  12月24日,记者来到矮寨坡的时候,天正下着蒙蒙细雨,湘西的群山在细雨当中显得越发的诡秘。矮寨公路的路幅宽度大概勉强能容纳两台大客车并行通过,从坡脚上山,经常是走过一段路以后看到前方彷佛已经是路的尽头,可等记者走到以为的尽头时才发现,原来这里是180度的回转弯,车辆相当于要做一个原地的掉头再继续爬山的路,像这样的180度大回旋在矮寨坡一共有13处。

  从坡脚上来的第一个180度大回旋弯道,有一个非常标志性的建筑,用我们平时习惯的称呼来说叫做“转盘”或者是“交通环岛”,用当地人以及过往司机的话来说叫做“8字路”,因为绕着这个转盘看起来,道路刚好扭成一个数字的“8”。矮寨坡交警李学明道出了“8字路”的由来:

  “这个坡太急,很多车辆在这里没法转过来,为了安全和畅通的考虑,我们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小圆盘,但还是有些大车得打好几次方向才能转过去。在车流高峰的时候,中队一般安排2、3个民警在这个点执勤,保障交通安全畅通。”

  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最牛交警执勤台”和“最牛交警岗亭”就在8字路,正是因为8字路的地形过于险要,车辆通过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太多,路经这里的司机才有时间拿出照相机拍下照片传到网上。在8字路久呆一会,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橡胶烧着的臭气,跑过山路的驾驶员就知道,这是刹车片踩得过热发出来的。

  能烧出这种橡胶臭味的,基本上都是超重的大货车和满载的大客车。由于矮寨公路是连接湖南与重庆、四川的唯一通道,常吉高速的通车,以及长渝高速的在建,又使得这里的车流量猛然增加,特别是载重货车特别多。一般情况下,矮寨公路的日车流量在五到六千台左右,而高峰期甚至可以达到一万台以上。

  崎岖陡峭的山路、坑洼狭窄的路面、奇骏险绝的急弯,每一台通过这里的载重货车都像是一个个安全隐患,只要一发生事故或者抛锚,必定造成长时间的拥堵。一般只要堵上10分钟,两边排队的车辆就能挤满上百台。当地人如果赴约会迟到,只要说是被堵在了矮寨坡上,对方就会非常理解,不堵车,反而成了矮寨坡上难得一见的奇观。

  “2001年的时候,有台50多吨的大货车盲目上山,在转弯的时候抛锚,造成所有车辆无法通行。当时交警疏导了3天3夜,两边的车辆大概积压了1000多台,大部分民警3天3夜没下去,吃饭都是从下面送盒饭上来。”

  交警李学明给我们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那场事故撤除后,第一台通过的车辆已经到了20多公里外的吉首市区了,最后的车辆还才慢慢挪到矮寨坡的坡顶上。

  过了8字路,依然是几个连发的180度弯。一台台满载的大客车带着沉闷的低响从记者身边开过的时候,总会让记者觉得胆战心惊,生怕它在颠簸或者拐弯的时候不小心一个侧翻就把我们的车压在身下。就在记者不断咒骂这破烂到极点的路时,湘西州交警支队法宣科的裴波科长告诉我们,相比70年前甚至20年前,这条路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了。

  “80年代的时候,路面还没有拓宽,是沙石路,而且很窄。湘西本地的驾驶员下矮寨坡,都是挂1档或2档下来,而外地的驾驶员一看到这个路,不敢开了,就请当地的驾驶员来开。现在通过多年的维修,路况比以前好多了。”

  绕过了大概5、6个大回旋之后,记者看到了一个桥洞。乍一看以为就是凿空了石壁让道路得以通过,等过了桥洞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高架桥,形成了一个恍似天成的立体交通。裴科长打趣说,这个天桥还是1935年刚修矮寨公路的时候就有的,当时国民党的工程师修到这里没法再往上了,是一个放牛娃给出的主意,也许还能算得上是中国的第一座立交桥了。

