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风情 百度云:“看”的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26:05
“看”的境界

发布时间:2011-9-8 17:45:22      文章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   作者:黄景祥  阅读399 次 

        看,是人类感观享受最重要的部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事物,它们的形状、色彩,它们梦幻般的变化,使人类的想象力显得非常单调和贫乏。对于人生来说,看,到底有多重要?人不听则寂静一片,人不闻会索然无味,人不触摸会茫然不知,那么,人要是不看呢?就会漆黑一团,混沌一片,就会不分昼夜、不辨方向、难断远近,失去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所以说,盲人失去的最多,也最痛苦。出国旅游是人生一大乐事,细想之下,其最大收获就是“看”了。麦当劳在国内可以吃到,旅馆在全世界都大同小异,乘飞机出国只不过是时间长一些,如果你不会外语,听不懂外国人讲话,那么,剩下的只有“看”了。就是为了看,不惜一掷千金,不怕万里跋涉;尽管看到的事物转瞬即逝,也许有的并不真实,但是,为了这一看,人们不但无怨无悔,还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甚至万般满足。所谓游览,游是为了览,是为了走马观花,一饱眼福。       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反应,首先来源于视觉。可以说,人们接受外部事物的一个重要途径,绝大多数借助于眼睛。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究竟看什么,怎样看?关键在于能不能管好自己的眼睛,使它多往先进的、积极的方向看,少往落后的、消极的方向看。对内容荒涎、情节淫秽的报刊书籍以及颓废的生活方式等不该看的,就要立即打住;对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进步的文章、书籍就要认真研读,入脑入心;对玩弄手腕、投机钻营、搞庸俗关系学、宣扬封建迷信的东西,就要坚决不看。无数事实证明,一本好的书籍,一部好的作品,会让你如登大雅之堂,久看就不知不觉地被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所影响;反之,便如入糜烂之室,久看不知其毒,在不知不觉中就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见,就是看的意思。当前,市场经济大潮涌动,新生事物,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是很有看头的。看多了,思路开阔,心里充实,有利于在工作上总揽全局。看,无疑是领导者取得第一手材料,获得真知,联系群众,掌握领导工作主动权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       但是,看也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不通知下面做准备,不受下面的约束和摆布,想看啥就看啥,好的要看,差的也要看。你安排我看甲,我还要看乙;你安排我看公路沿线,我还可以甩开大路深入山里。据报载,某地领导深入基层看完生产现场后,临时提出要看职工食堂。虽然炊事班长因领导的突然来访感到很不安,但这一看却看到了实情。既看到了炊事员们为一线职工改善伙食而做出的贡献,也看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把干部和群众的心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另一种看法是有准备的“看”。要看的人还没有动身,通知已先一步到达,被看的对象就得作准备。要看的人官阶越高,准备工作就越复杂。这准备,不光是择定陪同、带路的人,张罗水果烟酒茶饭,更重要的是准备看的现场。现场既要搞卫生、贴标语,更要安排看的内容。领导要看幼儿园,尽管平日里孩子们脏得跟猴似的,看到的孩子却打扮得花朵一样;领导要看基层干部的作风,尽管某些干部平日里衣服笔挺,皮鞋锃亮,看到的干部却是一身灰尘,两脚泥巴;领导要看市容,尽管平日里垃圾遍地,蚊蝇乱飞,看到的却是大街清洁,小巷卫生……总之,通过准备,包你“看”得满意,“看”得放心。然而,这种有准备的看,得到的只是戏法般的虚假,对工作没有一点好处。       当前,从上到下都在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不少领导也从百忙中挤出时间深入基层搞调研,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要“看”出实效,促进工作,笔者认为还是不打招呼为好。这种“不宣而看”至少有三点好处:其一,可以看到那些没有经过乔装打扮的“原形”,听到许多会议上听不到的意见,增强领导干部的工作主动性,避免盲目性。其二,可以鞭策基层单位把工作搞得扎扎实实,不留死角。其三,可以改变领导作风。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能更好地接近群众,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融洽干群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愿各级领导多深入基层看看,多研究些“看”的艺术,并力争看出实效来。让我们珍惜看的权利,把这个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责任编辑:蒋品国