  “国民党当年建这条路的时候就有这个天桥了。当时因为这里坡实在是太陡了,国民党的工程师修到这里已经没有办法往上修了。这个时候,当地一个放牛的小孩就出了这个主意,拿了根树枝在地上画了几下,一座天桥的造型就出来了。实际上,这里算是矮寨坡最险要的一段了。”

  关于矮寨坡天桥的故事版本还有好几个,但无一例外的说明了一件事情——天桥这段路,非常险要。从1982年矮寨坡交警中队成立开始,17年来,矮寨坡上没有发生过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但是,就在今年初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交警和所有在场的人吓出了一身冷汗:

  “就是前不久,有一台载重汽车,在天桥上面拐弯的时候,由于刹车鼓发烫,刹车不灵,转弯没转过来,车头直接撞出了防护栏,而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这个驾驶员当时就吓晕了,他以为自己掉下去了。醒来以后才发现自己还活着,吓得还在驾驶室里呆了半天。”

  站在天桥上,向对面山头望去,可以看到一尊左手拿钎、右手拿锤的雕塑。记者起初以为是当地百姓雕塑的山神像,后来才知道,这是30年代矮寨公路完工后,为了纪念工人们在这条路上洒下的血和泪雕成的。而再从天桥往上,在快到矮寨坡顶的最后一个180度大回旋处,树立着一块“湘川公路死事员工公墓”的碑,这块碑镌刻着的,是历史的难以磨灭。

  从墓碑的栏杆往下俯瞰,一段段回旋的弯道如同一颗颗回形针,嵌在陡峭的山壁上。车流在矮寨公路上蹒跚前行,每一个弯道处,都站立着一名交警或协警,在维持着秩序。如果说70年前,没有那些奋不顾身的工人,就无法诞生这堪称奇迹的矮寨公路天险,那么70年后,没有这些甘于奉献的交警和协警们,这条通往西南的命脉就将成为死穴。

(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拨10万元改善矮寨中队装备和执法条件)

(走下“最牛交警岗亭”)

  最崇高的心灵

  在矮寨天险的“8字路”,靠近悬崖的一侧有一颗孤零零的树,在峭壁边缘顽强的生长着。而在这棵树与道路的防护栏之间,有几根木棍撑起了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小小的平台。由于8字路地形过于险要,很多大车在经过这里的时候都必须绕着环岛打好几把方向盘才能通过,矮寨坡的交警为了让出更多空间,也为了让上下坡的车辆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手势,就把这里当成了一个“交警执勤台”。有网友在路过这里的时候,拍下了交警疏导交通的镜头放到了红网论坛,于是“最牛交警”、“最牛交警执勤台”和“最拉风交警岗亭”等称呼便迅速走红网络。

  “这个执勤台是前两年搭起来的。这条矮寨公路是湘西自治州经济发展的命脉线,近两年来,车流量一直很大,尤其在8字路这里,大部分车转不过来,所以我们就利用道路的外边缘的一棵树,搭建了一个临时的执勤台,这样交警能更好的观察车辆,便于指挥交通。”

  矮寨坡交警中队全名是吉首市交警大队三中队,中队一共有4名民警,31名协警。他们35个人分成两个班,一个班18个人,一个班17个人,每个班的工作时间是12个小时,因为矮寨坡上不堵车的时候,基本只有在凌晨3、4点之后,上午9点之前,这还需要天气条件比较好,没有冰雪雨雾等恶劣天气发生。经常要走这条路的司机小吴对此就非常清楚:

  “交警很好,非常负责。他们一个中队在这里,有事就会过来,因为一般都有人在守着。如果是坏了车就没办法,但哪怕是半夜,凌晨3、4点甚至通宵,只要堵车他们就来了,非常感谢他们,没有他们这里就没法通车。”

  由于弯道太多,矮寨坡上执勤的交警和协警们必须每人守一个大回旋的弯道口。在这些弯道口,能看到矮寨坡上特有的交警岗亭。说它特有,是因为可能全国再没有这么简陋的交警岗亭,空调取暖器自然是不可能有,就连基本的遮阳蔽日、挡风避雨的功能都只能说是“勉强行吧”,如果不是外面漆成了蓝白相间的警用标识,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个简易的公共厕所,而不会认为这是一个交警岗亭。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岗亭,在2006年之前都没有。从1992年矮寨交警中队成立以来,历届矮寨交警就过着“四无”的生活——无营房、无办公室、无水无电。在矮寨坡顶上,记者看到了中队几个月前的老营房,这是向公路班借用的一间不足10平米的老式砖房,里面放着4张床。从92年中队成立一直到今年5月,值夜班的交警都是在这里居住。矮寨交警中队的指导员刘胜春说,值夜班居然是他们这30多条男子汉最害怕的事情:

  “晚上没有灯,月黑风高,哪怕是男人,都很害怕。我们两个执勤的人站在那不知道该怎么办,到处是山,又没有电,一片漆黑。哪怕是堵车都好点,起码有车辆过去,有灯光,让人没那么怕。”

  几个壮实的小伙子在一起,最怕的是黑暗,身为旁人,确实很难以想象他们这种因为孤寂而产生的恐惧。即便是在白天,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在一个近200米的路段负责交通安全畅通,能看见自己的同事,但没人和你说话,没有音乐,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出了大山、悬崖和树丛,别的什么都没有。

  “执勤人员在自己所管的路段,确实非常寂寞。一干就是1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在车流量小的时候,这里既没有村庄也没有行人,只能面对青山,年复日久,确实非常寂寞。”

  除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自然环境的艰苦也是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的。为了疏通车辆,可能到晚上才能吃早餐,碰见下雨,浑身上下甚至鞋袜都会湿透。雨天,全身上下都是泥,晴天,灰尘滚滚像要把人给掩埋,而汽车的尾气更是经常让人难以呼吸。由于噪音太大,在疏导交通的时候,必须扯着喉咙喊话,看到不熟悉路况的驾驶员,还得细心提醒:

  “交通疏导的现场音,指挥司机倒车和行进,提醒司机注意交通安全。”

  在8字路,“最牛交警岗亭”的旁边,趁着交警指挥一台超长货车艰难绕过交通环岛的当口,一位司机主动和记者聊起了矮寨交警的故事:

  “今年10月份的时候,我回来经过这里,当天特别冷,大概是晚上1、2点钟了,当时堵车了,我们在车里,不能熄火,只要不开空调就冷的要死,然而看外面交警疏导交通,我和我朋友说,看他们真是很辛苦,冷的发抖,在那边一直不停的抖。”

  就像这位驾驶员说的,由于矮寨坡的海拔达到近500米,山上和山下相比,气温至少要低上1到2度,一到冬天,尤其在值夜班的时候,严寒的侵蚀就让这些交通守护者们苦不堪言,而一旦再下点雨,把衣服鞋袜给打湿的话,那简直是叫做活受罪。

  “矮寨山顶比下面气温要低1、2度,还夹着雾气,寒意浸到骨头里,很冷。尤其是下雨的时候,交警的棉制服非常容易被打湿,一旦打湿了,又冷又重,让人受不了。我们最想要的是以前交警部门发的那种连裤子的雨衣,这样就不怕鞋袜也被打湿了。”

  最想要的东西是不会淋湿袜子的雨衣,这样的条件提出来,难免让人觉得有些辛酸。矮寨交警中队的指导员刘胜春最怕的就是下雨,因为他对于今年3月份进行的一次交通疏导印象太深刻了:

  “今年3月份,天气还蛮冷,也是发生了大堵车,当天刚好下大雨,我们搞完10几个小时疏导下来,就在矮寨下面的店子里吃盒饭。老板看我们淋成那个样子,给我们每个人搞了两盆火把衣服烤干。鞋袜也淋湿了,我们就想了个办法,每个人搞个口袋,把口袋封住腿脚再穿鞋子,吃完饭又继续上山疏导交通。”

  在矮寨坡烤火取暖也是很需要诀窍的,因为山上雾气重,风也很大,往往是前胸烤热了,后背却被冻成了冰棍。而山上和山下,更是经常出现截然不同的天气状况:

  “05年的时候,我们在山上执勤点烤火,光烤前胸还不行,烤热了就得转过来,又烤后背,烤得一身灰。没办法,风太大,太冷了。特别是有次2、3点钟疏导完交通下来,山上在下鹅毛大雪,过了8字路,马上就变成倾盆大雨了。”

  说矮寨交警是“最牛交警”,说矮寨交警岗亭是“最牛交警岗亭”,相信没有人会持反对意见。很多知道矮寨交警事迹的人,在开车经过这里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停下来看一看,拍拍照,和交警们聊聊天。也有一些以为矮寨交警是在自我炒作的人在看到现场之后,不住发出“了不起”的感叹。

  “我有次上班的时候,遇上大堵车,一个福建驾驶员,在下车看了我们的岗亭以后说,是真的,是真的。当时我就在想,看来全国都知道有这么个最牛的交警岗亭了。”

  无悔的青春

  矮寨坡交警中队一共有4名民警,31名协警。他们的年龄都在20到40岁之间,值得一提的是,这31名协警,大部分都是退伍军人应聘而来,因为在矮寨坡上指挥交通,需要年轻体力好,能够在6公里长的坡上来来回回疏导车辆,能够适应灰尘、泥土和噪声,能够抵抗严寒和大雨,总之,需要铁的意志和身体,来适应一切恶劣环境。

  矮寨交警中队现任中队长名叫吴浩,从06年来到这里当中队长,他已经在矮寨坡上度过了4个春秋。吴浩是典型的湘西汉子,黝黑的脸上总是带着爽直憨厚的笑容。当记者问到,你每天有多少时间呆在山上的时候,他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说:

  “一天大概有15、6个小时在山上。像我这种情况中队很多,既然到了这个中队,就要能吃苦,来了,就要安心,要能吃苦才行。”

  在刚刚知道组织上要把自己放到矮寨中队的时候,吴浩的心里不是没犯过嘀咕。湘西州交警支队的人都知道,到矮寨中队工作意味着什么。然而,吴浩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前往矮寨坡的路,他甚至没有多想,迎接他的困难到底有多大:

  “城里肯定比我们这里舒服多了,但是交警嘛,半军事化部队,服从是天职。何况我是中队长,自己都不以身作则,要下面的弟兄们怎么想。如果大家都不愿意来做,那你不来我也不来,谁来呢?”

  你不来,我也不来,谁来?很朴实的一句话,却闪露着矮寨交警甘于奉献的光辉。来到矮寨坡之后,吴浩和30多号弟兄们一起,每天想着的都是如何确保矮寨公路的交通安全畅通,如何创新工作方法,让驾驶员走起来更加平安顺畅。

  在“最牛交警岗亭”的外壁上,贴着几个电话号码,其中第一个就是吴浩的手机。自从手机公布以来,吴浩就没睡过几个很安稳的觉,但他得到的是更多驾驶员的平安和顺畅。

  “要是哪天不堵车反而不正常了。我们把手机做成标志牌贴到了路面上,主要是过路的外地车,大车,如果他不熟悉路况,我们就要去牵引他。最晚的大概是2点多钟,打电话来问能不能过。我一问,说这车有17米,我告诉他不能过,还要教他怎么绕道。如果是小点的能过的车,还要派执勤的干警把他护送上来。”

  根据矮寨特有的地形特点,吴浩和他的战友们总结了一系列的疏导经验。在矮寨坡这种路幅窄、坡度大、路面破损严重而且回旋弯度特别大的道路上行车,最影响交通安全和通畅的就是三个因素:

  “人为的原因,驾驶员素质差,碰上堵车就乱挤乱插;大货车太多,外地驾驶员不熟悉路况的话,急弯时非常容易侧翻,在会车时也容易发生事故;路面也太差了,无法适应车流的增加,很多路面需要维修。就是这人、车、路三方面的原因。”

  2008年年初的冰灾,给吴浩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路面刚开始结冰,他就带领中队的弟兄们,拿着铁锹开始铲冰除雪。冰越结越厚,眼看着山路将要被封闭,他但到太多滞留的驾驶员没东西吃,又发动中队的弟兄们,在上班执勤的时候,给等候着的驾驶员们带一些方便面吃。

  “冰灾的时候,也是2天2夜没下山。因为冰灾了,很多驾驶员滞留在山上,没吃的,又没电,我们民警上去执勤的时候,就给他们带点方便面,还带开水给他们冲一下。”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矮寨交警们的所有付出,过往的驾驶员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最牛交警岗亭”旁边,总是会悄然多出几瓶矿泉水,而下雨的时候,矮寨交警们的头上,也经常会出现一把挡风遮雨的伞。

  “特别热天的时候,驾驶员停车,给我们递瓶水,说声交警辛苦了,我们觉得特别舒服,因为驾驶员理解我们;雨天的时候,他们也会给递把伞来。”

  作为交通管理,矮寨公路上的警民关系确实让人觉得非常难得。如此奇险的道路,驾驶员,尤其是一些外地初来乍到的驾驶员来到这里,总是会先找交警协助通过。在这里,驾驶员不在像其他地方一样看到交警能躲就躲,交警已经成为了驾驶员可以信赖的亲人。但凡经过这里次数稍微多一点的驾驶员,对矮寨交警的评价都是“负责任,很不错!”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们真的很辛苦,我希望他们工作天天顺利!”

  17年没有出过特大交通事故,经过的驾驶员个个都向他们竖起大拇指,矮寨中队的30多条汉子,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快乐和哀愁。从事这样一份工作,没有周末,谈不上休息,每天10几个小时呆在山上,上班时忍受独面青山的孤寂,下班时满怀亏欠亲人的愧疚。然而和兄弟们在一起的时候,总会觉得特别的放松;在道路疏通了的时候,又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冰灾的时候,有个干警2天2夜没下山,家里爱人确实和他闹了点矛盾,不过经过中队和大队领导出面,妻子理解了他。一个中队吧,每天这么多人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执勤,特别团结,因为我们中队大部分都是退伍军人。另外道路疏通以后,驾驶员夸奖,我们也特别有成就感。”

  12月24号,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总队长杨琪君、副总队长杨月光来到了矮寨坡,考察“最牛交警执勤台上”。杨琪君总队长感触颇深,这样一个条件艰苦的岗位,这样一个作风硬朗的中队,都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感觉到矮寨还是比较富有的,因为他们精神上很富有。矮寨中队虽然说是交警一个很小的基层单位,但是它的形象很高大。由于湘西特殊的地貌,这条路70多年来作为进出西南的一条大通道,在目前的车流量还是非常大的。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的交通民警,从92年到现在,17年来一直坚持下来了。从他们身上,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交通民警那种忠贞于民、勇于担当、默默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希望全省交警都向矮寨交警中队学习,我也确确实实为有这样的战友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离开矮寨坡,离开“最牛交警岗亭”,我们回过头,几张年轻的面孔排成一条直线,用坚毅的目光护送我们远去。在湘西迷霭的雾色里,他们的脸庞却熠熠生辉。这就是吉首市交警大队矮寨中队的铁血男儿,这就是他们17年来苦心守护的湘西最险的公路。或许有一天,你会经过这里,透过车窗感叹于矮寨坡的奇骏绝险;或许有一天,当你目光闪过,偶尔瞥见矮寨交警那一张张或稚嫩或沧桑的面孔。不管怎么样,请你向他们致敬。为了更多人、更多家庭的平安幸福,他们无法像平常人一样照顾自己的家庭、儿女。湘西连绵巍峨的群山里,释放了他们太多的青春。这是交警最基层的岗位,却汇集了他们一颗颗最崇高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